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户口没和父母的在一起,要考入中央西北民族大学学附属中学后,高考时会有问题吗

查看: 2852|回复: 9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962 小时金币3117 UID217007阅读权限50日志相册精华1威望76 积分3554主题好友
硕士生, 积分 35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6 积分
签到天数: 46 天[LV.5]常住居民I威望76 帖子
事实就是普通百姓,有没有户口基本都一样。 有权有势者,要不要户口基本一个样。社会的真实规则不是法律规章制度,是你我在明面上看不到的规则。 我们等屁民在用自己一生去摸索这个规则。
  我也曾经按照明面上的规则争取户口,现在拿到了有快3年了,回头想想感觉与没有户口区别并不大,只是针对高考由原来的不行,变成了可行。 而且在一类大学录取率上,北京甚至比我原户籍地还要低,而且就学困难度北京要高出太多,家长要花费好多精力在入学,择校,子女综合素质培养培上。孩子也快上幼儿园了,跟与我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一起每日纠结着划片幼儿园的事儿,私立的幼儿园真的不便宜3千一个月,还有将来的小学初中,小学还得面试,初中好一些的学校有的挤破头,而且就算孩子素质各方面都满足要求,没有关系好的初中高中也是没希望的。 关系---这个中国特色的东西,作为一个人成年人,一个成熟的人你是不得不去正视的现实。
  现在回头想想,当年年轻气盛,总觉得北京好,可是好在哪里?因为是大城市?是首都?当时的我自己都说不清为什么就觉得北京好和好在哪里。 现在看看,北京的确是好,可是这些好与我等老百姓真的没有关系,如果你有钱有权北京的确是好,甭管你有没有户口,任何优秀资源甭管是教育医疗吃喝玩乐都是你的。 如果你没钱没权,实际上,北京的好跟你一点关系没有。 有了户口不等与你就是中央领导,就是京城富豪,实际上你就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百姓。
  敝人费劲努力历经艰险困难,从一个地方的百姓迁移到了另一个地方做百姓,变化了的是户口本上的居住地址和签发机构,变化了得是那些围城外那些没有户口的亲戚朋友周围同事的羡慕嫉妒肯的眼光。
  在这个迁移过程中耗费的是大量的精力,牺牲了大量自己的生活空间,失去了周围的人脉跟父辈留下的物质和社会关系的积累。
  我得到的是什么?一个儿子在北京录取率并不高的高考机会。还有就医难,交通难,空气重度污染,水资源短缺,每天甭管什么都是挤挤挤挤挤挤挤挤挤~回头跟老家同龄的同学朋友比比,房子没人家的大,车没人家的好,可支配收入没人家高,生活没人家轻松,社会地位也没人家高。
  总体结果是得不偿失。当然没有回头路,我不可能再回老家从头再来了,无论是面子上,工作事业上都不可能了。
  将来我教育儿子的时候一定要教他做人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知道自己想要的真正是什么,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的是什么会为自己带来什么,这才是人生的基础。我之前的很多思想都拜周围环境父母言语影响而形成了惯性思维,总觉得父母说的,长辈说的,老师说的便是好的是正确的,至于为什么正确从来未去考虑过。我相信有很多过来人一定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这个北京的好到底是不是你的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你能不能得到你想要的好?这些个好真的是你想要的么?
  那些没有北京户口的同志们,你来北京是为了什么?是别人的面子?是豪车洋房?是高等级的社会地位?你正在做的能带给你想要的么?亦或仅仅是一个生存居住的机会?
  那些仅仅拥有一纸户口的同志们,你是否也像我一样除了户口,并没拥有太多的超过普通人的东西?这张户口真的能带给人一种莫名没有什么理由的自豪感么?
