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高考是用2012新课标数学卷吗?因为给孩子准备的复习资料要确认一下,请好心人告诉一下,非常感谢!

高考作文素材精选热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20页免费14页免费4页免费18页免费6页免费 197页1下载券13页免费15页免费14页免费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7页免费6页免费39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
高考作文素材精选热点|高​考​作​文​素​材​精​选​热​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06.11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热点资讯_孩子教育-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培训教育等最新资讯和热点事件 _德照网
&&&&&& 近日,教育部先后发布四个高考改革的配套文件,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考加分改革。有6大类高考加分项目将从明年1月1日起被取消,这些项目包括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以及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这些高考加分项目的改革,不仅促进了高考本身的教育公平,而且还会对中考和小升初的招生带来影响。  以中考为例,2011年,广州中考取消奥数加分,2012年,广州中考取消了对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共青团员、市优秀学生干部在录取投档时加10分的优惠政策。近两年,广州中考的加分政策基本稳定,获得照顾录取加分资格的人数稳定在7000人左右,约占全市学生的6%,在这些加分考生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和“农业户口独生子女以及纯二女计生户的女孩”。随着教育部对高考加分的规范,广州中考的加分政策也有可能进一步“瘦身”。&  高考加分改革对小升初的招生也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高考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有利于小升初家长从“特长生”之路上回归正途。长期以来,广州小升初有“特长生”升学一说,家长凭借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可以提前被名校录取,随着特长生加分取消,再加上2016年特长生招生比例大幅锐减,家长再也不用为了“功利”的目的逼着孩子去培养“特长”了。&  其次,高考加分改革取消了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这项改革有可能给目前争议很大的小升初奥数培训降温。目前,学习奥数在广州中考中没有任何好处,高考加分改革之后,意味着学习奥数在高考中也没有什么好处。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可能使目前小升初奥数培训得以降温。
  “14门都考”、“不分文理”、“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录取参考”……这是教育部12月16日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涉及的内容。  这两个意见是今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配套政策,着重解决的是新高考之后,考生将如何考、学校如何评的问题。  上海、浙江已于今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17年整体实施。  从“一次大考”到“三年可考”  就如何考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为了避免学生偏科,高中课程方案中所设定的所有14门科目均列入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9科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5科可以由省里制定统一要求,具体组织方式可以更加多样。  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学生可以选考3科计入自己的高考总成绩中。也就是说,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地区,考生除了语数外3科参加统一高考外,还要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特点选考3门。“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可能。”郑富芝说。  之前上海实施高考“3+1”模式,即除了语数外3科之外,理科考生在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一科,文科考生从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一科。改革之后,上海将实施“3+3”模式,考生除语数外3科外,可以依照所报高校的专业需求及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中选考3科。  从“3+1”变成“3+3”,这样的设计让人担心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应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浙江省考试院副院长刘宝剑解释说,语、数、外考试仍然要参加统一的高考,这是没有变化的。对于另外的3科,浙江的试点情况是,高中3年每年都会给学生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而且每次会包括所有需要考察的科目。也就是说,另外3科的考试压力会被分散到考生高中学习的3年中。同时,如果学生一次没有考好,还会给他们提供再考一次的机会。  但一些学生家长表示,如果改革改的只是考试方式,录取方式不改革,高考的竞争压力就难以改变,在这种竞争压力下,考生只能考得越好才越有竞争优势,因此,虽然考试分散了,“可是,以前可能只有高三紧张,现在可能年年都紧张。”一位家长担心地说。  从“标配”到“自选”  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本次改革计入高考总分的3科选考科目成绩以A、B、C、D、E5个等级计分,其他科目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这样可以淡化学校、老师和学生分分计较的现象。”教育部相关人士说,各地还要给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提供第二次考试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换选考科目的机会。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高考也将从“标配”时代进入了一定意义上的“自选”时代,“这意味着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将迎来彻底的变革。”刘宝剑说,分层教学、走班制等将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推广开来。  因为实现了文理兼修、文理兼考,有利于把文理不分科落到实处。