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名牌大学国立大学

国立大学是什么样得大学_百度知道
国立大学是什么样得大学
  一、国立大学定义:  1定义: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广义上相对私立大学定义,即“国家直属的大学”,狭义上主要相对于省立大学、市立大学、私立大学而定义。即是由中央政府正式设立或直辖,教育部直接管理,校长由中央任命,经费来自国库,并冠以国立之名称的公立大学,不受地方政府和组织管辖和干预。  2简介:  国外,&国立大学&一般为广义概念,作公立大学定义。往往同国家的文化或政治愿望联系更为密切。如爱尔兰国立大学初期为爱尔兰独立收集了大量的爱尔兰语和爱尔兰文化的资料。  中国历史上正式冠名“国立”的大学,一般是取“国立”之狭义概念。1922年“壬戌学制”和1924年《国立大学校条例》等颁行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设计从模仿日本到模仿美国这一过程的完成。因冠以国立的专门性独立学院和极少数由地方政府设立且冠以“国立”的公立大学,不符国立大学条例或未被中央政府认可,不属此列。  二、历史回顾  1、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并未有国立大学的称呼,“国立大学”的称呼始自民国。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是1912年的国立北京大学。而若以民国的“国立大学”定义反推至清朝,则直隶于中央、经费主要源自中央政府的大学是国立大学。以此为标准,则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为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1年 8月29日,清政府命自1902年始,乡会试及岁科试策论,以中国政治史事及各国政治艺学命题,不准用八股程式,并停止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 9月14日 清政府下兴学诏:“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杭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这些均属公办大学。  1901年开始建立的大学堂或者从书院改制而来的大学堂有:  安徽大学堂(安徽大学)  1901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大学堂。但是,安徽大学校史仅追溯到1928年的安徽大学。  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  1901年,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1902年令德书院和晋阳书院改制成山西大学堂,并与中西大学堂合并,定名山西大学堂,但校史仅追溯到1902年,并未追溯到令德书院或者中西大学堂。  两湖大学堂(已停办)  1902年两湖书院改制而成。  浙江大学堂(浙江大学)  浙江就求是书院改为浙江大学堂。  河南大学堂(河南农业大学)  1902年在开封建立的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  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建立,1896年更名北洋大学堂,1900年由于战乱中断,1902年北洋大学堂复校。  广东省大学堂(广雅中学)  1902年广雅书院改制而成。  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  1901年从泺源书院改制而成。  江苏全省南菁高等学堂(南菁高中)  江阴南菁书院改制而成。  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  1902年筹建三江师范学堂。1949年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之后校方以筹建三江师范学堂的1902年作为建校年份而不追溯古代校史的部分。1954年南京大学在校务委员会上做出明确规定,将继续把1902年作为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沿用至今。  广西大学堂(广西大学)  1902年从桂林体用学堂改制而成,分正、备两斋。1911年(清宣统三年)停办。  陕西大学堂(西北大学)  1902年从省城东考院和西安府崇化书院旧址兴建而成,校史追溯到1902年。  贵州大学堂(贵州大学)  1902年从贵山书院改制而成。  江西大学堂  19世纪末,东湖书院、豫章书院、友教书院、经训书院合并组成省会书院。光绪27年(1901年),省会书院改组为江西大学堂。  全闽大学堂(福州第一中学)  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于1902年合并而成。  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大学)  1903年从岳麓书院改制而成。  2、中华民国时期  一、北洋政府时期最早的四所国立大学:  1、国立北京大学1912年,北京  2、国立北洋大学1895年,天津  3、国立山西大学1918年,太原  4、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南京  二、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32所国立大学:  1、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11月,广州  (1926年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2、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年3月,南京  (1928年2月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南京大学)  3、国立劳动大学1927年5月决定筹建,9月开学,上海  (1931年解散)  4、国立同济大学1927年8月,上海  5、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1927年8月,杭州  (1928年7月改称国立浙江大学)  6、国立暨南大学1927年9月,上海  (1949年8月解散,1958年在广州复校,称暨南大学。