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电气专业的学习和实际实践形容差距很大的成语呢

自动化专业(电气学院)与自动化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区别_浙江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6,872贴子:
自动化专业(电气学院)与自动化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区别收藏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电气学院)与自动化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有何区别?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成果简介      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标志的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的迅速发展,对电气工程人"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浙江大学:五位一体电气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4年2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中国论文网 /9/view-6362338.htm  成果简介      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标志的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的迅速发展,对电气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实践手段、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基于“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以“强化辩证思维、促进研究探索、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率先在2006年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爱迪生班电气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成果第一完成人负责的6项国家质量工程等支撑下,实施“教学资源和培养方案开放式、学习计划和教学模式个性化、课程体系系统化、工程能力教学实践化、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化”的五位一体改革思路,营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整体性,实践与研究体现多样性。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大类专业覆盖电力、电机、电子、IC、控制等多个方向,具有培养强弱电有机融合人才的优势。但是传统专业化培养方案单一,电类课程多且相互独立,内容繁、难、旧,强弱电知识体系相对分离,信息化渗透不足,创新性教学环节过于单调,导致人才综合创新能力偏弱。为解决电气工程大类学生共性与个性培养的融合问题,强电类专业的基础电类课程强弱电融合问题,贯穿大学四年一贯制的实践与研究教学融合问题,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过:(1)制度创新。制定柔性化的电气工程本科生培养计划,依托重点学科,在低年级学生中建立导师制,多样化的创新研究平台与学生成效激励政策相结合,在学生中尽早建立创新学习意识。(2)课程创新。基于系统观整合关联课程,构建内核宽泛精炼、外延交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更新、实验项目开发、实验设备研制同步进行,并依托课程练习形成问题导向的启发式、研究探索型教学新模式。强化强弱电的融合,将电工、电子、信号等课程进行整合,构建集成电子电气的课程体系。(3)过程创新。贯穿四年一贯制的大学生创新学习理念,建立以探索性课程实验、开拓性工程实践、自主性学科竞赛、创新性项目研究为主体的一条龙的创新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提出“爱迪生班”电气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全过程教学中灌输创造、创新的教学理念,以“教学资源和培养方案开放式、学习计划和教学模式个性化、课程体系系统化、工程能力教学实践化、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化”五位一体的多元化培养新方法,实施培养计划、课程内容、实践环节、科学训练等多方位的教学改革。   教学资源与培养方案开放式   提出“电气工程-爱迪生班创新人才培养”新方案,从培养计划源头进行调整,精炼电气大类的基础课程、提高学生自主选课比例(达到总学分的40%)、加强实验与实践环节的训练与考核。推进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特色实验平台的全开放,满足学生自主式、开放式培养的需求。   学习计划和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电气工程大类内制定电力、电机、电子、控制、IC设计等方向的贯穿4学年个性化、柔性化的培养计划。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瞄准专业方向制定各异的个性化培养计划,通过搭建校内科训、校外实践、国际交流等多种学习平台,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并通过多种自主学习的学分互换机制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   电类课程体系的系统化   以提升拓展探索能力为目标,按照知识递进和认知规律进行电类系列课程内容的整合,率先建设“内核+外延”式电路与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以关联为中枢的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强弱电知识融合的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构成了系统关联的课程体系。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核”涉及电路、电子、信号系统、场与路的核心知识点的精炼与整合,“外延”则体现工程应用及专业课程衔接。课程体系既有“精、宽、新”的内容,又能使得强弱电核心知识按螺旋式递增。   电气工程能力教学的实践化   以50余个创新性课堂实验和自制6大类20余种先进教学设备为支撑,构建了“四阶段(电气认知、电气基础、电气融合、电气电子集成),三层次(基本技能、综合能力、研究能力)”实验教学平台;与27个国际著名企业建有校内联合实验室,与国网浙江电力、飞利浦电子等26家电气行业骨干企业建立校外学生长效实践基地。既能适应低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需求,又能满足高年级学生工程实践需求。   