2001年1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飞船二号实验飞船,如果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神舟飞船号

[神舟二号飞船]&&&&名称:神舟二号飞船制造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射日期:日1时0分3秒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轨道: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纬度:40°57′28″N经度:100°17′30″E&&&&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载人航
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
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结构特点使用情况结构特点飞
船在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的是三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两对太阳能电池帆板构型(“神舟二号”的两对太阳能电池帆板)和升力控制返回、圆顶
降落伞回收方案。三舱结构比两舱结构增加了一个轨道舱,它是宇航员在太空自由飞行时的生活舱和工作舱,航天员在返回地面之前将其分离掉,这样座舱就可以适
当减小尺寸,以供航天员在上升和返回时使用。返回舱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前端有舱门,供宇航员进出轨道舱使用。返回舱是航天员的座舱,是飞船惟一可再入大气层返回着陆的舱段,舱内设置了可供三个宇航员斜躺的座椅,座椅下方设有仪表盘和控制手柄、光学瞄准镜。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端,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在其两侧装有太阳能电池阵、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机构。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推进舱位于飞船的后部,形状像一个圆筒,主要用于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推进舱安装有四台大推力的主发动机和平移发动机,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使用情况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神舟二号飞船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神舟二号飞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相关最新文档
相关热点排行
最新信息大全
热门信息大全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国发射的第二艘实验飞船,它也是中国第一艘无人航天飞船,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  
  神舟二号飞船于北京时间日1时零分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飞船飞行期间,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采集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此时飞行,还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领域的科学实验。
  1月16日19时22分,神舟二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船在太空中运行了近七天,绕地球飞行了108圈。  中国于今晚成功发射神舟10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消息,引起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日本主流媒体指出,中国的宇宙开发事业又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同时对于美国的空间发展战略也是一种牵制。
  时事通讯社发自北京的消息说,包括一名女性在内,中国3名宇航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10号"成功地进入太空预定轨道,为中国独自建设宇宙空间站做进一步的准备。
  报道说,中国从2003年首次发射有人宇宙飞船以来,已经有5次10人飞入宇宙,其中女性2人。这显示有人飞船的发射技术日趋完善。
  读卖新闻的报道指出,今晚的"神舟10号"的发射,将为中国最终在2020年建成独自的大型空间站,提供更为成熟的空间站对接技术。同时也将对"天宫1号"空间站进行必要的维修。15天的空间滞留,也将锻炼宇航员们的身体素质,并为最终在宇宙空间站实现长期滞留积累宝贵的经验。
  报道说,中国的宇宙开发不仅是为了发扬国威,更重要的是,是对企图将空间技术转变为军事技术的美国的一种牵制。中国今年还计划向月球发送无人探测卫星,尤其是探测卫星计划向月球地下钻探100米,并取回月球土壤返回,显示中国的宇宙开发技术有了较大的迈进。
  亚洲通讯社的报道说,习近平时代将是中国宇宙事业发展的辉煌时代。今后10年,中国不仅将最终建成独自的空间站,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将掌握世界最新的宇宙空间技术。尤其是美俄等国由于经济问题,在宇宙开发投入上遇到困境的情况下,中国每年2000亿日元以上的经费投入,将保证这个国家最终将成为宇宙强国。  中国于今晚成功发射神舟10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消息,引起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日本主流媒体指出,中国的宇宙开发事业又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同时对于美国的空间发展战略也是一种牵制。
  时事通讯社发自北京的消息说,包括一名女性在内,中国3名宇航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10号"成功地进入太空预定轨道,为中国独自建设宇宙空间站做进一步的准备。
  报道说,中国从2003年首次发射有人宇宙飞船以来,已经有5次10人飞入宇宙,其中女性2人。这显示有人飞船的发射技术日趋完善。
  读卖新闻的报道指出,今晚的"神舟10号"的发射,将为中国最终在2020年建成独自的大型空间站,提供更为成熟的空间站对接技术。同时也将对"天宫1号"空间站进行必要的维修。15天的空间滞留,也将锻炼宇航员们的身体素质,并为最终在宇宙空间站实现长期滞留积累宝贵的经验。
  报道说,中国的宇宙开发不仅是为了发扬国威,更重要的是,是对企图将空间技术转变为军事技术的美国的一种牵制。中国今年还计划向月球发送无人探测卫星,尤其是探测卫星计划向月球地下钻探100米,并取回月球土壤返回,显示中国的宇宙开发技术有了较大的迈进。
