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假新闻闻是怎么形成的

假新闻恶作剧看不见的艺术引起轩然大波
&&&&来源:&&&&
&&&&&&字号
  假新闻恶作剧“看不见的艺术”引起轩然大波
  最近,一位纽约艺术家通过售卖“看不见的艺术”而出了名,对此,很多人甚至包括艺术界人士在内都表示愤怒,这些作品只存在于艺术家的想象之中,但是每件却标价超过35000美元。说实话,在当今这个时代,很难说哪些新闻是真实的,哪些是讽刺的,而这一事件其实就是个用一本正经的态度进行讽刺的例子。不过,即使你并不知道图片来自一个擅长恶搞的加拿大播音节目,也绝对能找到一些线索。
  这位艺术家现在的确有个人网站和(新注册的)推特帐号,网站地址是,上面展示了《加拿大之夏》和《沉睡的狗》等名作,每件作品的图片都是一片空白。这个网页仍在吸引人们发表一连串愤怒的评论,“Newstrom”均认真地一一作答,为她的名声勇敢地进行辩护,并表示如果怀疑者给救生艇基金会(Lifeboat Foundation)捐款,她愿意创作一些新的看不见的艺术品。
  但是,如何辨别造假艺术丑闻和普通的艺术界公愤事件呢?
  首先,我们从没听说过“Lana Newstrom”这个名字,尽管她的代理商称,她可能是“当今在世最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她“引起了轰动”。这太无聊了。随便用Google一查就会发现除了CBC的新闻,没有其他任何关于这位艺术家的结果。我们从没听说过一个叫做“Paul Rooney”的艺术品经销商,也没听说过什么“Schonburg画廊”或者一个古怪的艺术评论家“Morris Header”,一位评论家指责Newstrom太懒惰、没创意。
  其次,广播的内容很夸张,它本来应该是在展览准备期间和开幕展上录制的,在开幕式上,主持人还采访了一位艺术界“名人”。代理商告诉一位艺术品管理员,有一件看不见的雕塑“非常沉”,他可能不得不用腿把它提起来。听上去真挺好笑的。
  Newstrom描述如何制作一件艺术品时说:“我不得不想象我会用什么材质,以及想象我在何种环境下工作。”在描述如何绘制一幅画作时,她说“我忘了付水费,所以停水了,我得想象如何给水电公司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上个月明明交水费了。”她讲自己成名之前的经历也十分可笑:“我试了绘画、雕塑、装置、手工胶水,但是没人买我的账,画廊都不收我的作品。”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是:没有一张照片是关于画廊展出Newstrom的作品的,唯一一张照片上,十几个人背对镜头,看上去很认真地盯着空白的墙,总算是张照片了。但是,Google的图片反向搜索显示这张照片被PS过,原始照片是在几年前的意大利米兰Bert Stern展上拍摄的。再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原始照片在好几个网站上都有用到,表示“人们正在欣赏艺术”。比如下图就是达美航空(Delta)杂志上介绍新泽西Aljira艺术中心时所用的图片。
  《卫报》(the Guardian)的Jonathan Jones在写到这场争吵时提出“人们喜欢对这个可疑的艺术界冷嘲热讽,但是从对Lana Newstrom的假作品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们多么憎恨富人。”Jones本人并不喜欢当代艺术,他补充说,他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被骗了,“尤其是在刚颁布了特纳奖(the Turner Prize)之后。”他提到了特纳奖得主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克里德的获奖作品设计是一间灯光时暗时灭的空房间。Jones写道,“CBC的恶作剧成功的原因与其说是我们想嘲笑当代艺术,倒不如说是艺术市场令我们非常震惊和反感。”
  无论怎样,这则假新闻引起了很大关注,以至于批判阴谋论的网站也决定说两句,给出了CBC节目的全面背景:
  “CBC的’这是那’(This Is That)节目由两位喜剧演员Pat Kelly和PeterOldring主持,他们编造故事以讽刺时事:’这是那’节目并不仅仅报道新闻和谈论问题,还编造事件。没有什么是不能编的――政治、商业、文化、法律、科学、宗教――只要和加拿大人有关的事,我们都会找出故事的’这面’和’那面’。每周,两位主持人都将给你介绍使这个国家更具个性的声音和故事,保证百分百即兴而作,讽刺味道十足。”
  或许,这件事的真实一面就是,人们没法理解加拿大人的幽默。
(责编:张卉、赫英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传媒--人民网
浅论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来源:&&&&
&&&&&&字号
摘 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本文除了简单论述假新闻产生的背景、成因和危害,还简述编辑人员甄别和防范假新闻的方法。
关键词:假新闻;成因;危害;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假新闻耳熟能详。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那何谓假新闻?笔者在研读大量以假新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的基础上,得到这样一个定义:新闻媒体报道的、无可靠消息来源的、蓄意或无心之失造成的基本失实或完全失实的新闻。
一、假新闻产生的背景
