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减速器零件图图的位置基准

1定位基准的选择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3页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正确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本节先建立一些有关基准和定位的概念,然后再着重讨论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一)基准的概念
零件都是由若干表面组成,各表面之间有一定的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求。模具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要求包括两方面:表面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如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和圆跳动等)要求。研究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离不开基准,不明确基准就无法确定零件表面的位置。基准就其一般意义来讲,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例如图9-1所示的零件,其轴心线O-O是各外圆表面和内孔的设计基准;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内孔表面D体现的轴心线O-O是φ40h外圆表面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端面圆跳动的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定位基准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例如图9-1所示零件,零件套在心轴上磨削φ40h外圆表面时,内孔即为定位基准。
(2)测量基准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如图9-1所示,当以内孔为基准(套在检验心轴上)检验φ40h外圆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的端面圆跳动时,内孔即为测量基准。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例如,
图9-1所示零件φ40h及端面B即为装配基准。
(二)工件的安装方式
为了在工件的某一部位上加工出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表面,在机械加工前,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工具占据某一正确的位置。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工件的“定位”。工件定位后,由于在加工中受到切削力、重力等的作用,还应采用一定的机构将工件“夹紧”,使其确定的位置保持不变。工件从“定位”到“夹紧”的整个过程,统称为“安装”。
工件安装的好坏是模具加工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工件安装的快慢、稳定性,还影响生产率的高低。为了保证加工表面与其设计基准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工件安装时应使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相对机床占据一正确的位置。如图9-1所示,为了保证加工表面φ40h径向圆跳动的要求,工件安装时必须使其设计基准(内孔轴心线O-O)与机床主轴的轴心线重合。
在各种不同的机床上加工零件时,有各种不同的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可以归纳为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采用夹具安装法等3种。
第1页/共3页
寻找更多 ""零件图是表达单个零件形状、大小和特征的图样,也是在制造和检验机器零件时所用的图样,又称零件工作图。在生产过程中,根据零件图样和图样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及检验。因此,它是指导零件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中文名零件图解
释表达单个零件形状、特征的图样用
于制造和检验机器零件时所用的图样又
称零件工作图目录1介绍2零件种类3内容? 一组视图? 完整的尺寸? 标题栏? 技术要求4视图选择5尺寸标注? 尺寸基准? 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6要求7看图步骤介绍零件图的基本要求应遵循GB/T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的规定。该标准明确指出:绘制技术图样时,应首先考虑看图方便。根据物体的结构特点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在完整、清晰地表达物体形状的前提下,力求制图简便。OSS-Outdoor Science School2零件种类在中国零件史上有这么几种零件种类: 工程,机械,建筑,设计,装修和模型。3内容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一.组视图要综合运用视图、剖视、剖面及其它规定和简化画法,选择能把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表达清楚的一组视图。二.完整的尺寸用以确定零件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零件图上应注出加工完成和检验零件是否合格所需的全部尺寸。三.标题栏说明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日期、图的编号、比例以及描绘、审核人员签字等。根据国家标准,有固定形式及尺寸,制图时应按标准绘制。四.技术要求用一些规定的符号、数字、字母和文字注解,简明、准确地给出零件在使用、制造和检验时应达到的一些技术要求(包括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处理和材料处理等要求)。4视图选择零件的视图选择就是选用一组合适的视图表达出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及其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一个好的零件视图表达方案是:表达正确、完整、清晰、简练,同时易于看图。