  回到我说的那句话上,同志们,你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你们自己真的清楚么?这个问题是美国幼儿园小朋友的第一个问题。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962 小时金币3117 UID217007阅读权限50日志相册精华1威望76 积分3554主题好友
硕士生, 积分 35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6 积分
签到天数: 46 天[LV.5]常住居民I威望76 帖子
我们不说过去北京的高考录取率,就说我这个年纪有户口的子女将来高考录取率,我家小孩儿一岁半,就算将来只许北京户口子女高考,十七年后北京高考一本录取率绝对要低于大多数省份。现在北京一个市户籍人口就快一千五百万,差不多赶上一个省的人口了,这些人口中绝大多数还是年轻的外来引进人才,到时候高考也扎堆,万人独木桥。北京高考那时候还容易么?
  那些围城外拼命争取户口的人们,为了将来的所谓高录取率,对比当下生存现状生存环境,这真的是你所想要的么?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962 小时金币3117 UID217007阅读权限50日志相册精华1威望76 积分3554主题好友
硕士生, 积分 35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6 积分
签到天数: 46 天[LV.5]常住居民I威望76 帖子
假设,现在给了您北京户口,请对照自己家庭的收入,社会地位层次,在京人脉关系,看看将来自己子女大概能上那等高中,能考上哪类大学。我自我评估了一下,我家孩子将来上一本比我当年考一本要费劲的多。
  一、北京市五流高中名单、与幼升小、小升初的关联、高考升学对应结果
  (注:五流中学是指近3年北京市中考录取分数线400分以下学校)
  1.北京五流中学名单
  东城区:无
  西城区:无
  海淀区:尚丽外国语学校、清华育才实验学校、温泉二中、105中学
  朝阳区:信息学院附属中学
  2考入五流中学所要面对的高考结果 无缘一本线、二本线,进入三本线也属极端奢望,考上大专也很不易 3.与小升初的关联 若没有极其特殊的上学需求,小升初时应当弃选 4.与幼升小的关联 小学根本不需要择校、不需要课外补习、小学随便上
  二、北京市四流高中名单、与幼升小、小升初的关联、高考升学对应结果 (注:四流中学是指近3年北京市中考录取分数线405~440分学校)
  1.北京四流中学名单
  第三类:405分~425分 东城区:125中学
  西城区:教育学院附中宣武分校、154中学
  海淀区:67中学、中关村外国语学校、一佳高级中学、太平路中学、六一中学
  朝阳区: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
  第二类:430分~440分 东城区:龙潭中学、21中、50中分校
  西城区:140中学、教院附中、56中、63中、214中
  海淀区:明光中学、北大附中香山学校、永定路中学、科迪实验中学、矿院附中
  朝阳区:119中学、垂杨柳中学、中医学院附中、二外附中、化工学院附中、团结湖三中、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华中师大一附中朝阳学校
  第一类:441分~448分 东城区:165中
  西城区:62中、西城实验学校、宣武外国语学校
  海淀区:地大附中、农大附中
  朝阳区:无
  2考入四流高中所要面对的高考结果 A.四流三类高中基本没有考上一本线的学生;考上二本线难度很大;进入三本线比例不高; B.四流二类高中考上一本线的学生微乎其微;考上二本线比例不大;进入三本线比例较高; C.四流一类高中考上一本线比例不高;考上二本线比例较大;进入三本线比例很高; 3.与小升初的关联 想上以上高中的初中校不需要课外文化课补习、不需要占坑,参加大派位或入学考试就行了 4.与幼升小的关联 不需要择校、更没必要跨区、不需要课外补习、小学就近上
  三、北京市三流高中名单、与幼升小、小升初的关联、高考升学对应结果 (注:三流中学是指近3年北京市中考录取分数线450~480分学校)
  1.北京三流中学名单与排名
  第三类:450分~460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41中、43中并列;2.华夏女中、54中学并列;3.三里屯一中、北外附校并列;4.知春里中学;5.翠微中学、东方德才学校并列;6.黄冈中学、师达中学并列;
  第二类:461~470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96中学;2.和平街一中、142中学、人大附中二分校并列;3.鲁迅中学;4.24中、39中并列;5.钢院附中、玉渊潭中学并列;6.北京7中、17中并列;7.北京25中;8.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第一类:471~480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海淀外国语、57中并列;2.北医附中;3.立新学校;4.北京27中;5.回民学校、二龙路中学并列;6.北师大三附中;