“六选三”把学生从“费尽心思地‘取长补短’转向专心致志地‘扬长避短’,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重心不再是如何补救自己的薄弱学科,而是如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学科。”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校长周彬说。  不过,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文科和理科可比吗?物理的“A”与化学的“A”能一样吗?有些人认为这样的方式会造成不公平。“‘有教无类’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同时,‘因材施教’也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教育。这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刘宝剑说。  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录取参考  对于已经实施多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教育部也作出了新的规范,并首次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参考,使学校选拔人才不仅关注冷冰冰的分数,同时也要关注活生生的人。  其实,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多年。但由于其在升学中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没有发挥太大的引导作用。这轮高考改革首次明确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录取体系,成为高考录取的一项参考指标。据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要求记录必须真实,并进行公示。  把过程性评价与高校招生结合起来,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  上海的一位中学校长认为,这项政策在最初实施时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它可能会更多地应用于自主招生中,而且是那些通过了第一轮筛选、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才可能会调用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  “但是,这项政策的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上海市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说。它一方面引导着中学在培养学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引导着高校更加明确自己人才培养的标准。  多年来,由于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比较单一:用统一的分数线评价人才,这使得高校在选才时更像是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而不是面对活生生的人。“高校选拔人才的能力似乎已经退化了。”有人这样说。而改革正希望达到这样的目的:高校多元选择,中学教育也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中国教育部17日连发两个关于招生考试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均针对诟病颇多的高考加分进行规范。这是今年9月继《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关于高考招生的两个重要文件,受到各方关注。  前者规定,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同时规定不得采用高校联考方式,不组织专门培训等。  后者规定,自明年1月1日起,取消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  取消奥赛、体育、德育等五花八门的获奖加分获得一致好评。一个学校几十名二级运动员、几十名航模获奖者的报道近年来不断见诸媒体,由此带来的“以权加分”、“以钱买分”等屡受社会批评,学生家长对取消各类加分几乎持“一边倒”的支持态度。  而自主招生涉及的学生群体更大,考试规范程度受到的关注度也更高。每年都有数十万像李红这样的重点中学里的优秀高三学生为一些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提前备战,争取10分到60分不等的加分机会。拿到了加分就意味着增加了进名校的砝码,因此,自主招生考试也被称为“小高考”。  本来为推动高招改革而设立的自主招生政策始于2003年,目前共90所高校参与,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但随之而来的是“掐尖”抢生源问题日益突出,逐渐形成了以北京大学领头的“北约”、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和以多家理工大学结盟的“卓越”等笔试联盟,同一时间考试,考试难度越来越刁钻,让学生不得不在高考前就面临痛苦的选择。  同时,关于自主招生的暗箱操作问题更是受到非议。去年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涉嫌招生贪腐案发,更是把自主招生推到风口浪尖,到底该赋予学校多大的招生自主权引发社会讨论。  此次规定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往年部分高校组成的笔试联盟全部取消,考核由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不组织专门培训。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考核过程须全程录像,专家名单和面试顺序由抽签随机确定,防止暗箱操作。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世洁表示,自主招生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体现,但权力的行使必须纳入完善的制度牢笼。完善申请报名和审核程序、规范录取程序和要求、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等,均是此次自主招生政策调整的核心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自主招生的规范和公平公正,必须得到有效保障。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亚章认为,自主招生饱受社会争议、广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拔规则不明晰、决策机制不健全、选拔过程不透明、监督监管不到位。此次一方面强调加强信息公开,将报名、审核、公示各个环节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另一方面强调严查违规行为,进一步健全申诉和举报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这将进一步确保自主招生的平稳有序和高校招生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偃师高中,保安王安州是个名人,他不但本职工作做得尽职尽责,而且以痴爱英语出名,学生们有啥英语问题都喜欢找他解答。