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聚焦法测电子比荷实验中,为什么I=(I1+I2+I 3)/(1+2+3),而不是I=(I1+I2+I3 )/3

当前位置:
>>>(13分)Ⅰ.(1)反应I2+2S2O32—=2I—+S4O62—常用于精盐中碘含量测定。..
(13分)Ⅰ.(1)反应I2+2S2O32—=2I—+S4O62—常用于精盐中碘含量测定。某同学利用该反应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均加入1mL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若不经计算,直接通过褪色时间的长短判断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试剂中应选择______(填序号)。①1mL& 0.01 moloL—1的碘水&&&&&&&&&&②1mL& 0.001 moloL—1的碘水③4mL& 0.01 moloL—1的Na2S2O3溶液&&&&④4mL& 0.001 moloL—1的Na2S2O3溶液(2)若某同学选取①③进行实验,测得褪色时间为4s,计算v(S2O32—)=_______________。Ⅱ.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 ΔH &0,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2.25,该温度下,将一定量的CO和H2投入某10L密闭容器,5min时达平衡,各物质浓度(moloL—1)变化如下:&0min5min10minCO0.01&0.0056H2O0.01&0.0156CO20&0.0044H20&0.0044(1)&&&请分别计算CO、H2O、CO2、H2的平衡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欲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填序号)。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c.体积不变,再充入CO&&&&& d.更换催化剂e.体积不变,再充入0.1molH2O(3) 若5min~10min只改变了某一条件,该条件是__________,如何改变的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3分)Ⅰ.(1)②③④(3分)&(2)8.3×10—4moloL—1os—1(2分)Ⅱ.(1)0.006 moloL—1& 0.006 moloL—1& 0.004 moloL—1&& 0.004 moloL—1(2分)(2)40%&(2分)&& be(2分)(3) H2O的浓度,增大了0.01 moloL—1(或 H2O的物质的量,增大了0.1mol)(2分)Ⅰ.(1)要探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反应物的浓度应该是不同的。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如果选择试剂①,则NaS2O3的物质的量是不足的,因此正确的答案选②③④。(2)溶液的总体积是6ml,所以根据碘水的浓度和方程式可知,4s内消耗NaS2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1mol/L×2÷6,因此反应速率是=8.3×10—4moloL—1os—1。Ⅱ.(1)设平衡时CO2和氢气的浓度都是x,则CO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x),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解得x=0.004mol/L。因此CO、H2O、CO2、H2的平衡浓度分别是0.006 moloL—1、0.006 moloL—1、0.004 moloL—1、0.004 moloL—1。(2)CO的转化率是0.004÷0.01×100%=40%。(3)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我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的转化率增大;增大CO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CO的转化率降低;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的转化率增大,所以答案选be。(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0min是水蒸气的浓度增加,而CO的浓度降低,CO2和氢气的浓度也是增加的,所以改变的条件应该是增加了水蒸气的浓度,且增大了0.01 moloL—1(或 H2O的物质的量,增大了0.1mol)。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3分)Ⅰ.(1)反应I2+2S2O32—=2I—+S4O62—常用于精盐中碘含量测定。..”主要考查你对&&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就随着改变,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以上过程可归纳如下:&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当与化学平衡体系有天的外界条件改变以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建立对于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只投入反应物),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投入生成物),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同时投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的状态。当相等时,单位时间内同一物质消耗与生成的量完全相等,因而各物质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动: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3)等:。(4)定:各组分的浓度及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5)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使时,平衡便会发生移动而使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变化,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反应类型分析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 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二议一”的方式进行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1.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 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b.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c.若不同倍增加A、B的量,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物质,同a。 3.催化剂不改变转化率。 4.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各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浓度、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的几种特殊情况: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南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心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应物,使 c(N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表平衡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化学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①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对反应物而言转化率越高。 ②某一温度下的K′与K比较能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K′&K,反应正向进行;K′&K,反应逆向进行;K′=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与温度有关,在使用时必须指明温度。 (4)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是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5)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浓度为定值,可以不列入其中。 (6)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反应物转化率就越小,即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平衡的相关计算。 2.若用浓度商(任意状态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符号为Qc)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转化率及浓度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发现相似题
与“(13分)Ⅰ.(1)反应I2+2S2O32—=2I—+S4O62—常用于精盐中碘含量测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352330559437169521443268351320443i/{(i-1)(i-2)}的解答步骤我看答案看了半天没看明白,不是要答案,我这有答案,特别是i/[(i-1)(i-2)]=[i(1+3i)]/[(1-3i)(1+3i)]这一步是怎么变换过来的?1-3i是怎么得出来的?
