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名人传记的书有哪些好看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今天特别推荐的一系列人物传记,适合家长与5岁以上孩子亲子共读或是小学二年级以上学生独立阅读。也特别推荐孩子阅读英文原版书。1. 林肯总统的梦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于日被刺身亡。据说,林肯在遇刺那天早上,就做过不祥的梦。林肯死后,很多继任总统的家人都说在白宫里看见过林肯的鬼魂。一般的鬼故事都有些吓人,但这本书里,林肯的鬼魂却没有吓到小姑娘昆西。林肯表情古板,面相严肃,但他很有幽默感。他和昆西的对话中穿插着小笑话,让小姑娘感到放松、亲切。林肯一直在为了国事忧心忡忡,小姑娘耐心地回答了他所关心的种种问题。故事以林肯的梦为题,结尾却是昆西的梦,没有恐怖,没有黑暗,而是充满光明,充满希望。林肯也不再忧心忡忡,恶梦缠身?他在微笑。这本书是莱恩·史密斯的最新作品,2012年11月在美国出版。2. 亨利重述一个非裔美国英雄的传奇一生。他向蒸汽钻机挑战,靠自己的力量钻开一座山。3. 可爱的小雀斑一个小姑娘因为满身雀斑受到了大家的嘲笑,还得到了一个绰号—小草莓。为了去掉雀斑,她试遍了各种办法,可是都不管用。最后,她只好忍着炎热戴上一顶滑雪面罩……她真的会一直戴着这个面罩吗?长大后,她的人生又是什么样子?好莱坞影星朱丽安o摩尔用亲身经历告诉孩子,要勇敢接纳自己,用乐观、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4. 生命之树达尔文的宇宙观激发了后人无数的想象,这本书在彼得o西斯饶富诗意与热情的水彩画笔下,栩栩如生地呈现了达尔文的一生。书中以丰富的图像作为叙述的主体,让我们看到了19世纪时的动植物、&贝格尔号&的航海旅以及达尔文对大自然的热爱、惊叹与恐惧……5. 鞋子里的盐乔丹热爱篮球,每个星期六,他都和哥哥们一起到公园打球,只要人手不够,他就有机会上场。可是他不够高,传球老是被抄截。他很沮丧,不过妈妈却有个神奇妙方!&每天晚上在你的鞋子里撒一些盐,然后祷告。很快的,你就会长高了!&乔丹将信将疑,不过还是照着妈妈的话做了……两个月过去了,他每天穿着同一双鞋,在球场上不停地练习。然而他的身高却毫无变化,他有点难过,但爸爸却有不同的想法……&长得高或许球可以打得比较好,但是练习、决心和全力以赴,才能让你成为真正的赢家!&&鞋子里的盐&是极富想象力的谎言,但这个谎言给了小乔丹无限希望,他开始努力地练球……其实,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高大的对手,怎样去面对这个障碍呢?乔丹以坚持为法宝,持之以恒,正是超越自我的典范。在困难面前,乔丹妈妈以沟通技巧帮助孩子直面挑战,引人回味。此外,画家运用电影镜头的手法使得画面充满了运动感,细节逼真,栩栩如生。本书的作者是乔丹的妈妈,她将这本书献给那些常常说:&我办不到&、&如果我有天分就好了&这类话的孩子。她希望这本书能激励年轻读者追求自己的梦想,像迈克尔.乔丹一样:立定目标、努力工作、全心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使梦想成真。获奖纪录:2003年全美儿童票选皇冠奖,2010年中国台湾&好书大家读&,2010年中国台湾中小学优秀读物。6. 怪男孩爱因斯坦一出生就是个肥胖又古怪的宝宝。他很晚才开口说话,还有一颗畸形、奇大无比的脑袋。年纪稍长后,他会打妹妹,找老师麻烦,也没有朋友。身为学校里唯一的犹太人,他还要忍受同学们的嘲笑、怒骂和羞辱。不过,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小爱因斯坦总是非常投入和专注。他喜欢数学,也爱拉小提琴。他整天沉浸在数学和音乐的世界里,努力思考各种难题。长大后的他在光电效应的研究上,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相对论,更为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对全人类来说,不再只是胖宝宝、爱生气的孩子和怪男孩,而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如果小朋友看蚂蚁排队忘了按时回家,在海边堆城堡、修护城河一直到天黑……家长会催促、责骂,还是适度地放任?这真是两难的问题。爱因斯坦的父母,还有很多普通的家长也都有过这样的困惑,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爱因斯坦的故事,专注的特质让他的人生显得与众不同,一路下来,这个怪男孩不断诠释了怪的价值,为什么到最后他会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呢?让我们回到书中从爱因斯坦的童年找寻答案。得奖纪录:2004年美国蓝丝带好书奖 200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推荐。7. 爱看书的男孩亚伯拉罕。林肯,1809年出生在美国西部边境,是托马斯。林肯和妻子南希的儿子。他所受的正式教育总共不到一年。林肯小时候在母亲的鼓励下,开始阅读。在他9岁那年,母亲却因为误喝了病牛的奶去世。一年以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成为林肯和姐姐莎拉的继母。林肯最高兴的是,继母带来了一些书。他成年以后,注重文字的力量;用很多时间去写演讲稿、辩论文,并且练习草拟各种文案。1842年,他和玛丽.托德小姐结婚,生了4个儿子:罗伯特、埃迪、威利和塔德。埃迪和威利在小时候就去世了,给林肯一家带来了无比的哀痛,1847年起,林肯在议会当了两年议员,然后就离开政界,专心投入律师的工作。但是,当时黑奴问题很严峻,联邦严重分裂。