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我现在急用钱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中学数学研究》2011年08期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摘要】: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生活经验,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目标意识和解题策略的决断能力.本文将生活经验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作一简单介绍,有不妥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6【正文快照】: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生活经验,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目标意识和解题策略的决断能力.本文将生活经验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作一简单介绍,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1屯生活经验有助于提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革虎;;[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张艳;;[J];山东教育;2011年Z2期
孔丽娟;;[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贺绍俊;;[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4期
王少峰;;[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冯虹;;[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张磊;;[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翁美顺;;[J];才智;2011年19期
顾晓芳;;[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年03期
孙秀峰;;[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容伟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蒋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欧列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史霞;;[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张学英;;[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史国芳;;[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蒋志芬;;[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欧列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秦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张诗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高丽莉;[N];六盘水日报;2010年
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徐桂娣;[N];江苏教育报;2008年
南通市小海中学 秦莉莉;[N];江苏教育报;2009年
闫历雪骄;[N];开封日报;2010年
赣榆县门河小学
王丽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徐小凤;[N];济宁日报;2009年
刘冬云;[N];廊坊日报;2006年
泸县奇峰镇奇峰学校
佘成福;[N];泸州日报;2008年
商丘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穆学云;[N];商丘日报;2006年
马武成;[N];甘肃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喻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高文;[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有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白云;[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李智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于志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刘立立;[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李金玉;[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王书贞;[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温晓东;[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世文菊;[D];云南大学;2012年
李昌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50&30&(50+10)=(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
(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
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
(52+32)&(2+1)=28(辆)
所求天数为(52-28)&(28-24)=6(天)
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
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1)杏树有多少棵?124&(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1)儿子年龄=27&(4-1)=9(岁)
(2)爸爸年龄=9&4=36(岁)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
上月盈利=(30-12)&(2-1)=18(万元)
本月盈利=18+30=48(万元)
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解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138-94)&(3-1)=22(吨)
运出的小麦数量=94-22=72(吨)
运粮的天数=72&9=8(天)
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4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解(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160(倍)
(2)共植树多少棵?400&160=64000(棵)
列成综合算式400&()=64000(棵)
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例3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解(1)800亩是4亩的几倍?800&4=200(倍)
(2)800亩收入多少元?=2222200(元)
(3)16000亩是800亩的几倍?=20(倍)
(4)16000亩收入多少元?=(元)
答: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2222200元,
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元。
【含义】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
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
=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6)+60]&(30-10)
=220&20=11(小时)
答:解放军在11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48+40)&[16&2&(48-40)]
=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从题中可知,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
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90&12-180=900(米)
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例6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钟。
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1&[9-(10-5)]
=0.25(小时)
=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15-[9-(10-5)]=11(分钟)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1&11/60=5.5(千米)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
【含义】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1
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
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4
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3
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弄清楚植树问题的类型,然后可以利用公式。
例1一条河堤136米,每隔2米栽一棵垂柳,头尾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垂柳?
解136&2+1=68+1=69(棵)
答:一共要栽69棵垂柳。
例2一个圆形池塘周长为400米,在岸边每隔4米栽一棵白杨树,一共能栽多少棵白杨树?
解400&4=100(棵)
答:一共能栽100棵白杨树。
例3一个正方形的运动场,每边长220米,每隔8米安装一个照明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个照明灯?
解220&4&8-4=110-4=106(个)
答:一共可以安装106个照明灯。
例4给一个面积为96平方米的住宅铺设地板砖,所用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60厘米和40厘米,问至少需要多少块地板砖?
解96&(0.6&0.4)=96&0.24=400(块)
答:至少需要400块地板砖。
例5一座大桥长500米,给桥两边的电杆上安装路灯,若每隔50米有一个电杆,每个电杆上安装2盏路灯,一共可以安装多少盏路灯?
解(1)桥的一边有多少个电杆?500&50+1=11(个)
(2)桥的两边有多少个电杆?11&2=22(个)
(3)大桥两边可安装多少盏路灯?22&2=44(盏)
答:大桥两边一共可以安装44盏路灯。
10年龄问题
【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1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
解35&5=7(倍)
(35+1)&(5+1)=6(倍)
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
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6倍。
例2母亲今年37岁,女儿今年7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解(1)母亲比女儿的年龄大多少岁?37-7=30(岁)
(2)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0&(4-1)-7=3(年)
列成综合算式(37-7)&(4-1)-7=3(年)
答: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例33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49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
解今年父子的年龄和应该比3年前增加(3&2)岁,
今年二人的年龄和为49+3&2=55(岁)
把今年儿子年龄作为1倍量,则今年父子年龄和相当于(4+1)倍,因此,今年儿子年龄为55&(4+1)=11(岁)
今年父亲年龄为11&4=44(岁)
答:今年父亲年龄是44岁,儿子年龄是11岁。
例4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曾经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将来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求甲乙现在的岁数各是多少?
这里涉及到三个年份:过去某一年、今年、将来某一年。列表分析:
过去某一年
将来某一年
表中两个“□”表示同一个数,两个“△”表示同一个数。
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总相等:□-4=△-□=61-△,也就是4,□,△,61成等差数列,所以,61应该比4大3个年龄差,
因此二人年龄差为(61-4)&3=19(岁)
甲今年的岁数为△=61-19=42(岁)
乙今年的岁数为□=42-19=23(岁)
答:甲今年的岁数是42岁,乙今年的岁数是23岁。
11行船问题
【含义】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
【数量关系】(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
解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为每小时15千米,所以,船速为每小时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为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320&10=32(小时)
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32小时。
例2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时,返回原地需10小时;乙船逆水行同样一段距离需15小时,返回原地需多少时间?
解由题意得甲船速+水速=360&10=36
甲船速-水速=360&18=20
可见(36-20)相当于水速的2倍,
所以,水速为每小时(36-20)&2=8(千米)
又因为,乙船速-水速=360&15,
所以,乙船速为360&15+8=32(千米)
乙船顺水速为32+8=40(千米)
所以,乙船顺水航行360千米需要
360&40=9(小时)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9小时。
例3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576千米,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飞机逆风飞行3小时到达,顺风飞回需要几小时?
