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补偿法和运动估计什么区别

关于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的个人一点理解
关于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的个人一点理解
& & & &由于本人初次接触H.264/AVC,难免有所不妥,请各位谅解,仅供大家初学者一起相互学习进步!
& & & &看了博客上比较流行的那篇《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摘取其中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 & & &1.运动估计:简单说就是得到运动矢量的过程。
& & & &那什么是运动矢量呢?&
& & & &答:运动矢量就是相邻帧,前后两个块显示的一样的东西的空间位置的相对对偏移量。这个量有大小和方向。
& & & &2.块匹配准则:就是为了找到前后两帧中相同的那个宏块,这里选取一个匹配准则来判定它们俩之间是否匹配。
& & & & 常用的匹配函数有哪些?&
& & & & 答 :(1)最小均方差函数(MSE)
& & & & &(2)最小平均绝对值误差(MAD)等效于常用的绝对差值和(SAD)准则,性能 & & & & & & &很好,而且相对简单的硬件需求,因而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 & & & &(3)阈值差别计数(NTD) & & &
(具体公式自己翻看毕的书,不难理解)
& & 3.运动估计有什么用?
& & &答:“&每一个帧间宏块或块都是根据先前已编码的数据预测出的,根据已编码的宏块、块预测的值和当前宏块、块作差值,结果被压缩传送给解码器,与解码器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如(运动矢量、预测模型等)一起用来重复预测过程。&
& & & & 这句话的理解,当前帧的宏块是预测出来的,我们传输的是已编码的宏块(块)预测的值和当前宏块(块)作差,这个差其实可以残差,我们传输的时候就传输残差和预测值就可以了,最后恢复的时候只要把残差和预测值进行相加,就可以得到之前的宏块的值。其中肯定还要用到运动矢量,它可以指引我们从参考帧中找到当前帧的宏块。
& & & &4.如何选择宏块的大小?
& & & & & 答:在细节比较多的帧中如果选择较大的块尺寸,意味着用于表明运动矢量和分割区域类型的比特数会少些,但是运动压缩的冗余度要多一些;如果选择小一点的块尺寸,那么运动压缩后冗余度要少一些,但是所需比特数要比较多。因此必须要权衡块尺寸选择上对压缩效果的影响,一般对于细节比较少、比较平坦的区域选择块尺寸大一些,对于图像中细节比较多的区域选择块尺寸小一些。一句话总结,细多块小,细小块大。
& & &5.色度块和亮度块有什么关系?
& & & & 答: 宏块中的每个色度块 (Cb 和 Cr) 尺寸宽高都是亮度块的一半, 色度块的分割方法和亮度块同样,只是尺寸上宽高都是亮度块一半(如亮度块是 8×16 块尺寸大小,那么色度块就是 4×8,如果亮度块尺寸为 8×4,那么色度块便是 4×2 等等) 。每个色度块的运动矢量的水平和垂直坐标都是亮度块的一半。(目前不知道这个干嘛用的)
& & &6.什么是运动搜索算法?
