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大事记历史如何在短时间内记熟?

每晚名师在线答疑
面包校园APP
大学生必备APP
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关注高考派公众号
(igaokaopai)关注志愿填报讲座
所属资料仅支持在高考帮APP上查看
历史是2017高考复习的重点之一,高考网朽整理了2017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
有的同学认为: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其实,大家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
24 刺史监察制度(1-1) 分封制、等级制(1-1) 君主专制(1-1) 小农经济(2-1) 儒家思想(3-1) 25 古代中国文化(3-2) 程朱理学(3-1) 儒家思想(3-1) 君主专制(1-1) 小农经济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
1、公式记忆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6.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审定,现予以公布。 下载查看:2
导语:现在高三的同学们正处在高三复习的关键时刻,学习的效率和品质直接关乎高考的成败。历史更是高考中能够决定成败的一科。对此朽做了相关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请同学们参考学习!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
导语:对于历史中的易错点和易混点,是我们经常犯得错误,说明这些知识点就是我们最容易且习惯性的错误!快来排查一下,你有多少? 易错点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
导语:无论文理科,学习都需要记忆,掌握好的方法便能事半功倍,一分钟掌握古代史,口诀给你了,大家赶紧背起来吧!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暴收。 汉末三分归入晋,朝称南北阻江流。 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
导语:最近英国俨然成为了 网红 ,从前段时间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到英国脱欧公投,再到请愿重新公投,英国已经进入到动荡不安的状态,本来都以为公投玩玩儿的,结果真玩儿脱了。以前大家都谜之自信,不管自个儿有没
导语:下面是朽为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历史新动向和学生备考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新动向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乙卷)历史试题的题型结构,较之往年并无明显变化,材料选用、问题设置和答题要求也没有大的调
高三历史从课本章节开始复习 1.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我坚持 全、准、细 的原则。 全 即复习要全面,以课本为依据,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强化
历史必考的18个专题,一定要清楚的知道,同学们要重点学习,高三冲刺的同学一定要重点复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知识上,避重就轻就不好喽! ◆◆◆ 一、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
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
高考将至。广大考生正在进行艰苦的复习准备。考前十多天的最后冲刺阶段,与第一轮复习全面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的复习策略相比,复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当采取哪些复习策略呢? 考前最后冲刺阶段担负着承前启后、巩
一、历史背景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广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 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一夏商 ,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
距离2016年高考40多天,为方便广大高三生顺利进行高考历史冲刺复习,朽就高考历史冲刺复习中考生如何牢记历史大事件给出以下建议,供考生参考。 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 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
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就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 (1)坚持正确的立常人民的立尝进步的立尝爱国的立尝全球利益的立场等等,就是正确的立常比如说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性,企图从根本上
高中历史有效复习方法一:改善记忆效率的策略 普及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主要利用历史第二课堂,开设高中历史复习记忆微型讲座,邀请在记忆心理学方面有专长的老师讲解人脑记忆的科学知识,也
国 时 间 世 界 新石器时代农业处在 刀耕火种 阶段(至西汉南方);纺织技术萌芽,纺织原料是麻、葛、丝;铜器、陶器均已出现。 距今年前5000年前 公元前3500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初步统
在高中的历史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关于这部分知识的把握,同学们要构建起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整个历史事件以及产生的前后影响有充分的了解。下边是朽为大家整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成绩: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秦朝时,可简单设计为: 建立(包括时间、人物、都城)
强调礼理解性的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无从下手,因此强调理解性的记忆。 例题 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
材料分析题是高考历史必考题,同时也是高三党感到最苦恼的一种题型!从什么角度分析、需要用到什么知识点、哪些内容可以进行关联 所以,就算你历史学的好,也未必能拿到考分! 今天,笑君就来一步一步教大家:历史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
在高考来临之际,要怎样复习好历史这门课程呢?下面是朽整理的历史高考复习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历史高考复习方法之理解记忆 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
中共领导武装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开辟。 1、南昌起义: 1)背景: 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 3)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
【课程标准】 列举 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 归纳斯大林模
记时间其实很容易,首先一定要有兴趣,其次最好能把零散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时间轴。我看历史的时候喜欢看大事件表和地图,对着看容易记祝画时间轴,画图表归类,仔细也好,潦草也罢,看得懂就好。 举例:
北京高考涉及的高中历史教材共有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和五本图册。总计十本,同等重要,是所有试题的源头与答案的出处。三本必修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大致按照由古至今的时间顺序、以小专题的形式,勾画
明明懂做的考题,却因为没看清题意填错答案,这样的情景在高考中屡屡发生。海南华侨中学高三年级历史组备课组长劳海丹曾连续数年参加高考评卷工作,学生审题不清所导致的失分现象让她感觉非常遗憾。 考前复习:尽量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目前众说纷纾我试着提出五项原则,供大家一哂。何谓历史人物?我想,简单地理解,已经故去的过往的人物就是历史人物。这里包括两点,一是肉体上已经不在人世了;二是时间上已经是过去时了。当然,过
高中历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怎样快速有效地记住高中历史书中的事件呢?不妨以各阶段历史标志性的事件为节点,上下串联,延伸记忆。以下是高中历史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汇编。 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
一、熟读课本 历史,是比较 死 的一个科目。高考历史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高考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历史5本书我看了7,8遍吧。我可能不能完全背下来,但是
2016年高三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高三的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投入了紧张的高考一轮复习中,新东方网高考频道从高三开学季开始为大家系列准备了2016年高考复习,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2016年高考三
锵锵!高考要来了,高三党你们准备好了吗?还在为历史一轮复习毫无头绪而苦恼?还在为看似庞杂的知识点而纠结?翻看教材一遍遍,仍然剪不断理还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学霸姐姐来支招。 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夯实
高考历史复习现阶段高三历史主要是进行中国古代史学习,古代史记忆的内容多,古文材料的阅读有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掌握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以做到事半而功倍。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史论结合,因此历史复习必须把掌握
如何在最后一段宝贵的时间里有效复习,是每一位同学都要面临的问题。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回归课本,善于整理,适度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善于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高考历史复习现在很多同学手头有各种各样的复
高考关键词【2015高考】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你熟记没?
