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分的差生能否在110天里中国创造的奇迹600分的奇迹 广东学生

广东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甘肃教育厅回应“校长打学生事件”:校长停职发布时间: 点击:2172中新网兰州4月8日电(记者 闫雅琪)8日下午,甘肃省教育厅官方微博回应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某学校校长殴打学生事件:定西市教育局和临洮县教育局决定对该校长先予以停职处理,并要求县教育部门积极配合抢救受伤学生,待该生脱离危险后再做进一步处理。8日,媒体曝光临洮县太石镇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马在课堂上被校长殴打,之后在医院被检查出脾脏出血。小马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未脱离危险,凑来的5万元救命钱又在兰大二院被抢。事件报道后受到各方面关注。通过监控录像可看到,小马家人在医院做检查时不慎把装有5万元现金的包放在CT室的凳子上,结果被一名男子抢走,该男子人身高约1.7米,穿白色T恤和黑色夹克。甘肃省教育厅公布消息称,目前,临洮县政府负责人、教育局负责人和责任校长已在甘肃省儿童医院积极协助医院做好抢救工作,并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该校长已认识到错误,并表示将竭尽全力筹措资金抢救受伤学生并接受组织处理。最新消息,定西教育局报告称,被殴打学生现已脱离危险,由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医生估计,经半月左右治疗,学生即可康复出院。据了解,家属已就此向当地警方报案,公安部门也已介入此事。(完)广东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河南大学校长:高校有皇后妃子之分何谈公平发布时间: 点击:2298全国政协委员、校长娄源功终于抢到了一个发言机会,他站起来,自我揶揄道:要站起来讲,一为不超时,二是也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听后,在场的政协委员都笑了。这一幕发生在3月7日全国政协民盟的联组会议上。对于娄源功,这位因连续7年呼吁高校资源向河南倾斜,而被称作最执着的政协委员。当天,国务院研究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列席旁听,为把教育公平的呼吁讲给这些“可以上达天听”的人,娄源功“自嘲式”的发言才刚刚开始——在全国800多所本科高校中,有三支队伍,中央财政拿钱的,地方财政埋单的,还有民办的。娄源功说,如果把它们比作高等教育的中央军,地方军和游击队,那么河南就没有一支纯正的中央军,他所在的河南大学只是地方军;他的另一个比喻是,我国有39所“985高校”,112所“211高校”,41所省部共建高校等等,但在普通民众心目中,“这些学校有的是娘娘级学校,有的是贵妃级学校,还有的只是‘答应’,还有‘常在’”,他们所受的“冷暖”待遇自不相同。全国人大代表、()校长郑强就遭受过这种待遇的“落差”。以前担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时,他三天两头就要去教育部()开直属大学会议,为此常常发愁“开会多”,如今却要为“没会开”而发愁了——“到贵州大学两年了,教育部的会我一次都没权利参加,我的声音都传不到那儿去。”一个直接的结果是,离部委远的高校,自己碗里肉也就少了许多——“贵州大学过去30年得到中央政府支持的总和,顶不上我原来工作浙江大学1年。”郑强说。他还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都是加97号的油,我们不仅加不到93号的,还恨不得油里加点水,怎么跑?”近日,在青年聚集的社交网站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的一条建议广为流传:非“985”、“211”不招是一种歧视,全国两千多所高校中“985”30多所,“211”有100多所,招聘时强调非“985”、“211”不招,是人为抬高用人门槛。