当前新闻业竞争空前激烈,要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媒体普遍追求最新的新闻、独家新闻。在记者编辑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筛选新闻线索和采写新闻的时候,要确保时效性并使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并非易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制造出千夫所指的假新闻。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其强大的自由性和原创性使得信息发布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微博、贴吧、论坛、博客等操作方式也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简便和多样化的特点使得网络在最大限度让受众享有信息传播的便捷的同时,也深受虚假新闻泛滥之害。
在信息发布方面,网络具有匿名性;在数量上,它又具有海量性。这两重特点往往导致信息来源难以查证。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追求轰动效应,假新闻利用大量耸人听闻的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根据纽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多数派好比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少数派往这个磁场靠近,结果只能导致多数派(谬误)越强,少数派(真理)越弱。
当假新闻真正受到大众的普遍质疑而不是只停留在少数几个知识分子和相关人士的,假新闻的传播和覆盖面早已经扩大,恶劣影响已经覆水难收。
二、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首先,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稳定性是另类的假新闻产生的客观原因:
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稳定性是另类的假新闻产生的客观原因。新闻要求时效性, 但是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稳定性又给记者编辑及早把握新闻事实制造了相当的难度,有时合理的推测也可能和事实相悖。
笔者仍然记得,日在奥运会女排决赛时,前两局中国队以0比2落后于俄罗斯队。当时新浪网在比赛尚未结束就发布“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的消息,然而事实却是:中国女排绝地反击搬的连扳三局,最终拿下了阔别多年的奥运金牌!新浪网在之前就已预先做好正负两个不同的模版,但在对页面进行更新时,误将模版预备代码发布,诚然是因抢新闻所致。
其次,媒体从业人员的急功近利和主观素质因素是出现另类的假新闻的直接原因。
五年前,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一期节目,题为“纸做的包子”,播出了该台记者暗访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旧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新闻。节目播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惊动了北京市委和公安系统。15日,北京市公安成立专案小组进行调查。7天后,案情大白:原来是记者一手炮制的假新闻。
近几年来,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类似于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有些媒体是为了实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少数媒体则完全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捕风捉影,片面夸大问题的实质和严重程度,但是无一例外的,它们都给报道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让刚刚到北京电视台工作的訾北佳看到了名利双收的“曙光”,于是一手策划报道了整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最后,他律的不到位是假新闻出现的重要的客观原因:
东窗事发之后,制作这则假新闻的记者訾北佳很快被刑事拘捕,而北京电视台在最短时间内发出正式声明:訾北佳只是该台的一“临时工作人员”。并号召全台员工引以为鉴。尽管北京电视台极力撇清和该临时工的关系,但是这一说法很难自圆其说。首先,根据笔者了解,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有相关硬性规定:临时工作人员(包括实习主持人、实习记者、通讯员)制作的新闻不予播出;其次,即使北京电视台真的允许新闻的播出不受员工身份级别的限制,该台也难辞其咎,因为审核新闻节目的过程中,竟然没有对内容是否属实进行质疑和调查。
我国迄今为止尚无一个明确的、专门的针对该行业的法律条文,没有法律的约束,使得国家对该行业的管理处于空窗状态,出现问题的时候用人单位通过滥用法律漏洞,置身事外,把责任完全推卸到临时工身上。这种对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戒机制不力或是缺失,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新闻失实的存在。可以预见,如果从新闻媒体的聘用环节到新闻从业者的离职,包括在处理用人单位和临时工的关系时,国家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法律给予刚性的规定,那么造假违法的现象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三、假新闻产生的危害
