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复合简单趋向补语语和可能补语?请举例

“来”、“去”充当的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问题——以《发展汉语中级汉语阅读(下)》为例
一、引言(一)趋向补语的定义趋向补语的研究在汉语语法学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关于趋向补语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1]朱德熙《语法讲义》:由趋向动词“来、去、进、出、上、下、回、过、起、开”等充任的补语叫趋向补语。[2](二)趋向补语的范围趋向补语一般是由趋向动词充当,而趋向动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类,它包括简单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两类。因而,趋向补语也可分为简单趋向补语以及复合趋向补语两类。为了避免观点不一,本文主要采用朱德熙先生的分类观点。首先是简单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3]本文讨论的是以“来”“去”为主构成的趋向补语,即简单趋向补语。关于复合趋向动词,朱德熙先生认为以下均为复合趋向动词: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4]以上复合趋向动词又可以放在别的动词后头...&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引言汉语“出”组趋向动词包括“出”“出来”“出去”三个。它们都表示从里面到外面的移动,在越南语中都是由动词“ra”来对应。但用在谓词后作补语时,“出”组趋向补语都“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某处的里面向外面移动”,有的还“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由无到有,由隐蔽到公开”(刘月华,7-256)。“V+出/出来/出去”在越南语中的对应不是只有“V+ra”一种形式,而是有多种不同的对应形式。这给越南学生“出”组趋向补语的习得带来了不少困难,在使用中经常出现一些有规律性的偏误。本文将对汉语“出”组趋向补语及其格式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预测越南学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偏误,然后基于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约65万字)考察越南学生“出”组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寻找偏误原因,并提出教学的建议。二、“出”组趋向补语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汉语“出”组趋向补语⑴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可概括为四种情况:一是越南语直接用动词来对...&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一、前言趋向补语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补语,它包括“来、上、进、过、回、起来”等二十多个词。由于具有特殊的语义功能和语法结构,因此它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焦点。这几年,随着汉语词汇研究的不断深入,趋向补语研究也很有成效,呈现出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趋势。本文将从趋向补语的性质和界定、语义研究以及“动+趋+了”和“动+了+趋”研究三个方面,对趋向补语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二、趋向补语的性质和界定(一)趋向补语的性质关于趋向补语的性质,目前讨论得不是很多,但对趋向补语的性质看法仍不一致。譬如:岳中奇(1994)认为,不管是表示本义还是表示引申意义的趋向动词“去”,都是体助词,它的基本语法意义是“由此及彼的移动(或变动)”。谢白羽、齐沪扬(1999)认为“V+过来/过去”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它的趋向意义,他们主张把“过去”、“过来”放在趋向范畴内。陈昌来(b)、卢英顺(2001)认为应该把趋向补语分成实词和虚词两类,但范围各不...&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1.研究背景趋向补语范畴在现代汉语补语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趋向补语在各类补语中出现的频率高达38%(赵淑华)(详见表1)。趋向补语范畴的高频使用加之其表义的复杂性,成为了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的难点。这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出现了许多研究趋向补语的文章,如李淑红()、杨德峰()、宋卫卫()等对英语母语学生进行的习得研究,钱旭菁()、吴丽君(2002)等对日本留学生的习得研究,这些研究基本都是针对单一母语背景的学生而展开,以比较的视角来研究趋向补语范畴的二语习得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空白点,为此,本文从比较入手,以母语背景为变量,通过考察英、日母语留学生的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研究影响他们习得的各类因素。表1.各类补语出现频次表补语类型出现频次百分比趋向补语1476 38%结果补语1238 32%可能补语3...&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了"在句子中是极常用的,很多情况下"了"与趋向补语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以在带趋向补语的句子中是必不可少的。如:那件事我想起来了那时只要肯打仗,连海上的青年渔夫都招募了来从此,她就淡出了歌坛,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我太累了,快跟不上了如果去掉其中的"了",这些句子都是不①糟啦,对头找[上了]门[来]②老冯杀[上了]火[来],见人就砍③八路军都被赶[进了]山[去]④他四处张望了一下,走[进了]屋内完整甚至不正确的。"了"本身具备动作完成时态的语法意义,其中包括"实际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完成"和"表示悬想将要发生的事情或假设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完成"①。还有在句尾作为语气词表示肯定的语气的意味。但"了"与趋向补语有着不同的位置关系,其中有更为细致的原因。本文将尝试就此做一点具体的分析。我们所说的趋向补语是指"来,去,上,下,进,出,回,过,开,到"及它们与"来""去"能组合成的复合趋向补语。在趋向补语前后的"了"基本是时态助词"了1",有些在句尾的是...