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在沙漠呼叫中心 英文缩写>>200字

本铁路主题由
BBS Auto Examine System 自动审核通过。
查看: 5362|回复: 7
&&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哪位有呀????
&&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哪位有呀????
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
现将《关于印发〈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铁科技[号)转发给你们,同时结合路局实际情况,暂做如下补充,请认真学习,一并遵照执行。
一、管内CTCS-2级区段
1.京沪线局界至唐南集站区段,其级间分界处在唐南集站下行进站信号机外方(上行线为K916+500m处、下行线为K916+297m处);
2.京沪线镇江南至新闸镇站区段,其级间分界处分别在镇江南站上行进站信号机外方(上行线为Km处、下行线为Km处)和新闸镇站下行进站信号机外方(上行线为Km处、下行线为Km处);
3.京沪线昆山至上海站区段,其级间分界处分别在昆山站上行进站信号机外方(上行线为Km?处、下行线为Km?处)和上海站下行进站信号机外方(上行线为Km?处、下行线为Km?处);
4.沪昆线局界至白鹿塘站区段,其级间分界处在白鹿塘站上行进站信号机外方(上行线为K224+880m、下行线为K224+166m处)。
二、组必须按规定的动车组进路通过或接入本站;若排列非动车组进路列车将实行常用制动。由电务部门负责向运输处、调度所、有关(直属站)、段提供CTCS—2级区段各站动车组接车基本进路、变更进路联锁图表等技术资料。有变化时必须提前提供更正后的技术资料。
三、列车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向列控中心发送临时限速调度命令范围以及发送车站及时机:
1.通过车站列控中心向动车组发出临时限速的调度命令是指线路固定限速以外的、具有时效性的限速,包括施工、维修引起的计划性限速,自然灾害、设备故障引起的突发性限速等。
2.为保证动车组正、反向运行时均能够收到临时限速命令,区间(含站内一离去)临时限速命令须同时发送给相邻的两端车站,站内(不含站内一离去)临时限速命令须同时发送给本站及其相邻的两端车站。其中,沪昆线金华东Ⅰ场、Ⅲ场正线临时限速作为区间特殊处理,临时限速命令向相邻两端金华西站及东孝站下达。
3.列车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从确认命令列表中提取限速命令,并在合适的时机发送至列控中心执行;在命令的有效时段内,列控中心将保持所收命令的有效性。临时限速调度命令发送至列控中心的时机:区间限速,应在后方站办理动车组通过或发车进路前发送;站内一离去限速,应在本站办理动车组通过或接车进路前发送;站内限速,应在本站及限速站的后方站在办理动车组通过或接(发)车进路前发送。
四、当列控中心复位后或者其它需要的初始化,由列车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执行初始化操作或者重新发送原有的限速命令。当列控中心的线路未完全初始化时,站场图上的“列控”状态显示红色,提醒人工干预进行初始化操作;当列车中心的线路全部初始化完毕后,状态灯显示灰色;当与列控中心连接失败时,状态提示连接失败框。临时限速命令发送至列控中心执行后,在TDCS/CTC站场图上以相应位置黄色方框显示。如果临时限速处于有效状态,即区间运行方向相同的发车车站已设置,则将显示黄色方框。
五、限速区段含站内接车进路,进站信号机显示一个绿色灯光或一个绿色灯光和一个黄色灯光时,其信号显示不变;限速区段不含站内接车进路,含站内发车进路,进站信号机显示一个绿色灯光或一个绿色灯光和一个黄色灯光时,其信号显示降为一个黄色灯光;限速区段不含站内接发车进路,完全在区间限速,进站信号机显示一个绿色灯光或一个绿色灯光和一个黄色灯光时,由列控中心根据速度、坡度等有关参数经计算后控制其显示是否降为一个黄色灯光。其中,符离集站内进路信号机不进行降级处理。
由于临时限速引起的进站信号降级显示,在6502型车站控制台或计算机联锁显示器给出相应的表示。
六、在CTCS-2级区段,因故动车组列车改按LKJ方式行车时,按特快旅客列车办理。
七、挂有双层集装箱车辆的列车禁止接入设有高度1100mm及其以上站台线路。
八、动车组列车准许车站使用无线列车调度通讯设备发车。车站用语:“××(次)×道发车”;司机用语:“××(次)×道发车,司机明白”。动车组列车车次前“电力”、“客车”用语按规定戴帽。
九、现配属给我局动车组的车门按钮不在司机操作台上的应尽快改造,在未改造完毕前按规定由司机通知随车机械师关闭、开启车门。/在未改造完毕前,动车组关闭、开启车门暂按如下规定办理:即办理旅客上下完毕动车组发车前,司机须得到列车长关闭车门的通知,关闭车门,并得到车站准许发车的通知后,起动列车;动车组到站停稳后,司机开启车门。?
