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企业家有哪些权利访谈,可提哪些问题?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创业企业家采访提纲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一下您能成功创业的关键 最想告诉后来者的创业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从技术创业到管理公司,您个人的思想是怎么转变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67|
上传日期: 11:02: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创业企业家采访提纲
官方公共微信企业家访谈:我的招数就是抓少数人_观点_财经纵横_新浪网
企业家访谈:我的招数就是抓少数人
.cn 日 16:0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期采访对象:湖南益鑫泰麻业服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资生
  益阳市不少负责人爱看中国经济时报,胡资生也爱看,而且他要看在先,他看了就向当地党政领导推荐――胡资生“
说话算数”的益鑫泰是当地的头号纳税大户。
  这些信息我是从益阳得到的,那是1998年的初夏,正是益鑫泰的销售旺季,胡资生专门抽出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
的时间和本报总编辑聊天。胡资生是个眼界很高的人。
  那个时候,本报发行量还不大,周四刊。
  我觉得这个信息对了解胡资生的成功有意义。
  “你记得吗?是我找你们中国经济时报的,不是你们中国经济时报找我的。”
  胡资生总能比许多人先一步看到有发展潜力的新东西,并马上付诸行动。
  他是28岁当副厂长的。
  但是假如拥有6000员工的益阳麻纺织厂不是已陷入揭不开锅的境地,32岁的他也坐不上一把手的“宝座”,那
时候,这个“宝座”在火山口上。那是1994年,“益麻”连买原料的钱都没有。
  要把这样一个企业引向生路,没有新东西是不行的。
  胡资生知道,要救活这个厂,还得靠大家,要把濒于涣散的人心凝聚起来,光靠他一个人跳,是跳不出名堂的。
  他还知道先得从干部抓起,那时候,“益麻”有140多个中层干部,但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家的小院小菜园里。
  他首先把干部的工资上浮60%以上,然后告诉他们,多拿钱就得多干活,多拿钱就不能要自家的菜园子,否则就下
车间当工人,“我得给职工一个交待”。
  “士气一下就起来了。”
  士气一上来,办法就有了。他自己带人开着厂里的那辆旧吉普赊原料、跑销售,使机器又重新轰鸣起来。
  厂子一正常运转,他立马抓管理,抓规范,抓新产品,抓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跟别人不同的是,管理精神、创新原则
到他手里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矩的机制。
  “益麻”变成了“益鑫泰”,“益鑫泰”又成了上市公司。今天的“益鑫泰”比1994年的“益麻“员工少了20
00人,中层干部少了近一半,销售额、利税等各项关键经济指标都翻了近两番。
  在谈到“益鑫泰“的过去时,胡资生讲了两句话,我一直记得。一句是:“我的招数就是抓少数人。”
  另一句是:“你可以去看看我的报告,我一年作两次工作报告,通过职代会的,每一次都有新东西。”
  “益鑫泰”上市以后,胡资生又有什么新东西呢?
  一件是他花50万请了一位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多米尼克,每年在中国工作3个月,在法国工作9个月,理由很简单
:我要让我的设计人员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让他们有机会经常跟一流的设计师一起工作,而多米尼克的背后还有整个法国时
装界,她代表着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服装文化和最新流行的款式。
  第二件是他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远渡重洋的销售网络,而且早在1998年各办事处就已实现了电脑联网,他还建
起益鑫泰网站,据说现在每天访问网站的国际客商达400人。在此基础上,他又在建设益鑫泰的“硅谷”,这个“硅谷”由
科研、设计中心、信息中心、营销网络组成,把企业对创新的需求转化成了科研开发和商品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胡资生已经把益鑫泰做成了全国麻纺织行业的第一块招牌,但是他觉得他本来还可以做得更好,他还在等待机会。
  企业能够依靠的还是一把手
  记者:离上一次去您那有两年多了,这两年咱们公司发展得怎么样?
  胡资生:还可以?
  记者:怎么个可以?
  胡资生:发展速度也可以呀,品牌知誉率也不断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整体能力也增强了,管理就更上
  记者:您这好像在做总结报告么。我想知道得具体一点。
  胡资生:具体一点,数字?指标?
  记者:一是各关键方面的指标,然后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变化。
  胡资生:地位,在全国同行业排第一,麻纱行业排第一。
  记者:不是听说武汉出现了一个规模比你们还大的麻纺厂吗?