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化   除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外,还依托电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构建开放式大学生智能汽车、智能电网、IC设计等大学生研究平台,完善多种激励与奖励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开展高水平研究、发明专利提炼等能力提升,并通过大量的SRTP、导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环节得到充分体现。         成果的创新点         在培养方式上,提出了“开放式、个性化、系统化、实践化、研究化”五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形成了电气大类强弱电专业学生多样化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率先创建了“爱迪生班”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从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验与实践环节、科技创新、教研互动等全方位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体现微电子IC设计、功率器件设计、功率转换装置、复杂电子与电力系统等知识教学的全面性培养特色,有机地辐射到电气工程大类专业学生的交叉培养与个性化培养。以开放式与个性化转变知识的接受方式,以系统化转变知识的传授形式,以实践与研究型学习转变知识的迁移过程,最终达到“三个转变”的教学效果。该项教改得到10个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支持,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在课程体系上,强化电气工程强弱电的紧密结合,建立了电类专业课程关联性集成化的新颖教学体系   面向新能源、智能电网、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强化强弱电融合、电气与信息的交互,率先以系统观整合优化了原有电路、电子、信号等基础课程内容与结构,重新建立电子电气课程教学体系。结合专业方向,构建了“层次化、模块化、探究式”的专用IC设计、电能转换、系统集成等整体化大类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编写完成了电气新技术发展的立体化优秀教材73部,含“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9部。
  在培养过程中,提出了实验―实践―科训一条龙的研究型学习方法   首先在低年级电类基础课程学习中实施探索性实验,建立了课程实验-工程应用-科学研究的四年一贯制大学生研究实践平台,提出多样化的学生科学训练以及导师制的个性化教研结合学习方法,达到学生在合作研究与探究中获取新知。从基础到专业建有“十一五”“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和首批“十二五”“机电类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国际500强等企业建立了26个工程实践中心。学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学生培养质量   该成果以“爱迪生班”为试点、辐射到电气工程大类3个专业,受益学生数已达到2280名,已毕业人数1020名,其中继续深造的学生获得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研究生录取率达到20%,实施前少于5%,55%应届就业学生进入国际500强企业工作。本科生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Power System(导师第一、本科生第二)以及第一作者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等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17篇,其中SCI、EI收录89篇。   学生获得国家专利23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2项,公开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授权专利129项,获得国际学科竞赛一等奖18人次、二等奖11人次,国内特等奖6人次、一等奖56人次、二等奖35人次。   课程体系与教材独具特色,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集成电子技术”等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出版了体现电类课程整合的教材73本,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9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教材与课件已经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100多所高校参考使用,部分教材连续使用15年以上,同时也得到包括李衍达、马伟明、韩英铎、严陆光、臧克茂、唐任远6位院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指委主任胡敏强教授,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指委主任王志功教授,自动化教指委主任周东华教授等35位专家的推荐与好评。   自主开发研究型实验教学内容与设备广泛应用   强化电类课程基础实验的启发式与探究式,研制开发了模块化、关联性的实验设备与组件,并列入由全国实验示范中心电子组牵头编写的“电工电子创新实验”教材,得到推广。此外,相继开发6大类20余种实验教学设备,涵盖电气信息类所有基础课程,通过与教学仪器公司合作,辐射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50多所院校。   “爱迪生班”培养模式在全国教学会议上交流推广   在2009年全国电子电气课程教学年会进行大会发言,相继有120个院系到实验区进行交流。2014年又受教育部高教司邀请,在全国电气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研讨会上做大会主题报告“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爱迪生班的实践”。教学成果在《高等工程教学研究》等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8篇。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302|回复: 7
教会你大学里没学到的知识---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
在线时间2078 小时
威望50396 分
芯币38754 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本帖最后由 tiankai001 于
17:36 编辑
《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教会你大学里没学到而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子电气工程师难吗?