学校的英语老师说,学生学英语要学“保安哥”。  王安州今年50岁,他喜欢看《求是》英文杂志,几乎篇篇不落,除了其中的个别专有名词,他几乎不用翻字典。他每月工资1000多元,可每年都要花2000多元订购《中国翻译》《求是》等10余种英文杂志。  谈及学习英语的经历,王安州说,从上初中起,他就对英语十分感兴趣。1987年的一天早上,23岁的王安州在看早间电视节目时,中央一套的《商务英语》栏目吸引了他。他花200元向栏目组订购了一套《商务英语》,随书还赠送有两盘磁带,再加上买的一本《牛津英汉词典》,他便开始了漫长的英语自学路。  2006年,王安州从印刷厂下岗后,到偃师高中南院当保安。王安州每天5时起床开门,6时学生们上早操时,就会看见他拿着粉笔往门岗的小黑板上写英语句子;学生们上课时,他就拿着英语杂志读。渐渐地,王安州自学英语的事情在偃师高中流传开来,不少学生纷纷向他请教学习英语的方法。  王安州说:“要想学好英语,单词是关键,这就像盖房子,必须先有砖。单词搞不懂,啥题也没法做。英语要想得高分,就要多读英语文章,理解句子意思了,答案自然就有了。有时候题不会做,主要还是掌握的词汇量不够。”偃师高中校长姬安乐还把自己的英语书送给了王安州,让他好好学习。  “女儿在洛阳上学,我当保安,媳妇做家务,也没多大负担,别人爱好跳舞、打牌,我爱好英语,反正不能闲着。”王安州说&
  恢复高考30多年来,这一影响着、改变了亿万人命运的考试,走到了改革的又一个关键路口。教育部16日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标志着以高考改革为核心的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离现实更进一步。  聚焦五大变化  自主选择,计入高考成绩的科目可6选3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允许文理兼修、文理兼选。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淡化分数,成绩分不同等级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一般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份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份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不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各科考试在高中3年分散进行  为了防止严重偏科,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具体考试组织方式可以多样。  新政策要求学校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  同一科目可2次考,已选科目可更换  新政策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同时要求各省份提前公布学业水平考试的报名时间、开考科目、考试时间、报名方式等,便于学校安排教学及学生报名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明确5程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为保障公平公正,新政策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校要进行公示,相关教师要签字确认。每个省份都要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化平台,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置于省内百姓监督之下。&&  从“冷冰冰的分”到“活生生的人”  文理不再分科,打破一年一考,考试可以自选,综合素质招生,废除“自招联考”……相比往年“着重修正”的教育改革,2014年“27岁”的高考制度迎来“深度革命”,针对“一考定终身”“只见分不见人”“招生腐败”等积弊的改革开始“破冰”。&&  高考改革节奏加快,从“冷冰冰的分”走向“活生生的人”。  先说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方向是既覆盖高中所学全部科目、又给考生留出自主选择计入高考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的空间;既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又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同一科目两次考试及更换已选考科目的机会。无疑,对于学校,这是一种压力——必须开齐丰富多彩的课程,将育人的方向从“单纯育分”调整为“全面育人”,从追求“学科成绩”转向促进“学生成长”。对于学生,这是一种空间——在达到所有科目的基本要求之后,可精心于特长学科,发挥所长,个性发展,自主选择的余地更大。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的制度设计,更会帮助学生减少焦虑,改变那种“一考定终身”的不合理性,缓解沉重压力。  再说综合素质评价。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兼顾其中,并尽可能量化,这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可以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可谓重大创新。对于高校来说,提供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可能;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所在。&&  专家支招政策落地  综合素质评价难量化  这是一个难点,涉及到对一个人的评价。能不能把一个人各方面,所谓的综合素质用指标量化,一直是有争论的。尽管我们过去十几、二十年很多领域都搞指标的测评,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  ——于长江  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  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尚不均衡,为了增加综合素质评价的适应性,这个系统必须是易变通的,便于不同地区和学校因地制宜,满足地区差异性的需求。  综合素质评价一旦被参考,大家最为担心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公示、质疑和审核机制,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记录的真实客观。  ——王殿军  要推进录取制度的改革  如果仅有考试评价改革,而没有录取制度的改革,取得的效果难以乐观。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核心的是要推进录取制度的改革,要让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体现,要让学生测试能够更综合地评价学生。大学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招生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系统成绩,中学综合表现,还有大学的面试考察,进行多元评价,才能摆脱现在这种格局,给学生们选择的空间。否则初衷不错的改革,最终都可能会被集中录取制度所削减掉。  ——熊丙奇&
