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铜精矿取样标准中杂质含量有何规定?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铜精矿与铜冶炼渣的物相鉴别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来源:中国有色网发布时间:
据期货日报12月16日报道,昨日,据外媒报道,江西铜业与智利铜矿Antofagasta Minerals经过谈判就2016年铜加工费达成协议,双方将2016年铜精矿
长单加工费(TC/RCs)敲定为97.35美元/吨和9.735美分/磅,比2015年的107美元/吨和10.7美分/磅下滑9%。
由于铜价持续下行,此前国际矿山企业和中国冶炼厂针对2016年TC/RCs的报价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矿山认为加工费应在90美元/吨左右,而中国冶炼厂希望加工费维持在100美元/吨左右。
对于该谈判结果,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意料之中。铜冠金源期货策略分析师员海军认为,虽然协议达成的2016年铜精矿加工费比今年低,但综合来看,这一数值仍处于高位。
我的有色网有色事业部分析师王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经过这一轮持续下跌,目前铜价已经接近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线,冶炼厂面临较大的考验。虽然明年加工费水平低于2015年,但
目前国内铜冶炼厂综合成本在31000元/吨左右,97.35美元/吨的粗炼费和9.735美分/磅的精炼费对冶炼企业来说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国泰君安期货的统计显示,2012年进口铜精矿长单加工费折合的冶炼成本占全年均价的4.5%,2014年上升至8%,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会攀升至11.6%。从冶炼厂角度来看,冶炼成本折合
到TC/RCs仅为80美元/吨和8.0美分/磅。
“今年中国市场的铜消费需求增速同比下降了将近一半,预计2015年全年的消费增速在3.3%左右。”王宇认为,这一定程度导致市场对明年的消费预期不是很乐观,中国冶炼厂对铜精矿
的需求会出现一定的缩水,这也是加工费没有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
“由于铜价下跌,国际矿山采矿利润缩水,铜矿的开采成本相对出现增长,矿山生产的积极性不是很高,TC/RCs也很难达到很高的水平。”王宇补充说。
在此之前,国内铜冶炼骨干企业联合倡议,2016年将减少精铜产量35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5%。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与明年40万吨左右的供应过剩量相比仍偏少,再加上较高的库
存量,预计减产对铜价的利多作用有限。这种减产行为主要还是为了增强2016年铜精矿长单谈判的话语权,以获得较为优惠的长单加工费。
“但以减产作为谈判筹码作用有限。由于国内对铜冶炼厂管控比较严格,冶炼厂出现大规模减产的可能性很小。”王宇预计,2016年中国铜冶炼厂的产能增速同比可能会出现下滑,但仍
旧会维持5%—7%的增长水平。
另外,商品贸易公司Trafigura公司14日也在一份报告中称,预计2016年多数时间内,全球铜市将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到年底时供应将出现过剩。
员海军表示,“此次谈判结果虽然对铜价构成一定的利好支撑,但估计影响有限,后续还需要关注收储和企业减产等方面的情况。”
“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利润下降,可能导致2016年中国市场对进口铜精矿的需求不及之前那么大。”王宇预计,中国市场对铜精矿需求的增速将放缓。
【浏览1262次】
【加入收藏】今年以来我国铜精矿产量累计有13%左右的增幅
汇能网讯:进入&金九十&,市场在金属走势上的分歧日趋剧烈。传统旺季的心理预期,加之8月数据乐观,令近期基本金属的底部受到支撑。摩根大通更是发出了&超配金属&(即积极买入)的论调。对此,我们认为,即便需求回暖,房地产、汽车这些金属的主导消费领域已经很难重现爆炸性的增长。而从产业周期上看,产能的投放已经进入一个长期过剩的阶段,由于供应增长将持续性超过消费的增长,基本金属尤其是和的上涨前景不佳,反弹是加空的良机。
  市场症结在于供应
  对铜而言,铜矿供应的放量自去年形成之后,就已经彻底扭转了精铜的短缺格局。根据预估数据,全球铜矿产量今年将增长4.6%,明年显著增至6.6%。精铜的产量增速也会在今明两年保持上升势头,预估在3.5%和5.5%;但消费的增速预估则在3.5%和4.5%。与之相对应的,今年精铜供应预计过剩26万吨左右,而明年这个数字会逼近50万吨的历史峰值。这意味着全球铜供应宽裕的局面继续在加剧。
  就国内来看,今年以来我国铜精矿产量累计有13%左右的增幅,高于精炼铜11%的产量增速。再将进口铜矿纳入其中,铜矿今年迄今的增速可达到36%,这已经将废铜进口减少对精铜造成的影响抵消。面对如此宽松的原料市场,精铜冶炼厂现有的铜矿库存基本都处于高位,近期对矿的采购也有所放缓。在此情况下,目前市场上对铜精矿加工费(TC/RC)的上调预期强烈,如若成真,这会进一步刺激精铜厂商的生产。
  铝供应过剩的局面则更为严峻,主要表现在新疆产能的释放加快。今年以来,尽管国内铝厂削减了百万吨以上的产能,但很显然,这没有令产出下降,事实上它通过诱使新增产能加速投产,使整体供应保持了高位。据了解,截至9月初,国内新投的产能已接近180万吨,9月至12月之间计划新投的产能还将高达200万吨至300万吨,合计全年新投产能至少在400万吨以上,其中新疆地区就占到一半多。
  由于用电成本低廉,随着当地自备电厂的配套完善,我们预计,年内新疆产能的释放将进一步加速,这其中包括新疆信发(50万吨)、新疆神火(26万吨)、天山铝业(40万吨)、新疆其亚(40万吨)等。而8月末&疆铝专列&的增开,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以往新疆铝锭&易产难出&的困境,也使得新疆产能开始真正对内地的供应产生实质的影响,令过剩更趋恶化。据保守估算,8月底新疆铝锭班列的运送能力已达每月45000吨,7月上旬刚启动该专列时仅有8900吨左右,运力提速惊人。