  2考入三流高中所要面对的高考结果 A.三流三类高中高考一本线15%左右;二本线比例大于38%;三本线比例55%左右; B.三流二类高中高考一本率约24%;二本线比例接近50%;三本线比例68%左右; C.三流一类高中高考极个别会出现600分;一本率约30%;二本线62%;三本线约80%; 3.与小升初的关联 除师达中学、57中外其他学校都没有坑班,小升初主要通过推优、特长、大派位等进入,没必要上坑班,不需要课外补习 4.与幼升小的关联 不需要择校、不需要跨区、不需要课外过度补习,适当补习对分入理想的班级有帮助
  四、北京市二流高中名单、与幼升小、小升初的关联、高考升学对应结果 (注:二流中学是指近3年北京市中考录取分数线481分~510分学校)
  1.北京二流中学名单与排名
  第三类:481~490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日坛中学;2.工大附中、11中、石油附中并列;3.育英学校;4.北京44中学;5.首师大二附中、31中并列;6.北京65中、66中并列;
  第二类:491分~500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建华实验学校;2.北京三中、育新学校并列;3.北京19中;4.北京55中;5.北京109中学、159中学并列;6.育英中学;7.海淀实验中学;8.北京22中;
  第一类:501~510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陈经伦中学、北航附中并列;2.北京156中学;3.北京14中;4.景山学校、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并列;5.海淀教进、20中并列;6.民大附中、166中学;7.北京50中;
  2考入二流高中所要面对的高考结果 A.每所学校都可能出现数量不等的600分考生;B.一本率约在40%至85%之间;C.部分学校出现中考录取分数低的在高考中超过中考录取分数线高的学校,如159中超越北京3中;156中学高考分数超过某些市重点中学;育新学校高考成绩甚至可以与35中齐平等。D.78%以上都能考上二本线大学、95%以上都能上三本大学。 3.与小升初的关联 如果是进入上述学校初中部的普通班在课外是不需要额外补习也不需要上占坑班的;但要进入重点班或实验班是需要在课外补习奥数、英语和语文的,但补习强度不需要很大,顺势而为就好。这些学校主要的小升初渠道是:推优、特长、大派位、走关系等。 4.与幼升小的关联 A.对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的学生而言就近上学就可以了;对朝阳区的学生而言如果不离开朝阳区就要选择好一点的小学; B.对东西海的孩子而言可以在课外适度学习,争取幼升小考试能进入较好的班级,对朝阳区的孩子来说除了适度学习之外,选择非划片的较好小学最主要的是靠父母的关系; C.对这类幼升小的孩子去考试的小学而言,面试的重要程度大于笔试,但面试的内容很多涉及到笔试的知识点; D.孩子在考试前最好有一项较突出的特长或突出的良好习惯。
  五、北京市一流高中名单、与幼升小、小升初的关联、高考升学对应结果 (注:一流中学是指近3年北京市中考录取分数线511分~545分学校)
  1.北京一流中学名单与排名
  第三类:511~520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人大附中分校;2.北京80中、理工大附中并列;3.汇文中学、171中学、13中并列;4.交大附中、广渠门中学并列;5.中关村中学、35中、15中并列;6.铁二中、西城外国语学校、东直门中学;
  第二类:521~530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北京101中学;2.十一学校;3.首师大附中、北师大附中、161中、二中并列;4.八一中学;5.北京五中;
  第一类:531~545分 排名由高分到低分依次为: 1.人大附中、四中并列;2.实验中学;3.师大二附中;4.清华附中;5.北大附中;6.北京八中。
  2考入一流高中所要面对的高考结果 A.一本率均保持在90%以上,600分学生非常多,最多可达到80%以上;B.大量学生考入世界知名大学;C.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统考录取的北京生源90%以上来自以上中学;D.部分中考录取分数线低的学校在高考中分数超越中考录取分数线高的学校,如101中学、十一学校超越了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八中,北京五中超越八一中学等。 3.与小升初的关联 A.以上学校的初中部绝大部分都有坑班,想进入这些学校的初中实验班、重点班必须要课外占坑并在课外进行强化补习,奥数是最重要的选拔科目; B.占一个坑往往不够要组合占坑; C.这些中学高考的高分段考生主要是来自小升初实验班的学生,其中连续5年来北京的文科、理工科高考状元更是全部来自坑班; D.