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莱夫悖论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莫迪利安尼对经济学理论作出了两个重要贡献:一个是;1986;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McgillB;布坎南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1987;罗伯特?索洛(RobertM.Solow)美国人;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新古典派经济增长模型;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因经济增长和福利增加的因素获诺贝;1988
莫迪利安尼对经济学理论作出了两个重要贡献:一个是提出家庭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获得此殊誉。另一个贡献是,与美国经济学家默顿?米勒(Merton H?Miller)共同提出了公司资本成本定理,即“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这一定理提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分析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新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投资决策理论。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1953年)、《莫迪利阿尼文集》:第一卷《宏观经济论文集》、第二卷,《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第三卷,《财政理论及其他论文集》(1980年)等。
1986 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美国人 布坎南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基础是一个从根本上说十分简单但却很有争议的思想――即担任政府公职的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行为可通过分析其任期内面临的各种诱因而得到理解。他著述甚多,总共撰写过20多部著作、300多篇文章,几乎涉及公共部门经济学的每一个方面。主要有:《赞同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与戈登?塔洛克合著,1962年)、《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与R.托尼逊合著,1972年)、《财政学》(与玛里琳?弗劳尔斯合著,1980年版)等。
1987 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国人 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新古典派经济增长模型。由于索洛的开创性工作而称之为索洛模型 ,直到现在该模型仍然是经济增长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索洛模型中,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献被设定为由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三者组成,并且假设边际生产递减的一次齐次的总生产函数、满足稻田条件、储蓄率一定,技术进步为外生等的条件。罗伯特?索洛,美国人。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因经济增长和福利增加的因素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8 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 Allais)法国人 他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阿莱一生著述颇多,除获得1988年第2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代表作《市场规律研究》和《经济与利息》(1947)外,还有:《微观经济学研究》(1943)、《欧洲一体化:通向富裕之路》(1959)、《预期效用假设与阿莱悖论:关于不确定性条件下合理决策的讲座及阿莱的答辩》(与哈根合著,1979)等。
1989 特里夫?哈维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哈维默对经济计量学的最重要贡献是在经济计量学中引入了概率方法。他把随机模型看做是经济计量学的基础,这对经济计量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使经济学理论更加符合科学性。其主要著作有:《经济计量学的概率方法》(1944)、《经济增长理论研究》(1960)。 西蒙在管理学方面所研究的主要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50年代西蒙的公司行为理论对微观经济学中简单追求利润最大化假设的经济人模型提出挑战,强调了大公司中复杂的内部结构,其目标和子目标的多重性,提出了理性人一具有\有限理性\的人一即基于\令人满意\而不是\最优\方案决策模型。他借助于心理学的研成果,对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概括出了他的决策过程理论。随后,西蒙转而研究大型组织中的信息处理问题。他认为信息本身以及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他进一步研究了利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其他认识过程,并为公司决策人员提供\决策辅助系统\,成为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学说主张 站在凯恩斯的对面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曾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闻名于世;二战后,西方社会20余年的经济繁荣更让凯恩斯思想大放异彩。