  众所周知,电子电气工程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多,所面对的问题之复杂,的确让人望而生畏。然而。曾经被大学老师建议转专业、如今却成为世界知名电子工程专家和高级经理的《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作者Darren Ashby用自己的经历回答:“并没有那么难!”他敏锐地指出,目前许多学生和从业人员之所以面对挑战疲于应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问题缺乏至关重要的直观理解,从而缺少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他深感需要尽快写一《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来填补学校理论与工作实践之间的鸿沟。
  《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就是作者交出的答卷。书中的语言妙趣横生,覆盖了广泛的主题:电路与信号的直觉分析法,电气元件的直观理解,电路、电磁场和基本控制理论的重新认识,数模转换,电源和可靠性设计,示波器、万用表和电烙铁的正确使用,还有至关重要的人际沟通技巧……
  作者在讲解问题时处处从实际需要出发,善于运用图表和比喻化繁为简,并通过故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阅读《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你一定会难以释卷,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理解那些被学校教学计划遗漏了的或者你已经淡忘了的关键知识。而这些,正是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每个学生、工程师、经理乃至教师应对13常的各种挑战所必需的。
  《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第2版继承了初版特色,并增添了初版读者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在线时间2078 小时
威望50396 分
芯币38754 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总结了一名现代电子电气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知识点,从简单的R、L、C元件,到复杂的运放、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模/模数转换器、电机、电源,再到元件的非理想性、电路的可靠性设计、仿真、焊接,以及电路和软件的故障处理等,文字生动幽默。此外,《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还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作者作为研发部门的管理者,在人际沟通、管理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电子电气工程师必知必会(第2版)》既可供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高校师生参考,也适合电气工程师阅读。
 Darren Ashby,资深电子工程师和管理者,从事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已近20年。现任世界最大的健身器材企业ICON Fitness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嵌入式芯片用户之一)的电子产品线经理。毕业并曾任教于犹他州立大学。他也是业界活跃的技术专家,曾长期担任 等媒体的专栏作者。除本书外,他还与人合著了Circuit Design: Know It All一书。
  译者简介:
  尹华杰,华中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磁计算中心访问学者,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传动控制、电力电子及工程电磁场数值计算等方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目前正主持“基于等效超级电容观念的能量回馈型动态负荷群的性能分析与协调控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译著有《开关电容电路:从入门到精通》、《开关电源仿真——PSpice和SPICE3应用》和《应用电磁学基础》等。
第0章 电到底是什么
0.1 鸡与蛋
0.2 电到底为何物
0.4 还有啥呢
0.5 节目预告
0.6 它仅仅是看似神奇而已
第1章 必知必会的知识点
1.1 单位的重要性
1.1.1 单位代数
1.1.2 有时“几乎”就是“足够好”
1.2 使电气元件可视化
1.2.1 电气元件的机械等效
1.2.2 电阻等效于阻尼
1.2.3 电感等效于质量
1.2.4 电容等效于弹簧
1.2.5 储能电路
1.2.6 较复杂的电路
