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数学下册教案(含二次备课和教后记)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和教后记)
下载积分:1282
内容提示: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和教后记)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3:54: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
官方公共微信查看: 1343|回复: 0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2.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备课时间:日& && && && && && && &总编号:006
上课时间:日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题2、“练一练”,第13——14页练习二第4——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法。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增强应用意识。
3.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若干份,一张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咱们已经认识了整万数,还记得吗?在读大数时,我们通常要先分级。
2.数位是怎样分级的?(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板书: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认、读、写不含0的数。
(1)老师拿出5239,问:这个数是多少?它是由多少个一组成的?
(2)老师拿出,问:这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你会读吗?
你是按什么顺序读的?万级上怎么读?个级上怎么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个级的数怎么读,万级的数就怎么读,只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4)指出:一般在读大数时,要先分级(可以用虚线表示)。
2.认、读、写万级和个级末尾都有0的数。
(1)把卡片变一变,,现在你会读吗?
为什么这里的0一个也没有读出来?
(2)()现在这个数是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你会读吗?
这里的0为什么也没有读出来?(万级末尾的0也不读)
(3)小结: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3.认、读、写其他数位上有0的数。
(1)把卡片变一变,,你知道这个数的组成吗?你会读吗?
(2)为什么这里的0要读出来?(每级中间的0要读出来)
(3)这样你会读吗?0在万级的哪里?(这里的两个0只读出一个0)
(4),这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你会读吗?
这里的三个0在个级的哪里?(个级的开头)
(5)咱们来观察这三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每级除末尾以外,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看算盘读书
(1)看书第12页中间的两个算盘。
(2)自己看算盘,先说说下面各数是友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再写一写、读一读。
三、巩固新知,组织对比
教学试一试
1.根据算盘说出各数的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
2.(生上台写)这三个数中,万级的数有什么不同?个级的数呢?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小结:同样都是5的算珠,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数值。
四、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练习二第4题
先说出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指出读大数先分级)。
2.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交流并呈现结果,有错的订正。
4个4和4个0,你能组成哪几种读法的数?
同桌讨论。
汇报讨论的情况。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008880;
(2)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888000,……
(3)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080880……
(4)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080808
五、自我评价,强调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写数或读数的时候最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六、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10和第11页。
2.课外作业:练习二第6——8题。
板书设计:
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
中间的0要读。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新苏教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新苏教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新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学科:数学第八册&& &&&&&&&&&&&&&&& 初备时间:&&&&&&&&&&&&&&&&&&&&&&& 集体备课时间:个人初备&二次备课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第 1 课时&& 目标: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小明&3本&27元小军&5本&?元(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3)学生独立解答。一本故事书:27÷3=9(元)5本故事书:9×5=45(元)2.谈话导入。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交流解题策略。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小宁:&&&&&&&&&&&&&&&&&&&&&&&&&&& 多(& )枚&&&&&& (& )枚小春:(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小宁:&&&&&&&&&&&&&&&&&&&&&&&&&&& 多(12)枚&&&&&& (72)枚小春: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5.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6.组织检验。(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7.回顾反思。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8.交流讨论。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
&&教学反思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人:龚洪根&&& &&& 集体备课人员: 刘长生、王达林、梁 雨、张荣俊、李红霞、成明来、龚洪根、陆兵香、叶春梅。&&&&&&&&&&&&&&& 初备时间:&&&&&&&&&&&&&&&&&&&&&&& 集体备课时间:个人初备&二次备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难点: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 &&& 2.初探:&&& 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 摘录信息:长方形&&&正方形&&学生摘录信息后列式解答。16×14+14×14(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 (3)列式解题。18÷3×8=48(平方米)&&& 提问:18÷3求的是什么?& &&& 2.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 (8+3) 求的是什么?)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1)课件出示“练一练”题目的文字部分。学生阅读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2)提问:你打算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启发学生想到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3)画示意图并解答。要求: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完成后,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小组里的同伴交流。(4)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所画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题的过程。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6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在图中画出增加或减少的部分,再解答。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八& &&&&&&&&&&&&&&&&& 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人:龚洪根&&& &&& 集体备课人员: 刘长生、王达林、梁 雨、张荣俊、李红霞、成明来、龚洪根、陆兵香、叶春梅。&&&&&&&&&&&&&&& 初备时间:&&&&&&&&&&&&&&&&&&&&&&& 集体备课时间:个人初备&二次备课课题:练习八&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出问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三、综合练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将长方形扩大成正方形。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 《补》&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