由于零件的结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画图前应对零件进行结构形状分析,并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选择主视图及其它视图,确定最佳表达方案。选择视图的原则是:在完整、清晰的表达零件内、外形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形数量,以方便画图和看图。零件图5尺寸标注(内容扩展在后面)零件图中的图形,只是用来表达零件的形状,而零件各部分的真实大小及相对位置,则靠标注尺寸来确定。 零件图上所标注的尺寸不但要满足设计要求,还应满足生产要求。零件图上的尺寸要标注得完整、清晰、符合国标规定等要求。一.尺寸基准度量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要把尺寸注得合理,就是要选择恰当的尺寸基准。在选择尺寸基准时,必须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装配关系、以及零件的加工方法、测量方法等情况来确定。尺寸基准有两种:(1)设计基准----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所选定的基准。(2)工艺基准----根据零件的加工、测量要求所选定的基准。每个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上都应有一个主要基准。标注尺寸时,既要考虑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工艺要求。二.合理标注尺寸的原则(1)主要尺寸应从设计基准出发直接标注。(2)一般尺寸应从工艺基准出发标注。(3)不重要尺寸作为尺寸链的封闭环,不注尺寸。(4)毛坯面与加工面应分别标注。6要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是指制造和检验该零件时应达到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零件的材料及毛坯要求。(2)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3)零件的尺寸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4)零件的热处理、涂镀、修饰、喷漆等要求。(5)零件的检测、验收、包装等要求。这些内容有的按规定符号或代号标注在图上,有的用文字注写在图样的右下方。7看图步骤1、读标题栏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画图的比例、重量等。2、分析视图,想象形状读零件的内、外形状和结构,是读零件图的重点。组合体的读图方法(包括视图、剖视、剖面等),仍然适用于读零件图。从基本视图看出零件的大体内外形状;结合局部视图、斜视图以及剖面等表达方法,读懂零件的局部或斜面的形状;同时,也从设计和加工方面的要求,了解零件的一些结构的作用。3、分析尺寸和技术要求了解零件各部分的定形、定位尺寸和零件的总体尺寸,以及注写尺寸时所用的基准。还要读懂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等内容。4、综合考虑把读懂的结构形状、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等内容综合起来,就能比较全面地读懂这张零件图。有时为了读懂比较复杂的零件图,还需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包括零件所在的部件装配图以及与它有关零件图。内容扩展
零件图尺寸标注分析一、零件图的内容和作用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由图形、完整的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组成。
1)零件图中需要用一组视图来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2)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出能满足制造、检验、装配所需要的所有尺寸;
3)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装配、调试过程中所需的要求;
4)零件标题栏中的内容包括:零件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的编号以及设计、绘图、描图、审核人员的签名。
填写标题栏的注意事项:
1)零件的名称要精练;
2)零件图样的编号可按隶属编号和分类编号进行编制(机械图样常用隶属编号),图样编号有利于图样的检索;
3)零件的材料要用规定的牌号,不得用自编的文字或代号表示。
轮盘类零件尺寸标注及分析
典型零件尺寸标注及分析
倒角大小×倒角度数°这是规定的标法,当倒角度数为45°时,可简化标为C倒角大小,所以说2×45°可简化为C2,也就是说2×45°与C2的标注是一个意思, 这是零件的一种工艺结构。
在GB/T3《机械制图 尺寸注法》中关于倒角5.9条是这样规定的:
45°的倒角可标注成C2的样式,非45°倒角应在图上单独标出角度,并单独标出长度,而不能标成2×30°的样式。 二、零件图的尺寸标注1、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要求
零件图中的尺寸是加工、检验的依据,是零件图的重要内容之一。零件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依然是:完整、正确、清晰、合理四个方面。前三点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要求一样,本章侧重于零件尺寸合理性要求。
零件尺寸的合理性是指从零件的设计和加工需要出发,合理的选择基准和进行尺寸标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的积累。2、尺寸基准
基准是指零件在机器中或在加工、测量时计量尺寸的起点。即基准是一些点、线、面,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器、部件中的位置或加工时在机床上的位置,从这一方面分,基准有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从另一方面,基准又分为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
面基准:主要加工面、零件的结合面、
对称中心面、端面、轴肩。
线基准:孔轴的中心线、 对称中心线。三、合理标注尺寸的一些原则1、合理选择尺寸基准