解这道题可以按照流水问题来解答。
(1)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576-24)&3=1656(千米)
(2)顺风飞回需要多少小时?
1656&(576+24)=2.76(小时)
列成综合算式
[(576-24)&3]&(576+24)
=2.76(小时)
答:飞机顺风飞回需要2.76小时。
12列车问题
【含义】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
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
&(甲车速-乙车速)
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
&(甲车速+乙车速)
【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解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3分钟行多少米?900&3=2700(米)
(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300(米)
列成综合算式900&3-(米)
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例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2分5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2分5秒=125秒,所走的路程是(8&125)米,这段路程就是(200米+桥长),所以,桥长为
8&125-200=800(米)
答:大桥的长度是800米。
例3一列长225米的慢车以每秒17米的速度行驶,一列长140米的快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在后面追赶,求快车从追上到追过慢车需要多长时间?
解从追上到追过,快车比慢车要多行(225+140)米,而快车比慢车每秒多行(22-17)米,因此,所求的时间为
(225+140)&(22-17)=73(秒)
答:需要73秒。
例4一列长150米的列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驶,有一个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来,那么,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多少时间?
解如果把人看作一列长度为零的火车,原题就相当于火车相遇问题。
150&(22+3)=6(秒)
答: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6秒钟。
例5一列火车穿越一条长2000米的隧道用了88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1250米的大桥用了58秒。求这列火车的车速和车身长度各是多少?
解车速和车长都没有变,但通过隧道和大桥所用的时间不同,是因为隧道比大桥长。可知火车在(88-58)秒的时间内行驶了()米的路程,因此,火车的车速为每秒
()&(88-58)=25(米)
进而可知,车长和桥长的和为(25&58)米,
因此,车长为25&58-(米)
答:这列火车的车速是每秒25米,车身长200米。
13时钟问题
【含义】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关系的问题,如两针重合、两针垂直、两针成一线、两针夹角为60度等。时钟问题可与追及问题相类比。
【数量关系】分针的速度是时针的12倍,
二者的速度差为11/12。
通常按追及问题来对待,也可以按差倍问题来计算。
【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为“追及问题”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例1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解钟面的一周分为60格,分针每分钟走一格,每小时走60格;时针每小时走5格,每分钟走5/60=1/12格。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1/12)=11/12格。4点整,时针在前,分针在后,两针相距20格。所以
分针追上时针的时间为20&(1-1/12)≈22(分)
答:再经过22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
例2四点和五点之间,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候成直角?
解钟面上有60格,它的1/4是15格,因而两针成直角的时候相差15格(包括分针在时针的前或后15格两种情况)。四点整的时候,分针在时针后(5&4)格,如果分针在时针后与它成直角,那么分针就要比时针多走(5&4-15)格,如果分针在时针前与它成直角,那么分针就要比时针多走(5&4+15)格。再根据1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1/12)格就可以求出二针成直角的时间。
(5&4-15)&(1-1/12)≈6(分)
(5&4+15)&(1-1/12)≈38(分)
答:4点06分及4点38分时两针成直角。
例3六点与七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合?
解六点整的时候,分针在时针后(5&6)格,分针要与时针重合,就得追上时针。这实际上是一个追及问题。
(5&6)&(1-1/12)≈33(分)
答:6点33分的时候分针与时针重合。
14盈亏问题
【含义】根据一定的人数,分配一定的物品,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盈),一次不足(亏),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求人数或物品数,这类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地说,在两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盈+亏)&分配差
如果两次都盈或都亏,则有: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盈-小盈)&分配差
参加分配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
【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给幼儿园小朋友分苹果,若每人分3个就余11个;若每人分4个就少1个。问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
解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盈+亏)&分配差”的数量关系:
(1)有小朋友多少人?(11+1)&(4-3)=12(人)
(2)有多少个苹果?3&12+11=47(个)
答:有小朋友12人,有47个苹果。
例2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260米,修完全长就得延长8天;如果每天修300米,修完全长仍得延长4天。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解题中原定完成任务的天数,就相当于“参加分配的总人数”,按照“参加分配的总人数=(大亏-小亏)&分配差”的数量关系,可以得知
原定完成任务的天数为
(260&8-300&4)&(300-260)=22(天)
这条路全长为300&(22+4)=7800(米)
答:这条路全长7800米。
例3学校组织春游,如果每辆车坐40人,就余下30人;如果每辆车坐45人,就刚好坐完。问有多少车?多少人?
解本题中的车辆数就相当于“参加分配的总人数”,于是就有
(1)有多少车?(30-0)&(45-40)=6(辆)
(2)有多少人?40&6+30=270(人)
答:有6辆车,有270人。
15工程问题
【含义】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解题思路和方法】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解题中的“一项工程”是工作总量,由于没有给出这项工程的具体数量,因此,把此项工程看作单位“1”。由于甲队独做需10天完成,那么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0;乙队单独做需1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15;两队合做,每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1/10+1/15)。
由此可以列出算式:1&(1/10+1/15)=1&1/6=6(天)
答:两队合做需要6天完成。
例2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解设总工作量为1,则甲每小时完成1/6,乙每小时完成1/8,甲比乙每小时多完成(1/6-1/8),二人合做时每小时完成(1/6+1/8)。因为二人合做需要[1&(1/6+1/8)]小时,这个时间内,甲比乙多做24个零件,所以
(1)每小时甲比乙多做多少零件?
