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三副花分别是什么花。我看着有点象杜鹃、梅花 桃花,桃花,请各位指教,谢谢!

谁能分别准确地告诉我花的名字_百度知道
谁能分别准确地告诉我花的名字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adbbf0f98ca029afbc3eb1ee0a9d3fd1f40345bfb.hiphotos.jpg" esrc="&nbsp.baidu.hiphotos.hiphotos://g://g.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0adab43d851347bee49f2a/ccbc2fdfcfa.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nbsp://a.baidu://h://b.com/zhidao/pic/item/2cf5e0fefc565fdf8db1ca1370db.jpg" esrc="http.hiphotos.baidu.baidu://h.hiphotos.baidu://a.hiphotos.hiphotos./zhidao/pic/item//zhidao/wh%3D450%2C600/sign=/zhidao/wh%3D600%2C800/sign=25aafd36776cdcbdd875c/18d8bc3eb1ee0a9d3fd1f40345bfb://b://a;&nbsp.hiphotos://b.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22be06e59c16fdfad839cee884bfa06c/eaf81a4c510fd9f2dd42a.jpg" esrc="<a href="http.hiphotos&<a href="http
我有更好的答案
康乃馨 玫瑰 风信子 梨花 梅花 桃花
盆花类   绣线菊、八仙花、马蔺、石蒜、石竹、五彩石竹、百喜草、万寿菊、鸡冠花、牵牛花、三色堇、一串红、翠菊、虞美人、仙客来、天门冬、红掌、大丽花、姜花、天竺葵、孔雀草、含羞草、报春花、羽衣甘蓝、旱金莲、四季海棠、福禄考、金盏菊、小丽花、金鱼草、何氏凤仙、夜来香、瓜叶菊、长寿花、蝴蝶兰、白三叶、 一品红、兰花、水仙、仙人掌、昙花、美女樱、君子兰、朱顶红、常夏石竹、玉簪、紫罗兰、仙人球、芦荟、藿、香蓟、熏衣草、风信子、石斛兰、耧斗菜、银叶菊、锦葵、醉蝶花、银边翠、紫芳草、补血草、凤仙花、美兰菊、叶下珠、二月兰、龙面花、小苍兰、荷包牡丹、黑心菊、紫萼、诸葛菜。鲜切花   唐菖蒲、芍药、月季、美人蕉、郁金香、铃兰、玫瑰、康乃馨、百合、马蹄莲、鹤望兰、太阳花、情人...
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上海申花
玫瑰: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玫瑰(红):热情、热爱着您 我爱你、热恋, 希望与你泛起激情的爱玫瑰(蓝):敦厚.善良.玫瑰(粉红):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 、初恋, 喜欢你那灿烂的笑容玫瑰(白):天真、纯洁、尊敬、谦卑、我足以与你相配玫瑰(黄):不贞、嫉妒, 欢乐, 高兴, 道歉玫瑰(紫):忧郁.梦幻,爱做梦.玫瑰(捧花):幸福之爱玫瑰(橙):羞怯, 献给你一份神秘的爱玫瑰 (花苞): 美丽和青春玫瑰(橘):欲望。玫瑰 (红+白): 共有玫瑰 (红+黄): 快乐玫瑰(黑) :你是恶魔,且为我所有玫 瑰:纯洁的爱、美丽的爱情、美好常在红玫瑰:热恋、热情、热爱着你粉玫瑰:初恋、求爱、爱心与特别的关怀黄玫瑰:高贵、美丽或道歉橙玫瑰:富有青春气息、初恋的心情白玫瑰:天真、纯洁、我足以与你相配绿玫瑰...
百度上搜花的图片
世上只有两种花,不是这种花,就是那种花。
花小希 花晨晨
牡丹 向日葵 郁金香 薰衣草
牡丹花,牵牛花,昙花等等
可以分别告诉我吗,我也对不上号啊
牡丹花,牵牛花,昙花
看起来像紫罗兰,还有一种想不起叫什么花了
百合,玫瑰,满天星,菊花
只知道最后一个是紫罗兰。
十多万二维瓦尔问问
是不是剑兰花呢?看着有点象啊
自己百度可以搜索到!!!
