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原理是什么?有何优点?

查看详细内容
当前栏目:>>
<FONT COLOR='#07年6月6日作者:root &&总点击数:8580 &本周点击数:10 &评论:1 []
化验师技术问答1
174ICP-AESICP-MSICP
179ICP-AES
183ICP-AES
184ICP-AES
185ICP-AES
186ICP-AESICP-AES
197ICP-MSICP-AESAAS
301GC-FTIR
502Internet
508Internet
509Internet
510Internet
511Internet
512Internet
513Internet
514Internet
515Internet
518Internet
520Internet
693TLCHPLC
851NaOHNaCO3
896ICP-AES
王中华于 11:33:35如何配制和标定硝酸银标准溶液和硫氰酸钾标准溶液?
你尚未注册,无法发表评论
慧源书城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像馨雅慧静心轩制作维护 QQ:&&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定王台混合酸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校长158544.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5页免费16页免费19页免费4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24页2下载券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9页免费5页免费15页1下载券4页免费3页免费
混合酸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实&#8203;验&#8203;报&#8203;告&#8203;,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88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什么叫混合指示剂?举例说明使用混合指示剂有什么优点?_百度知道
什么叫混合指示剂?举例说明使用混合指示剂有什么优点?
提问者采纳
合指示剂是利用颜色之间的互补作用.一种是由两种或多种指示剂混合而成,使变色范围变窄.例如溴甲酚绿与甲基红指示剂.另一种是在某种指示剂中加入一种惰性染料(其颜色不随溶液pH的变化而变化),由于颜色互补使变色敏锐,但变色范围不变,从而使终点时颜色变化敏锐.它的配制方法一般有两种
其他类似问题
混合指示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萃取指示剂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萃取指示剂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化学试剂中的一类。在一定介质条件下,其颜色能发生变化、能产生混浊或沉淀,以及有荧光现象等。常用它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滴定分析中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环境检测中检验有害物。一般分为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吸附指示剂等。
用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在各类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被滴定物质和滴定剂的浓度都在不断变化,在等当点附近,离子浓度会发生较大变化,能够对这种离子浓度变化作出显示(如改变溶液颜色,生成沉淀等)的试剂就叫指示剂。如果滴定剂或被滴定物质是有色的,它们本身就具有指示剂的作用,如高锰酸钾。
适用于各类滴定反应的指示剂有以下几种:
①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是一种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其酸性和碱性具有不同的颜色。指示剂酸HIn在溶液中的离解常数Ka=&#91;H+&#93;&#91;In-&#93;/&#91;HIn&#93;,即溶液的颜色决定于&#91;In-&#93;/&#91;HIn&#93;,而&#91;In-&#93;/&#91;HIn&#93;又决定于&#91;H+&#93;。以甲基橙(Ka=10-3.4)为例,溶液的pH4.4时,呈碱性,具黄色;而在pH3.1~4.4,则出现红黄的混合色橙色,称之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同的酸碱指示剂有不同的变色范围。
②金属指示剂。络合滴定法所用的指示剂,大多是染料,它在一定pH下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呈现一种与游离指示剂完全不同的颜色而指示终点。
③氧化还原指示剂。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它的氧化形与还原形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中被氧化(或还原)时,即变色,指示出溶液电位的变化。
④沉淀滴定指示剂。主要是Ag+与卤素离子的滴定,以铬酸钾、铁铵矾或荧光黄作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指示的原理: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者有机弱碱,当溶液的pH改变时,指示剂由于结构的改变而发生颜色的改变。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
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这里介绍常用的液-液萃取。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用公式表示。CA/CB=K
CA.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K是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为原溶液的体积
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
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3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
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比等于K,即:
w1/V=Kw1=w0KV
(w0-w1)/SKV+S
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
w2=w1KV=w0KV
因此,经n次提取后:
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分液漏斗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