但正是在凯恩斯主义的鼎盛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主要创始人的货币学派打着对抗“凯恩斯革命”的旗号诞生了。 弗里德曼的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坚持经济自由,强调货币作用。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思想。弗里德曼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市场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自然趋势,只是因为价格和工资的调整相对缓慢,所以要达到充分就业的状况可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如果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就将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经济发展,甚至造成或加剧经济的动荡。 他还强劲地攻击凯恩斯所倡导的财政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增加开支将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将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缩减,从而产生“挤出效应”,抵消增加的政府支出,因此货币政策才是一切经济政策的重心。 反通货膨胀的旗手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涨”为货币学派带来了大展宏图的历史机遇。长期实施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经济政策终于给西方经济带来了恶果。70年代之后,各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赤字越来越大,失业越来越多,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在这种经济形势下,经过10多年发展起来的货币学派选择了通货膨胀为主要靶子,提出了以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为中心内容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的责任完全归到了政府的身上。“没有一个政府肯于承担通货膨胀的责任,即使不是很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政府官员往往寻找各种借口,把责任推诿给贪婪的企业家、刚性的工会、挥霍无度的消费者、阿拉伯的酋长、恶劣的气候以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无疑,企业家是贪婪的,工会也有刚性,消费者并不节约,阿拉伯酋长提高了石油价格,天气往往不正常,然而所有这些只能提高个别商品的价格,并不能使一般物价普遍提高。” 弗里德曼认为,根治通货膨胀的惟一出路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货币增长。控制货币增长的方法是实行“单一规则”,即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时候要“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由于这些政策主张顺应了西方经济在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因此赢得了许多的赞同者和追随者,并且得到官方的特别赏识。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将货币学派理论付诸实施,奉行了一整套完整的货币主义政策;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中,也把货币学派提出的制定一种稳定的货币增长政策作为主要项目;瑞士、日本等被认为是“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的国家,自称其“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实行了货币学派的“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政策。货币学派一时声誉鹊起,被普遍看作凯恩斯学派之后的替代者,弗里德曼更是被称为“反通货膨胀的旗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1970年获)和罗伯特?索洛是列昂惕夫(1973获)的学生。
1974年 哈耶克 哈耶克教授就成为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位名副其实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8 独一无二的获奖组合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的文告宣称,哈耶克和缪尔达尔是“因为在货币理论与经济波动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及对于经济、社会与制度等诸现象间的相互依赖性的透彻分析”而获奖的,具体到哈耶克,它说:
“哈耶克教授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是深刻的、创造性的……他试图比那个时代的一般学者更深入地探讨商业周期的机制。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更为深刻的分析,他是少有的几位在1929年秋天的大崩溃到来之前就警告经济危机可能降临的经济学家之一……本学院的意见是,哈耶克对于不同经济制度的运转效率的分析是他对于更为广阔意义上的经济学研究作出的最重大贡献之一……在经济学所有的领域中,哈耶克都有所涉猎,他对于经济学的学说和观念史也进行过深刻的历史分析……他在研究不同的经济制度时的指导原则是研究分散在个人和企业中的所有知识和信息是如何被有效地利用的。他的结论是,只有通过具有竞争和自由定价机制的市场体系中的广泛的分散化,才有可能充分地利用知识和信息。”