& & & & 答:就是找到使得匹配误差函数最小的那个块的计算方法,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到运动矢量了。主要几种算法可以归纳如下:(1)全局搜索算法 (2)分数精度搜索算法 (3)快速搜索算法 (4)分级搜索范围(DSR)算法 (5)混合搜索算法 &
(貌似每个搜索算法都挺复杂的,看不懂哦)
我的热门文章
即使是一小步也想与你分享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毕业论文《H.264中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的实现》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毕业论文《H.264中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的实现》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2|
上传日期: 11:11: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毕业论文《H.264中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的实现》
官方公共微信先进的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算法在数字视频处理中的应用--《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先进的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算法在数字视频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自始至终贯穿着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的思想,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视频图像序列的时空相关性分析,对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进行算法研究。并将本文提出的先进的运动估计和补偿算法应用到去隔行显示器增强算法和视频编码等数字视频处理领域中。
第二章首先详细讨论了运动估计的基本理论,特别研究了基于块的运动估计方法,包括块匹配模型、块匹配原理、匹配准则和搜索过程算法等等。然后基于预测性运动矢量的概念,利用相邻块运动矢量的相关性和全局极值点概率分布特性,提出了预测性菱形搜索算法和它的改进算法:自适应预测性菱形搜索法,设计出具体算法,并给出了与传统快速块匹配法比较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第三章首先详细阐述了运动补偿的基本理论和传统运动补偿的基本方法,然后讨论了多假设运动补偿原理与重叠块运动补偿原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自适应运动建模的思想,引入了本文所提出的自适应重叠块运动补偿方法。此外还讨论了与运动补偿密切相关的运动补偿后处理中常用的滤波原理和方法。
前面两章只讨论了作者提出的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方法的原理,从第四章开始我们将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数字视频处理应用中去。第四章讨论了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在去隔行显示器增强算法中的应用,考虑了场间的运动信息,将前两章中介绍的预测性菱形搜索和多假设运动补偿原理运用到实际的去隔行算法中。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快速去隔行技术,并给出了方案设计、软件框图和实际仿真结果。
第五章讨论了本文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方法在视频编码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视频编码理论和编码系统各个子模块的基本原理,然后在预测性菱形搜索和自适应重叠块运动补偿基础上运用变换编码加运动补偿的预测编码方法实现一个混合视频编码的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实现和仿真结果。
第六章讨论了本文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方法在小波域视频编码上的应用,在阐述了小波基本理论和小波系数分类量化编码基本原理之后,将上一章运用的离散余弦变换用离散小波变换替代,然后运用小波变换编码和基于自适应重叠块运动补偿的预测编码方法实现一个混合视频编码的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实现和仿真结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2【分类号】:TN911.73【目录】:
第一章 绪论10-15
§1.1 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算法回顾11-12
§1.2 论文的组织结构12-14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论文的贡献14-15
第二章 运动估计与预测性菱形搜索法15-37
§2.1 二维运动估计原理15-18
§2.1.1二维运动模型15-16
§2.1.2对应场和光流场16-17
§2.1.3二维运动估计17-18
§2.2 基于块匹配的运动估计18-23
§2.2.1 块运动模型18-21
§2.2.2 块匹配原理21
§2.2.3 块匹配准则21-22
§2.2.4 搜索过程22-23
§2.3 常用的快速块匹配算法23-26
§2.3.1 三步法23-24
§2.3.2 二维对数法24
§2.3.3 交叉搜索法24-25
§2.3.4 快速块匹配法运动估计问题要点25-26
§2.4 基于中心偏移的快速搜索原理26-28
§2.5 菱形搜索法(DS)28-29
§2.6 预测性菱形搜索法(PDS)29-34
§2.7 自适应预测性菱形搜索法(APDS)34-37
第三章 运动补偿与运动补偿后处理37-46
§3.1 运动补偿的一般概念~{[1]}37-38
§3.2 多假设运动补偿38-39
§3.3 重叠块运动补偿39-41
§3.4 自适应重叠块运动补偿(AOBMC)41-43
§3.5 运动补偿后处理43-46
§3.5.1 时空加权中值滤波43-44
§3.5.2 自适应加权均值滤波44-46
第四章 PDS和MMC在去隔行中的应用46-64
§4.1 去隔行原理概述46-47
§4.2 去隔行算法历史回顾47-51
§4.2.1 倍线法(LDB)47
§4.2.2 基于沿的线平均法(ELA)47-48
§4.2.3 自适应的ELA算法(AELA)48-49
§4.2.4 场交织法49-50
§4.2.5 运动自适应帧间滤波50-51
§4.3 基于PDS和MMC的快速去隔行算法原理51-55
§4.3.1 基于PDS的运动估计51
§4.3.2 基于多假设运动补偿的去隔行算法51-53
§4.3.3 运动补偿滤波在去隔行中的应用53-55
§4.4 方案设计与软件框图55-59
§4.4.1 方案设计55-56
§4.4.2 软件框图56-59
§4.5 仿真结果59-63
§4.6 本章小结63-64
第五章 基于PDS和AOBMC的视频编码64-75
§5.1 视频编码原理64-65
§5.2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编码65-66
§5.3 量化编码66-67
§5.4 符号编码67-69
§5.4.1 哈夫曼编码68
§5.4.2 算术编码68-69
§5.5 基于PDS和AOBMC的视频编码方案69-71
§5.6 仿真结果71-74
§5.7 本章小结74-75
第六章 基于运动估计和补偿的小波域视频编码方法75-85
§6.1 小波变换和MALLAT多分辨率分析75-76
§6.2 小波系数的量化编码76-79
§6.2.1 基于零树分类的小波系数量化编码76-78
§6.2.2 基于四叉树分类的小波系数量化编码78-79
§6.3 基于运动估计和补偿的小波域视频编码79-81
§6.3.1 算法基本思想79-80
§6.3.2 算法具体实现80-81
§6.4 仿真结果81-84
§6.5 本章小结84-85
第七章 全文总结85-87
参考文献88-94
攻读博士期间作者的主要论文成果94
作者参加的科研教学工作9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蓉;堵国樑;李成章;;[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洪涛;[D];重庆大学;2010年