十、动车组无动力停留时,应使用动车组专用的止轮器按旅客列车的规定进行防溜;动车组无动力临时需要车站防溜时,车站可使用动车组上配备的专用止轮器进行防溜。
十一、在CTCS-2级区段,线间距不足6.5m地段进行清筛或成段更换钢轨、轨枕及成组更换道岔作业时,施工单位提报的施工内容,必须包含邻线列车限速160km/h运行的起止公里数及安全要求。
十二、动车组发生意外,不危及本列车安全时,可不停车,继续运行,同时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报告就近车站处理。
十三、在CTCS-2级区段动车组通过车站时,车站须提前10min停止通过进路上的作业和与列车运行安全有影响的作业(通过CTC系统自动排路时,敌对进路停止排列的时机由系统自动判断)。
十四、在CTCS-2级区段动车组开行时段内,禁止清扫道岔、清洁线路等上道作业;动车组列车正线通过,遇车站邻线间距不足6.5m时,禁止动车组通过一侧的、检查机车、上水、调车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作业;接发车人员站立位置、平过道看守、动车组来车广播和旅客站台人员以及行包、邮件、作业车辆、售货车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按直达特快旅客列车要求办理。
十五、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应按规定配备行车备品(无线调度电话便携台1台、响墩6个、火炬2支、短路铜线1副、红绿色手信号灯1盏、红绿信号旗1副)。
工务专区,技术资料库里有
《关于印发〈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铁科技[号)文件已经作废。现在是铁科技[2006]61号了。!!!!
200km/h组行车办法
(征求意见稿)
用 语 说 明&&2
第一章&&适用范围&&3
第二章&&技术设备&&3
第一节 基本要求&&3
第二节 动车组设备&&5
第三节 列控设备&&8
第三章&&列车编组&&12
第四章&&调车作业&&12
第五章&&行车闭塞&&13
第六章&&接发列车&&13
第七章&&列车运行&&15
第八章&&列控限速&&17
第九章&&动车组及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处理&&20
第十章&&施工组织&&21
附&&则&&22
&&为加强200km/h动车组行车组织,确保行车安全,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时速200和300公里动车组主要技术条件>的通知(铁运函[号)、《关于印发<既有线200km/h铁路车站列控中心应用技术原则(暂行)>的通知》(运基信号[号)、《关于印发<既有线提速CTCS2区段临时限速操作流程和显示界面(暂行)>的通知》(科技运[2006]94号),结合有关规章、标准及设备现状,特制定《济南铁路局200km/h动车组行车办法》。
用 语 说 明
&&CTCS: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控系统)。
&&LKJ: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
&&CTCS-0:为即有线的现状,由通用机车信号和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构成。
&&CTCS-1:由主体机车信号+加强型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组成。
&&CTCS-2:是基于轨道电路+点式应答器传输列车运行许可信息并采用目标距离模式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符合故障安全原则。
&&ATP:中文名为列车超速防护系统,是英文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的缩写。
&&允许速度:
&&列控车载设备允许列车在该时刻达到的安全运行速度。
&&目标速度:
&&在该时刻列控车载设备提示列车在到达目标点的允许速度。
&&目标距离:
&&列车前端至运行前方目标点的距离
&&目标-距离模式曲线
&&以目标速度、目标距离、线路条件、列车特性为基础生成的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一次制动模式曲线。
&&本办法适用于路局京沪线、陇海线徐州至虞城县间、胶济线运行CRH系列200km/h动车组(以下简称动车组)运行区段。
&&路局具备CTCS-2规范的线路有:胶济线娄山-平陵城间;京沪线高家营-符离集间;陇海线徐州西-虞城县间。
第一节 基本要求
&&各种设备、设施应满足旅客列车200km/h、货物列车120km/h运行安全、平稳性要求,根据需要满足双层集装箱货物列车运行要求。
&&区间直线段线间距应不小于4.4m,线间距的变更宜利用邻近曲线完成,曲线地段线间距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宽。接触网立柱、线路标志及其他设备内侧距线路中心线距离不得小于3.1m。
&&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线间最小距离,有作业或上水作业的为6.5m,改建特别困难时可为5.5m。
&&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应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
&&穿越正线的站内平过道两端应设置栏杆等防护设备,以关闭状态为定位,办理客运的车站应设置天桥或地道用于旅客通行。暂未取消旅客通行的平过道,由车站在《站细》规定旅客通行安全保障措施。
