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生物的食品加工带来食品污染 为什么不是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生物可能带来的弊端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再遭质疑 专家建议慎食·企业家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7版:新闻调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邮政发行代号 :61- 85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再遭质疑 专家建议慎食
■ 记者 王红英 报道
&&6月13日,中国批准了从阿根廷进口的4种转基因作物,其中3种是转基因大豆,一种是转基因玉米。此前一天,巴西农业部也宣布,中国已经批准3种巴西产转基因大豆的进口。&&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民的轩然大波。食用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吗?中国对转基因食品有无安全管理条例?众说纷纭的转基因食品到底将何去何从?一系列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相关问题引发公众担忧。&&转基因,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指的就是基因的转移。实际上,转基因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含义。广义的转基因就是泛指生物间基因转移。自然界中物种间的天然杂交和自然选择、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杂交育种,都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都经过了转基因。然而,人们现在常说的转基因却有特定的含义,它专指利用现代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人工分离和遗传修饰,重新导入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遗传障碍,能够更有效地改造作物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更加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安全性仍是最大争议&&&&关于转基因食品,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争议,有专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对健康可能产生潜在的长期影响,如导致过敏反应、具有毒性、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等。但是也有专家持反对态度,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对人类没有任何伤害。&&实际上,转基因作物自出现以来就处于争议声中,支持转基因的专家认为培育转基因作物是未来解决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反对者则将其斥为21世纪最大的恶魔。这样的争论也随着转基因食物进入中国而引发了中国转基因的大讨论。&&早在2010年7月,这样的转基因大战就曾愈演愈烈。当时,中国农业部网站曾在其首页的显著位置建立了“转基因权威关注”的专题链接,在这篇专题中,专家对世界上几起转基因危害的报告和转基因污染事件予以澄清,并呼吁“不要妖魔化转基因”。不过,这并不能缓解反对转基因人士的焦虑,7月16日,30多名北京市民高举着“要求撤除转基因主粮的安全证书”的横幅前往农业部请愿。&&紧接着,有反对转基因人士在网络上转载了6月8日美国农业部批准杜邦公司高含油量“新一代转基因”大豆的消息,这意味着,转基因技术“更新换代”了。杜邦公司在自己的网站上介绍说,转基因技术从DNA水平向RNA水平转换,会促使转基因从除草防虫和农药使用转向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友好。“这等于间接承认了第一代DNA技术危害健康、毁坏环境。”当时有人义愤填膺地呼吁。&&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并非全无转变,2013年4月底,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发布了《关于负责任的转基因技术研发行为的倡议》,提出“以对人类社会发展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加强职业操守,规范科研行为,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与社会沟通,促进转基因技术良性发展”。这也是中国的主流科学团体首次公开承认转基因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希望全社会能向更加理性、客观地讨论转基因转变。&&卓创资讯农业分析师孙光梅公开表示,全球至今没有完全公开转基因物种的详细报告,所以大众对于转基因食品或者作物都会存在疑虑的心理。“加上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老百姓们因为恐慌产生抗拒的心理很正常。”&&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也在采访时指出,对于转基因作物,应该抱着谨慎和科研的态度去进行检测。“理论上说,现今可以食用的转基因食品大多是安全的,但也不能保证会有一些对人体不良的反应,所以检测标准一定要严格。”&&“不要将转基因看得过于恐怖,因为我们生活中已经存在着很多转基因食品,甜椒、西红柿、土豆、玉米、牛奶等皆有转基因品种,这些都是经过中国农业部批准种植的。其中还有我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主粮:水稻。” 一位农业学家告诉记者,我们的生活中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就证明我们对转基因食品越来越依赖,可怕的其实不是转基因作物和食品,而是生产过程中的高科技手段,比如除草剂、杀虫剂、化肥及农药等。&&不可否认,转基因是21世纪轰动全世界的发明,但它带来的争议持续不断。“真正转基因食品到底对人类有没有危害,这个还处于验证阶段,因为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对人类的危害。因此,客观的讲,对于不确定的东西,我们要持观望态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因为国家强制规定,转基因食品要在包装上注明。”有专家建议如此建议。&&除了担心食品本身外,公众更担忧是基因污染。比如,含抗除草剂的基因若漂移到杂草中,那么,杂草也可能含抗除草剂,势必会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还有种子污染,一旦人们发现转基因作物的缺陷而想改用原有种子时,原有种子性质已不能复原,这种后果已经发生在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转基因大豆&&国内不得种植&&&&目前,经国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我国法律规定,进口用做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得改变用途,即不得在国内种植。