24&[1&(1/6+1/8)]=7(个)
(2)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7&(1/6-1/8)=168(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68个。
解二上面这道题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
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乙的工作量之比为1/6&#=4∶3
由此可知,甲比乙多完成总工作量的4-3/4+3=1/7
所以,这批零件共有24&1/7=168(个)
例3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解必须先求出各人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如果能把效率用整数表示,就会给计算带来方便,因此,我们设总工作量为12、10、和15的某一公倍数,例如最小公倍数60,则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分别是
60&12=560&10=660&15=4
因此余下的工作量由乙丙合做还需要
(60-5&2)&(6+4)=5(小时)
答:还需要5小时才能完成。
例4一个水池,底部装有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装有若干个同样粗细的进水管。当打开4个进水管时,需要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当打开2个进水管时,需要1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现在要用2小时将水池注满,至少要打开多少个进水管?
解注(排)水问题是一类特殊的工程问题。往水池注水或从水池排水相当于一项工程,水的流量就是工作量,单位时间内水的流量就是工作效率。
要2小时内将水池注满,即要使2小时内的进水量与排水量之差刚好是一池水。为此需要知道进水管、排水管的工作效率及总工作量(一池水)。只要设某一个量为单位1,其余两个量便可由条件推出。
我们设每个同样的进水管每小时注水量为1,则4个进水管5小时注水量为(1&4&5),2个进水管15小时注水量为(1&2&15),从而可知
每小时的排水量为(1&2&15-1&4&5)&(15-5)=1
即一个排水管与每个进水管的工作效率相同。由此可知
一池水的总工作量为1&4&5-1&5=15
又因为在2小时内,每个进水管的注水量为1&2,
所以,2小时内注满一池水
至少需要多少个进水管?(15+1&2)&(1&2)
=8.5≈9(个)
答:至少需要9个进水管。
16正反比例问题
【含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的性质去解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
例1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
解由条件知,公路总长不变。
原已修长度∶总长度=1∶(1+3)=1&#∶12
现已修长度∶总长度=1∶(1+2)=1&#∶12
比较以上两式可知,把总长度当作12份,则300米相当于(4-3)份,从而知公路总长为300&(4-3)&12=3600(米)
答:这条公路总长3600米。
例2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
解做题效率一定,做题数量与做题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设91分钟可以做X应用题则有28&#∶X
28X=91&4X=91&4&28X=13
答:91分钟可以做13道应用题。
例3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解书的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设X天可以看完,就有24∶36=X∶15
36X=24&15X=10
答:10天就可以看完。
例4一个大矩形被分成六个小矩形,其中四个小矩形的面积如图所示,求大矩形的面积。
解由面积&宽=长可知,当长一定时,面积与宽成正比,所以每一上下两个小矩形面积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宽的正比。又因为第一行三个小矩形的宽相等,第二行三个小矩形的宽也相等。因此,
A&#&#∶B=20∶16
解这两个比例,得A=45B=20
所以,大矩形面积为45+36+25+20+20+16=162
答:大矩形的面积是162
17按比例分配问题
【含义】所谓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这类题的已知条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比或连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占总数量的份数,另一种是直接给出份数。
【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把比的前后项相加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以总份数作分母,比的前后项分别作分子),再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1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解总份数为47+48+45=140
一班植树560&47/140=188(棵)
二班植树560&48/140=192(棵)
三班植树560&45/140=180(棵)
答:一、二、三班分别植树188棵、192棵、180棵。
例2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3:5。三条边的长各是多少厘米?
解3+4+5==15(厘米)
60&4/12=20(厘米)
60&5/12=25(厘米)
答: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15厘米、20厘米、25厘米。
例3从前有个牧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总数的1/2,二儿子分总数的1/3,三儿子分总数的1/9,并规定不许把羊宰割分,求三个儿子各分多少只羊。
解如果用总数乘以分率的方法解答,显然得不到符合题意的整数解。如果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则很容易得到
1/2&#&#=9:2
9+6+2==9
17&6/17=617&2/17=2
答:大儿子分得9只羊,二儿子分得6只羊,三儿子分得2只羊。
例4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
一共多少人?
对应的份数
解80&(12-8)&(8+12+21)=820(人)
答:三个车间一共820人。
18百分数问题
【含义】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分数常常可以通分、约分,而百分数则无需;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率”;分数的分子、分母必须是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百分数有一个专门的记号“%”。
在实际中和常用到“百分点”这个概念,一个百分点就是1%,两个百分点就是2%。
【数量关系】掌握“百分数”、“标准量”“比较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百分数=比较量&标准量
标准量=比较量&百分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般有三种基本类型: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1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用去720千克,剩下6480千克,用去的与剩下的各占原重量的百分之几?
解(1)用去的占720&(720+6480)=10%
(2)剩下的占6480&(720+6480)=90%
答:用去了10%,剩下90%。
例2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女职工525人,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百分之几?解本题中女职工人数为标准量,男职工比女职工少的人数是比较量所以(525-420)&525=0.2=20%
或者1-420&525=0.2=20%
答: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少20%。
例3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女职工525人,女职工比男职工人数多百分之几?解本题中以男职工人数为标准量,女职工比男职工多的人数为比较量,因此
(525-420)&420=0.25=25%
或者525&420-1=0.25=25%
答: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多25%。
例4红旗化工厂有男职工420人,有女职工525人,男、女职工各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几?