  亚洲通讯社的报道说,习近平时代将是中国宇宙事业发展的辉煌时代。今后10年,中国不仅将最终建成独自的空间站,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将掌握世界最新的宇宙空间技术。尤其是美俄等国由于经济问题,在宇宙开发投入上遇到困境的情况下,中国每年2000亿日元以上的经费投入,将保证这个国家最终将成为宇宙强国。  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本报记者 邹维荣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接受了记者采访,畅谈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建设发展。
  神舟十号将首次进入应用性飞行
  &先说神舟十号的发射。&周建平开门见山地说,&根据计划,今年6月至8月,新一批航天员将乘神舟十号飞船,进行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和组合体飞行。这次飞行是一次应用性飞行。&
  据介绍,从1992年开始实施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定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神一到神六,为第一步的载人飞船工程阶段;神七的飞行,开启了第二步的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空间站。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我们都称为飞行试验。因为每一次飞行任务,都包括了飞船一些新的技术验证目标。&周建平介绍,&经过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一次无人、一次载人的飞行,四次交会对接,我们已经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包括载人的交会对接技术,人工控制的交会对接技术。&
  &因此,从神舟十号任务开始,神舟飞船和某型运载火箭组成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应用性飞行阶段。我们现在可以提供一个功能完整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为在轨运行的载人空间设施往返输送人员和物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周建平介绍。
  王亚平是唯一参加神舟十号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乘组问题,社会关注度颇高。周建平表示,此次航天员乘组共有3人。3名航天员将在轨飞行15天,其中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组合体工作生活12天。神九3位航天员将不参加神十任务的乘员选拔,因为他们还没有达到医学规定的最短飞行间隔期。王亚平是唯一参加选拔训练的女航天员。
  &航天员乘组还在训练和选拔中,训练质量非常高。我认为航天员现在已经具备了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我对他们充满信心。&周建平说,最终的乘组确定,要通过训练考评来决定,包括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操作能力、进行科学试验的能力。
  &这次航天员在太空将增加科普讲座的训练内容。&同时担任中国科协常委的周建平介绍,这是我国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向公众,特别是向中小学学生,首次通过授课普及传播科学知识的活动。
  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
  &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的同时,空间站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周建平透露,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正在加紧研制。目前,火箭在初样的研制阶段,空间站在方案设计阶段,货运飞船也在初样的研制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初期将建造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重量为20多吨,基本构型为T字形。空间站运营期间,最多的时候,将有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对接在空间站上。整个系统加起来将达90多吨。&周建平说。
  据周建平介绍,空间站的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将由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则由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发射。中国目前设计的货运飞船,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综合考虑当前需求和耗费等因素,我们现在不搞国际空间站那么大规模的空间站。&周建平说,现在计划的规模是适度的,可以满足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需要,而扩展能力的设计,将为我们满足科学前沿的发展需求,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能力。
  &2020年空间站建好后,将随即投入正常运营,开展科学研究和试验,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我国的空间站也将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试验机会。&周建平介绍说。
  海南发射场预计两年之内投入使用
  &海南发射场是我国新建的一个发射场,纬度比较低,可以更充分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海南发射场将具备发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包括长征五号B火箭的能力,成为我们空间站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空间站的舱段和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的发射,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进行。&周建平介绍。
  &现在海南发射场的建设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两年之内就可以投入使用,我们由无污染的发动机构成的几型火箭都将从这儿起飞。&周建平说。
