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大学生道德修养,做家教,带小学四年级男孩,家长的要求是我陪他玩,建立他的修养品行,使小孩不孤单。

||一年级男孩教育
一年级男孩教育
好好的跟他说啊,不给他奖励,哥哥学习好就奖励哥哥,不给他,给他动力,不能任由他的脾气来。
难是正常的,不难倒奇怪了。孩子好动爱玩是天性,尤其是男孩子,太遏制孩子的天性会让孩子变成束手束,凡事都不自信、害怕承担责任的废料。但放纵过度则养成孩子我行我素,惟我独尊的乖戾脾气。首先个人经验认为孩子是需要不断鼓励,自我完善的。大人跟孩子多沟通是关键
现在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不妨到书店看一下。可以给孩子讲一下勇敢的人的故事,但我觉得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更为重要,比如带孩子去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开阔眼界,鼓励孩子和别人交往呀,还有就是加强孩子体能训练,这个是很管用的,从道理来说,应该是孩子强壮会增
我是个心理学家,让我教你利用求同心理和逆反心理使那个一年级男孩听话: 首先,你要想办法了结,他最喜欢你怎样称呼他,比如他的小名什么的,而且你要经常和他待相互交流和玩耍在一起增进好感然后进入第一步。 第一步:大人门要屈尊模仿那个小男孩的动作,你模仿任何
这种孩子是暴力家庭的产物,一方面和父母沟通,另一方面,可以让别的孩子远离他,让他明白这种行为的后果,同时,不妨用寓言或儿童故事教育他,比如有个故事中的人物彼诺曹经常撒谎,每次撒谎他的鼻子就会长长一点,或许有效果!很讨厌这样的孩子!
一定要从孩子的习惯培养开始,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习惯养成了,以后孩子的学习就能自觉,为人处世就有涵养,这是我 的经验。但家长一定要坚持,还要以鼓励为主,要渗透在生活中,不要单纯地说,那样没有效果。可以通过对小朋友的评价、家长的以身作则,榜样
搞清楚孩子打人的原因,不可能是无缘无故,告诉他怎么和别人相处。如果确实是无缘无故打人是一定要好好管教的,告诉他不可以这样,七岁再不好好教育,再不建立规矩,可能再大就很难教的。这种原则问题是不能纵容的。
和他一起写、你故意写的比他难看、让他有虚荣心了。他就会愿意写得、你平常总是很严厉、这样给他点把柄,他会乐意写得。这事不能急、先陪他写一个月、然后和老师交流、让老师适当的夸奖一下。一个月请他吃一顿麦当劳或肯德基。
刚入学的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懂得遵守规则等现象是很常见的事。姚柯炜专家给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您可以对照一下: 1、平时缺少专注力的训练,专注时间短。诸如精细动作游戏做得少,或是平时在玩的时候经常因为冷热饥饱等问题被打扰等,久而久之,孩子
是个很聪明的调皮小男孩啊~~试着在他卧室里多放一些书~~让他在无聊的时候看看或许能让他安静不少·~~你的孩子是个很有好奇心的孩子·~~一般爱说的孩子好奇心都很大~~你可以多带孩子去郊游~~~去感受大自然···然后告诉他打架还有上课说话都是不对的~~慢
这样的孩子将来绝对会有作为,千万不要培养成书呆子型!更不要打骂孩子,否则时间长了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厌倦,那麻烦大了。毕竟刚刚小学二年级,正是孩子淘气的时候,不要把孩子束缚起来,孩子贪玩是天性,家长要有耐心,一定要有耐心!!慢慢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
1)多吃有营养的蔬菜、肉类 2)胆小的话需要多鼓励他 3、4)对他的优点要加以肯定,会变得更好 5、6、7)你需要和他沟通一下为什么上课不愿意听讲,注意:不要太凶 8)采取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彩色记忆和联想思维 9)游戏少玩,喜欢电脑的话可以从软
锻炼,体育锻炼!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爱上一种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让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机能得到恢复。变得思绪清朗,口聪目明,注意力与反应能力必然加强。 坦率地说,电脑本身就是对眼睛的高度刺激,习惯了高度刺激,就会对一般的刺激不属于反应。上网打游戏更是如此。