根据使用要求,零件的结构、位置和装配关系确定后则设计基准就确定了,工艺基准则据不同的加工方法而各不相同。2、零件的重要尺寸应直接注出3、不能注成封闭的尺寸链——将不重要尺寸设为开口环4、所标注尺寸应便于测量5、标注尺寸应便于加工6、相同工种加工的尺寸集中标注;加工与非同加工面的尺寸分开标注 四、常见孔的尺寸标注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机械零件图纸标注技巧
机械零件图纸标注技巧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4.箱体类零件
&&&&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这类零件一般有阀体、泵体、减速器箱体等零件。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选用其它视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剖视、断面、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等多种辅助视图,以清晰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
  在标注尺寸方面,通常选用设计上要求的轴线、重要的安装面、接触面(或加工面)、箱体某些主要结构的对称面(宽度、长度)等作为尺寸基准。对于箱体上需要切削加工的部分,应尽可能按便于加工和检验的要求来标注尺寸。
5.零件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常见孔的尺寸注法(盲孔、螺纹孔、沉孔、锪平孔);倒角的尺寸注法。
1.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主要评定参数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 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这主要是在加工零件时,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的刀痕及切削分裂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所形成的。零件表面粗糙度是也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技术指标,它对零件的配合性质、工作精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外观等都有影响。在保证机器性能的前提下,为获得相应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应根据零件的作用,选用恰当的加工方法,尽量降低生产成本。一般来说,凡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对运动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2)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符号及其标注 GB/T 131-19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注法。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见下表。
3)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a见表。
&&2))轮廓最大高度(Rz)--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与轮廓峰底线的距离。
使用时优先选用Ra参数。
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要求
4)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标注示例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Rz、Ry在代号中用数值标注时,除参数代号Ra可省略外,其余在参数值前需标注出相应的参数代号Rz或Ry,标注示例见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表面粗糙度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
5)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1)) 表面粗糙度代(符)号一般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
  2)) 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按规定标注。
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示例&
&&&&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代(符)号,并尽可能地靠近有关的尺寸线。当空间狭小或不便标注时可以引出标注。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可统一标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以同时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凡统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说明文字,其高度均应该是图样标注的1.4倍。
&&&&零件上连续表面、重复要素(如孔、齿、槽等)的表面和用细实线连接不连续的同一表面,其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只注一次。
             
           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应用细实线
         画出其分界线,并注出相应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和尺寸。
齿轮、螺纹等工作表面没有画出齿(牙)
形时,其表面粗糙度代(符)号注法见图。
  中心孔的工作表面,键槽的工作表面,
倒角,圆角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可以简化标注。
   需要将零件局部热处理或局部镀(涂)覆时,应用粗点画线画出其范围
并标注出相应尺寸,也可将其要求注写在表面粗糙度符号长边的横线上。
2.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为便于生产,实现零件的互换性及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规定了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要素组成。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而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