林肯不能再沉默下去。他竞选参议员,两次落选,但仍不放弃。他的话被人引用,他的想法引发辩论。他变成美国知名人物。1860年,他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他在美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南北战争时期为国家效力。在那一段黑暗的日子里,他领导人民为国家的统一而奋斗。]863年元旦,他发表了《解放奴隶宣言》,宣布邦联地区所有的奴隶一律获得自由。1864年,林肯连任总统,次年4月14日,他却在福特戏院遭到枪击,次日过世。今天,林肯的头像被镌刻在1美分的硬币上,闪耀着光芒;他的雕像在林肯纪念堂里沉思;他的言论在各种爱国活动的场合中被引用。因为有林肯,美国才能保有一个联邦共和国,而且每一个公民都是自己的主人。林肯对书的喜爱,那些书对林肯的启示,以及林肯的言行,使美国走上自由的道路,并引领人民继续前行。8. 我……有梦珍很喜欢在户外和动物们待在一起,坐在她最爱的树上,读《人猿泰山》这本书。她想象着,有一天,她也能在非洲丛林里,帮助所有的动物。让我们跟随珍的身影,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看她是如何美梦成真的吧。凯迪克大奖作者帕特里克o麦克唐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我们,小女孩珍是如何成长为珍o古道尔博士,成长为一名灵长类动物学家、自然保护志士、人道主义者和联合国和平大使的。这册关于梦想、坚持与爱的传记绘本,记录了当代最杰出女性之一的成长故事,温暖细腻而又鼓舞人心。9. 最想做的事以美国黑人教育家卜克.华盛顿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卜克·华盛顿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教育家,童年时家境贫困,生活在成天为糊口而付出劳动力的文盲中间,他紧紧握住梦想,不但自己渴望读书,还想帮助别人学习。这种对阅读的追求使他又紧紧把握住机会向一位识字的先生请教,终于开启了灿烂人生的大门。本书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让孩子深刻地感受到没有知识的昏暗及满怀希望的明亮,也从小孩子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贫困和疲累-只要有盼望,所有的痛苦都是可以忍受的、值得的。10. 雪花人这是一个真实的传记故事,被选入了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威利o班特利很喜爱雪花,他的父母送他一台显微照相机,他就想出各种方法把看到的雪花拍下来,酷寒的温度无法冻却他的热情,残暴的风雪也无法阻挡他的脚步,他一直坚持到人生的终点,最终,他从一个单纯的农人变成一个雪的专家,人们因此称他&雪花人&。11. 伟大的一步6岁的小阿姆斯特朗曾认真地说:&妈妈,我要到月球上去!&母亲笑着说:&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回来,回家吃晚饭。&这句温柔的鼓励始终铭刻在小男孩的心中。33年后,当他从月球返回地球时,记者问:&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答:&我想对妈妈说‘儿子从月球上回来了,我会准时回家吃晚饭’。&他的故事就好像现实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传记绘本讲述的正是阿姆斯特朗为什么会那么勇敢,最终成为登月第一人。得奖纪录:1999年美国家长评选金牌奖。2000年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应该知道的100本绘本&12. 飞行者适合4岁以上儿童阅读。这本书以两条线索并进的方式来讲述了莱特兄弟驾驶着&飞行者一号&实现人类梦想的过程。故事的一条线索是几个小朋友以不同的方式幻想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上蓝天的人,另一条线索是莱特兄弟不断试验飞上蓝天的历程,交叉行进,有趣生动。在全书的结尾,作者还回顾了飞行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小读者能学到很多知识。13.如果你想当总统……《如果你想当总统……》是2001年度凯迪克金牌奖获奖绘本,将美国过往总统以各种各样有趣的角度介绍给读者。当总统有好处有坏处,总统都叫什么名字,他们出生的房子、体型、身高、年龄、个性、外表、兄弟姐妹、血缘关系……林林种种,都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讲总统的趣事逸闻,读来亲切、幽默。故事收尾部分,讲述了几位最为杰出的总统的政治事迹,如托马斯?杰斐逊购买路易斯安那,极大地扩大美国的国土面积;富兰克林.罗斯福带领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以乐观、自豪的语调,道出总统职位被赋予的崇高使命和责任。14.《自由的苹果》海莉·塔布曼,她是地下铁路最伟大的&车掌&,被称为&黑奴的摩西&,引领自己的族人脱离奴役,是人们心目中的女英雄。本书内容源于海莉曾外甥女讲述的关于苹果的故事。小时候,海莉对一个苹果的渴望,更是对自由的无限期许。全书采用写实的绘画手法,有着触碰心灵的力量。文字来自经典阅读哈尔滨新社区(hrbxsq)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快速阅读具有综合开发智力的作用,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记忆的过程,快速阅读与快速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快速记忆实今天特别推荐的一系列人物传记,适合家长与5岁以上孩子亲子共读或是小学二年级以上学生独立阅读。