  迈向空间站时代,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周建平说,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崭新时代,一个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可以为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空间站,并带动航天技术和相关科技领域的进步。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首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空间。&周建平援引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作为采访结束语,令人回味无穷。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神舟10号相关信息
神舟10号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神舟10号的资料_神舟10号飞船_神舟10号发射时间、以及神舟10号等相关信息
神舟10号的资料
神舟10号飞船
神舟10号发射时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为背景的物理试题赏析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邮编 409000
“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射与回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成功发射与回收载人_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牛宝宝文章网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为背景的物理试题赏析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邮编 409000
“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射与回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成功发射与回收载人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以“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为背景的物理试题赏析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朱宗华 邮编409000“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射与回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成功发射与回收载人飞船的国家之一。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利用飞船开展的对地观测、空间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空间环境探测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进行多学科、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航空航天是一个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气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在目前考试模式下,以“神舟号”宇宙飞船为背景的物理试题无疑成为全国高考考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出如下试题奉献给广大师生,以期抛砖引玉,仅供参考。背景资料回放2005年金秋十月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中国载人航天成就举世瞩目.继神舟五号圆满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又取得了圆满成功.“神六”载人飞船于日9时在酒泉载人航天城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按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5天约115小时,环绕地球76圈后,于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中部草原安全着陆.“神六”飞行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的航天大国.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为背景题材,围绕“神舟”飞船的发射、运行、返回等几个方面可编制如下的物理学科内综合能力题,可以帮助同学们培养航天科学兴趣,强化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提高应用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一、宇航员的选拔题1 为了使飞船顺利升空,飞船需要一个加速过程.人们把飞船加速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与其静止在地球表面时所受重力的比值,称为耐受力值,用k表示.在选拔宇航员时,要求他在此状态下的耐受力值为4≤k≤12.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的k值为10.(1) 设宇航员的质量为m,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α试求k的表达式及飞船发射时的加速度值的变化范围.(2)当飞船沿竖直方向加速升空时,宇航员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求在他们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情况下,飞船的加速度最大是多少?解析:(1)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为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座椅对宇航员的支持力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k-1)g所以    k=1+α/g ,30m/s2≤α≤ 110m/s2(2)由题意将k=10代入a=(k-1)g中得a=90m/s二、飞船的发射题2 “神舟”号系列飞船为何选在夜晚或凌晨发射?解析:航天发射是一项极其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飞船发射时机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各样可能影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因素往往是最关键最直接的决定因素.在综合考虑判断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下来的一天中的某一个时间段会作为飞船发射的时机,这个时间段被称为“发射窗口”。