我国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称,我国禁止转基因大豆种植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对于转基因的安全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结论;二是转基因作物种植还涉及到物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统的作物一样,转基因作物也可以与其它植物或生长在它附近的植物杂交,这样一来,它在开花出粉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国产大豆逐渐不能适应生长环境。农业生产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国家在这一方面比较谨慎。”上述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另外,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大批涌入,使我国大豆种植几乎无竞争优势可言。&&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每年从阿根廷和巴西进口大量的大豆;另一面,国内农户却在大规模弃种大豆,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呈连年减少的趋势。从黑龙江省农委公布的数据来看,该省2009年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减少近4%,2010年同比减少近10%,2011年则同比减少约20%。&&有分析人士称,近年来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种植一直遭受着双重打压。一方面,相比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国内非转基因大豆不仅价格高,制油率还低,没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相比起种玉米、水稻等作物,大豆的种植收益非常小,并且费钱、费力、费时。&&而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2年中国包括谷物、薯类和大豆等在内的粮食进口量达8,025万吨,进口额高达421.4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5%。1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表示,我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由于美国主导着世界粮食定价权,中国无法保证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从国际市场上买到,或者说公平地买到足够的粮食,国内粮食危机已经浮出水面。&&对此,进口转基因产品成了很多地方的第一选择。&&&&农业部称转基因食品&&国内标准严格&&&&到目前为止,从我国主管转基因产品及技术的农业部专家层面来看,更倾向于支持转基因食品的进口。农业部认为除了转基因食品因其价廉物美外,更重要的是农业部对转基因食品管理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不久前,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接受采访时表示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转基因产品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也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形成了法规体系。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在中国境内从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活动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先后制定了5个配套规章,发布了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审批和标识管理制度。&&二是建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根据《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建立了由农业、科技、卫生、商务、环境保护、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农业部作为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的牵头部门和主管部门,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负责相关监督管理工作。&&三是组建了由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农业部按照《条例》的规定,组建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安委会委员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目前在任第三届安委会共有60名委员,其中植物及植物微生物专家29名,动物及动物用微生物专家11名,食用安全专家18名,管理类2名,分别来自教育、中科院、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质检和农业系统。&&四是形成了农业部牵头,多部门和地方并于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目前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由农业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多方共同负责,职责明晰,权责一致,运转规范,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记者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自2002年,我国便颁布了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相关法律。那么,国家对传统的粮食作物和转基因粮食作物在政策管理上有什么区别对待?石燕泉表示,我国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遵守非转基因的法律法规之外,还要遵守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包括配套的规章制度。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实验、研究、生产都有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研发管理更加严格。我国转基因粮食作物的研究与应用,除遵守适用于非转基因粮食作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外,还必须遵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有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都应该在《条例》及其配套规章的规范下,进行研究、试验与生产。 &&另一方面与传统的粮食作物相比,转基因要按国际通行的规则对转基因粮食作物产品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主要包括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评价。