1991年在台湾南投复校,称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7、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7年11月,武汉  (即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年12月解散,以此为基础于1928年成立国立武汉大学)  8、国立清华大学 1928年,北京  (后更名为清华大学。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称国立清华大学)  9、国立青岛大学 1928年,青岛  (由省立山东大学改归国立,1931年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山东大学)  10、国立四川大学 1931年,成都  (1931年四川省自设“国立四川大学”,1932年被教育部编入“国立”统计,但并不属中央直属且无国库经费,1934年3月,中央政府明确川大经费“得与各国立大学平列”,由此正式改归国立[7-8]
)  11、国立东北大学 1937年5月,开封  (1937年1月,省立东北大学南迁开封,5月改国立,6月迁西安,解放后主要院系成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复名东北大学)  12、国立湖南大学 1937年7月,长沙  (由省立湖南大学改国立)  13、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7月,厦门  (由私立厦门大学改国立)  14、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8月,长沙  (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南迁长沙,1938年4月西迁昆明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解散,三校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15、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1937年9月,西安  (1938年3月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撤销建制,单独设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  16、国立云南大学 1938年7月,昆明  17、国立交通大学 1938年,贵州  (此为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北平分校联合,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返唐山复校为国立唐山工学院,1972年迁四川后改名西南交通大学、北平校返北平复校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另,抗战期间交通大学上海分校被汪精卫政府接管,并命名为伪“国立交通大学。)  18、国立广西大学 1939年,桂林  19、国立中正大学 1940年,南昌  (1949年更名国立南昌大学,后成为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才是正身,有政府大印的),1989年在台湾嘉义复校,仍称国立中正大学)  20、国立复旦大学 1942年1月,重庆(1946年迁上海)  21、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1942年,开封  (今河南大学,1927年6月河南省政府自设“国立开封中山大学”,7月改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1930年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42年改归国立河南大学。)  22、国立贵州大学 1942年,贵阳  23、国立重庆大学 1942年,重庆  24、国立山西大学 1943年4月,韩城  (1946年3月迁太原)  25、国立台湾大学 1945年,台北(乃由旧台北帝国大学改制而成)  26、国立安徽大学 1946年,安庆  (1949年迁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  27、国立兰州大学 1946年,兰州  (由国立甘肃学院改建)  28、国立政治大学 1946年,南京  (后解散,1954年在台湾复校,仍称其名)  29、国立南开大学 1946年10月,天津  (由私立南开大学改归国立)  30、国立浙江大学1928年,杭州  31、国立英士大学 1928年,金华  (1950年解散)  32、国立长春大学 1946年10月,长春  (由接收的伪满洲国高校改建,1948年解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教育部、中国共产党军管会正式敕令国立大学一律去掉“国立”二字。至此,中国大陆地区已不存在正式由“国立”冠名的大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  现在中央部委直属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依然具有国立的涵义,只是在名称上不再使用 “国立”二字。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  北京市(24所):  北 京 大 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 华 大 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管理)  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上海市(8所):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省(7所):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北省(7所):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陕西省(5所):  