王炳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超;[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徐冲;[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李娜;[D];天津大学;2012年
刘晓东;[D];浙江大学;2012年
黄志鹏;[D];重庆大学;2006年
李谦;[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王立飞;[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张磊;[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任晓羽;[D];重庆大学;2010年
柳军伟;[D];湖南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孟侠;[J];通信学报;1993年02期
周正华,蒋文军,朱维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6期
纪中伟,许林峰,朱维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11期
纪中伟,蒋文军,朱维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12期
纪中伟,郑勇,朱维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3期
纪中伟,郑勇,朱维乐;[J];信号处理;2002年05期
蒋文军,纪中伟,朱维乐;[J];信号处理;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品正,万遂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付彪,吴先良,李世雄;[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陈东方;[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王丽华;吴先良;宋开宏;;[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王素华,张伟林;[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潘茂贵,张伟林;[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胡涛;[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谭春英;王绪伟;;[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李德福;李金才;王成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王胜;鲁俊;吴必文;陈正洪;;[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成华;;[A];制造业数字化技术——2006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慕香永;裴润;刘志林;王经甫;;[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龙源;晏俊伟;徐全军;高振儒;娄建武;周春华;;[A];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袁晓;;[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黄生;何强;张有为;;[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陈向东;袁晓;李齐良;蒋亚东;林理彬;;[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袁晓;陈向东;李齐良;扬家德;;[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应自炉;张有为;;[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常锁安;齐世举;姚康泽;常青;;[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徐秀平;陈学允;张有为;应自炉;李柱峰;;[A];1999年中国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咏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张明;[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朱少敏;[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王丽君;[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赵红强;[D];吉林大学;2011年
王丹;[D];吉林大学;2011年
刘丽丽;[D];吉林大学;2011年
王今朝;[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赵兆;[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龚玉蓉;[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林;[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吴国曾;[D];郑州大学;2010年
侯春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欧阳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郭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杨维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袁铄;[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刘潇潇;[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董兴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静;[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岩;乔彦峰;高岩;孙志远;高丰端;;[J];半导体光电;2007年05期
肖贵元;;[J];电光与控制;2008年05期
廖明,冯穗力,叶梧;[J];电视技术;2003年03期
万萍,陈仁雷,王海婴;[J];电视技术;2004年01期
崔岩松,段大高,邓中亮;[J];电视技术;2004年07期
王延美,林争辉,林涛,王睿;[J];电视技术;2004年11期
程恺英,王宏远,樊淳标;[J];电视技术;2005年04期
丁永林;沈海斌;;[J];电视技术;2006年05期
朱秀昌;[J];电信科学;2002年12期
杨小奇;[J];电子产品世界;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宫武鹏;[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赵海武;[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徐军;[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李东晓;[D];浙江大学;2004年
陈国斌;[D];浙江大学;2003年
郭晓新;[D];吉林大学;2005年
朱向军;[D];浙江大学;2006年
袁小华;[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韩玉兵;[D];东南大学;2006年
殷海兵;[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铁钢;[D];湘潭大学;2010年
董卓亚;[D];河南大学;2011年
夏小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陈桂兰;[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高欣;[D];天津大学;2010年