  教育部官网日前正式公布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日起,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体育特长生等高考加分项目。《意见》还规定,从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新京报》12月18日)  教育部等部门此次清理、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力度大、要求严、亮点多,让人不由得为之叫好。这是对多年来社会呼吁的诚恳回应,体现了有关部门提振高考公信力、维护教育公平的决心。  高考加分政策本是为了激励素质教育,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平,即高考分数并不能充分反映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或特长,所以要用加分政策予以弥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考加分的效果与初衷南辕北辙,概括起来有“三宗罪”:  一是导致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各种丑闻层出不穷,各种神通花样翻新。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如同镜花水月,连“唯分数论英雄”的低层次公平都遭到破坏,严重损害了高考公信力。  二是高考加分反而强化了应试教育——当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只是为了获得高考加分,它就会异化为更加疯狂的应试教育,增加了学生和学校的负担。比如奥赛,本应是少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当它与高考加分相挂钩,就变成了难学的功课,比应试教育还应试教育。  三是高考加分对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不公平——他们没条件、没机会学习各种特长,很难获得加分,在高考中自然拼不过城里学生,致使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名校中农村生源比例畸低。  高考加分涉及各种利益纠葛,清理、规范并不是容易之事,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让人欣慰的是,这次教育部等部门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甚至不惜“一刀切”。  细读《意见》,至少有三个亮点:一是将全国性加分项目减至最少,除保留烈士子女、少数民族考生、归侨或华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的高考加分外,其他加分项目一律取消。二是对地方性加分项目作出严格要求,除了明确取消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外,对于其他加分项目,规定只适用于本省所属高校在本省招生,大大降低了加分的实际价值,使其成为鸡肋。三是对加分分值作出明确限定,日之前已经取得各种奖项、称号的学生,能否获得高考加分由各省决定,但加分分值不得超过5分。  可以看出,这次对高考加分的清理是比较干净彻底的,只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就很难获得生存空间。而严格执行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加强信息公开,接受民众和舆论的监督;二是加强责任追究,对违规者决不姑息迁就,让弄虚作假的成本远高于收益。  高考公平事关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少一点加分项目,就会多一点高考公平。同时应该看到,削减高考加分项目绝不是否定素质教育,更不是否定特长生的价值。素质教育只有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能开花结果。(晏扬)&
  1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自日起,取消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近期山东的高考加分政策将会发布,明年起,山东6类加分项目将取消,而日前已经取得相应项目的学生是否享受加分,山东还在研究。  有学科特长学生还有优势吗?偏科严重学生会受影响  “奥赛加分取消,有学科特长的考生还有优势吗?”17日,面对高考加分中取消了奥赛加分的,不少家长对此发出疑问。记者采访山东济南多所热点高中的一线教师,不少老师表示,取消奥赛加分对学生来说影响不大,一般能获得全国奥赛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平时考试过一本线是不成问题的,而对于偏科格外严重的奥赛学生,会有冲击。  省实验中学高三级部副主任王学红表示,取消奥赛加分无疑是给学生减负,考生参加竞赛回归理性,实际上剔除掉了为追求高考加分而参赛的学生,留下了真正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回归了学科竞赛为国家科学技术储备人才的本真意义。”王学红表示,在此他提醒有单一学科特长的考生,千万别偏科,否则会吃大亏。  已获评的省优生还能加分吗?往年加20,明年或加5分  不久前的12月12日,济南公示了9名2015年省级优秀学生名单。按照往年的加分政策,省优生加20分,如今这些在2015年之前评选出的省优生还能获得加分吗?此外,山东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中,见义勇为等加分项目今后还有吗?  山东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可以肯定的是山东的高考加分项目不会超过教育部要求的范围。并明确山东早就取消了地方性加分项目,一直执行全国性加分。这也意味着山东高考加分项目会跟教育部保持同步,具体文件省教育厅将于近期发布。  据悉,教育部要求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也就是说,日之前的荣誉有望加5分,1月1日之后的以及今后高考都不再加分。如此看来,5天前济南公示的9名省优生有望加5分。(朱士娟
潘奕轩)  自主招生步骤:  2月底前 试点高校发布年度自主招生简章——试点高校不得向中学分配推荐名额 3月底前 考生提交报名材料——考生所在中学或专家个人等均可实名提供推荐材料
4月底前 高校完成考生材料审核,确定参加学校考核考生名单并进行公示 6月7日、8日 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6月10日至22日
高校考核——试点高校单独组织,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不组织专门培训;笔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高考出分前
确定名单——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并报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  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  保留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12月17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教育部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意见》。日起,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教育部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扩大全国性加分项目使用范围。此外,有关部门要对加分资格进行复核复测。涉及体育类特长生加分的考试,体育部门要按照二级运动员标准进行严格测试,确保加分资格真实可信。最终规定,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为准。(12月17日