&&道路与铁路并行地段,凡机动车有可能冲入或坠入铁路的且等于或高于铁路的道路,应在靠近铁路一侧设置防护设施;下穿铁路桥梁、涵洞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且桥梁、涵洞净高小于5.0m时,应当设置限高防护架;上跨铁路线的立交桥应安装防护网,以防抛、坠物危及行车安全。
&&旅客站台不应邻靠正线。既有邻靠正线的旅客站台,列车通过速度为160km/h以上至200km/h时,站台安全标线与站台边缘距离为2m,也可在距站台边缘1m处设栅栏防护。
&&动车组对线路的要求:
轨距:1435mm。
车站站台高度:1250mm。
车站站台边缘距轨道中心线的距离:1750mm。
轨底坡:1/40。
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轮轨头部外侧的距离:1394±mm,适应于9#道岔。
辙叉翼轨作用面至护轮轨头部外侧的距离:1348±mm。
&&动车组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连挂运行时:145m;
&&单车运行时:100m;
&&S曲线:R1=190m/0m 直线/R2=190m;R2=150m/10m 直线/R2=150m。
&&CRH2_200:
&&连挂运行时:180m;
&&单车运行时:130m;
&&S曲线:曲线180m+最小过渡直线10m+曲线180m。
&&连挂运行时:250m;
&&单车运行时:150m;
&&连挂运行时:145m;
&&单车运行时:100m;
&&线路上(两列车连挂,慢速通过单向曲线和S型曲线):160m;
&&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35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2800m。既有线保留地段半径2500m的曲线通过速度可为200km/h。最大曲线半径不宜大于12000m。
&&曲线半径小于2500m、大于等于2200m的地段允许速度需要超过180km/h时,须经批准。
&&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型。缓和曲线长度应保证曲线超高在缓和曲线范围内顺完。
&&夹直线及圆曲线最小长度为0.7Vmax,困难条件下为0.5Vmax;既有线保留地段,困难条件下可为0.4Vmax。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70m,困难条件下应不小于30m。
&&最小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400m,且连续使用时不得超过2个。
&&坡度代数差大于1‰时,须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且竖曲线最小长度不宜小于25m。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5000m。
&&车站联锁应为计算机联锁,具备与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或调度集中系统、车站列控中心设备的接口能力,安全信息传输应采用冗余配置的专用信息通道。
&&闭塞设备采用速差式自动闭塞。双线区段自动闭塞应具备正向自动闭塞,反向站间闭塞行车功能。
&&自动闭塞应采用符合CTCS-2级列控系统要求的设备。闭塞分区的划分既满足200km/h动车组控车要求,又满足四显示自动闭塞的行车要求。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应全程联网,具有远程诊断和故障报警功能。
第二节 动车组设备
&&200km/h速度等级的旅客列车采用交流传动、动力分散式动车组。动车组牵引系统应具备功率冗余。
&&动车组每列8辆,CRH1为5动3拖。CRH2为4动4拖。CRH3为4动4拖。CRH5为5动3拖。
&&动车组应有识别的标记:路徽、配属局段简称、车型、车号、定员、自重、载重、全长、最高运行速度、制造厂名及日期、定期修理的日期及处所,应有“高压危险禁止攀登”的标识。
&&动车组应具有列车运行安全监控功能,对重要的运行部件和功能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报警和记录,并能提前向检修基地传输。
&&动车组应装备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以下简称列控车载设备)和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以下简称LKJ)。
&&动车组制动机采用计算机控制直通式电空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具备动力制动和空气制动的功能,当动力制动能力不足或丧失时,使用空气制动补充,仍须保证规定的紧急制动距离。
&&装备停放制动装置的动车组,应具有在20‰坡道上停放制动时不溜逸的能力。
&&动车组应装备车载自动过电分相装置。
&&动车组须按规定随车配备行车备品(响墩6个,火炬2支,短路铜线2条,红绿信号灯旗1副)和过渡车钩、电气连接线、专用风管及止轮器,并存放在固定地点。
&&动车组的受电弓
&&单动车组状态(一列车前后各一架受电弓,正常运行时仅升一架受电弓)
项目&&CRH1&&CRH2&&CRH3&&CRH5&&
受电弓安装位置&&2、7车&&4、6车&&2、7车&&3、6车&&
列车总长度m&&214.00&&201.40&&200.67&&211.500&&
两弓之间的距离m&&152.000&&50.000&&106.750&&58.700&&
&&两列动车组重联状态(每列车升一架受电弓)
升弓模式&&CRH1&&CRH2&&CRH3&&CRH5&&
前弓-前弓mm&&&&211500&&
前弓-后弓mm&&&&270200&&
后弓-前弓mm&&6&&9&&
后弓-后弓mm&&&&211500&&
&&因后弓-前弓模式两弓距离小于接触网中性段长度190m,所以不得采用前车升后弓、后车升前弓的模式。