  其他因素雪上加霜
  从下游市场的反馈来看,由于现铜供应充裕,且价格弱势,铜加工企业多持谨慎观望态度,逢周末才略微增加备货。在铜杆这一精铜最大的消费市场中,由于货源多,且资金偏紧。而电解铝的下游企业,也在与铝厂签订采购合同时,由长单转为短单,同样表现出补库需求的疲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铝的上游&&铝土矿则出现了备料过量的现象。此前为规避印尼2014年禁矿的风险,今年前7个月国内铝土矿的累计进口量几乎已经逼近去年全年的水平。这使得目前港口库存堆积如山,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氧化铝价格的走低。而近日印尼正式宣布,该禁令将被放宽,这使得后期铝原料价格进一步承压。此外,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随着新疆等西北地区低成本产能的入市,河南等高成本产能的退出,铝的成本重心正在下移,这连同上游原料价格的下行,都会使得铝价的成本支撑被削弱。
  综上所述,铜铝的供应过剩始终是价格难以上行的症结所在,而近期更有加剧的迹象,再加之补库消极、成本下移等不利因素,铜铝价格料继续维持弱势。遇反弹可加空,铜做空空间更大。
总监:李剑锋 窦敬松 主编:王坦 王超 刘鹏伟 于卫华 李路宽 编辑:张东良 张雷 王婷 记者:于学杰 任志鹏 姜瑞 杨楚 徐静寒 李雪伊
河南诺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 :8 &&信箱: 媒体合作QQ:37247
地址:郑州中原建设路陇海路98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国铜矿现状及铜消费现状分析
我国铜矿现状及铜消费现状分析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电子电气、通讯、建筑、轻工、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的各个领域。在我国,铜已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战略原料。我国铜矿开发以及铜工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铜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万吨提高到2001年的152.3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铜消费量也有大幅度增长,目前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国。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铜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而由于我国铜资源的短缺,使得铜原料的供应成为了制约铜工业发展的“瓶颈”,铜原料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加深。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我国铜原料的可持续供应。   一、我国铜供需矛盾突出,铜原料供应缺口继续扩大   到2000年底,我国已形成采、选、冶生产能力分别为49.9万吨/年(金属量,下同)、54.9万吨/年和169.4万吨/年。铜矿山采选能力仅为铜冶炼能力的47.5%。矿山生产远不能满足冶炼生产的需要,铜产量的一半以上需进口原料。   我国目前正在生产的铜矿山大多是建国初期建成的,经过50年的开采,资源大幅减少,有的已近枯竭。在全国36个骨干铜矿山中,将近22个面临资源枯竭而关闭的局面,约消失3~5万吨铜金属产能。加上我国铜冶炼能力的不断扩张,精铜矿产量增长缓慢,使国内铜原料的供应缺口不断增加,对国外铜原料进口的依赖程度逐年加深。每年铜产品的进口额占有色金属产品进口总额的50%以上。2001年进口铜原料(实物量)225万吨,同比增长24.3%,按30%品位折合铜金属量67.6万吨,进口量已超过我国铜精矿产量58.7(金属量)万吨的15%;进口废杂铜333.5万吨,几乎是国内废杂铜用量的一倍以上。   我国铜消费一直保持高速增长。1990年精铜消费量为73万吨,到2001年增加到221万吨,11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6%。本文根据我国铜生产和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高度相关的关系预测,铜金属消费量2005年达到301万吨,增长幅度高达36.1%;而精铜产量从2001年的152.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96万吨,增幅为28.7%,铜精矿产量从58.7万吨增加到71.3万吨,增幅仅为21.5%。由此可见,庞大的原料供应缺口只能依赖进口解决。   二、我国铜资源形势严峻   据统计,2000年,我国完全探明的铜资源储量总量为6162万吨(铜含量,下同)。但是我国铜矿自然禀赋不佳,未发现优质矿床。在已发现的矿床中,大多数矿体复杂、品位低、开采成本高以及开采难度大,探明的矿体中相当一部分是“呆矿”。铜矿的平均品位只有0.87%。品位大于1%的储量只占资源储量总量的35%;我国斑岩型铜矿的平均品位为0.5%,低于智利、秘鲁的1%~2%;砂岩型铜矿的平均品位为0.5%~1%,低于非洲刚果和赞比亚的2%~5%。因此适合采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的斑岩型铜矿床少,生产成本难于降低。在已开发利用的矿山中,大型和特大型的矿山少,小型矿居多。据《2001年度全国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通报》统计,我国铜矿山790座,其中大型矿山只有15个,占总数的2%,中型矿山29个,占4%。另外,在剩余的储量中,规模大、品位高的矿床多处于边远地区,外部条件差,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多数难于开发利用。   由于我国铜资源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铜矿山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一批铜矿山因开采不经济或资源枯竭而关闭,导致我国铜工业发展所需原料供应不足。