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的漂流瓶收不到瓶子为什么做好第一个任务瓶子上的叹号就不见了 漂流瓶收不到瓶子时间也没显示

小修的漂流瓶
&&&&在杂志上看过一句话:男人都是虚荣的。年轻气盛的我当即合上书,再也不看。现在想想,那句话说的多么对啊。
&&&&一直对求赞,求关注的现象深恶痛绝,对做出如此事的人颇为鄙视。求关必不关,求赞必不赞。这是准则。但我必须承认:内心深处有着被他人关注,被他人赞美的渴望。
&&&&刚开微博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刷微博,而是希冀地点亮屏幕,看看有无新粉丝。大多数时候是失望的,有提醒时的欢呼雀跃很快便被“淘宝”“加粉“消磨,私信也多为广告。渐渐的也就倦了,但期待关注的心仍然没变。看到他们动辄成百上千的粉丝会嫉妒,会不自觉嘲讽。看到有些人发了一个表情都会有很多赞,很多转发还是会感到奇怪。
&&&&多看加入书友圈的时候,有了粉丝功能。一是由于兴趣,一是由于渴望被关注。我奋力读书,用心写书评。粉丝在慢慢地涨着,不温不火,还是有些不满的。后来加入了书友群,有了大v关注,粉丝开始水涨船高,颇为喜悦。但心知,也许他们不是真的因为我的文笔而来。因此更加努力,直至今日。但有一点还是没变:喜欢被赞,喜欢被评论。
&&&&书评发自心声,容不得虚假。但如果无人关注,无人评价,和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有何区别?我现在要说:书评是写给自己的,更是写给他人看的!如果无人点赞,无人评论,我会感到不舒服。特别是感觉自己写得不错,很是自得的时候。回想一下,这应该也是虚荣吧。
&&&&来lofter的初衷也是如此。以前喜欢思考,喜欢写写,但找不到地方发泄。发到空间,无人关心;发到微博,也没多少人关注。只有lofter能满足要求。lofter里大家都是陌生人,又都像是一家人。我写你看,随意点赞。无论支持与否,我都很开心,因为有人认真读了我的文章。所以我才会坚持至今。
&&&&这些虚荣,我不讨厌呢。
&&& ps.&今天书友圈有书友发了牢骚,大叹书评被吞,不得志之意。我冷眼旁观。要是真的觉得委屈,大可申述,何必在书友圈啰嗦?但我不说,因为我知道:这是人之常情。虚荣,个个都有吧。呵呵。
文/Emma艾小玛一前几天看一篇文章,大概是说有很多年轻人常年被父母所困扰着。这种困扰有时候是软性,有时候是硬性的。软性的大概是指父母常年念叨“你怎么不结婚”、“你看看别人家孩子”等精神上的压力;硬性是指当你决心做什么事情,他们就以性命作为威胁,“从此以后我们断绝关系”,以种种为你好的理由迫使你放弃梦想。随手打开一个豆瓣小组,就能看见有姑娘哭诉男朋友其实还不错,但是父母就是不同意;想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父母却万分阻挠,要求孩子回家考公务员。前几天,微博上有一条热门长微博,大概是一个姑娘找了一个还不错的男朋友,男生做着小生意,不算富裕,但也算是衣食无忧。她的父母认为做生意都靠不住,非让她找一个公务员男朋友。他们为这份感情抗争了五年,男生也想方设法地赢得长辈欢心。不过,最终,她的父母仍然不满意,对此各种威胁,最终拆散这段情侣。我的堂哥也是这样的人。他的父母从小把他看的紧紧的,从小到大,无论读书,选专业,还是找工作,都得在其中插一手。他从小喜欢打游戏,毕业以后,在广州一家大型网游公司当程序员。可惜,他的父母觉得这份工作太没有面子,非要想办法让儿子去事业单位上班。堂哥当然不能同意,他母亲就天天去公司闹腾,今天闹自杀,明天闹心脏病发作,最终,他不得不辞掉自己喜爱的工作,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花10多W疏通关系,去了一家事业单位过上无所事事的生活。几年过去,曾经和堂哥一起入行的朋友都当成了游戏策划,过上年薪50W+,有车有房的中产生活。我想,他终日郁郁寡欢并不仅仅因为昔日好友的事业成功,自己则是一个铁路小职员;更重要的是,他被迫放弃了自己人生中最喜欢的事情,而亲手推动这一切的人——偏偏是父母。二我想,不仅仅是豆瓣上的姑娘,微博上的那个姑娘,我的堂哥,也有很多面临着“听爸妈,还是听自己”的困惑。至于我,也曾经有过同样的就纠结。我的家庭是再传统不过的家庭,父母希望我能回到家里,尽量不要出去工作,随便嫁一个朋友圈里的儿子,每天逛逛街,吃吃饭就好了。当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家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谁会看呢,你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种事情上?”这种心情是很矛盾的,一面是父母希望你能放弃企图心,过上安稳的日子;一面是内心的召唤。家人一直是我们很重要的部分,当我们想要去挑战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会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喋喋不休的建议和阻挠,而是有人对你说“没关系啦,去试试看嘛,又没有什么损失”。只要不是铁石心肠的人,对于家人的打压和批判,还是会觉得沮丧吧。我在这份挣扎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想明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像所有的情感一样,不能要求其中一方牺牲快乐来满足另外一方,即使你顶着“孝道”大旗迎合父母放弃自我,最终这段关系里也会充满怨气。听话更加是伪命题。先不说绝大部分的父母对自己将要干涉的领域丝毫不懂,比如说,在事业上默默无名的父母跑去干涉子女的就业问题;婚姻不幸福长辈干涉晚辈择偶。如果你听了这些人的话,就是对人生最大的不尊重。说真的,你真的会听蛋糕师教你怎么修空调?三脱离父母的控制欲只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是离开家去读书工作,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从塑价值观,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二个方法就是珍惜叛逆期,我一直觉得叛逆期是很棒东西,它让后代尽可能地脱离上一代的影响。最终,我能坚持自己的内心并不仅仅由于坚强、心怀勇气之类的,而是我对“这件事情”的喜欢程度到了“不给我钱都会想继续做下去”;当然,还有朋友对我的支持,志同道合的朋友永远是最坚强的心灵后盾。你会和父母吵架,闹翻,甚至来一场冷战,爱他们又把关系搞僵。可是,有一些事情现在不做,真的永远都不会做了;即使冒着被全世界打脸的结果,还是会想去试试看呢。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还是可以听一下父母是怎么说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应该自己来选。任由父母操控自己人生,有一个很大的BUG,就是他们帮你选了,却不帮你承担后果。比如说,你嫁给他们喜欢的男生,可是,那无趣的婚姻,糟糕的生活,他们并不需要去感受,吃劲苦头的是自己。他们安排了一件你不喜欢的工作,每天上班面对奇葩老板的人也不是他们,而是你。父母是很重要的人,在无伤大雅的小事情上可以顺着他们的意思,而在重要的事情上,在关系到人生幸福的事情上——请在夜深人静之际,问问自己的心吧。说一句不太礼貌的话,有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在乎父母是不是高兴,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成年人,应该学习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要求子女变成“让他们高兴的东西”。你的生命力可能会出现很多人,父母,女朋友,好哥们,他们有时候会自以为知道什么东西对你是最好的,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那么了解你。所谓对他人的尊重,最基本的一点莫过于——不要以爱的名义去阻挠他,因为,你无法代替他去后悔。四现实是能摧毁梦想,闲言碎语能让你忽略内心的声音。尤其在一线城市,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压力之下忘记了初衷。没有梦想是一种错吗?当然不是,它一种生活方式。不过,我仍然会觉得,那个“非做不可的梦想”太珍贵了,如果你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请不要那么早放弃它。它们有可能都很糟糕,也有可能都很好。在上个世纪末,每个人认为“工厂工人”是很稳定的工作,而转眼之间他们就下岗了。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有保障的?父母是不是对的?我真的不知道,就如同薛定谔的猫,必须打开盒子才能知道猫到底是死还是活。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无法预测;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做好当下,做好每一件小事儿。
关于独处,需静下心来慢慢读。而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里谈到的独处,见解非常深刻。当你独处时,是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当你享受独处时,是自由。但真正的自由是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原文如下: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反复回味: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这也是尚福的妙语所表达的同一样思想,我把这句妙语作为警句放置这本书的开首)。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来的困难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数、无法避免。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别,但社会对这些差别视而不见,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更有甚者,社会地位和等级所造成的人为的差别取代了大自然定下的差别,前者通常和后者背道而驰。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于社会生活的这种安排而获得了良好的位置,而为数不多得到了大自然青睐的人,位置却被贬低了。因此,后一种人总是逃避社交聚会。而每个社交聚会一旦变得人多势众,平庸就会把持统治的地位。社交聚会之所以会对才智卓越之士造成伤害,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平等的权利,而这又导致人们对任何事情都提出了同等的权利和要求,尽管他们的才具参差不一。接下来的结果就是:人们都要求别人承认他们对社会作出了同等的成绩和贡献。所谓的上流社会承认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却唯独不肯承认一个人在精神思想方面的优势;他们甚至抵制这方面的优势。社会约束我们对愚蠢、呆笨和反常表现出没完没了的耐性,但具有优越个性的人却必须请求别人对自己的原谅;或者,他必须把自己的优越之处掩藏起来,因为优越突出的精神思想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他人的损害,尽管它完全无意这样做。因此,所谓“上流”的社交聚会,其劣处不仅在于它把那些我们不可能称道和喜爱的人提供给我们,同时,还不允许我们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现本色;相反,它强迫我们为了迎合别人而扭曲、萎缩自己。