&&动车组外接电源
&&CRH1:三相交流380V、50Hz;
&&CRH2:单相交流400V、50Hz;
&&CRH3:三相交流380V、50Hz;
&&CRH5:三相交流380V、50Hz;
&&动车组条件
  1、供电制式:采用单相AC25KV,50HZ。动车组要求电压范围为:17.5-31KV。
&&2、适应网高:接触网导线高度为mm。
&&动车组定员时的轴重
&&CRH1:16t以下;
&&CRH2:14t以下;
&&CRH3:约17t;
&&CRH5:动车在17t以下、拖车在16t以下;
&&动车组实行计划预防修,分为五级修程,其中一、二级为运用检修,三、四、五级为定期检修。检修周期及技术标准,按铁道部检修规程执行。
&&在路网客运中心和始发终到客流较大的地区应设置动车组检修基地,检修基地包括动车段和动车运用所,满足快速检修、安全可靠、高效运营的技术要求。
&&动车段和动车运用所应设库线供动车组停放,并应配备相应设备对转向架、车下设备、车上以及车顶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更换、检修和清洗等作业。
&&动车段、动车运用所应具备各型动车组一、二级检修,动车组临修,行车安全设备检修,客运整备能力及相应的存车条件;动车段还应具备特定动车组的三、四、五级检修能力。
&&动车段、动车运用所应配备列控车载设备、LKJ、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等的检修、检测设备和数据转储、分析设备。
&&动车组日常运用的整备、清洁、排污等作业应在动车段或动车运用所完成。
&&动车组每次入库时,应检测车轮踏面外形尺寸、磨耗和损伤,并检测受电弓的升降弓时间、升弓压力、对地绝缘和滑板磨耗。
&&动车段和动车运用所应设有信息管理系统。
&&动车组出段(所)时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确保运用状态良好,运用中不进行列检作业。超过检修周期的动车组严禁上线运行。
&&新造动车组以及检修后按检修规程规定需要试运行的动车组,应安排上线运营前的试运行工作。
第三节 列控设备
&&CTCS-2级列控系统是基于轨道电路加点式应答器传输列车运行许可信息并采用目标距离模式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包括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
&&列控车载设备由车载安全计算机(VC)、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STM)、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BTM)、制动接口单元(TIU)、记录单元(DRU)、人机界面(DMI)、速度传感器、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天线、应答器信息接收天线等部件组成。主要完成按速度和目标距离信号控制列车制动。
&&列控地面设备由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车站电码化、应答器和车站列控中心(包括地面电子单元LEU)等设备组成。车站列控中心应具备与车站联锁系统、TDCS/CTC、微机监测等系统的接口。列控系统地面设备主要完成检查列车在区间的位置、形成速度信号、向列车发送速度信号或目标距离信号等功能。
&&列控地面设备应满足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时速160公里及以下客货列车共线运营要求。列控车载设备应满足列车跨线运行要求。
&&应答器分无源应答器和有源应答器两种。无源应答器发送的固定信息有:线路速度、坡度、轨道电路参数、信号点类型等。有源应答器发送实时变化的信息及固定信息,如:临时限速、进路坡度、轨道电路参数、信号点类型等。
&&在进站端、出站端及区间适当地点设置点式应答器,必要时设置特定用途的应答器。
&&在CTCS-2级区段与CTCS-0/1级区段的分界处,应设置级间转换应答器并增加防护措施,以实现列控车载设备与LKJ之间的转换。动车组通过级间转换应答器组时自动完成LKJ和列控车载设备的相互转换。在列控车载设备特定故障条件下,列车停车后由司机手动转换。
&&在级间转换应答器组对应的线路左侧设级间转换标志。该标志采用涂有白底色、黑框、写有黑“C2”或“C0” 标记的反光菱形板及黑白相间的立柱。如下图所示:
&&动车组在CTCS-2级区段按列控车载设备方式行车;在CTCS-0/1级区段和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情况下(机车信号故障除外)的CTCS-2级区段,按LKJ方式行车。
&&按列控车载设备方式行车时,LKJ仍应有线路数据、运行状态和司机操纵等显示记录功能。
&&动车组按LKJ方式行车时,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65km/h(167km/h报警,170km/h启动常用制动,175km/h启动紧急制动)。
&&列控车载设备采用设备制动优先模式。
&&列控车载设备有完全监控模式(FS)、部分监控模式(PS)、目视行车模式(OS)、调车模式(SH)、隔离模式(IS)和待机模式(SB)等六种。
&&完全监控模式是列车在区间(含车站正线通过和侧进直出)和车站接车作业时的正常运行的模式,列车按高于允许速度2km/h报警、5km/h常用制动、10km/h紧急制动设置。列控车载设备根据控车数据自动生成目标距离模式曲线,司机依据人机界面(DMI)显示的列车运行速度、允许速度、目标速度和目标距离等控制列车运行。
&&部分监控模式是列车侧线发车和引导接车时的模式;当列控车载设备接收到轨道电路允许行车信息,而缺少应答器提供的线路数据或限速数据时,也进入部分监控模式。
&&在部分监控模式下,列控车载设备给出如下限速值:
&&1.侧线发车,列控车载设备接收到的轨道电路信息为UU码时,人机界面(DMI)显示固定限速值45km/h;接收到的轨道电路信息为UUS码时,人机界面(DMI)显示固定限速值80km/h。
&&2.引导接车,列控车载设备接收到的轨道电路信息为HB码时,人机界面(DMI)显示固定限速值20km/h。
&&3.当列控车载设备接收到轨道电路允许行车信息,而缺少应答器提供的线路数据或限速数据时,最高限速值为45km/h。
&&目视行车模式是司机控车的固定限速模式,限速值为20km/h。动车组在区间因列控车载设备显示停车信号停车后,按照有关规定,司机按压专用按钮使列控车载设备转入目视行车模式。
&&调车模式是动车组进行调车作业的固定模式,牵引运行时限速值为40km/h,推进运行时限速值为30km/h。司机按压专用按钮使列控车载设备转入调车模式。只有在列车停车时,司机才可以选择进入或退出调车模式。
&&隔离模式是列控车载设备控制功能停用的模式。列车停车后,根据调度命令,司机操作隔离手柄使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若仅BTM失效,列控车载设备提供机车信号,可人工转换为LKJ控制列车运行。
&&待机模式是列控车载设备上电后的默认模式。待机模式不由司机选择,列控车载设备执行自检和外部设备测试后,自动处于待机模式。在待机模式下,列控车载设备正常接收轨道电路及应答器信息,同时无条件输出制动,司机不得移动列车。
&&列控车载设备六种模式之间的转换见下表。
&&列控车载设备六种模式之间的转换
&&转换模式
当前模式&&完全监控模式&&部分监控模式&&目视行车模式&&调车模式&&隔离模式&&待机模式&&
完全监控模式&&-&&自动&&人工&&人工&&人工&&-&&
部分监控模式&&自动&&-&&人工&&人工&&人工&&-&&
目视行车模式&&自动&&自动&&-&&人工&&人工&&-&&
调车模式&&-&&-&&-&&-&&人工&&人工&&
隔离模式&&-&&-&&-&&-&&-&&人工&&
待机模式&&-&&人工&&-&&人工&&人工&&-&&
注:调车模式、隔离模式须人工转换为待机模式,然后才能人工转换为部分监控模式。
&&列控车载设备由部门使用,电务部门进行维护和管理。设备使用、维护部门应制定系统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实施细则和作业程序。在列控车载设备运行时,不得触及列控车载设备的拨码开关(SW),严禁插拔列控车载设备中的连接件、模块、及印刷电路板等部件。
&&CTCS-2列控地面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由电务部门负责。
&&路局电务、工务处负责提供应答器用户数据,应答器、LEU和列控中心生产厂商负责编制应答器报文。电务检测所设专人负责管理应答器用户数据和报文。电务检测车每月一次定期检查、考核应答器用户数据和报文的运用质量。应答器、LEU中的报文写入,工程建设期间由生产厂商负责,正常维护期间由电务检测所负责。车站列控中心软件和报文维护由生产厂商负责。
&&站场、区间线路和信号机、列车固定进路变更,以及应答器安装位置的变更、移设、拆除、增加,均须由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向电务处、电务检测所通报,及时进行应答器报文变更。
&&只有列车处于停车状态时,司机才可以启动列控车载设备。司机启动动车组时,首先应确认列控车载设备的隔离开关处于工作位置,然后使制动手柄转入运用位置,操纵端的列控车载设备同时上电。在待机模式下,司机可以修改司机号、车次号,并对修改负责。司机启动动车组前,可选择调车模式或部分监控模式。
&&正常情况下,在始发站出发前,动车组处于待机模式,司机选择部分监控模式。当动车组出站列控车载设备从应答器收到控车所需的基本数据后,自动进入完全监控模式,按自动生成的目标距离模式曲线运行。
&&动车组处于停车状态时,司机取出制动手柄,列控车载设备同时关机。
&&当列控地面设备满足CTCS-2级条件并且车载设备接收数据满足完全监控模式时,列控车载设备可自动按照速度-距离模式曲线下按200km/h 以内运行速度进行控车。当地面设备满足主体机车信号的要求但不满足CTCS-2级的要求时,列控车载设备具有主体机车信号功能,为司机提供等同于地面信号安全级别的车载信号显示信息。当地面条件仅满足CTCS-0级条件时,列控车载列控设备可以实现通用机车信号的功能,为LKJ设备提供机车信号显示信息。
&&单列动车组编组固定,无隔离车,运用状态下不得拆解。两组同型号动车组可重联运行,其顺位应一致(1位和8位联挂)。
&&动车组设备故障不能继续运行时,不得拆解、甩车。
&&动车组禁止加挂各型机车车辆;动车组禁止与其他列车混编。
&&制动初速度为200km/h时,动车组紧急制动距离限值为2000m。动车组的制动距离
&&两列动车组重联或摘解时,由动车组随车机械师负责引导,司机确认。重联或摘解后的动车组由随车机械师配合司机做相关试验。摘解操作时,主动车组必须一次移动5米以上方可停车。动车组司机与随车机械师的联系方法与作业标准由机务处、车辆处共同协商制定。
&&两列动车组重联后,司机启动驾驶端列控车载设备前应确认其后部所有的动车组驾驶室列控车载设备均处于关闭状态。
&&动车组调车作业原则上采用自走行方式。
&&调车作业时,司机必须在动车组运行方向的前端操作。
&&动车组在车站无动力停留时,由车站按规定进行防溜(使用铁鞋);在车站站线停留时,应将线路两端的道岔扳向不能进入该线路的位置并加锁。
&&动车组禁止通过驼峰、溜放调车、手推调车、连挂其他机车车辆调车(救援及动车组无动力回送、调车时的调车机除外)和跟踪出站调车,禁止向动车组停留线路溜放调车和手推调车。
&&动车组出入段(所)和在车站转线作业,应按调车作业办理。若动车组出入段(所)走行线距离较长时,可转为LKJ方式行车,司机按地面信号显示运行。
&&动车段(动车运用所)设动车组调车司机,负责动车组在库内调车、动车组试运行等作业。
&&采用机车调车作业时,动车段(动车运用所)人员负责过渡车钩、专用风管和电气连接线的连接和分解并打开车门,调车人员负责车钩摘解、软管摘结。