国际上对转基因粮食作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从营养学评价、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环境安全评价,主要评价生存竞争能力,基因漂移的环境影响,转基因植物的功能效率,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靶标生物的抗性风险等等。 &&最后是标识管理。对于列入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范围内的转基因粮食作物产品在销售时必须标识,比如,目前市面上转基因大豆油等都有标识。 &&&&专家称特殊人群&&要少食慎食转基因食品&&&&6月20日,央视网报道,黑龙江大豆协会分析报告认为,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近日表示,目前中国视同转基因食品是无害的,“因为在现有的试验科学条件下,没有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所以视同无害。”&&董金狮指出,中国对转基因食品必须要求食品标签上明确标注,如果不标注就会构成违规。他表示,目前转基因食品在洋快餐中广泛使用,如番茄酱、玉米棒、薯条等。他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要慎重食用,比如,未成年儿童,育龄期的男女,孕妇等,尽量减少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进口转基因大豆是用来加工食用油和饲料的。平时我们餐桌上吃的豆腐、豆浆等食品,基本都是用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制作。” 国内知名的农业与食品安全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风田表示,转基因大豆被改造的部分是Bt蛋白,而在制油过程中,蛋白最后是分离到油料饼粕中,食用油脂通过精炼处理后基本不含有蛋白。不直接吃蛋白部分,应该就是安全的,“这是被科学证明了的。”&&郑风田同时表示:“当然,万一不法商贩用转基因大豆替代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直接用来制作日常食用的豆制品,那就产生了不确定性。但只要把住关不让转基因大豆直接上餐桌,比如做豆腐、豆浆,只是榨油,不会有太大风险。”&&&&链接&&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具体都有哪些&&&&据悉,此次获批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均为转基因大豆新品种。&&抗除草剂大豆CV127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大豆MON87701已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已在欧盟、巴西、巴拉圭等国家批准用于商业化种植或食用。&&近日,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表示,我国批准的转基因产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国批准用于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食用农作物,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先后批准了抗病毒的甜椒、耐储藏的番茄、抗病毒的番木瓜三种。2009年我国也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的安全证书,目前我国生产种植,市面上能看到的是抗病毒的番木瓜,甜椒和番茄由于市场的发展,需求的变化,不再生产,市场上也见不着,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需要经过品种的审定,需要通过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才能进行商业化生产。目前,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基因玉米没有商业化生产。 &&另外一种情况是我国用于进口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油菜,他们都会进入到生产环节,最多的就是转基因大豆,进口量2012年是5000多万吨,油菜籽、大豆进来以后主要是以加工为主,用做食用油,目前我国共发放5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和13个转基因玉米品种进口安全证书,批准应用以及进口的转基因生物都是经过严格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方面的评价。
Copyright 企业家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探究课题辩论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探究课题辩论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探究课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6|
上传日期: 13:51:1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探究课题辩论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
官方公共微信论转基因食品利弊_百度文库
论转基因食品利弊
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关键词:转基因
利弊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现今,转基因食品已经上市,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与讨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转基因食品的问世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同时也存在弊端。本论文着重探讨一下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转基因食品定义: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
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
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
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
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每一种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当然也有它自身的能造福人类的优点,同时
也有它的弊端。
有利的方面:
1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解决世界粮食问题:随着人口数目的急剧上涨,而可耕地的面积不断减少,人类面临着的粮食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用仅有的土地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已经变得很困难。而基因食品的问世,对于世界粮食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转基因作物产量高,单位面积可以产出更多粮食,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同时,对于农民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遭遇暴风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因为亲手种植的大部分农作物难以接受自然的摧残,灾害会使农民蒙受重大的损失,欲哭无泪,在自然面前,人类实在是太弱小了。而一种作物的基因经过改良后,该作物会更加容易适应周围的环境,并且对各种灾害的防御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进而使产量更高,产量增高的同时,价格就会下降,能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