1.3 直觉的方法——直觉信号分析
1.4 “积木”工程——构件
第2章 基本理论
2.1 基本原理
2.1.1 欧姆定律
2.1.2 分压原理
2.1.3 电容阻碍电压的变化
2.1.4 电感阻碍电流的变化
2.1.5 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1.6 戴维南定理
2.2 这些与频率有关
2.2.1 AC/DC与一个小秘密
2.2.2 恒定电压源与恒定电流源
2.2.3 直流
2.2.4 交流
2.2.5 回到电容和电感
2.2.6 低通滤波器
2.2.7 高通滤波器
2.2.8 有源滤波器
2.3 磁场与电场
2.3.1 磁场
2.3.2 电场
2.4 保持在控制之中
2.4.1 系统的概念
2.4.2 阶跃输入
2.4.3 反馈
2.4.4 正反馈
2.4.5 负反馈
2.4.6 开环增益和闭环增益
第3章 电气器件
3.1 部分导电
3.1.1 半导体
3.1.2 二极管
3.1.3 晶体管
3.1.5 一些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
3.2 功率和发热管理
3.2.1 结温
3.2.2 外壳温度
3.2.3 散热器
3.2.4 辐射
3.2.5 对流
3.2.6 传导
3.2.7 利用PCB散热
3.2.8 热扩散
3.3 神奇的运放
3.3.1 正确使用运放
3.3.2 运放的原理
3.4 负反馈
3.5 正反馈
3.6 这就是逻辑
3.6.1 二进制数
3.6.2 逻辑
3.7 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基础
3.7.1 微控制器原理
3.7.2 结构
3.7.3 算法程序
3.7.4 乘法
3.7.5 除法
3.7.6 关于I/O(输入或输出)的注意事项
3.7.7 以简单模块为起点
3.8 输入和输出
3.8.1 输入
3.8.2 模拟传感器
3.8.3 接地
3.8.4 传感器阻抗
3.8.5 输入阻抗
3.8.6 输出
3.8.7 复用技术
3.8.8 白炽灯
3.8.9 晶体管
3.8.10 线圈
第4章 真实世界
4.1 相互转换
4.1.1 模拟与数字
4.1.2 先有模拟量
4.1.3 然后有数字量
4.1.4 综合两个世界的优点
4.2 A到D的转换及反向过程
4.2.1 A表示模拟量
4.2.2 D代表数字量
4.3 ADC离不开DAC
4.4 让物体动起来——机电的世界
4.5 速度维持
4.5.1 转矩控制
4.5.2 制动
4.5.3 简单的秘密
4.5.4 一个小细节
4.5.5 再生制动并不是太难
4.5.6 改变转向
4.5.7 结论
4.6 其他DC电机
4.6.1 无刷DC电机
4.6.2 步进电机
4.6.3 交流及通用电机
4.6.4 螺线管
4.6.5 继电器
4.6.6 “捕蝇器”
4.7.1 电压的需求
4.7.2 线性电源
4.7.3 开关电源
4.7.4 几点最后的考虑
4.8 当元件不理想时
4.8.1 无处不在的R、L、C
4.8.2 误差源:理想与实际
4.8.3 电阻
4.8.4 电容
4.8.5 电感
4.8.6 半导体
4.8.7 电压源
4.8.8 总结
4.9 可靠性设计
4.9.1 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
4.9.2 学会适应
4.9.3 模块化设计
4.9.4 预见变化
4.9.5 过犹不及
4.10 我所偏爱的一些电路
4.10.1 组合达林顿对管
4.10.2 DC电平移位器
4.10.3 虚拟地
4.10.4 电压跟随器
4.10.5 AC放大器
4.10.6 反相振荡器
4.10.7 恒流源
4.11 积累你自己的电路集
第5章 工具
5.1 让不可见的可见
5.1.1 万用表
5.1.2 示波器
5.1.3 逻辑分析仪
5.2 仿真器
5.2.1 理论与实际
5.2.2 功能强大的工具
5.2.3 培养直觉
5.3 电烙铁
5.3.1 4个基本条件
5.3.2 焊丝
5.3.4 拆焊
5.4 “人际”工具
5.4.1 生产厂家
5.4.2 销售代表
5.4.3 分销商
5.4.4 现场应用工程师
5.4.5 设计采用
5.4.6 直购
5.4.7 总结
第6章 故障排除
6.1 排查故障前的准备
6.1.1 科学鸟枪方法
6.1.2 排除故障不难学习
6.1.3 始于易
6.1.4 跳出专业看问题
6.1.5 注意细节
6.1.6 对比排查
6.1.7 再谈估算
6.1.8 故障重现
6.1.9 根源
6.1.10 问题分类
6.1.11 消除故障
6.2 机器中的幽灵——EMI
6.2.1 EMI的本质
6.2.2 魔鬼的招数
6.2.3 传导的EMI
6.2.4 辐射的EMI
6.2.5 处理EMI
6.2.6 用破坏来证明你能够修复
6.3 时机就是一切
6.4 压力之下
6.5 要为意外做好心理准备
6.5.1 不是每个元器件都产自同一个模子
6.5.2 控制环境
6.5.3 穷人的EMI试验
6.5.4 记录解决方案,积累经验
6.5.5 空中的EMI
6.5.6 导线中的EMI
6.5.7 小电流信号更易受干扰
6.5.8 找出天线并予以破坏
6.5.9 结论
6.6 消除漏洞的对策
6.6.1 无漏洞的软件也许不存在
6.6.2 大量而全面的测试
6.6.3 重现问题
6.6.4 设置追踪器
6.6.5 再次破坏
6.6.6 捉虫
第7章 人际沟通
7.1 人际关系技巧
7.1.1 上级
7.1.2 同级
7.1.3 下级
7.1.4 行政助理
7.2 做一个外向的内向者
