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发展史博物馆发展史

Notifications
沒有新通知
Select A Site
International | English
Australia | English
Canada | English
中国內地 | 简体中文
France | Fran?ais
Deutschland | Deutsch
India | English
Indonesia | Bahasa Indonesia
日本 | 日本語
???? | ???
Malaysia | Bahasa Malaysia
New Zealand | English
Россия | русский
Southeast Asia | English
Espa?a / América Latina | Espa?ol
台灣 | 繁體中文
????????? | ???????
????? ?????? | ????????
United Kingdom | English
United States | English
Vi?t Nam | Vi?t
您已登入!
請輸入行程名稱
Please enter your guide name.
香港醫學博物館
歷史建築級別:法定古蹟*落成年份:1906年(當時稱「細菌學檢驗所」)
這棟以紅磚砌成的英國愛德華式建築,就是香港醫學博物館。可不要小看它喔!因為裡頭承載著香港的醫學發展史,更是世上率先以中西方病理作比較的博物館之一。於1996年初開幕的香港醫學博物館,有11間各具特色的展覽廳。館址前身是「細菌學檢驗所」和「香港病理專科學院」,後來才改作目前的用途。
這棟建築是香港建築師於20世紀初的傑作,正門入口大堂的天花有石膏裝飾的花邊,顯得典雅莊重。來到這裡,您還能看得到幾座今日已難得一見的壁爐呢!
*歷史建築級別,是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古物諮詢委員會,對香港歷史建築的評級標準,詳情請查看網頁。
於港鐵金鐘站F出口太古廣場外的金鐘道巴士站,搭乘23、23A、
23B、40或40M號巴士於西摩道╱堅道站下車。
於港鐵金鐘站B出口的金鐘(添馬街)巴士站乘12M號巴士,於西摩道╱
堅道巴士站下車。
點選以下方格,查看附近還有甚麼:
保護地球,從節約列印開始。考研博物馆学试题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考研博物馆学试题
博物馆学概论 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 2、了解博物馆学的主要任务、博物馆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博物馆理念来分析和解决博物馆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 科学。 2、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 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 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 相互作用的规律。 3、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 陈列、 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 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二)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1、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 2、博物馆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目录学、管理学等等。 3、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历史法、调查法、比较 法等)、具体研究方法。 (三)博物馆学简史 了解外国博物馆学简史和中国博物馆学简史 (四)博物馆功能与类型 1、博物馆的概念: 文化部发布,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本 办法所称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 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2、博物馆的特征包括(1)、实物性,没有实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2)、直观性,这是作为社会教 育机构的博物馆特有的传播方式;(3)、广博性,万事万物都成为博物馆收藏对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十 分广博。 3、博物馆的功能有收藏、研究、教育。 4、博物馆的类型可分为五大类:(1)、历史类;(2)、艺术类;(3)、科学类;(4)、综合类; (5)、其他类型 (五)博物馆发展史 了解外国博物馆发展史和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六)当代博物馆 了解当代中国博物馆和当代世界博物馆 (七)博物馆藏品的搜集和鉴定 1、所谓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2、博物馆藏品的搜集是博物馆根据其性质、特点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不断补充文物或标 本的基本业务工作。 3、博物馆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末叶应包括定名和定级。其目的在 于帮正藏品的科学性,为国家保护真实的科学文化财富。同时,也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公开展出、 研究利用,把好真伪这第一道“关口”,并提供藏品的价值、名称、时代、级别等鉴定成果。 (七)博物馆藏品管理 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二是方便研究和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 化为社会价值。要求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九)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了解其概念、原理和意义。了解其工作步骤与方法 (十)博物馆陈列与展览 1、概念:“博物馆陈列(Display),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 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观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2、陈列和展览的区别:我国博物馆学主张,陈列也叫基本陈列,系指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的,有 自己的独有展品和陈列体系的,内容比较固定并常年对外开放的陈列。而展览也叫专题展览,系指内容专 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可以经常更换的展览。 