有吊兰和紫罗兰吧,其他的看不出来
这是美丽的丁香花
你的花是虾米啊
啊???我好像都没看见过!!!
第三个好像是百合
第二个是映山红
shancha................................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花的名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梅花与桃花的区别
&&&&&&&&&&&&&&&
梅花&&&&&&&&&&&&&&&&&&&&&&&&&&&&&&&&&&&&&&&&
&&&&&&&&&&&&&&&&&&&&&&&
桃花&&&&&&&&&&&&&&&&&&&&&&&&&&&&&&&&&&
为了写一篇关于梅花与桃花之区别的文章,我上午泡在电脑前查阅相关资料。后来被网上一篇较详细记录我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一生精彩点滴的文章吸引,于是认真看完并下载到我自己的博客上,便于自己或朋友阅读查阅。
&&&&&&&&&&&&&&&&&&&&&&&&&&
&&&&&&&&&&&&&&&&&&&&&&&&&
根据自己现有的植物学知识,只知道桃、李、梨、杏、梅等著名的春季果树或观赏植物,都属于蔷薇科植物。但由于目前许多观赏型重瓣桃花的出现,让我都难以区分出何为梅花,何为桃花。在赏花的过程中,也常常为此与我老公发生争执。当然,我常常会以“专家”的口气告诉他:那不是梅花,而是重瓣桃花!
&&&&&&&&&&&&&&&&&&&&&&&&&&
&&&&&&&&&&&&&&&&&&&&&&&&&&
不过,有时我自己也有几分“底气不足”,不敢绝对“肯定”。由于自己对梅花的特别喜爱,加上自己对2次春游南京梅花山的美好记忆,以及对陈俊愉院士的钦佩(曾在一次在渝召开的中国园艺学会年会上亲耳聆听了他关于梅花研究的专题报告),今天又在网上重温了旅居德国的李先生记述陈院士的文章。同时,我也想起了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同学或老师给我留下的自己非常喜欢的咏梅诗句:“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
&&&&&&&&&&&&&&&&&&&&&&&&&&&
梅花、桃花植物所在的蔷薇科,是一个著名的花果植物都较多的大科,草本、灌木或小乔木,有刺或无刺,有时攀援状。据查该科约124属,3300余种,广布于全球,我国约47属,854种,全国皆产之,其中有些为重要的果树,例如桃、李、杏、、、梨、等;有些为很好的观赏植物,如绣线菊、、、、海棠、梅花、樱花和白鹃梅等;有些入药。
&&&&&&&&&&&&&&&&&&&&&&&&&&&
&&&&&&&&&&&&&&&&&&&&&&&&&&&
&&&&&&&&&&&&&&&&&&&&&&&&&&&&
近年来,在成都近郊三圣乡发展起了“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篱菊园”、“江家菜地”、“花香农居”等著名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以上五项也被合称成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区的“五朵金花”。其中“幸福梅林”地处三圣乡幸福村,近几年来,该村梅花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栽植梅花20余万株,梅花品种多达200余个,该梅林已跻身全国四大梅林之一。梅林分为“精品梅花”、“岁寒三友”、“咏梅诗廊、诗碑&”、“梅花博物天地”等主题区域。在重庆散植梅花多见,而大面积成片种植的却非常少。
&&&&&&&&&&&&&&&&&&&&&&&&&&&&梅花
&&&&&&&&&&&&&&&&&&&&&&&&&
只可惜这“五朵金花”早有耳闻,我妹妹也早已去过,并且多次约我们带父母一起去成都小姐姐家,然后一块去附近的农家乐看看,但却一直没机会成行实地观赏。在此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目睹到这“五朵金花”的风采。当然从其中的梅、荷、菊的花期来看,一次去是不能看到该地的“最佳风采”的。
今天天气阴雨,哪儿没去,为了发自己拍摄的一些照片,就泡在电脑前瞎看瞎写瞎琢磨。
&&&&&&&&&&&&&&&
梅花&&&&&&&&&&&&&&&&&&&&&&&&&&&&&&&&&&&&&&
&&&&&&&&&&&&&&&
桃花&&&&&&&&&&&&&&&&&&&&&&&&&&&&&&&&&&&&
今年以来学车之人、排队“倒杆”之人更多的“驾校”,对我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学驾驶,已经成为我今年内心之“痛”——学与不学,都让人“痛苦”。因为我没有耐心整天花7、8个小时呆驾校排队,却要忍受只有10-20分钟的机会在车上的“痛苦”。&所以更愿意呆家呆在网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幸福!