长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东省(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吉林省(2所):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辽宁省(2所):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湖南省(2所):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重庆市(2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黑龙江(1所):东北林业大学  安徽省(1所):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等学校(2所)  福建省(1所):华侨大学  广东省(1所):暨南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7所)  北京市(2所):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2所):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陕西省(1所):西北工业大学  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2所)  北京市(1所):国防大学  长沙市(1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6所)  北京市(1所):中央民族大学  湖北省(1所):中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1所):西南民族大学  甘肃省(1所):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  辽宁省(1所):大连民族学院  公安部直属高等学校(5所)  北京市(1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辽宁省(1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河北省(1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河南省(1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省(1所):公安海警学院  中国科学院直属高等学校(1所)  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交通运输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辽宁省(1所):大连海事大学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外交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外交学院  司法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卫生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体育大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华妇女联合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华女子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高等学校(3所)  天津市(1所):中国民航大学  四川省(1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广东省(1所):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华北科技学院  中国地震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防灾科技学院  中国海关总署直属高等学校(1所)上海市(1所):上海海关学院  国家林业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江苏省(1所):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1928年开始才成为国立大学,没有一天不是国立。
【南大】如果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算起。
【复旦】最初是私立。这个实在太难得了中国从诞生起就一直是国立大学的学校有哪些
就49年前建立的老校来说,属于省立或比省立略强)。
【清华】最初不是大学,但非大学,才是一直是国立大学,但却属于外交部。
【中科大】一直是中科院下属。若是硬要去追溯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自强学堂。若是从1913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算起,1946年改为国立大学,没有一天不是大学。
【天津大学】北洋西学堂时期,而并非国立(教育部直属),属于部属。
【交大】1921年才正式成为大学,而且也并非国立了,只有从1920年国立东南大学算起,所以更不是国立大学,交大也不是。
【浙大】如果从1927年浙江大学建立开始算起,并非大学,也非国立(归天津海关道或北洋大臣,则是国立。
【武汉大学】若是从1923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算起。但浙大却偏偏要追溯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的1897年的求是学堂,也并非国立,应该一直是国立大学。1941年才成为国立大学。所以,独一无二,但却并非是大学。1917年才开办本科,那就不但不是大学。如果从1913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算起、方言学堂,1938年才被日伪政府改为国立。1925年开办本科,更不是大学,似乎目前只能确定【北大】一直是国立大学。
【南开】从1919年开始一直是私立大学,的确一直是国立。
【北大】从诞生一直到现在。所以,也并非大学,当时并非国立,属于部属学校,而那完全不是国立,应该一直是国立大学
其他1条回答
中国从诞生起就一直是国立大学的学校有哪些
就49年前建立的老校来说,似乎目前只能确定【北大】一直是国立大学。
【北大】从诞生一直到现在,没有一天不是大学,没有一天不是国立。这个实在太难得了,独一无二。
【清华】最初不是大学,所以更不是国立大学。1925年开办本科,但却属于外交部,属于部属,也并非国立。1928年开始才成为国立大学。
【复旦】最初是私立。1917年才开办本科。1941年才成为国立大学。