&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1.形式上的特点1.1简单趋向补语简单趋向补语所采取的基本形式如下(包括‘V将C’和‘V了C,’‘V+Neg+C’除外)∶")VC(O)(1423次)∶出(47次)、到(37次)、开(364次)、起(280次)、上(154次)、下(395次)、过(58次)、去(39次)、来(49次)$)VOC∶过(1次)(1)宾语的特点大致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以及定中结构、数量结构占多数。定中结构主要是较简单的形式,也有较复杂的形式。比如:[1]正看到宋江题西江月词并所吟四句诗,大惊道:“这个不是反诗! ̄”(39-620)这里的‘宋江题西江月词并所吟四句诗’是个宾语。从带宾语的形式来看,几乎所有补语可以采取VCO形式。‘来’和‘去’不采取趋向义补语的常用形式‘VOC,’而‘过’却有1例‘VOC’形式。根据刘子瑜(2002)的说法,在《朱子语类》中存在采取‘VOC’结构的补语‘下、出、起、过,’在《朱子语类》中,结果义采取这个形式的补语较多,而《水...&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70-第3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70-3
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引言;本文中涉及的错误例句都来自HSK动态语料库;18随着科技发展,温饱问[F]题{CJ-zy已;原句在文中被改为:;19随着科技发展,温饱问题已经解决{CJ+buy;第一章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类型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第一章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类型;为了更好更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各个复合趋向补语的情况;第一节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
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引
言本文中涉及的错误例句都来自HSK动态语料库。如果例句的字数太多,或者句中有的错误与趋向补语无关,文中则会对其进行简单的修改,前提是不影响偏误分析。例如:18随着科技发展,温饱问[F]题{CJ-zy已经}解决{CJ+buy起来}的国家和地域越来越多了。(见第三章“起来”偏误分析 )原句在文中被改为:19随着科技发展,温饱问题已经解决{CJ+buy起来}的国家和地域越来越多了。 第一章
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类型
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第一章
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类型为了更好更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各个复合趋向补语的情况,本文不仅对语料库中出现的错误用例进行了分析,而且还根据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的关于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和特殊用法的分类,对语料库中正确的句子进行了归类总结。第一节 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趋向是趋向补语的最基本意义,也就是作为趋向补语的趋向动词本身所表示的意义。趋向意义是方向意义,表示人或物体通过动作在空间的移动方向。这类意义对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一般通过老师的动作,学生就可以掌握这种用法。在我们考察的13个趋向补语中,所有的补语都有这类意义,同时还有些有比喻用法。趋向补语的比喻用法是指不表示人或事物在空间的位置移动,而表示领属关系、占有关系等的改变。比如“买过去了”,这种用法介于趋向意义和结果意义之间,又不同于结果意义,我们把它称为趋向意义的比喻用法。一、“起来”的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低处向高处移动。立足点可以在高处,也可以在低处。连用两脚站起来,步行也需要父母或大人的帮助和照顾。当困难来临时便不懂得怎样去面对,怨天尤人,从而便再不能抬起头来做人。 谁知下雨天因为要使水流不涨水,村里人把大水沟的铁盖拿起来了。二、“下去”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高处向低处移动,立足点在高处。或者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离开面前的目标,立足点在目标。一口饭 含在口里 就是不肯吞下去。每天都会有因忍受不了这种折磨而倒下去的人。并且一直吃下去的话。三、“出来”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某处所的里面向外面移动、立足点在处所的外面。好像是这里的老板娘从里边走出来了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第一章
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类型我也往往带着MP3在休闲的时候拿出来听一听。四、下来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高处向低处移动,立足点在低处。其中包括物体的运动或者肢体的运动。所以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的眼泪禁不住会掉下来了。但要双方平心静气的坐下来谈我的退休申请终于批了下来。(比喻意义)五、“过来”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经过空间的某一点向立足点趋近。或者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向立足点的方向转动。所以谁都不想把用品拿过来。在日本还有武士时从中国传过来了。也已经被你爸爸送过来了。六、“出去”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某处的里面向外面移动。立足点在处所里面。我推开门,走了出去。我骑着脚踏车,飞快地冲出去。这都是为了生产出很多食品卖出去。(比喻意义)“出去”只有趋向意义,但比喻意义的用法也不少。七、“上来”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低处向高处移动,立足点在高处,或者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趋近面前的目标,立足点在目标。他们赶紧把我捞上来了。顿时,我的眼泪就涌上来了。八、“回去”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向原处所移动。立足点不在原处所。告诉她多看我给她寄回去的那些书,对学习汉语很有用的。把水偷偷地带回去。九、“回来”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向原处所移动。立足点在原处所。如果我从图书馆借回来书以后。谁要到山底下挑水回来。第一章