胡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徐冲;[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李娜;[D];天津大学;2012年
胡明清;[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沈承东;[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佳;张定华;黄魁东;李向欣;;[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佳;张定华;黄魁东;查方龙;程云勇;;[A];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秋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闫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黄健;[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王栋栋;[D];中南大学;2011年
陈华;[D];中南大学;2011年
隋鑫;[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徐冲;[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刘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王倩;[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孙涛;[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焦李成,刘芳;[J];电子学报;1990年01期
卢朝阳,吴成柯,陆心如;[J];计算机学报;1992年03期
徐孟侠;[J];通信学报;1981年02期
张春田;[J];通信学报;1983年01期
徐孟侠;[J];通信学报;1984年04期
姚庆栋;[J];通信学报;1986年06期
周峰,姚庆栋;[J];通信学报;1988年01期
卢朝阳,吴成柯,陆心如;[J];通信学报;1991年03期
张春田;[J];通信学报;1991年04期
徐孟侠;[J];通信学报;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勇;陆生礼;时龙兴;;[J];计算机学报;2007年04期
韩春梅;;[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10年02期
纪中伟,许林峰,朱维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11期
洪波,庄健敏,余松煜;[J];电视技术;2000年07期
洪波,余松煜;[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1年01期
王慧桥;康南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6期
王建;朱秀昌;;[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王建国,周源华;[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0期
石迎波;吴成柯;;[J];计算机工程;2008年10期
牛建伟,涂亚明,胡建平;[J];计算机工程;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兵;赵荣椿;;[A];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一届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苗艳华;张燕;杨坤;张韵;;[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彭健;汪佩;贾彦茹;;[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10)[C];2010年
滕达;盛向治;;[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贺文伟;张玉玲;;[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高韬;于明;;[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孙明利;吴一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付先平;梁德群;;[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郭红星;程立;夏小建;周敬利;;[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王斌;战荫伟;;[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子健;[N];电子报;2006年
欣闻;[N];中国电子报;2001年
陈祥和;[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M. Schu P.Rieder
C.Tuschen M[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郭见洌;[N];计算机世界;2007年
唐;[N];中国电子报;2001年
胡献满;[N];电子报;2006年
宋学春;[N];人民日报;2007年
郑茂;[N];电子报;2007年
南京邮电大学 马国强 毕厚杰;[N];计算机世界;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纪中伟;[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陈运必;[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张萍;[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许晓中;[D];清华大学;2009年
薛全;[D];浙江大学;2004年
王洪君;[D];天津大学;2009年
梁燕;[D];天津大学;2005年
冯衍秋;[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李子印;[D];浙江大学;2006年
张冬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波;[D];天津大学;2005年
贺文伟;[D];山东大学;2006年
陈彧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张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杨维;[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欧阳国胜;[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李静;[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刘彦辉;[D];重庆大学;2010年
钱骏;[D];浙江大学;2004年
陈良琴;[D];福州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在电子稳像中的应用