也特别推荐孩子阅人脑中的深层记忆被称做海马记忆,它储存在右脑之中,能瞬间捕捉信息,它和拍照照相机功能一样,在需要时以图像形式根据国外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睡前阅读床边故事的仪式正在逐渐消失,小孩宁可选择看电视、玩具和计算机游戏。烦恼该为hrbxsq哈尔滨新社区——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产品供应平台,为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提供最新、最全、价格最低的培训信息、课程信息、教育产品及生活服务等相关信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rbxsq哈尔滨新社区——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产品供应平台,为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提供最新、最全、价格最低的培训信息、课程信息、教育产品及生活服务等相关信息。第二章 大学时代
我们俩清清静静同住一屋,非常称心满意。
  第二章 大学时代  一  一九二八年夏,杨绛准备报考大学。这时,清华大学刚开始招收女生,当年不到南方来招生。于是,杨绛只好就近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  这年秋天,杨绛进入东吴大学读书。其时,女生宿舍尚未建好,女生也不多,所以住在一所小洋楼里,这原是一位美国教授的住宅。东吴大学是一所教会办的学校,它的住宿条件在当时来看,是相当优越的,杨绛介绍说:我第一年住在楼上朝南的大房间里,四五人住一屋。第二年的下学期,我分配得一间小房间,只住两人。同屋是我中学的同班朋友,我称她淑姐。我们俩清清静静同住一屋,非常称心满意。  这间房间很小,在后楼梯的半中间,原是美国教授家男仆的卧室。窗朝东,房外花木丛密,窗纱上还爬着常青藤,所以屋里阴暗,不过很幽静。门在北面,对着后楼梯半中间的平台。房间里只有一桌两凳和两只小床。两床分开而平行着放:一只靠西墙,床头顶着南墙;一只在房间当中、门和窗之间,床头顶着靠门的墙,这是杨绛的床。  房间的门大概因为门框歪了,或是门歪了,关不上,得用力抬抬,才能关上。关不上却很方便:随手一带,门的下部就卡住了,一推或一拉就开;开门、关门都毫无声息。钥匙洞里插着一把旧的铜钥匙。不过门既关不上,当然也锁不上,得先把门抬起关严,才能转动钥匙。因此,杨绛她们晚上睡觉从不锁门,只把门带上,就不怕门被吹开。  当时的东吴大学除了注重知识灌输之外,还比较重视体育锻炼。一向文静的杨绛也参加体育活动,她刚进学校时,女生不多,在女子排球队里她得充当一员。课余练球有所长进后,杨绛参加了比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她仍记得:&我们队第一次赛球是和邻校的球队,场地选用我母校的操场。大群男同学跟去助威。母校球场上看赛的都是我的老朋友。轮到我发球。我用尽力气,握着拳头击过一球,大是出人意料。全场欢呼,又是&啦啦&,又是拍手,又是喜笑叫喊,那个球乘着一股子狂喊乱叫的声势,竟威力无穷,砰一下落地不起,我得了一分(当然别想再有第二分)。&她还说:&当时两队正打个平局,增一分,而且带着那么热烈的威势,对方气馁,那场球赛竟是我们胜了。&别小看这&一分&,这是关键的一分,靠这一分,杨绛所在的球队赢了。所以杨绛忍不住要说:&至今我看到电视荧屏上的排球赛,想到我打过网去的一个球,忍不住悄悄儿吹牛说:&我也得过一分!&&  杨绛在东吴大学上了一年学以后,学校让他们分科(即分专业)。她的老师认为她有条件读理科,因为杨绛有点像她父亲嘲笑的&低能&,虽然不是每门功课一百分,却都平均发展,并不偏科。杨绛回想道:&我在融洽而优裕的环境里生长,全不知世事。可是我很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该&学什么。所谓&该&,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辈子。我知道这个&该&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释。&  为选专业,杨绛颇费踌躇,只好带着问题回家求教。  &我该学什么?&她问父亲。  杨荫杭回答:&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杨绛心里不踏实:&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  父亲开导她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有了父亲的这番话,杨绛内心释然,但她半信半疑,只怕是父亲纵容她。可是她终究不顾老师的惋惜和劝导,在文、理科之间选了文科。而当时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只有法预科和政治系。  杨绛欲选读法预科,打算做她父亲的帮手,并借此接触到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积累了经验,然后可以写小说。杨荫杭虽说任女儿自己选择,却竭力反对她学法律。他自己并不爱律师这个职业,就坚决不要女儿做帮手,况且她能帮他干什么呢?于是,杨绛只好改入政治系。  