“神舟”号飞船的发射窗口之所以选择在夜晚而不是白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到跟踪目标。题3  简述将“神舟六号”无人航天试验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的物理原理和提高火箭最终速度的因素.解析:(1)火箭点燃后生成的气体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根据动量守恒,火箭向前做反冲运动;(2)提高火箭最终速度的因素,一方面是喷气速度,另一方面是火箭开始飞行时的质量与燃料烧尽时的质量之比,喷气速度越大,质量比越大,火箭最终速度越大。题4“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时,火箭内测试仪平台上放一个压力传感器,传感器上面压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火箭点火后从地面向上加速升空,当升到某一高度时,加速度为  ,压力传感器此时显示出物体对平台的压力为点火前压力的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试求此时火箭离地面的高度.解析:设此时火箭升空高度为h,此处重力加速度为  ,则有:再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得:而  ,  所以题5 载人航天飞船在发射升空和降落时,如果宇航员保持直立的姿态,则他的心血管系统会受到何种影响?你认为宇航员应采取什么姿态?解析:飞船在发射升空和降落的一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在超重状态下,人直立,头部血液会流向下肢,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中,影响血液回流心脏,造成头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视物模糊,反应迟钝,操纵准确度下降;重则意志丧失,完全失去控制飞船的能力,因此宇航员在发射和降落阶段应采取平卧方式。  题6(1)图中A为某火箭发射场,B为山区,C为城市。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试验。该火箭起飞时的质量为2.02×10  Kg,起飞推力为2.75×10  N,火箭发射塔高100m,则该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m/s  ?。在火箭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火箭质量的变化,火箭起飞后,经多少秒钟飞离火箭发射塔。(参考公式及常数:F  =ma,V  =V  +at,s=V  t+  at  ,g=9.8m/s  )(2)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广播与电视信号.已知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m,而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66m,为了不让山区挡住信号的传播,使城市居民和收看火箭发射的实况,必须通过建在山顶上的转发站来转发____________(选填:无线电广播信号或电视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物理知识很容易得答案分别为:(1)3.81m/s    ;7.25s(2)电视信号的波长短,沿直线传播,受山坡阻挡,不易衍射三、火箭能源题7 作为火箭推进器,最理想的是利用反物质,如正负电子的湮灭(  e+  e=2  )时产生巨大的能量,依此类推,试问1Kg  粒子和它的反物质,湮灭时能产生多小焦耳的能量?解析:依题意,  粒子和它的反物质湮灭时的质量亏损  △m=2Kg,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有E=△mc2=2×(3×108)2 =1.8×1017J四、太空实验题8.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环绕地球的大空之旅,神舟六号飞据在距地面343Km轨道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在飞船内无法使用水银体温计B.宇航员在飞船内无法正常行走C.宇航员在飞船内无法使用弹簧拉力器D.宇航员在飞船内无法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重力解析 温度计原理是“热胀冷缩”,与失重无关,(A)错;由于在宇宙飞船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人与地板无摩擦力,不能正常行走,(B)正确;完全失重时重物对弹簧秤无拉力,(D)正确;在失重的环境中可以用手拉弹簧拉力器,(C)错.本题答案为B、D.题9.在绕地球圆周运动的神舟六号飞船上不能正常使用的仪器有( )A.液体密度计  B.指南针电磁器  C.打点计时器  D.天平解析:宇宙飞船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地球的引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即飞船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竖直向下指向地心(即轨道的圆心),所以飞船内是完全失重的环境.由于物体在宇宙飞船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液体浮力等于零,故液体密度计不能使用,不能选(A)项.天平利用的是力矩平衡原理,在失重的环境下处于随遇平衡状态,不能选(D)项.指南针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靠磁场力作用,不受失重环境的影响,故本题答案为(B)(C).题10.日航天员在绕地球圆周运动的神舟六号上进行了预定的科学试验.下面是一中学生设想的在飞船中进行的高中物理部分实验,可行的是( )(A)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B)用弹簧秤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C)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解析 宇宙飞船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地球的引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即飞船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竖直向下指向地心(即轨道的圆心),所以飞船内是完全失重的环境.所以A、C、 D均不可行.本题答案为B.题11.在环绕轨道飞行的“神舟”六号飞船轨道舱内空间是微重力环境,正确的理解是( )A.飞船内物体所受的重力远比在地面时小,可以忽略.B.飞船内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在地面时比相比不会是数量级上的差别.C.飞船内物体也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D.飞船内物体能漂浮在舱内,好象重力消失了一样.答案:D题12.航天飞船内有一个“晶体”舱,主要用于材料的研究和加工,如制造晶体。