首先,假新闻危害了新闻的生命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今日,只有真实的新闻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新闻应该具备的价值。
第二,假新闻易误导舆论。新闻报道应该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应该正确引导舆论,这是新闻媒体肩负的使命。但是,假的报道却容易迷惑受众,从而把舆论引导到错误的方向。
第三,假新闻破坏媒体公信力。对普通受众来说,对外部世界变化、运动和发展状况的认识和把握,几乎全部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介和公知所描绘和传递的那样。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当今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深深地依赖于大众传媒。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具有这种依赖性。而一旦假新闻被人们戳破,人们对媒体固有的依赖性就会被破坏,媒体的公信力就要受到影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媒体的公信力在受众心中被削弱或遭到破坏之后,在当今众多可供选择的媒介中,受众必然做出新的选择。
第四,假新闻损害受众的知情权。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拥有知情权,同理,受众对于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件有知情权,假新闻的播送不仅剥夺了受众的知情权,还可能使受众由于信息错误产生一系列行动上的损失,严重者则会危及受众生命安全。
四、编辑人员如何甄别和防范假新闻
第一,采用可靠的信息来源。在重大新闻的采用上,除了参考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外,还可以查阅《人民日报》等传统纸媒,虽然这些权威媒体的时效性不及网络,但是其制作和播出的新闻经过了一层层的审核,真实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具有网络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相反,网络上出现的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编辑人员采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小心求证、多方核实;新闻在被查实之前,切忌刊载或者播出。
第二,仔细验证信息来源。由于一些假新闻会冒名传统媒体发布,所以转载自传统媒体的新闻消息,一定追根溯源。利用百度、Google等的搜索引擎功能,搜索出信息的最初刊发媒体和刊发时间,并找出相应的版面。
最后,用常识和逻辑推敲稿件内容。新闻编辑人员大多数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所以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人文常识和逻辑思维,利用已有常识和逻辑来推断消息的真实性是新闻编辑甄别真假新闻最有效、最迅捷的途径。
能够完成以上几点,基本上可以保证网络假新闻无所遁形,但这要求新闻编辑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网络技术能力,还有足够的冷静和耐心。
追根溯源,要坚决杜绝假新闻,记者是关键。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胜,靠的不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假新闻,首先拼的是采写技巧,其次是能力,最后是人格。不只是新闻,其实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新闻前辈范长江在《通讯与论文》一书中写道:“有了健全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任何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唯有如此,新闻工作人员才会形成新闻专业主义的信仰,才会有强烈的自律精神。
优秀的记者通过报道客观准确的真新闻实现自身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洞察力,察常人所不察,写他人之所不及,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兼顾。
正如美国传播学巨擘李普曼曾说:新闻就像黑夜里的探照灯,它只能把一个区域照亮,让我们注意到这个有限的区域内发生了什么,但是其他的部分却处于黑暗之中。在当今中国各种法律制度都还不够完善的情况的下,新闻记者如何通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把“有限的区域”照亮,让受众看清事实的庐山真面目,重新树立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重拾“无冕之王”的桂冠,这不仅依赖于新闻工作者的自律,还需要行业法律法规的他律来实现。
作者简介:刘昕,女,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
参考文献:
[1] 闵大洪.从网络谣言到网络假新闻[OL].人民网,.
[2] 朱云龙.网民对信息的“把关”[J].网络传播,2006(5).
[3] 陈力丹.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J].新闻记者,2002(2).