1)标准公差(IT)
&&&&标准公差的数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来决定。其中公差等级是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标记。标准公差分为20级,即IT01,IT0,IT1,…,IT18。其尺寸精确程度从IT01到IT18依次降低。标准公差的具体数值见有关标准。
2)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指在标准的极限与配合中,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反之,则为上偏差。基本偏差共有28个,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为孔,小写为轴。从基本偏差系列图中可以看出:孔的基本偏差A~H和轴的基本偏差k~zc为下偏差; ,孔的基本偏差K~ZC和轴的基本偏差a~h为上偏差,JS对称分布于零线两边、孔和轴的上、下偏差分别都是+IT/2、-IT/2。基本偏差系列图只表示公差带的位置,不表示公差的大小,因此,公差带一端是开口,开口的另一端由标准公差限定。
&&&&  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根据尺寸公差的定义有以下的计算式:
&&    ES=EI+IT 或 EI=ES-IT&&&&&&&&ei=es-IT或 es=ei+IT
    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用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带等级代号组成。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因而国标规定配合种类:
  1)间隙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2)过渡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可能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互相交叠。
  3)过盈配合
&&&&孔与轴装配时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 在制造配合的零件时,使其中一种零件作为基准件,它的基本偏差一定,通过改变另一种非基准件的基本偏差来获得各种不同性质配合的制度称为基准制。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如左下图所示)
&&&&基孔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见左下图。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如右下图所示)
&&&&基轴制--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见右下图。基轴制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上偏差为零。
&&&&配合代号由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组成,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凡是分子中含H的为基孔制配合,凡是分母中含h的为基轴制配合。
&&&&例如 φ25H7/g6的含义是指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25、基孔制的间隙配合,基准孔的公差带为H7,(基本偏差为H公差等级为7级),轴的公差带为g6(基本偏差为g,公差等级为6级)。
&&&&例如 φ25N7/h6 的含义是指该配合的基本尺寸为φ25、基轴制过渡配合,基准轴的公差带为h6,(基本偏差为h,公差等级为6级),孔的公差带为N7(基本偏差为N,公差等级为7级)。
  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上标注公差与配合,采用组合式注法。
&&&&2)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方法有三种形式。
4.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后,不仅存在尺寸误差,而且会产生几何形状及相互位置的误差。圆柱体,即使在尺寸合格时,也有可能出现一端大,另一端小或中间细两端粗等情况,其截面也有可能不圆,这属于形状方面的误差。阶梯轴,加工后可能出现各轴段不同轴线的情况,这属于位置方面的误差。所以,形状公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位置公差是指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两者简称形位公差。
形位公差项目符号
  1)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代号
&&&&国家标准GB/T 规定用代号来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生产中,当无法用代号标注形位公差时,允许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 形位公差代号包括: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形位公差框格及指引线,形位公差数值和其他有关符号,以及基准代号等。框格内字体的高度h与图样中的尺寸数字等高。
  2) 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一根气门阀杆,在图中所标注的形位公差附近添加的文字,只是为了给读者作说明而重复写上的,在实际的图样中不需要重复注写。
1.零件上的铸造结构
1) 铸造圆角&&
  当零件的毛坯为铸件时,因铸造工艺的要求,铸件各表面相交的转角处都应做成圆角。铸造圆角可防止铸件浇铸时转角处的落砂现象及避免金属冷却时产生缩孔和裂纹。铸造圆角的大小一般取R=3~5mm,可在技术要求中统一注明。
2) 起模斜度&&
  用铸造的方法制造零件毛坯时,为了便于在砂型中取出模样,一般沿模样拔模方向作成约1∶20的斜度,叫做拔模斜度。因此在铸件上也有相应的拔模斜度,这种斜度在图上可以不予标注,也不一定画出,如下图所示;必要时,可以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
3) 铸件厚度&&