北京晨报)  教育改革大刀阔斧一往直前,面对高考制度存在的恶疾今日教育部门再次挥刀,出台相关措施,对于高考工作中的加分项目进行削减,其中六项加分将被取消,这六项主要涉及的内容为在高中阶段,在学习、体育和其他类考试比武中成绩优秀的,再者就是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这些加分项目将被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削减应该是让教育改革再次唱出了时代好声音。  在过去,高考加分制度的确也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好多优秀的人才,但是由于其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加分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人为干预行为,让本来好的制度沾染上铜臭味,同时也出现了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如在今年所出现的河南漯河和辽宁本溪两地的高考体育加分事件,一直受到外界持续关注,其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一直不能消除。这两次事件显示,体育加分政策过于随意甚至被扭曲,已经成为高考腐败的重灾区。还有一些在优等生加分上,更是出现了人情加分、关系加分现象,让高考加分政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高考加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已经到了不得不动刀的地步,今天教育部台出台相关措施对高考加分进行改革,彰显了教育部门的大责。  高考制度加分改革,在修订原来制度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对于地区性、对于少数民族,对于烈士子女,对于华侨子女和自主退武兵及服役军人获得荣誉的人员还保留原来加分的项目,这说明了高考制度改革在体现公正公平的理念下,更彰显了民生大责,更利于国家,利于社会,因此对于新制度的出台,应该给予加分。  高考加分新制度出台,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在落实的过程中更要担责,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切实将教育改革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给彰显出来,切不可再出现腐败事件,让教育改革新制度再出现伤民事件。改革扬帆起,相信教育部门会用会良好的责任意识再次为教育改革工作加分。(苗凤军)&
  重庆市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加降分录取政策,与前一年变化不大,其中,七类考生可加10分录取,部分考生可降分录取,还有四类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如按照教育部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的新精神,2015年重庆市也将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减法”。  2014年加分政策  2014年,我市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考生,录取时文化成绩加10分(报考艺术、体育类考生加5分)投档。另外,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则可加5分投档。  1.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2014年按万分之一比例评选,受重庆市教委表彰的市级优秀学生;  2.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获国家级、省(市)级表彰,经市教委认定);  3.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中阶段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奖者;  4.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5.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一、二等奖者;  6.应届高中毕业考生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参加片区、单项邀请赛等除外)在田径、游泳等9个项目获集体、单项前六名或参加以上比赛及项目中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经市教委统一组织测试合格者;  7.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按照教育部新政策的规定,前6项均在取消之列。  2014年降分录取政策  在降分政策方面,2014年,我市有2类考生录取时降低10分(报考艺术、体育类降低5分)投档,分别是:  少数民族聚居地(自治县、民族乡,下同)的少数民族考生;  烈士子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4类考生降5分投档:  报考市属院校的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  报考市属院校的获得个人二等功(含)以上表彰的人民警察及子女;  报考市属院校的三峡库区搬迁移民考生;  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另外,报考市属院校的重庆籍农村独生女,其文化成绩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下5分内视为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这部分在新政策中大部分属于保留加分项目。  2014年优先录取政策  2014年,我市有4类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分别是: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  荣立二等功或者战时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等军人的子女;  残疾军人、残疾人民警察;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这部分在新政策中大部分属于保留加分项目。&