对于这些具体贡献,我们就不去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什么会想起哈耶克,并且让两个立场针锋相对的人一起获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一位曾经负责经济学评奖的人士曾经解释说,之所以让两人分享该奖,是因为,尽管两人分别属于奥地利学派和斯德哥尔摩学派,但30年代,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宏观与货币分析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都使用了总储蓄和总投资的概念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来,两人又都拓展了经济学分析的范围,从40年代起,他们的研究强调经济分析的制度、法律、政治和意识形态框架,强调经济、社会与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就是说,两人从方法论和研究的方向上有惊人的相似性。
然而,用同样的方法,两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其政治立场更是截然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说,缪尔达尔是瑞典福利国家的理论创始人之一,并且曾经担任过内阁部长,亲自参与福利国家的政策、制度设计。从当时的政治潮流看,瑞典人对他给予表彰,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众所周知,哈耶克却是现代福利国家最激烈的批评者,早在40年代他就指出,这是“通往奴役之路”。 这个时候的经济学主流还是凯恩斯主义。而早在30年代,哈耶克一到伦敦,主要的学术论战对象就是凯恩斯。两人对于经济周期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各执己见。最后,凯恩斯的观点被学术界和各国政府普遍接受,而哈耶克却在这之后,放弃了专业经济学研究。
因此,自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全名应该是“瑞典中央银行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开始评选以来,获奖的经济学家都普遍地信奉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他们都相信,国家干预对于经济事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哈耶克却成为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位名副其实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自这之后,不少倾心市场的经济学家陆续获奖,包括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1982年的乔治?斯蒂格勒,1986年的詹姆斯?布坎南,1991年的罗纳德?科斯,1992年的加里?贝克尔,一直到去年的弗农?史密斯。而且,这几位都受到过哈耶克的影响,或有过比较密切的交往。
弗里德曼尽管在经济学方法论和具体观点上跟哈耶克有很多不同看法,但弗里德曼承认:“我第一次读到他的著作的那个时候起,尤其是在我于40年代中期结识哈耶克之后,他的强烈的思想倾向,他的道德勇气,他那理智而始终坚持原则的论说,大大地拓宽、深化了我对自由社会的含义和必要条件的理解。”(《哈耶克传》第309页)
哈耶克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时,尽管不属于经济学系,但跟斯蒂格勒有密切来往,斯蒂格勒是经济学思想史领域的高手,他对哈耶克的观念史研究大有英雄相惜之慨。
而布坎南的经济学思想受到哈耶克的很大影响,哈耶克属于现代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则乐意被人称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
科斯30、40年代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教书的时候,哈耶克是系里最杰出的教授,他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30年代初期,哈耶克在伦敦经济学院执教时,在提倡经济学严密的思维方式和鼓励学生扩大研究视野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他是一位谦逊的学者,由于对于经济学理论富有洞察力的深刻理解,哈耶克在当时仍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至于最新获奖的史密斯,本人曾说,哈耶克揭示了经济活动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发现和利用知识,而他所开创的实验经济学则用成百甚至上千实验室中的实验,一再地证明了哈耶克对于市场的解释。
然而,眼看着哈耶克、弗里德曼接连获奖,冈纳尔?缪尔达尔忍不住提出,应当取消经济学奖,因为它曾颁给哈耶克、弗里德曼之类的反动派。其实,经济学奖项的设立,缪尔达尔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当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对于经济学到底算不算科学,存有很大疑虑――这个问题,迄今仍然争论不休。而缪尔达尔则说服了科学院,最终让经济学跻身于“科学”行列。 1973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华西里?列昂惕夫()
分类: 经济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专业论文、经济学前沿讲座65等内容。 