孩子不爱学习,更多情况下,是讨厌学习,一提学习就讨价还价,虽然你说的口干舌燥,但仍然无济于事……孩子总难使自己满意,不听话,经常胡闹,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孩子在学校里,总是问题多多,很多时候,不愿跟同学交流,上课时,又三心二意……平时, 没有一件事能
告诉他:1、晚长的孩子将来不一定矮;2、鼓励他多运动(比如打篮球,单杠,但不要做举重运动)3、一定不要晚睡,经常晚睡的孩子会影响长高。4、举例说明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包括演艺界)个子虽矮,照样成绩辉煌,照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欢。5、明确告诉他,无论高矮
培养孩子,喜欢书、爱读书的个性。小学阶段是最佳阅读时期,到了初中、高中已没有多少时间享受阅读了。家长在选择书时,除了照顾孩子的兴趣以外,其他方面的书不容忽视。如科普书、名著名篇等。要重视古文的阅读欣赏。家长可以采取跟孩子一起读书,比赛读书,互相讲解书
青春期,建议多给点自由空间,关心他不要太生硬,要委婉,千万不要在他有明显反抗情绪的时候打骂他,你可以百度青春期教育。
我的年龄也不大,22岁,女生。我也比较早熟,小学的时候也喜欢过男生。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小时候的喜欢就是喜欢,可能理解的喜欢最多是亲嘴,或者两个人躺在一起睡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大人的世界,并且憧憬他们的生活。如果你的孩子是独生子,可能会
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普遍对父母有敌视心理和情绪,还是早些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分开住吧。再不行就去看心理医生。这个没啥好办法他们已经习惯祖父母管他们了突然父母再接手肯定会不适应。习惯了就好了,要学着和孩子做朋友。多和他沟通,知道他心里有什么疙瘩做父母
孩子到了11岁,你很难再向小时候那样去管教了,他通常不会听,而且自己很有想法。这种脾气也很难再纠正了。你只能尽力而为,多劝劝他不要和别人冲。如果在学校打架,回到家你需要给他点教训。要警惕孩子不要跟坏朋友,走歪路。
应该让宝宝多跟爸爸呆一起,减少对妈妈的依赖。现在讲性教育有点过早。
从你的表述来看,我想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做法。我是学心理学的,学过发展心理学,对这方面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可能会让你不认可,但我希望你能理性的分析这件事。对待孩子要多用鼓励的方式而不是惩罚。你的孩子才8岁,不像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肯定是期待
六年级的孩子正处逆反期,家长不要跟他来硬的,要对他有耐心,因为他有时不是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时期引导不当就会让孩子朝不好的方向发展了,很危险的,你要发现孩子的特长,要鼓励他,因为孩子学习不好,他就缺乏自信心,那么就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那
现代社会多数都像你这种情况,父母都不在小孩身边,老人对小孩就是教育的没那么严格,我有一种方法,而且有很多像你这种情况的都在用。他们都说还可以】小孩回到家里就看电视或去玩,老师交代的作业都不去做。家里的奶奶们也不会去说他,就是小孩放学后到老师家里做作业
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家长应该负主要责任!你要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用严格的方法把孩子不好习惯改掉,陪孩子写作业,把电视关掉,网络关掉!这个需要时间养成,但是是值得的!