&&在CTCS-2级区段,动车组在完全监控模式、部分监控模式下运行时,进入闭塞分区的行车凭证为列控车载设备显示的允许运行的信号(允许运行的速度值,以下同)。
&&在CTCS-0/1级区段行车,动车组按特快旅客列车办理。
&&在CTCS-2级区段,出站(发车进路)信号机故障时,动车组的行车凭证为绿色许可证,列控车载设备应转入目视行车模式;当列控车载设备收到允许运行的信号时,按列控车载设备显示运行。
&&基本闭塞法停用按电话闭塞法行车或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时,司机应根据调度命令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按LKJ方式行车。
&&动车组按LKJ方式行车,遇机车信号或LKJ故障时,按有关规定办理。
&&在CTCS-2级区段,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转入和退出隔离模式(如列控车载设备与LKJ之间进行人工转换)时,列车调度员须向司机及有关车站发布调度命令。
&&动车组运行中,各有关作业人员应认真执行车机联控。
&&动车组发车前,列车长确认旅客上下完毕后,通知司机关闭车门;动车组到站停稳后,司机开启车门。按钮不在司机操作台上的,由司机通知随车机械师关闭、开启车门。如自动开关门装置故障时,由司机通知动车组工作人员手动开关车门。
&&通信记录装置良好的车站,准许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办理发车。
&&动车组通知助理值班员接车时机按《站细》规定。
&&车站仅限于在规定的股道及进路上接发动车组。遇动车组接发不能在基本进路办理时,须经路局调度所值班主任准许并发布调度命令。在CTCS-2级区段,按列控车载设备方式行车时,禁止在未设置CTCS-2信息的股道及进路上接发动车组。
&&动车组停车位置标,型式同机车停车位置标。动车组图定停车的车站按规定设置单列及重联动车组停车位置标,动车组在车站临时停车时,停车位置比照机车停车位置标办理。
&&动车组通过车站时,车站须提前10分钟停止通过进路上的作业和对动车组运行安全有影响的作业(通过CTC系统自动排路时,敌对进路停止排列的时机由系统自动判断)。
&&在CTCS-2级区段,动车组通过车站前10分钟,相邻线路的列车上水、道岔清扫、机车车辆检修、货物装卸、车号核对、货检等作业人员必须停止作业,到安全地点避车。
&&在CTCS-2级区段,动车组通过车站前10分钟,车站值班员应及时通知调车长,并由调车长负责指挥调车作业人员停止邻线调车作业,撤离到安全地带。
&&在CTCS-2级区段,动车组通过车站前10分钟,站台上所有人员及行包、邮件、作业车辆、售货车和其它物品必须撤至安全线以内,并做好防护。
&&在CTCS-2级区段,动车组通过车站前10分钟,车站平过道监护人员必须上岗监护,机动车辆、装货拖车必须停在安全线以内,监护人员站立位置应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少于3m。
&&在CTCS-2级区段,接发动车组时,车站助理值班员的固定接车位置应设置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少于3m处,不足3m时,准许在便于了望动车组运行的适当地点隔线接车;遇邻线有车占用影响监视动车组运行时,准许在车站两端适当位置接送动车组,严禁在动车组通过的线路与邻线之间接车。
&&在CTCS-2级区段,禁止利用动车组与前行列车的运行间隔清扫道岔。
&&动车组通过道口前,道口看守员应按规定关闭道口栏杆(门),在规定地点接车。
&&动车组设司机、随车机械师、旅客乘务组,不设运转车长。
&&动车组司机应经过列控车载设备的使用培训,取得合格证方能操作动车组。电务维护人员和随车机械师应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动车组司机、电务维护人员和随车机械师在操作和维护动车组设备时,必须按操作和维护手册或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操作和维护设备。
&&动车组不得通过半径小于180m的曲线,不得侧向通过小于9号的道岔。
&&动车组应能由救援机车联挂运行并实施制动,列车管压力采用600kPa。
&&动车组在区间运行,列控车载设备显示停车信号时,动车组必须立即停车,司机应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通知随车机械师。动车组停车等候2min,列控车载设备仍未收到允许运行的信号时,司机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目视行车模式,动车组以遇到阻碍能随时停车的速度继续运行,最高速度不超过20km/h,直到列控车载设备收到允许运行的信号,按列控车载设备显示运行。在停车等候的同时,必须与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联系,如确认前方闭塞分区内有列车时,不得进入。
&&动车组运行中遇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时,动车组必须立即停车,司机应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报告列车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并根据调度命令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按LKJ方式行车。
&&动车组在区间被迫停车后须返回后方站时,列车调度员必须确认动车组至后方站间已空闲,方可发布调度命令。司机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按调度命令控制动车组返回。
&&动车组在救援、无动力回送联挂机车或回送过渡车时,应进行制动试验。
&&动车组在CTCS-2级区段运行时,禁止在区间与超限货物列车交会。
