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建立欧洲共同体的时候处于雅尔塔体系实质的第二阶段

当前位置: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通过对法西斯势力的制裁..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通过对法西斯势力的制裁建立起来的B.以联合国宪章为准则构建的?C.美苏两国平分天下D.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由于这个体系的真正建立和掌控者就是美苏两国,所以,其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体现为美苏两国平分天下。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通过对法西斯势力的制裁..”主要考查你对&&雅尔塔体系,第一次柏林危机,“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冷战的结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雅尔塔体系第一次柏林危机“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冷战的结束
雅尔塔体系:
因美苏双方联盟基础消失,两者成为战后实力彼此能够抗衡的强国,从而在战后初期逐渐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各自的特点。
1、相同点: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2、各自的特点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德国的崛起而破产;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故不能制止战争。(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专门建立了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且对制止战争有非常具体有效的措施,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再度发生。雅尔塔体系:
1、含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的以美苏两强为首的新国际关系体系的习惯性称谓。&2、形成历史背景: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在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雅尔塔等多个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协议逐步形成的。3、形成过程: 从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及德黑兰会议到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和7月的波茨坦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战后惩办法西斯、重划欧洲边界、对战败国实行分区占领、建立国际性组织等内容的协议。这些协议突出反映了美苏为首的两大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雅尔塔会议上还通过秘密协定等方式划分了美苏控制下的势力范围,为战后形成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4、内容:& ①惩治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③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所占领地区的疆界。&④建立联合国。5、评价:积极: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消极: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因此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改变了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关于雅尔塔体系:
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实力对比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协议,重新划分边界和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如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盟国在胜利在望时即意大利投降后就把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举行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许多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及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雅尔塔体系的具体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的殖民地以及国际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和维持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主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雅尔塔体系倡导和平民主的原则,把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因为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实力均势基础上的,是苏联与美英相互妥协的结果,打上强权政治的烙印,如对蒙古独立和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理都是背着中国政府进行的。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由于美苏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方针都有很大差异,双方的国家利益又有矛盾冲突,最终促使世界分裂,导致两大阵营的形成。 &第一次柏林危机:&
1、四大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分区占领。&2、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年6月& (1)起因:西占区与苏占区分别实行币制改革;& (2)影响:引发了战后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加快了德国的分裂进程。& 3、德国的分裂: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简称“联邦德国”);10月,德意志民主共 &4&/&6&& 和国成立(简称“民主德国”),德国正式分裂。&“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⑴背景:里根担任总统美苏关系的变化。⑵政策: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⑶军事措施:“灵活反应战略”“星球大战计划”&⑷意识形态:宣传大战“十字军讨伐”“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2、苏联的“新思维”:⑴背景:苏联沉重的经济负担戈尔巴乔夫改革。⑵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 ;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3、美苏缓和&冷战结束——苏联解体:1、背景:美国布什政府对苏政策:强调“谨慎、考验、渐变”;支持苏联的国内改革;提供经济援助左右苏联改革。苏联:经济政治改革,经济下滑、社会动荡。 2、经过:,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体”。(初步解体)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作为国际法一个主体停止存在。苏联完全解体。&3、东欧剧变原因:&(1)内因:历史原因: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政治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经济政治危机&(2)外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4、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1、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2、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主要因素)&;3、日本和西欧的崛起;&4、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5、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通过对法西斯势力的制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733826755911335123087521056321474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科目:最佳答案C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雅尔塔体系是什么
丶零系列噀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雅尔塔体系  苏、美、英三国首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温斯敦•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于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关于和平时期保持并加强在战时所实行的合作以及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转变,而且发生于二战后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电子信息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两国势力,使之成为二等国家,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舞台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是怎样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在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等.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什么?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势力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在二战后其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根据自身的战略需要,意欲领导整个世界;而苏联的军事力量也由于战争的到壮大,也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于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大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其对峙经历了“冷战”和“争霸”两个阶段.  二战后,遏制共产主义的叫嚷喧嚣起来,美国充当了国际宪兵的角色,对苏联推行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舆论上的表现是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它是冷战的信号;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标志;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标志.  六十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于是,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终为美苏争霸所取代 .  美苏争霸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其特征是互有攻守,其代表性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第二阶段60至70年代,其特征是苏攻美守,其代表性事件是苏联进攻阿富汗、尼克松调整对外政策;第三阶段80年代,其特征是美攻苏守,代表性事件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雅尔塔体系风云变幻四、五十年,美国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去支配西欧各国,他们要求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同时东欧国家也在反对苏联的控制,并积极谋求同西方发展关系,两极格局的前景有会如何?  70年代,美欧日经济三足鼎立,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动摇;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俄罗斯经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异军突起,这都成为多极化的一极,两极格局演变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前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其不同之处:一、没有新的世界大战;二、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三、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缓慢的演进过程.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1打败德,日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于边界.  3建立联合国际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则”.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持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别了,雅尔塔  苏联虽然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其国内政治生活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迅速下降,社会矛盾重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提出了加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改革方针,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  东欧剧变使社会制度发生改变,新政权向西方靠拢,是苏联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使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爆发了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二单元:战后世界史复习提纲(194520世纪末)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第二单元:战后世界史复习提纲(194520世纪末)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01:38:0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二单元:战后世界史复习提纲(194520世纪末)
