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温福院士是职称吗的导师是谁

热点:&&&&
民盟市委会祝贺陈温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报讯(记者肖江)12月3日,民盟市委会和民盟市委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孙红分别发去贺信,向民盟市委会副主委、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并号召全市广大盟员向陈温福教授学习。
设为辩论话题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教授
(0) (0) 沈阳农业大学
11:42:06 阅读(0)
陈温福,男,汉族,1955年12月生,辽宁法库人,民盟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87年7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2年2月获英国皇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学金赴英国Reading大学合作研究,1993年6月回国。现任水稻研究所所长,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作物学科组召集人,农业部科技委委员,农业部水稻专家顾问,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The Crop Journal》等杂志编委。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入选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培养计划,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计划,2002年入选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入选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计划,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首届农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辽宁省优秀专家、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辽宁省科技功勋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
长期从事稻作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讲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等研究生课程,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为国家培养硕士49名,博士22名,博士后6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跨世纪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30余项国家和部省级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近百篇,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水稻超高产育种及生产技术组装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其他省部级二、三等奖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承担过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丰收计划、超级稻推广计划等多项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任务,在东北超级稻示范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和水稻高产创建辽宁项目区首席专家,承担了大量的水稻生产调研和技术咨询服务,为农业部、东北三省农业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的调研提供了许多专业性意见,确保东北稻区大灾之年获得丰收提供了依据。
联系方式:
发表评论 已经有0条评论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39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37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34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32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31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29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28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26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1:44:24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阅读(296) 评论(0)
阅读(62) 评论(0)
阅读(23) 评论(0)
阅读(94) 评论(0)
阅读(76) 评论(0)
阅读(52) 评论(0)
阅读(13) 评论(0)
阅读(37) 评论(0)
阅读(98) 评论(0)
阅读(14) 评论(0)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来我校作报告
&&& 1114230300300[转载]陈温福院士简介
陈温福院士主要事迹
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农业科学家,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温福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我国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和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我国生物炭研究领域的重要开创者。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一名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和教育书人岗位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勤奋钻研的农家子弟
1976年,出生在辽宁法库县的陈温福被公社推荐上了大学,在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沈阳农学院农学专业。他的这一选择,决定了他此后的事业都深深地扎根于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中。
初入大学,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尽情奔忙在浓香的花丛之中。为了补上自己原本并不厚实的学习基础,陈温福成了大学校园中最用功的人。每天“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食堂,在大学的三年时间里,他从未看过一场电影,没有参加过一次舞会,成绩也自然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他的这份勤奋,尤其是全年级组第一的日语成绩,给当时学校图书馆的负责人赫荣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大学毕业后,当大部分同学都“社来社去”,回到家乡参加工作时,陈温福留校了,在图书馆情报室负责日文资料的翻译整理工作。
1980年考取研究生后,他又改学了英语,这对他来讲绝非易事。但凭着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精神,陈温福硬是从“A、B、C”学起,向英语发起了冲击,并在三年后通过了博士学位资格考试。1992年,在全国理、工、农、医专业5个“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资助名额竞争中,他又脱颖而出,获得了赴英国合作研究的机会。
在陈温福的日历表上,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他的心思一年到头都用在了科研上。1995年,陈温福被确诊为肾结核,并因此失去了右肾。当时病情相当危险,可他在医院中只住了半个月,刚能下床走,就捂着尚未痊愈的伤口回家上班了。他心里惦记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水稻研究。
& 他的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精神,就是一位农家娃成长为农业顶端科学家的核心因素。
名师门下的沈农首位博士生
陈温福是著名水稻科学家杨守仁教授在“文革”后招收的第一个硕士生,也是杨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生。杨先生对这位弟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对他的要求也特别严格。&&&
陈温福曾多次讲起这样一件事:在刚读研究生时,有一次,导师对他说,你明天早上到地里来看麻雀。因为有些水稻抽穗早,麻雀吃得特别厉害。水稻试验田就那么几亩地,如果被麻雀吃了,试验就报废了。一般稻子抽穗期间早上4点多天就亮了,这个时候麻雀也出来了,导师就让他4点半来看麻雀。可是,第二天早上,他晚到了半个小时。这可惹火了导师,他刚一到就被早已在地里等候的导师劈头盖脸地批评了一顿。