3、陈列的基本原则: (1)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突出馆藏品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 (2)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3)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 (4)展厅内具有符合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展出设施; (5)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6)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及时、准确,形式新颖。 4、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1)、总体研究与设计; (2)、内容研究与设计; (3)、艺术形式研究与设计; (4)、辅助展品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 (5)、陈列的现场安装与布置; (6)、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 (7)、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十二)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的每一项工作(陈列、讲座等),因主题、内容、艺术形式、活动方式、举办时间和所适合文 化程度的局限,总是会对广泛观众中某一部分观众最合适,这一特定群体就是举办这项活动所面对的主要 服务对象。在国际博物馆学界称之为陈列展览或某项活动的“目标观众群”。 观众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所谓直接调查包括口头调查、直接观察、座谈 会等形式;所谓间接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表、设观众留言簿等方式。 所谓博物馆之友,是为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共事业的公众性团体。 (十四)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主要包括藏品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以及博物馆学研究 (十五)博物馆经营管理 了解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了解博物馆人事管理和博物馆经费管理 (十六)数字博物馆 了解其概念、功能、意义、要素、分类和特点。 主要参考书 《博物馆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博物馆学概论》 一 名词解释 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学、博物馆、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古物陈列 所、地志博物馆、藏品、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数字博物 馆、新博物馆学运动、藏品征集、社会征集、专题征集、社会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分级、藏品编目、文物 总收入登记薄、博物馆陈列、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形式设计、辅助陈列品、直接观众、间接观众、博物 馆疲劳、博物馆之友、 简答、 二 简答、论述 1、 你是如何理解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的。 2、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博物馆的现状。 3、 当代博物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4、 从发展历史角度,论述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 5、 联系实际,论述博物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6、 谈谈你对博物馆藏品的理解。 7、 国内外对“博物馆”概念有哪些不同的理解?你的看法怎样? 8、 简述博物馆的要素。 9、 藏品征集的要求以及途径。 10、简述我国对博物馆的分类。 11、1911 年至 1937 年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12、陈列的基本原则。 13、陈列的步骤。 14、博物馆观众有哪些类型? 15、博物馆馆址选择的原则、类型及其评价。 16、博物馆建筑的构成。 17、我国博物馆建筑的布局与造型的三种形式。 18、博物馆陈列室布局有哪些? 19、陈列室采光照明有哪些方式? 安徽大学 20 08―20 09 学年第 1 学期 ― 《 博物馆学概论 》考试试卷(A 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首开皇家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法国的____ 。 1851 年英国的___ 万国博览会免费 对公众开放,受此启发,一些博物馆也免费开放,进一步推动了博物馆的社会化进程。中国近代建立的第 一个国立博物馆是 1926 年开馆的___ 博物馆。1956 年,___博物馆首先建成地志性博物馆。 2.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成立于___年,世界博物馆日是每年的___。 我国自 2006 年起,把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_____。 3. 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指____、____和____。 4. 我国文物藏品可分为___文物和___文物,前者又可分为一、二、三 级文物。 5. 民族学、民俗学文物多通过____途径来征集。 6. 根据藏品性质和陈列内容,可以将博物馆分为_____ 类、____类 和_____ 类。 7. 藏品排架按“上轻下重、____、高卧矮立”的方法进行。 8. 按陈列时间的长短,可以把陈列分为____和____。 9. 根据教育状况,可以把博物馆观众分为普通观众、学生观众和___观众。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生态博物馆 2、非物质文化遗产 5、陈列主题 3、南通博物苑 6、博物馆疲劳4、文物总收入登记薄三、简答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述 1911 年至 1937 年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2、简述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原则。 3、简述博物馆馆址的类型。 四、论述题(每小题 13 分,共 26 分) 1、从博物馆发展历史的角度,论述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 2、联系实际,论述博物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安徽大学