官方公共微信阶段线索  本单元主要包括1945年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历史,主要特征表现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1)世界政治局势方面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开始分化。  ①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同时,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两大阵营趋向瓦解。  (2)经济方面: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资本援助、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高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制度。  ③日本、联邦德国发展迅速,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联邦德国也成为西欧最大的经济强国。  ④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虽然有所恢复和发展,但是各国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潜伏着各种危机。  (3)国际关系格局方面: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强国,削弱了英法两个大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不复存在,形成了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新格局,取代了战前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美国在战后确立了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地位,操纵联合国,控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实行“冷战”。  ③战后的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两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霸权主义,美苏争霸开始,这一阶段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4)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许多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纷纷独立。学思结合  1.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为什么是两极格局?决定世界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学习提示:先回答美苏的实力状况,再回答美苏必然形成对立。决定世界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本因素是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力量对比变化的因素还有世界大战等。  2.从一战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关系的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如何?  学习提示:趋势是由合作到对抗,变化原因应从美国实力及霸权政策、苏联实力以及两国意识形态分歧方面分析。影响是指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二战后西德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有哪些相同因素?如何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学习提示:因素应从以经济为中心、经济发展战略、重视科技和教育、美国援助等方面归纳。对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从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政策调整、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社会危机等正反两方面认识。  4.一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四种模式是什么?  学习提示:曲折发展情况分三个阶段:二战后初期、20世纪5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四种模式分为南斯拉夫式、苏联式、匈牙利式、中国式。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充分说明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适应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社会主义正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东亚和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弊端是什么?  学习提示:  ①模式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弊端是对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  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复习策略  1.本单元讲述了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结束前的历史。该单元的复习重点可归纳为三部分: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由美国独霸到三足鼎立;政治上,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注意分析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促成演变的原因。充分认识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它制约和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根源。因此在复习中重点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变化、生产关系的调整几个方面入手。从其变化中可得出两个基本认识:一是国际格局实际上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国际关系;二是各国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  3.复习过程中要做到点线结合,纵横交错。把握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三个专题内容的发展脉络。按照时间线索,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列举每一阶段的历史事件,理解它们反映的阶段特征,是为纵向的点线结合。要注意每个阶段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关系各方面的具体知识点,特别注意关注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是为横向的点线结合。例如,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高速发展、内部格局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内部矛盾、形成改革浪潮;国际关系领域则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重点、难点知识与解析  1.关于雅尔塔体系  (1)定义:雅尔塔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世界大国依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已经确立的各项基本原则,对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建立起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特点: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发展的产物;倡导和平、民主和进步;具有大国强权的色彩;实质是美苏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互相让步与妥协的产物,起到了将二战所造成的既成事实固定下来的作用;标志着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世界主要力量处于“冷战”状态。  (3)影响: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再加上世界人民强大的反战和平运动,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另一方面,两强对峙相争,为争夺优势展开疯狂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核武器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力可多次摧毁地球上的文明和毁灭人类本身;局部战争不断,与两强争霸密不可分,如美国为推行霸权政策而发动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这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2.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1)相同点:  ①都是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体系,出现了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  ②都是大国之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③都是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势力范围而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  ④都是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和签订一系列国际条约而形成。  ⑤都对战败国进行了处置。  ⑥战后都建立了一个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国际机构,即一战后的国联和二战后的联合国。  ⑦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瓦解、崩溃。  (2)不同点:  ①影响深度和广度不同。雅尔塔体系远远大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扮演的主角有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英法在欧洲唱主角,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唱主角,体现了英、法、美等大国意志;雅尔塔体系则是美苏在全球各地的争夺,体现了美苏两大国的意志。  ③形成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结束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则是二战接近尾声时到二战结束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经过近十年的酝酿而逐步形成的。  ④体系的性质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雅尔塔体系则由于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介入而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及大国称霸的多种性质。  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法西斯扩张侵略导致的世界大战直接摧垮的,是体系中各国间的矛盾激化摧垮的;雅尔塔体系是因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发生剧变而结束的。  3.联合国与国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及其原因  (1)不同作用:  ①虽然都把维护世界和平问题放在首位,但是国联是维护帝国主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有助于复兴德国军国主义,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国联高举反共反民族独立的旗号,对苏俄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联合国则将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对国际共运和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同时,联合国在处置战败国时,按照民主原则重建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活,具有进步意义。  ③国联一直为大国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原因:  ①建立的基础不同。国联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一战的产物;而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组织方式不同。国联排除了苏俄等国,为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联合国则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③国际形势特点不同。一战后各国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4.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①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经济结构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基本相同,经济发达,往来密切。这些为欧共体成立提供了可能性。  ②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需要。战后生产力提高,国际协作范围扩大,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加强,这需要国际经济机构协调。