娄源功认为,现在高校财政支持是计划拨款,学生就业却是市场竞争。在招生指标分配和政府教育投入上,都出现了倾斜的天平。在全国人大代表、(&)校长李晓红眼中,这就是高教界的“贫富差距”,“越穷的学校越穷,越富的学校越富”。4年前,国家推出了“中部高等院校振兴计划”,但在执行过程中,李晓红和娄源功都认为走偏了,比如说,提供的机会和经费,不分大省小省,一律一样。“这公平吗?你一亿人口跟几百万人口一样,这还是不公平。”娄源功说。从根子上来说,这一问题仍在叩问着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的“简政放权”,正如娄源功所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不宜管那么多学校,因为你掌握着很多资源,你没有管的学校得到资源的机会就会少。”本报北京3月9日电记者 邱晨辉 白皓广东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高三学生盗iPhone 因即将高考未被起诉发布时间: 点击:1742商报记者 田瑞江重庆商报讯 高中生吴小涛(化名)盗窃了一部iPhone4S手机后被抓,考虑到他是一名在校学生,受害人希望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予追求刑事责任。昨日,记者从江北区检察院获悉,检方以情节轻微对其免予起诉。今年4月18日凌晨,吴小涛在江北区大石坝盗窃了一部白色iPhone4S手机,随后被抓获。经审讯,吴小涛对盗窃事实供认不讳。经江北区价格认证中心鉴定,吴小涛盗窃的手机价值2962元。4月18日,吴小涛因涉嫌盗窃被江北区公安分局取保候审。受害者秦某得知吴小涛是高三学生,即将[微博],希望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检方认为,鉴于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且吴小涛犯罪时为在校学生,现被我市某大学录取,且取得了受害人谅解。经研究,检方对其作微罪不起诉。(重庆商报)广东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湖北宣恩县一间学校仅老师和学生两人(图)发布时间: 点击:2792汪文强跟2个孩子在藤椅上玩耍。学校还有4个学前班孩子,是家长托赵国清照看的。4月1日,湖北省宣恩县珠山镇天井堡小学,赵国清正在指导学生汪文强做作业。一师一生,这所小学里只有他们两个人。A20—A2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一位老师,和他唯一的学生,是天井堡小学的全部。这所武陵山区的学校,藏在湖北恩施珠山镇一个半山腰里,1000平米的校园荒草丛生,一条脖系铃铛的矮脚黄狗时常闯进两个人的课堂。赵国清是天井堡小学唯一的老师,也是“校长”兼“伙夫”。“普九”的时候,天井堡小学一度要换个名字,最后研究出4个字:育才小学。繁盛时,也有几百个孩子在这里上课。打工潮兴起、撤点并校,山里人涌入城市……一切都在变化,到现在,这座小学已无才可育。赵国清的一生正在经历农村教育不可逆转的变革:2012年一份教育研究报告显示,年间,在中国平均每天就有63所农村小学消亡。赵国清成为留守者,寂静对他而言已成了习惯。他的坚守,让这所只有一个学生的小学有了存在下去的理由。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湖北恩施报道[人物简介]赵国清59岁,湖北省宣恩县珠山镇天井堡小学校长,兼任语文、数学老师,伙夫。从教39年,如今,他的学校里,只有7岁男孩汪文强一名学生。65和18:40,到校。听到雨鞋磕碰地面发出的“嗒嗒”声,赵国清知道,学生汪文强到了。4月的早晨,山里的雾还未散去,屋里寒气逼人,赵国清打开了小电暖炉,微光初亮。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名学生,一间教室。这里甚至算不上一间严格意义上的教室。村里筹了款正在整修原来的教室,课堂临时搬进学校对面的村委会办公室。摞起的办公桌椅堆满了半个空间,另一半,黑板架在办公桌上,裸露出大片白色,摆放歪斜的课桌后是电磁炉和碗筷,显得凌乱。