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梁柱连接处柱梁腹板高有必要加厚吗

  推荐期刊投稿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浏览历史梁柱节点区柱腹板的宽厚比验算及加劲肋设置--《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年
梁柱节点区柱腹板的宽厚比验算及加劲肋设置
【摘要】:当柱与梁连接时,节点处柱受到压力和拉力作用,腹板受压区可能在翼缘未屈服前屈曲。根据国内外规范对梁柱节点处柱腹板宽厚比的不同要求,通过对节点处柱腹板的受力分析,参考圣维南原理,利用稳定理论计算柱腹板的屈曲宽厚比,增加柱腹板宽厚比的许可范围。利用受压两边简支板的临界应力计算加劲肋的宽厚比,通过板的屈曲理论对柱腹板和加劲肋厚度建立对比关系,为进一步确定加劲肋厚度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U391【正文快照】:
1国内外在抗展中对梁柱节点的加劲肋构造 美国加州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钢框架节点破坏 严重,但两国的节点构造不同,破坏特点和所采取 的改进措施也不完全相同。在梁翼缘对应位置的柱横 向加劲肋厚度,美国按传递设计内力设计一般为梁翼 缘厚度的一半,而日本要比梁翼缘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习龙;林可勃;贾妮;李忠;;[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李海锋;曹平周;韦芳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钱坤;尹新生;朱珊;佴磊;;[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黄亮;陈小峰;范荣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熊学玉;王绍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李京玲;胡淞淋;于和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宁作君;[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李燕;肖亚明;;[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贺广零;李倩妹;洪芳;彭双艳;;[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刘成学;杨林德;李鹏;;[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训国;杨庆;栾茂田;;[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顾士坦;赵同彬;;[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杨仲;张博明;孙新杨;;[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陈文涛;高存法;杨权权;;[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郭瑞平;刘曙云;;[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贾海朋;刘博;郄彦辉;刘波;;[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王猛;宁建国;费广磊;;[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高悦;陈明峰;梁宗敏;;[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治国;周明发;王海;王书雄;李明;;[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郭强;徐长生;;[A];第二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庆勇;[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选利;[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杨溢;[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全玉云;[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年
宦秉炼;[D];昆明理工大学;2000年
王海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黄弘读;[D];浙江大学;2001年
姜德义;[D];重庆大学;2001年
谭怀亮;[D];中南大学;2001年
苏仲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丽梅;[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朝;[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马张永;[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继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高杨;[D];郑州大学;2010年
银国伟;[D];郑州大学;2010年
袁继胜;[D];郑州大学;2010年
逄锦鹏;[D];郑州大学;2010年
黄世梅;[D];郑州大学;2009年
王士革;[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屈明;;[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唐明雄;;[J];中外建筑;2011年06期
黄勇泽;;[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06期
陈子星;黄志;王飞娅;张伟;黄奔;;[J];四川建筑;2011年04期
杨俊;高轩能;沈剑波;;[J];钢结构;2011年08期
彭奕亮;万红;杨光;李洪波;韩选民;徐茂行;;[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胡云霞;何喜洋;;[J];钢结构;2011年06期
赵伟;童根树;郭立湘;;[J];建筑结构;2006年S1期
熊俊;石永久;王元清;;[J];空间结构;2011年02期
李然;郭兰慧;张素梅;;[J];工业建筑;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之峰;曹现雷;周学军;;[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马倩;施旭栋;王晓毅;王洁;蒋秀根;;[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潘宏;杨晓东;董磊磊;;[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赵伟;许钧陶;;[A];第二届全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闫鲁南;陆金钰;王恒华;;[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陶忠;王志滨;韩林海;;[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孙静;李九红;;[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韦灼彬;张小鹏;王铁成;赵领志;李增志;;[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孙飞飞;王文涛;刘桂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范重;范学伟;刘先明;刘岩;;[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伟利;[N];中华建筑报;2011年
陈光烁;[N];中华建筑报;2006年
慧子;[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屈一川;[N];建筑时报;2007年
董庆园 杨蔚彪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N];中华建筑报;2010年
范重;[N];中国建设报;2005年
钟健;[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京言;[N];中国建设报;2003年
袁孝铭 特约记者
郑建果;[N];建筑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马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曹现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潘秀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杨远龙;[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胡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郭震;[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丁玉坤;[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史世伦;[D];重庆大学;2010年
马欣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敖晓钦;[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潘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王伟伟;[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樊春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郝玮;[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张云;[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王琪;[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赵智云;[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李文岭;[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李亮;[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的位置: &
采用腹板开圆孔梁柱节点的钢框架足尺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 要:腹板开圆孔节点是一种新型削弱型节点,文中介绍了采用腹板开网孔节点的钢框架足尺模型拟动力、拟静力试验,其中拟动力试验主要是研究钢框架的地震响应,拟静力试验主要考察结构的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模型能够满足现有规范的相关要求,并没有因为腹板开网孔节点的使用而降低结构的整体性能。测得的梁翼缘板应变分布规律说明由于腹板开圆孔削弱,塑性区外移到梁削弱处,随着地震输入能量的增加,削弱处的应变也急剧增加。在拟静力试验中腹板开圆孔节点的破坏形式是削弱处梁翼缘、腹板的局部变形;而传统全焊型节点,塑性区始终处于梁柱连接处,其破坏形式可能是梁柱连接焊缝的断裂。通过试验实测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弹性阶段,采用腹板开圆孔节点的钢框架与等截面传统钢框架的地震响应相差很小,但进入塑性后,两者差异增大,有必要对腹板开圆孔节点的动力简化模型进行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  推荐期刊投稿
&&&免费论文
&&&收费论文
&&&浏览历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腹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