和你孩子的老师谈谈,了解学校的情况,另外,要和你的孩子好好谈谈,了解一下到底为什么大家,如果说是有人欺负或者是反击,你要和老师沟通,然后告诉还是如何用其他方式解决争端,如果是无源无故就要大家或者十分好动、好斗,你可以试着给孩子喝点补锌的营养液,然后在
(一)家长应以身作则,父母的角色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必须对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进行反省,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个性,随时为孩子提供健康的东西。 (二)建立合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势必会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保持尊老睦邻、互
多交流,成为孩子的朋友,但也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隐私要尊敬,一旦发现孩子手淫或别的什么,不要打孩子,要沟通,就算手淫也是正常的,只要不过度也是可以的。
可以。请联系当地民政部门。也可以到当地青少年帮助中心去申请。也可以直接和学校联系,通过教育部门帮助孩子申请减免学费等。
五年级就考得这么差,是不是对数学没有什么兴趣,一直学习不好呢?还是最近有什么干扰项,影响学习了,比如爱玩游戏,或者其它的问题呢?主要还是应该让孩子有点兴趣,就会主动去思考和学习吧。
小孩子都不怎么爱睡觉,这一点很正常,何况又是男孩。上一年级,首先你要让他自信,如果以前家中有坏脾气,要给他讲朋友的重要性,改掉坏习惯。要变得大方、和善、不要斤斤计较......这样他自然会有许多朋友的,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人! 如果你觉得不够详细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今天我们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家长(转)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人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普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现在我们的大多数家长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家长如何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家长,许多人还是不甚了了。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源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孩子们也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是一位优秀的父母。根据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家庭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在此和青年家长同志们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家长的问题。&
&&&&一、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有一些家长整日忙着出外打工、经商办企业、发财挣钱,很少过问子女的思想、道德、学习情况,无视子女的教育;还有一些双职工家庭,父母亲每日上班工作比较忙,家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的情况知之甚少。由于做父母的放弃了教育责任,对子女的好坏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种不良的教育环境往往导致子女的违法犯罪。不久前在我市某县就发生了13岁小学生王某杀死同班同学宁某的惊人血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其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把孩子寄放在爷爷、奶奶那里,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致。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孩子的好坏是自己的家事,与别人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然而会教育子女,就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孩子并非家庭和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和国家的新一代,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最近指出:未成年人“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需要他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要在他们手中实现。”所以我们每个家长必须认识到:加强和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家长一定要站在对党的事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极端负责的高度,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自觉地担负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任务,从自己的子女抓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尽到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明确培养目标,更新成才观念,使孩子全面发展&
&&&&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一项调
查中反馈看到:,92.7%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具备大学学历。这种高度期望反映了当今家长普遍对成才观念的心情和误解。由于这种片面的人才观,家长们大都活得很累。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为他设计了一条
辉煌之路: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留洋,直至功成名就,长大后能成为什么“家”。为达此目的,孩子尚未出生,就开始“胎教”,实施“0岁方案”;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刚到了幼儿期,家长就开始忙于奔波于各种培训班,忽儿让孩子学钢琴、学电子琴,忽儿又让孩子学画画、学书法,还想让学英语、电脑……一些家长为了能让子女达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之目的,要么金钱奖励、物质刺激,要么打骂体罚、棍棒相加,以至于年幼的孩子思想负担过重,精神紧张,晚上常作恶梦,尚未成人就盼望着自己能像爷爷、奶奶那样早点退休就好了,就可以不学习、不写作业了。在家长的逼迫下,许多少年儿童离家出走,甚至自杀,酿成了一幕幕悲剧。心理学研究表明,过高的期望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发展,而且往往走向反面。报载:南京一姓胡工
人因三岁独生儿子背不出一首唐诗,竟将孩子一脚踢死;西宁有一女生,因考试成绩不佳,怕家长责骂,心理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有的孩子为逃避练琴而自己伤残手指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惨痛的教训应起引我们家长的关切与深思。&
&&&&把子女应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若干意见》为我们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的培养目标。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日考察湖南汨罗素质教育时讲道:国家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但任何国家人才结构都是宝塔型的,有初级人才、中级人才、高级人才,人才
是分层次的,结构必须合理,初级、中级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最大量的
”。他又说:“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坚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他认为:只有思想健康,思路宽广,有组织实践能
力的人,而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道德的、身体健康的人,才会对