【南大】如果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算起,当时并非国立,也并非大学。如果从1913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算起,的确一直是国立,但却并非是大学。所以,只有从1920年国立东南大学算起,才是一直是国立大学。
【浙大】如果从1927年浙江大学建立开始算起,应该一直是国立大学。但浙大却偏偏要追溯跟自己...
国立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昌原国立大学主要院系有哪几个
&& 来源:山东留学网&&
08:49:53&&
  国立昌原大学(Ch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 ),位于韩国庆尚南道的首府昌原市东北部的昌原大学,建于1969年,是庆南一所新兴的学术殿堂。大学现有8300多名本科生,1800多名研究生,500多名教职员工。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昌原这个工业城市的发展需要密切联系。学校不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而且每年从学术振兴财团、科学财团和企业获得奖金100亿韩元的研究费,是庆南研究教育中心机构。大学的机电学在韩国独树一帜,而且学校很早就开始实施工学教育认证制度,推动具有世界水准的技术人才的培养体制。
  主要院系:机电工程,幼儿教育,政治外交,生命工程
编辑:何冬梅
腾讯微博网易热
八卦门·竞技场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鲁B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鲁)字第100号
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许可证号:鲁号[-B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10518&鲁ICP备号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中国历史上最牛逼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
前言:民国 国立中央大学 1952年分成多个院校: 1 文学院,理学院--南京大学 2 工学院部分院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3 工学院水利系--河海大学 4 工学院化工系--南京化工学院--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5 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6 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 7 农学院林学系--南京林业大学 8 气象工程系--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外迁: 9 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 10 工学院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 11 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12 工学院食品工程系--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大学 (无锡) 13 工学院农业机械系--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 (镇江) 14 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 15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16 影音部---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17 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 18 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有线电部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19 国立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民国时的中央大学执中国高等教育之牛耳,为当然不让的民国第一学府,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中央大学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即使合并后的西南联大也与中央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1948年,国立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排名亚洲第一。数年之后,新的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肢解,“五痨七伤,断腿残足,人走楼空。”  日,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的大二学生陆锦璧,正慢腾腾地收拾着行李,不情愿地准备离开校园,前往上海。他和同学们这年暑假回来后才听说,国家对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南大与安徽、庐江、圣约翰、复旦、东吴、上海七所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均被裁撤,合并为华东政法学院,设立在上海原圣约翰大学校址。  突如其来的通知让他和同学们颇感忐忑,很多人不愿意走,不知道这种合并意味着什么。他们只知道,入学两年来,在“土改”“三反”“思想改造”等运动之后,学校的命运已经越来越不在其师生掌握之中,更多的是“要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为实际需要而服务”。  院长高一涵教授突然来到他们位于成贤街的宿舍,同学们赶紧搬出板凳给他。这位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法系的教授,这年已经67岁,他编写的《政治学概论》,是法学院大一新生们的必修课,每年由他亲自讲授。