制得的晶体纯度与大小远远优于地球上所得的晶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由于有宇宙射线的作用。   B、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微粒分布特别均匀C、微粒间失去相互作用。    C、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答案: B题13. 宇宙飞船可用于探测和获取海洋、大气和陆地有关的降水、积雪、土壤水分、海面高度、大洋环流以及海面风速、风向等信息。这一研究是利用微波的什么性质?解析:地球有60%~70%被云层覆盖,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利用了微波波长,易发生干涉、衍射、反射,因此不论刮风下雨和白天黑夜多模态微波遥感器都能全天工                           作,弥补了可见光、红外线技术在恶劣天气下不能工作等缺陷题14. 日16点30分,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在飞船上翻了4个筋斗大约用了3分钟,此时神舟六号飞船正在距地面343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试计算他翻一个筋斗飞船运动的路程.(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  )解析 设飞船的运行速度为,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又因  ,所以翻一个筋斗飞船运行的距离为五、飞船的运行、变轨及对接  题15.据西安测控中心提供的精确变轨参数,“神舟六号”飞船运动在轨道倾角为42.4  ,近地点Q度为200km,远地点P度为343km的椭圆轨道上.“神舟六号”飞船运动至第5圈时,要对飞船实施变轨控制,使飞船由入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圆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高的近地圆轨道,如图所示.不考虑稀薄气体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由Q向P行时速度变小B.飞船由Q向P飞行时速度变大C.飞船在轨道2上P时的加速度比飞船在轨道1上P时的加速度大D.飞船在轨道2上P时的速度比飞船在轨道1上P时的速度大E.在椭圆轨道1上运动时不受地球的引力作用F.在轨道2上运动的周期为24h解析:飞船由Q向P飞行时,所受万有引力与速度方向成钝角,飞船做减速运动,所以速度变小,选项A正确.飞船在轨道2上P和飞船在轨道l上P时受力情况一样,只受万有引力作用,所以加速度  一样的,飞船要由轨道1上点P进入到轨道2上,需要做离心运动,即要向后喷气以增大速度.飞船在椭圆上运动仍然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选项E错;;神舟六号飞船在轨道2上离地高度为343Km不是在同步卫星轨道上运行,其周期不等于24h.所以,正确答案为A、D题16.神舟六号载入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的第5圈进行变轨,由原来的椭圆轨道变为距地面高h=343km的圆形轨道。已知地球半径R=6.37×103km,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m/s2。试导出飞船在上述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的公式(用h、R、g表示),然后计算周期T的数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设地球质量为M,飞船质量为m,速度为v,圆轨道的半径为r,由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地面附近由已知条件 r=R+h解以上各式得代入数值,得 T=5.4×103s例17.飞船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时,由于极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飞行高度会发生变化,需要进行轨道维持.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的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使飞船能保持在同一轨道上稳定运行.日5时56分“神舟”六号飞船在运行30圈时进行了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极稀薄的空气的影响,飞船的飞行高度会缓慢降低B.由于极稀薄的空气的影响,飞船的机械能逐渐减小C.进行轨道维持时应该提高飞船的速度D.进行轨道维持时发动机应该向着飞船前进的方向喷气解析空气阻力不断对飞船作负功,飞船的速度减小,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高度会缓慢降低,(A)正确;在轨道减小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做负功,故飞船的机械能减小,(B)正确;进行轨道维持时,应该提高飞船的速度通过离心效应使飞船回到原来的高度,(C)正确;进行轨道维持时发动机应该向着飞船前进的反方向喷气,反冲力推动飞船加速,从而使飞船回到原来的高度,(D)选项错.本题答案为(A)(B)(C).题18. 宇宙飞船要与轨道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A、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B、只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C、只能从同空间站同一轨道上加速 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解析:飞船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G  =m  得v=  .一定的轨道与一定的速度相对应。当飞船在轨道上加速时,万有引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故要做离心运动,从而使半径增大,所以A答案正确。六、飞船的回收题19.在载人航天飞船返回地球表面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航天飞船会与地面失去无线电联系,即发生“黑障”现象。这是因为航天飞船:A.加速度太大,减速太快。   B.表面温度太高。C.和空气摩擦产生高温使易熔金属和空气形成等离子体层。D.为下落安全关闭无线电通讯系统。解析:飞船返回舱再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外表变成一团火球,温度达1000  C上,周围产生等离子层,形成电磁屏蔽.此时,返回舱与地面通信中断.这段不太长的时间也是回收能否成功的关键时段之一.应选C.题20.返回舱在将要着陆之前,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有一段匀速下落过程,若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返回舱的质量为m,且匀速下降过程的重力加速度为  ,则此过程中返回舱的速度以及匀速下降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转化为内能的机械能为分别为多少?