2 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物质量:一种作物的基因经过改良后,可能会具有多种抗性,如抗虫、抗寒、抗病等等,从而大大地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节约成本。总所周知,新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才可以食用,那是因为蔬菜上残留的农药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并且危害其他生物的自然生长。而转基因食品则恰恰避免了这个问题。而且,通过基因变异和重组,使得改良作物拥有比原作物更多的营养成分,提高了产物的质量,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3 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滨且,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
贡献者:wanfeng199005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中国科学报:溯源转基因安全之争
   当我们谈论性的时候,支持方和反对方都在支持和反对“谁”呢?答案是“方”。这是一则冷笑话。不过,当我们陷入深思的时候,这则冷笑话揭示了至少一个问题: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我们真的需要补一补转基因的“历史课”。  如果要对近几年的社会话题按照“敏感指数”排出一个名次的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恐怕至少要入围三甲。究其背后的原因,如果不是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问题上确有遮掩、隐瞒的话,那么我们就该反思,是不是真正地了解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黄昆仑,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农业部转基因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他日常的研究、工作内容就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在近日于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研讨会上,他用109张幻灯片详细地介绍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方方面面。  转基因技术商用之路  转基因技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这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基础。随后不久(20世纪6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教授Paul Berg获得了世界首例重组DNA,则真正揭开了生物技术改造自然界的序幕。  世界上最先问世的人工转基因植物是烟草,时间是1982年。4年后首批转基因作物(棉花)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再过了3年后瑞士当局批准了第一例转牛凝乳酶的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商业化应用,转基因食品生产的大幕自此拉开。  中国是世界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1992年,中国首先在大田生产上种植抗黄瓜花叶病毒转基因烟草,用来控制被称为“烟草癌症”的黄瓜花叶病毒病。然而,由于当时中国还不够重视转基因烟草的安全管理,在出口时无法提供欧美国家索要的“安全证据”,只好接受被禁止转基因烟草进口的结果。这一结果带来的是,自那时起,我国烟草专卖局下文禁止生产转基因烟草,至今仍未解除。  1994年,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登上历史舞台。是年,美国FDA批准转基因延熟番茄的商业化生产,第一例转基因食品自此诞生。随着1996年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转基因食品大规模生产的序幕也被揭开。而1998年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是推动了转基因产业快速的发展。  截至2013年,共有28个国家在生产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达170.3亿公顷。目前主要的种植作物为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主要的性状是抗倒伏和抗虫。其中,全球85%的大豆为转基因大豆,棉花也达到81%,油菜达到了30%。  直至今天,世界范围内已批准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番茄、木瓜、马铃薯、甜瓜、水稻、西葫芦、甜椒等21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  转基因安全之争始末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并不是近些年来才引起关注,事实上,早在Paul Berg获得世界第一例重组DNA微生物的时候,安全问题就已经在学界提出了。1971年,在冷泉港举行的生物学会议上,重组DNA安全性问题受到与会者的关注,这也是第一次论及重组DNA安全性的会议。  1972年,欧洲分子实验室(EMBO)专门讨论了转基因作物所带来的危害。次年,美国Gordon会议上,与会人员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形成报告:“我们以众多科学家的名义给你们写信,转达一件应该予以关注的事情……有些学术报告表明我们现在已经具备将不同来源的DNA分子连接在一起的技术能力……这些实验为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前景,但也可能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环境带来危害,虽然危害尚未发生,但出于谨慎,建议要采取足够的重视……”  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正式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会议是Asilomar会议,会上专门讨论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对转基因生物安全关注的历史性里程碑”。Asilomar会议后,美国NIH发布《重组DNA分子研究准则》,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生物技术管理条例》,欧美和日本也发布了一些研究方面的指引。  1993年,OECD专门召开转基因食品安全会议,提出了《现代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性评价:概念与原则》的报告。