&&救援部门应配备与动车组相适应的救援设备,制定救援办法。
&&动车组回送的要求
&&1、动车组回送按旅客列车办理。原则上采用自走行方式。无动力回送时可根据《回送技术条件》加挂回送过渡车,使用客运机车牵引。机车与动车组通过过渡车钩连接,机车牵引与制动控制操作与既有线驾驶操作相同。牵引机车制动主管风压为600KPa,无须双管供风。动车组无外部电源供电时,回送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动车组可两列重联回送。
&&2、动车组回送运行时,须安排动车组司机及随车机械师值乘。自走行回送时,非担当区段应指派带道司机。
&&3、动车组回送不进行客列检作业。动车组(回送过渡车)与本务机车车钩摘解、软管摘结按《技规》有关规定办理。过渡车钩、专用风管和电气连接线的连接和分解由随车机械师负责,动车组司机配合。
&&4、动车组安装过渡车钩回送时,限速120km/h运行,尽可能避免实施紧急制动。发生紧急制动后,本务司机必须通知随车机械师,经随车机械师检查过渡车钩状态良好后方可继续运行。
&&5、动车组回送时由相关动车段(动车运用所)提出限速、回送方式(有、无动力)、可否折角运行等注意事项,列车调度员应根据所提事项发布有关调度命令。
&&动车组在暴风雪下的运行条件
&&CRH1:当动车组在工作重量、轨道面上未平衡加速度为0.72m/s2(110m超高不足)、以200km/h的速度在曲线上运行时,应能承受不超过25m/s的侧风。
&&当动车组在轨道面上未平衡加速为0、在上述车轮减载率的条件下、以160km/h的速度运行时,应能承受30m/s的侧风。
&&CRH2_200:
&&在25m/s以下的侧风影响下,确保动车组运行的稳定性。
&&在30m/s以下的侧风影响下,停车中的动车组不倾倒。
风速(m/s)&&15&&25&&30&&
列车最高运行速度(km/h)&&300&&200&&160&&
&&约25m/s的侧风,可以按200km/h的速度正常运行。
&&CRH2动车组积雪时限制速度表
(轨道面上)&&≥17cm
<19cm&&≥19cm
<22cm&&≥22cm
<30cm&&≥30cm
<35cm&&≥35cm&&
速度&&≤210km/h&&≤160km/h&&≤110km/h&&≤30km/h&&停运&&
&&临时限速调度命令,CTC区段由列车调度员(综合)拟定,并输入限速参数(包括相关受令车站、限速位置、限速值、限速执行方式、限速预计开始和结束时间等内容),及时下发。TDCS区段由列车调度员拟定,并输入限速参数,及时下发。
&&车站列控中心从TDCS/CTC获得限速命令信息并反馈限速设置情况。列车调度员不能设置时,由车站值班员根据限速的调度命令,在车务终端设置。
&&车站列控中心根据调度命令、线路参数、轨道电路及进路状态等产生控车信息,通过轨道电路及有源应答器传送给列控车载设备。
&&CTCS-2级区段两站一区间的一个运行方向只允许设置一处临时限速。临时限速区可以设置在区间、站内正线、站内道岔咽喉区或区间跨站内线路,如下图所示。
&&在非正常 (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 情况下,两站一区间的一个运行方向要设置两处及以上限速地段时,列车调度员发布调度命令取消列控中心中原有的限速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将限速地段合并,速度按最低速度,重新拟定限速调度命令发往列控中心。
&&在CTCS-2级区段,区间或站内需要临时限速时,调度员应向临时限速相关车站值班员和司机下达临时限速调度命令(有计划的施工限速由调度所施工台调度员依据月度施工计划和施工文电,编制施工计划命令,审核无误后下发有关和折返段,机务段或折返段按规定向动车组司机递交全程达示)。动车组LKJ按规定办理临时限速信息的处理。
&&为保证动车组正、反向运行时均能够收到临时限速命令,区间临时限速命令需要同时发送给相邻的两端车站,站内临时限速命令需要同时发送给本站及其相邻的两端车站。
&&临时限速调度命令发送至列控中心的时机:区间限速(一离去除外)应在本站办理相关列车通过或发车进路前发送;站内或一离去限速,后方站在办理相关列车通过或发车进路前发送,本站在办理接车进路前发送。
&&司机应严格按限速调度命令控制列车运行,如调度命令的限速值低于列控车载设备显示的目标速度时,应按调度命令控制列车运行。车站站内(正线除外)经18号及以上道岔侧向发车时,至一离去之间,因限速低于道岔侧向允许速度时,司机应按调度命令的限速人工控制列车运行。
&&当列控中心复位后或者其它需要的初始化,由车站值班员(无人站由列车调度员)执行初始化操作或者重新发送原有的限速命令。
&&临时限速命令发送至列控中心执行后,在TDCS/CTC站场图上以相应位置黄色方框显示。如果临时限速处于有效状态,即区间运行方向相同的发车车站已设置,则将显示黄色方框。如果有限速但没有设置,则应定时提醒车站值班员。
&&速度超过45km/h的临时限速,按45、60、80、120、160五个速度等级,以不高于限速值的原则选择限速等级进行设置。
&&低于45km/h的限速,CTC/TDCS按45km/h向列控中心传送,系统按实际速度值自动生成限速调度命令文本,同时附加“司机必须按调度命令人工控制列车速度”的用语,司机按限速调度命令控制列车运行。
&&限速长度分100、500、、、m八个等级,超过6000m时应按区间限速办理。
&&车站列控中心限速的设置和取消应严格按下列流程办理。
&&设置流程:
列车调度员拟定限速调度命令;
&&列车调度员校验,下发;
车站值班员校核、签收;
&&车站值班员(无人站为列车调度员)择机设置发送至列控中心,并监视限速的命令是否有效。
&&取消流程:
&&① 车站值班员(无人站为列车调度员)确认取消限速的条件具备,并报告列车调度员;
&&②列车调度员拟定取消限速的调度命令(列车调度员同意);
&&③列车调度员校核、下发;
&&④车站值班员(无人站为列车调度员)校核、签收;
&&⑤车站值班员(无人站为列车调度员)取消车站列控中心的限速,并监视取消限速的命令是否有效。
&&设定临时限速起止时间的限速,到限速结束时间时,由列控系统给出提示,车站值班员(无人站为列车调度员)经列车调度员同意后,确认取消。