解(1)男职工占420&(420+525)=0.444=44.4%
(2)女职工占525&(420+525)=0.556=55.6%
答:男职工占全厂职工总数的44.4%,女职工占55.6%。
例5百分数又叫百分率,百分率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常见的百分率有:
增长率=增长数&原来基数&100%
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缺席率=缺席人数&实有总人数&100%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数&种植总棵数&100%
出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油料重量&100%
废品率=废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
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100%
烘干率=烘干后重量&烘前重量&100%
及格率=及格人数&参加考试人数&100%
19“牛吃草”问题
【含义】“牛吃草”问题是大科学家牛顿提出的问题,也叫“牛顿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在于要考虑草边吃边长这个因素。
【数量关系】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长量。
例1一块草地,10头牛20天可以把草吃完,15头牛10天可以把草吃完。问多少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
解草是均匀生长的,所以,草总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长量&天数。求“多少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就是说5天内的草总量要5天吃完的话,得有多少头牛?设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1,按以下步骤解答:
(1)求草每天的生长量
因为,一方面20天内的草总量就是10头牛20天所吃的草,即(1&10&20);另一方面,20天内的草总量又等于原有草量加上20天内的生长量,所以
1&10&20=原有草量+20天内生长量
同理1&15&10=原有草量+10天内生长量
由此可知(20-10)天内草的生长量为
1&10&20-1&15&10=50
因此,草每天的生长量为50&(20-10)=5
(2)求原有草量
原有草量=10天内总草量-10内生长量=1&15&10-5&10=100
(3)求5天内草总量
5天内草总量=原有草量+5天内生长量=100+5&5=125
(4)求多少头牛5天吃完草
因为每头牛每天吃草量为1,所以每头牛5天吃草量为5。
因此5天吃完草需要牛的头数125&5=25(头)
答:需要5头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
例2一只船有一个漏洞,水以均匀速度进入船内,发现漏洞时已经进了一些水。如果有12个人淘水,3小时可以淘完;如果只有5人淘水,要10小时才能淘完。求17人几小时可以淘完?
解这是一道变相的“牛吃草”问题。与上题不同的是,最后一问给出了人数(相当于“牛数”),求时间。设每人每小时淘水量为1,按以下步骤计算:
(1)求每小时进水量
因为,3小时内的总水量=1&12&3=原有水量+3小时进水量
10小时内的总水量=1&5&10=原有水量+10小时进水量
所以,(10-3)小时内的进水量为1&5&10-1&12&3=14
因此,每小时的进水量为14&(10-3)=2
(2)求淘水前原有水量
原有水量=1&12&3-3小时进水量=36-2&3=30
(3)求17人几小时淘完
17人每小时淘水量为17,因为每小时漏进水为2,所以实际上船中每小时减少的水量为(17-2),所以17人淘完水的时间是
30&(17-2)=2(小时)
答:17人2小时可以淘完水。
20鸡兔同笼问题
【含义】这是古典的算术问题。已知笼子里鸡、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叫做第一鸡兔同笼问题。已知鸡兔的总数和鸡脚与兔脚的差,求鸡、兔各是多少的问题叫做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数量关系】第一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
鸡数=(4&鸡兔总数-实际脚数)&(4-2)
第二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2&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假设全都是兔,则有
鸡数=(4&鸡兔总数+鸡与兔脚之差)&(4+2)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都用假设法,可以先假设都是鸡,也可以假设都是兔。如果先假设都是鸡,然后以兔换鸡;如果先假设都是兔,然后以鸡换兔。这类问题也叫置换问题。通过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长毛兔子芦花鸡,鸡兔圈在一笼里。数数头有三十五,脚数共有九十四。请你仔细算一算,多少兔子多少鸡?
解假设35只全为兔,则
鸡数=(4&35-94)&(4-2)=23(只)
兔数=35-23=12(只)
也可以先假设35只全为鸡,则
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有鸡23只,有兔12只。
例22亩菠菜要施肥1千克,5亩白菜要施肥3千克,两种菜共16亩,施肥9千克,求白菜有多少亩?
解此题实际上是改头换面的“鸡兔同笼”问题。“每亩菠菜施肥(1&2)千克”与“每只鸡有两个脚”相对应,“每亩白菜施肥(3&5)千克”与“每只兔有4只脚”相对应,“16亩”与“鸡兔总数”相对应,“9千克”与“鸡兔总脚数”相对应。假设16亩全都是菠菜,则有
白菜亩数=(9-1&2&16)&(3&5-1&2)=10(亩)
答:白菜地有10亩。
例3李老师用69元给学校买作业本和日记本共45本,作业本每本3.20元,日记本每本0.70元。问作业本和日记本各买了多少本?
解此题可以变通为“鸡兔同笼”问题。假设45本全都是日记本,则有
作业本数=(69-0.70&45)&(3.20-0.70)=15(本)
日记本数=45-15=30(本)
答:作业本有15本,日记本有30本。
例4(第二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解假设100只全都是鸡,则有
兔数=(2&100-80)&(4+2)=20(只)
鸡数=100-20=80(只)
答:有鸡80只,有兔20只。
例5有100个馍100个和尚吃,大和尚一人吃3个馍,小和尚3人吃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
解假设全为大和尚,则共吃馍(3&100)个,比实际多吃(3&100-100)个,这是因为把小和尚也算成了大和尚,因此我们在保证和尚总数100不变的情况下,以“小”换“大”,一个小和尚换掉一个大和尚可减少馍(3-1/3)个。因此,共有小和尚
(3&100-100)&(3-1/3)=75(人)
共有大和尚100-75=25(人)
答:共有大和尚25人,有小和尚75人。
21方阵问题
【含义】将若干人或物依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根据已知条件求总人数或总物数,这类问题就叫做方阵问题。
【数量关系】(1)方阵每边人数与四周人数的关系:
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
(2)方阵总人数的求法:
实心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
空心方阵:总人数=(外边人数)?-(内边人数)?
内边人数=外边人数-层数&2
(3)若将空心方阵分成四个相等的矩形计算,则:
总人数=(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
【解题思路和方法】方阵问题有实心与空心两种。实心方阵的求法是以每边的数自乘;空心方阵的变化较多,其解答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例1在育才小学的运动会上,进行体操表演的同学排成方阵,每行22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解22&22=484(人)
答:参加体操表演的同学一共有484人。
例2有一个3层中空方阵,最外边一层有10人,求全方阵的人数。
解10-(10-3&2)?
=84(人)
答:全方阵84人。
例3有一队学生,排成一个中空方阵,最外层人数是52人,最内层人数是28人,这队学生共多少人?
解(1)中空方阵外层每边人数=52&4+1=14(人)
(2)中空方阵内层每边人数=28&4-1=6(人)
(3)中空方阵的总人数=14&14-6&6=160(人)
答:这队学生共160人。
例4一堆棋子,排列成正方形,多余4棋子,若正方形纵横两个方向各增加一层,则缺少9只棋子,问有棋子多少个?