[4] 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 郭镇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6] 喻国明.影响力经济――对于传媒业产业本质的一种诠释[J].现代传播,2003(1).
[7] 曹鹏.影响力概念的提出与媒介核心竞争力简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
[8] 何静,谈路明.受众期待视野下的假新闻报道[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9] 权亚楠.网络群体性事件与假新闻的问题探析[J].东南传播,2011(3).
[10] 陈边,新龙.媒体公信力的阴影――对近年假新闻的一些分析[J].现代传播,2011(10).
[11] 许可,王鑫.浅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从“2010年十大假新闻”谈起[J].今传媒,2012 (4).
[12] 廖向东.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3).
[13] 张世庆.网络时代防止假新闻浅议[N].四川工人日报,.
[14] 蒋雯.论当代记者的职业要求与道德素养[J].新闻传播,2009(12).作者简介:刘昕,女,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国际新闻研究。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蒋介石啥话感动毛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正文法律资讯
2016假新闻和谣言盘点 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假新闻的危害和治理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 11:20:55
导读:2016年3月谣言盘点:1、一女网民传播疫苗谣言被处罚传闻: 3月山东疫苗事件在朋友圈刷了屏,各种谣言随即趁虚而入,3月23日福建莆田市一女网民在微博发布疫苗谣言称“昨日埭头2月大婴儿注射疫苗身亡事件始末&太可怜了宝宝才来到这世上仅仅两个月就被毒疫苗剥夺了生命,希望这样可怕的事情不再发生!……”该言...
2016年3月谣言盘点:1、一女网民传播疫苗谣言被处罚传闻:  3月山东疫苗事件在朋友圈刷了屏,各种谣言随即趁虚而入,3月23日福建莆田市一女网民在微博发布疫苗谣言称“昨日埭头2月大婴儿注射疫苗身亡事件始末 太可怜了宝宝才来到这世上仅仅两个月就被毒疫苗剥夺了生命,希望这样可怕的事情不再发生!……”该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真相:  3月24日,莆田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莆田网警巡查执法”发布情况通报称,该事件实为日在莆田市秀屿区发生,而非网传“昨日”发生,且经市相关权威部门认定,孩子死亡与疫苗没有直接联系。经民警教育训诫,发布谣言的女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删除谣传文章并发表了澄清声明。2、有人因吃大盘鸡感染禽流感死亡?谣言卷土重来传闻:  微博、微信朋友圈有消息称:“XX地一市民昨天下午因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25岁,孩子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紧急通知,暂时别吃鸡肉鸭肉。因XX县5570头家禽已感染。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预防永远胜过治疗。看到,群发扩散。”还有改变版本称“有人因为吃鱼而感染了SB250病毒导致死亡”等也被大量传播。真相:  这类谣言隔段时间就变换地点等要素卷土重来,陕西、安徽、河南等地都曾“榜上有名”。多地政府、警方已经对各地感染病毒死亡的消息辟谣,多名造谣者也受到了拘留等处罚。而至于SB250病毒,早在去年就已经被多地疾控部门,卫生计生部门辟谣称并没有此种病毒。3、上海精子库辟谣:“二孩”后库存还有,优质精液库存变少传闻:  近一段时间,一则“精子库精源短缺”的消息在网上疯传。消息称:“紧急紧急!上海精子库库存告急!现紧急招募捐精者,凡是符合要求的捐精者都可获补助换购iPhone6S!”,甚至有消息说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让本已货源紧缺的精子库更是达到了无货可用的程度。真相:  3月28日,上海人类精子库相关负责人陈向锋紧急辟谣,精子库一直供不应求,但远远没有到用光的地步。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捐精的队伍,两三年前全国精子库都提高了奖励额度,目前,在上海捐精最高有6000元的补贴。遗憾的是,捐精者体检合格率在下降,四分之三的人在体检中被淘汰。4、 大妈被嘲讽“碰瓷玩具车”:真骨折没碰瓷传闻:  3月23日,网络上一段时长为17秒的以“大妈碰瓷玩具车”为题目的视频被大量转发。视频中一位大妈坐在地上,手扶着旁边的玩具车,旁边的人议论纷纷。一些网民戏称,“碰瓷碰出新高度”、“女司机无证驾驶负全责”等等。被撞倒的老人成为舆论焦点。真相:  这段视频拍摄于3月21日重庆巫山县中心市场。23日,一位自称是巫山台记者的“carilillil”网民在微博上称老人并非碰瓷:“发生碰撞后,小女孩家人及时将受伤老人送医院检查。经检查,老人小臂桡骨骨折,先正在医院救治。”25日,央视也报道了此事件,对当事人双方家属进行了采访,老人确因玩具车摔倒导致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发布这段引发争议的视频的网民已经在网上道歉。