学年第 1 学期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南通博物苑 3、社会征集 5、相对湿度 7、形式设计 2、文化遗产 4、文物总收入登记簿 6、陈列主题 8、博物馆疲劳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 陈列有哪些基本原则? 3、 藏品库布局的基本原则及其布局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 联系实际,论述博物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中国的博物馆事业遭到严重的挫折,根据下面的背景资料,试用博物馆学 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原因。 背景材料一:1958 年 4 月 12 日报纸报道, “山东藤县经过七昼夜奋战,胜利地建成藤县博物馆。 ” 背景材料二:1958 年 5 月 6 日报纸报道,江苏省江宁县“只用了三天半时间和十五元多钱就办起了一个县 博物馆。 ” 背景材料三:1958 年 7 月 19 日报纸报道, “贵州金沙县苦战五天,开支 10 元,建成县博物馆。 ” 背景材料四:1958 年 8 月 16 日至 26 日,文化部在河南郑州召开 11 省、市、自治区文物博物馆跃进现场 会,通过了《关于县县办博物馆,社社办展览室的建议》 ,认为县县办博物馆,社社办展览室, “彻底打破 了认为博物馆只是搞古董,只能慢办不能快办,只能专家办不能群众办的错误思想。 ” 背景材料五:据 1958 年 9 月不完全统计,全国建起的博物馆有 937 个,其它展览馆(室)15 万个(一说 8 万余个) 。 安徽大学
学年第 1 学期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阿什莫林博物馆 3、自然遗产 2、地志博物馆4、专题征集5、博物馆陈列 6、藏品编目 7、内容设计 8、间接观众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列举五部有关博物馆学或博物馆的著作及其作者。 2、 1911 年至 1937 年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3、 博物馆馆址选址有哪些类型? 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3、 中国与欧洲博物馆产生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4、 陈列室的布局与博物馆类型的关系。 安徽大学
学年第 1 学期 《博物馆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 卷)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 南通博物苑:中国人自办的具近代意义的公共博物馆。1905 年张謇创办于江苏南通。该馆是一所兼有 植物园、动物园的合自然、历史、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学校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 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2、 文化遗产:任何具有美学、历史、科学和精神意义的物或概念。 3、 社会征集:系博物馆藏品征集的途径之一。是指对流散在社会、民间的各种文物、标本资料的征集。 具体的途径有收购、接受捐赠、馆际交换、移交、调拨和借用等。 4、 文物总收入登记簿:即文物藏品总帐。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法律性文件。其格式有国家统一制订 发布,其内容包括登记日期、总登记号、分类号、名称、时代、计件、计量、质地、完残程度、来源、入 馆日期、入馆凭证号、注销凭证号、级别、备注等。 5、 相对湿度:是博物馆建筑内外空间的大气特征指标,指在一定范围内,空气实有的水气压(e)与相 同湿度下饱和水气压(E)的百分比. 6、 陈列主题:是由按一定艺术形式将实物和辅助材料组合成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定内容的三维体系 所表现出来的主题。 7、 形式设计:是指依据陈列主题的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艺术构思、确定艺术风格、总体要求,并运用 各种艺术、科技手段有机地组合陈列品的工作。 8、 博物馆疲劳:即观众疲劳,系指观众体力疲惫、注意力涣散,导致中途自博物馆退出。系美国心理学 家鲁宾逊于 1928 年首先提出。导致观众疲劳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噪音) 、建筑因素(大小、楼梯、地板等) 、 陈列因素等。 二、 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八: (1) (2) (3) (4) (5) (6) (7) 据。 (8) 藏品复制技术。 分析藏品材料的成分结构。应用分析检测设备,通过对藏品的分析测试,探明藏品材料的微观 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从理论上探索不同质地藏品在不同自然因素影响下质量变化的物理、化 查明藏品的地下埋藏环境。采集文物在地下的土壤、水和气体试样,进行分析测定,获得地下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 藏品保养。为维护藏品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藏品受损,需对藏品进行日常科学养护。 藏品修复技术。 测定藏品年代。为探索的构成材料、制作工艺、质变规律、保养措施、修复方法等提供科学依 世界,掌握藏品的元素构成、物质结构和物理性能,以探索藏品质变的内因,寻求保护藏品的途径。 学规律,掌握藏品的质变机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环境的原始资料,可以揭示藏品在地下的保存环境的奥妙,以便出土后的长期保存。2、陈列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博物馆陈列有不同的类型,各类型陈列有各不同的个性,但各类陈列又有其共性,即陈列的基本原则: (1) (2) 科学性。博物馆陈列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科学依靠,辅助展品也要符合科学原则。 思想性。指博物馆陈列的哲学指导思想,在我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自然陈列的指导思想则为自然辩证法。 (3) (4) (5) 通观众。实物性。指陈列必须要以文物、标本以及辅展品来表现陈列主题,否则就不成其为陈列。 艺术性。指陈列内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形象。 普及性。