解(1)纵横方向各增加一层所需棋子数=4+9=13(只)
(2)纵横增加一层后正方形每边棋子数=(13+1)&2=7(只)
(3)原有棋子数=7&7-9=40(只)
答:棋子有40只。
例5有一个三角形树林,顶点上有1棵树,以下每排的树都比前一排多1棵,最下面一排有5棵树。这个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
解第一种方法:1+2+3+4+5=15(棵)
第二种方法:(5+1)&5&2=15(棵)
答:这个三角形树林一共有15棵树。
21方阵问题
【含义】将若干人或物依一定条件排成正方形(简称方阵),根据已知条件求总人数或总物数,这类问题就叫做方阵问题。
【数量关系】(1)方阵每边人数与四周人数的关系:
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
(2)方阵总人数的求法:
实心方阵:总人数=每边人数&每边人数
空心方阵:总人数=(外边人数)?-(内边人数)?
内边人数=外边人数-层数&2
(3)若将空心方阵分成四个相等的矩形计算,则:
总人数=(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
【解题思路和方法】方阵问题有实心与空心两种。实心方阵的求法是以每边的数自乘;空心方阵的变化较多,其解答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例1在育才小学的运动会上,进行体操表演的同学排成方阵,每行22人,参加体操表演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解22&22=484(人)
答:参加体操表演的同学一共有484人。
例2有一个3层中空方阵,最外边一层有10人,求全方阵的人数。
解10-(10-3&2)?
=84(人)
答:全方阵84人。
例3有一队学生,排成一个中空方阵,最外层人数是52人,最内层人数是28人,这队学生共多少人?
解(1)中空方阵外层每边人数=52&4+1=14(人)
(2)中空方阵内层每边人数=28&4-1=6(人)
(3)中空方阵的总人数=14&14-6&6=160(人)
答:这队学生共160人。
例4一堆棋子,排列成正方形,多余4棋子,若正方形纵横两个方向各增加一层,则缺少9只棋子,问有棋子多少个?
解(1)纵横方向各增加一层所需棋子数=4+9=13(只)
(2)纵横增加一层后正方形每边棋子数=(13+1)&2=7(只)
(3)原有棋子数=7&7-9=40(只)
答:棋子有40只。
例5有一个三角形树林,顶点上有1棵树,以下每排的树都比前一排多1棵,最下面一排有5棵树。这个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
解第一种方法:1+2+3+4+5=15(棵)
第二种方法:(5+1)&5&2=15(棵)
答:这个三角形树林一共有15棵树。
22商品利润问题
【含义】这是一种在生产经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成本、利润、利润率和亏损、亏损率等方面的问题。
【数量关系】利润=售价-进货价
利润率=(售价-进货价)&进货价&100%
售价=进货价&(1+利润率)
亏损=进货价-售价
亏损率=(进货价-售价)&进货价&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某商品的平均价格在一月份上调了10%,到二月份又下调了10%,这种商品从原价到二月份的价格变动情况如何?
解设这种商品的原价为1,则一月份售价为(1+10%),二月份的售价为(1+10%)&(1-10%),所以二月份售价比原价下降了
1-(1+10%)&(1-10%)=1%
答:二月份比原价下降了1%。
例2某服装店因搬迁,店内商品八折销售。苗苗买了一件衣服用去52元,已知衣服原来按期望盈利30%定价,那么该店是亏本还是盈利?亏(盈)率是多少?
解要知亏还是盈,得知实际售价52元比成本少多少或多多少元,进而需知成本。因为52元是原价的80%,所以原价为(52&80%)元;又因为原价是按期望盈利30%定的,所以成本为52&80%&(1+30%)=50(元)
可以看出该店是盈利的,盈利率为(52-50)&50=4%
答:该店是盈利的,盈利率是4%。
例3成本0.25元的作业本1200册,按期望获得40%的利润定价出售,当销售出80%后,剩下的作业本打折扣,结果获得的利润是预定的86%。问剩下的作业本出售时按定价打了多少折扣?
解问题是要计算剩下的作业本每册实际售价是原定价的百分之几。从题意可知,每册的原定价是0.25&(1+40%),所以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每册的实际售价,为此要知道剩下的每册盈利多少元。剩下的作业本售出后的盈利额等于实际总盈利与先售出的80%的盈利额之差,即
0.25&%-0.25&%=7.20(元)
剩下的作业本每册盈利7.20&[1200&(1-80%)]=0.03(元)
又可知(0.25+0.03)&[0.25&(1+40%)]=80%
答:剩下的作业本是按原定价的八折出售的。
例4某种商品,甲店的进货价比乙店的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3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20%的利润定价,结果乙店的定价比甲店的定价贵6元,求乙店的定价。
解设乙店的进货价为1,则甲店的进货价为1-10%=0.9
甲店定价为0.9&(1+30%)=1.17
乙店定价为1&(1+20%)=1.20
由此可得乙店进货价为6&(1.20-1.17)=200(元)
乙店定价为200&1.2=240(元)
答:乙店的定价是240元。
23存款利率问题
【含义】把钱存入银行是有一定利息的,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存期这三个因素有关。利率一般有年利率和月利率两种。年利率是指存期一年本金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数;月利率是指存期一月所生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数。
【数量关系】年(月)利率=利息&本金&存款年(月)数&100%
利息=本金&存款年(月)数&年(月)利率
本利和=本金+利息
=本金&[1+年(月)利率&存款年(月)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李大强存入银行1200元,月利率0.8%,到期后连本带利共取出1488元,求存款期多长。
解因为存款期内的总利息是()元,
所以总利率为()&1200又因为已知月利率,
所以存款月数为()&%=30(月)
答:李大强的存款期是30月即两年半。
例2银行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二年期7.92%,三年期8.28%,五年期9%。如果甲乙二人同时各存入1万元,甲先存二年期,到期后连本带利改存三年期;乙直存五年期。五年后二人同时取出,那么,谁的收益多?多多少元?