&&发现车站列控中心故障或限速命令未正确设置时,车站值班员应立即报告列车调度员并通知相关司机。
动车组及列控车载设备故障处理
&&动车组运行中出现故障时,司机应按车载信息监控装置的提示,按步骤及时处理;需要由随车机械师配合处理时,司机应通知随车机械师。经处置确认无法正常运行时,司机应按车载信息监控装置的提示和随车机械师的要求,选择维持运行或停车等方式,并使用列车无线通信设备报告列车调度员或车站值班员。
&&动车组在运行途中等待救援时,随车机械师应配合提前做好各项准备。
&&动车组在区间被迫停车时,随车机械师、旅客乘务组等均听从动车组司机的指挥,处理有关行车、列车防护和事故救援事宜。
&&动车组被救援时,过渡车钩、专用风管和电气连接线的连接和分解由随车机械师负责,动车组司机配合。动车组具备升弓供电条件的,允许升弓供电。
&&在下列情况下,动车组司机须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按LKJ方式行车。
  1、在应答器接收单元(BTM) 故障,列控车载设备触发制动停车时。
&&2、人机界面(DMI) 故障,无法通过列控车载设备运行时。
  3、测速故障,列控车载设备触发制动停车时。
&&在轨道电路接收单元(STM)单系故障时,仍可以继续行车。如STM双系均发生故障时,司机应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区间轨道电路故障时,司机应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目视行车模式。
&&列控车载设备整机故障时,司机应将列控车载设备和LKJ车载设备均转为隔离模式,以不超过20km/h的速度运行至前方站处理。
&&在下列情况下,动车组限速运行:
&&1、动车组制动系统故障切除25%制动力时,限速160km/h运行;切除50%制动力时,限速120km/h运行。
&&2、空气弹簧故障时,限速160km/h运行。
&&3、车窗玻璃破损导致车厢密闭失效时,限速160km/h运行。
当动车组轴承温度超过温度报警时,立即停车请求处理。
&&在进行天窗接触网检修作业时,必须坚持“检修不行车,行车不检修”的原则。
&&大型养路机械综合施工“天窗”应不少于180min,维修 “天窗”应不少于90min,维修天窗在时间安排上应与施工天窗重叠套用,并不得铺画列车运行线。天窗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无缝线路允许作业轨温范围内。有条件的应安排昼间“天窗”,也可检查与维修天窗共用。
&&在CTCS-2级区段的线路上进行施工、维修作业时,遇有能见度不足200m的大雾,暴风雨(雪)、雷电密集、扬沙等恶劣天气时禁止上道作业。
&&在CTCS-2级区段的线路上施工、维修作业必须设驻站联络员。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要采用有效的通讯手段至少每3分钟联络一次,若联系中断应视为有列车通过,作业人员必须下道避车。
&&现场作业防护人员应站在便于了望和通知作业人员的安全地点,在了望距离不足2000m的曲线地段应增设中间防护员。
&&对时速200公里区段,必须使用接触网检测车进行周期检测,周期为一个月。同时在沿线工区配备便携式检测工具(激光测距仪、红外测温仪等)。接触网动态检测应实行等速检查。
&&在线路两侧范围内的设备修理和检查应在“天窗”内进行。200km/h动车组通过时段内本线作业和检查人员禁止进入封闭栅栏内。采用巡检车巡检时,应安排巡检车运行时分。
&&封锁施工时,应按规定设好防护,车站应设置驻站联络员,作业人员和机具应严格遵守避车制度。
&&施工作业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保证邻线列车和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在线间距不足6.5m地段进行清筛或成段更换钢轨、轨枕及成组更换道岔作业时,邻线列车应限速160km/h及以下。施工部门在提报施工计划时,应将限速条件一并上报,由调度针对邻线列车发布临时限速的命令。
线路备用轨料宜在车站范围内码放整齐,线路两侧散落的新旧轨料、废土废渣应及时清理。因施工等原因线路临时摆放的轨料,要码放整齐,并置于两侧的封闭栅栏内。需临时拆除封闭栅栏时,应设置临时防护设施并昼夜派人看守。
&&未尽事宜按《技规》、《行规》等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1:列车由列控车载设备控车人工转入隔离模式:
&&自接令时起,准&&次列车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
附件2:列车由隔离模式退出,人工转换为列控车载设备方式控车
&&准许&&次列车(自&&站)将隔离模式退出,转换为列控车载设备方式控车。
附件3:特殊情况下,不能在基本进路上接发动车组
&&(1)准许&&次列车&&站变更进路进入&&道。
&&(2)准许&&次列车&&站变更进入&&道。
附件4:动车组在区间被迫停车后,准许返回后方站:
&&现查明&&次列车至后方&&站间空闲,准许&&次列车将列控车载设备转入隔离模式返回 站,按车站进站信号机显示的进行的信号(或引导手信号)进入站内。
  附件1-3中规定的调度命令在具备良好转接和设备通信记录装置的条件下,可使用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发布、转达。
里面的图图看不到 [s:6]
发展中国家,任何事物都在飞速发展。挡也挡不住啊。
23:14, Processed in 0.228587 second(s), 27 queries, Memcache On.
Copyright &
www.rail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ybatis lt g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