  胡资生:它现在不行。
  记者:昨天晚上,我碰到一位生产飞机轮子的国企老板,他对把你们定位为“被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工作人员”感到
  胡资生: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出来了,咱们应该不折不扣地照着去做吧?四中全会讲得很清楚,董事会任免总经理,
这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其程序是董事长提名,董事会任命,这是不需要解释的,但是现在一些部门、一些地方说话办事
与四中全会的精神相抵触。
  记者:那您今年还提那个关于国企经营者的议案吗?
  胡资生:今天中午,我还在跟厉以宁讨论这个事呢。
  记者:你们的观点一致吗?
  胡资生:厉以宁跟我的观点是一致的。因为今年是部分国企可以实行年薪制,可以持有股权,而且不是说“试点”了
,总理报告里讲得很清楚了。
  国企改革如何深化,大家都很清楚,关键是要下决心去做。
  我前年就提过:全国关键的国企就一两千家么,你把他们都找到人民大会堂开一星期的会,研究机构也可以参加,什
么问题都搞得清清楚楚。我认为十五届四中全会许多问题都讲清楚了,关键是怎么到位。
  药开出来了,谁也不敢去吃呀
  记者: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才会考虑这些问题,一开始让你来当这个厂的厂长,你没想这么多吧?
  胡资生:那不可能想那么多,要解决吃饭问题。现在许多企业是生死存亡问题,我们不存在这个问题。
  记者:这个我了解一点。
  胡资生:我市场做大了,管理上来了,产品更新换代上来了,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但是企业家不是学者,我得顾全大局,得想着那么多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我自己不能坐到牢里面去,这是最大的大局
。我要进去了,这个企业就垮了。谁来保护我们?只有自己保护好自己。
  记者:但是人是这样的:你越不干,以后就越干不了。
  胡资生:就是这么回事。
  记者:胡总,我感觉这两年,咱们企业发展至少没有预想的那么快。
  胡资生:还不完全是这样。如果体制理顺了,发展应该更快一点。比方说,一个国企濒于破产了,我有能力救它,但
是我不能做,我得让它破产了,职工工龄买断了,机制转换了,然后还得把机制也改成现代企业制度了,我才能去救它。否则
,即便眼前好像救了它,最后还是死路一条。
  不能说国有企业搞不好,国有企业肯定能搞好,如果把这个思路看准了就去搞,就搞好了,药开出来了,谁也不敢去
吃呀,吃下去病就好了。
  记者:有的是不肯去吃。
  胡资生:就看着这药能治好病,就是不敢吃下去,怪事!为什么呢?他拿个刀在旁边站着,你吃下去就劈了你。
  记者:现在北京、广东一些地方不都开了口子吗?
  胡资生:这个,我跟你说,现在是一级政府担担子,包括已经改了的,他都睡不好觉。
  我这个搞企业的招数,就是抓少数人
  记者:胡总,咱们还是多谈谈您自己吧,您这个企业,在人家都搞得不怎么好的时候,您为什么还能搞得比较好一点
  胡资生:我跟你们讲,我这个搞企业的招数是什么呢?我就是抓少数人。
  记者:有篇文章您可能看过,谈的是80和20的法则,跟您的招数是一个道理,它说80%的活是20%的人干的
  胡资生:我现在还坚持这一点。
  记者:您刚开始治理这个厂子,就是拿中层干部开刀。
  胡资生:我那个工厂的缩影就像是一个国家那样,我那时候中层干部140多人。
  记者:哪个时候?
  胡资生:1994年我当厂长的时候。
  记者:那时候全厂6000多人,发不出工资,马上要破产了。
  胡资生:那中层干部都是什么中层干部!二楼三楼四楼都住到一楼来了,为什么呢?一楼前面有个大院,他可以盖小
  中层干部都不安心工作了,一是歪门邪道,二是本身不安心工作,工资很低,才300多块钱一个月呀。我是倒过来
干的,先给他们加工资。
  记者:好像你加的也不多。
  胡资生:一个月就加两百多块钱。
  记者:两百多块钱就很管用了?
  胡资生:是。但是我有一条,全天候工作制,没有8小时这个概念了,为什么?我说我得给职工一个说法,为什么要
多加两百块钱呢?
