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记 自显影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被用于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DNA和mRNA的含量变化。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中,为区别DNA和RNA,选择标记的合成原料依次是、,研究中应选择的测量材料是洋葱根尖的部位,你的依据是(2)在细胞分裂的a时期细胞中的mRNA主要用于指导合成。(3)图示c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才可能开始变化。(4)依据图示,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旺盛的时期可能是。(5)图中细胞核DNA减半的原因是(6)使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欲把乙图中的1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操作是。江西省奉新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答案放射自显影技术_百度百科
放射自显影技术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放射自显影技术(radioautography;autoradiography)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出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等。
其原理是将(如14C和3H)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标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然后经过显影、定影处理显示还原的黑色银颗粒,即可得知标本中标记物的准确位置和数量,放射自显影的切片还可再用染料染色,这样便可在显微镜下对标记上放射性的化合物进行定位或相对定量测定。 这种技术与电镜样品处理,则为电镜放射自显影。 由于有机大分子均含有碳、氢原子,故实验室一般常选用14C和3H标记。14C和3H均为弱,半衰期长,14C为5730年,3H为12.5年。一般常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来显示DNA,用3H尿嘧啶核苷(3H-UDR)显示RNA;用3H氨基酸研究蛋白质,研究多糖则用3H甘露糖、3H岩藻糖等。
企业信用信息关注今日:20 | 主题:203551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求助】放射自显影技术 求助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8年零22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大家好,我寻求一位会放射自显影技术的朋友帮助我啊。我要研究雌激素在脑内的分布,我不懂怎么用同位素标记雌激素,以及一些其它相关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野原 edited on
关于此问题,你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同位素来标记雌激素,一般是用碘125,这个标记物在很多生产放射免疫试剂盒的都应该有成品,如果你用的是一般的雌激素的话;如果你经改造过的激素,那就需要找专门做放射标记的单位帮你做标记了,标记也简单,1天就能做好.然后就是引入药物了,什么时候到达脑部,或者在脑部分布较多,这个需要先查资料或实验确定另,放射自显影也是很简单的过程,主要是做好样品制备(动物组织的话一般采用冰冻切片).然后将标本放入曝光暗盒与X—胶片紧密接触,进行曝光。曝光期中,注意保持干燥凉爽的条件。确定适宜的曝光时间,(这与你的药物放射性比活度有关,也可多做几份,在不同的时间检测曝光程度),乳胶片曝光后,就如洗黑白底片那样,显影、定影.加工的程序是,先用显影液处理底片,使在潜影部分还原为黑色的金属银,未感光的部分不发生作用。然后用定影液处理将来感光部分的卤化银溶去,潜影部分的金属银保持在原位,构成影像。最后用水洗去显影和定影时留在底片上的各种化学物质,使影像得以长期保存。整个实验是很简单的如果你的实验室不具备做放射性实验的条件,估计就得找人代劳了.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电镜放射自显影(electronmicroscopicradioautography)技术是电镜技术与放射性自显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它把静态的形态学和动态的生理功能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原理是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组织切片上,敷上一层感光核乳胶,经过一段时间后,从组织切片中放射...
&电镜放射自显影(electronmicroscopicradioautography)技术是电镜技术与放射性自显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它把静态的形态学和动态的生理功能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原理是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组织切片上,敷上一层感光核乳胶,经过一段时间后,从组织切片中放射出来的放射线使核乳胶中的溴化银感光形成潜影,再经过显影处理,使在组织切片中的放射性物质以银粒的形式出现,通过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研究该放射性物质在组织切片中的分布及其数量等。该法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已得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如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研究,多糖类和脂肪的合成和转移定位,分子杂交结果的鉴定,酶分子定位,标记对抗原的定位,和药物的合成部位,病毒感染细胞中病毒复制过程的定位,宿主细胞中病毒基因的示踪以及感染和未感染细胞新陈代谢的比较等等。  