社会有所贡献,才是全面发展的人。大家都知道:社会是七彩的,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就当前社会需求来说,
同龄人中也只能有6-7%的人升入大学,因此每个孩子不可能都成为大学生,也用不着都成为尖端科学的研究者。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
各不相同,有的人适合向高科技领域发展,有的人适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
的特点,家长应适应国家的需要,根据孩子的本身条件,为他设计一个切实可靠、“合身”、可行的未来。古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在平凡的服务行业
中,照样也能培养出身手不凡的能工巧匠,如饮食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行业中高级服装设计师,也并不一定都出自名牌大学,往往都是自学成才。集
政治家、理论家、文学家、诗词家、书法家等于一身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未曾上过什么
大学深造,也只是一个中师毕业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却是学医的。六十年代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石油工人王进喜,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九十年代的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新世纪的吊车工人许振超……他们这些共和国时代的英雄,都并未曾上过什么大学,但他们却成为建设祖国、富裕国家的脊梁。他们都以自身成长、成才的成长经历向世人表明:走向成功、成才并不一定非得千军万马去挤那通向大学的独木桥。家长们应根据我
国国情和社会需求及孩子本身的条件,对他们寄于适度的期望,正确地引导、教育、培养孩子多种兴趣和爱好,顺其自然,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心中最早的偶像,子女对自己的家长有着天然的依恋性。父母的兴趣爱好、品行修养、言行举止,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会对子女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不善人居,如入鲍(BAO)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孩子生活在什么家庭环境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什么样的潜移默化熏陶。“近朱者赤”,父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孝敬长辈,子女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近墨者黑”,父母行为不检点,品行不正,整天酗酒、赌钱,脏话不断,偷鸡摸狗,虐待老人,或者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大搞不正之风,则会污染孩子的心灵。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清朝著名宰相曾国藩(1811——1872年)在教子方法上善于以身作则,处处为子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儿辈们做到的都自己首先做到。如他教诫儿子纪泽、纪鸿勤俭,常以自身为官宦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为事例为他们做出了表率。除此以外,曾国藩在修身、为人处世、治家、为官等各个方面处处都为子弟做出榜样,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而且要求夫人、诸弟都为子弟做榜样,形成了良好的家庭风气。&
&&&&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朱庆澜把它称为“根本法”。认为家长的以身作则,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他强调指出:“根本法子一错,什么别的教法都是无效的。”&
&&&&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的道理似乎很容易理解,但是事实上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有一个独生子,在幼儿园经常打骂其他小朋友,老师多次教育都不见效,只好和孩子的父亲共同商量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老师向孩子父亲介绍了情况,孩子父亲说:“这孩子从小就好欺负人,在家和附近小朋友玩,也常犯这个毛病,为这事我可没少揍他。只要发现他欺负人,我没有轻饶过他,有时我还用皮带抽过他,可他就是改不了这个毛病。”听完这位父亲的一番话,老师全明白了,对他说:“这孩子的毛病之所以总是纠正不了,不在孩子,全在于你。”这位父亲用打骂的方式方法去纠正孩子欺负别人的毛病,实际上是给孩子做出了不良的榜样。因为当父亲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可以理直气壮地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从家长的行为中,“悟”出一个道理:只要看到别人的行为不满意,强者就可以对弱者采取暴力手段。这位父亲用打骂孩子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具体的“示范课”。试想:孩子能不学会打人吗?由此看来,家长时时、事事、处处都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的言行举止,都不能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家长的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的素质紧密相连。在这一方面,曾国藩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有人说: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就越强烈。在这里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以及教育子女能力的强弱等等。怎么样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呢,建议大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品德发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首先应要求自己具备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有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学龄前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家长
的外在动作都是幼儿学习的样子。人们常说:看,这孩子连走路都和他父(母)一个样。可见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多么大。孙敬修老前辈曾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抛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如果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习惯。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个别的家长却不是这样,运城日报曾登载过《父母的德育也需帮扶》的文章:一个记者在街上看到这样发人深省的一幕:一位母亲手牵着个小男孩走在解放路,男孩看见眼前不知谁扔的香蕉皮,立即弯下腰拣起来要送到路边的果皮箱里,母亲急忙跟上去打掉孩子手上的香蕉皮,斥责道:“你这娃真不讲卫生,这么脏,拣他干啥!这香蕉皮又不是你扔的,关你什么事?”气冲冲地拽着孩子走了。这件小事说明了做父母亲的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多么的重要。作为孩子的父母亲言行一定要自慎,时刻注意做到“举止文明,情趣健康,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出榜样。”这样你就不仅能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同时也会使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
·洛克说:“世界上没有比伟大人物的母亲更伟大的人了。”&
&&&&(二)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