电子稳像系统的核心是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为了提供运动估计的精度和降低时间开销,达到实时应用的要求,该文提出了基于宏块的步进全局运动估计算法,获得图像序列的全局运动矢量;给出了一个新的应用于电子稳像系统中运动估计与运动补偿模块的运动估计、运动补偿原理框图;采用两步补偿算法完成对图像序列的运动补偿,得到稳定的图像序列输出.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是高效、可行的.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基于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的帧率上转换算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基于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的帧率上转换算法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视频图像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高清电视以及各种多媒体产品,各种各样的播放器需要不同的视频源,而目前现有的视频源是远远达不到这些产品的需求的,因此需要帧率上转换技术,它是一种视频后处理技术,将各种各样的帧率较低的视频通过插帧的方式提高帧率,例如从24帧每秒提升到60帧每秒,这样的影片就可以在各种高清数字电视及播放设备上流畅播放。在目前越来越普遍的视频通话领域,通常在传输过程中是低帧率传输,主要目的是降低传输带宽,但是在视频的接收端又必须将帧率恢复,因此也需要用到帧率上转换技术。同时采用了这项技术后会减少观看视频过程中的视频跳跃和停滞现象,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因而帧率上转换技术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较流行的帧率上转换技术是运动补偿类,即通过估计物体的运动信息进行插帧,它包括两大部分: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本文通过研究常用的运动估计算法,如三步搜索法和传统的三维递归搜索算法(3DRS),通过仿真证明它们不能得到有效的、平滑的矢量场,导致运动补偿之后的图像存在模糊、重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3DRS的分层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该算法将视频图像的每一帧进行分层,在每一层上分别采用3DRS算法进行单向运动估计。同时针对传统3DRS算法采用固定的扫描顺序,不能选择合适的候选矢量的缺点,本文加入了多变的3DRS搜索方法。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矢量场并加快搜索速度,本文加入了提前退出搜索策略。最后在得到运动矢量场后,进行了矢量场的平滑,确保了矢量的平滑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从客观和主观上较传统3DRS算法和三步搜索法均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单向运动补偿易造成的重叠、块效应和空洞问题,本文采取一种带加权系数的运动补偿插值算法,它通过计算前后向参考帧与前向或后向内插帧的重叠区域绝对误差和SOAD值确定加权系数,进而对前向参考帧和后向参考帧进行自适应的线性插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从客观和主观上较线性插值算法都有提高且很好的解决了单向运动补偿的重叠和块效应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TP391.41【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第1章 绪论9-14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9-10 1.2 研究现状10-12 1.3 研究内容12-14第2章 帧率上转换研究14-26 2.1 帧率上转换原理14 2.2 非运动补偿算法14-16
2.2.1 帧平均法15
2.2.2 帧重复法15-16 2.3 运动补偿算法16-25
2.3.1 运动估计17-25
2.3.2 运动补偿25 2.4 本章小结25-26第3章 基于 3DRS的分层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26-41 3.1 算法思想的描述26-28
3.1.1 3DRS运动估计算法26
3.1.2 分层运动估计策略26-28 3.2 基于 3DRS的分层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28-34
3.2.1 双向运动估计29-30
3.2.2 单向运动估计30-32
3.2.3 扫描顺序的优化32
3.2.4 提前退出搜索策略32-33
3.2.5 运动矢量平滑33-34 3.3 仿真结果及讨论分析34-40
3.3.1 仿真测试序列及参数34
3.3.2 客观评价标准34-37
3.3.3 主观评价标准37-40 3.4 本章小结40-41第4章 带加权系数的运动补偿算法41-56 4.1 运动补偿插值算法41-45
4.1.1 单向运动补偿41-43
4.1.2 双向运动补偿43-45 4.2 带加权系数的运动补偿算法45-47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47-55
4.3.1 仿真测试序列及参数47
4.3.2 客观评价标准47-50
4.3.3 主观评价标准50-55 4.4 本章小结55-56结论56-57参考文献57-62致谢6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甘长华;侯正信;魏伟;;[J];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01期
曾文权;朱小平;吴教育;;[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8期
曹福祥,袁建平;[J];飞行力学;1999年02期
魏伟,侯正信,郭迎春;[J];电子学报;2005年08期
郑学合;[J];现代防御技术;1999年03期
王颖婷;何一;邹鲲;;[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年06期
孙国雯;梁兴东;;[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7期
黄朝明,张家谋;[J];电视技术;1996年09期
王群生,黄义涌,罗惠明;[J];电子学报;1998年01期
赵建伟,王朋,刘重庆;[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坤德;马远良;邹士新;张翼鹏;;[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徐晓男;马启明;杜栓平;;[A];2009年中国东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徐凯;孙淑光;刘瑞华;;[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朱永锋;左衍琴;付强;;[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金添;常文革;;[A];第十一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微光;[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薛国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李文超;[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李燕平;[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詹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黄为;[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黄钰林;[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常文革;[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丹;[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左衍琴;[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王君庭;[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徐晓丹;[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王海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时佳佳;[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句赫;[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王晓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王恒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郭铮言;[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补偿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