虽说杨绛进了政治系,可她对政治学毫无兴趣,只求得功课敷衍过去,她课余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  东吴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相当可观,中外文学名著很多。杨绛在这里养成了嗜书如命的习好,上课之余读了大量的书籍,包括小说,特别是外国小说,她差不多都看了。从此渐渐了解到:&最喜爱的学科并不就是最容易的。我在中学背熟的古文&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还深印在脑里。我既不能当医生治病救人,又不配当政治家治国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径,尽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无知,老而无成,当年却也曾那么严肃认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笑。不过这也足以证明:一个人没有经验,没有学问,没有天才,也会有要好向上的心&&尽管有志无成。&  外语在这所教会大学本来就十分注重,加上她在这里阅读了大量原版政法书和文学书,外语水平日益长进。后来,她还试着学翻译,在她成为文学翻译家之前,她就翻译过不少英文的政治学论文。  杨绛非常恋家,并不贪玩却贪看书,回家还帮助父亲做些事情。有一次,杨荫杭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杨绛说。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星期都白过了。&  杨荫杭笑道:&我也这样。&  杨绛觉得父女两人心同此感,自己好像成了父亲的朋友。她非常珍视这种深深的相知与亲情,她父亲每次买了好版子的旧书,自己把卷曲或破损的书角补好,叫杨绛用顸的白丝线双线重订。他爱整齐,双线只许平行,不许交叉,结子也不准外露。有时父亲忙的时候,状子多,书记来不及抄,杨绛就帮着父亲抄写。有时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也来找她的&差&,杨绛半世纪后捉笔回忆:&她在一个中学教英文和数学,同时好像在创办一个中学叫&二乐&,我不大清楚。我假期回家,她就抓我替她改大叠的考卷;瞧我改得快,就说,&到底年轻人做事快&,每学期的考卷都叫我改。她嫌理发店脏,又抓我给她理发。父亲常悄悄对我说:&你的好买卖来了。&三姑母知道父亲袒护我,就越发不喜欢我,我也越发不喜欢她。&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她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为她申请到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根据章程,除自备路费之外,每年还需两倍于学费的钱,作为日常的零用。但是那位校长告诉她,用不了那么多。杨绛父母对她说,如果愿意,可以去。可是她自己出于以下的考虑,谢绝了留学的申请:一是不忍增添家庭的负担;二是她对留学自有一套看法,与其到美国去读政治学,还不如在本国较好的大学里攻读文学。  杨绛告诉父母亲自己不想出国读政治,只想考清华研究院攻读文学。后来她果然考上了,她父母亲当然都很高兴。  二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二十世纪之初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所创办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初建时名为&清华学堂&,因校址设立在清室遗园清华园而得名。辛亥革命后,改名为&清华学校&。一九二五年,清华增设大学部。一九二八年夏,正式改为国立大学,翌年开办研究院。据《清华人文学科年谱》云:&研究院按照大学所设学系分别设立研究所,其主任由系主任兼任之。&  清华研究院的外国语文学部,其实与外文系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当时教授有十余人:王文显、吴宓、朱传霖、陈福田、黄中定、黄学勤、张杰民、楼光来、温德(R.Winter)、吴可读(A.L.Pollard)、施美士(E.K.Smith)、毕莲(A.M.Bille)、翟孟生(R.D.Jameson)、谭唐(G.H.Danton)、谭唐夫人(A.P.Danton)等。主任由王文显兼任。学部的课由各教授开设,研究生选修研习。  在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的学生中,有不少后来从事剧本创作和演剧活动者,其中不乏杰出的话剧人才,如洪深(留美预备部时的学生)、陈铨、陈麟瑞、李健吾、曹禺、张骏祥以及本书的传主杨绛等。这就不能不提及给予他们很大影响的王文显先生。  王文显是著名戏剧家,杨绛后来从事剧本创作,与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王文显(),号力山,江苏昆山人。长期生活在英国,从小就由一位英国人抚养,在英国受教育,获伦敦大学学士学位,曾任中国驻欧洲财政委员、伦敦《中国报》编辑、英国报界公会会员。归国后在清华大学留美预备部任教,一九二一年暂兼代理校长,一九二二年四月改兼副校长,十二月奉部令免兼职。清华改为大学后任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开设《外国戏剧》《戏剧专题研究》《戏剧概要》《莎士比亚研读》《莎士比亚》《近代戏剧》等课程。  王文显在教书的同时,还从事戏剧创作,他先后写过《委曲求全》《皮货店》《北京政变》等剧本。王文显的外语娴熟,特别是对西洋戏剧感悟独特,造诣颇深,听他的课无疑是一种享受,一位清华校友这样说过:&他的英文讲得太好了,不但纯熟流利,而且出言文雅,音色也好&&听他叙述英国威尔逊教授如何考证莎士比亚的版本,头头是道,乃深知其于英国文学的知识之渊博。