5、“抢孩子”谣言频发 多名造谣者被处罚传闻:  近年来“拐卖孩子”、“偷抢孩子”、“小孩子被盗取器官”等谣言频发。3月初,网传江西省南昌市某些地区传出“拐小孩”并且“割肾”、“盗取器官”的相关消息。中旬,广东省一些地区的微信朋友圈中又出现了几起抢孩子的消息。月末,江西德兴、河南安阳汤阴县等地再次传出“抢孩子”的事件。真相:  上述地区的谣言,各地民警均已证实为虚假言论,造谣者不同程度的均受到了处罚。记者搜索发现,类似涉及孩子的谣言,年年都有,并且全国多地均有改编和转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多一份理智,不要被这些字眼刺激,成为谣言的传播者。6、多地充气蹦床爆炸?谣言!传闻:  3月28日上午,一则“菏泽巨野龙固罗庄双月湖充气床爆炸”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消息称,“龙固罗庄双月湖,充气蹦蹦床炸了,满天都是孩子,旁边的树都炸断了,以后千万别让孩子玩了!120拉好几车还没拉完孩子!”该消息还并附有一段所谓的“现场视频”。真相:  经山东菏泽市公安机关核实调查,菏泽巨野未发生此类事件,巨野辖区内也没有所谓的“罗庄双月湖”,该消息为谣言。散布该谣言的网民付某某被巨野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7日。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充气城堡”事件最早发生在山东临沂。该事件随后被改编成多个版本在网上传播。7、闻香皂会晕倒?前几年的谣言又来了!传闻:  “紧急通知,大家一定要转告。有几个人拿着香皂到家里推销,说你闻着香皂,可香了,等你一闻,一两分钟时间就晕过去了,他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走了,大家一定要转发到群里……”近日江苏淮安市的一些小区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引起了关注。真相:  当地警方表示,并未接到此类报案。记者搜索发现这条“通知”从2013年开始就以各种版本出现在全国不同的城市,除了地点和受害人偶有改动外,内容几乎并无二致。而类似的信息在外地出现后,各地警方也都曾辟谣,然而该信息还是四处被转发。8、北京人力社保局:“交5万社保领养老金”是谣言!传闻:  网上流传着一则北京社保政策称,“现在每人交5万元,此后每个月可以领取1200元养老金,而且是无限期领取这笔钱,这个社保业务是联网的,全国都可以查得到缴存社保的记录”。真相:  对于传言“交5万社保就能领取养老金”,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给予否认。该局咨询热线12333答复称,没有工作的北京城市市民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补交社保,社保累计达到一定的年限后,即可按照相关规定领取养老金。9、河北有统一规划“北三县”考虑,辟谣京津冀共管&传闻:  一则“北京河北共管燕郊大厂香河”的消息称,廊坊将对下辖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以下简称为“北三县”)三地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此外,三地的用地规划、人口总量指标以及建筑规划都归属北京通州区政府和河北廊坊市政府共同管理,而三地的公务员人事任命、行政级别等完全归属河北省政府管理。真相:  廊坊市政府部门相关人士称,这则“京冀共管河北三地”的消息,不是官方消息,目前没有与北京共管的政策出台,该消息不实。但同时也指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三河、香河、大厂在内的廊坊“北三县”有统一规划的考虑,称“怎么管、怎么做,还没有最后敲定,现在有个初步想法,但也要走官方的渠道。”10. 南昌交通事故让“全国各地孩子”背黑锅&传闻:  近日,一段所谓“熊孩子驾车撞人致多人死伤”的视频,在微信、微博上传播。并配以文字称:“深圳龙华建设银行路口,家长下车买东西没拔车钥匙,几岁的孩子驾驶,造成3死4重伤10轻伤。惨案!后面追车的是孩子家长。”搜索发现,该视频的还换了其他地点在各地传播。真相:  3月10日,深圳网警辟谣称,这是一则虚假消息,该视频实际为今年1月份发生在江西南昌的一起交通事故,并非在深圳龙华。早在1月12日,“南昌发布”微博就对这起事故进行过通报,称交通事故造成12人受伤,但并没有人员死亡。专家点评:&公共安全类仍然是假新闻主体点评人:郭小安  通过盘点3月的假新闻,我们发现公共安全类数量仍然居于主体,此类假新闻频发,既有突发事件,也有常规的恐慌与警示,还有一些是流传已久的“迷药”、“抢孩子”、“禽流感”等死灰复燃,可以发现此类谣言往往是换个时间、换个地点和换个主人公,反复传播,俨然已经变成一种都市传说和集体记忆。  此外,最近有关社保、民生类型的谣言也频繁出现,此类谣言往往夹杂着公众的某些不满和期望,可称为“白日梦型谣言”、“玫瑰型谣言”,此类谣言一般不具有破坏力。联想到之前的“手机单向收费”、“公务员加工资“等谣言,它们都属于“期望类谣言”。  大量公众号、微信群给谣言提供了更快捷传播的载体。相比微博谣言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微信谣言则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的沉淀时间更长,很难及时监测和预警,因此经常出现“死灰复燃”的现象。因此,对于微信谣言的治理,应该做到系统化和差异化,对一些动机不纯、破坏性强的谣言应该进行坚决铲除;而对于带有公众恐慌、焦虑、求知的谣言应该及时沟通、告知真相,对于承载公众愿望的谣言应该宽容对待,并借此窥察社会心理。(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本网刊载内容均系网民撰写或采拍,由网民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网刊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这篇文章很赞