某些高中之所以能够在高考时超越中考录取分数线高于自己的高中,就在于这些学校小升初实验班、重点班的实力和规模,因此看北京一流的高中不能仅看中考时的录取分数线,更要看这所学校小升初实验班、重点班的实力、水平和培养力度; 4.与幼升小的关联 A.对海淀区家长而言最好选择规模大、知名的小学,这样的话进入海淀区知名一流中学的考试机会更多、课外补习氛围最浓、学习竞赛最频繁、上课外辅导力度最大、课内作业量也最大,海淀区的掐尖教育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B.对东城区家长而言,上中等(全校超过400人)规模以上小学最为稳妥,不需要一定选择名校;东城区每所小学校内提供的重点中学升学率均为20%,没有差异,对普通家庭而言中等规模小学小升初重点中学升学机会更为公平,机会更大,而这些小学的课内教学水平从全区统测成绩来看与本区知名小学几乎没有差异,有很多还超过知名小学 。其他80%左右的升入重点初中的机会完全靠课外学习的内容; C.对西城区的家长而言,只要你和孩子喜欢又就近,所有的小学都可以随便选(最好是原西城的),根本没必要上什么重点、知名小学;如果你很介意打工子弟,建议不超过60%的比例,如果你不介意就可以随便选。西城区每所小学提供的校内升重点初中的机会均为30%,学校越普通升学机会越平等越多,别老说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生的学习是长跑不是短跑,“活”下来总比累死强,西城区的教育水准提供了这种可能。其他升入重点初中的机会完全靠课外学习的内容。 D.对朝阳区重视教育而又不便离开朝阳区的家长而言,幼升小选择重点小学、知名小学是几乎唯一的选择,这个区学校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生源又是北京最复杂的,只有重点小学才有比较可靠的校内教育保障。 E.随着幼升小人数的逐年增加,进入东城、西城、海淀的孩子会越来越难,以上三个区的选拔力度都空前加大,定位上一流初中、高中的家长,需要在幼升小时增加孩子的竞争实力。但无论如何,关系是最重要的,没有关系所有的东城、西城、海淀的知名小学,即便孩子数学、语文、英语再好都是无法获得考试机会的;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12 小时金币8 性别保密UID227544阅读权限5日志相册精华0威望0 积分8主题好友居住小区东安小区
托儿所,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威望0 帖子居住小区东安小区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内容太长,我都没有细看,也没有看完,直接就转了。&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664 小时金币983 性别男UID202848阅读权限30日志相册精华0威望2 积分963主题好友
高中生, 积分 9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签到天数: 23 天[LV.4]偶尔看看III威望2 帖子
& && &我本身是从农村的最落后的学校出来的,包括初中,我自己的经历感觉学校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还是生源,我所在初中本身是一个县里一个乡级初中,一般每年中考能考上2-3个重点高中就很不错了,因为那时候的分数线实在太高了(现在想想还是羡慕北京户口好),中考620分的总分,重点线基本上在590-600分,而我那一届有5个平时成绩好的同学,结果上线3个,一个走了后门(交了钱也上了),另一个其实平时成绩最好,但考试有点失误没上线,后来只能去了一个普通高中。
& && &经过高中3年的学习,4个上了重点中学(包括我)高考时也都上了重点线,但成绩最好的却是那个在普通高中上的那个同学,他居然考了620多分(那年重点线527分,有个同班同学考上了清华,也不过才612分),只是他当时志愿填报浙大,后来就一直留在浙大了,现在已经是浙大的教授了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38 小时金币174 性别保密UID82954阅读权限20日志相册精华0威望0 积分132主题好友
初中生, 积分 1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8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威望0 帖子
有权有势者,要不要户口基本一个样。——经典
最大值大的话,最低值也更低。高考成绩高的地方,还有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呢。出美女的地方,要是遇到丑的能更丑。全世界最穷的人在美国,在其他国家直接饿死。
所以说,在北京高考并不容易。