在这次报告中,“实质等同性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实质等同性原则”,就是指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农艺性状和食品中各主要营养成分、营养拮抗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物质等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若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则认为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的安全评价  为了科学决策,保障人类健康环境安全并回答公众疑问,同时也为了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应对转基因产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实质等同性原则,此外还包括预先防范的原则(能不能提前预防)、个案评价原则(不一概而论)、风险效益平衡原则(风险是不是可控)、逐步评估和熟悉原则(不断评估和完善)。  国际上针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评价,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宽松管理模式”、欧盟为代表的“严谨管理模式”和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中间模式”。  宽松模式认为转基因生物和非转基因生物没有本质的区别,监控管理的对象应该是生物技术产品,而不是生物技术本身;严谨模式认为,无论是何种基因和生物只要通过重组DNA技术获得的转基因生物,均需要接受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监控;中间模式介于美国和欧盟之间,集中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农业转基因技术发展相对落后,采取借鉴两种模式开展安全体系方面的建设。  此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也对转基因食品非常关注,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主要就来源于CAC制定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国际标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管理,我国主要遵循研究开发与安全防范并重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有关部门协同合作的原则、公正科学的原则等。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受体植物的安全性评价(受体植物对人体是否产生毒性、是不是过敏源)、基因供体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基因的来源是否产生毒性、是否有过敏性)、基因操作的安全性评价、转基因植物及产品的毒理学评价(产品是否有毒性、外表蛋白是否与已知毒蛋白有序列相关性、是否能很快在胃肠中消化)、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关键成分分析和营养学评价(是否改变了营养成分)、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中外源化学物蓄积性评价(是否蓄积生物毒素或重金属)和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耐药性评价等。此外,我国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又新增生产加工的影响评价,要求应提供与非转基因对照物相比,转基因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过程是否可改变转基因植物产品特性的资料。可以说,我国对转基因植物及产品的安全控制非常严格。  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控制上的严格要求还体现在对转基因产品的强制定性标识之上。标识的类型分为强制标识和自愿标识两种类型,除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地区、阿根廷等地采用自愿标识外,许多国家采用强制标识;而强制标识又分为定量标识和定性标识,其中大多数采取强制标识的国家均采用定量标识,如欧盟(标识阈值0.9%)、日本(标识阈值5%)、韩国(标识阈值3%)等;中国采用定性标识(标识阈值0),是标识要求最严格的国家。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目录,现在主要是5大类、17种产品,包括大豆、玉米、菜籽、棉花种子和番茄。需要指出的是,转基因标识是出于尊重公众知情权,标识与否与安全性无关。  转基因安全与科学、贸易  我国近年来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方面的讨论,与1999年~2000年时非常相似。当时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讨论进入了白热化状态。2000年2月,有关科学家在爱丁堡举行的一次世界生物技术论坛上发表了一个试图澄清的报告,反而把事情搅浑了。  报告中说:“希望澄清一场混乱的争论:这场争论使科学蒙上了阴影,给民众带来了恐惧,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种下了一场潜在的贸易冲突。”  当时的欧洲,因为有疯牛病、口蹄疫、二噁英等食品安全危机,公众对食品安全变得很敏感。中国今天的局面与当时如出一辙。  诚然,转基因的问题并非那么简单,这其中夹杂着极端主义者、企业利益、贸易壁垒,受限于公众接受程度,在真正的安全评估方面,科学性到底有多少,是个未知数。  不过,反对者中也有并不偏激的声音,比如他们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会产生超级杂草、导致作物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跨物种疾病的传播、生物技术企业不经意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转基因生物可能会污染传统有机食品等等,并且出于商业和政治上的考虑,即便不用基因工程技术,也能够养活全世界的人口——饥饿的根源并不在于产量不足,而在于分配方式不公。  让支持者引以为傲的是,经过安全性评价,自1989年以来用于人类食品的转基因生物没有发现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支持者认为,可靠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并不危险,而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巨大好处:基因重组技术已经成功地培育出产量稳定而且抗病虫害和杂草侵蚀的作物,因此农民们可以减少合成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这样的作物是真正的环境之友;此外,对消费者而言,新一代转基因产品营养更丰富、更健康,而且能够让保质期变得更长。
本文来源:
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webmaster
分段浏览:
扫描二维码,在上查看和分享:
其他网友还关注过
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型号:GCMS-QP2020
品牌:岛津
型号:1290 Infinit
品牌:安捷伦
型号:CEInifinite
Copyright (C)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