具有深度的交谈和充满思想的话语只能属于由思想丰富的人所组成的聚会。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恶痛绝。所以,在这种社交场合要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当然,为此代价,我们获得了他人的好感。但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他就越会发现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根本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人们通常都是无力还债的;他们把无聊、烦恼、不快和否定自我强加给我们,但对此却无法作出补偿。绝大部分的社交聚会都是这样的实质。放弃这种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那我们就是做成了一桩精明的生意。另外,由于真正的、精神思想的优势不会见容于社交聚会,并且也着实难得一见,为了代替它,人们就采用了一种虚假的、世俗常规的、建立在相当随意的原则之上的东西作为某种优越的表现——它在高级的社交圈子里传统般地传递着,就像暗语一样地可以随时更改。这也就是人们名之为时尚或时髦的东西。但是,当这种优势一旦和人的真正优势互相碰撞,它就马上显示其弱点。并且,“当时髦进入时,常识也就引退了。”大致说来,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友谊、爱情和荣誉紧紧地把人们联结在一起,但归根到底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寄望于自己,顶多寄望于他们的孩子。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条件,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道,那么,他的处境也就越好。孤独的坏处就算不是一下子就被我们感觉得到,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的坏处却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据此可知,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所以,西塞罗说过,“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除此之外,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显而易见的牺牲;他们更不可能会主动寻求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相比之下,由于欠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此外,在这世上,真正具备价值的东西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受人注意的东西却往往缺乏价值。每一个有价值的、出类拔萃的人都宁愿引退归隐——这就是上述事实的证明和结果。据此,对于一个具备自身价值的人来说,如果他懂得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扩大自己的自由,尽量少与他的同类接触——因为这世上人是无法避免与其同类打交道[139]的,那么,这个人也就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是人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在孤独中人们无法忍受自己。他们内心的厌烦和空虚驱使他们热衷于与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观光。他们的精神思想欠缺一种弹力,无法自己活动起来;因此,他们就试图通过喝酒提升精神,不少人就是由此途径变成了酒鬼。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人需要得到来自外在的、持续不断的刺激——或者,更准确地说,通过与其同一类的人的接触,他们才能获取最强烈的刺激。一旦缺少了这种刺激,他们的精神思想就会在重负之下沉沦,最终陷进一种悲惨的浑噩之中。我们也可以说:这类人都只各自拥有人性的理念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因此,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许多补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人的完整意识。相比之下,一个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个独立的统一体,而不是人的统一体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个人的自身也就是充足完备的。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平庸之辈比之于那些俄罗斯兽角乐器。每只兽角只能发出一个单音,把所需的兽角恰当地凑在一起才能吹奏音乐。大众的精神和气质单调、乏味,恰似那些只能发出单音的兽角乐器。确实,不少人似乎毕生只有某种一成不变的见解,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能力产生其他的念头和思想了。由此不但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些人是那样的无聊,同时也说明了他们何以如此热衷于与人交往,尤其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这就是人类的群居特性。人们单调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忍受自己,“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所带来的疲累之苦”。人们只有在凑到一块、联合起来的时候,才能有所作为。这种情形与把俄罗斯兽角乐器集合起来才能演奏出音乐是一样的道理。但是,一个有丰富思想头脑的人,却可以跟一个能单独演奏音乐的乐手相比;或者,我们可以把他比喻为一架钢琴。钢琴本身就是一个小型乐队。同样,这样一个人就是一个微型世界。其他人需要得到相互补充,但这种人的单个的头脑意识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统一体。就像钢琴一样,他并不是一个交响乐队中的一分子,他更适合独自一人演奏。如果他真的需要跟别人合作演奏,那他就只能作为得到别的乐器伴奏的主音,就像乐队中的钢琴一样。或者,他就像钢琴那样定下声乐的调子。那些喜爱社会交往的人尽可以从我的这一比喻里面得出一条规律: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质量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群的数量得到弥补。有一个有思想头脑的同伴就足够了。但如果除了平庸之辈就再难寻觅他人,那么,把这些人凑足一定的数量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因为通过这些人的各自差异和相互补充——沿用兽角乐器的比喻——我们还是会有所收获的。但愿上天赐予我们耐心吧!同样,由于人们内心的贫乏和空虚,当那些更加优秀的人们为了某些高贵的理想目标而组成一个团体时,最后几乎无一例外都遭遇这样的结果:在那庞大的人群当中——他们就像覆盖一切、无孔不钻的细菌,随时准备着抓住任何能够驱赶无聊的机会——总有那么一些人混进或者强行闯进这一团体。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团体要么遭到了破坏,要么就被篡改了本来面目,与组成这一团体的初衷背道而驰。除此之外,人的群居生活可被视为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精神取暖,,这类似于人们在寒冷的天气拥挤在一起以身体取暖。不过,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热力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在《附录和补遗》的第二卷最后一章里,读者会读到我写的一则表达这层意思的寓言。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这一句话,“他不喜好与人交往”,就几乎等于说“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素质的人”了。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与自己为伴;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第二点弥足珍贵,尤其我们还记得社会交往所意味着的束缚、烦扰甚至危险,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热衷于与人交往其实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倾向,因为我们与之打交道的大部分人道德欠缺、智力呆滞或者反常。不喜交际其实就是不稀罕这些人。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一大幸事;因为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与人交往,我们平静的心境——它对我们的幸福的重要性仅次于健康——会随时因为与人交往而受到破坏。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犬儒学派哲学家放弃所拥有的财产、物品,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享受心境平和所带来的喜悦。谁要是为了同样的目的而放弃与人交往,那他也就做出了一个最明智的选择。柏那登&德&圣比埃的话一语中的,并且说得很美妙:“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因此,谁要是在早年就能适应独处,并且喜欢独处,那他就不啻获得了一个金矿。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做。正如人们从一开始就受到匮乏的驱赶而聚集在一起,一旦解决了匮乏,无聊同样会把人们驱赶到一块。如果没有受到匮乏和无聊的驱赶,人们或许就会孤身独处,虽然其中的原因只是每个人都自认为很重要,甚至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独自生活恰好适合如此评价自己的人;因为生活在拥挤、繁杂的世人当中,就会变得步履艰难,左右掣肘,心目中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就会被大打折扣。在这种意义上说,独处甚至是一种自然的、适合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它使每一个人都像亚当那样重新享受原初的、与自己本性相符的幸福快乐。但当然,亚当并没有父亲和母亲!所以,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独处对于人又是不自然的,起码,当人来到这一世界时,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孑然一身。他有父母、兄弟、姐妹,因此,他是群体当中的一员。