&&&&常言道:师者,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迅猛发展,因此,这“一桶水”还必须是“鲜活水”、“长流水”。对家长不可能用正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水平要求,因为家长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强求家长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都具备幼儿教师的能力,恐怕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在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今时代,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知识也存在老化问题。幼儿求知欲相当强,他们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要求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如果什么也答不上来,就会无形中使自己的威信在孩子的心目中降低了。因此,家长一定要善于学习,使自己成为孩子求知的良师,这不仅为孩子做出了好样子,也保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家长的文化素质,首先对孩子品质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少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随着无知、伴随着文盲。据一项对5350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调查表明,母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2·9%,母亲受过高等教育的只占4·5%。而中国科技大学某届少年班中,70%的学生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中。&
&&&&(三)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等。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幼儿来说感染力极强。如果家长开怀大笑,幼儿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家长怒气冲冲,幼儿也会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甚至于嚎啕大哭,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作用。
孩子中有的性格倔犟,有的性格温顺,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比较敏感等等,都与父母的情绪有着相关作用。家长应具有开朗的个性,要与人为善、富于同情心、和蔼可亲,要保持一个常态的稳定情绪,这样对孩子从小形成一种健康的情感是很有益处的,在这种精神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以处惊不乱的心理状态,正确地对待发生在身边的意外事件,稳重沉着,应变能力强。&
&&&&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中,还应具备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美国的爱迪生和德国的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一生拥有约两千项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被老师视为“白痴”、“傻子”、“低能儿”,不会有什么出息,拒之学校门外;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永恒的界碑、物理学革命的旗手——爱因斯坦,三岁多还不会说话,因“智力迟钝”,12岁时被校方勒令退学。“二爱”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孩子“笨”而丧失教育的信心,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去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二爱”后来取得辉煌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实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的就是耐心和细致,他们常因孩子领会不了大人的意图而斥责和打骂子女,什么
“蠢猪”、“笨蛋”之声不绝于耳,孩子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 中产生的。&
&&&&家长还应具备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敢于碰硬,善于动脑筋去解决,不达目的决不罢
休,这对形成孩子坚强的个性、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具备各种兴趣,这里所谈的兴趣是指家长在工作之余,可参加
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美等活动,如琴、棋、书、画、打球、照像、摄影等等,使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种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家庭氛围也就是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它包括:生活
环境、生活作风、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等。良好的
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多疑、自私、嫉妒、
孤独、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调查显示:40%的失足青少年是由于父母离异而失去生活信心,形成孤僻性格,成为“问题孩子”的;17·7%的失足青少年父母存在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有拘留、劳教、判刑及受到过治安处罚的的占26·9%。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胡乱花钱的毛病,孩子的欲望一旦无法满足,就会走上歪门邪道、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
坏是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由此可见,重视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建设,是我们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
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协调还
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馨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
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的家具陈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
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记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有的家长
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但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不许坐,使孩子行动处处受到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儿童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
下良好的基础。有的家庭虽然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
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酒划拳;有的整夜看录像、电视,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等,这样都是很难制约孩子的。&
家庭中每一个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勤洗澡、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
吐痰、不乱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等。&
&&&&(三)和睦的心理气氛 &
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
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平心静气进行协商、交谈,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
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