>>相关图片
>>相关新闻
用  户:匿名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律法网保持中立
播放数:1076播放数:1845播放数:1893
工作日:9:00-18:00
周 六:9:00-12:00
声明:网站所有信息均有第三方自动申请添加,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TEL:400-048-8148浅谈虚假新闻产生的几点原因_新闻学毕业论文_第一论文范文网
第一论文范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并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论文分类导航
浅谈虚假新闻产生的几点原因
左卿煊 【摘要】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屡受质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得媒体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失去公众信任不仅让自身的形象和利益受损,也让社会的价值导向得不到良好的传播。 教育期刊网 关键词 新闻媒体 虚假新闻 不实报道 新闻真实 新闻媒体承担着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促进社会和人民和谐的重要责任,同时也被赋予了揭示真相、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活动中对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安全和公众心理健康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屡受质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处理不当,使得媒体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媒体要获得公众信任,必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报道方式的角度,简析目前部分媒体“失信”的原因。 一、掩盖事实,制造虚假新闻 新闻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就是真实和新鲜,这是新闻最核心的要素。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宣传必须遵守的职业原则。新闻媒体享有报道、舆论监督等权利,广大受众也有知情权和不受侵犯权。随着科技发展,在信息社会中,一些媒体的新闻报道因为真实性出了问题,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素质等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制造虚假新闻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新闻界的个别现象,《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评出全国十大假新闻,就是有力的说明。 说到虚假新闻就不得不提到2007 年的“纸馅包子”事件,那时全世界都在关注即将到来的2008 年北京奥运,出现这则新闻无疑在社会上掀起巨大波澜,它的影响甚至扩散到海外。这一事件不仅引起国内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当这一事件被查出为假新闻后,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形象受到了极大影响,人们在指责这则“新闻”编导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所有新闻工作者。随着传媒日新月异的变化,传媒行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个别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争取独家报道,不惜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制造假新闻。因为是自己制造导演,所以必成独家。一旦这则“新闻”产生社会影响,那么该媒体的关注度必定会大大上升,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树立栏目或媒体形象的目的,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传媒假事件”是指媒体或记者策划一件或一系列事件,然后由该媒体以新闻的形式进行报道,一般具有消息来源和报道者的重合、隐藏的动机、导演事件、事件媒介化、暧昧的真实等特征。媒体不能自己制造事实同时又报道这个事实,这一行为有悖新闻职业道德,应该禁止。 掩盖事实真相也是目前部分新闻工作者道德缺失的表现,少数记者往往禁不住主办方提供的“劳务费”或是被报道对象给的“封口费”的诱惑,违背职业道德,收红包掩盖事实真相,制造假新闻。