据此,对独处的热爱并不是一种原初的倾向,而是在经历经验和考虑以后的产物;并且,对独处的喜爱随着我们精神能力的进展和与此同时岁数的增加而形成。所以,一般而言,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渴望程度与他的年龄大小成反比。年幼的小孩独自呆上一会儿的时间就会惊恐和痛苦地哭喊。要一个男孩单独一人则是对他的严厉惩罚。青年人很容易就会凑在一块,只有那些气质高贵的青年人才会有时候试图孤独一人,但如果单独呆上一天的时间,则仍然是困难的。但成年人却可以轻而易举做到这一点,他们已经可以独处比较长的时间了;并且,年纪越大,他就越能够独处。最后,到达古稀之年的老者,对生活中的快感娱乐要么不再需要,要么已经完全淡漠,同辈的人都已一一逝去,对于这种老者来说,独处正好适合他们的需要。但就个人而言,孤独、离群的倾向总是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直接相关。这种倾向正如我已经说过的,并不纯粹自然和直接地出自我们的需要,它只是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对此经验进行思考以后的结果,它是我们对绝大多数人在道德和思想方面的悲惨、可怜的本质有所认识以后的产物。我们所能碰到的最糟糕的情形莫过于发现在人们的身上,道德上的缺陷和智力方面的不足共同联手作祟,那样,各种令人极度不快的情形都会发生。我们与大部分人进行交往时都感到不愉快,甚至无法容忍,原因就在这里。因此,虽然在这世界上不乏许许多多的糟糕东西,但最糟糕的莫过于聚会人群。甚至那个交际广泛的法国入伏尔泰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世上,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人比比皆是。”个性温和的彼特拉克对孤独有着强烈的、永恒不变的爱。他也为自己的这种偏好说出了同样的理由:我一直在寻求孤独的生活河流、田野和森林可以告诉你们,我在逃避那些渺小、浑噩的灵魂我不可以透过他们找到那条光明之路。彼特拉克在他优美的《论孤独的生活》里面,详细论述了独处的问题。他的书似乎就是辛玛曼的那本着名的《论孤独》的摹本。尚福以一贯嘲讽的口吻谈论了导致不喜与人交往的这一间接和次要的原因。他说:有时候,人们在谈论一个独处的人时,会说这个人不喜欢与人交往,这样的说法就犹如当一个人不愿意深夜在邦地森林行走,我们就说这个人不喜欢散步一样。甚至温柔的基督教徒安吉奴斯也以他独特、神秘的语言表达了一模一样的意思:希律王是敌人,上帝在约瑟夫的睡梦中让他知晓危险的存在。伯利恒是俗界,埃及则是孤独之处。我的灵魂逃离吧!否则痛苦和死亡就等待着你。同样,布鲁诺也表示了这一意见:“在这世上,那些想过神圣生活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说过:噢,那我就要到远方去,到野外居住。”波斯诗人萨迪说:“从此以后,我们告别了人群,选择了独处之路,因为安全属于独处的人。”他描述自己说:“我厌恶我的那些大马士革的朋友,我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沙漠隐居,寻求与动物为伴。”一句话,所有普罗米修斯用更好的泥土塑造出来的人都表达了相同的见解。这类优异、突出的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共通之处只存在于人性中的最丑陋、最低级,亦即最庸俗、最渺小的成分;后一类人拉帮结伙组成了群体,他们由于自己没有能力登攀到前者的高度,所以也就别无选择,只能把优秀的人们拉到自己的水平。这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试问,与这些人的交往又能得到什么喜悦和乐趣呢?因此,尊贵的气质情感才能孕育出对孤独的喜爱。无赖都是喜欢交际的;他们的确可怜。相比之下,一个人的高贵本性正好反映在这个人无法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他宁愿孤独一人,而无意与他人为伴。然后,随着岁月的增加,他会得出这样的见解: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这话说出来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安吉奴斯——尽管他有着基督徒的爱意和温柔——还是不得不这样说:孤独是困苦的;但可不要变得庸俗;因为这样,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一片沙漠。对于具有伟大心灵的人来说——他们都是人类的真正导师——不喜欢与他人频繁交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和校长、教育家不会愿意与吵闹、喊叫的孩子们一齐游戏、玩耍是同一样的道理。这些人来到这个世上的任务就是引导人类跨越谬误的海洋,从而进入真理的福地。他们把人类从粗野和庸俗的黑暗深渊中拉上来,把他们提升至文明和教化的光明之中。当然,他们必须生活在世俗男女当中,但却又不曾真正地属于这些俗人。从早年起他们就已经感觉到自己明显与他人有别,但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才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他们与大众本来就有精神上的分离,现在,他们刻意再辅之以身体上的分离;任何人都不可以靠近他们,除非这些人并不属于泛泛的平庸之辈。由此可知,对孤独的喜爱并不是一个原初的欲望,它不是直接形成的,而是以间接的方式、主要是在具有高贵精神思想的人们那里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免不了要降服那天然的、希望与人发生接触的愿望,还要不时地抗拒魔鬼靡菲斯特的悄声的建议:停止抚慰你那苦痛吧,它像一只恶鹰吞噬着你的胸口!最糟糕的人群都会让你感觉到你只是人类中的一员而已。——《浮士德》孤独是精神卓越之士的注定命运:对这一命运他们有时会嘘唏不已,但是他们总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地选择了孤独。随着年岁的增长,在这方面做到“让自己遵循理性”变得越来越容易和自然。当一个人到了 60 岁的年龄,他对孤独的渴望就已经真正地合乎自然,甚至成为某种本能了,因为到了这个年纪,一切因素都结合在一起,帮助形成了对孤独的渴望。对社交的强烈喜好,亦即对女人的喜爱和性的欲望,已经冷淡下来了。事实上,老年期无性欲的状态为一个人达致某种的自足无求打下了基础;而自足无求会逐渐吸掉人对于社会交往的渴望。我们放弃了花样繁多的幻象和愚蠢行为;活跃、忙碌的生活到了此时也大都结束了。这时,再没有什么可期待的了,也不再有什么计划和打算。我们所隶属的一代人也所剩无几了。周围的人群属于新的、陌生的一代,我们成了一种客观的、真正孤零零的存在。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迅速,我们更愿意把此刻的时间投放在精神思想方面。因为如果我们的头脑仍然保持精力,那么,我们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逐步经过完善了的思想见解,以及我们所掌握的运用自身能力的高超技巧都使我们对事物的研究比起以往更加容易和有趣。无数以前还是云山雾罩的东西,现在都被我们看得清晰明白;事情有了个水落石出的结果,我们感觉拥有了某种彻底的优势。丰富的阅历使我们停止对他人抱有太高的期待,因为,总的说来,他人并不都是些经我们加深了解以后就会取得我们的好感和赞许的人。相反,我们知道,除了一些很稀有和幸运的例子以外,我们碰到的除了是人性缺陷的标本以外,不会是别的东西。对于这些人我们最好敬而远之。因此,我们不再受到生活中惯常幻象的迷惑。我们从一个人的外在就可以判断其为人;我们不会渴望跟这种人做更深入的接触。最后,与人分离、与自己为伴的习惯成为了我们的第二天性,尤其当孤独从青年时代起就已经是我们的朋友。因此,对于独处的热爱变成了最简单和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此之前,它却必须先和社交的冲动作一番角力。在孤独的生活中,我们如鱼得水。所以,任何出色的个人——正因为他是出色的人,他就只能是鹤立鸡群、形单影只——在年轻时都受到这必然的孤独所带来的压抑,但到了老年,他可以放松地长舒一口气了。当然,每一个人享受老年好处的程度,由这个人的思想智力所决定。因此,虽然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享受到老年期的好处,但只有精神卓越的人才最大程度地享受老年的时光。只有那些智力低劣和素质太过平庸的人才会到了老年仍然像在青年时期那样对世俗人群乐此不疲。对于那个不再适合他们的群体来说,他们既啰嗦又烦闷;他们顶多只能做到使别人容忍他们。但这以前,他们可是受到人们欢迎的人。我们的年龄和我们对社交的热衷程度成反比——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发现哲学上的目的论发挥了作用。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需要在各个方面学习。这样,大自然就为年轻人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人们在与自己相仿的人交往时,也就是互相学习了。在这方面,人类社会可被称为一个庞大的贝尔&兰卡斯特模式的教育机构。一般的学校和书本教育是人为的,因为这些东西远离大自然的计划。所以,一个人越年轻,他就越感兴趣进入大自然的学校——这合乎大自然的目的。正如贺拉斯所说的,“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无瑕”。印度的一句谚语说:“没有不带茎柄的莲花”。所以,独处虽然有着诸多好处,但也有小小的不便和麻烦。不过,这些不便和麻烦与跟众人在一起时的坏处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一个真正有内在价值的人肯定会发现孤身的生活比起与他人在一起更加轻松容易。但是,在孤独生活的诸多不便当中,一个不好之处却并不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正如持续呆在室内会使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的影响变得相当敏感,一小阵冷风就会引致身体生病;同样,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我们的情绪变得异常敏感,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话语,甚至别人的表情、眼神,都会使我们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相比之下,一个在熙攘、繁忙当中生活的人却完全不会注意到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出于对别人的有理由的厌恶,迫于畏惧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那么,对于孤独生活的晦暗一面他是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尤其正当年轻的时候。我给予这种人的建议就是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虽然生活在众人之中,但他不可以完全成为众人的一分子;他与众人应该保持一种尽量客观的联系。这样会使他避免与社会人群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这也就保护自己免遭别人的中伤和侮辱。关于这种与人交往的节制方式,我们在莫拉丹所写的喜剧《咖啡厅,或新喜剧》中找到那值得一读的戏剧描写,尤其在剧中第一幕的第二景中对 D.佩德罗的性格的描绘。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要么孤独,要么庸俗。道理很简单,但多少人能做到更好地认识自我呢?