因为记者的到来,赵国清好不容易找到了人搭把手,将角落里的一台55英寸交互式电视一体机挂在了墙壁上。这是去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送来的,还有1台电脑,1架钢质讲台,因为学校整修,始终没安装。除了开关机,赵国清不能完全掌握这台机器的其他用途,他知道要插上配备的U盘,点击教学视频,但机器仍然发不出声。他希望有外面的年轻人来教教他。汪文强的课桌在教室最后一排,红色桌椅。前边两排,是4个学前班小孩的位子。他们都不算真正的小学生:家长把还没到学龄的孩子送到天井堡小学,委托赵国清帮忙照管。教了39年书,赵国清亲眼看着山里的小学一天天凋敝,但他从没想过,有一天竟然只剩一个学生。2000年,他从山脚的狮子关小学来这当校长,还有60多个学生,校园里满是孩子唧唧喳喳的声音,清脆得很。彼时的中国,正经历一场“撤点并校”的浪潮: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浪潮”里的天井堡小学已不是完小,只保留了一到四年级。2008年,30个学生;2012年,3个;2013年,1个。如今的天井堡村辖区内,入学适龄儿童有66人,其中65个去了其他小学。现在,这所小学连二年级都没有了。和国内千万个村庄一样,大山里的天井堡村也正在遭遇城市化浪潮的冲击:村里的青壮年为摆脱困顿,先行一步,挤入城市,把孩子们也带了去。剩下的留守儿童里,稍微富裕的家庭,更愿意选择另外几所学校。“虽然远,但条件好,老师多。”赵国清无奈。唯一的留守者是汪文强,一个7岁的男孩。“我们条件不好,去别处读不起。”父亲汪胜超说。“我们俩”9:00,第一节课。赵国清扯了扯挂在农具上锈迹斑斑的铃铛,原本还在教室外和小狗嬉闹的汪文强,噌地起身,飞快跑进了教室。安排好三四岁的“小同学”观看儿歌视频,赵国清在嘈杂声中开始对汪文强单独授课。他的普通话有些蹩脚,声母“z”和“j”不能清晰区分,在教生字“专”时,发音更类似于“娟”。一条矮脚黄狗不知怎么闯进课堂,脖子上铃铛的叮当声,混在一老一少的读书声里。课堂更像一个私塾,并没有太多规矩可言;与其说是师生,赵国清与汪文强更像是一对祖孙。2012年9月,汪文强第一次见赵国清时,还在爷爷的背篓里。当年的第一堂课并不成功,倔强瘦小又被娇惯的男孩不肯和生人接触。接下来的一年里,汪文强都要求爷爷坐在教室里陪着一起上课,不然就哭闹不止。赵国清决定改变之前对待其他学生的策略:他开始陪汪文强一起踢球,给他削铅笔,出门前给他整理好衣服。“温柔、极富耐心,难得有这样的老师。”村里人这样评价赵国清。“我表现软弱些、细致些,是为了让他留下来。”赵国清说。但有时师生也难免有摩擦,数学课就是例子。写下49、56、87一串数字后,赵国清让汪文强到黑板前写下这些数字的读法。“我不够高!”汪文强用方言喊了一声后,赵国清给他挪过来一只板凳,让他站上去写。四九、五六、八七。赵国清蹙起了眉毛,看起来像是压抑着火气:“咋个读滴嘛?中间的十咧?不见了?”汪文强低着头,不言语。下课后,孩子的不愉快忘得一干二净,又挤到赵国清身边。汪文强的课只有语文和数学,下课间隙,11点40分,赵国清当起了伙夫:把屋里的电磁炉和碗筷搬到教室外面,开始做饭。大山里的岛12:00,午休。汪文强的午餐是赵国清准备的营养餐:胡萝卜炒肉,淋在一碗面条上。赵国清清楚孩子的胃口,特意给他多盛了些胡萝卜片:“他不怎么爱吃肉。”汪文强扒拉着面条,抬眼看着他前边三四岁的孩子们。在赵国清眼里,比起之前的学生,汪文强更黏人,他经常向老师“揭发”学前班孩子的调皮行径,尽管他有时也是参与者。“可能是没有同龄人陪伴,比较孤独吧。”赵国清叹气。这孤独同样映射在赵国清自身。因为不少媒体的来访,赵国清在珠山镇已经小有名气。住在学校旁的村长家给记者提供饭食,也请赵国清去作陪。面对诸多陌生的成年人,饭桌上的赵国清有些局促,不怎么说话,也不太伸筷子吃菜。几杯山里人自酿的包谷酒下肚,他才放松了些,黑脸泛红。“我今年59岁,教了39年书,就快退休喽。”珠山镇的驻村干部杨谊在他身后摇头,轻轻叹息:“年轻老师都不肯来山里,你还要教娃哦。”没有年轻老师愿意来,这是天井堡小学面对的现实。在宣恩县,像天井堡一样的“微小学”散布在大山里的各个角落,像一座座岛屿,与外界隔绝是常态。天井堡附近的铁厂坡小学和茅坝塘小学,都是一个老师,6个学生;荆竹坪小学,5个学生。杨谊想起几年前,年轻的老师到茅坝塘教书,笑着到来,哭着离开,他们忍受不了孤独。还有支教的老师,宁愿每天来回坐几个小时的车下山吃住,但也只坚持了一年。“一天除了学生,见不到一个人影,只能跟空气交流,咋不走。”