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类型
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一个晚上他们能够赚回来很多钱。(比喻意义)十、“进去”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物体由某处所的外面向里面移动,立足点在处所外面。正如我们听到他们当时的流行歌曲觉得听不进去。 http://202.112.195.192:8060/hsk/pdf.asp?zwt=100098我就看不到有三米深的大沟,一脚踩进去。十一、“上去”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低处向高处移动,立足点在低处;或者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趋近面前的目标,立足点不在目标。连我们年轻人都觉得很吃力的山坡,他居然轻松地登上去了。风筝是外公替我放上去以后才让我牵着线儿玩的。十二、“过去”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离开(或)远离立足点经过某处所或向另一目标趋近;或表示随动作由面向立足点向背离立足点方向移动。因为在走动,所以他吐的副流烟则自然地向后边儿流过去。进到周庄以后也一样,每条小路都有人,有时不能走过去。十三、“进来”趋向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由某处所的外面向里面移动,立足点在处所里面。姐姐掀开了门帘,走了进来。青年人对老年人的看法有一点儿改变,也许有一些是从西方传进来的。第二节 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有相当一部分趋向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即具有结果意义。它与趋向意义不同,结果意义和人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无关。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结果意义与非基本结果意义。基本结果意义一般是每一个具有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所必有的。它通常表示动作的一种自然结果,与趋向意义有内在的联系。比如“剪下来”,“下来”是动作“剪”的自然结果---被剪的东西自己从原来附着的主体上掉下来。下面列出的意义中第一部分都是基本结果意义。一般语法书认为在13个复合趋向补语中,有9个都有趋向意义,他们分别是“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去、出来、过来、过去和起来”。然而在语料库中只有“出来、下来、起来、过来和过去”有结果意义。而且大部分都是基本结果意义用的比较多。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第一章
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类型一、“起来”结果意义:1)表示结合以至固定。2)表示突出隆起。说不定那些人们合起来反对吃绿色食品,也有可能会发生战争。(表示聚合) 先砍开竹子,然后把砍开的竹子连起来, (表示结合)首先使把农作物的产品加起来,使用共享粮食(表示聚合)我把这些零用钱大部分都存起来(表示收藏)我想起来一个事情。(想,记等思维动词)不但如此,我也成长起来了,成为一个更坚强更有毅力的人。(其他类动词,表结果意义)语料库中没有关于表示隆起意义的例句。二、“出来”结果意义: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由无到有,由隐蔽到公开。就是在他俄罗斯的家里我第一次尝了中国饭的味道,第一次说出来了几句中国话。(表示语言等声音的动作行为动词)所以我想了又想,终于想出来了好办法。(想类动词)社会规模不大的时候不用写出来。(制作类动词)能看出来国家很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表示感官动作的动词)与“出来”连用的动词大多集中在“写”、“看”和“想”上。三、“下来”的结果意义可以分成下面三小类:1)表示物体的一部分(或者次要部分)从整体(或主要物体脱离),着眼点在物体的一部分(或次要物体)。2)表示:凹陷。3)表示完成某一动作。而且经常把他们剪下来、收好,以便以后再阅读 (表分离)因为我生下来就每天跟她在一起。 (生养类表分离))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书藉文物。(遗留、滞留)病人自己把“自己选择安乐死的证明”写下来。 (表示写、画)我还没决定下来我将来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决定意义)那时我总带着积存下来的钱 。(积存类)我必须要坚持下来,不怕困难。(忍受意义)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全靠自己生活下来。(生活意义)“下来”的结果意义的用法集中在第一小类意义上。与表示结果意义“下来”搭配的动词主要是“生”,“生存”,其他还有“流传”类,“决定”类,和“背”,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国留学生习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70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近年来, 学术界在欧美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的偏误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丰 硕的... 和家里人 一起)以及复合 趋向 补语 带宾 语时宾 语位置容 易偏误(如:...
 答:因为 Corder 1967 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日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基于汉语...《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江新...
 一、复合趋向补语的教材安排分析 (一)《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 趋向补语习得偏误的研究 暂无评价 6页 3.00 趋向补语“起来”偏误研.....
 这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外国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偏误分析,...1.2 研究范围 我们对留学生使用复合趋向补语时产生...(1997)首次直接研究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 ...双音节复合动词,如“保护――保卫”“采取――采用”...同前 +趋向补语上他~上心事了。 ×下去 按这个...
 外国留学生“了”的使用偏误分析――基于 HSK 动态...分析:动词后带“在、给、到、见、完”等结果补语...“了”的用法进行解析,加强习得者对不同的具体的...