  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不用愁自己没饭吃,老婆没衣服穿,小孩上不了学。
  记者:他有面子了。
  胡资生:对,他在家里有地位了,人有五大需求。
  记者:好像胡雪岩当年也用过这一招。
  胡资生:就是这么回事呀,国家不也一样吗?现在我就80多个中层干部,产值翻了两番了,开始7000多万,去
年我都2.7亿了。
  记者:7000多万是140个干部,两亿七千万是80个干部。
  胡资生:我现在是4000多人,人均劳动生产率6万多,在纺织行业,我的劳动生产率是最高的,全国行业平均才
两万多一点点。
  就这么点事,你就不停地减人。
  记者:也没有人半夜往你家里扔砖头?
  胡资生:改革要付出代价么。总理的报告我是很赞成的,中国人不是不懂管理,抓管理要得罪人,怕得罪人就抓不下
  记者:得罪人对他自己也没好处。
  胡资生:他(指原益阳麻纺厂某中层干部)的小院要拆还没拆,(厂)电视台就开始表扬他了,他不拆不行了。心疼
的,他花了3万多块钱哪,1994年不是小数目,不拆院子就拆帽子。
  我那年的职代会报告就是规范治厂,现在讲管理就得讲规范,不然就没意义。
  “规范”得有可操作性
  记者:但是很奇怪,很多国企也讲管理,规章制度搬出来一摞一摞的,它就是搞不好。
  胡资生:关键你得有可操作性,得落实,得看得见。你到我们厂去,你就能看到,一点点小事都有规范。
  记者:比方说,什么样的小事?
  胡资生:我可以举很多例子。比方说这个小李(胡的秘书)吧,他跟我一起出门,肯定他先下车,不管天晴还是下雨
  科研中心的主管负责制让我们占了上风
  记者:您到这个厂的时候,厂子濒于破产,一个管理就把它搞好了?
  胡资生:那有很多事情啦。像产品开发机制,企业里面也讲创新,它得有一套完整的创新体制。
  记者:怎么样的一套体制?
  胡资生:我们有个科研中心,是主管负责制,它本部就20多个人,但参加产品开发的,有200多个科技人员。
  科研中心有7个研究室,每个研究室设了一个主管,这个主管不一定是科研中心的,他是公开招聘的,就在这些工程
技术人员里面公开招聘。
  记者:这200多个人里面?
  胡资生:对。在企业里他可以担当两个职务,他既可以是某分厂厂长,也可以是研究室主管;他既可以是工程师,也
可以是主管。
  记者:当您这个主管有什么好处呢?
  胡资生:津贴呀。
  记者:你这个津贴有多少?
  胡资生:两部分收入啦。津贴是500块,这是死的。
  记者:活的呢?
  胡资生:这就是项目负责制,每个研究室下面,有很多项目,产品项目的招标,就由主管负责,由他提出来,向全厂
两百多个工程技术人员招标。
  记者:又招标?
  胡资生:又招标,由主管负责。很多人再报名来应聘。
  记者:也就是说这两百个人,没人要他,他就没事做了。
  胡资生:他就闲着了,内部竞争很厉害的。他知识不更新,没有人聘他了。
  这么一搞,不行的就下去了。他自动就跑了。
  记者:那跑了多少?
  胡资生:不是他跑了,是我把他赶走了,是这种体制把他赶走了,又有上百新人进来,好的就留下了。一个项目给他
多少钱,主管拿多少,他底下的人拿多少,他自己内部去分配去。
  记者:您刚才说的少数,这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胡资生:对。我这几年年年搞新产品,整个纺织行业就这么几十个,麻纺行业就那么一两个,年年都给我拿了。不是
我把它拿走了,是他们把它拿走了。
  你不要让科技人员去搞市场,他看市场是可以的,什么展示会呀、什么博览会呀,每个人一年给他几千块钱,让他去
看,这个钱得舍得投,就是说,人家能看到的,他能看到,人家不能看到的,他也能看到。
  我要造就益鑫泰的硅谷
  记者:我记得您还有个设计中心。
  胡资生:关于硅谷,我有个三圈理论。今年我就召集设计中心、科研中心、营销中心的人开会,我说要造就益鑫泰的
  记者:这个提法挺新鲜。
  胡资生:我就说这个话,我从哪里说起呢?我们要注意研究国外的东西呀,但是要为我所用,三圈就是里面一个圈,
外面一个圈,再外面一个圈。
  我的营销做得很大,我各地有办事处,世界各地都有。
  记者:有多少呢?