&未来的事都说不准。&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962 小时金币3117 UID217007阅读权限50日志相册精华1威望76 积分3554主题好友
硕士生, 积分 35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6 积分
签到天数: 46 天[LV.5]常住居民I威望76 帖子
<font color="#5462 发表于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内容太长,我都没有细看,也没有看完,直接就转了。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962 小时金币3117 UID217007阅读权限50日志相册精华1威望76 积分3554主题好友
硕士生, 积分 35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6 积分
签到天数: 46 天[LV.5]常住居民I威望76 帖子
proorck 发表于
有权有势者,要不要户口基本一个样。——经典
最大值大的话,最低值也更低。高考成绩高的地方,还有连小学 ...
未来的事都说不准。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0 小时金币1 性别保密UID245824阅读权限5日志相册精华0威望0 积分1主题好友居住小区羊耳峪小区
托儿所,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威望0 帖子居住小区羊耳峪小区
猎人润成 发表于
未来的事都说不准。
我同意未来的事儿都说不准,但是您说的十七年后北京高考一本录取率绝对要低于大多数省份没有依据。现在北京一个市户籍人口就快一千五百万是没错但真正有意义的是考生人数,北京考生人数一直&10万而且逐年下降。况且北京现在千方百计严控户籍人数,按您的说法我还可以推断十七年后北京的户籍人数将会下跌50%,那时没准北京的一本率甚至会达到现在的本科录取率。直辖市的高考压力和省永远没有可比性的。北京高考可能将来会不容易但可以保证未来二三十年内还是很容易。
&我转的文。不是我写的。转大家分享的。&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在线时间962 小时金币3117 UID217007阅读权限50日志相册精华1威望76 积分3554主题好友
硕士生, 积分 35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6 积分
签到天数: 46 天[LV.5]常住居民I威望76 帖子
<font color="#28asaa 发表于
我同意未来的事儿都说不准,但是您说的十七年后北京高考一本录取率绝对要低于大多数省份没有依据。现在北 ...
我转的文。不是我写的。转大家分享的。
最受欢迎奖
最受欢迎奖
爱之祝福勋章
爱之祝福勋章
本站内容均为网友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Powered by高考,何时能挣脱户口纠结?(组图)
户籍门槛难倒学子 高考报名 原籍 报考 请刷户籍卡 成绩优秀 临时居住证全国统一高考尽管“外来人员”、“流动人口”等称呼逐渐被“城市新公民”取代,但是坚不可摧的户籍壁垒依然存在。城市接受了“新公民”多年来的贡献,却在高考时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的孩子……
  1.3万个签名
  【呼吁】
  1.3万个签名
  12月5日,报名参加2011年北京高考的考生信息准时封存。据统计,由于应届生源的减少,明年北京市高考统考考生预计将跌破8万人,再创新低。
  就在12月前后,在北京就读高三的非京籍学生要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北京高考考生数量的涨跌,与他们无关。对于北京,他们是个过客。
  他们的高考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故事。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重复、毫无新意,然而,今年又有些不同。在他们身后一向选择沉默隐忍、无奈接受现实的父母,开始团结起来,有一万多人共同发出响亮的声音呼吁孩子在京高考权。
  截至目前,已有1.3万人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上签字,90%都是在北京工作的非京籍家长。这份呼吁书已被提交至教育部门,迄今为止并没有回音。他们仍然在不懈地奔走。“这个群体越聚越大,不聚起来,就没有声音。要争取孩子的平等高考权,有更多响亮的声音才有希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一位家长代表对记者表示。
  5次提交建议
  【行动】
  5次提交建议
  “我的孩子高一高二在全年级都是前几名,今年因为高考的事回老家报名,来回好几趟,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很大打击,期中考试滑落到三十多名。”