杨守仁教授始终坚持“严是爱松是害,教不严师之惰”的教育传统,他对弟子们的要求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严谨治学,弘扬正气。
研究生入学后不久,杨守仁先生就对陈温福“约法三章”:一是立即改学并学好英语,因为国际上的科学文献大多数是用英文撰写的;二是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种两个专业的课程都要学,因为只有博,才能专;三是必须学会种稻,因为不会种稻,就做不好稻作科学研究。
杨先生对陈温福的培养费了很多心思,为了给陈温福夯实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杨先生特意邀请农学系遗传育种教研室的余建章教授、杜明銮教授和陈瑞清教授专门为陈温福开设了高级作物育种课。三位教授给一个学生上课,这在沈阳农大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这种类似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方式,为陈温福以后在作物栽培和作物遗传育种上都取得重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陈温福考取博士之后,为了让他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杨先生又立即送他到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并请资深教授薛应龙先生做辅助导师,指导他学习高级植物生理、实验技术和英语。在这一年中,受这所名校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和感染,陈温福不仅学到了当时植物生理学最前沿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英语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杨守仁教授是我国稻作科学界的元老,改革开放后经常受到邀请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每次外出,他都带着陈温福。久而久之,国内外水稻界的专家们都知道杨先生有一位特别赏识的高足叫陈温福。而陈温福也在出席各种学术活动中,深切感受着这些稻作科学界的大师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风范。
厚积薄发的青年科学家
1993年6月,陈温福由英国学成归来,由杨守仁先生提议,他开始出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第二任所长。
出任所长后,陈温福团结起全所师生,沿着杨先生开辟的道路,将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等研究做得如日中天。
1995年,陈温福撰写的“水稻穗型对群体光分布和物质生产的影响”获得辽宁省第二届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二次获得这项荣誉。
1996年,“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创制出新株型优异种质“沈农89366”;育成了第一代直立大穗型超级稻“沈农265”,大面积试种示范亩产突破800公斤,宣告了中国超级稻的诞生,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也由此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1999年,第二代优质超级稻“沈农606”培育成功,当年即突破亩产800公斤,主要米质指标也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实现了超高产与优质的统一,破解了长期困扰国际水稻界的难题。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第二阶段目标也因此提前三年完成!
1999年,陈温福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超高产育种研究与应用”,在理论和方法两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籼粳稻杂交育种理论与方法及理想株型理论;直接或间接育成的水稻新品累计推广面积9000多万亩,增产稻谷46亿多公斤,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6亿元。研究成果当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再次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我国超级稻研究领域,这一串串闪光的成就属于沈阳农业大学,属于杨守仁等老一代科学家,也属于陈温福和由他领衔的“北方超级稻育种研究”团队。
北方超级稻育种的领军人
东北粳稻担负着确保我国“口粮”安全的重任。而“北方超级稻育种与示范推广”研究,在促进东北水稻生产发展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我国北方超级稻研究的策源地,早在1986年,沈阳农业大学就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率先开始从育种理论与技术研究及新材料创制方面开展攻关。1996年,在杨守仁教授的积极倡导下,农业部在沈阳主持召开“中国超级稻研讨论证会”,正式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重大专项,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进行联合攻关。
从那时起,沈阳农业大学就与辽宁省水稻研究所、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联合攻关组,共同承担了农业部超级稻育种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及各省下达的20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2007年,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沈阳农业大学牵头、东北三省一局共同承担的农业部“东北超级粳稻推广产学研模式示范”和“东北地区超级稻万亩连片单产700公斤示范”项目进行联合验收,结果是东北三省9个超级稻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超过700公斤。其中辽宁盘锦稻区的万亩示范片单产达到了755.3公斤!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北超级稻已初步实现了由小面积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由“新闻产量”到“农民产量”的历史性跨越。
&到目前为止,以陈温福为首席科学家的“北方超级稻育种研究”团
队,已育成通过部省级认定的超级稻新品种19个,在东北稻区累计推广种植1.47亿亩,增产稻谷83亿公斤以上,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近124.6亿元。
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东北稻区水稻平均单产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了488公斤/亩,比“十五”初期的424.6公斤/亩提高了14.9%,增产幅度远远领先于同期全国水稻平均增产水平。
2009年,陈温福主持的“北方粳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寒地超级稻也“真正成为东北稻海中一枝竞放的奇葩!”
永不停歇的科学探索者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温福没有止步于已有的成就。作为一名战略科学家和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心里不仅装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更装着国家的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这位农业科学家又开始构思农业科学领域中新的宏伟蓝图。这一次,他的目光敏锐地盯在了以生物炭为核心的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上。他率先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改土”新理念,研制出实用性强、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应用的简易炭化炉和制炭新工艺,实现“农业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并领衔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炭专门研发机构“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陈温福院士因为水稻超高产育种等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荣获导师杨守仁教授曾获得的殊荣----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农学奖”,获得2011年度辽宁省唯一的“科技功勋奖”,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
在别人眼里,陈温福院士已经功成名就,但他依然奔忙于水稻研究的第一线,依然在关注着农业发展的热点。在他的身上,是一位农业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著和坚定,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大地母亲的信仰和热爱。“让农民多几分收成,让百姓吃上更香的米饭”,是陈温福矢志不渝、奋斗一生的追求!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院士是职称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