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国际间的协调提供了保障。  ④战后国际形势和西欧地位的变化促使欧洲走联合自强之路。  ⑤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欧洲的联合。  5.二战后经济格局的变化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可分三个阶段: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加快发展。  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垮了德、日、意三个强国,严重削弱了英法两个世界大国。唯独美国在战争中没有受到多大损害,相反其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二战后美国建立起世界经济霸权。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是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过度消耗了实力等原因,美国世界经济霸权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没落。二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处于激烈竞争之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20世纪70年代,在亚洲、拉丁美洲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加快发展。一是欧洲共同体发展到欧洲联盟;二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三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表现: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特别快。其中,联邦德国在西欧各国中发展尤其迅速,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主要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开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新兴工业不断涌现。  ②各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③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⑤美国复兴欧洲,扶持日本,发挥了重大作用。  ⑥各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  世界影响: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把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加深,区域性的经济集团开始出现,其中欧洲各国联合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③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认识:  ①本身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仍然存在。  ③对发展中国家的盘剥,使得世界发展更加不平衡。  ④197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经济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依然存在。  7.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1)经济状况:战后初期,西欧各国依靠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及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实现了经济的恢复。20世纪50~70年代,欧美各国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推行政治改革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呈现繁荣景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通货膨胀严重。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由“滞胀”转入调整复苏时期,各国经济稳步增长。  (2)经济模式:战后各国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加大国家向投资大、风险大的重要工业部门的投资,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注意国民经济的计划性,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等措施,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3)经济格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经历了三次转变。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上升,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三足鼎立局面;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美国、西欧、日本三极竞争局面,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  (4)经济结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一系列新兴产业的产生;资本主义各国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8.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1)形成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当时,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势均力敌,美苏两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直接原因在于美苏之间的矛盾。当时,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苏联作为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巩固社会主义的成果。它们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发生尖锐的对立,使得雅尔塔体系成为一种两极格局。  (2)形成过程:二战结束后,审判战犯等雅尔塔会议决议的实施,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开始建立。随着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加剧,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北约、华约的先后建立则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3)演变: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国际形势出现动荡,各种国际势力发生新的分化和组合,两极格局出现新的特点。  首先,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1960年起中苏关系恶化,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而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事实说明,两大阵营分裂了,三个世界的分化初露端倪。  其次,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关系出现争霸局面。随着它们力量对比的变化,历经美国占优势、苏攻美守、美国强硬苏联收缩三个阶段,是当时世界形势不稳定的根源。  再次,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了第三世界,作为新的国际政治力量,它们反殖、反帝、反霸,冲击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试题训练  1.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  A.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  B.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C.成立了国际协调组织  D.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这主要说明了当今联合国  A.真正起到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B.不需要考虑构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机制  C.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时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或改革  D.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先审议并一致同意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A.进行了社会民主改革        B.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C.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4.化解矛盾,实现携手发展,是二战后法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两国的经济合作开始于  A.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B.共同加入北约组织  C.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经济全球化  5.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普遍的改革潮流,其实质是  A.要求摆脱苏联的控制        B.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缓和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      D.逐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6.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  7.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8.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其表现不包括  A.从阿富汗撤军  B.转向同美国进行以高技术为核心的军备竞赛  C.同中国改善关系  D.逐步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最终退出这些地区  9.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演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对上述材料最恰当的解释是美国  A.对中国进行冷战        B.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C.对苏联进行冷战        D.对苏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迅速发展,与亚洲其他国家距离拉大,这一现象说明  A.欧亚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C.发达国家经济走向衰退  D.发展中同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及解析  1.  答案:B。本题是一道比较题。结合史实,比较各选项所涉及的要素。A、C、D三项易排除,凡尔赛体系仍然体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打破了这一格局,所以是不同点,符合题意。  2.  答案:C。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注意所给材料的要求,并结合课本中关于联合国的知识做出回答。联合国在成立最初是为美国所操纵的,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工具,不能真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它的宗旨是协调各国行动,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安理会在决定实质问题时,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  3.  答案:A。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包括:进行社会民主改革,美国的扶持,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发展教育等。  4.  答案:C。本题属于能力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注意“化解矛盾,实现携手发展”“两国的经济合作开始于”。对德分区占领不属于矛盾化解,共同加入北约组织是美国对苏联冷战政策的一方面,故答案为C。  5.  答案:B。改革是要摆脱苏联模式,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故A、D两项不符合史实,错误;C项是改革的目的;B项才是实质。  6.  答案: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7.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所述“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程度逐渐递进,对四个选项进行衡量,A、B、D三项更适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只有C项符合题意。  8.  答案:B。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中要求选择的是“收缩”的表现。进行以高技术为核心的军备竞赛,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这一点正是苏联所不具备的。  9.  答案:D。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是“1969年”,此时美苏争霸逐渐进入第二阶段,战略态势是苏攻美守,美国出台了“尼克松主义”,被称为一种灵活的、主动的外交,依据是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经济发展缓慢下来),美国开始实行战略防御,缓和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等,而题目所说主要是针对苏联,开始进行政策调整,故答案为D。  10.  答案:D。当时韩国、新加坡同属亚洲国家,都在发展中国家之列,由此可排除A项;亚洲各国除日本外,都属发展中国家,所以B、C两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尔塔体系实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