微信订阅号:qngoolife
下载『青果』手机客户端:
在中国,女孩真正意义上的自立不是18岁而是25岁。这是一个主旋律的年纪,豆蔻渐远而魅力渐至,灵魂已经基本成型。如果你看得足够远,你之后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和25岁的想法息息相关。爱情是什么你已经有点清楚。人生需要什么你必须开始清楚。还有,确认好你的下一步该做什么,你得比上帝更坚定。&&&&亲爱的,请记住:&1、好好梳理一次已经过去的人生。&&&&按照时间顺序,列一张年度纪事表,看看你25岁之前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有哪些教训和后悔,当初设立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这将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自己,也将更好地鞭策自己。&&&&&&& 2、谈过至少一次恋爱,并且依然相信爱情。&&&&很少有初恋就成功的恋人。少年时分手,大多因为不懂得如何去爱,但那时的爱一定是真的。&&& 25岁时的爱也是真的,虽然也许不那么纯粹。恋爱是门技术活,那些你在恋爱过程中学到的技巧、领悟的道理,不是别人能轻易能给的。而这些东西,会影响你将来的婚姻,甚至影响一生。&&&&和爱的人谈恋爱,跟合适的人结婚,你的人生会更圆满。我们来算一笔时间帐。假如你初恋20岁,两年后因为毕业或其他因素分手,你还有至少两三年的时间寻找一个合适的男人结婚。而若你25岁初恋,两年后分手,你复原及慢慢寻找合适的人,则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代价。当然,如果你与25岁时遇到的合适的初恋修成了正果,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 3、有能力,并且可以立即购买一件自己非常想要、但相对昂贵的东西。&&& 80后大多晚熟,但此时你再也没有任何拖延的理由,你必须独立了,这是25岁女生讨论幸福的前提。如果不是决意一口气读到博士,你已经完成了学业走向社会,不再有想父母伸手要钱的资格。遇到非常喜欢,或者一直很想入手的东西,试着买给自己,算是犒劳,也算是奖励。自己有能力奖励自己,这是“素质”,也是自信的来源。&&&&&&& 4、别再指望全世界把你当公主。&&& 25岁最大的悲剧在于仍然相信自己可以凭借美貌征服世界、征服任何一个优秀的男人;仍然任性地认为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无理取闹是可以被原谅的。事实上,早一点认清“现实”的人,用现实的态度对待生活的人,能够少走一点弯路。&&&&&&& 5、不要把内心的骄傲摆在脸上。&&&&保持内心的骄傲,爱自己,尤其是接收了自己的不完美之后,继续爱自己。同时在脸上留下谦卑,这会让你融入团队,融入生活。&&&&&&& 6、不要理直气壮地装嫩。&&&&你实际年龄25,看上去就是25。不会因为用娃娃声说话、拍照撅嘴就真的变回18岁。仔细对照几年前的照片,或许容貌没有太大的改变,但你的眼神一定和从前大不一样。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相对18岁的不谙世事,你如今更为懂事、大方、得体,如果偏执地装嫩,正好说明你内心严重缺乏自信。&&& 7、别再相信“永远”,享受当下。&&&&“永远”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词,你现在一定得清楚,当下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快乐。25岁的你,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候,别用明天的忧愁来稀释今天的快乐,也不要用明天的快乐来扰乱今天本该快乐的步伐。事实上,能享受和累加快乐的人,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如果爱情的“现在时”都是郁闷的、纠结的,将来也一定好不到哪儿去。&&&&&&& 8、不要再被心动的感觉牵着鼻子走。&&&&女生总喜欢被感觉冲昏头脑。相对外表和才华,你此时也应该开始考虑个性、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了。人生最终幸福与否,爱情是基础但不是全部,两个人的互动、思维方式是否同步也至关重要。心动终究会消失,甚至会消失到你怀疑它是否真实地存在过。&&& 9、拒绝跟已婚的老男人从往过密。&&&&和已婚老男人从往过密,无异与虎谋皮。如果他对你没有兴趣,一定会与你保持距离。他如果对你有兴趣,而你又经不起诱惑,最后你失败了,受伤不浅。就算你干掉原配上了位,还得面对人家和你隔肚皮的小孩。总之,你永远不可能成为这场游戏的最后赢家。&&&&&&& 10、你已经过了暗恋的年龄了,如果很喜欢一个人就大大方方告诉他吧。&&&&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不用继续耽误宝贵的青春。&&&&&&& 11、不属于你的人和事,就别再想了。&&&&伤害过你的前男友问你好不好,回答“很好”。&&&&被你抛弃的前男友问你好不好,回答“很好”。&&&&结过婚的男人问你好不好,回答“很好”。&&&&他们,都不是你的谁。&&& 12、不用为谁轻易改变,也不要试图改变他人。&&&&前半句是因为不做自己终将很惨,后半句是因为你根本做不到。&&& 13、到了25岁这个年纪,随身带避孕套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你现在还认为避孕套是男人才该准备的,女孩子包包里放着套套难以启齿,这绝对不是矜持,而是对自己不负责。女性的大部分妇科疾病是由男人引起,除了防止意外怀孕,套套还能预防疾病传播。在危急时刻,它还能保护你不受到进一步伤害。&&& 14、别把避孕药当做护身符。&&& 25岁以后,激素水平紊乱的直接后或就是导致不孕。&&&&如果你不想悲剧发生,就赶紧停止频繁服用避孕药吧,尤其毓婷,半年内不能超过一粒。如果他不准备套套,那就自己准备。如果他拒绝带套,你也完全可以拒绝他。假如你不爱惜自己,做爱很容易就变成了作孽。&&& 15、妇科检查不再是和你无关的事情。&&&&不要以为你没结婚妇科检查就和你无关,只要你有性经历,每年的妇科检查就是必须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去打一次宫颈癌预防针,13岁到26岁有效,打得越早效果越好。&&& 16、存折上至少有应付失业三个月的生活费。&&&&这是底线。存款可以不多,但至少要能保证失业三个月内不被饿死。如果没有存款,那你必须有储蓄意识了。先从记账开始,你会发现大部分花费其实都不是必须的。开源很重要,节流也同样很重要。&&&&&&& 17、你必须有一件除爱情外,真正喜欢的“东西”。&&&&和任何人一样,你的年轻和美丽是逐年递减的,它们在爱情中能为你争取的“利益”也是逐年递减的。如果你的男友很上进,你要赶紧跟上,否则会被他抛弃;如果你的男友很颓废,你要自立自强,否则会被他拖累。爱情不是终身饭票,它需要运用很多种方式进行增值。此时,你已经在学校里完成了只至少一门学业的学习,在社会上经历了工作的考验。&你对什么事情有兴趣,什么事情能做好,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把你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兴趣坚持下去,即使它很渺小。&&& 18、就算买债券也不把钱存在银行。&&&&物价飞涨的今天,钱存在银行只会贬值,绝不会升值。去年买一斤苹果的钱,今年就只能买半斤了。现在开始学习投资理财还不算晚,但如果再不学就一定晚了。如果觉得炒股或买基金技术含量太高,你可以先从投资保险和国债入手,或者请理财人士帮你量身定制理财计划。&&&&&&& 19、继续保持理想,但必须做一个清晰且现实的职业规划。&&&&现在的工作状态和平台决定了未来十年你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在进入职场三年后,仍然不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想要干什么,那多半他这辈子都搞不清楚了。平庸地走完职业生涯,还是有所发展,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仔细分析一下你目前的工作形势,制定一个短、中、长期的规划。如果分析完后觉得前路茫茫,赶紧另谋出路。&&&&&&& 20、努力工作,但也要有失业的准备。&&& 2008年金融危机,马士基全球裁员。有员工被叫进办公室,进去出来,打包东西,30分钟后走人。跨国大公司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企业。不论是在金钱方面还是心理上,你都应该有准备。年龄也是一种竞争优势,25岁时失业和22岁时失业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新机会要比后者小很多。22岁时你会觉得失业没什么,睡醒了又是新的一天。而25岁,你可能会连续失眠一个星期。&&&&&&& 21、别在频繁跳槽,尤其别为了涨工资而轻易跳槽。&&&&跳槽就像离婚,有惯性。跳到最后,很可能一事无成。现在的你,职业生涯开始进入一个决定性的时期,发展和平台才是此时最重要的。