 前沿讲座在研究生学术成长中的作用 蒋 凯 一、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的前沿讲座 ...闵维方教授结合他本人在斯坦福大学攻读 哲学博士学位(教育经济学)的切身经历和他...  浅谈学科前沿讲座的学习感受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学科前沿讲座论文 中德学院...方方面面,诸如自然现象的描述,电影摄 影术、天文学、经济学、气象学、生态学...  经济学前沿讲座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Finn 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 由于揭示了经济政策和世界商业循环后驱动力...  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程与前沿讲座小结在今日的讲座中, 老师介绍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史, 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理论一开始形 成到之后的发展。 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学科前沿讲座 2页 10财富值 前沿讲座1 3页 2财富值 前沿讲座汇总 19页 1财富...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很多计量经济学教科书都把居民 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作...  会计前沿讲座论文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会计前沿讲座论文题目:东风科技...11 东风科技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  学科前沿讲座报告_学习总结_总结/汇报_应用文书。学科前沿讲座报告 国内能源结构发展的研究与探讨作者:张桂萍指导教师:解东来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能源工程及...  前沿讲座心得_电脑基础知识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今日推荐 180份文档 CET...并行工程前沿讲座心得 7页 免费 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4页 1下载券 经济学理论...阿莱悖论及行为金融权重函数的实验经济学检验;内容摘要:不确定性决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关键词:阿莱悖论,前景理论,实验经济学,不确定性;一、引言;在证券市场,不确定性与风险是中心课题,不确定条件;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从早期以数学期望为决策依据的萌;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的理论均源自于经济实验;于是,阿莱悖论与行为金融的实验结果的普适性就成为;的足够重视;基
阿莱悖论及行为金融权重函数的实验经济学检验
内容摘要:不确定性决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的实验结果是不确定性决策中“非期望效用理论”发展的基础。为了检验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权重函数的性质,本文在广泛的群体组织了经济实验,结果表明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学中决策权重函数的性质在并不是普遍成立的。本文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学者在海外华人相关实验结果相印证,对以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权重函数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根本性的质疑,为新的不确定性决策理论发展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 键 词:阿莱悖论,前景理论,实验经济学,不确定性决策
在证券市场,不确定性与风险是中心课题,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构成了证券市场研究和决策的基础;而在保险、银行、医疗、政治等等其它领域,不确定性问题同样无处不在,因此不确定性决策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课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从早期以数学期望为决策依据的萌芽,到贝努利[1]的效用概念的提出,再到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2](以下简称vNM)的公理化的vNM期望效用理论,一直贯穿了线性概率的估价模式,我们称之为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然而阿莱悖论[3]的提出,对传统期望效用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于是研究人员通过放松和修改vNM的公理体系,加入其它的一些假设条件,再考虑人们面临不确定决策时的心理因素,对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许多新的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理论,这其中以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4]为突出代表,卡尼曼并以此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的理论均源自于经济实验。如果以经济实验作为新理论的基础,则必须保证其实验结果是稳定的和普适的,这样才能得出具有普适性的一般理论。然而,孙悦、李纾[5]、李纾[6]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以上的实验结果在特定的华人群体中不成立。
于是,阿莱悖论与行为金融的实验结果的普适性就成为对金融理论界至关重要的问题。虽然孙悦、李纾[5]、李纾[6]等人的实验结果对上面的问题持否定态度,但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实验都是在华人学生群体中实施的,而学生群体的特殊的人文背景使得这一群体的特异性过强,其实验结果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应用到一般性群体中,其结果导致对金融理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引起学术界 1