&  杨绛除了听过王文显的课之外,还亲受吴宓等名家的教诲。吴宓在杨绛记忆的屏幕是这样的:  我考入清华研究生院(引者按:应为研究院)在清华当研究生的时候,钱锺书已离开清华。我们经常通信。锺书偶有问题要向吴宓先生请教,因我选修吴先生的课,就央我转一封信或递个条子。我有时在课后传信,有时到他居住的西客厅去。  记得有一次我到西客厅,看见吴先生的书房门开着,他正低头来来回回踱步。我在门外等了一会儿,他也不觉得。我轻轻地敲敲门。他猛抬头,怔一怔,两食指抵住两太阳穴对我说:&对不起,我这时候脑袋里全是古人的名字。&这就是说,他叫不出我的名字了。他当然认识我。我递上条子略谈锺书近况,忙就走了。  锺书崇敬的老师,我当然倍加崇敬。但是我对吴宓先生崇敬的同时,觉得他是一位最可欺的老师。我听到同学说他&傻得可爱&,我只觉得他老实得可怜。当时吴先生刚出版了他的《诗集》,同班同学借口研究典故,追问每一首诗的本事。有的他乐意说,有的不愿说。可是他像个不设防城市,一攻就倒,问什么,说什么,连他意中人的小名儿都说出来。吴宓先生有个滑稽的表情。他自觉失言,就像顽童自知干了坏事那样,惶恐地伸伸舌头。他意中人的小名并不雅驯,她本人一定是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吴先生说了出来,立即惶恐地伸伸舌头。我代吴先生不安,也代同班同学感到惭愧。作弄一个痴情的老实人是不应该的,尤其他是一位可敬的老师。  吴宓先生成了众口谈笑的话柄&&他早已是众口谈笑的话柄。他老是受利用,被剥削,上当受骗。吴先生又不是糊涂人,当然能看到世道人心和他的理想并不一致。  可是他只感慨而已,他还是坚持自己一贯的为人。  清华大学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学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  朱自清不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造诣很深,他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系列名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他慧眼独具,发掘了杨绛身上文学创作的潜质。  写于一九三三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一九九四年出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杨绛的这篇《收脚印》,显示了她摆脱稚气后对生活、对社会的感触,笔墨淡雅,意蕴深厚。我们不妨打开《杨绛散文》一起欣赏:  听说人死了,魂灵儿得把生前的脚印,都给收回去。为了这句话,不知流过多少冷汗。半夜梦醒,想到有鬼在窗外徘徊,汗毛都站起来。其实有什么可怕呢?怕一个孤独的幽魂?  假如收脚印,像拣鞋底那样,一只一只拣起了,放在口袋里,掮着回去,那么,匆忙的赶完工作,鬼魂就会离开人间。不过,怕不是那样容易。  每当夕阳西下,黄昏星闪闪发亮的时候;西山一抹浅绛,渐渐晕成橘红,晕成淡黄,晕成浅湖色&&风是凉了,地上的影儿也淡了。幽僻处,树下,墙阴,影儿绰绰的,这就是鬼魂收脚印的时候了。  守着一颗颗星,先后睁开倦眼。看一弯淡月,浸透黄昏,流散着水银的光。听着草里虫声,凄凉的叫破了夜的岑寂。人静了,远近的窗里,闪着一星星灯火&&于是,乘着晚风,悠悠荡荡在横的、直的、曲折的道路上,徘徊着,从错杂的脚印中,辨认着自己的遗迹。  这小径,曾和谁谈笑着并肩来往过?草还是一样的软,树荫还是幽深的遮盖着,也许树根小砖下,还压着往日襟边的残花。轻笑低语,难道还在草里回绕着么?弯下腰,凑上耳朵&&只听得草虫声声的叫,露珠在月光下冷冷的闪烁,风是这样的冷。飘摇不定的转上小桥,淡月一梳,在水里瑟瑟的抖。水草懒懒的歇在岸旁,水底的星影像失眠的眼睛,无精打采的闭上又张开。树影阴森的倒映水面,只有一两只水虫的跳跃,点破水面,静静的晃荡出一两个圆纹。  层层叠叠的脚印,刻画着多少不同的心情。可是捉不住的已往,比星、比月亮都远,只能在水底见到些儿模糊的倒影,好像是很近很近的,可是又这样远啊!  远处飞来几声笑语。一抬头,那边窗里灯光下,晃荡着人影,啊!就这暗淡的几缕光线,隔绝着两个世界么?避着灯光,随着晚风,飘荡着移过重重脚印,风吹草动,沙沙地响,疑是自己的脚声,站定了细细一听,才凄惶的惊悟到自己不会再有脚声了。惆怅地回身四看,周围是夜的黑影,浓淡的黑影。风是冷的,星是冷的,月亮也是冷的,虫声更震抖着凄凉的调子。现在是暗夜里伶仃的孤魂,在衰草冷露间搜集往日的脚印。凄惶啊!惆怅啊!光亮的地方,是闪烁着人生的幻梦么?  灯灭了,人更静了。悄悄地滑过窗下,偷眼看看床,换了位置么?桌上的陈设,变了么?照相架里有自己的影儿么?没有&&到处都没有自己的份儿了。就是朋友心里的印象,也淡到快要不可辨认了罢?端详着月光下安静的睡脸,守着,守着&&希望她梦里记起自己,叫唤一声。  星儿稀了,月儿斜了。晨曦里,孤寂的幽灵带着他所收集的脚印,幽幽地消失了去。  第二天黄昏后,第三天黄昏后,一夜夜,一夜夜:朦胧的月夜,繁星的夜,雨丝风片的夜,乌云乱叠、狂风怒吼的夜&&那没声的脚步,一次次涂抹着生前的脚印。直到那足迹渐渐模糊,渐渐黯淡、消失。于是在晨光未上的一个清早,风带着露水的潮润,在渴睡着的草丛落叶间,低低催唤。这时候,我们这幽魂,已经抹下了末几个脚印,停在路口,撇下他末一次的回顾。远近纵横的大路小路上,还有留剩的脚印么?还有依恋不舍的什么吗?这种依恋的心境,已经没有归着。以前为了留恋着的脚印,夜夜在星月下彷徨,现在只剩下无可流连的空虚,无所归着的忆念。记起的只是一点儿忆念。忆念着的什么,已经轻烟一般的消散了。悄悄长叹一声,好,脚印收完了,上阎王处注册罢。  整篇作品气息清馨自然,出自身心不凡的杨绛之手。