&&&&&&&&&&&&&&&&&
桃花&&&&&&&&&&&&&&&&&&&&&&&&&&&&&&&&&&&&
&&&&&&&&&&&&&&&
梅花&&&&&&&&&&&&&&&&&&&&&&&&&&&&&&&&&&&&&&&&梅花
&&&&&&&&&&&&&&
桃花&&&&&&&&&&&&&&&&&&&&&&&&&&&&&&&&&&&&&&&&
&&&当代“梅痴”——梅花院士陈俊愉教授(转自:雪泥文学网站)
&&&&&&&&&&&&&&&&&&&&&&&&&&&&&&&&&&&&&&&&&&&&&&&&&&&&&&&
————作者:李士勋&
&&&&&&&&&&&&&&&&&&&&&&&&&
访梅花院士
拙文“说梅或者为梅伸‘冤'”(汉语和德语)发表以后,我结交了许多新的朋友,尤其是因此认识了当代“梅痴”——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陈俊愉教授,使我对梅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对梅花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为梅花院士的事迹值得大书特书,故决心再写一篇说梅文章,以便将前文言犹未尽之处在这里展开,与志同道合者切磋。陈教授是国际园艺学界唯一的中国国际登录权威,他的毕生业绩应该家喻户晓,让植物学圈子之外的人也都知道我国当代有这样一位执著的、真正具有梅花精神的学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有这样一位楷模而感到自豪并受到激励。
在撰写前文的过程中,我与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建立了联系。去年十月回国探亲的时候,打电话给梅花研究中心的张波先生,表示很想拜访一下陈俊愉教授,顺便谈谈如何在德国弘扬梅花文化并把梅花推向世界的问题。前文中主要涉及在西方为梅花正名的问题,这一点已经与陈教授毕生的努力不谋而合,现在这个想法也正是梅花研究中心的宗旨。所以,张先生代表梅花研究中心说他们非常欢迎我去,顺便可以看一看他们的万株梅园。
我在南京参加丹阳书院揭幕典礼之后就启程去了武汉。梅花研究中心的几位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带我参观了武汉东湖风景区磨山梅园。他们的梅园虽然不如苏州、南京等地的梅园历史悠久,但规模最大,是目前中国当然也是世界最大的梅园。四十多年来,他们培育并繁殖了全国323个梅花品种中的绝大部分,他们还帮助北京、青岛等地开辟并扩建了若干新的梅园,而且准备把他们的产品提供给国内外感兴趣的客户。这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在他们的苗圃里看到一株很小的梅花幼苗上正开着几朵粉红色的小花——值得惊奇的当然不是那几朵小花,而是它们绽开的时间:日。
回到北京以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偶然看到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的一个节目:“痴迷梅花六十年——梅花院士陈俊愉教授”!我高兴地叫了起来:这不就是我要拜访的陈教授吗?通过这个节目,我这才知道陈教授为研究梅花走过的坎坷道路,不时为他的遭遇和精神所感动。深夜重播,我又看了一遍。然后我记下电视台的电话号码,并立刻把我的“说梅”那篇文章用电子邮件发给《世纪之约》编辑部,表示希望能在离开北京之前拜访陈俊愉教授,还希望要一个该节目的光盘,以便带到德国去介绍我国的梅花文化和陈俊愉教授。第二天上午,我给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编辑部打电话,请他们帮助询问陈教授,我能否登门拜访。当天下午,该节目编导茹化琴女士就来电话,说看到了我的文章,而且已经帮我和陈教授联系好了,说他愿意见并把陈教授家里的电话告诉我,让我直接打电话约时间。她还说在我启程回德国之前一定能够拿到光盘。——这一切真让我喜出望外!