陈列在保证知识性、专业性的同时要以通俗的普及的形式来表现,以满足最广大的普3、藏品库布局的基本原则及其布局方式。 答:藏品库布局的基本原则:藏品库应与陈列室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分隔是为了便于管理, 防止外人误入,以保证库房的安全;联系是为了展品运送的方便。库房朝向应面南朝北。库房附近应留有 一定的发展余地。藏品库要与博物馆其他个部分组成同意的有机整体,建筑紧凑、节省用地、结构经济、 与环境相协调。 藏品库布局方式,有以下四种: (1) (2) (3) (4) 布置在陈列室的底层或半地下室。 布置在陈列室顶层。 与陈列室毗连,或用连廊与陈列室联系。 独立于陈列区之外,修建独立的库房,有的离陈列区不远,同在博物馆大院,有的则远离馆舍。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 联系实际,论述博物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答: (1)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2)思想品德教育。 (3)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4)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 (5)科学研究。 围绕上述各点展开论述即可,也可自由发挥,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2、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中国的博物馆事业遭到严重的挫折,根据下面的背景资料,试用博物馆学 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原因。 背景材料一:1958 年 4 月 12 日报纸报道, “山东藤县经过七昼夜奋战,胜利地建成藤县博物馆。 ” 背景材料二:1958 年 5 月 6 日报纸报道,江苏省江宁县“只用了三天半时间和十五元多钱就办起了一个县 博物馆。 ” 背景材料三:1958 年 7 月 19 日报纸报道, “贵州金沙县苦战五天,开支 10 元,建成县博物馆。 ” 背景材料四:1958 年 8 月 16 日至 26 日,文化部在河南郑州召开 11 省、市、自治区文物博物馆跃进现场 会,通过了《关于县县办博物馆,社社办展览室的建议》 ,认为县县办博物馆,社社办展览室, “彻底打破 了认为博物馆只是搞古董,只能慢办不能快办,只能专家办不能群众办的错误思想。 ” 背景材料五:据 1958 年 9 月不完全统计,全国建起的博物馆有 937 个,其它展览馆(室)15 万个(一说 8 万余个) 。 答:1958 年大跃进时期,受浮夸风的影响,中国博物馆事业遭受挫折,突出表现为发展上盲目冒进, 要求三、五年内全国达到县县有博物馆、社社有展览室的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一大批水平极低的所谓博 物馆突击建立起来。它们违背了博物馆学的相关理论。博物馆学关于博物馆要素的理论告诉我们,作为博 物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有基本陈列;向社会公众开放;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等。 而上述所谓的博物馆不可能在短期内具备上述条件,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安徽大学
学年第 1 学期 《博物馆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B 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 阿什莫林博物馆:世界著名博物馆,以英国贵族阿什莫尔林―该馆藏品的捐赠者――命名。1683 年在 英国牛津大学建立。该馆是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标志。 2、 地志博物馆:即省、市、自治区一级的综合性博物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学习苏联的经验,建设 地志博物馆,以当地自然资源、历史发展和民主建设为主要内容。 3、 自然遗产:任何被认为具有科学重要性或精神现象的自然物、现象或概念。 4、 专题征集:为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途径之一。是博物馆为了取得陈列、科研缺少的材料和有计划的补充 所匮缺的藏品,派专业人员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征集文物、标本的工作。多用于近现代文物与民族、 民俗文物的征集工作。 5、 博物馆陈列: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 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观众观览的科学、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 6、 藏品编目:根据藏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及其外观与实质,加以概述,写出卡片,进行综合或主 题分类,编制成不同类型的目录的工作,其目的是便于对藏品的管理与使用。 7、 内容设计:是博物馆陈列在设计阶段的重要工作,是指编制陈列提纲和制订陈列计划。 8、 间接观众;博物馆观众类型之一。是指通过非陈列的其它大众传播媒介来认识、利用博物馆资料,获 得博物馆知识与信息的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列举五部有关博物馆学或博物馆的著作及其作者。 答: (1)王宏钧: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2)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q 文物博物馆》 (3)国家文物局: 《中国博物馆学概论》 (4)中国博物馆学会: 《中国博物馆志》 (5)李文儒: 《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 2、1911 年至 1937 年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答:这期间中国博物馆事业得到初步的发展,表现在: (1)博物馆被纳入国家的社会教育体系,初步确立了国家对博物馆的管理 体制。 (2)建立国家博物馆,封建皇宫及皇室收藏向社会开放。 (3)制订文物、博物馆法规,博物馆收藏与陈列水平明显提高。 (4)职业意识增强,建立了全国性博物馆团体,加强学术研究,增强与外国博物馆的联系。 (5)博物馆数量显著增加,类型趋向多样化。 3、博物馆馆址选址有哪些类型? 答: (1)建于城市中心广场的四周。 (2)建于闹市中心或城市交通干线附近。 (3)城市公园。 (4)市郊。 (5)遗址或遗址所在地。 (6)大学或科研部门等单位内。 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 中国与欧洲博物馆产生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答:西欧博物馆产生的特点与原因:博物馆产生于西方。西方博物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和欧 洲的中世纪。