杨谊说。赵国清是少数坚持下来不走的人。他说他习惯了这里的宁静。在“孤岛”活了一辈子,赵国清已经不擅长和学生、家长以外的人打交道,尽管他有时要履行校长的职责。其实这种履职,更多也只是通过电话,教学点所属片区的校长在电话里对赵国清上传下达。去年10月,赵国清去了狮子关小学,为了给汪文强办学籍,让自己的学校还能称之为学校。在人来人往的办公室,这位只有一个学生的校长,像小学生一样斜挎着包,涨红了脸,他不知该找谁,也不知怎么开口。未来16:00,放学。赵国清希望汪文强能在这读二年级,即便只有他一个学生。如果汪文强离开了,赵国清将会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4个学前班的孩子,不确定是否留在这读小学。“如果一个孩子都没剩下,校不成校,我就该退休了,年纪也大了。”赵国清说。一天的课程结束,小学门口,赵国清和汪文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各自走向回家的方向。他回头看了看汪文强瘦瘦小小的背影,忍不住叹气:“假如我的孙女也在天井堡小学读书,我应该还是教得不错的。”赵国清4岁的小孙女,就读于30公里外宣恩县城一所幼儿园。一个月前,赵国清的老伴带着孙女离开大山,到幼儿园附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方便孩子上学。每月460元的租金,快占了赵国清工资的一半。但这是赵国清儿子儿媳的决定。孩子上学前,赵国清就提出过自己来教的想法,但遭到儿子儿媳的一致反对:“就你一个老师,教学质量怎么跟得上?别人孩子都去城里读书,读小学时赶不上怎么办?”没有任何争论,赵国清同意了:“儿女有儿女的考虑。”其实他心里不服气。当了一辈子老师,没有资格教自己的孙女——赵国清人生里唯一的成就感,正在被时代的变化渐渐消解。“世界变化太快了。”他感慨,“我就要跟不上了。”但他仍旧想培养出好学生,新来的学前班孩子就是他的希望。其中一个女孩,反应迅速,记忆力也不错,生字教过几遍就都能认全。“她就算以后离开天井堡,去别的学校肯定也不会差。”赵国清有这个自信。下了场雨,下山的路有点湿滑,赵国清搭上了一班顺风车。前排的司机探头看了看后视镜,叫出声来:“你怎么那么面熟,是上过电视的那个老师吗?”后座的赵国清嘿嘿一笑,腼腆地点了点头。车很快到赵国清的家门口。这次,他站在路边不愿离去,和司机聊了起来:“我希望我在这里一天,学校就存在一天。再有就是我不在,学校还要存在。”广东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大学生大一瞒着父母领证结婚 毕业时闹离婚发布时间: 点击:16842010年,重庆高三女生翠翠和扬州大一男生阿华在网络上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当即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为了守护这份爱情,2011年,翠翠从重庆追随男友来扬州上大学,还瞒着双方家长领了结婚证。没想到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前段时间,对婚姻绝望的翠翠提出了离婚。后经法官调解,双方已解除婚姻关系。据了解,离婚时,翠翠尚未毕业。该案也成为扬州首例大学生离婚案。现代快报 记者调查获悉,在扬州,大学生结婚并不多见,但在南京高校,“校婚族”却越来越多。一见钟情,两大学生登记结婚事情得从4年前说起。因上学较晚,2010年,23岁的翠翠还在重庆一所中学读高中。那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络上认识了比自己小两岁的江苏男孩阿华。两人聊得非常投机,不久,便确定了恋爱关系。2011年5月,翠翠和阿华相约见面,双方颇为满意。当时,翠翠在重庆读高三,阿华在扬州一家专科院校读大一。见面不久,翠翠就参加了。为了守护和阿华之间这份得来不易的爱情,尽管高考分数不低,但翠翠毅然报考了男友阿华所在的专科院校。2011年9月,翠翠以绝对优势被该院校录取,来到扬州读书。2011年10月份,出于对婚姻生活的美好遐想,翠翠和阿华瞒着双方父母,登记结婚。那一年,翠翠读大一,阿华读大二。婚后矛盾不断,3年后散了然而,现实并非想象中那般顺利,翠翠和阿华婚后便开始为鸡毛蒜皮的琐事争吵。