解析:设空气阻力为f,由题设可知 f=kv2 ,匀速下降时 f=m  ,由此可解得匀速下降的速度为  ,单位时间内转化为内能的机械能为:题21.设吊在降落伞上的返回舱重8t,距地面约1米时,下落速度仍为14m/s,这时点燃反推火箭发动机,使飞船以不大于3.5m/s的速度实现软着陆,求反推火箭的平均推力约为多少N?(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把返回舱着陆前下落1米的运动看着匀减速运动。则由 v02-v2=2as得设火箭的反推力为F,则由牛顿定律有 F-m  =ma 所以F=m  +ma代入数据可求得 F  8.0  N 。题22.一个连同装备总质量为m=100Kg的宇航员,在距离飞船S=45m处与飞船处于相对静止,宇航员背着装有质量为m0=0.5Kg氧气以相对于飞船为v=50m/s的速度喷出的喷嘴,宇航员必须向着返回飞船的相反方向放出氧气,才能回到飞船,同时又必须保留一部分氧气供途中呼吸使用,宇航员的耗氧率为P=2.5×10-4Kg/s,不考虑喷出氧气对设备及宇航员总质量的影响,则(1)若宇航员在离地面为h的圆轨道上绕地球飞行,则飞行速度应为多少?地球半径R,重力加速度为g.(2)已知超氧化钾(KO2)的性质与Na2O2相似,若该宇航员贮气筒的氧气由超氧化钾提供,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求出需用多少千克KO2?(3)瞬时喷出多少氧气,宇航员才能安全返回飞船?(4)为了使总耗氧量最低,应一次喷出多少氧气?返回时间又是多少?(设在一段很短的圆弧上,飞船可视作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宇航员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时遵从的基本规律为 G  ==m  ,又物体在地面附近时有 G  =mg,解得v=  =  。(2)化学方程式为 4KO2+ 2CO2 = 2K2CO3 + 3O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284KgKO2可制得96KgO2,故制取0.5KgO2需KO2的质量为m  =  ×0.5Kg=1.48Kg。(3)喷气过程为反冲运动,动量守恒,设喷出气体的质量为m,则0=mV -MV1,又由题给条件知  ×P=m0-m,即  ×2.5×10  =0.5-m,解得m=0.05Kg,或m=0.45Kg。故喷出的氧气质量满足0.05Kg≤m≤0.45Kg 时,宇航员才能安全返回飞船.(4)为了耗氧量最低,设喷出mKg氧气,则耗氧△m=Pt+m,又t=  ,mV=MV1,解得△m=  +m=  +m,因    +m=定值,故当    +m时耗氧量最少,于是得m=0.15Kg,返回时间t=  =600s。七、与飞船有关的创新试题题23.日,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经过5天的太空之旅顺利返回,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设宇航员测出自己绕地球球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根据T、H、R和万有引力恒量G,宇航员能计算出下面的哪一项(  )A.地球的质量          B.地球的平均密度C.飞船所需的向心力        D.飞船线速度的大小解析:因为已知飞船的周期及飞船的高度所以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算出地球的质量也可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及飞船的飞行速度,由于飞船的质量未知,所以无法算出万有引力。故正确答案为A、B、D.题24.如图所示为一名宇航员“漂浮”在地球外层空间的照片,根据照片展示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可以涉及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部分,只需要提出问题,不必作出回答和解释)解析:这是2000年上海高考的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开放不唯一,只要合理、符合要求即可,在此不作统一规定。题25.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果他已知月球半径,且手头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他怎样才能测出月球的质量?写出月球质量的表达式.实验中应选用哪些实验器材?解析:方案一:用测力计测出小球重力W,则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得mg’=G  ,得出月球质量M=  =  ,在方案中,需要测力计.方案二:将小球从空中适当高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其下落高度(h)和下落时间(t),则有h=  g’t  ,得g’=  ,由万有引力定律得mg’=G  ,月球的质量为M=  ,此实验方案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卷尺、秒表。题26 据报道,1992年7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一颗卫星悬绳发电实验,实验取得了部分成功。航天飞机在地球赤道上空离地面约3000km处由东向西飞行,相对地面速度大约6.5× 103m/s,从航天飞机上向地心方向发射一颗卫星,携带一根长20km,电阻为800Ω的金属悬绳,使这根悬绳与地磁场垂直,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假定这一范围内的地磁场是均匀的,磁感强度为4×10  T,且认为悬绳上各点的切割速度和航天飞机的速度相同,根据理论设计,通过电离层(由等离子体组成)的作用,悬绳可产生约3A的感应电流,试求:(1)金属悬绳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2)悬绳两端的电压;(3)航天飞机经地球运行一周悬绳输出的电能。(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解析:本题情景新颖,猛一看似乎非常陌生,但通过联想,便可转化为学生所熟知的“发电机模型”;解答此题所需的知识――法拉第电磁感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都是学生已具备的,此题堪称一道典型的“起点高、落点低”的好题。(1)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悬绳产生的电动势:ε=Blv=4×10  ×20×10  ×6.5×10  =5200V(2) 悬绳两端的电压即路端电压:U=ε-Ir=5200V-3×800V=2800V(3)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悬绳输出的电能等于外电路的电功,即W=UIt=UI.  =7.6×10  J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舟飞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