电镜放射自显影的样品制备程序: &放射性标记[BH]               ↓      固定、包埋                ↓               超薄切片                ↓ []&  铀、铅电子染色[][]喷碳膜(喷镀仪内)     ↓[][]         ↓  喷碳膜(喷镀仪内)[][]敷乳胶膜(暗室内)     ↓[][]↓  敷乳胶膜(暗室内)[][]曝光(暗盒内4℃)     ↓  [][] ↓ 曝光(暗盒内4℃) [][]显影、定影(暗室内)     ↓[][]    ↓  显影、定影(暗室内)[] []铀、铅电子染色 [] [] ↓     电镜观察    1.放射性的标记  (1)放射性同位素的选择:要考虑放射强度、半衰期以及使用剂量和曝光时间等因素。就β射线而言,能量低者比高者的感光效率高,分辨率也高,因此,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应尽量选用能量低的同位素。从感光效果、自显影效率或分辨率考虑,选择的顺序是3H→14C→131I→32P。目前市售的大多数标记化合物都用3H来标记,它已成为该技术中最常用的同位素。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包括研究DNA的有3H胸腺嘧啶核苷、3H放线菌素D;研究DNA的有3H尿嘧啶核苷;研究蛋白质的有脯氨酸、精氨酸、亮氨酸以及氚标记的等。放射性标记化合物虽可贮存,但它会产生辐射自分解。如要贮存,最好稀释至所需的放射强度和浓度,以减少自分解。而且须贮存在黑暗处,尤其对不稳定的化合物,要在-140℃下贮放。一般的可在2~4℃冰箱内存放几个星期不变质。如需较长期贮存,最好放在-100℃条件下,并须加1~3%乙醇作稳定剂和抑菌剂。  (3)使用剂量与曝光时间:对于超薄切片,要获得满意的结果必须有足够的剂量。与光镜的自显术相比,剂量要大得多,电镜放射自显影为37×105~37×107Bq/g(10~100μCi/g)体重,细胞培养液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为37×103~37×107Bq/g(01~100μCi/ml}。为了缩短曝光时间,可加大投与量5~10倍。投与量与曝光时间成反比。  (4)标记方法:常用的有:①注射法,按所需的剂量在一定部位注入体内,完毕后防止外流,可用2%火棉胶封口;②灌胃法,即向胃中引入标记物质;③浇灌饲喂法,用标记物质处理土壤,让植物吸收,再用该植物饲喂动物;④涂抹法,将标记物质涂抹在动物体表,令其通过皮肤进入体内;⑤培养法,向组织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比强度的放射性同位素,混匀,在37℃下培养,培养时间随材料而定。培养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低速离心(1000r/min)5~10分钟,弃上清,初步洗去多余的放射性物质。加生理盐水重新悬浮,再离心,弃上清,将其沉淀块修成不超过05mm为宜。   2.超薄切片  标记后的样品,按常规法制备超薄切片。通常是按一定时间间隔陆续地取样固定,以追踪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运、代谢等变化过程。   3.乳胶膜的制备  用于电镜放射自显影的核乳胶的直径,理论上是越小越好,以提高分辨率。但当溴化银颗粒的直径小于50nm时,其感光度显著下降,所以通常使用的核乳胶的直径在200nm以下。目前常用的国产乳胶有HW3、HW4;进口的有英国的HfordL4和日本的樱花NRH2等。  核乳胶在常温下为半固体,使用前在暗室红灯下先将其融化稀释。按1∶1、1∶2、1∶4或1∶6加入双蒸水,置热中加热到40℃,约15分钟,充分混匀。核乳胶的浓度越大,制备的乳胶膜上的银粒就越密。稀释后的乳胶用带膜的载网沾一下,待干,用电镜检查银粒是否重叠和留有空隙。合格后置于4℃冰箱中保存。最好是现用现配,否则本底增高,影响成像效果。制备单层乳胶膜常用方法:  (1)套圈法: 用有机玻璃或金属做一个与载网直径相当的柱子。带有切片的载网(切片朝上)置于柱子顶端。再用金或银或镍丝等做一个4mm直径金属环,烧结在玻棒上。将金属环浸入乳胶中,垂直插入,轻轻提起,环内即形成一乳胶膜。再将膜轻轻地套在置于柱顶端带切片的载网上。用镊子把载网轻轻夹起,待干后置于暗盒中自显影。  (2)浸涂法: 取一载玻片,充分洗净晾干后,将一小块双面胶纸贴在载玻片的三分之一处,把带有切片的载网放在胶纸上,切片面朝上,每张载玻片上可放2~4个载网。将载玻片慢慢浸入稀释好的乳胶中,徐徐提起。用抹去载玻片背面的乳胶,垂直地置于无尘处,待干后放入暗盒中曝光。   4.曝光  切片中的射线与乳胶中的溴化银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曝光或自显影。通常在暗盒中进行,盒内相对湿度控制在45~50%。密封后置于4℃冰箱中。一般需几周到几个月。准确估计曝光的时间不太容易,通常每隔一定时间(约二周)取样作显影试验,直到效果满意时,就全部结束曝光。  5.显影和定影  通过曝光后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潜影,必须经过显影和定影后才能观察。显影剂最好使用微粒显影剂,以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常用的有D19或D19b,显影温度为15~20℃,显影时间为2~4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因显影剂对已形成潜影的银粒和未形成潜影的溴化银晶体都能发生作用,使其显影,只是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正确的显影时间是前者刚好显影清晰,后者还未显影。如显影时间不足,潜影不能充分显示,时间太长,会形成雾点和人为的假象。定影是将未形成潜影的溴化银晶体溶去,留下还原的银颗粒。常用的定影液是柯达F5。   6.电子染色  为了增加自显影样品的反差也要进行电子染色。其方法与常规超薄切片相同,也是用铀和铅染色。电子染色这一步既可放在敷加乳胶之前“先染”,也可在显、定影之后“后染”。先染的优点在于切片上没敷乳胶层,所以在染色过程中不担心引起银粒移位和丢失。缺点是可能在染色中损失一些放射性物质。为了防止染液中的某些基团与乳胶发生作用,在染色后都需喷镀一层碳膜后再敷加乳胶。后染的优点是能较好地保留切片中的放射性物质,缺点是容易产生染色沉淀物。 为了防止样品中的四氧化锇与乳胶颗粒作用导致潜影消退,通常在乳胶层与切片之间喷镀一层碳膜。
技术频道 - 生物实验技术资料库!