翠翠逐渐发现,阿华是一个大男子主义非常严重的人,对她管束特别严格,不允许她和异性交朋友,不让她加入学校社团,甚至翠翠偶尔化个妆,也会遭到阿华斥责。一开始,翠翠以为磨合一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阿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两人矛盾日益加重。去年6月份,阿华毕业在扬州一家公司上班。这一年,翠翠刚升入大三,考虑到工作难找,翠翠打算毕业前专升本。这个想法遭到阿华的否定。为此,两人再次产生分歧。尽管阿华阻挠,但翠翠还是通过考试,考入外地一所本科院校。从那以后,这对小夫妻分居两地,但两人仍会为一些琐碎的事闹矛盾,两人的感情最终破裂。翠翠提出离婚。今年2月下旬,对婚姻早已绝望的翠翠,到扬州邗江区法院起诉,要求和丈夫阿华解除婚姻关系。理由是,由于两人草率结婚,彼此缺乏了解,婚后阿华干涉和限制了其自由,现长期分居,感情已破裂。今年3月,邗江区法院受理此案。近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后经调解,翠翠和阿华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均同意解除婚姻关系。这对相处3年的大学生夫妻,最终还是散了。而据了解,翠翠和阿华的离婚,是扬州受理的首个大学生离婚案。南京曾现全国首例大学生离婚案在校大学生离婚案早在8年前就曾出现。记者查询获悉,在南京一对在校大学生草率结婚后,生活没有着落,婚姻难以维系。日,女方将丈夫告到玄武区法院,要求解除婚姻关系。据报道,这是全国首例男女双方均为在校大学生的离婚案。近年来,南京高校“校婚族”也越来越多。此前,现代快报记者曾报道,南师大中北学院女生朱梦吉结婚第二天,就在网上高调晒结婚照。当时,朱梦吉读大四。有意思的是,日、29日和31日,她还要参加期末考试,而她将自己的婚礼定在12月30日,考试结婚两不误。此外,南京一大四女生曾休学奉子成婚。近年来数十对大学生结婚南京高校现在到底有多少大学生结婚?“在我们的婚姻登记系统里,没有细分登记人员究竟是在职的还是在校的。所以很难统计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数字。”南京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只要符合男22岁、女20岁的年龄要求,青年情侣即可成婚。2012年南京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有20多对大学生选择在校结婚,主要在栖霞、江宁和浦口区等大学城集中的区域。江宁区婚姻登记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后,取消了“单位证明”,结婚更自由。日起,教育部()施行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原规定中不允许学生结婚的条款。这样一来,大学生只要符合年龄登记结婚就更便利了。对校园婚姻有支持有反对“大学期间结婚,你能接受么?”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随机调查了南京多所高校大学生,不少同学觉得大学期间结婚无可厚非。南师大大三女生小管说,“能在大学尽早找个对象挺不错的,只要双方家长也同意,完全可以在大学结婚啊。”但是也有同学对于在校结婚不太赞成,“就我个人而言,不太会选择读书期间结婚”,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小侯说,自己会等毕业稳定后,再从长计议。在校大学生结婚要谨慎大学生在校结婚,应该提倡吗?南理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老师朱逢九认为,既然法律都允许了,如果两个人两情相悦,又相对成熟,做好身心准备,那无可厚非。南京市民政局分管婚姻的工作人员马红也表示,只要符合条件,在校大学生结婚很正常。不过,她也提醒,大学生真想结婚,也要谨慎,不要冲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创造的奇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