的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组织实施相关实验,以检验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学的实验结果的普适性。如果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实验在一般大陆华人群体中是成立的,那么就说明孙悦、李纾[5]、李纾[6]等人的实验结果仅仅是特例,建立在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基础上的理论体系还可以说是坚实的;如果实验结果与孙悦、李纾[5]、李纾[6]等人的实验是一致的,那么就有理由据此对阿莱悖论及行为金融的实验结果的普适性提出质疑,从而有必要对以其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审视。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在一个来源广泛的群体中组织实施了相关的实验,对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的实验结果进行普适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更广泛的群体中,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的实验结果同样不成立,这与孙悦、李纾[5]、李纾[6]等人的实验结果相互印证,对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实验结果的普适性构成了根本性的质疑,从而为不确定性决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本文的余下部分如下组织: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及其修正――阿莱悖论与行为金融,对最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孙悦、李纾[5]、李纾[6]等人的实验;第三部分是本文为检验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前景理论的实验结果的普适性而实施的经济实验的报告及对结果的分析;第四部分是总结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二、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研究回顾
1、期望效用理论
vNM的期望效用理论出版之后,立即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他们奠定了期望效用理论的公理化基础,但给出的公理与现实中的决策场景尚有一些距离,且其中有些隐含的假设需要进一步明确,于是研究人员对该理论体系进行了后续的完善[7][8][9],从实用的角度对vNM的公理体系进行了等价转换,从而形成了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标准流行的期望效用公理体系[10][11][12]。这一体系的经济意义明确,进行分析时简洁明了,后续的研究也是建立在这一公理体系上的,我们在此选择一个标准的表述[12]作为我们后续讨论的基础,这也是所有后续文献研究公认的基础公理体系:
在不确定条件下,决策行为及其后果取决于外部环境,我们称之为状态
(states),给定n个状态,每种状态下的后果是xi,i?1,...,n,所有后果组成的n维空间为后果空间X??x?。每个状态发生的概率为?i,??i?1,i?1,...,n,称为完备概率组合。用y?[(x1,?1);(x2,?2);...;(xn,?n)]表示一个展望(prospect)或 2 i?1n
一个抽奖(lottery),或简单地表示为y?(x,?)。如果只有两个后果,则可以由
特别,当x2?0时,简化为y?(x1,?)。y?[(x1,?);(x2,1??)] 简化为y?(x1,x2,?),
由所有的展望或抽奖组成的集合为展望空间或抽奖空间,记为Y。对于Y中的元素y,定义偏好关系“?”,具有如下性质(公理):
⑴自反性:即对所有y?Y,都有y?y
⑵传递性:即对任意y,y',y''?Y,如果y?y',且y'?y'',则y?y''
⑶完备性:即对所有的y,y'?Y,则y?y'或者y'?y必有一个成立;如果两者同时成立,则对于主体来讲,y,y'是没有差异的,用y?y'表示。
⑷连续性:对于所有的y,y',y''?Y,如果y?y'?y'',则存在一个?,
0???1,使得:?y?(1??)y''?y'。
⑸复合性:即抽奖的完备概率组合可以形成新的抽奖,任何x?X,
0??,?,?'?1
考虑复合彩票y?[(x,?),(x,?');?],那么我们有:
y?(p,x),这里p????(1??)?'。
⑹独立性:如果y,y',y''?Y,且y?y'',则对于1???0,有
?y?(1??)y'??y''?(1??)y'
在满足以上六个条件下,可以证明,存在一个定义于Y上的实函数U,使得: (i)当且仅当U(y1)?U(y2)时,y1?y2
(ii)对于任意y?[(x1,?1);(x2,?2);...;(xn,?n)]:
U(y)?U[(x1,?1);(x2,?2);...;(xn,?n)]??1U(x1)??2U(x2)?...??nU(xn)
2、对期望效用理论的质疑与修正――阿莱悖论与行为金融
期望效用理论作为建立在理想化公理体系之上的规范性理论(normative theory)在不断成形、完善的同时,一直受到来自实践检验的质疑和挑战,大量“悖论”“异象(anomalies)”的存在严重地动摇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合理性,这其中,以阿莱悖论和行为金融为突出代表。
①阿莱悖论
阿莱悖论是从以下的两组实验中得出的,我们称之为“阿莱实验”。
y1?[();();(0,0)]
y2?[(.1);(.89);(0,0.01)]
y'1?[();(.11);(0,0.89)]
y'2?[(.1);();(0,0.9)]
其中,第一组中y1是确定性抽奖,y2是风险性抽奖;而第二组两个都是风
险性抽奖,概率相差仅0.01,而支付相差5倍。其实,对于第二组抽奖,正常的人都会选择y'2,这是一个不用实验也可以预见的结果,关键在于第一组,如果选择确定性y1,就是阿莱悖论;如果选择风险抽奖y2,就不违反独立性公理,就不是阿莱悖论。
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期望效用理论,选择y1,意味着:
U(?U(.1?U(.89?U(0)?0.01
整理后得:
U(.11?U(.1?U(0)?0.01
根据期望效用理论的独立性公理,上式两边加上U(0)?0.89,得:
U(.11?U(0)?0.89?U(.1?U(0)?0.9
即,如果在第一组中选择y1,按照期望效用理论,在第二组中就应该选择y'1;或者说如果在第二组选择了y'2,按照期望效用理论,在第一组中就应该选择y2。否则,就产生了悖论。
很明显,在第二组的试验中,正常人都会选择y'2,因而在第一组中的选择就决定了是否产生悖论。阿莱实验声称,大部分人在第一组抽奖中选择了确定性的y1,从而产生了阿莱悖论。
②前景理论的权重函数的小概率放大效应
我们称之为KT实验。
第一组:x1?() 与 x2?(5,1)
第二组:x'1?(?) 与 x'2?(?5,1)
在第一组抽奖中x1是风险抽奖,而x2是确定性抽奖,二者的数学期望相同。结果72%的人选择x1;而在第二组抽奖中,x'1是风险抽奖,x'2是确定性抽奖,结果83%的人选择x'2,好像0.001的概率被放大了。于是卡尼曼和特沃斯基 4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Kahneman, D., A. Tversky, 1979)曾经作过下面的实验,
(Kahneman, D., A. Tversky, 1979)得出人们在进行不确定性估值时会对小概率加以放大的“小概率放大效应”,并以此作为前景理论权重函数的第一个性质。
3、对阿莱悖论和前景理论权重函数的质疑
⑴孙悦、李纾的研究
孙悦、李纾[5]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的122名二三年级学生进行阿莱悖论的二对选择题实验,其中在第一对选择中,有过半数的被试(61%)喜欢风险方案,其结果与阿莱实验的选择结果相反;另一方面,在第二对选择中,此项实验的大部分被试(92%)喜欢方案D(风险方案)。另外75名南澳大利亚大学中文工商管理硕士学生(香港地区)对阿莱悖论的二对选择题作答的结果也表现出非常低的规避风险行为。这些发现表明,如果选择华人作为被试的话,“阿莱悖论”不成立。
⑵李纾的研究
李纾[6]运用与Kahneman和Tversky同样的方法对澳大利亚和中国两地的大学生进行了实验。澳大利亚的实验对象是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心理学系本科生,中国的实验对象来自于厦门大学、福建财政管理干部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学校的经济系和数学系的本科生。李纾实施了十二个问题的问卷调查,实验的结果完全否定了卡尼曼和特沃斯基(Kahneman, D., A. Tversky, 1979)关于权重函数π的结论。
三、本文实施的检验与分析
1、相关经济实验的实验报告
⑴实验研究的动因和背景
虽然有孙悦、李纾[5]、李纾[6]等的研究结果,但学术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后续的研究文献,大部分的金融学研究都是不加怀疑地复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这类文章、书籍汗牛充栋,而那些作者们甚至没有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一下他们奉为圭臬的“阿莱悖论”“前景理论”。因此,本研究实施了相关的实验,这些实验在问卷设计上并没有超出孙悦、李纾[5]、李纾[6]等文献之处,只是实验对象的来源更广泛,因此也更具有说服力。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30阿莱悖论及行为金融学的实验经济学检验等内容。 
 略的 实验诜ǖ目赡苄匝芯俊芬晃奈曛,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但是有效市场理论在 解释实际金融现象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  行为金融学考试内容整理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行为金融学》考试内容整理...该选择实验产生了著名的“阿莱悖论” 阿莱悖论是不确定条件 , 下选择行为违背冯...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行为经济学家和实验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悖论,如“股权风险溢价难题”、“羊 群效应”、“阿莱斯悖论”等。传统的“理性人”假定已经无法...  由于该理论所引用的主要是实验心理学的若干理论,而...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的重大意义在于,经 ...下面简要介绍阿莱悖论和埃斯博格悖论: (一)阿莱悖论...  第3章(阿莱悖论)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阿利亚斯悖论(Allais Paradox) P1 100 500 100 0 500 0 100 P4 0 0.89 1 0.1 0.89 0.01 0.1 0.9 ...  行为金融学课后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 名词解释 有效市场假说:有关...4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在预期效用理论中总的效用是直接用概率...  金融经济学作业 2 阿莱斯悖论: 在第一组实验中,绝大多数人选择 A ...不能用期望效用值最大化来解释他们的行为。 3.从行为金融学角度解释:投资者...  实验经济学的思想史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 实验经济学作为一种检验手段与经济学的...随后,阿莱提出了 著名的阿莱悖论。他们的工作被卡纳曼和特沃斯基(Kahneman and ...  行为金融试题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试卷一一 名词解释(5×4’) 1. 动量...4. 从“阿莱悖论”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 三 论述题 (2×12’) 1. 描述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莱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