11月19日早晨,北京下着毛毛细雨,我一早就从东郊甜水园出发去林业大学拜访陈教授。8点钟我准时按了门铃。陈教授开门热情地和我握手表示欢迎,我们一见如故。他说看过了我的文章,夸奖我这个植物学的门外汉、一个搞德国文学的人竟然这样关注为梅花正名的事情,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因为这正是他和他的前辈半个多世纪以来努力的目标之一。他把自己的重要著作《中国梅花》、《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梅花漫谈》以及国际梅登录年鉴赠送给我,还为手头已经没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而表示歉意。我请他在书上签字之后,他说,等会儿梅花研究中心的同事们和他的第一个研究生、现任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张启翔教授也来。陈教授利用开会之前的时间如此热情地接待我这个海外游子,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他觉得遇到了知音。他回答了我的若干问题,同时对我打算在柏林搞一些介绍梅花文化的想法表示赞赏并愿意尽可能提供支持。午饭后告别陈教授和他的同事,我坐在车里,满脑子都是陈教授和梅花。
&&&&&&&&&&&&&&&&&&&&&&&&&
《梅花漫谈》与“天上梅花梦”
我离京的前一天中午,高兴地拿到了北京电视台编导茹化琴女士亲自安排技术人员破例为我刻录的《痴迷梅花六十年——梅花院士陈俊愉》第一个光盘。11月25日,我登上返回德国的班机。飞机一起飞,我就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陈俊愉教授的《梅花漫谈》(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一书,一字不漏地看下去。这本小册子仅仅158页,收入文章29篇,是他四十年代以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梅花的短文,包括最早的学术论文、报告、序言和后记等,加上作者1989年1月为这个集子写的《自序》总共30篇短文,11万3千字。篇幅虽然不大,但时间跨度却有43年,如实地记录了他一生研究梅花的历程。最早的一篇是1947年写的文言文《巴山蜀水记梅花》今译。再仔细看,写于1964年前的文章仅5篇,25篇均写于1979年以后。也就是说,这中间有15年空白。而这15年恰恰是陈教授被批斗、被勒令挥泪焚梅、妻子被迫害致死、家破人亡以及被强迫劳动改造的15年。想到北京电视台节目中介绍的和我在陈教授家中亲眼看到的86岁高龄、满头白发的陈俊愉教授,再看这本小书,随他走过他研究梅花的漫长历程,掩卷沉思,不由得两眼发热,眼前渐渐地模糊起来。不一会儿,我面前就呈现出一个神奇的世界:我身不由己地飞了起来,可是心里却明镜似的,身上并没有翅膀,也没有骑在什么神鸟或者飞龙背上,而是像西游记小人书中的孙悟空那样,站在云头上向四面八方展望。只见蔚蓝的天空下,山峦起伏,城市田野影影绰绰,偶尔仿佛看到北京的佛香阁、南京的中山陵、武汉的黄鹤楼、四川峨眉山金顶,在阳光里一闪而过。大江如练,消失在云雾缥缈处;目光所及,漫山遍野都是梅花,粉红雪白,花团锦簇,目不暇接!青松翠柏、袅娜竹林掩映其间!须臾,阴云密布,转眼间便纷纷扬扬地飘起雪花来。接着就见一群少男少女从一个大红门里走出来,像贾宝玉和他的那些姐妹们那样簇拥着、嬉笑着,奔向梅花山;他们踏雪赏梅,在香雪海里欢腾雀跃,景象格外动人!我有些忘乎所以了。正发呆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低语,回头一看,发现好多人在向我走来,有我家乡的亲人,有各个时期的同学,也有陌生的朋友,其间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洋人!我正想说“快来看呀!”的时候,感到有人碰了我一下,接着就听见一个亲切柔和的声音说道:“先生,您要什么?”我睁开眼睛,原来是航空小姐送饭的小车碰着了我放在座位扶手上的胳膊肘。这时我才意识到刚才做了一个梦。不言而喻,这是刚才一连几个小时沉浸在陈教授的《梅花漫谈》一书中的结果。
&&&&&&&&&&&&&&&&&&&&&&&&&
&& 梅花院士的奇特人生
陈俊愉教授1917年生于安徽省一个封建大家庭,自幼在大花园中跟着花师傅看花弄草,养成了喜爱花草的习惯。1940年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战期间大学迁到成都,成都的梅花尤其令他陶醉。1942年,他看到中央大学的曾勉教授在《中国园艺专刊》(原名:Mill