解甲的总利息
[%&2+[10000&(1+7.92%&2)]&8.28%&3
=&8.28%&3=4461.47(元)
乙的总利息=4500(元)
.47=38.53(元)
答:乙的收益较多,乙比甲多38.53元。
学典型应用题
24溶液浓度问题
【含义】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液浓度问题。这类问题研究的主要是溶剂(水或其它液体)、溶质、溶液、浓度这几个量的关系。例如,水是一种溶剂,被溶解的东西叫溶质,溶解后的混合物叫溶液。溶质的量在溶液的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叫浓度,也叫百分比浓度。
【数量关系】溶液=溶剂+溶质
浓度=溶质&溶液&100%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爷爷有16%的糖水50克,(1)要把它稀释成10%的糖水,需加水多少克?(2)若要把它变成30%的糖水,需加糖多少克?
解(1)需要加水多少克?50&16%&10%-50=30(克)
(2)需要加糖多少克?50&(1-16%)&(1-30%)-50
=10(克)
答:(1)需要加水30克,(2)需要加糖10克。
例2要把30%的糖水与15%的糖水混合,配成25%的糖水600克,需要30%和15%的糖水各多少克?
解假设全用30%的糖水溶液,那么含糖量就会多出
600&(30%-25%)=30(克)
这是因为30%的糖水多用了。于是,我们设想在保证总重量600克不变的情况下,用15%的溶液来“换掉”一部分30%的溶液。这样,每“换掉”100克,就会减少糖100&(30%-15%)=15(克)所以需要“换掉”30%的溶液(即“换上”15%的溶液)100&(30&15)=200(克)
由此可知,需要15%的溶液200克。
需要30%的溶液600-200=400(克)
答:需要15%的糖水溶液200克,需要30%的糖水400克。
例3甲容器有浓度为12%的盐水500克,乙容器有500克水。把甲中盐水的一半倒入乙中,混合后再把乙中现有盐水的一半倒入甲中,混合后又把甲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乙中,使甲乙两容器中的盐水同样多。求最后乙中盐水的百分比浓度。
解由条件知,倒了三次后,甲乙两容器中溶液重量相等,各为500克,因此,只要算出乙容器中最后的含盐量,便会知所求的浓度。下面列表推算:
盐500&12%=60
第一次把甲中一半倒入乙中后
盐水500&2=250
盐60&2=30
盐水500+250=750
第而次把乙中一半倒入甲中后
盐水250+375=625
盐30+15=45
盐水750&2=375
盐30&2=15
第三次使甲乙中
盐水同样多
盐45-9=36
盐45-36+15=24
由以上推算可知,
乙容器中最后盐水的百分比浓度为24&500=4.8%
答:乙容器中最后的百分比浓度是4.8%。
25构图布数问题
【含义】这是一种数学游戏,也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数学问题。所谓“构图”,就是设计出一种图形;所谓“布数”,就是把一定的数字填入图中。“构图布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符合所给的条件。
【数量关系】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而定。
【解题思路和方法】通常多从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等图形方面考虑。按照题意来构图布数,符合题目所给的条件。
例1十棵树苗子,要栽五行子,每行四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应是一个五角星。
因为五角星的5条边交叉重复,应减去一半。
例2九棵树苗子,要栽十行子,每行三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是两个倒立交叉的等腰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在另一个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上。
例3九棵树苗子,要栽三行子,每行四棵子,请你想法子。
解符合题目要求的图形是一个三角形,每边栽4棵树,三个顶点上重复应减去,正好9棵。4&3-3=9
例4把12拆成1到7这七个数中三个不同数的和,有几种写法?请设计一种图形,填入这七个数,每个数只填一处,且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12。
解共有五种写法,即12=1+4+712=1+5+612=2+3+7
12=2+4+612=3+4+5
在这五个算式中,4出现三次,其余的1、2、3、5、6、7各出现两次,因此,4应位于三条线的交点处,其余数都位于两条线的交点处。据此,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三种图形:
26幻方问题
【含义】把n&n个自然数排在正方形的格子中,使各行、各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这样的图叫做幻方。最简单的幻方是三级幻方。
【数量关系】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相等,这个“和”叫做“幻和”。
三级幻方的幻和=45&3=15
五级幻方的幻和=325&5=65
【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要确定每行、每列以及每条对角线上各数的和(即幻和),其次是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然后再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
例1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填入九个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解幻和的3倍正好等于这九个数的和,所以幻和为
(1+2+3+4+5+6+7+8+9)&3=45&3=15
九个数在这八条线上反复出现构成幻和时,每个数用到的次数不全相同,最中心的那个数要用到四次(即出现在中行、中列、和两条对角线这四条线上),四角的四个数各用到三次,其余的四个数各用到两次。看来,用到四次的“中心数”地位重要,宜优先考虑。
设“中心数”为Χ,因为Χ出现在四条线上,而每条线上三个数之和等于15,所以(1+2+3+4+5+6+7+8+9)+(4-1)Χ=15&4
即45+3Χ=60所以Χ=5
接着用奇偶分析法寻找其余四个偶数的位置,它们
分别在四个角,再确定其余四个奇数的位置,它们分别
在中行、中列,进一步尝试,容易得到正确的结果。
例2把2,3,4,5,6,7,8,9,10这九个数填到九个方格中,
使每行、每列、以及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都相等。
解只有三行,三行用完了所给的9个数,所以每行三数之和为
(2+3+4+5+6+7+8+9+10)&3=18
假设符合要求的数都已经填好,那么三行、三列、两条对角线共8行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8,我们看18能写成哪三个数之和:
最大数是10:18=10+6+2=10+5+3
最大数是9:18=9+7+2=9+6+3=9+5+4
最大数是8:18=8+7+3=8+6+4
最大数是7:18=7+6+5刚好写成8个算式。
首先确定正中间方格的数。第二横行、第二竖行、两个斜行都用到正中间方格的数,共用了四次。观察上述8个算式,只有6被用了4次,所以正中间方格中应填6。
然后确定四个角的数。四个角的数都用了三次,而上述8个算式中只有9、7、5、3被用了三次,所以9、7、5、3应填在四个角上。但还应兼顾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为18。
最后确定其它方格中的数。如图。
27抽屉原则问题
【含义】把3只苹果放进两个抽屉中,会出现哪些结果呢?要么把2只苹果放进一个抽屉,剩下的一个放进另一个抽屉;要么把3只苹果都放进同一个抽屉中。这两种情况可用一句话表示: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了2只或2只以上的苹果。这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则问题。
【数量关系】基本的抽屉原则是:如果把n+1个物体(也叫元素)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着2个或更多的物体(元素)。
抽屉原则可以推广为:如果有m个抽屉,有k&m+r(0<r≤m)个元素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通俗地说,如果元素的个数是抽屉个数的k倍多一些,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要放(k+1)个或更多的元素。
【解题思路和方法】(1)改造抽屉,指出元素;
(2)把元素放入(或取出)抽屉;
(3)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例1育才小学有367个1999年出生的学生,那么其中至少有几个学生的生日是同
解由于1999年是润年,全年共有366天,可以看作366个“抽屉”,把367个1999年出生的学生看作367个“元素”。367个“元素”放进366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有2个或更多的“元素”。
这说明至少有2个学生的生日是同一天的。
例2据说人的头发不超过20万跟,如果陕西省有3645万人,根据这些数据,你知道陕西省至少有多少人头发根数一样多吗?