家庭中能够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关心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
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的温暖中吸取力量,得到支持。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责、经常吵嘴打架,十分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少年犯曾这样说:“我的童
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声中瑟瑟发抖的日子里度过的。”有关方面教育科研人员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离异家庭儿童(3-12岁)心理特点研究》的结果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有以下特点:(1
)爱哭;(2 )放荡不羁,到处乱跑;(3
)过分胆小和焦虑;(4)冷漠,无动于衷;(5)情绪低落,快乐不起来;(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7)孤独,经常发呆;(8)易烦躁发怒;(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以上这些调查都说明: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家长要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就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
孩子身上,幼儿喜欢玩耍,家长要抽出时间来与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在讲明道理基础上予以制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就会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奏效。&
&&&&五、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天性,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教育,就难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爱而不教,管而不严,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
&&&&(一)爱而不溺。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龙”的愿望背道而驰。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有理智、有分寸的,决不能溺爱,否则,就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祖父母、父母亲把孩子视为“小皇帝”、“小公主”,一味的娇惯、偏袒、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供过于求。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行为不批评、不教育,往往包庇护短。吃饭穿衣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成了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人说,对孩子的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是促使孩子走上不幸道路的开端,这是值得每位家长深思的。家长要对孩子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能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好品质,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第二、家长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对孩子合理的要求,应尽量予以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要向孩子说明理由。同时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向歪门邪道,误入歧途。成由俭,败由奢。各位家长要引起注意,防止孩子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第三、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孩子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炼的教育。目的是使下一代具备勤奋、坚强、无畏、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也叫艰苦环境教育。现在父母对孩子过多的爱护,使孩子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缺少挫折考验,心理普遍脆弱,有的接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有的遇到困难、挫折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有的甚至萌生轻生念头。现在提倡“赏识教育”,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这是无可非议的;但要培养一个有健全心理素质的人,仅靠赏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身就是运用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不负责的教育。1994年,在内蒙古草原的中日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生存能力远远输给日本孩子,日本人公开声称: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这正是因为我们不少的家长,平时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不愿看到他们有一点点失败和挫折,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经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自然得不到经验和教训,从而永远不会长大成人,学到过硬的本领。马克思说得好:“人要学会走路,就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个渔人,捕渔技术颇高,被渔民们尊为渔王。他有三个儿子,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技术给他们:告诉他们怎样织网、如何划船、怎样下网,怎样识潮汐、辨渔汛——凡是他总结出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为了让儿子少走弯路,他手把手地教,一步不离地教,惟恐孩子碰到失败和挫折,一直不敢放手让他们单独去与风浪搏斗,尽管孩子的头脑也不笨,但渔技却始终很平庸,难以继承父业。实践证明:人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要经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只有经历失败和挫折的磨练,才会使孩子更加坚强和成熟。这样的孩子比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失败和挫折的孩子更具有自信心,其生存本领、自立于社会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也要强得多。我国明朝有个宰相叫张居正,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13岁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会试陈东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这时,恰好湖广巡抚顾玉涵到武昌巡游,也认为张居正是个难得的人才。但他却说:“最好这次让张居正落第。”理由是“居正是个将相之才,年仅13岁,如过早发达易使他自满,断送了上进心。让他落第,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促其奋发图强。”在他看来,挫折对一个人的成长很有好处,它可以磨练意志,促人奋发,使人清醒,可以使人感悟到一帆风顺情况下难以得到人生真缔。只有能够经受住失败和挫折考验的人,才会成为一个具有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的人。所以说,我们家长一定要认识到:挫折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药。从小就应通过让孩子独立处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种小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精心设计一些有益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挫折教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家长们千万不可忽视这一重要问题。&