最新发布产品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最新图片文章
Copyright &
易生物VIP企业推荐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第14章同位素标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中的应用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第14章.同位素标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齐孟文标记探针?探针(proble)
带有检测标记的,与被检测目标物分子具有特异性互补反应性能的探测物分子或分子片断。?探针类别核酸探针DNA、RNA探针非核酸探针,抗体、蛋白质分子标签等核酸探针核酸探针DNA探针双链DNA探针单链DNA探针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针标记类别标记信号放射性标记32P,33P,3H,
35S,125I,131I非放射性标记生物素、酶、***配体、荧光素等。标记位置均匀标记非均匀标记如DNA末端标记标记核素核素半衰期衰变方式?粒子能量/MeV?粒子能量/MeV3H32P33P35S125I131I12.33a14.26d25.5d87.23d60d8.04的?-(100)?-(100)?-(100)?-(100)EC?-(100)0..50..032标记单体?掺入DNA探针的常用单体标记化合物[?-32p]dATP,[?-32p]dCTP ,[?-32p]UTP ,[?-32p]ATP 。国内供应商:北京福瑞国外供应商:UK 标记单体?在分子克隆操作中用于标记核酸分子的标记物主要是放射性同位素,如32P,33P和35S 。在掺入核苷酸的标记过程中,只有三磷酸核苷酸的α位磷酸整合到核酸链中,因此使用α位磷酸被标记的三磷酸核苷酸,如[ α- 32 P]dATP 。而在标记5&#39; 末端磷酸基团的反应中一般使用γ位磷酸被标记的ATP 。放射性的信号通过X- 光片放射自显影或磷屏扫描获取。核酸探针标记法1.双链DNA探针⑴切口平移法首先用DNAase I 在探针DNA双链上造成缺口,然后借助于E.coli DNA聚合酶I的5`→3`外切酶活性,切去带有5`-磷酸的核苷酸;同时利用该酶5`→3`聚合酶活性,使同位素标记的互补核苷酸补入缺口。这两种活性同时作用,缺口不断向3`方向移动,DNA链上的核苷酸不断为标记的核苷酸取代,成为带有标记的DNA,纯化除去游离脱氧核苷酸后成为标记DNA探针。最合适的切口平移片段一般为50-500个核苷酸,产生均匀标记的探针。切口平移反应受几种因素的影响: (a) 产物的比活性取决于[α-32 P]dNTP的比活性和模板中核苷酸被置换的程度。(b) DNA酶Ⅰ的用量和E.coli DNA聚合酶的质量会影响产物片段的大小。(c) DNA模板中的抑制物如琼脂糖会抑制酶的活性, 故应使用仔细纯化后的DNA。切口平移法(2)随机引物法通过热变性使模板DNA 变为单链DNA,随机引物与单链DNA退火后,利用Klenow Fragment合成互补链。此时如果底物中dNTP的一种或几种被[α-32P], [α-35S], [3H] 等标记时,那么合成的互补链DNA也被标记。合成后的双链DNA通过热变性变成单链后即可用作杂交探针。1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第14章同位素标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中的应用.ppt
文档介绍:
第14章.同位素标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齐孟文标记探针?探针(proble)
带有检测标记的,与被检测目标物分子具有特异性互补反应性能的探测物分子或分子片断。?探针类别核酸探针DNA、RNA探针非核酸探针,抗体、蛋白质分子标签等核酸探针核酸探针DNA探针双链DNA探针单链DNA探针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针标记类别标记信号放射性标记32P,33P,3H,
35S,125I,131I非放射性标记生物素、酶、***配体、荧光素等。标记位置均匀标记非均匀标记如DNA末端标记标记核素核素半衰期衰变方式?粒子能量/MeV?粒子能量/MeV3H32P33P35S125I131I12.33a14.26d25.5d87.23d60d8.04的?-(100)?-(100)?-(100)?-(100)EC?-(100)0..50..032标记单体?掺入DNA探针的常用单体标记化合物[?-32p]dATP,[?-32p]dCTP ,[?-32p]UTP ,[?-32p]ATP 。国内供应商:北京福瑞国外供应商:UK 标记单体?在分子克隆操作中用于标记核酸分子的标记物主要是放射性同位素,如32P,33P和35S 。在掺入核苷酸的标记过程中,只有三磷酸核苷酸的α位磷酸整合到核酸链中,因此使用α位磷酸被标记的三磷酸核苷酸,如[ α- 32 P]dATP 。而在标记5&#39; 末端磷酸基团的反应中一般使用γ位磷酸被标记...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