解人的头发不超过20万根,可看作20万个“抽屉”,3645万人可看作3645万个“元素”,把3645万个“元素”放到20万个“抽屉”中,得到
2……5根据抽屉原则的推广规律,可知k+1=183
答:陕西省至少有183人的头发根数一样多。
例3一个袋子里有一些球,这些球仅只有颜色不同。其中红球10个,白球9个,黄球8个,蓝球2个。某人闭着眼睛从中取出若干个,试问他至少要取多少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颜色相同?
解把四种颜色的球的总数(3+3+3+2)=11看作11个“抽屉”,那么,至少要取(11+1)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的颜色相同。
答;他至少要取12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球的颜色相同。
28公约公倍问题
【含义】需要用公约数、公倍数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公约数、公倍数问题。
【数量关系】绝大多数要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来解答。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确定题目中要用最大公约数或者最小公倍数,再求出答案。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最常用的是“短除法”。
例1一张硬纸板长60厘米,宽56厘米,现在需要把它剪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最大的正方形,不许有剩余。问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解硬纸板的长和宽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所求的边长。
60和56的最大公约数是4。
答: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例2甲、乙、丙三辆汽车在环形马路上同向行驶,甲车行一周要36分钟,乙车行一周要30分钟,丙车行一周要48分钟,三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个起点出发,问至少要多少时间这三辆汽车才能同时又在起点相遇?
解要求多少时间才能在同一起点相遇,这个时间必定同时是36、30、48的倍数。因为问至少要多少时间,所以应是36、30、48的最小公倍数。36、30、48的最小公倍数是720。
答:至少要720分钟(即12小时)这三辆汽车才能同时又在起点相遇。
例3一个四边形广场,边长分别为60米,72米,96米,84米,现要在四角和四边植树,若四边上每两棵树间距相等,至少要植多少棵树?
解相邻两树的间距应是60、72、96、84的公约数,要使植树的棵数尽量少,须使相邻两树的间距尽量大,那么这个相等的间距应是60、72、96、84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2。
所以,至少应植树(60+72+96+84)&12=26(棵)
答:至少要植26棵树。
例4一盒围棋子,4个4个地数多1个,5个5个地数多1个,6个6个地数还多1个。又知棋子总数在150到200之间,求棋子总数。
解如果从总数中取出1个,余下的总数便是4、5、6的公倍数。因为4、5、6的最小公倍数是60,又知棋子总数在150到200之间,所以这个总数为
60&3+1=181(个)
答:棋子的总数是181个。
29最值问题
【含义】科学的发展观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要讲求效率,又要节约能源,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这类应用题叫做最值问题。
【数量关系】一般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题思路和方法】按照题目的要求,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1在火炉上烤饼,饼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3分钟,炉上只能同时放两块饼,现在需要烤三块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解先将两块饼同时放上烤,3分钟后都熟了一面,这时将第一块饼取出,放入第三块饼,翻过第二块饼。再过3分钟取出熟了的第二块饼,翻过第三块饼,又放入第一块饼烤另一面,再烤3分钟即可。这样做,用的时间最少,为9分钟。
答:最少需要9分钟。
例2在一条公路上有五个卸煤场,每相邻两个之间的距离都是10千米,已知1号煤场存煤100吨,2号煤场存煤200吨,5号煤场存煤400吨,其余两个煤场是空的。现在要把所有的煤集中到一个煤场里,每吨煤运1千米花费1元,集中到几号煤场花费最少?
解我们采用尝试比较的方法来解答。
集中到1号场总费用为1&200&10+1&400&40=18000(元)
集中到2号场总费用为1&100&10+1&400&30=13000(元)
集中到3号场总费用为1&100&20+1&200&10+1&400&10=12000(元)
集中到4号场总费用为1&100&30+1&200&20+1&400&10=11000(元)
集中到5号场总费用为1&100&40+1&200&30=10000(元)
经过比较,显然,集中到5号煤场费用最少。
答:集中到5号煤场费用最少。
例3北京和上海同时制成计算机若干台,北京可调运外地10台,上海可调运外地4台。现决定给重庆调运8台,给武汉调运6台,
若每台运费如右表,问如何调运才使运费最省?