&&&&(二)严而不厉。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家长对“严”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严”就是“厉害”,对孩子要给予好心而不能给以好脸,只有让孩子害怕自己,才能教育好;有的则认为“严”就是孩子不听话就要打骂,说什么“不打不成才”。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对当今的孩子采取这样的方法只能是适得其反、难以凑效。如果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接近父母,对你敬而远之,更不愿与你交谈,这就很难取得教育效果。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和打骂、体罚之类的行为并非是一回事,动辄打骂孩子的家长,不仅不能使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使孩子的心灵和情感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甚至因忍受不了家长的打骂而离家出走,更为严重的会造成悲剧。由此可见,对孩子实行体罚,只不过是家长缺乏理智和束手无策的表现,是不可能起到严格要求的效果的。&
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如果“严”得出了格,就会走向反面。为此,作为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比如走路,要求四、五岁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后慢慢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与父母走得一样快、一样远就是不可能的、不合理的了。
&第二、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过高,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第三、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让孩子明白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不能模能两可,让孩子无所适从。
&第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努力完成,不能说了不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否则,就起不到教育效果。(当然不包括不切实际的要求)&
六、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
伦理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比起学校教育中的各种学科要复杂得多。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高尔基说,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我们看到,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状况,同新时代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少家长由于缺乏家教科学知识和方法,在如何指导孩子成人、成才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的逐年显著增加,不少家长对于子女宠爱娇惯,视为掌上明珠,过多的照顾满足,过分的迁就保护,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中,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优越感;而有些家长却对子女冷漠虐待,动不动就责骂、毒打,不给孩子自由、平等的权利,一切自己说了算,禁止孩子做自己喜欢的健康、有益的活动;至于在家教活动中一些有失偏颇的做法,如重成才轻做人,重智育轻德育、重营养轻锻炼,重艺术轻劳动、重眼前轻长远,更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顾秀莲指出:“目前,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家长的素质,帮助他们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水平。”所以,为人父母都有一个学习做父母和成长的过程。一对夫妻有了孩子,只是取得了做父母的资格和自然条件;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胜任教育子女的合格家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首先是教育父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成长。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当然,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人人都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否则,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例如学龄前儿童,在
3-7岁之间好奇心强,经常充满了天真的幻想,往往会向家长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甚至因此做出一些令成人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些行为往往带有破坏性,家长切不可轻率地
指责是“胡闹”、“捣蛋”,甚至于打骂幼儿,应该看到其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
的萌芽,并给予正确地鼓励、引导,使之得到合理的发展。例如,有的幼儿喜欢将家中的电动玩具或收录机、照相机拆成零件,究其原因是由于幼儿的好奇心所致,了解这一特点的家长
会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从小培养幼儿探索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热爱学习、创造发明打下基础。而有的家长因不了解幼儿心理,常采取训斥打骂手法而扼杀了幼儿创
造个性的萌芽。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你们的打骂声中,没有了牛顿,没有了爱迪生,没有了爱因斯坦,没有了瓦特……。要相信“小孩子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再如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
期,注意培养孩子口语能力,将是最明智的做法,而有些家长却逼着孩子写汉字、做算术,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进入学龄期正式
学习时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可谓“欲速则不达”,其消极影响很难消除。家长要全面了
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为此,家长们应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如《中华家教》、《父母必读》、《家庭教育》
《为了孩子》、《幼儿教育》等这些家教刊物应成为家长们的良师益友。全国各地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会、一些教育专家所编辑出版的有关家庭教育图书,介绍了许多家教信息,反映了家长及孩子们的心声,家长通过学习可借鉴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经验,是学习家教知识的
此外,幼儿园、学校创办了家长学校,家长们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听听讲座,与同龄孩子的家长交流切磋教子经验。从而,使自己做到《若干意见》中所要求的“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之目的。这对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很有益处。&
&&&&七、积极配合社会、幼儿园(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在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无论在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具