年轻的杨绛是幸运的,事隔一年,在一九三四年秋,朱自清又将杨绛的&第一次试作的短篇小说&,推荐给《大公报》,在该报的《文艺副刊》上,这篇小说原题为《路路,不用愁!》,后改名为《璐璐,不用愁!》,后被林徽因选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一书。萧乾给杨绛寄了样书和稿酬,不过这时杨绛已经随丈夫钱锺书到英国留学。这篇小说取材于杨绛熟悉的大学生活,写了女主人公璐璐与两个男子小王、汤宓的感情纠葛,虽然两人都离开了璐璐,杨绛还是留下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璐璐的留学申请成功了,&璐璐笑着,轻轻舒了一口气&&。  三  杨绛在北京的大学生活中,发生了决定她一生命运的事情,这就是与钱锺书的相识与相恋。对此,她母亲唐须嫈常取笑说:&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初到清华,天生丽质的杨绛发现这里的女学生都很洋气,相形之下,自己不免显得朴素。但没有过多久,女同学便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  当时清华大学里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女生一般都有&美貌&之名,不愁无人追求。据说,当时杨绛与比她大四岁的&大姐&袁震(后成为吴晗夫人)同屋,两人结下很深的友谊。有一次,袁震因病在校医院住院,杨绛去看她,恰好赶上袁震原来的男朋友吴之椿也在。吴之椿给袁震带来了当时非常昂贵的水果&&橙子,让她一个人吃。袁震正要与吴之椿断绝来往,见杨绛进来,便切开一个橙子给她吃。杨绛知道那是袁震男朋友特意给她买的,便不想吃,但又不好一味谢绝,便勉强吃了一点,袁震却要她全部吃完。杨绛觉得很窘迫,因为吴之椿就在一边看着她。可她不想使袁震不高兴,只好把橙子都吃了。吴之椿走后,袁震便对杨绛说,她要让吴之椿明白,他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  与杨绛同寝室的同学,还有幼年时的苏州好友蒋恩钿。杨绛曾作旧体诗《溪水四章寄恩钿塞外》,送给好友蒋恩钿和未婚夫钱锺书。杨绛入学前,蒋与袁已经是好朋友,而现在,她们三人成了&密友&,而同屋另一位女同学却被排斥在外。后来,袁震与吴之椿断绝了关系,梁方仲把吴晗介绍给袁震。三位密友在一起议论吴晗,说吴晗有股&酱豆腐&般的迂腐劲。杨绛大概也没少向密友们谈论钱锺书。钱锺书、杨绛夫妇与吴晗、袁震夫妇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前夕。  钱锺书当时已名满清华。一九二九年,二十岁的钱锺书报考清华外文系,中、英文极佳,只是数学考了15分。校长罗家伦爱才,破格录取他。钱锺书入学后学业甚好,读书很多,在校园内名气很大,写起文章纵横捭阖,臧否人物口没遮拦。他在《清华周刊》发表不少文章,是清华出名的才子。杨绛与他相识在一九三二年春天的清华校园。  这天春意盎然,清华园的丁香、紫藤盛开,幽香袭人。和杨绛同来清华借读的一位同学是钱锺书的亲戚,带钱锺书来到古月堂门外。清华校规,男生不许进女生宿舍。杨绛回忆说:&我刚从古月堂钻出来,便见到了他。&  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追述了她对钱锺书的第一印象:初次见到他,只见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满身儒雅气质。两人在学校里开始恋爱了,并且第二年便订了婚。钱锺书中年时在诗歌里追忆他们恋爱的第一面:  颉眼容光忆见初,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腼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他依然记得当年的杨绛脸面的白洁红润,脸如春花,清雅脱俗,犹如蔷薇新瓣浸醍醐,还带着一丝腼腆。杨绛先生对这首诗解释说:&锺书的诗好用典故,诗中第四句红花和雪的典故来自北齐崔氏的洗儿歌,说的是春天用白雪、用红花给婴儿洗脸,希望孩子长大后脸色好看。&这是多么诗情画意的回忆!令人赞叹不已。杨绛先生还记得,后来他俩在典雅的工字厅会客室谈过几次。钱锺书鼓励她报考清华外文系研究生,并指点她要看哪些书。杨绛自学一年,果然于一九三三年夏考上清华外文系研究生,她的同班同学有季羡林等。夏天,她和钱锺书在苏州订婚。  这期间,钱锺书创作了不少富有李商隐风致的爱情诗,最著名的是刊登在《国风》半月刊第3卷第11期(日)里面的《壬申(1932)年秋杪杂诗》:  缠绵悱恻好文章,  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  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  髫瓣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  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  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  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  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  百虫声里怯孤眠。  在给恋人杨绛的一首七言律诗中,钱锺书竟运用了宋明理学家的语录,熔铸入诗:&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清新如画,却不落理障。  钱锺书曾自负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他与杨绛的婚姻,常被世人誉为珠联璧合。这一点,在钱锺书的诗作中即有印证。