如果发展和平台都很好,降薪跳槽也未尝不可。&&&&&&& 22、不要轻易换城市。&&&&除非是已经有计划,且条件已经成熟的机会,否则不要轻易更换城市。此时换城市你付出的代价要比刚工作时大得多。首先,因为地域关系,你的工作经验也许作废。其次,你这些年建立的人脉基本清零。第三,你的男朋友愿意和你一起吗?就算愿意,那他能有和你一样好的机会吗?或者,在一个新的城市,要用多长的时间,你才能重新找到一个让你敢放心去爱的人?最重要的是,你的人脉、工作经验等被清零的同时,你的年龄不会倒回去。&&&&决定换城市之前先计算一下得失,相信你有能力根据结果自己决定去留。&&& 23、不做职场万金油,也别期待自己无可替代。&&&&什么都能做,什么都不擅长,可有可无的下场就是丧志职场竞争力。你能做的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也能做,老板凭什么花两三倍的薪水养着你?如果你不是高级技术型人才,也别指望自己不可替代,根据自己的优势,找到能发挥最大价值的途径更实际。25岁,你必须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 24、试着欣赏你的对手。&&&&之所以能成为对手,知道表明他和你实力相当。他还没有被你打倒,他身上一定具备你所没有的某种东西。取长补短是你打败他的唯一途径。&&&&&&& 25、把交友门槛抬高。&&&&最孤单的事情不再是没人陪在你身边,而是没人住在你心里。玩伴并不能派遣寂寞,你已经过了需要玩伴、需要互相陪伴的年纪。25岁,你需要把朋友重新分类排列一遍、把交友门槛抬高,不和你志同道合的人,不拥有至少一项你欣赏的好品质的人,请降级。&&&&&&& 26、把不能成为至交的朋友变成你的人脉。&&&&即使你真的能力过人,仅凭一人的单打独斗,想要成功也一定困难重重。有句话说,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人脉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人生。从25岁开始,你需要开始有意识地累积自己的人脉,你要明白在成功的道路上,需要什么人来帮助你,谁是你的奋斗方向,谁又是你的借鉴。总的说来,无条件支持你的人;对你要求严格的人;欣赏你、提携你的人,都是你应该珍视的人。&&&&&&& 27、在衣橱里准备一两套有品质的礼服。&&&&也许一年中只有一两次穿着它们的机会,但这一两次就足够让你成为焦点。&&&&&&& 28、是秘密,就谁也别告诉。&&&&保守别人的秘密,是美德;保守自己的秘密,是成长的必须。你最终需要自己面对世界,何不留住一些隐私,顺便也留住友谊长久必须的距离呢?真正的友谊本不需要用秘密来巩固。&&&&&&& 29、用买十件打折货仿单货的钱,买一件经典的简洁款。&&&&从现在开始,“气质”这个词,对你而言越来越重要。&&& 30、知道自己穿什么风格的衣服最好看。&&&&找对风格,远比紧跟流行,智慧得多。&&& 31、别急着买奢侈品。&&&&现在你可以有第一件奢侈品,但千万别把买奢侈品当成人生追求。实际上,欧美奢侈品消费主力为40岁至60岁的中产阶级。&&&&&&& 32、你这个年纪,最贵的护肤品应该是眼霜,最好的化妆品应该是微笑。&&&&熬夜、不良生活习惯,眼睛都不会说谎,眼神也没法化妆。浓妆只会加速你的衰老。25岁,你还没有到涂墙的年纪。把买化妆品的钱用买护肤品吧,买一支好一点的眼霜,购入自己的第一支精华。做好保湿,做好清洁,早点睡,你的微笑真的很美。&&&&&&& 33、内衣一旦磨损、松垮或变形,立刻扔掉。&&&&这不光是为了美,更是为了健康。你知道吗?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选择合适的内衣,经常按摩,月经后进行乳房自我检查,给你的咪咪多一点爱。&&&&&&& 34、至少把一门兴趣变成你加分的特长,即使是像唱歌、讲笑话这样的小事。&&&&朋友圈里最受欢迎的人,一定是幽默、特别的人,别小看讲笑话、唱歌、做手工的作用,虽然是小事,却是一个人个性和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你的存在感和人气。想学摄影,就去学吧;想学钢琴,也去学吧,你才25岁。&&&&&&& 35、回家再哭。&&&&试着将自己的脆弱隐藏起来。25岁在人前哭,不会为你争取同情分,只能让敌人看到你的脆弱、暗笑你的脆弱。&&&&&&& 36、别总是看韩剧。看点美剧,这更能锻炼你的逻辑。&&&&现在的你不光需要感情,需要浪漫,更需要清晰的逻辑,美剧绝对是世界上最轻松、最有趣味性地锻炼逻辑的方式。&&& 37、把无聊发呆的时间用来看新闻。&&&&不是娱乐八卦,而是关于“今天世界发生了什么”。你不是和这个世界毫无关系。利用早餐时间、打扫时间关注你生活的城市、国家、世界,不仅能够帮助你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定,还能让你不在同陌生人交谈时一无所知。&&& 38、出门旅行,去看看博物馆和美术馆,和当地人聊聊天。&&&&最能体现一座城市内涵的地方是博物馆和美术馆,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真实面貌的地方是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多了解这些,比一堆照片能带给你的收获要多得多。&&& 39、尝试一些你以前拒绝的东西,例如一道从来不吃的菜,一本“绝不会看”的书。&&&&接纳以前无论如何也不吃的菜,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到了这个年纪,打开自己容纳世界,换一个角度思考,你会有全新的收获。&&& 40、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杨澜曾经在采访中说,大多数女人在第一次婚姻中都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你之前以为自己想要的,并不是真正想要的。人只有在有过一定经历后才会清楚自己真正的要求。现在,关于事业,关于爱情,你都有了一定经历,时候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 41、任何年纪,都记得给父母一周至少一次电话。&&& 25岁的时候,忙恋爱、忙升职,父母一定不是你们生活的重心。但你应该明白,如果在外地工作,每年回一次家,你人生中能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实在少得让人心酸。无论你在哪里,每周打一次电话回家吧。父母不会要求你做什么,但他们会以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42、主动问候你想念的朋友。&&&&别斤斤计较谁先和谁联络,谁关心谁更多,25岁以后,获得一个真朋友会越来越难。主动关心以前的好友吧,一个留言,一条短信,表达的惦念和珍惜,却很不简单。再亲密的朋友,久不联络,也会疏远的。&&&&&&& 43、有自己下厨吃饱肚子的动手能力。&&&&蛋炒饭是最低要求。保守一点,你至少得学会三菜一汤。25岁的你不必精通各项家务,但你此时应该明白,收拾房间、做饭,也是爱的能力的一种体现。&&&&&&& 44、从今天开始,最晚1点前睡觉。&&&&关于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自己的身体需要自己好好爱惜。&&&&&&& 45、不要尽信理论和书本,包括我们现在告诉你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错,甚至有时对错也可能恰好颠倒。最关键在于你看世界的角度。选择你认为对的,这就足够了
作者:little?可
微信订阅号:qngoolife
下载『青果』手机客户端:
看美剧,有时候会发现老外们对“爱”这个字眼是非常非常珍惜的,轻易不会说出来,而一旦说出来往往就意味着极其重要的决定,而听的人一定会有非常非常激烈的反应——要么惊慌失措、要么深情以对、要么感动流泪——总之,一定不会像我们中国人常常遇到的那样平平静静冷冷清清。&如果再品读一下美剧里男女交往的细节,会发现其实从一方对另一方有意追求到双方决定开始一段&“relationship”,&再到某一时刻深情地表白说&“I love you”&之间,往往有一段距离要走,表白的语言可能从“你愿意哪天和我一起出去吗?”到“我觉得和你一起度过的时间很有趣。”再到“我喜欢你”“你很迷人”等等,最后才是“我爱你”。&是因为外国人含蓄吗?未必,因为有些情况下,好吧,很多情况下都是两个人都滚完床单了,还没有说出“爱”这样的字眼。这点和中国人很不相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奔放”,两个人还没有任何的接触,或者根本不知道对方对自己是什么态度,就很敢表白,很愿意表白,而表白则必说“爱”,似乎不用这个字眼就不能表达自己真诚的情绪。&我倒是觉得在这一点上,老美对“爱”的态度反而更能体现“爱”的神圣,而反观我们身边的种种际遇,会发现:往往刚见到一个美女帅哥,就觉得自己对人家一见钟情,还不知道对方什么性格什么人品,就觉得自己爱上了人家,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就去公开表白,大大地场面说“我爱你”。而事实上,越容易说出来的“爱”反而越容易被放弃、遗忘、背叛。&爱,从来不应该是一种单方向的付出或投射,那种情愫只能用“喜欢”、“欣赏”、“倾心”、“心仪”、“仰慕”等词语来形容,只有得到合适的、积极的、相当的回应,这些感觉才能慢慢转化为“爱”。