7.2.1 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观点
7.2.2 想象
7.2.3 自我暗示
7.2.4 打破自己的“壳”
7.2.5 反复练习
7.3 交流技巧
7.3.1 口语
7.3.2 写作
7.3.3 切中要害
7.4 给经理的寄语
7.4.1 做服务者
7.4.2 做缓冲者
7.4.3 做激励者
7.4.4 要理解工程师们
7.4.5 最好的经理在多数时候都是对的
7.4.6 在平凡之辈中找出“射击”能手
7.5 给雇员的寄语
7.5.1 如何得到一份工作
7.5.2 最后一点考虑
7.5.3 如何保有一份工作
7.5.4 最后一点慎重考虑
7.6 如何制造一个伟大的产品
在线时间2078 小时
威望50396 分
芯币38754 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书,而是一位资深电子电气工程师及技术开发部门的管理者,总结个人经验后写出的心得体会,它能够帮助读者强化电子电气工程的专业基础知识,指导读者进行科研开发、项目管理、人际沟通。
  本书作者在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人员招聘的过程中,看到有太多的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及工程师,由于没有打牢基础知识而常常碰壁,所以萌生了写作本书的念头。如果去问问那些已经毕业很多年的工程师们,我猜想,记不准并联电阻的求法、记不准滑动摩擦的定义者,恐怕大有人在。因此,为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工程师乃至老板们提供一本可以巩固本学科基础知识的读本,是十分必要的。
  电子电气工程中的概念看不到、摸不着,其中的公式、原理比较抽象难懂。我在读中学的时候,曾经有这么一个想法:“如果有这样的作家,能够把我们学生要学的公式和原理,写成学生们爱读、读起来轻松愉快的类似小说的读本,或者干脆就把这些知识巧妙、有机地融合在一本小说里,让我们在读小说、看故事的时候,顺便就把这些难懂、难记、难学的知识学会了,那该有多好。”我不敢说Darren Ashby先生的这本书完成了我的这个梦想,但我认为它确实是朝我梦想的方向迈进了一步,理由如下。
  其一,作者自称“语文不太好”,所以在阐述电子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时,采用了很多通俗、形象化的比喻,而没有像许多大牌学者写书那样,以为读者什么都懂而采用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使得本书成了一本简单易读的好书。在阐述电子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时,他还穿插了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故事及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譬如《星球大战》、《星际旅行》、((呆伯特》等电影或卡通片中的人物、故事等,这就像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一样,不仅有知识,还有笑话。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当我静下心来写作本书第一版的时候,就遇到了类似的困惑。我发现人们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主题,往往先获得一些相关的基本观点和概念,而这些基本的观点和概念又是建立在拥有L定知识的假定之上的。另一方面我又意识到,如果人们先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那么所需的知识将更易于理解——这就是我所遇到的鸡和蛋的困惑局面。
  可以说,第一版解释了“鸡”(这里的“鸡”就是跟电的利用有关的一切),它实质上假定读者已经知道了“蛋”是什么(“蛋”就是要了解电是什么)。说实话,这有点自欺欺人①。此外我也从未指望第一版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实际情况是,有很多人想更多地了解我们周围这个日益繁荣的电子世界。因此,对于这个新的改进版本,我将先离题一下,尽我所能来解释到底什么是“蛋”。如果你对这方面的内容②已有所了解,那么可以跳过这一部分,不过你也可以选择在这里逗留一会儿,看看我对电为何物的解释到底有没有高明之处。
  0.2电到底为何物
  电子是什么呢?尽管从来没有人见过电子,但人们发明了很多方法来检测成群的电子。各种电表、示波器以及探测器都可以告诉我们电子是如何移动的、它们在干什么。人们也发明了很多方法依靠电子来使电机运转、使灯泡发光,为移动电话和计算机及其他成千上万的酷极了的东西供电。
在线时间2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初级),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一粒金砂(初级),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好东西,谢谢楼主分享
在线时间343 小时
威望111 分
芯币2836 枚
E金币83 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 积分