据统计,2001年,我国铜精矿、粗铜和精铜的产量比为1∶1.95∶2.60,按2000年产能计算,三者的比例为1∶1.1∶3.4。因此,我国铜资源条件限制了我国铜工业的发展,并使得我国要长期面对铜原料对进口的依赖。   三、保证我国铜原料可持续供应的对策   (一)倡导节约利用铜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再生铜资源立法进程,确保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贯彻国家确定的“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大中型的矿山都要坚持正规的开采程序,实施先富后贫、采富保贫的原则。骨干矿山必须坚持由上而下,由远而近,大小兼采,贫富兼采,难易兼采的原则,确保矿山资源不受损失。要引导乡镇集体矿山和个体矿山按开采方案开采,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乱采滥挖和采富弃贫。在有潜力的矿山,国家应在资金投入或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积极推行使用新技术开发贫矿,鼓励开采贫矿或贫富兼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节约效果。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研制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促进其成果的商业化,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应充分重视再生铜资源的利用问题,积极筹划再生铜资源利用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成立国家级的废铜回收利用协会,建立相应规模的再生铜利用企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铜资源的再回收利用。   (二)加大国内铜资源勘查投入,加强国内铜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由于受经济体制和经济实力,以及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限制,目前我国不能大规模实施利用国外资源。从长远看,作为铜消费大国,保持一定的铜资源自给能力非常必要,这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我国铜资源量大,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远景资源量很大,是寻找新的铜矿资源后备基地。只要加大地质勘探费用的投入,除了在老矿区深部、外围积极寻找盲矿体和隐伏矿体外,在重要成矿带上继续加强普查找矿,进一步加大对具有找矿潜力的地区的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工作,是可以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铜资源并使资源尽快地转化为储量的。   (三)建立铜储备政策和制度,确保铜原料安全和持续稳定供应。   在分析国内外铜矿产资源供应形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铜储备标准和方式,建立铜供应的预警系统,并综合考虑国家安全的需要和财力,建立铜资源和产品两级储备,以及建立国家、省级、地方和企业等多方储备。在储备的云做方式上,建立法人性质的储备切;在保障铜资源储备的基础上,铜产品的储备与贸易相结合,通过期货贸易的形式,鼓励铜精矿、废杂铜和粗铜的进口,适当进口精炼铜。   (四)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摆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稳妥地利用国外资源。   总体来看,国外铜资源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由于国内铜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铜的消费增长依然强劲,铜供需形势日益严峻,参与全球资源分配、利用国外铜资源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中国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设立境外铜矿资源风险勘查专项基金,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外铜资源勘查和开发活动。选择资源条件、经济技术和运输条件具佳,以及国内政策连续性强和政局稳定的国家和地区,确定勘查投资项目,并对国外铜资源开发的投资风险和收益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采取直接投资、对外援助、收购、参股国外大型矿业公司等形式,与其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产关系,确保获得稳定的铜原料来源。同时要重视贸易与勘查开发活动相结合,多元化、多渠道进口铜原料,采取与生产商签订长期进口合同,或者将购买合同作为援助计划的一部分的形式,以分散铜原料进口中的风险。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之用,版权与马可资讯无关。文章观点及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文章内容有误需做稿件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
这里的房子好诱人啊!
房地产网络人气榜!
宝马7系 2016款 750Li xDrive
选房看房 买房无忧!
长安CS75 2014款 1.8T
有面子!DS 6 尊享版 SUV(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精矿取样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