Tsen:Hortus Sinicus,Bull.No.1,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Chungking,China,16pp + 2
ii)上发表的英文专论:《中国的国花——梅花》,决心研究梅花。——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他背诵着陆游的梅花诗句,沿着陆游走过的道路,开始师从汪菊渊教授专门研究梅花。那时候,他风华正茂,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走遍巴山蜀水,调查梅花,写下详细论述四川梅花简史、分布、品种、繁殖、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应用的第一部专著。1947年陈俊愉担任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赴丹麦攻读园艺学。秋天他在丹麦哥本哈根收到上海园艺丛刊出版的《巴山蜀水记梅花》。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更坚定了他要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梅花并把中国独有的花卉推向世界的决心。为此,他在留学期间就多次海运梅花到丹麦。
1950年,陈俊愉获科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武汉大学。在教学的同时,他带领学生数度南下调查梅花并鼓吹东湖风景区入川网罗梅花良种,为建成今天最大的磨山梅园奠定了基础。1957年他调入北京林学院,一边教学,一边和北京植物园合作,自1958年春起,开始进行梅花引种驯化研究,试把江南梅花移到北京。三年后,四株幼苗吐出一二十个鲜艳的花蕾,这些“希望之花”使他欣喜若狂!但好事多磨,在朔风寒流的不断袭击下,大部分花蕾被吹干枯死,到三月底就只剩下两个花骨朵了,不过这两个花蕾终于在日怒放了!“瞧它在五片乳白色的瓣背还洒上极淡的粉红晕,多么像又胖又嫩、白里泛红的婴儿笑脸呀!花瓣外边有酱紫色萼片衬托着,花瓣里面长着许多鹅黄色的雄蕊和一根绿黄色的雌蕊,还不时散发出沁人肺腑的清香。——此情此景,真不啻置身于江南的‘香雪海'了!眼前虽只有两朵梅花,它们却给我们带来了无上的欢欣与享受。”12日陈教授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短文:“北京露地开梅花”——这可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迹啊!翌年,那些梅花开了更多的花,初夏“还结了一个硕大的梅子”!两朵梅花度过北国严寒,一颗梅子宣告事业成功!单瓣梅花沅江梅和南京梅终于跨越一千多公里,从江南落户北京。自明朝以来,中国人的梅花北移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然而,塞外的凛冽严寒不能摧毁的娇艳花枝却在都城狂热的红色政治风暴中灰飞烟灭!1966年夏天,“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龙卷风席卷中国大地,陈俊愉教授变成了专政对象,1967年初春,他和他的学生们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抗寒梅花新品种“竟在蕴蕾、吐蕊、含苞待放之际”,连同他过去二十多年单枪匹马、跑遍十多个省市拍摄、记录、整理出来的“梅花照片和研究资料等物”被勒令付之一炬!“二十五年梅花研究成果毁于一旦!”研究工作被迫中断。在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的采访过程中,陈教授说,那二十多棵精心培育出来的抗旱新品种至今还没有能够重新培育出来!“一想到这些就心疼!”其痛心疾首之状仍然溢于言表,一点儿不亚于妻子被迫害致死、家破人亡在心中而留下的创伤!其残酷的程度简直就是强迫一个父亲亲手烧死自己的孩子啊!太年轻的朋友也许会以为这是在述说阿拉伯世界的天方夜谭!不,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发生在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千真万确的事实!