那天他坐在学生中间,以和缓的语气安慰道:“同学们,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也要到上海来。”  陆锦璧这才放下心来。次日,他背起行囊,与十几位同学一同赶赴华东政法学院。  五天后,这座崭新的学校正式挂牌。  新校园的环境不错,校门内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坪、六百多年树龄的香樟树、圣约翰大学原有的清水墙和红砖瓦……时年23岁的陆锦璧还不知道,他与高一涵院长及其他法学院教授的作别已成诀别,而这一年全国范围的院系调整,不仅对新中国教育模式带来巨大的改变,也将给他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转折和惨痛代价。  昔日辉煌  陆锦璧对圣约翰大学的教会大学环境并不陌生。1949年,他曾考入之江大学政治系,这是清末由美国基督教会在华创办的14所大学之一,坐落于杭州钱塘江畔、六和塔西。学校内传道与教学并存,教会与青年团共处,氛围自由且平静。  但陆锦璧更向往国立大学,一来知名的国立大学师资更加雄厚,学科更加成熟;二来,1949年之后,为“与资本主义争夺青年学生资源”,国立大学的学费一再降低,比如1950年南京大学每年学费为12元,次年干脆全免。这对于在战争中家道中落的陆锦璧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于是他决定次年再考,目标正是南京大学。  此时的南京大学正处于一个时代的尾声。自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创办南大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起,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几次更名,这所学校于1928年正式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高等学府。  抗战期间,校长罗家伦果断决定迁校至重庆沙坪坝,迁移一次到位,无论人员还是设备,几乎都未受到损害。据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徐家福介绍,此时中大所得的教育经费,是当时另一名校西南联大的3倍。地处民国时期首都、陪都的“地利”,加上历任校长励精图治的“人和”,使得中大的发展蒸蒸日上。  1946年9月,中大东迁,在南京四牌楼原址复校。复员后的中大拥有7个学院37个系、6个专修科、26个研究所,是当时国立大学系科设置之最。(据日《申报·教育消息栏》统计:当时,中央大学7院37系;北京大学6院26系;清华大学5院23系;复旦大学5院28系;浙江大学6院28系;中山大学7院27系……)  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  然而,当国民党在内战中节节溃败之时,这所由蒋介石任终身名誉校长的学府也将面临新的转折。  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接管国立中央大学。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快步迎接一个红色新时代的到来。  酝酿  1950年9月,满街金桂飘香,大一新生陆锦璧来到国立南京大学报到。他就读的法学院,在当时七大学院中实力非凡--设有法律、政治、经济、社会、边政五个系,有教师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8人,包括著名的社会学家孙本文,法学家戴修瓒、何联奎,历史学家朱锲、韩儒林,经济学家赵兰坪、巫宝三、胡善恒等,师资力量雄厚。这令陆锦璧对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尽管大规模的调整尚未开始,陆锦璧已观察到些微的变动。10月10日,校名去掉“国立”二字,成为“南京大学”。同年,南大法学院最具特色的边政系被取消,社会学系则并入政治系,原因是学科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南大医学院则于1950年7月划归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管理,经费供给由军区卫生部负责,紧接着,1951年2月正式划归华东军区领导,更名为华东军区军医学院。  “这时医学院已跟南大脱离了,除专业课之外没有其他课程。大部分同学都获准参军,每天穿军装,上早操。”1949年进入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雷同声回忆,时逢台海形势不明,国家又在号召支持抗美援朝,所以同学们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情绪高涨。“少数不愿参军的另编一班,由高年级学生给他们授课。”  多年后翻查历史资料,陆锦璧才知道,早在日,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马叙伦就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在统一的方针下,按照必要和可能,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同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也提出:“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拖延时间不愿改革的思想是不对的”。  不少接受过欧美教育的知名学者,如费孝通、华罗庚等人,都不赞成以苏联体制来代替现行的西方教育制度。调整计划不得不放缓,但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兼党组负责人钱俊瑞表示:“高等学校教师中还浓厚地保存着欧美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对于苏联的先进科学和技术则投以不值一顾的轻视的眼光……这是危险到极点的思想敌人。”为此,以高校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思想改造运动在全国展开。  陆锦璧对这场运动记忆犹新。那时全校搞“思想改造展览”,在体育馆两块紧连着的室内篮球场上,铺满教授的著作、论文、讲义,凡“政治不正确”之处,都加上朱批,让全校学生轮流参观。生物系教授对蚯蚓的研究,园艺系教授对《红楼梦》中大观园园林艺术的研究等,都被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  一次,文学院教授高植被当作思想改造的典型代表,来法学院做报告。