我的图书馆
【2015高考】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你熟记没?
【2015高考】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你熟记没?&  作为一名光荣的文科生,竟然总会听到各种抱怨,说是历史学得越来越乱,记不住考不会,领军小编也是醉了。。。想当年我们都是几本书一遍一遍地看,做笔记背知识点,找时间链接点,沿着一条线的记忆。。还是算了,好汉不提当年勇,刚刚看到有总结好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就分享给大家吧~&
高考历史知识点: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高考历史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考历史知识点: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高考历史知识点: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政权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清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教育。(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近代现代史
  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年是: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思想)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邓理论)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53-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在曲折中探索前进的十年。总的来说成绩为主。但左的错误逐渐占据上风-最终演变成十年文革。
  (3)年的文革内乱时期,注意同极左斗争的内容。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高考历史知识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一是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内容;一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过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中国社会黑暗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索: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③帝国主义继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实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容的意义和局限。(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高潮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原因,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社会主义思潮。)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
  高考历史知识点: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
  高考历史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征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理清年重大事件的发展线索和联系。(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苏共东欧暴露问题→十大关系开始探索→八大内容正确→处理内部矛盾,中共开始整风→少数攻击领导→掀起反右斗争→形势估计严重→斗争严重扩大→八大二次路线→修改主矛结论,多快好省路线→全面左倾"跃进"→人民公社展开→全民大炼钢铁→左倾错误泛滥。
  经济严重失调→庐山会议纠左→彭黄张周"联盟",打成反党集团→阶斗引入党内,从此后患无穷,纠左转为反右,民主集中破坏→人祸天灾苏逼,造成严重困难→召开七千大会,确定八字方针→指导思想仍左。
  阶斗理论发展→海瑞只是炮引,开始两个通知→红卫兵席卷全国,造反派全国夺权→老将帅二月抗争,刘少奇含冤去世→林彪阴谋篡权,摔死温都尔汗→总理着手调整,江青批林批孔→主席总理病重,小平全面整顿,实为系统纠左,国民经济回升→批邓右倾反案,全国重又混乱→总理与世长辞,引发四五运动→粉碎四人小帮,全国人民欢心→两个凡是阻挠,工作徘徊不前→真理标准讨论,冲破思想禁区→实事求是路线,战胜教条主义→召开三中全会。
  伟大历史转折→转移工作中心,实施改革开放,平反冤假错案,全会功绩永存→家庭联产承包,农业空前丰收→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全面对外开放,多种经济共举→建设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提高→中共十三大会,确立一心两点,初级阶段国情,三步实现战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前进航向→中共十四大会,市场经济理论。→征程颇多艰险,高举小平理论。)
  2、熟练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40多年中正确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对"左"的抵制。新时期成功的探索。启示。
  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国内外),内容,方针的落实情况和原因。
  4、比较七千人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纠正错误的背景,内容和最大的不同点。(全局性和根本性。)
  5、和我党两次严重左倾在两个问题上的体现。
  6、注意年五十年以来国民经济建设的起伏波动的原因。(好的年份是:,,,1996等。差的年份如58-61,66-68,74,76,77-79,98-99等。)(主要是和政治的关系。98,99原因较多。)谈谈启示。
  7、必须记忆建国以来四个时期经济,科技成就的具体细节。
  8、建国以来外交工作的曲折历程。(四段:分为好开端-困难时期-突破---大提高。用史实说明,并注意和清政府,中华民国的外交地位比较。)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来源,其丰富内容。思考它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致性。是“扬弃”。
  10、联系三农问题,注意建国以来在农村工作上的得与失。
  高考历史知识点: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时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场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影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2、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影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文学的著名人物及贡献。
  说明: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4、理解圈地运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影响。
  6、如何重新正确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并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7、掌握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在英国的形成。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的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大革命比之于英国革命彻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派别的活动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合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推翻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推翻封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影响极大。
  13、理解《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和局限。
  结论: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封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赤裸裸的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且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东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西方。
  高考历史知识点: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
  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年)
  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2)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3)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斯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斯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斯结合起来。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理清英,法,美,日之间的关系。
  6、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7、大危机下美德不同选择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思想,历史传统,外交,个人因素。)
  8、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理论意义。)
  9、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
  10、三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势的特点。各主要政治力量的活动和影响。
  11、慕尼黑阴谋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2、理解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表现,影响。
  1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同盟建立后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大战后期召开的会议的内容。
  高考历史知识点:二战后的世界
  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四个突出特点和成因。
  13、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5、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16、注意近代物理学的突破,其他著名科学家的贡献。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当然啦~别人总结的学习资料,永远只能拿来当做参考!因为人家有人家的路线,当然觉得很有效,所以呢~你懂得,还是自己看书总结找方法,那才是真理,学到的才是真学识。还是默默加油吧~高考说快也快,努力才是真理,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发表评论:
馆藏&5140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年高考大事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