陈俊愉教授和他那个时代的成千上万学术权威一样被打成所谓的“牛鬼蛇神”关进“牛棚”。后来,他又随北京林学院其他人一起被“疏散”到云南,接受“劳动改造”十年。虽然云南梅花好且多,可他哪里有心情欣赏,当然也更不用说再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了!那些所谓“封资修”的东西在“大革文化命”的“文化大革命”年代连同研究它们的人所遭受的不幸,让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匪夷所思!现在,除了还健在的亲身遭受迫害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之外,我们六十岁左右的一代驯服工具则是那个时代的执行者或见证人!这就是《梅花漫谈》一书中十五年没有一字的原因!
1979年,全国上下,拨乱反正、百废待兴。陈俊愉教授心中被压抑的梅花情结始得舒展。他抖落泼在他身上的污泥浊水,精神焕发地重新开始了他的梅花研究!像地壳中的岩浆被压的愈久爆发起来愈烈那样,他以空前的热情,重整旗鼓,再到武汉、南京、成都、昆明等地调查梅花。为了夺回失去的光阴,他组织了全国各地的园艺家协作,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全国梅花品种普查、搜集、整理并纳入科学的分类系统中,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大型梅花档案《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这部学术著作配以彩色照片,图文并茂,为向世界园艺学会展示中国独有的奇花并获得承认奠定了学术基础。
在《梅花漫谈》一书自序中,陈教授是这样述说自己当时的心情的:
“回忆自 1943
年开始研究梅花,到第一部专著交稿,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坎坷而漫长的道路。为了梅花,笔者曾付出多少心血,受过多少批判!?现在好了,乌云早已散去,前景无限光明。对于如此‘以韵胜、以格高',浑身充满坚韧奋斗、不屈不挠精神而又苍劲似铁、明丽如霞、芳馨若兰的梅花,我将研之究之,经之营之,培养专才,著书立说,终其余生,孜孜以求,务使我国梅花的学术研究和生产事业能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一粒珍珠,大放异彩于全球。”
正如《世纪之约》电视节目主持人曾涛女士最后讲的那样:“我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正是梅花院士陈俊愉教授一生的写照”。陈教授的心血和努力没有白费,他和中国园林艺术专家、工程师齐心协力,理出中国梅花3系5类18型,323个花梅品种和189个果梅品种。现在,全国各地除东北、内蒙和新疆等省份之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了梅花,而且继续向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出口。1997年,陈俊愉教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998年11月,中国梅花和腊梅协会及其会长陈俊愉教授被国际园艺协会任命为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至此,国际园艺协会不仅理所当然地确认了梅是中国独有的奇花,而且名正言顺地开始使用梅花汉语拼音作为世界通用的品种名称,实现了自曾勉教授
1942 年以来的中国学者们的努力目标,彻底纠正并结束了西方对梅花译名的混乱局面!
两千多年来,钟情梅花、“曾为梅花醉似泥”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除陆游、范成大、宋伯仁、白居易、陆凯、王冕等“梅道人”、“梅居士”和“梅屋主人”之外,最为脍炙人口的佳话当数“梅妻鹤子”的北宋隐士林逋(和靖)!可是,这些历史上的“梅痴”与我们当代的梅花院士陈俊愉教授相比,似乎也要显得逊色了!