  12月3日,几位在呼吁书上签名的家长聚在一起,讨论孩子的高考报名问题。赵女士向大家大倒苦水,孩子的成绩最近令她感到很头疼。
  唐婉芸风风火火地赶过来,她带女儿回黑龙江报名高考,刚刚回京。“回去三四趟了,要命的是北京和黑龙江的教材不是一个版本,孩子得提前几个月回去强化训练,可是北京这边的高中会考还有三门没有结束,我们只能等会考结束再回去,这样剩下的备考时间就不多了。”唐婉芸已做好最坏打算,如果成绩不理想就让孩子复读一年。
  刚给孩子在山东报上名的焦怀玲也在场,她告诉记者,孩子从1999年到北京读一年级,现在在通州三中上高三,为了争取孩子在北京高考,这半年她一直在四处奔走,“一开始时我们都满怀信心,想着用半年时间可能会做成这件事。”
  焦怀玲们的信心源自今年北京大部分地区小升初新规定,不分户籍,只要有学籍的孩子都可以参加推优、电脑派位。在此之前,几位家长代表向北京市教委递交了《关于小升初不分户籍电脑派位统一录取的建议》,上面有2200多位家长的签名。没人能说清楚北京今年小升初政策的松动与家长们的力争是否有关,但很多人坚信,这个改变来自于家长们的“不放弃”。于是,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开始运作“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这个项目。
  家长们认为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最有效的方法是征集尽可能多的签名。为此,从6月底开始,他们奔走于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地铁口等地,征集签名,目前已有1.3万个签名。迄今为止,家长代表们已经向教育部门5次提交建议,在最近的一次(11月25日),除了呼吁书,还提交了一份《就北京市2011年度高考报名工作的紧急建议》。尽管没有得到回复,但是家长代表张建党认为,基本目的已经达到有关部门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声音,“递交建议本身效果有限,但可以通过这个活动造势,形成合力,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对在京就读的非京籍孩子高考问题的重视。”
  难迈户籍门槛
  【叹息】
  难迈户籍门槛
  为孩子争取在京高考权的家长中,有企业高管、小企业主、公司白领、建筑工人、小商贩……他们的职业、经济情况、社会地位迥异,然而,他们有个共同特征:没有北京户口。
  尽管“外来人员”、“流动人口”等称呼逐渐被“城市新公民”取代,户口依然像一座大山,静静地肃穆地伫立在那里。当遇到中考、高考问题时,没有北京户口的人们发现,怎样努力都翻越不了这座大山。
  能让孩子在北京读高中的家庭,一般说来经济条件都不错,家庭成员在北京的居住时间较长,比较重视教育。这其中,不乏拥有“绿卡”(北京市居住证)者,他们的孩子中考没有障碍,高考却难免尴尬。
  来自江苏的张女士的女儿通过电脑推优,就读清华附中初中部,她对记者说:“我女儿成绩特别优秀,我希望她从初中部直升高中部,然后考清华大学,按照现在的成绩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没有户口让我大伤脑筋。为了孩子将来能顺利在京高考,我甚至打听能不能把孩子过继给有北京户口的朋友”。
  而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孩子而言,初中就是北京基础教育所能容纳他们的极限,必须面临回原籍读高中,或者在北京带着高额赞助费四处找学校接收的选择。
  来自温州农村的丁璇6岁来京,去年中考考了527分,按分数能上北京最好的高中。可是由于没有北京户口,母亲章冬翠跑了几十家高中,赞助费都要4万以上,就在绝望时,二十二中破格收下她。全年级只有两名外地生。
  韩桂兰是向北京市教委递交《关于小升初不分户籍电脑派位统一录取的建议》的家长代表之一,得益于海淀区小升初的政策,她的孩子顺利地被电脑派位到地质附中。没高兴多久,她又开始担心孩子读高中的问题。她苦笑着说:“按现在政策,我交不起高额赞助费,3年后孩子只能回老家读高中。北京什么时间能为我们的孩子敞开高中大门呢?”媒体人黄钟把没有北京户口的外来人员称为北京的“移民”,谈到“移民”的孩子,他说:“没有北京户口,面对高考,清华工科博士和小摊贩的孩子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有限。”
  难产的改革时间表
  【现实】
  难产的改革时间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10月北京发布《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征求意见稿),“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教育的办法”被列入议事日程。这项政策如能尽快落实,将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不过,《征求意见稿》却只字未提他们高中毕业后如何参加高考的问题,也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
