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南部出现干旱天气,十分严重。而在南美的北部则出现如何预防洪涝灾害天气,降水十分大。问;原因是什么?求高中...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各地分社链接
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版权所有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休门街99号 电话:1
信箱: 传真:6
本网法律顾问: 刘磊[精品]气象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23洪涝灾害,大气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精品]气象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23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下列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④-热带季风气候
练习题及答案
下列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④-热带季风气候B.③-温带大陆性气候C.②-亚热带季风气候D.①-高山高原气候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图①是西藏的布达拉宫,该地是高原高山气候;图②陕北窑洞,屋顶较平,它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的自然环境;图③民居屋顶较尖,有利于排水,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图④是典型的蒙古包,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题意.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一年级地理试题“下列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④-热带季风气候”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季风、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地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分布: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几处特殊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岛国东北部。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亚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鼓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温带草原气候: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以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温带沙漠性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极地苔原气候: 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气候类型及特点:易混淆气候类型对比:世界气候主要分布:
考点名称:
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造成影响:1.积极影响:为人类活动提供方便,农业方面有助于农作物生长,高产等;工业方面,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第三产业方面,尤其是服务业方面,为人类提供更好服务设施安全性。2.消极方面:恶劣的气候现象给人类带来不便甚至灾难,对人类出行产生影响。譬如强令空气南下会带来寒潮,随之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对人类活动实为不便。但有些灾害也有一定积极作用,譬如寒潮过境可净化空气等。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的主要表现:1.气候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影响(如南船北马等)2.气候对传统建筑的材料和风格有影响(如房子结构、房子朝向、建筑的高低,墙体的厚薄等)3.气候对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影响(广东喜茶,湖南喜辣,东北喜大蒜、面食等)4.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冰雹、洪涝干旱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害洪水灾害: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考点名称:
我国的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温度分布特点: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与分布特点:
我国气候特点与评价: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对比:
温度带划分对比: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降水分布与时间对比:
我国降水界限的划分: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2.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中国干湿情况分布图:我国气候分布图:我国季风走向示意图: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及防治方法: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下列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④-热带季风气候”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您所在的位置:
& 国外天气 & 正文
大气环流异常是巴基斯坦严重洪灾的主因
日09:04  
8月24日,灾民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南部的穆扎法加尔附近露宿。当地灾民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在户外4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等候领取救援物资。7月中旬至今,巴基斯坦遭遇五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出现了近81年来最为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决策服务中心表示,大气环流持续异常是造成此次巴基斯坦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巴基斯坦此次洪灾共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累计降水量大。今年7月中旬以来(截至8月26日),巴基斯坦共出现了五次强降水过程,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近60%观测站的降水量有200~600毫米,其中卡姆拉(843毫米)、里萨尔布尔(794毫米)、穆里(770毫米)、锡亚尔科特(778毫米)、拉沃拉果德(639毫米)、杰拉德(618毫米)等地超过6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巴基斯坦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多8成至3倍,局部地区偏多甚至高达4~8倍。二是降水强度强。7月中旬以来的五次强降水过程中,以7月27日至8月10日的强降水过程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巴基斯坦超过50%的观测站出现了暴雨(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超过30%的观测站出现了大暴雨(日降水量大于100毫米),近5%的观测站出现了特大暴雨(日降水量大于250毫米)。7月29日,巴基斯坦西北部出现了特大暴雨,最大日降水量高达280毫米。强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北部和中部地区。三是灾害损失十分严重。由于巴基斯坦在40多天的时间内遭受了五次强降水过程袭击,贯穿巴全境的印度河普发洪水。洪灾从西北部的开普尔-普什图省向南蔓延至旁遮普省、信德省、俾路支省以及北部的巴控克什米尔部分地区,绵延1000多公里,近1/4的国土受影响。据媒体报道,此次灾害已造成2千多万人受灾,至少1600人死亡;超过55万公顷农田被淹,80%的粮食储备被洪水吞噬;电力、水力、交通设施损毁严重。据巴基斯坦政府初步估计,此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40~60亿美元,占该国GDP的2%~3%。目前,巴基斯坦大部降水仍在持续,境内的印度河仍处于超警水位,洪涝灾情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巴基斯坦受灾区域示意图。从图中可见,巴境内几个整个印度河流域度都暴发洪水。其中墨蓝色(即颜色最深)区域为洪灾区,深蓝色区域表示严重受洪水影响地区,浅蓝色表示中度受影响地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决策服务中心表示,大气环流持续异常是造成此次巴基斯坦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巴基斯坦境内最长的印度河源自中国西藏,自东北流向西南穿贯该国,在印度河平原其河床高于平原,易洪水泛滥成灾。巴基斯坦总体上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亦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每年平均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雨季集中在7月至8月,降水通常是由来自印度洋的季风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到南亚地区北部,与自北而来翻越帕米尔高原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而今年7月以来,由于东欧平原上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向北伸展的暖高压并稳定维持,导致高压东侧的偏北气流不断引导极地干冷气流南下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巴基斯坦,与季风暖湿气流在巴基斯坦至阿富汗中南部地区不断交汇,从而形成该地区持续出现强降水,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农业气象] 五月需防连阴雨强对流 江淮北部、江汉北部、西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
&& &&& 5月份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油菜陆续成熟收获,一季稻进入移栽阶段;江南华南早稻进入分蘖盛期;北方冬小麦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春播作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5月需重点防御北方干旱、冬麦区干热风、西南和江淮江汉连阴雨、南方暴雨洪涝以及病虫害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根据中央台预计,东北西部、西北东部、内蒙古以及华北北部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干旱5月,东北地区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以及华北北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土壤失墒快,前期蓄水不足的地区可能发生干旱,对春播作物幼苗生长以及西北地区冬小麦灌浆不利北方各地还需防御大风沙尘天气对棉花、设施农业造成危害
&&&&&&&&&&&&&&&&&&&&&&&&&&&&&&&&&&&&&&&&&& &2010年西南干旱(资料图片)
华北黄淮冬麦区易出现干热风和病虫害5月是北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冬小麦发育期偏晚、土壤墒情偏差的地区易遭受干热风危害,对冬小麦灌浆不利冬小麦抽穗灌浆期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各地需重点防控蚜虫、吸浆虫和白粉病等此外,5月末黄淮南部冬小麦将陆续进入收获期,需防范麦收连阴雨的不利影响
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小麦、油菜收晒可能有连阴雨5月,江淮北部、江汉北部、西南地区南部降水偏多,西南地区南部气温略偏低,可能出现连阴雨和强对流天气,不利于冬小麦、油菜灌浆成熟和收晒
南方暴雨将增多,易出现洪涝目前,华南已进入汛期,5月南方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增多,对农业生产不利
因此建议,北方冬麦区要加强麦田后期管理,防止小麦倒伏;小麦开花灌浆阶段根据墒情和小麦长势,适时洒水喷灌,防御干热风天气的危害,促进小麦充分灌浆,提高籽粒重;同时,各地须加强小麦后期病虫害监测和防御西北冬麦区由于降水较少,部分地区墒情偏差,仍需做好防旱抗旱工作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要及时抢收已成熟的冬小麦和油菜,收割后注意通风储存,以防发芽霉变,并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晾晒江南华南强降水时段要做好早稻、蔬菜等作物田间的排涝工作,防止作物受淹;早稻田块进行灌深水护秧,防暴雨、强对流天气造成秧苗机械损伤
1、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或未注明来源”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网站或媒体(本网不保证转载内容的完整性),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1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预防洪涝灾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