爱是两个人的事,所以不要再说“我爱你,与你无关”,那样的“爱”可能会成为对方的负担。&所以,培养一份爱情,不应该把感情埋在心里默默付出,试图有一天让对方发现,被感动到哭,这种互相暗恋的桥段虽然有,但极少发生;虽然一旦发生了会成为一段佳话,但不得不说因缘巧合之下互相错过的几率更大。&培养一份感情,也不应该唐突佳人,还未有三分了解,张口就说爱你,人家还不知道你姓甚名谁什么性格什么渊源,你就要求人家答应你的追求,往往事倍功半,把人给吓着了,一个非常不良好的开端等于失败了一多半。&而于被追求被表白的一方来说,无论面对气势汹汹的明示或和风细雨的暗示,其实不应该躲躲闪闪或直接绝了对方的念想。现在的很多人都输在一个“想太多”,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就能想到这个人家庭出身如何如何行为习惯如何如何身价条件如何如何七大姑八大姨等等社会关系如何如何,和自己这方面不合适那方面不合适,那么多可能的不合适那还不如干脆不要开始,不愿意“相处”,就无从“了解”,也就无法“发现”对方自身和自己是否合适。说白了,是应该要给人以“循序渐进”的机会,只有经过一阵子你来我往之后,合则继续,不合则散,别以为答应“交往”就意味着结婚和永远在一起。&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小伙伴儿们,往往对“交往”这个阶段三观不正,不能像老美对待“relationship”那样充分利用:人家那边更多的倾向于两个人在保持相对独立空间和独立社会关系的情况下互相了解和陪伴,约会是为了共同的乐趣或共同的喜好,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时机;我们这边一旦开始交往了,那可不得了,往往一方会对另一方加上很多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往往是不对等的,总是拿“别人的男朋友”或“别人的女朋友”作为标准要求自己的那一位,缺乏必要的缓冲,有时候难免双方都很压抑,不利于这段感情健康平顺地发展。&从欣赏到爱恋,从相处到相爱,需要这种你来我往、逐渐深入、充分接触的温和回应(reflection),不一定要发生非常剧烈的反应(reaction),这样慢火熬炖的感情,更能历久弥香,回味无穷,那种电视剧一般跌宕起伏的情节,说不定在哪一关就走到了尽头。&另外须知,回应不是回报,不要试图我付出一百,你就应该找回给我两个五十,感情中没有多寡之分,不能简单粗暴地像做生意一般要求“公平”。两个人相处,本无公平可言,往往是先付出者感情慢慢从浓转淡,而后知后觉者反而感情从浅变得越来越深。这样的度就是需要两个人互相磨合的,磨合的方式有很多种,某种情况下吵架也是一种沟通,胜过冷漠相对,感情的结束往往不是因为大吵一架,而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彻底失望,没有回应的兴致了。&当然,回应是爱情发生的必要条件,却不一定是充分条件。想一想阿Q在酒馆里意气风发地对大家说:昨天赵老爷主动和我说话了。大家问:说什么了?阿Q说:我站在他家门口,他对我说“滚!”&(文/&司忠业)
更多精彩请移步:
【按】在这方面,我指的正是周遭的世界,多数时候我就像个白痴,说是书呆子也罢。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的精力有限。
&&&&&&&&苏门答腊的地震、俄罗斯的坠机事件、一个男人将自己的女人在地下室关了30年、海蒂?克鲁姆和席尔分手、德意志银行破纪录的工资报酬、在巴基斯坦发生的暗杀、马里总统的辞职、掷铅球的最新世界纪录,人们真的必须要知道这些事情?
  我们的信息很灵通,但知道的很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200年前发明了一种有毒的知识类型:新闻,即世界各地的消息报道。新闻对于我们的精神的影响,就像糖对于身体的影响一样:新闻是可口的,容易消化的—但长期下来却是有害的。
  3年前我开始进行一个实验。我决定不再阅读新闻,取消了所有报纸和杂志的订阅,把电视机和收音机从家中搬走,将苹果手机上的新闻应用程序删除,我不再碰任何一份免费的报纸,而且当飞机上有人在我面前阅读报纸时,我会有意识地看向别处。在最开始的几个星期这么做是不容易的,很煎熬,我总害怕会错过些什么。但在一段时间之后,我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感觉。3年之后,我的思维变得更清晰,见识更深远,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有了更多的时间,而且最好的一点是:我从未错过什么重要的新闻。我的社交圈子—不是指脸谱网,而是现实中真正的朋友和熟人—起着新闻过滤器的作用。
  回避新闻有很多的理由,我这里只说最重要的三个。第一:我们的大脑对于骇人听闻的、与人物相关的、喧闹的和变换快的刺激会有极为强烈的反应—而对于抽象的、复杂的、需要解释的信息则有着极为微弱的反应。新闻制作者便利用了这一点。吸引人的故事、显眼的图片和耸人听闻的“事实”会牢牢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所有构思缜密的、复杂的、抽象的和不易看透的内容都会自动地被隐去,尽管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与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相关。所以说为新闻消费的结果就是凭借一张错误的危机入场券在大脑中闲逛。花钱去看新闻的人会把大多数话题的重要性完全估计错误,他们在报纸上读到的那些危机不是真正的危机。
  第二:新闻的意义是不大的。人们可以在过去的1年内看完大约一万则短新闻—每天约30则。请你很诚实地说出一则新闻,它使你能比以前做出更好的决定—对你的生活、事业或生意。没有人在我提了这个问题之后能说出2则以上的新闻—从一万则新闻中。多么可悲的比率。新闻机构要的是使你相信,他们给你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优势,很多人就这样受骗了。实际上关注新闻不是什么竞争力的优势,而是种劣势。如果关注新闻真的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成功,那么记者早就应该站在收入金字塔的顶端了,但他们并不是这样。
  第三:浪费时间。普通人因为新闻平均每周浪费半个工作日。从全球范围看来,这给生产力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比如2008年在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在残酷的自我满足欲望中杀害了200人。请你想象一下:平均一个小时有10亿人在关注孟买的悲剧,他们关注着这一新闻,听着电视上某些“专家”和“评论家”的喋喋不休。这是个很符合实际的推算,因为在印度有超过10亿的人口,但我们还是按照10亿保守地计算,10亿人每关注一个小时加起来就是10亿个小时,换算过来就是:有2000个人的寿命被新闻消耗了—比恐怖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9倍,这个视角虽然很讽刺但也很现实。
  消除掉这100多个思维错误和行动错误,与放弃新闻一样,可以给你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你害怕没有新闻的生活会使你被朋友们排斥?你也许不知道在西伯利亚某处有飞机坠毁,但是你可以理解这世上深层次的而且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关联,你可以将这些与其他人分享。谈到你不看新闻的事情时你不要有顾虑,人们会很感兴趣地听你讲述。长话短说,请你放弃对新闻的消费,而且是全部。你可以阅读长篇的背景文章和书籍,因为如果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话,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方法了。
智慧之士比一般人更需要阅读、观察、学习、沉思以及训练自己,总之,他需要不受打扰的闲暇。——叔本华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送你一匹马》
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朱锡绶
你是想读书,还是想读完书?——佚名
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梁文道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罗马假日》
用磨刀石打磨利剑,用锻炼来打磨身体,用读书来打磨头脑。——《冰与火之歌》
旅行,是心灵的阅读,而阅读,是心灵的旅行。——张怡筠
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因为它毫无用处。——夏尔&丹齐格《为什么读书》
————————
以下是文友的补充: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黄山谷
感谢:@……
————————
1.&关于专题“为什么读书”,欢迎您投稿补充观点,或者推荐好书!