这位第一位直接从俄文原文翻译托尔斯泰作品的译者,检讨当年翻译《战争与和平》时,因为担心自己资历太浅,难以发表,便写信给从英文版翻译此书的郭沫若,希望能以他的名字发表。后来郭沫若同意两人共同署名,郭名在前,稿费平分。“高教授就自我检讨,说这是资产阶级追求名利的思想,检讨得痛哭流涕。我们第一次见到老师在学生面前这样哭,百思不得其解。”  更让他震惊的是对院长高一涵的指责。高一涵是《新青年》主要的撰稿人,1928年就经李大钊介绍入党,实在没有什么可批判的。他在自我检查中提到一句,说早年在北大教课时,就在图书馆见过毛泽东。结果发言完毕后,做主持的大三学生就当众问院长:你特意谈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炫耀曾经比毛主席的地位还高?  行动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茅家琦1951年于法学院经济系毕业,作为政治干部留校,1952年参与院系调整中的图书分配工作。  据茅家琦回忆,其实自1949年起,对南大的控制已经开始。那时对教授仍实行聘用制,每年暑假发一次聘书,1949年暑假,接管学校的军代表出了个主意,聘书不要一次发出去,先发给一部分“政治进步”的人。许多没有接到聘书的教授担心下一年没有工作,纷纷离开南大去了上海,师资就此流失。  紧接着, 1951年11月的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提出了工学院调整方案,其中就涉及到南京大学的调整措施:“将南京大学的工学院划出来,和金陵大学的电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及之江大学的建筑系合并,成立南京工学院”;“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两个航空工程系合并于交通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但这一工学院调整方案尚未付诸实施,1952年,以华北、东北、华东三大区为重点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便全面展开。  1952年的暑假之后,一切都变了。当陆锦璧准备离开南京的时候,南大校园纷纷攘攘,不同院系的师生们各自为未来的搬迁而奔忙。南京大学被一分为八,分配方案令师生们瞠目结舌。用茅家琦的话说,“院系调整也作为运动来搞,”让南大“伤了元气”。  作为图书馆的政治干部,茅家琦跟随南京大学本部迁到原金陵大学校址。按照部署,南大与金大两校的文、理学院于此合并,另外还并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德文组、震旦大学外文系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学系地理组等。  金陵大学校址位于鼓楼西南坡的天津路,距离原南京大学所在的四牌楼仅几个路口。这个创建于1888年的老校区经历了太多风雨,早年为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私立大学,抗战时学校西迁成都,留守人员由于美国教会性质,将校园辟为避难所,保护了成千上万的难民--校园东侧的小粉桥1号小洋楼,正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的故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此地又被汪精卫的军队占领,辟为汪伪政权的南京中央大学。直到抗战结束,金大东还,才重新接管校园。  1949年后,金陵大学与其他所有教会学校一样,与外国教会断绝关系,改为私立。1951年,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并接受政府经费,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又与南京大学合并,以“金陵大学”为名的历史就此终结。  “前一年已经经历过两校合并,到1952年再合并,就没有太大的震动了。”原金陵大学生物系助教萧信生回忆。当时金大共有文、理、农三院,设有22个系,文理两院合并到南京大学。金大农学院则与南京大学的农学院合并,并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为南京农学院(即今南京农业大学),校址暂设丁家桥,1958年搬迁到南京东郊卫岗新址。  南京大学在四牌楼的原址,则由南大工学院、农学院的农业工程系,以及金陵大学的电机、化工两系合而成的南京工学院接管,即今天的东南大学。由于设立在中央大学原址,颇有承接正统之感,东南大学的校徽主体至今仍延续了中央大学校徽的倒三角形,内部图案则为校园标志性建筑绿顶大礼堂。  最复杂的是此前已划归军区的医学院。1949年入学的王静宁简直要记不清楚母校的名字了,自从入学开始,学校不断更名: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军区军医学院、第三军医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由于在学校期间没有参军,1954年不能去西安,便分配到镇江医学院。报考时进入赫赫有名的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时拿到的却是镇江医学院文凭,她的心里不免失落:“那时也很想跟同学们一起去西安,但是没办法。”  失落的人不止她一个。1950年考入南大音乐系的鲁兆璋回忆,虽然当时大部分学生想法比较单纯,服从上级安排,但也有一些师生较为不满。南大的音乐系隶属于师范学院,1952年独立出来,并入金陵大学的教育、儿童福利两系,组建成了南京师范学院(即今南京师范大学)。但当时金女大的音乐系就并入了上海音乐学院,相比之下差距甚远。  此外,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与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校的土木系水利组,组建成华东水利学院(即今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即今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两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1957年迁往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后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除以上八个由老南大衍生出来的院校之外,还有一些单独的科系被调出。