  外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难以参加中考、高考,是个全国性问题。作为接纳方的地方政府也有苦衷:一旦允许非本地户籍孩子在流入地参加中考、高考,会有大批人涌入,届时城市急剧膨胀,高考优势将不复存在,教育资源也会面临不足的难题。
  户籍和地方保护这两大壁垒难以突破,要求地方政府放开教育资源,容纳外来人员子女持续就学的压力,困难重重。
  有家长认为:“户籍待遇的不公,导致考学分离,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心理创伤。为数众多的城市新公民的孩子应该和父母团聚,在流入地读书高考,这是政府不容回避的义务。”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消除地方政府的顾虑”,是国家探索建立新的流动人员子女求学管理制度的关键点。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段成荣,他认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的很多改革都是这儿碰碰,那儿碰碰,缺乏系统的规划,取消高考户籍限制需要国家对户籍管理、高考制度等进行整体的改革、设计,单靠某一地方率先突破很困难。
  为了孩子回老家高考,我们至少要折腾6趟
  【讲述】
  为了孩子回老家高考,我们至少要折腾6趟
  记者眼前的朱长虹,一派一丝不苟的职场打扮,却难掩一脸的疲惫倦色。“刚订好12月9日的机票,带孩子回宁夏现场采集信息,我们4日刚回去一趟报名,拿审核通过的表格、领取报名号等。我工作太忙,孩子学习耽误不得,5日我们就回来了,没隔几天又要回去,来回折腾,真没办法。”
  朱长虹的孩子在清华附中读高三,由于没有户口,今年只能回户籍所在地宁夏报名。为了防止高考移民,宁夏对户籍在本地,学籍在外地的学生高考做了严格规定。朱长虹给记者一条一条地细细讲述:第一趟要回去领取注册材料,然后回北京请学校盖章;第二趟回去递交盖好章的表格;第三趟报名;第四趟现场采集信息,领取报名号、学籍号,提交报名信息;第五趟信息确认;第六趟体检;最后一步是明年4月份领取准考证。只有信息确认这一步不需要学生本人在场,“为了孩子回老家高考,我们至少要折腾六趟”。
  朱长虹无奈地苦笑,“为了不耽误工作和孩子学习,我们每回都坐飞机,一个来回至少3000元,完成报名得两万元;经济上的损失还是次要的,重点是孩子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我的工作受到影响;而对孩子心理、情绪上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我都不忍心看他失望、疲惫的神色,他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在北京高考,为什么要这么麻烦。”
  朱长虹说,前几天从宁夏回来的路上,孩子对他说:“爸爸,如果真的要求那么苛刻,那么我不参加高考行不行?”孩子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
  朱长虹现在是某大型能源管理公司部门主管,来北京将近十年,是2003年第一批拿到北京“绿卡”的一员。当时北京“绿卡”的出现曾博得外地在京工作人员的一片喝彩,在买车、买房、参加保险等方面可以享受北京市民待遇,并且3年后还有机会落户北京,孩子在京入托、入中小学就读,免收借读管理费。拿到“绿卡”,他感觉自己的打拼终于可以让一家人在北京有一席之地,于是把孩子接到身边,从五年级读起。
  3年后,朱长虹没有等来期盼中的户口,只是续签了“绿卡”。孩子读书成绩特别好,初中就读原崇文区汇文中学,中考考入清华附中,当时全校只有8人考入该校。
  朱长虹坦言,尽管当时没有户口,但他根本没有把孩子送回老家读高中的想法:老家没人照顾,孩子家乡话都不会说;再说,在清华附中读书的机会难以让人舍弃;更重要的是,他认为社会会进步,北京市政府会兑现承诺,再过不久就算拿不到户口,孩子初中、高中都在北京读书,在这里高考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直到现在,朱长虹不仅没有拿到渴盼的北京户口,孩子还得回宁夏参加高考。朱长虹一家笼罩在巨大的失望情绪中,“6年前我期待一个北京户口,3年前期待孩子的一个在京高考权,结果都落空了。”
  地方保护阻碍
  实现平等高考
  【专家观点】
  地方保护阻碍
  实现平等高考
  合理解决随迁子女在京高考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更是推进教育公平所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由于随迁子女在京高考不仅仅是高考法律和政策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教育制度、户籍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诸多社会问题,要真正实现随迁子女在京高考,尚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首先,北京市教委应当恪守平等原则,不能对来京务工子女与具有北京市户籍的考生在高考权利方面进行无正当理由的区别对待。