《玉泉山同绛》诗云:  欲息人天籁,  都沉车马音。  风铃奴忽语,  午塔鬜无阴。  久坐槛生暖,  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  惜取此时心。  诗中所谓&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不免使人想起钱锺书的《围城》中的唐晓芙不爱写信;而杨绛给他的一封信,偏偏被钱锺书父亲钱基博接到后拆开看了,只见上面写着:&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读到此处,老先生&得意非凡&,直说:&此真聪明人语!&后来,钱锺元嫁给许景渊,钱老夫子便拿出这封信来教育侄女。  原来在一九三三年初秋,钱锺书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回到无锡老家,还没有将自己与杨绛的恋爱告诉父亲钱基博,只是与杨绛频繁地通过书信谈情说爱。不料有一天杨绛的来信恰巧给钱基博看到了,他看过信后,大加赞赏。他认为杨绛既懂事又大方,能体贴父母,顾及家庭,乃如意媳妇也。  钱基博高兴之余,也不征求儿子钱锺书的意见,便直接给杨绛写了一封信,郑重其事地将儿子托付给了杨绛。对此,杨绛以为,钱基博的做法,颇似《围城》中方豚翁的作风。  杨绛同时也把已与钱锺书恋爱的事,告诉了自己的父母。杨绛说过:&锺书初见我父亲也有点怕,后来他对我说:爸爸是&望之俨然,接之也温&。&杨荫杭对钱锺书的印象极佳,视如&乘龙快婿&。钱、杨两人的结合,在杨荫杭看来,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同年,杨绛便与钱锺书举行了订婚仪式。杨绛先生回忆说:&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或许不知&订婚&为何事。他们&谈恋爱&或&搞对象&到双方同心同意,就是&肯定了&。我们那时候,结婚之前还多一道&订婚&礼。而默存和我的&订婚&,说来更是滑稽。明明是我们自己认识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绍给我爸爸,爸爸很赏识他,不就是&肯定了&吗?可是我们还颠颠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默存由他父亲带来见我爸爸,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男家女家的媒人,然后,(因我爸爸生病,诸事从简)在苏州某饭馆摆酒宴请两家的至亲好友,男女分席。我茫然全不记得&订&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那晚,钱穆先生也在座,参与了这个订婚礼。&  订过婚,钱锺书移居上海,在私立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兼任国文系教员。杨绛则仍回北京,到清华念完研究生。恰巧钱锺书的族人钱穆在燕京大学任职,不日也将北上。  杨绛未来的公公钱基博在订婚礼席散后,把她介绍给钱穆先生,约定同车北去,相互间好有个照应。  钱穆自学成才,阅历丰富,被清华等多所大学聘为教授。他在火车上一路与杨绛谈做学问以及如何为人处世。闲聊之中,他突然对杨绛说道:  &我看你是个有决断的人。&  杨绛忙问:&何以见得?&  钱穆回答很干脆:&只看你行李简单,可见你能抉择。&  其实,杨绛头一次到北平时已带了一个大箱子和大铺盖呢,这次有了经验,决计抛下&无用之物&,这对一个青年女生来说,也许是够&决断&的了。不过,杨绛并没有解释,也没有谦逊几句,只是笑了笑。  他们两人买的是三等座席,对坐车上,彼此还陌生,至多他问我答,而且大家感到疲惫,没什么谈兴。不过成天对坐,不熟也熟了。到吃饭时,杨绛吃不惯火车上卖的油腻腻、硬生生的米饭或面条,所以带了盒饼干和一些水果。钱穆很客气,杨绛请他吃,他就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后来杨绛发现他吃的是小包的麻片糕之类,那是当点心的。每逢停车,车上有卖油豆腐粉汤之类的小贩,杨绛看见他在那里捧着碗吃呢,就假装没看见。  杨绛是一个学生,向来胃口不佳,食量又小,并不觉得自己俭朴。可是看到钱穆先生自奉菲薄,很敬重他的俭德。  火车过蚌埠后,窗外一片荒凉,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树,没有庄稼,没有房屋,有的只是绵延起伏的大土墩子。火车走了好久好久,窗外景色不改。杨绛叹气说:&这段路最乏味了。&  钱穆说:&此古战场也。&  经钱穆这么一说,杨绛觉得,历史给地理染上了颜色,眼前的景物顿时改观。她对绵延多少里的土墩子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钱穆对她讲,哪里可以安营,哪里可以冲杀。尽管战死的老百姓早已不知去向,她仍不免油然起了吊古之情,直到&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在望,才离开这片辽阔的&古战场&。  火车进入山东境内,车站迫近泰山,山好像矗立站边。等火车开动,钱穆此时谈风更健了。他指点着告诉杨绛临城大劫案的经过,又指点她看&抱犊山&。山很陡。钱穆说,附近居民把小牛犊抱上山冈,小牛就在山上吃草,得等长成大牛自己下山。  从此,杨绛对钱穆先生不再陌生了。不过车到北京,他们分手后再也没有见面。杨绛每逢寒假暑假总回苏州家里度假,这条旅途来回走得很熟,每过&古战场&时,总会想到钱宾四先生的谈笑风生。  杨绛就读的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环境,一直受到学生们的交口称赞。杨绛一到清华,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图书馆。