南大知名的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苗力田,此时就随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金陵大学经济系学生吴敬琏,与南大经济系学生一起,调整至复旦大学经济系;法学院的法律系与政治系,包含陆锦璧在内的16个学生,则一起进入华东政法学院。  尘埃落定之后,原有37个系的南京大学,仅余13个系,由此带来的创伤一目了然。而其中的心理学系由于被认为是“唯心主义”“资产阶级伪科学”,自 1952年后便未再招生,仅因为校长潘菽为心理学专家,力争保留师资而未撤销,有其名而无其实。  1955年下半年,根据高教部的指示,南大又将天文系与数学系合并,改称数学天文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与西方语言文学系合并为外国语言文学系,心理学系并入生物系。这样,至1956年9月,南京大学仅余10个系。  这所曾经居亚洲之首的大学被彻底打碎了。尽管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使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人文社科领域不少具有特色的系科被撤销或调出,实为重大损失。有老教授痛心疾首感慨,“把一个好端端的南大,打得五痨七伤,断腿残足,人走楼空。”  有人将这种重创归于南大的“原罪”,即其作为国民政府的中央大学,地处首都、陪都,战时曾由蒋介石担任过一段时间校长,并任终身名誉校长。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百年史》副主编龚放认为,这更多应为“地缘政治”的关系。“首都从南京改为北京,南大就从首都的重要大学变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大学。比如浙江大学就与国民政府没什么联系,但也被地方化了。”  一“左”到底  陆锦璧终于没有等来他的老师们。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题为《南京市十位学者:对撤销南京大学法学院提出批评》。直到此时,他才得知当年南大法学院教授们的去向,结果让他十分意外,也倍感心酸。院长高一涵、教过他《国际关系史》的政治系教授史国纲、历史系教授朱锲等,被调离教学岗位,任江苏省省委参事室任参事,“既无事可参,也无法从事专业”;法律系主任赵之远、教授吴学义、祝修爵分别被调去南京师范学院、华东药学院、南京工学院三所学校的图书馆;南大社会学系主任孙本文,调入地理系教统计学;原金陵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柯象峰,调到外文系教英文;而政治系的教授王明辉,居然去了南京师范学院教美术。  很快,1957年,“大鸣大放”的整风运动开始。 5月18日,南京大学校刊以“春风已吹到南大”为题,报道了学校鸣放情况。5月30日,北园校门口率先出现大字报,一天里就贴出五百多张。  陆锦璧在其主编的团刊《青年教师》上发表一篇短文,题为《向院党委提两点批评和建议》,指出,“我院同全国高校一样,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对教学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教学质量相对落后的现状之间的矛盾。”其中一句“要强调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被院领导断定是“反对党的领导”,因此被打成“右派”。  已经成为预备党员的女友闻讯,马上与陆锦璧分手。两人在上海静安寺最后一次见面,时值1957年中秋,陆锦璧带去一包月饼,女友却不肯接受。他心酸地说:“你放心吧,吃我的月饼绝对不会丧失立场。  弯路  1959年,30岁的陆锦璧被发配青海,到西宁市一家劳改单位任工会干事,后来又辗转到柴达木盆地边沿服苦役,直到1983年才最终获得平反。1984年,陆锦璧重返华政校园,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和外国法制史教研,此时他已55岁,7年后便退休。  如今83岁的陆锦璧回想这些往事,不断感慨1952年起开始的命运转折,自那时起的三十多年里,他人生最黄金的一段时光都被各种政治运动占据着,无法真正学习和教学,到晚年才得以回归。  与他同龄的雷同声也颇为感慨。当年他与同班同学、后来的太太李中,都被各自导师看中,希望留在医学院任教。但院系调整一来,医学院归入军区,去留不再由教授定夺。1954年他们毕业时,正赶上学院大举迁往西安,没有一个人得以留校。最后,雷同声调入北京军委卫生部,李中则分到地方医院门诊。”如果不是赶上院系调整,我们可能就会走另外一条路了。“  高校教育体制本身,也走了这样一段大弯路。许多当初被废置的专业,后来经证明不可或缺,又陆续恢复。1957年,南大重建英语教研组,改变了只学俄语的状况;1960年,成立了政治学系,设政治专业,70年代末政治学系政治学专业随后改名为哲学系哲学专业。  1978年上半年,在外文系增设了日语专业;1978年下半年,恢复了经济学系,设立了经济学专业;1980年,经济系经济学专业分为政治经济学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1981年,恢复法律学系;1987年,重建了医学院。  即便做了如上努力,南京大学仍然难以恢复早先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时的鼎盛。1959年国家公布首批重点20所全国重点大学,南京大学并不在其列,直到名单扩充到64所时才入榜。  今年,南京有六所院校都将庆祝其110周年校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2001年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筑学院合并而成,而南京化工大学来自1958年从南京工学院独立出来的南京化工学院)。它们都将历史追溯到了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现在却以六个不同的身份存在着,尽管因此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但1952年计划经济时代带来的尴尬与创痛一望而知。  而陆锦璧并不打算在校庆时回南京,他轻描淡写地说,”我与南大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南大校友录上也没有我的名字。“尽管离开南京大学校园之前的求学时光,仍是他至今最怀念的。
发表评论:
馆藏&12828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有哪些名牌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