  北京市教委为什么要禁止随迁子女在京高考?尽管北京市教委可能给出种种理由,但实质上的理由却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允许随迁子女在京高考可能损害北京考生的利益。目前,由于大学招生指标不仅是按照行政区域来分配的,而且又是有限的,因而本行政区内参与高考的考生越多,每位考生实际获得的入学机会也就越少;相反,如果考生越少,每位考生实际获得的入学机会也就越多。基于地方利益,禁止随迁子女在京高考都是一种可以获得北京居民支持的一种理性选择,然而,如果将这种理性放到全国来考虑,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又是不理性的这种地方保护不仅不利于提高北京市考生的竞争能力,而且劣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剧教育不公平。
  其次,北京市教委应当为来京务工随迁子女在京高考积极创造条件。
  面对强大的地方保护力量,北京市政府不能不考虑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在国家户籍制度尚未有实质性进展的前提下,允许来京务工子女在京高考的政策是否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冲突?在分省命题、按照行政区域分配大学招生指标制度下,允许来京务工子女在京高考的政策会不会导致大量的人员来京务工,并将其子女移入北京市的高中?北京市考生的增加,是否会产生“洼地效应”?等等。
  尽管这些问题是应当考虑的,也是必须考虑的,但是,这些问题不应当成为北京市教委回避来京务工子女在京高考问题的正当理由,因为这些问题需要北京市教委进行实际调研后才能合理解决。
  最后,北京市教委要制定允许来京务工子女在京高考的政策,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如上所述,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高考,最主要的制度和现实障碍在于地方保护主义,而短视和偏见则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在目前高考分省录取体制短期内难以松动的大背景下,异地高考的主要突破口在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政府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政府要保障高考政策制定过程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各种表达自由权,通过社会理性来克服短视和偏见;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也要以各种合法的方式参与高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
  选择在何处参加高考,既是公民受教育权和平等权的应有含义,也是有关部门应该履行的一项义务。有关部门应该恪守宪法原则,并在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政理念指引下,全面审视和重构现行高考制度。
  (据《工人日报》)
  “数百万外来人口到北京工作、生活很多年了,也一直在纳税,我们作为纳税人,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
  张建党从安徽来北京工作已有16年,读初三的儿子马上面临中考何去何从的难题。
  “这座城市接受非京籍人士多年来的贡献,却在高考时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的孩子。北京不是没有容纳这些孩子的空间,令人痛惜的是这几年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是教育资源却在减少,外地孩子在读高中、参加高考时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知名律师许志永。
(本文来源: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6593条
评论7390条
评论7131条
评论6874条
评论6115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北民族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