奴隶社会产生了收藏于保存藏品的场所,经历了古希腊时期的皇家博物馆与古罗马时期的家 庭式博物馆的萌芽阶段。中世纪末期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表现形式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新航路的开辟、 新大陆的发现直接催生了西欧近代博物馆的产生,所以西欧博物馆是在西欧内部社会长期发展中产生的, 很早就向公众开放。 中国博物馆产生的特点及原因:中国近代意义的博物馆产生很晚,是在西方在中国创办博物馆的影响下产 生的。尽管作为博物馆藏品基础的文物收藏早在商代已出现,文物研究也可以追溯到宋代的金石学甚至更 早,但近代意义的博物馆一直到很晚才产生。究其原因,是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皇宫的文物收藏一直 是封建统治者赏玩之物,根本谈不上向公众开开放,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 大门后,博物馆才被国人所认识,并伴随西方在华创办的博物馆的影响而出现。 2、 陈列室的布局与博物馆类型的关系。 答: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选用相应的陈列室布局,历史性和纪念性博物馆其陈列通常按历史发展的年代顺序 来组织陈列,整个陈列内容为一完整的系统,各部分之间以及展品组合按逻辑序列排比,各部分首尾相接, 陈列空间要求连贯,故宜选用具有上述特征的串联式陈列室组合。自然类和科技类博物馆的陈列是按学科 的类别划分为体系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但在各部分之内则有顺序要求,宜选用并联式陈 列室布局,因为这种组合的特点是各陈列室互不相通,各有各的出入口,适宜此类陈列。艺术馆、科技馆 (科技史除外) 、自然博物馆的生态分类陈列宜选用放射式组合,因为这些陈列由内容独立的各部分组成, 而且各部分内的展品组合也不一定表现其前后的顺序关系,而放射式组合各陈列室以放射枢纽为中心,满 足了这类陈列的要求。遗址类博物馆、陈列有大型展品的军事和工业博物馆一般用大厅式陈列室,大厅式 组合实际只有一个具有高大空间的大陈列室,适宜于此类陈列,当然,混合式组合也可以为上述类型的博 物馆选用。 安徽大学 20 08 ―20 09 学年第 2 学期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1、南通博物苑 3、生态博物馆 5、藏品征集 7、形式设计 2、地志博物馆 4、非物质文化遗产 6、文物总收入登记簿 8、间接观众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当代博物馆学发展的趋势。 2、陈列的基本原则。 3、陈列室的采光照明方式。 三、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从博物馆发展史的角度论述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 2、联系实际谈谈博物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 填空(20 分) 1. 首开皇家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法国的―――――。 1851 年英国的――――――博览会免 费对公众开放,受此启发,一些博物馆也免费开放,进一步推动了博物馆的社会化进程。中国近代建立的 第一个国立博物馆是 1926 年开馆的――――――――博物馆。1956 年,――――――博物馆首先建成地 志性博物馆。 2.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成立于――――年,世界博物馆日是每年的――――-----。 3. 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指――――――、―――-――――和――――――――。 4. 我国文物藏品可分为――――文物和――――文物,前者又可分为一、二、三级文物。 5. 民族学、民俗学文物征集途径多用――――――。 6. 根据藏品的性质和陈列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将博物馆分为――――――类、――――――-类和――― ―――-类。 7. 藏品排架按“上轻下重、―――――、高卧矮立”的原则进行。 8. ――――――是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开端。 9. 陈列设计包括――――设计、――――设计和――――设计这三方面的工作。 二. 名词解释(30 分) 1. 文化遗产 2.文物总收入登记簿 三. 简答(20 分) 1. 陈列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基本陈列 4.博物馆疲劳 5.显观众 6.南通博物苑 2. 博物馆馆址有哪些类型? 四.论述(30 分,外系选修者做 2、3 题,本系同学做 1、2 题) 1. 试论中国与西欧博物馆产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2. 你认为博物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3. 结合你的专业,谈谈学习本课有哪些收获? 一. 填空(20 分) 1. 首开皇家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法国的―――――。 1851 年英国的――――――博览会免 费对公众开放,受此启发,一些博物馆也免费开放,进一步推动了博物馆的社会化进程。中国近代建立的 第一个国立博物馆是 1926 年开馆的―――博物馆。1956 年,――――博物馆首先建成地志性博物馆。 2.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成立于―――年,中国于―――年加入。 3. 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指――――、―――-和――――。 4. 博物馆藏品具有――――性和-------性。 5. 民族学、民俗学文物征集途径多用――――――。 6. ――――是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开始。瓷器的清洁方法既可以用――――,也可以用――――。 7. 藏品排架按“上轻下重、――――、高卧矮立”的原则进行。 8. 木漆器类藏品库房的相对湿控制范围为 60―65%,金属类的则为――――。 9. 陈列设计包括――――设计、――――设计和――――设计这三方面的工作。 二. 名词解释(30 分) 1. 藏品征集 2.藏品编目 3.形式设计 4.辅助展品 5.显观众 6.顶光 三. 博物馆馆址的类型及其评价。 (10 分) 四. 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内容有哪些?(10 分) 五. 陈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0 分) 六. 中国与欧洲博物馆产生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20 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发展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