nfTJ87QD02
(i-1)(i-2)=i²-3i+2=-1-3i+2=1-3i所以原式=i/(1-3i)后面会了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i/{(i-1)(i-2)}=i/(i²-3i+2)=i/(-1-3i+2)=i/(1-3i)=i(1+3i)/[(1-3i)(1+3i)]=(i-3)/(1+9)=(-3/10) + (i/10)
扫描下载二维码已知复数z=(-1+3i)*(1-i)-(1+3i),w=z=ai(a属于R),当|w/z|≤根号2时,求a的取值范围.
z=(-1+3i)*(1-i)-(1+3i)=2+4i |z|=√20=2√5 |w|=|a| |w/z|=|Z|/|w|=2√5/|a|≤√2 |a|≥√10 且a不为0-√10≤ a ≤√10且a不为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若Z=((1+i)^3(a-i)^2)/(√2(a-3i)^2),且|z|=2/3,a属于负实数,求a的值我懂了
Z=((1+i)^3(a-i)^2)/(√2(a-3i)^2)=2*(a-i)^2)/(a-3i)^2又因为|z|=2/3所以|(a-i)^2)/(a-3i)^2|=1/3令X=(a-i)/(a-3i)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然后就容易求出X的共轭Y,再通过XY=1/3求出满足为负数的a就可以了.上面的办法是高中生的办法比较麻烦,其实你还可以通过复述的表示法把复述表示成R*e^θ,则|(a-i)^2)/(a-3i)^2|=(a^2+1)/(a^2+9)直接解出a^2=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Z=((1+i)^3(a-i)^2)/(√2(a-3i)^2)=2*(a-i)^2)/(a-3i)^2又因为|z|=2/3令X=(a-i)/(a-3i)将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然后就容易求出X的共轭Y,再通过XY=1/3求出满足为负数的a就可以了。 上面的办法是高中生的办法比较麻烦,其实你还可以通过复述的表示法把复述表示成R*e^θ,则|(a-i)^2)/(a-3i)^2...
扫描下载二维码∑到底是怎么用的求说的详细一点,顺带问下比如n∑i = 1+2+3+...+n 为什么不是1+1.1+1.2+.ni=1.还有就是莱布尼兹公式里C(k,n)代表什么,新手刚入门见笑
侞儚初笶UAL
∑就是个求和的符号,有两个小标,一个是上标一个是下标,在∑下边的代表变量和变量的起始.∑上边代表变量的最后一位数,整个符号代表从i=1一直加到n,因为你n代表的是整数,所以加的时整数而不是小数 莱布尼茨中的C(k,n)是一个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本身表示的是从n个东西中取出k个的组合,表示的是一个数目,(a+b)的n次方就可以利用这个通向展开
那如果上标是1.2是不是就是 1加1.1加1.2?
一般上下标不会出现小数情况,多求的是整数,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就照你那样上标是1.2就 1加1.1加1.2。希望能帮助到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就是自动求和,从1到n,连续累加
下面是开头,上面是结束\7n∑i 后面接的是通式\7怎么计算是由你的通式决定
C是一个排列组合的符号。
和式号(音译:西格马) 以“∑”来表示和式号(Sign of summation)是欧拉()於1755年首先使用的,这个符号是源于希腊文(增加)的字头,“∑”正是σ的大写。 示例:∑An=A1+A2+...+An ∑是数列求和的简记号,它后面的k^2是通项公式,下面的k=1是初始项开始的项数,顶上的n是末项的项数。 n ∑k^2=1^2+2^2+……+n^2……(1) k=1 n...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聚焦法测电子比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