&&&&&&&&&&&&&&&&&&&&&&&
梅花院士的梅花精神
什么是梅花精神?陈先生的小书中有一篇短文专门论述“梅花精神”。他写道:
“平生爱梅,对于梅花的高风亮节,尤为倾倒。”
他举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和陈毅的诗“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冬夜杂咏·红梅)” 来说明梅花精神的主要特征:
“一为艰苦奋斗,不移其志,孤芳自赏;一为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铁骨冰心。” 接着他又写道:
“梅花傲雪凌风,先百花而开,真是植物界的奇观,花卉中的魁首。‘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正是这种生物学特性的写照。”
在电视采访中,陈教授再三强调“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冰清玉洁,坚贞不屈,这正是我们中国赖以延续,而且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文化没有中断过的精神!”
梅花院士陈俊愉的一生最能体现梅花精神!尤其是他在十年浩劫中能够顶住无数次地批斗、甚至极左派的拳打脚踢,即使夫人被迫害致死,家破人亡,陈先生仍依然坚持真理、决不屈服,矢志不渝。他在研究梅花的一生中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怀,“笑骂由人笑骂,好事我自为之”,他崇尚这种梅花精神,用梅花精神激励自己,使梅花精神更加光彩夺目!
历史上,这种精神与爱国志士的行为相得益彰,不胜枚举。远的不说,特别值得赞扬的是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的时期,蓄须明志,不为日本强盗唱戏的壮举就是这种高尚的梅花精神的体现!姓梅而又具有梅花精神,可谓名副其实!
&&&&&&&&&&&&&&&&&
梅花院士建议:“我国国花应是梅花”
1982年初,陈俊愉教授应《植物杂志》之约,在该刊发表了《我国国花应是梅花》一文。作为毕生从事花卉研究的专家,他对我们这样一个被世界誉为“园林之母”的泱泱大国迟迟没有确定国花深感遗憾。我国历史上,清朝的慈禧太后曾把牡丹定为国花。1929南京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曾提议把梅花定为国花并在南京明孝陵开辟梅花山。此后,国共两党忙于战事,无暇顾及,国花问题遂被搁置下来,但实际上国民党政府后来一直把梅花当作国花。大陆80年代和90年代虽然展开过两次讨论,但至今没有正式确定。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百多个国家都展示了自己的国花,中国国花竟然仍告阙如,成为悠悠古国的世纪遗憾,令十三亿中国人扼腕叹息!所以,早日确定中国国花已经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了。
现当代,自从中央大学教授曾勉先生1936年起开始研究梅花并于1942年在《中国园艺专刊》上发表的英文专论:《中国的国花——梅花》以来,我国渐有少数人从事于梅花研究。陈俊愉教授就是在他的那篇文章激励之下开始梅花研究的,最近他又把曾勉教授的那篇英文专论重新找出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早日确定国花奔走呼吁,希望国人都来踊跃参加讨论。
陈教授强调了评选国花的意义和理由,指出“世界各国都有国花(植物),把国花当作一个国家的象征。……这种做法之所以在全球不胫而走,主要由于人民乐于用一种大家最喜爱的花卉或树木,来代表他们的国家,他们对国花有了传统的民族感情。加之每个国家的国花各有特色,分别具有独特的观赏效果和经济价值,大都栽培历史悠久,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学、艺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世界各国多数都有国花。”