  胡资生:现在有36个了,营销人员有320多人。我内销做得很大,外销也做得很大。我有个网站,现在世界各地
访问我网站一天多达400人。
  记者:那他们是怎么找到你这个网站的。
  胡资生:我这个网站做得很好,做得很漂亮。我这个名气不仅在国内,国外也很有名。
  我这个企业原来不是做衬衫、做领带吗?我现在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这个企业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我这个企业最宝贵的是什么
  记者:是什么呢?
  胡资生:去年上半年我就提出,我这个企业最宝贵的是我的网络。去年上半年不是开始炒网络吗?
  记者:但您这个网络是实的。
  胡资生:我说我益鑫泰也是个股票,尽管是捆绑上市,我说我也去炒它一下。后来我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不是最佳
时期,人家都炒的时候你千万别炒。现在你别看全国股票触网,有些是假的,实际上,我才是真的,而且我全国的办事处都联
了网,你可以去看一看,我每个办事处销什么东西,我天天都很清楚。有几个企业能做到这样?
  去年初,学术界就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你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反过来想,网络是我最强的优势
,我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网络。
  我的网络发展到哪一步呢?我有什么就可以销什么,我现在是销衬衫的,我一个礼拜就可以变成销电视机的。
  后来搞来搞去我发现什么问题呢?销售人员反映他们没有东西销。而且网络这么庞大,需要庞大的市场费用来维持。
  记者:那你怎么办?
  胡资生:所以我就调整了自己的思路。这个核心是什么呢?我研究了美国的硅谷,美国这一块有庞大的咨询机构,一
个是技术咨询,一个是管理咨询,管理咨询里包括营销咨询。硅谷出成果的核心体,就是设计中心和科研中心,它有一个高效
运转的科研开发机制。就像刚才我跟你说的,我这个科研中心,靠我这套机制高效运转,他在不断出产品哪。但是我给它们的
投入是什么呢?除了工资,就是到各地转的费用,这就是高科技的风险投入。这两百多人我养着,没有成果就是风险投入,只
要有一个成果出来,就收回来了。
  美国硅谷发展快的关键在风险投资。你有项目,可以跟他说,他觉得可行,就投资。这跟我的科研中心是一个道理。
  对我们企业来说,不断产生新品的开发机制有了。
  那么,成果出来了怎么转化呢?在美国,咨询公司主要是靠联邦财政预算养着的,有的有上千台电脑,庞大的工作人
员。你技术、成果出来了,它马上给你咨询,先进性如何,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它管理咨询马上告诉你,在市场上会销得
怎么样,预期投入会是多少,预期产出会是多少,一系列的东西。
  而这一套东西的运转,靠的是联邦财政预算,国家补贴的是这一块,不收钱的。所以作为一个投资商,我到硅谷去,
分分钟可以知道硅谷的一切。这个透明度是很高的。它这个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就快了。
  所以我这个(企业)里面,一个圈就是硅谷,第二个圈就是咨询公司,第三个圈就是营销网络。
  我就用这三个圈应对WTO
  记者:那你第二个圈……
  胡资生:第二个圈就是咨询公司。
  记者:那你这个咨询公司……
  胡资生:我有信息中心,很庞大一个信息中心。
  记者:信息中心跟销售网是联系在一起的?
  胡资生:是啊。你办事处想销什么产品,我这个硅谷里有什么产品,第一步进入信息中心,我全国市场掌握得很清楚
,你在杭州,他在深圳,我马上可以告诉你,杭州什么好销,深圳什么好销。分分钟给你咨询。
  我这个信息中心,就靠我的预算养着他们。
  “硅谷”有什么东西,信息中心有了;市场什么好销,信息中心也知道,它再作出反应、对策和咨询。我就用这三个
圈应对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现在大家都在谈加入WTO,但是对这一点,大家都没有研究透。
  记者:都是纸上谈兵。
  胡资生:我现在都实施了。原来卖多少,都是下计划,现在不是了。现在由信息中心每月、每周给各办事处作咨询,
提供一个咨询报告,销售有哪些成功的哪些不足的地方,至于你到底销什么,你自己去决定,我有个指导性意见给你,我绝对
不决定你销什么,出了问题找你负责。
  记者:让他负责任。那他做得好,有什么好处呢?