在这里,她潜心攻读,吸收着知识的营养。  杨绛在清华做研究生时,叶公超请她到家里去吃饭。他托赵萝蕤邀请,并请赵萝蕤作陪。杨绛猜想:叶先生是要认认钱锺书的未婚妻吧?于是她就跟着赵萝蕤同到叶家。  叶公超很会招待。一餐饭后,杨绛和叶公超不陌生了。下一次再见到叶公超时,他拿了一册英文刊物,指出一篇,叫杨绛翻译,说是《新月》要这篇译稿。  杨绛心想:叶先生是要考考钱锺书的未婚妻吧?她就接下了。  在此之前,杨绛从未学过翻译。她虽然大学专攻政治学,却对政论毫无兴趣。叶公超要她翻译的是一篇很晦涩、很沉闷的政论:《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吗?》。其实,她读懂也不容易,更不知怎么翻译。她七翻八翻,总算翻过来了。她把译稿交给叶公超,只算勉强交卷。叶公超看过后说&很好&。没过多久就在《新月》上刊登了。  这是杨绛生平第一次翻译作品。  四  一九三五年,钱锺书在光华大学任教已满两年,完成了国内服务期。他决定参加出国留学的考试。  早在一九三○年九月,中英两国政府换文协定,英方归还中方庚子赔款。翌年四月,设立专门管理这批款项的董事会。管理方法是,先以基金借充兴办铁路及其他生产建设事业,然后以借款所得利息兴办教育文化事业,主要以举办留英公费生考试、资助国内优秀人才到英国学习为主要内容。  这一留英考试先后举行过八次,钱锺书参加的是第三次,考试时间在一九三五年的四月。当时报名人数总共290人,应考人数有262人,结果被录取的只有24人。在这24位被录取者当中,钱锺书不仅是唯一的英国文学专业录取生,而且总成绩最高,达到87.95分。  钱锺书把已被录取、准备赴英留学的消息,告诉了杨绛,并希望她能陪同一起出国。杨绛知道钱锺书出自读书世家,从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里,对日常生活不善自理,假如自己与他一起出国,可以照顾他。其时,杨绛即将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当时该院各部毕业生都送出留学,唯独外语部例外,毕业也不得出国,欲出国必须自费。  因此,杨绛打算不等毕业,先与钱锺书结婚,再一同出国。那时,她只有一门功课需大考,于是和老师商量后用论文代替,未取得文凭便提前一个月回家。  匆忙之中,杨绛来不及写信通知家里,马上收拾好行李就动身。  这天,杨绛所乘的火车到达苏州已过午时,她领取行李雇车回去,到家已是三点左右。她十分思念父母,回家把行李搬在门口,如飞似的直奔父亲屋里,连声喊道:  &爸爸!妈妈!&  父亲像是在等候,他&哦&了一声,一掀帐子下床,欣喜地说:  &可不是来了!&  原来,杨荫杭午睡刚合眼,忽然觉得杨绛已到家了。他爬起来听听却没有声息,他以为人在夫人房里呢,跑去一看,阒然空无一人,想是怕搅扰他午睡,躲在母亲房里去了,忙跑到那里,只见母亲一人在做活。杨荫杭问道:  &阿季呢?&  &哪来阿季?&母亲说。  &她不是回来了吗?&父亲说。  母亲回答:&这会子怎么会回来?&  父亲只好又回房午睡,但左睡右睡还是睡不着。  这不看见杨绛回来,父亲高兴地说:  &真有心血来潮这回事。&  大概杨绛在火车上想念父母,与父亲的&第六感觉&相呼应了吧!  杨绛笑道,一下火车,心已经飞回家来了。  父亲还说:&曾母啮指,曾子心痛,我现在相信了。&真是父女俩心心相印。  与杨绛心心相印的,当然还有钱锺书这位大才子,秀外慧中的杨绛与才高八斗的钱锺书的结合,又相濡以沫六十多个春秋,确实令人感叹。  为了赶在出国前结婚,钱、杨两人决定于一九三五年夏天举行婚礼。  他们的婚礼是在无锡七尺场进行的。这天到场的有很多客人,无锡国学专门学校的校长唐文治也前来祝贺。清华的同学当中有陈梦家、赵萝蕤夫妇。  有一位女士,因不会打扮,&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贺客诧怪,以为她披麻戴孝来了&。这便是赋闲在家的杨绛三姑母杨荫榆。  新郎新娘身穿礼服,仪表俨然。杨绛后来曾说过:&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钱锺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联想到钱锺书《围城》中描写的曹元朗与苏文纨的婚礼。  杨绛与钱锺书结为伉俪,恰似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交相辉映。正如胡河清所说的:&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锋刃。&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也可视作钱杨两人爱情的真实写照。他们从大学相识相恋,到成为终身伴侣,再到共赴患难,一直到钱锺书只身先归道山,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人生旅途上,不管惊涛骇浪,不管命运如何摆布,他们始终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本书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杨绛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现其博学、睿智、宽容、韧性的纯德名媛风范。  独立学者、资深传记作家。所著作品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美、英等国各大图书馆收藏;并荣登京沪渝等地畅销书排行榜。
关键词:&&&&&&
参加达人选拨赛一起去上海看盛典
请选择星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人传记的书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