2. Travel of Soul分享过的关于读书的文章链接如下:
&&&&&&&在一个忧伤的起得太早的早晨,我趴在床上刷微博,看到了这么一个故事。
&&&&&&&小伙伴A的男朋友B,长得很是不帅气。他被以前的女性朋友C约出来喝酒,C说分手了心里不开心,要B陪她。小伙伴A听到就不是很愉快,微信对B说话也有些“大半夜的喝泥煤啊”“你是我的男朋友,那个女生又不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掌握下分寸”的意思,然后男票B很识相得对C说我先走了我要回去了。C说好的下次再见。
&&&&&&&&回家以后B想了想和C的交流过程觉得大家本来关系也一般,接下去也不会怎么接触了,另外为了照顾A的情绪,就在微博上把C取关了。C发现了之后,觉得被自己一直都不太看得起“能和他吃个饭都算给他面子”的B取关了太丢脸,情绪失控带着自己的闺蜜们到A和B的微博下面大骂,还说“全世界的男人都死光了C也不会看中B这种男人,B长得那么的面目可憎”之类的话,大概就是“谁若不当我闺蜜粉丝,我必拆他整个天堂。”也是醉了。
&&&&&&反正翻来覆去,颠来倒去,就是说B丑,说B删C就是丑人多作怪,说A就是自己捡了个丑比男朋友还当宝真是傻逼。看完她们的评论真是心疼A和B。全世界的爱都是C她们做,全世界的胎都是C她们堕,被不好看的人取关了自己立马就成了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比起不好看,更可怕的,大概是把自己想得太好看。
&&&&&&&帅哥叫你一声女神你会觉得很高兴,丑比叫你一声女神你会觉得这个人跪舔怎么那么恶心。
&&&&&&&帅哥有钱你会觉得哇好想嫁给他,丑比有钱你觉得暴发户土鳖有钱都是偷税漏税来的。
&&&&&&&帅哥成绩好你会觉得他脑子好又聪明,丑比成绩好你只会觉得这个人是个高分低能。
&&&&&&&帅哥逗比叫幽默,丑比还逗比就叫猥琐。
&&&&&&&帅哥说荤段子会收获娇羞的“你真坏”,丑比说荤段子就是性骚扰。
&&&&&&&每天都在看到人感慨说:这个看脸的世界真是让人觉得绝望。
&&&&&&&&一个叔叔,结发妻子给她生了个女儿,里里外外帮忙操持家里,叔叔从穷比变得有钱之后,就开始嫌弃老婆,因为老婆身材走形,长得不好看,皮肤发黄又没文化,于是吵着闹着要和老婆离婚。最后还是离婚了,叔叔后来又结了两次婚,发妻一直都没有再婚,说是要等他。这个故事的悲伤不在于这个叔叔是个渣,而在于他长得帅,所以发妻就算知道他是个渣还是坚信“他七十岁还是会回来找我的”。别人劝她无果,评论就渐渐成同情的声音变成了“这女人真是又丑又蠢。”
&&&&&&&另一个舅舅,长得帅,很能干。找了个老婆很漂亮。老婆什么都不会干,每天回到家洗完澡等着老公回家做饭,女儿长到二十多岁没有吃过自己妈做过的一顿饭,舅妈也不会收拾房子,有垃圾就扔着,看到灰也不会扫,每个礼拜婆婆过来帮她打扫。可是舅舅还是很爱她,多少人爱慕她年轻时候的容颜,到现在还是爱慕她的容颜。
&&&&&&&突然想起来那个被离婚的婶婶和这个舅妈要是长相换一下,大概结局会完全不一样了吧。
&&&&&&&好看才可以放肆,但丑就只能克制。
&&&&&&&唯长相论这个观念是很畸形的,但是相比长相可爱讨喜的人,容貌不佳的人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佳人犯错会获得更多的宽容,而丑人努力了一旦出错还会面临“长得难看就算了,事情还做不好”的评论。两个人谈恋爱,一个不好看,别人一定会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着你们说“你们是真爱啊”。
&&&&&&&&前段时间在旅游,看到了白百何演的整容日记,丑丑的学霸女主角从割双眼皮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渐渐迷恋上了整容带来的快感,变美给她带来了很多福利,获得了能干上司的倾心赏识,后来整容的事情曝光,男主怒而和她分手,说她欺骗她,他讨厌整容的女生。女主问他如果我没有整容过,你还会和我交往吗?
&&&&&&&&男主说不会。
&&&&&&&&不管她是不是善良能干,不管她是不是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因为她不好看,所以活该被前男友抛弃,活该被现男友鄙夷。这个世界是不公平,是充满了有色眼镜,漂亮就天生比别人多了一张通行证,比别人多了许多幸运水晶,但是漂亮的人能有多少呢,芸芸众生中的你,就因为不如那些人而自己放弃,就更没有人会来心疼你了。
&&&&&&说多了丑比苦,再说点别的。
&&&&&&最近被小李子长胖身材变形的照片刷屏,有一句评论说得很对:不要嘲笑小李子现在胖了怎么那么毁,人家瘦下来照样还是帅大叔一枚,可是对于你们大多数人来说减肥下来还是那么丑,何况你们还减不下来。
&&&&&&经常有句话被人挂在嘴边:“没人想操你的内在美”,当然,同理也可得另一句“没有人想被你的内在美操”。不漂亮不帅气也至少干净整洁,如果没有长相还没有内在美,那才真的是完蛋了。长得难看不是借口,长得胖也不是借口。偏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拿胖和丑当借口,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其实是自己的懒惰和懦弱,而把这些原因都归结在社会的歧视之中。我们把自己的弱点拿出来当做盾牌,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形式来解释自己对自己的放任自流。
&&&&&&&渴望就去争取啊,通过自己的方式。比起做一个悲伤的丑比,还不如做一个高兴的丑比。
&&&&&&&毕竟,幸福和快乐,没有好看和难看的差别啊。
&&&&&&&&&&&&&&&&&&&&&&&&&&&&&&&&&&&&&&&&&&&&&&&&&&&&&&&&&&&&&&&&&&&&&&&&&&&&&&&&&&&&&&&&&&&&&&&&&&&&&&&&&&&&&&&&&& by 渡渡
文/转自互联网
她拨通电话就兴奋的问:“你猜我在哪里?”我睡得迷迷糊糊的说:“香港!”她呵呵的笑,说:“No!&我在美国!”&
  我一下子呆住了,问:“国际长途?”她不满的说:“你在乎的总是钱!我说我在美国,在我们说世界牛人汇聚的地方——华尔街!”&
  她去了华尔街,这是好多年前一起看旅游杂志的时候,我们一起约好23岁生日之前要去的地方,可是现在,我还在贵阳。&
  她听我这边半天没有动静,生气的问我是不是睡着了,我说,我很羡慕她。她甩下一句“你活该的”,然后挂了电话。我知道,她生气了!&
  2003年,我们在贵阳市图书馆遇到,她推荐我看了一本叫《飘》的外国书籍,那时候,我们才13岁不到。我说我看不懂,她说,你可以查字典。&
  从那以后,我开始看她推荐的书。认识我的朋友都说我看的书挺多的,我每次听了心里都空空的,我比她差多了,只有我自己知道。&
  2009年高考结束,她去了北京,我去了西安。我们的生活轨迹开始变得不一样,我被新鲜的生活吸引了,忘记了她说过我们一起考港中大的约定。&
  2009年11月,她说,我们每天晚上十点练习一个小时的普通话吧!有人嘲笑我N、L不分。我说,好!半年后,她兴奋的问我,你的普通话考了多少?我考了一乙!我说我忘记练习了,没有考!&
  2009年的12月,她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学计算机,我说学校没有要求,先看看其他人怎么做。2010年夏天,我说我计算机软考证考下来了,她说她过的是计算机二级C语言。&
  2010年的三月,我爱上了一部韩剧,我说我想学韩语。她说,那我们自学,就像一起自学心理学一样!我说,好!2011年的年底,我们在贵阳大十字逛街,那家精品店的老板是一个韩国大姐,我睁大眼睛听着她用韩语和老板交流。老板以为她是学韩语的学生,给我们便宜了五块钱。而我,只会说“我爱你”、“对不起”、“谢谢你”。&
  2011年四月,她说她想跨专业考法语的研究生,问我要不要也学习法语。我说我要自学新闻学,不想学其他的,她说,好!2011年底,她用法语给我朗读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问我新闻学的知识,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2012年初,我的小说开始好起来,我用稿费请她吃了一顿西餐。她用翻译美剧台词的稿酬给我买了一整套季羡林的藏书。她说,我们说好考研的,别忘了。她还说,你说过香港中文大学是你的梦想,你不要放弃它。我说,好!&
  2012年年底,我说我四级才过,我不想考研了。她说,好!&
  2013年7月初,她说她如约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我说,好!&
  2013年6月,我说我要辞职,我觉得这日子过得挺辛苦的。她气愤的说:“你很苦吗?北京被大水淹,水淹没到我膝盖,我只好穿着拖鞋卷着裤管去图书馆看书,那个时候,我都没有说过我的日子苦逼!”&
  而今天,我说我羡慕她,她却生气了,我知道这是为什么。现在我突然间清醒了,我一直只看到她闪闪发光的地方,却不知道她这一路走来到底是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才换取了这样的一个很多人都理想的人生。&
  我走进她的卧室,里面各类书籍堆得到处都是,每一本书都有她密密麻麻的笔记,这样的时刻,我怎么忘了?我打电话想和她分享我因为XXX闹变扭了而难过的心情时,她小声说,她在图书馆学习,回宿舍联系你。那时候,明明已经晚上十一点了!我在家里和爸妈吵得天翻地覆的时候,她自愿申请了去黔西南当志愿者的名额,她说,要翻过两座山才可以有班车回贵阳……&
  此刻,我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抱怨。我为什么要羡慕她呢,她现在得到的一切不都是过去的辛苦换回来的吗?我也被她拉着走,只是我放弃了前进罢了!是我亲手掐死了自己的梦想,不是吗?&
  尽管如此,我还是一直觉得自己的青春很苦逼,总是想着未来真的很遥远,没有我的一片天空。我太容易因为小事儿而难过,去荒废时间,忘记了我不奔跑,不会有人给我撑伞!&