  胡资生:利润提成哪。
  记者:提成最大的能拿多少?
  胡资生:去年最多的拿一二十万块钱。
  记者:跟别的一些企业比,还不算最多的。
  胡资生:在湖南企业里,这算很不错的了。
  我一年作两次报告,每次都有新东西
  记者:您刚当厂长的时候,恐怕还有很多人不服您呢。
  胡资生:不服……首先是因为年纪轻,那时候才32岁,6000多人的厂子,他怎么服呢,一个小伙子。
  记者:您觉得您能把这个企业搞这么好,有没有一些运气的成份?
  胡资生:没有。我去湖南财院给他们上课,他们也问这个问题。企业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创新,你可以从我当厂长那
天起看我的报告,我一年作两次报告,全部通过职代会,每次都有新的东西,而且这新东西,它的主线是不变的。
  记者:那您一天那么忙,上哪创那么多新呢?您得不断有个东西不断给您供应养料啊,您得看书啊。
  胡资生:你这个中国经济时报不是你找我的,是我找你们的,还记得吗?
  让他们跟一流的设计师一起工作
  记者:您花50万请的设计师,现在怎么样了?
  胡资生:一开始的那位,自己有公司,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已改成松散型的。现在另外请了一个,也是高薪。
  记者:多少?
  胡资生:也是高薪,她在我这工作4个月时间,在法国工作8个月时间,给她的薪水一年大概是50万。
  她这个人进来解决什么问题呢?我要造就一批设计师呀,一定要给我下面这些设计师一个好的氛围。
  记者:让他们跟一流的设计师一起工作。
  胡资生:对,这个问题解决了。她是一流,她不光代表她一个人,她代表了国际最新面料、最新流行的款式、最流行
的风格。靠她这个人,就带了一帮子人。
  记者:因为她背后有个圈子,那个圈子里都是最优秀的人。
  胡资生:她来了先考察。我办了个外国语学校,我就带她去这个学校看看。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是个女的么,她说
小孩子好可爱。我问她:你知道我培养他们干什么嘛?我说他们大了,我就不要你了,我给她开了个玩笑。她说:没关系,那
时我至少已经50多岁了。
  我为什么花这么多钱搞个网站呢?
  记者:您这个网站什么时候搞的?
  胡资生:前年11月份。
  记者:那是比较早的。
  胡资生:所以像这些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回过头来看,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它服装消费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呢?第一个阶段它是跟着国际潮流走;第二个
阶段,国际的东西要跟民族的东西相结合,这个阶段要初步形成自己这个品牌的风格。这两个阶段是少不了外国设计师的。
  第三阶段,就是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带有自己民族风格,而且是走向世界的品牌。这就是以我们为主,以他为辅
了。民族的东西得到世界公认,它就是优秀的。为什么巴黎的服装世界都流行呢?它就是被世界所公认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请设计师,可能说远了一点。
  记者:不远。
  胡资生:这对我们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一种投入。
  记者:这是一种战略投入,好像湖北也有人请外国设计师。
  胡资生:这有个动机问题,动机不纯,麻烦也就来了。我跟多米尼克说,我是要你给我赚钱的,但是你记住,我这两
年并不要你给我赚钱,我说你还要记住,等我赚钱的时候,我这里就不是这个样了。
  我这个企业有个好处,有什么战略意图、近期考虑,我把理由跟大家一说,通常都能推行。
  记者:容易取得共识。
  胡资生:对。
  记者:那么领导不干预吗?
  胡资生:我这个环境还可以,我说话能算数。
  记者:这个环境很重要。 记者 童 辰
Copyright (C) ,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四通利方 新浪网  4月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将于海南召开。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共同发展:革新、责任、合作”。余竹云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中环投资集团董事长,今年将以特邀观察员的身份第三次参与到主题为“共同发展:教育的使命”的博鳌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作为青年企业家,余竹云将与共同探讨青年领袖圆桌会议的最新状况和企业家的责任与使命。
访谈内容(共69个问题,22个回复)
提问:餘總,很多人認為你做慈善是作秀,請問面對質疑、不解與誤會時,你是怎麼做到堅持自己的
公益慈善只是我自己追求的一份内心的安宁与平和,与赞许质疑都无关。
提问: 就目前国内的大环境,年轻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在革新方面你有那方面的建议?如何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您在这块有没有更好的资源提供给年轻的创业者?