  当铸件的壁厚不均匀一致时,铸件在浇铸后,因各处金属冷却速度不同,将产生裂纹和缩孔现象。因此,铸件的壁厚应尽量均匀,见上图;当必须采用不同壁厚连接时,应采用逐渐过渡的方式,见上图。铸件的壁厚尺寸一般采用直接注出。
2.零件上的机械加工结构
  1)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在零件切削加工时,为了便于退出刀具及保证装配时相关零件的接触面靠紧,在被加工表面台阶处应预先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车削外圆时的退刀槽,其尺寸一般可按"或"方式标注。磨削外圆或磨削外圆和端面时的砂轮越程槽。
槽宽×槽深"槽宽×直径
和js的公差带
的数值及取样长度l字形肋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运用工件定位的原理分析零件位置公差标注中基准的选择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运用工件定位的原理分析零件位置公差标注中基准的选择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8:19: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运用工件定位的原理分析零件位置公差标注中基准的选择
官方公共微信三坐标测量位置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三坐标测量位置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坐标测量位置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位置度检测是机动车零部件检测中经常进行的一项常规检验。所谓&位置度&是指对被评价要素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变动量的指标进行限制。在进行位置度检测时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图纸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基准。位置度的检测就是相对于这些基准,它的定位尺寸为理论尺寸。
  关键词:三坐标;位置度;方法
  一、位置度的三坐标测量方法
  1.1 计算被测要素的理论位置
  ①根据不同零部件的功能要求,位置度公差分为给定一个方向、给定两个方向和任意方向三种,可以根据基准体系及确定被测要素的理论正确位置的两个理论正确尺寸的方向选择适当的投影面,如XY平面、XZ平面、YZ平面。②根据投影面和图纸要求正确计算被测要素在适当投影面的理论位置。
  1.2 根据零部件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在PC-DMIS软件中,可以把基准用于建立零件坐标系,也可以使用合适的测量元素建立零件坐标系,建立坐标的元素和基准元素可以分开。
  1.3 测量被测元素和基准元素。在被测元素和基准元素取点拟合时,最好使用自动程序进行,以减少手动检测的误差。
  1.4 位置度的评价。①在PC-DMIS软件中,位置度的评价可以直接点击位置度图标。②在位置度评价对话框中包含两个页面,特征控制框和高级,首先根据图纸要求设置相应的基准元素,在基准元素编辑窗口中只会出现在编辑当前光标位置以上的基准特征,如图1所示。③基准元素设置完成,回到特征控制框选择被测元素,设置基准,输入位置度公差。④在位置度评价的对话框中选择高级,在此对话框中可以设置特征控制框尺寸的信息输出方式和分析选项。如图2的对话框,在标称值一栏中手动键入被测要素的理论位置值,点击评价。
  1.5 在报告文本中刷新就可以看到所评价的位置度结果。
  二、三坐标测量位置度的注意事项
  2.1 评价位置度的基准元素选择和建立坐标系的元素选择有相似之处,都要用平面或轴线作为A基准,用投影于第一个坐标平面的线作为B基准,用坐标系原点作为C基准。如果这些元素不存在,可以用构造功能套用、生成这些元素。
  2.2 对位置度公差的理解。如位置度公差值t前加注&,表示公差带是直径为t的圆内的区域,圆心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和B的理论值确定。(如图3)
  如位置度公差值前加注S&,表示公差带是直径为t的球内的区域,球心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B和C的理论值确定。(如图4)
  2.3 对于深度小于5mm的孔,可以直接计算测量其位置度。对于深度大于5mm的孔,必须采用先测量圆柱,然后与上、下端面求相交,再对交点求位置度的方法来控制测量误差,上、下端面一般是指整个孔的两端面。或者尽量取靠近两端面孔的截面位置,如果仅测量一个截面,求其位置度是不能保证此孔在整个长度范围上所有截面的位置度都合格的。因为交点是圆柱轴线与两端平面相交得到,不管轴线方向往哪个方向倾斜,如果两端交点位置度合格,中间各截面的位置度也应该是合格的。
  2.4 对于有延伸公差带要求的,评价时要包含延伸的长度。
  2.5 在位置度公差设置时,有时会出现[M] [L] 图标,它们的含义各不相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尺寸公差和形状、位置度公差之间的相互补偿。
  ①孔的最小实体位置度公差。
  它的含义是计算位置度时,要遵守最小实体状态原则,并按最小实体要求输出其位置度误差值,如上所示&14的孔,当其实测值小于&14,例如为&13.9时,孔的最小实体位置度公差补偿值=13.9-14。
  它输出的位置度公差值=|13.9-14|+&0.5。
  ②孔的最小实体位置度公差(以孔为基准)。
  它的含义与①相同,与①的不同之处是它的基准是规定的孔,即要先测量基准孔,再测量被测孔,软件自动计算出包含最小实体要求的位置度误差值。
  ③孔的最大实体位置度公差。
  它的含义是计算位置度时,要遵守最大实体状态原则,并按最大实体要求输出其位置度误差值。如上所示&14的孔做到&14.1时,孔的最大实体位置度公差补偿值=14.1-14,它输出的位置度公差值=(14.1-14)+&0.5。
  ④孔的最大实体位置度公差(以孔为基准)。
  它的含义与③相同,与③的不同之处是它的基准是规定的孔,即用三坐标测量时要先测量基准孔,再测量被测孔,软件自动计算出包含最大实体要求的位置度误差值。
  2.6 基准的选择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顺序不同,评价出来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在位置度的检测时要按照图纸标注的要求设置选择,但是设计人员设计图纸时不一定考虑到测量的问题,因此有时图纸会给测量人员带来很大的误解和麻烦,我们不见得非要按照图纸不合理的标注来搞很复杂的测量,可以及时和厂家设计员沟通,更好地理解产品的要求,简单准确地做好检测工作。
下页更精彩:1
三坐标测量位置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速器零件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