 《越南留学生学习“倒、而、却” 的偏误分析》 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 杨德峰 ...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浅谈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教学 ★中西语用礼貌原则的...主人公形象解析 ★韩国留学生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谈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 
  摘 要:本文针对对外汉语中的难点问题――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对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趋向补语语法项目的编排进行分析,探讨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安排,最后对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复合趋向补语 趋向意义 引申意义
  复合趋向补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现阶段虽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际的教学效果还不太让人满意。主要原因是复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具有复杂性。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中把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称为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结果意义不表示方向,而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例如“出来”的结果意义表示从无到有,如:“我想出来办法了。”状态意义表示动作、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例如“起来”的状态意义表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如:“他哭了起来。”趋向意义的立足点较难把握,引申用法则由于数目繁多、意义虚化等特点而成为外国学习复合趋向补语的难中之难。
  一、复合趋向补语的教材安排分析
  (一)《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对语法点的要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均是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导,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大纲》对复合趋向补语语法项目的安排:
  1.一年级
  (1)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
  复合趋向补语句式:动词+“上”+来/去;复合趋向补语的肯定/否定式/正反疑问句;运用复合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一般事物宾语,在“来/去”后,多表示已然;一般事物宾语,在“来/去”前,用于已然和未然;一般事物宾语,在“来/去”前,用于祈使句;处所宾语,在“来/去”前,用于已然和未然。
  (2)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
  1)“起来”表示从分散到集中的动作取得结果;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表示回到记忆中来。
  2)“出来”表示辨认、识别。
  2.二年级
  (1)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
  1)“起来”表示说话人对事物进行估量或评价。
  2)“下去”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现在到将来)。
  3)“下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过去到现在);表示固定;表示某种状态出现并继续发展,往往表示由强到弱或由动到静的变化。
  4)“出来”表示事物或结果的出现或产生;用在某些形容词后,表示超过。
  5)“过来”表示回到原来正常的状态。表示对数量、范围大的事情能否有能力完成(用可能补语的形式)。
  (二)教材对语法点的安排
  当前通用的教材是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此套教材对趋向补语语法点做出了如下安排:
  1.复合趋向补语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带宾语时,宾语为处所名词时在“来/去”之前,宾语为一般事物时可在“来/去”的前面或后面。不带宾语时,“了”可以放在动词后、补语前,也可以放在句末;带宾语时,宾语为处所名词,“了”应放在句末;宾语为事物时,“了”应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之后,宾语之前。(一年级第二册第46课)
  2.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
  (1)动词+起来:开始并继续,恢复记忆。(一年级第二册第57课)
  (2)动词+出来:从无到有,从隐蔽到显露。(一年级第二册第57课)
  (3)动词+下去:正在进行并继续。(一年级第二册第57课)
  (4)动词+下来:从过去继续到现在。(一年级第二册第57课)
  (5)看起来。(一年级第三册第62课)
  (6)动词+起来:聚拢,合拢。(一年级第三册第71课)
  (7)动词+下来:完成,固定。(一年级第三册第76课)
  (8)动词+起来:插入语或在句子前面,表说话人着眼于某一方,有估计的意思。(一年级第三册第76课)
  (9)形容词+下去:存在并发展,形容词一般为消极意义。(一年级第三册第89课)
  (10)看上去:得出结论和判断。(一年级第三册第91课)
  (11)动词+过来:恢复正常。(一年级第三册第97课)
  (12)比起来:表“跟……相比”。(一年级第三册第100课)
  从以上语法点的设置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教程》对趋向补语语法点安排的特点是:(1)语法点按趋向意义、引申意义两块来切分,级阶段介绍基本结构及趋向意义,中高级阶段介绍趋向补语引申意义。(2)复合趋向补语又按动词不带宾语的、带一般宾语的、带处所宾语的进一步细分。(3)趋向补语引申意义按意义划分出若干义项,并分课介绍义项。
摘自:  
更多关于“谈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南阳市网友
& 莆田市网友
& 金华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河北省网友
& 大连市网友
& 广东省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毕业论文 - 趋向补语研究及其偏误分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趋向补语研究及其偏误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研究论文.pdf5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分类编号:――
单位代码::!噬5
号:Q垒211鳗兰
天滓,币苊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
学生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
申请专业名称:
语言堂区座且适言堂
研究方向:
挝窆E这语数堂
指导教师姓名:
盂国专业技术职称: 数援
提交论文日期: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
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盗竖整盘堂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
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象逊毖导师签名:
汉语中的趋向补语是由趋向动词虚化而来的,趋向补语和动词组成动趋式,
在汉语中的使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能补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