一粒金砂(中级), 积分 1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9 积分
恩看目录不错的样子
千年石桥若痴惘,蛛落尘埃作暮雪,残情滴落覆千里 ,何处霜飞闻蝶舞,禅念灯火回眸,奈何今宵无月,泪影谁堪,空渡,空渡……!醉看牛郎过后,孤雁双飞,窗扉冷
在线时间1924 小时
威望4066 分
芯币10355 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看着介绍感觉是本很不错的书哦~~下一个下来看看如何~~多谢楼主的分享啦~~~~~~~~~~~~~~~~~~~~~~~~~~~~~~~~~
在线时间0 小时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初级),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一粒金砂(初级),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在线时间65 小时
芯币287 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初级),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一粒金砂(初级),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讲的不错&&好好看看
资源大师勋章
在下载中心贡献超过4000份资料
Powered by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
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
来源: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了工厂供配电系统,尤其是了解到了工厂变电所的组成及运行过程,为小区电力网设计、建筑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参观第一化工集团自动化系统,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为学好专业课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为我们以后在质的变化上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习内容(一)安全教育一、安全教育学习的目的:二、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1、事故发生的因素人为因素&&不安全行为物的因素&&不安全因素2、发生事故的认为因素1)、管理层因素;2)、违章:a、错误操作b、违章操作c、蛮干3)、安全责任(素质)差。三、入厂主要安全注意事项1、防火防爆2、防尘防毒3、防止灼烫伤4、防止触电5、防止机械伤害6、防止高处坠落7、防止车辆伤害8、防止起重机械伤害9、防止物体打击10、班前班中不得饮酒
  四、设备内作业须知:1、在各种储罐,槽车,塔等设备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是其他密闭场所内部进行工作均属于设备内作业2、设备上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等均应与外界有效的隔离3、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4、应采取措施,保持设备内空气良好5、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取采样分析,采样应有代表性6、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7、在容器内工作时因照明良好,照明用电应小于等于36v的防爆型灯具8、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并且搭设安全梯或是安全平台,比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栓作业人员进行施工9、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并应有入抢救的措施及有效保护手段10、《设备内安全作业证》由施工单位负责办理,该项目的负责人或是技术员填写作业证,上检修作业单位应填写的各项内容
  (二)、化工生产特点的简要介绍:化工生产的特点是以天然气作原料,用直接催化法分式合成胺。1、原料,半成品,成品多分为易燃易爆或是有毒物2、生产工艺多为高温,高压或是底温高压3、生产的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4、工业三废多,影响环境
  (三)、学习和了解变电所的主要结构型式,结构种类和特点。
  (四)、学习和了解变电所的主要部件的生产技术资料,包括:各种技术标准,图纸,专用设备说明书等。
  (五)、了解变电所的主要技术要求以及有关标准。
下页更精彩:1
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差距很大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