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拒绝虚假报道,成为媒体提升公信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不实报道,夸大歪曲事实 近些年的民生新闻中常见一种牵强附会的标签化报道,尤其在饱受道德争议的事件中,个别媒体通过夸大或歪曲事情真相误导舆论,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引起社会恐慌。 2009年成都女大学生村官当街被殴致死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年这一事件被报道后,整个社会举起道德谴责的大旗,“上百人围观,十分钟殴打无人阻拦!”这个标题深深伤了民众的心,但事实是不是真如媒体报道所说,上百人围观,十分钟殴打呢?根据调查,受害人被殴打的时间是一分钟,而非十分钟。媒体为了放大事件恶劣性质,吸引受众眼球,不顾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一味夸大扭曲事情真相,把周围所有人都架上道德的审判台。毫无疑问,这家媒体在报道这个恶性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受到关注,可是一旦真相被揭露,被社会质疑的不是围观群众,而是这家没有职业道德的媒体。 媒体对事实真相的扭曲无疑是为了博得受众眼球,提高自身曝光度。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忘记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得象征性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产生巨大差距。近几年来,我们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很多观念,比如老人倒地不能扶、见死不救不是错、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这些见诸报端的字眼混淆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不仅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新闻报道应当以理性态度,科学严谨的思路来分析事实,不能人云亦云,混淆视听,制造无中生有的恐慌。媒体人应该做到尊重事实,客观报道,因为新闻媒体对整个社会舆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报道中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要知道社会赋予媒体的责任不只是为了让个别媒体去夺取更多经济利益。 三、借弘扬主旋律之名制造假新闻 新闻媒体要树立大局意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生动真实的新闻报道充分展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成就,增强人民信心,激发群众积极向上的斗志。但是展示美好生活不等于炒作,要真实报道,把握好尺度分寸,不能为了宣传而宣传,更不能为了弘扬主旋律制造假新闻。 党和政府提出宣传要领是为了引导整个新闻界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个别媒体钻空子,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盲目宣传,借弘扬主旋律之名,制造假新闻且不容易被发现被揭穿。但是媒体刊登这种“弘扬主旋律”的假新闻,其实伤害的是媒体自己本身,败坏的是党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党的形象。 2013年8 月19 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发出‘好声音’,宣传‘正能量’”,“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有几把刷子,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这些都是都新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2012 年2 月6 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查处虚假新闻的通报》,要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体制机制,逐步构建新形势下科学有效的新闻报刊管理体系。这一通报的发布给很多陷入误区的新闻媒体敲响警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集中,在这种特殊的发展阶段,新闻媒体和记者应该比普通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职业要求,做到“真实报道,为民说话”,杜绝虚假新闻。 教育期刊网 参考文献 ①吴献举,《道德争议时间舆论误导与媒体责任》[J].《湖北社会科学》,2012(9) ②陈洪波,《从“纸包子”事件看虚假新闻的防范》[J].《青年记者》,2007(18) ③王英男,《关于新闻真实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1(22)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2011 级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09:00:12
网友评论《浅谈虚假新闻产生的几点原因》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假新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