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有许多名花如:梅、牡丹、兰、荷、菊、月季、玉兰、杜鹃、山茶、百合等,原产地都是中国。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国选定国花就产生了困难。好像选出一种就冷落了其他名花似的。为此,陈俊愉先生提出了选梅花为国花有十大理由:1、我国特产,分布广,十几个省均有野生;2、开花早,花期长,坚忍不拔,傲雪而开,早春独步;3、姿态苍劲,品种繁多,香气沁人;4、树龄长,可上千年;5、适应性强,耐寒耐旱;6、用途广泛,果实可生吃,可调味,花、根、叶、果仁均可入药;7、病虫害少,栽培简易,可成林、可单株、可做盆景;8、有近三千年的栽培史,与我国各民族大家庭里多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密切相关,自诗经以降两千多年来文人志士歌咏不绝;9、外国只有极少数国家有栽培,也系从我国传去;10、鉴于梅花原来就曾被定为国花,理应重申前议,不割断历史。海峡两岸认同国花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和国共第三次合作。
陈先生的文章发表之后,立刻得到香港《明报》月刊响应,代表了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发表《赞同以梅花为国花》的“社评”,指出:“……陈先生的理由相当充分。……梅花是天造地设的中国国花。……千百年来它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结下不解之缘。……而梅花也只会被中国考虑为国花,因为其他国家根本少见,……事实上,如果海峡两边都用同一种国花,有助于国人在精神方面的和谐融洽。”
1985年陈教授再次以“海峡两岸共赏梅”为题,赞成以梅花为国花提案。他的建议提出之后,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讨论,国外也有反应。《植物》杂志做出总结,梅花得票遥遥领先,牡丹、菊花次之。讨论结果已呈报人大常委会,听候裁夺。
1987年《园林》杂志举办的评选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中,梅花名列第一,牡丹名列第二。考虑到民意和祖国的幅员辽阔,为了促进祖国团结统一,陈先生于1988年又提出以梅花和牡丹双双同为国花的建议,再次提倡并竭力宣扬在评选国花中实行“一国两花”,即以梅花和牡丹为双国花。这是因为此二花均曾作过国花,而且一南一北。一为乔木,一为灌木;一个坚贞不屈,代表精神文明较多,另一个富丽堂皇,偏重物质文明较多——正好互补短长,相得益彰。
读完《梅花漫谈》这本小册子,我感觉到,促进我国早日确定国花,弘扬梅花文化和梅花精神始终是陈先生的一桩心事。国花虽然不像国旗、国歌那样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它反应民意民风,可促进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提高国民的素质、人格、情操和爱国意识。因此,他认为评选并确定国花不是一件小事,故一再撰文,言之凿凿,望之切切。
&&&&&&&&&&&&&&&&&
鹫峰梅园——梅花院士晚年的大手笔&
政治家、军事家或运筹帷幄,或驰骋疆场,他们叱咤风云,完成改朝换代的壮举,建百代奇功,立千古勋业!文人骚客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著万年传颂之巨作华章;大画家泼墨挥毫,绘万里锦绣山河,……都可谓大手笔!陈俊愉教授一生研究梅花,用另一种手法完成了一项无与伦比的不朽业绩,已经载入史册,但他仍未满足,他要在晚年成就另一个梦想:在北京西山灵鹫峰辟建梅岭、梅园,让北国变成江南,在北京绘一幅活生生的“香雪海”美景宏图!现在,他正紧锣密鼓地为实现这心中孕育已久的伟大梦想而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世纪之约》电视采访节目透露了“鹫峰梅园是梅花院士晚年的大手笔”。我拜访他时,也问到这个计划的细节,他说,头一天刚从鹫峰梅园回来。现在,国家林业局不仅拨款数百万元,要在那里建成北国最大的梅岭、梅园,而且筹划在2008年北京之前举办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国际梅花讨论会”,请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和园艺家前来赏梅、说梅,交流切磋,让中国梅花开遍全球,香飘世界!
衷心祝愿当代“梅痴”——梅花院士陈俊愉晚年的理想取得圆满成功!
&&&&&&&&&&&&&&&&&&&&&&&&&&&&&&&&&&&&&&&&&&&&&&&&&&&&&&&&&&&&&&&&&&&
&&&&&&&&&&&&&&&
桃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花 桃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