有优势,是其他两种教育代替不了的。但这并不影响三者共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即要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三方
面的教育要相互配合和协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龄前幼儿大都在托、幼园、所接受教育,这种集体式的教育,从方式上、内容上、形式上都比家庭教育正规得多。在这里
教师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专门培养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品质修养,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学习兴趣等。所以,当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家长就应经常地、主动地、及时地与园里联系,了解孩子在园里各方面的表现,使家、园两者形成合力,以便双方共同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保持一致性,取得实效性。&
&&&&为此,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努力做到:&
&&&&(一)、信赖教师,尊重教师。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整日像园丁一样含辛茹苦,默默奉献,他们大部分时间和幼儿生活、学习在一起,对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一般比较熟悉、了解,教师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孩子成长的关心与爱护,出于对培养下一代的使命感与责任心。因此,家长应相信教师的良苦用心,认真听取教师反映的情况和问题,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袒护、包庇孩子的缺点与过错是千万要不得的。而现实生活中个别家长由于自身的素质不高,或者自恃自己手中有一定的“权力”,或者拥有“万贯家产”,认为教师职业卑微下贱,对教师不够尊重,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来到园里,常常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对教师的工作指指点点,评头品足;只喜欢听老师对自己孩子表扬的话、赞美的话,一提到孩子的缺点或问题,就会为孩子所犯的错误辩护,或者当着老师的面打骂孩子,给老师难看,往往弄得教师下不了台。曾经历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经常偷拿小朋友的半截子铅笔,同学们纷纷报告老师,老师调查落实了这个问题后要求家长配合教育,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这位家长就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偷拿别人的东西,认为老师诬说了自己的孩子,辩解说:“我家有的是钱,我为孩子买了一捆子铅笔,他要别人半截子铅笔干什么?”气愤地指责教师对她的孩子有偏见,同学们都是瞎说,冤枉了她的孩子,声言老师再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就要把孩子转到别的幼儿园。不久,这个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毛病又犯了。老师再次家访把情况反映给家长,这位母亲大为恼火,认为老师和她过不去,有意找她的麻烦,坚决不相信这会是事实。老师让家长看看孩子的书包,果然有一大堆各种颜色的铅笔,立刻傻了眼,气汹汹地问孩子:“我给你买的铅笔都到哪里去了?”孩子诚惶诚恐地说:“藏在箱子里。”并打开箱子取了出来,一支也不少。到这时家长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红着脸向老师忏悔自己的态度不够冷静,做法不对,表示以后一定要相信老师,多和老师取得联系,搞好配合,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二)相互理解,密切联系。幼儿园(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力量,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经验证明: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三教共育”合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教师,督促孩子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作业);同时,家长也可以把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困难告诉老师,请她帮助出注意、想办法,双方配合解决难题。幼儿教师经过了专业性训练,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育、保育知识和教育水平,一般来说,对教育孩子更有研究,他们比家长更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的特点。因此,家长应积
极主动与幼儿园取得联系,紧密配合幼儿教师、保育员,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这是十分必要的。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规程、教育纲要和有关条例,配合幼儿
园及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使教育目的、教育步调达到一致。其次,要积极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为孩子提供教育活动所需物品,培养孩子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还有一点,要积极参加家园联系活动,如家园联系开放日,可使家长了解幼儿园
的一日常规,参加家长学校可使家长通过听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学习
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即使工作再忙,情况再特殊,也要尽量挤出时间参加,家长切不可借口工作忙、时间紧而放弃这种良机。确实腾不出手无法参加时,也应该事先向学校声明,在事后将此项活动内容补上。&
&&&&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承担起培养教育孩子的任务,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素质的提高,才会落到实处。为了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家长与学校都应各自多做些工作,多负些责任,多付出些劳动,多尽些心力,让孩子在和谐的家校关系中受到益处,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尤其是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指责,这样只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大家作为孩子的父母,人人都应努力做一名孩子喜欢的家长,那么,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在此方面,美国学者R、F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十万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供大家学习、参考:
&1、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4、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
&8、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以上10条要求,既有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方面的要求,也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要求。&
&&&&总之,如何做一名合格、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家长们从事的事业是塑
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我们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地在探索、在实践,只有当你们的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时,我们才能够说一句:我尽到
了为人父母的职责,我是一名合格的家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道德修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