  我现在最后悔的事情是,为什么我明明知道大学时光那么少,青春那么匆忙,但我总是幻想未来,却不肯逼自己一把,去实现梦想呢?我日复一日的不安疑惑不是活该的吗?&
  终于明白了,我要踏实,我要努力,为了成为自己内心想要做的那个人而坚持,我的一切辛苦总有一天会因此回馈到我身上,“时间不欺人”,这是她教会我的道理!&
  一个人二十几岁的人,你做的选择和接受的生活方式将会决定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总该需要一次奋不顾身的努力,然后去到那个你心里魂牵梦绕的圣地,看看那里风景,经历一次因为努力而获得圆满的时刻。&
  这个世界上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指天骂地的发泄一通后,还是继续该干嘛干嘛,因为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我想,我以后会平静下来,努力的做好每一天该做好的事情,为了我心里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很羡慕她,但是谁说我以后成为不了她?成为不了那个为了自己理想拼命后得到回馈的人!虽然我走得慢,但是至少我开始迈出脚步了,不是吗?&&
时刻提醒自己
王石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强者,一种人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想要变得更强,就必须要学会强者的必备技能,那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
如果你学会了这种技能,你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例如克服拖延,健身,学习新语言,探索未知领域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倾向于回避这种不舒适,毕竟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忍受很多痛苦,甚至是让自己遍体鳞伤。例如,你想要改掉拖延的毛病,你必须要在任务出现的时候给自己设定时间期限,然后立即去做,直到任务完成。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你必须要与之相斗争,其过程必然是痛苦的,这种不适会持续很久,直到有一天你习以为常了,那么你也就不再拖延了。这个过程,就是让不适变得舒适,变得像睡觉前刷牙一样,成为一种习惯。我以前一直很觉得我们应该让自己舒适一些,但是后来我明白一些不适有时并不是件坏事。事实上,你可以学会享受这种不适,例如,我每天都会做一些力量训练,虽然这点不适不会严重到我讨厌的地步,但是人就是这样的,能逃避的困难,我们总能找到借口。我开始告诉自己,既然锻炼肌肉这点痛苦和不适并不影响什么,我不如坚持下去,看看结果怎么样。于是,我制定了计划表格,让这点不适参与我的生活,形成一种习惯。每当我完成15个引体向上,我会在引体向上那一栏写上15,每个月我都会换新的纸张,并总结上个月的情况。不经意间,几个月时间我已经做了1000个引体向上了。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训练自己早起的习惯,其实每天闹铃一响就起床和再睡几分钟起床效果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前者会有点小不适,后者会更舒适一些。我给自己制定了闹铃一响就起床的计划。只要我能在闹铃响后就立刻爬起来,就在纸上写下+1,如今,已经坚持超过200+了。后来&,我发现任何只要是有一点不适的事情都是可以训练的,我们可以将一件不适的事情变成一种习惯,然后你会离不开它,觉得这点小痛苦其实是平淡无奇生活中的一种调味料。这件事由不适变得舒适,良好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具体的方法如下:找到一件你想做的事情,这件事情会让你有点小不适,但是做成了以后你会收获很多。例如,健身。你可以把这件事情分解成1000个独立的事件,要确保每个事件都在你能容忍的不适程度内。你可以先测试一下你尽全力最大的容忍程度,然后减去20%,从这个值开始。例如,我想要做10000个引体向上,那么分成1000份,就是每次10个。开始去做,并且不要强迫自己,把它当做一种乐趣去挑战。例如,今天我做了10个,那么就剩下999份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可以随时随地,想做就做,只要完成这1000份事件,我的目标就达成了。随着你的能力增强,逐渐增加分量,例如一个月后,你可以做到15个,3个月后,你可以做到25个。所以,10000个看似需要1000天才能完成,事实上,你可能9个月就搞定了。这个方法的精髓在于把一个很大的痛苦分解成1000份小不适,然后将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培养成习惯,将不适转变成舒适。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这种方法,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提升,改变一些坏习惯,培养一些好习惯。1、拖延的习惯。我们为什么要拖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要做的事情令我们感到不适。所以,我们的头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借口和诱惑,来促使我们去做更容易的,更舒服的事情。但是,这对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任何帮助。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变得急躁和焦虑。这种拖延的习惯从生理上来讲是我们生物的本能——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当我们把一件事情定义为“不舒适”的时候,我们会本能的不想去做它,想方设法拖延到明天。为了将这种习惯性的拖延频率降低甚至是消除,我们将要付出很大的痛苦。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痛苦分解成1000份,变成可以忍受的程度,那么事情就变得容易了。&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表格,叫做“战胜拖延”。每次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时候,就立刻去做,完成任务之后就在表格上+1,当完成1000+的时候,拖延的习惯就根除了。2、健身的习惯。我们不去健身因为我们感到不舒适,但是如果每次有意识的让自己承受一些不适,会逐渐提升自己的忍耐力,一旦养成一种习惯,我们会依赖于这种不适带给自身的有利刺激,让自己感到更有活力。3、阅读的习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会把读书看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建立的一个表格,让自己每读完一章节就在上面写上+1。逐渐养成习惯以后,改成阅读一本书写上+1,你会发现一个月你甚至能够读上5本书。然后阅读会变得不再痛苦,而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你能够跟别人谈起你阅读的著作以及你的看法,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4、早起的习惯。要培养早起的习惯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早起的目的。而且这个目的会让你很期待第二天的早晨快点到来。如果你是一个吃货,不妨睡前准备好一顿丰盛的早餐食材,等早上起床给自己做一个很好吃的早餐。我给自己设定的早起目的是玩半个小时游戏(很神奇吧),这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于是,如果我想要6点半起床,那么我会把闹铃定在6点,然后快速起床,开机时间我会搞定刷牙洗脸,然后热一杯牛奶,一边打游戏,一边听着英语广播。这个好处就在于我不会再花其他时间来玩游戏了,每天我都会有固定的半小时玩游戏,并且我也不会痴迷游戏而耽误了学习。相反,这个习惯让我早起更有动力。通过这个方法,我将不适转换为舒适,让本来很难得事情变得容易而且备受期待。5、写作的习惯。读书再多如果不写出来,就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如果不能向别人说出来,就不能得到修正与反馈,也无法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写作是一个整理自己想法的很好的工具,将平时阅读中的论点整理出来,加以思考,总结成自己的话语。这样,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就会逐渐加强。当然,写作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你需要整理自己的思绪,并且组织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而且,当你对着电脑的时候,还要排除各种杂事的干扰,这对专注力也是一种锻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线网叹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