练好内功,做好企业基础建设,大胆尝试,启用创新人才。企业之间要有合作共赢的理念,要有1+1>2的思想意识,诚信务实是年轻创业者的必备条件。
提问: 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在85-90后作为主要群体的现代企业!企业需要要求全体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吗?如果有,需要以怎样的方式影响或教育?请余总指点1-2谢谢
如果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有统一的价值观,不然企业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对于个性化时代的员工应该多倾听多疏导,而不能一味的教化。
:余老师,您认为我们青少年向什么方面发展更好?
学好玩好,培养好自己的独立人格,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做定位。
提问: 余老师您好,您认为,就目前中国及世界经济而言,青年创业者最应该注意的是哪些方面??????   谢谢。
关注内需,多接地气,没有那么多的比尔盖茨和马云。
提问: 请问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食品生产安全问题、建筑质量问题泛滥,是与企业家的责任使命意识不够,还是政府的监管不力有关?同时这两者哪一个对规范产品质量更具有决定作用?谢谢。
两方面的问题都存在,但是首先企业家要有责任使命意识,不能被曝光了才有羞耻感,没被发现就没有内疚感。
提问: 请问,年轻人创业应该更注重经验的积累还是利润的回报。还有,怎样做到两方面的最优搭配。
两者兼而有之才能可持续发展。
提问: 请问余总当代青尤其是85后如何理解助人为乐的时代精神?
时代在变,助人为乐的精神不能变。这是中华传统美德,5000年文化的积淀。
提问: 请问如何看待当下年轻人冲动创业以及青年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缺位的问题?
这个社会需要青年的激情,坚持社会责任,创业的梦想更要具有责任的基因。
提问: 余总喜欢韩寒吗?你怎么看待韩寒? 影响了不少的80后,也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内的80后都觉得他就是青年领袖。
韩寒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他个性的使然,希望韩寒能用自己的才华,提供给社会更多的正能量。
提问: 有没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给我们学习借鉴的?
敢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十年前博鳌是个贫穷的小渔村,今天这里成为了全球政商领袖的思想放飞之地。
提问: 青年企业家与老一辈企业家相比,优势与不足各是什么?
老一辈企业家更执着,更吃苦耐劳,青年企业家知识结构更为丰富,更有创新精神。
提问: 青年企业家怎样引导年轻一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提问: 你好,有的人高中毕业就出去闯荡想创业,也有的人为了创业在大学期间辍学,也有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没工作几年就开始创业,您作为青年企业家,针对年轻人创业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吗?
这不能一概而论,创业具有激情的使然,如果有好的项目就要抓住机遇,但是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也必不可少,学习与创业并不冲突。
提问: 中环集团今年计划在哪里开发新项目呢
在安徽有合适的项目就会开发。
提问: 请问,中环在合肥的下一步动作会有哪些或者说会像哪些方向发展呢?
中环在合肥会一直遵循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稳健发展为主。
提问: 今年的博鳌论坛与您往年参加的有什么不同吗?
今年会场氛围有所改观,整体更多的考虑了节能降耗,减少浪费。
提问: 开发商是否需要流淌道德的血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留着道德的血液,这是一个民族之根本。
提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咱们习主席提出了所谓“中国梦”的概念,那么,你们觉得,作为青年企业家如何通过创业和奋斗,最终实现中国梦?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今天青年领袖圆桌会上也多次提及中国梦,对于青年企业家来说,能有好的创业环境,健康的体魄,去追求自己创业成功的喜悦,能负起为社会文明进步推动的责任。
提问: 您一直在倡导并从事“公益”与“慈善”的活动,那您对陈光标这样的人物怎么看?
对于公益的执着是值得肯定的,但方式方法每个人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只要他不触及社会的道德底线,能促进社会的健康向前,都应该给予包容。
粉丝15310人
粉丝76489人
微访谈列表
申请微访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家访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