解北京调运到重庆的运费最高,因此,北京
往重庆应尽量少调运。这样,把上海的4台全都调
往重庆,再从北京调往重庆4台,调往武汉6台,运费就会最少,其数额为
500&4+800&4+400&6=7600(元)
答:上海调往重庆4台,北京调往武汉6台,调往重庆4台,这样运费最少。
30列方程问题
【含义】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用字母Χ代替,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而得到应用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就叫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量关系】方程的等号两边数量相等。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概括为“审、设、列、解、验、答”六字法。
(1)审:认真审题,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设:把应用题中的未知数设为Χ。
(3)列;根据所设的未知数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按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6)答:回答题目所问,也就是写出答问的话。
同学们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只写出四项内容,即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答语。设未知数时要在Χ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在方程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都不带单位名称,求出的Χ值也不带单位名称,在答语中要写出单位名称。检验的过程不必写出,但必须检验。
例1甲乙两班共90人,甲班比乙班人数的2倍少30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第一种方法:设乙班有Χ人,则甲班有(90-Χ)人。
找等量关系:甲班人数=乙班人数&2-30人。
列方程:90-Χ=2Χ-30
解方程得Χ=40从而知90-Χ=50
第二种方法:设乙班有Χ人,则甲班有(2Χ-30)人。
列方程(2Χ-30)+Χ=90
解方程得Χ=40从而得知2Χ-30=50
答:甲班有50人,乙班有40人。
例2鸡兔35只,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兔?多少鸡?
解第一种方法:设兔为Χ只,则鸡为(35-Χ)只,兔的脚数为4Χ个,鸡的脚数为2(35-Χ)个。根据等量关系“兔脚数+鸡脚数=94”可列出方程4Χ+2(35-Χ)=94解方程得Χ=12则35-Χ=23
第二种方法:可按“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假设全都是鸡,
则有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所以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鸡是23只,兔是12只。
例3仓库里有化肥940袋,两辆汽车4次可以运完,已知甲汽车每次运125袋,乙汽车每次运多少袋?
解第一种方法:求出甲乙两车一次共可运的袋数,再减去甲车一次运的袋数,即是所求。940&4-125=110(袋)
第二种方法:从总量里减去甲汽车4次运的袋数,即为乙汽车共运的袋数,再除以4,即是所求。(940-125&4)&4=110(袋)
第三种方法:设乙汽车每次运Χ袋,可列出方程940&4-Χ=125
解方程得Χ=110
第四种方法:设乙汽车每次运Χ袋,依题意得
(125+Χ)&4=940解方程得Χ=110
答:乙汽车每次运110袋。
一、☆变单位“1” ☆
例题1:甲乙两色糖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色糖取出10克放入乙色糖后,甲乙两色糖的重量之比是7:5,那么甲色糖原来重多少克?
变式:甲、乙两个书架上共有若干本书,已知甲书架的书比乙书架的书为7:5。如果从甲书架拿出39本放到乙书架上,则乙书架的书比甲书架的书多
,求甲、乙两个书架共有多少本书?
二、☆倒推法 ☆
例题2:耕一块地,第一天的比这块地的 多2公顷,第二天耕的比剩下的
少1公顷,这时还剩38公顷没有耕,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
变式: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10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0页,第三天看了10页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三、☆行程问题☆
例题3:两地相距60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的路程比乙每小时行的
多1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变式: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3小时,甲车到达B地,这时乙车距离A地还有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题4:一架飞机在A、B两个城市之间飞行,顺风需要5.5小时,逆风需要6小时,风速为24千米/时,A、B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变式1:一艘货轮往返于上下游两个码头之间,逆流而上需要38小时,顺流而下需要32小时,若水流速度为8千米/时,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四、☆工程问题(掌握假设和合并技巧)☆
例题5:一件工程,甲独做要40天,乙独做要60天,现在两人合做,中间甲因病休息了几天,所以27天才完成,甲休息了多少天?(假设技巧)
变式:甲乙两人合作一批零件,需25天完成,先由甲单独加工10天,再由乙单独加工30天,这时共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乙每天能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合并技巧)
五、☆比例问题☆
例题6:一辆汽车在甲乙两站之间行驶,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汽车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甲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抓准不变量)
变式1:甲乙两个瓶子里装的溶液体积相等,甲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乙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现在把两瓶溶液混和在一起,这时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多少?
变式2:光明小学五年级共有学生140人,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植树活动,已知第一个小组与第二个小组人数的比是2:3,第二个小组与第三个小组人数的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六、☆立体几何☆
例题7:一只装有水的长方体玻璃杯,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水深8厘米。现将一个
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圆柱体铁块竖放在水中后,仍有一部分铁块露在水面上,现在
水深多少厘米?
变式:有一个高为8厘米,容积为50毫升的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满了水,现把长16
厘米的圆柱垂直放入,这时一部分水从容器中溢出,当把水中圆柱从容器中取出后,
容器中水高度是6厘米,求圆柱体体积。
七、☆方程法,俗称“万能法” ☆
例题8:甲书架有800本书,乙书架有240本书,现在甲乙书架分别都取走相等的书,乙书架剩下的书正好是甲书架剩下的书的
,甲、乙书架分别取走了多少本书?
八、☆销售问题☆
例题9: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8折售出,结果亏损了64元,这个商品
的成本是多少元?
变式:商店以每双6.5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凉鞋,售价为每双8.7元,卖到还剩200双时,除去购进这批凉鞋的成本外还获利20元,这批凉鞋共有多少双?
九、☆分数与百分数问题☆
例题10:甲乙两班共有62人参加科技小组活动,甲班参加人数的 比乙班参加人数的
少2人。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参加科技小组活动?
变式1:某校选出男教师的
和女教师12人参加广播操比赛,剩下的男教师人数是女教师人数的2倍,已知学校共有男女教师156名,男教师有多少人?
变式2:张伯伯买回两框苹果,甲框的重量是乙框的75%,如果从乙框拿出10千克放入甲框,那么,甲框的苹果重量是乙框的2倍,乙框原有苹果重量多少千克?
十、☆浓度问题☆
例题7:现有40千克浓度为20%的盐水,加入多少千克水就能得到浓度为8%的盐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现在急用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