  近日,教育部再发两个“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从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试放在高考后、出分前进行,取消联考,笔试最多不超过两门。此外,高考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加分项目。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表示,我省2015年的高考加分政策正在制定中,将尽快向社会公布。  自主招生  变化一  考核放高考后、出分前进行  自主招生考核时间的变化,是最大的一个变化。之前,自主招生考试,多安排在春节后进行,一般是二三月份。从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试要挪到高考后、高考成绩出来前进行,大概两周时间。  不联考,笔试联盟取消  变化二  多年来,自主招生高校已结成多个联盟。对高校来说,联考无法体现学校特色,多所高校按同一个标准选才。  2015年,自主招生考核由高校单独组织,不采用联考方式,也不组织专门培训。明年,部分高校组成的北约、华约、卓越等笔试联盟将全部取消。  变化三  笔试不超两门,或更偏重面试  除考试时间变化外,明年将要进行的自主招生最大的变化是考试科目。教育部规定,高校考核要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作用,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简便、规范的考核方式。如需笔试,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对考试科目的限定主要是减轻考生负担,避免自主招生沦为“小高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南招生组组长何克东说,因在高考后进行,不少学校将来都会更偏重面试环节。  高考加分  疑问一  2015年元旦前已获奖项怎么办?  对于日前,已在高中阶段取得有关奖项、名次、称号的学生,是否具有加分资格,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对于那些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意见要求:一是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二是要加强资格认定和严格管理。  特别是对体育特长生项目,体育部门要重新对二级运动员资质进行复核复测,教育部门要按相关标准进行严格测试。  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表示,我省正按教育部部署并结合本省情况制定我省的加分政策,会尽快向社会公布。  疑问二  取消加分后,有特长咋办?  对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在取消上述加分项目后,要继续通过其他方式鼓励和体现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可计入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有体育特长的相关考生,可选择报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或者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考试招生,也可以参加体育类专业招生。  参加奥赛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有相关的学科特长、科研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审核通过的条件。在思想和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考生,按程序,高校可破格录取或者单独考试录取。  疑问三  地方性加分有没有用?  大幅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是这次改革的重点。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同时要求原来没有的加分项目,各省(区、市)不得新增。  对于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要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需注意的是,地方性加分项目的适用范围与全国性加分项目不同,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所属高校在本省招生。&
&&&&&&& 一、国家一级运动员免高考  日,教育部作出规定,从明年起,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证书及武术武英级以上称号,并且招生学校对其进行文化考核后认为能够完成专业培养教学任务的考生,可免于参加高考。&  二、北京调整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2014起执行&  只有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应届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北京市统一测试.同时,参加北京市统一测试的应届考生从事的体育项目调整为10项,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上述规定,自日起开始执行。&  三、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20分投档&  应届毕业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经省招办资格审查、专项测试达到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四、什么是体育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又叫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是指经过教育部批准的招生高校根据本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的建设需要,推进素质教育,从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中特招有体育项目特长且又符合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学生。另外还招收具有高级中等教育毕业同等学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者或近3年内在全国或国际集体项目比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主力队员,这都属于体育特长生的范围。
  近日,一篇《英语听力重回夏季高考“舞台”》的报道,吸引了很多家长读者的关注。十四年间英语听力改革经历了存废的交替,而面对明年英语的3套全国卷,到底考哪一套,不少从事英语教学的高中教师及英语辅导班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期待答案,想尽快了解高考要考的题型。  14年间英语听力存废交替  1979年也就是在高考恢复的第二年,英语首次出现在高考考场,但报考一般院校的考生成绩只作参考分;1980年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1981年本科50%计入总分;1982年本科按70%计入总分;1983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100%计入总分;1993年英语的分值达到了150分;2001年山东省高考中首次加入了英语听力;2014年山东省高考第一次取消英语听力。  而让英语听力的角色略显尴尬的是,2015年的高考将在隐身一年后,重现高考的舞台。尽管在2013年山东省教育厅明确表示2014年高考会取消听力,但未必会成绝唱,仍有复考的可能性,而让从事英语教学多年的英语教师们没有想到的是,听力复考会来的这么快,并且除了听力测试,其他考题也不是2013年、2014年所考的山东卷,而是全国卷,也就说在题型上都将会发生变化。  多数学生按新课标一卷备战  目前英语听力在时隔一年后重回高考&舞台&已成既定的事实,但英语全国卷有3套,除了全国新课标一卷和全国新课标二卷外,还有全国大纲卷,而在山东省教育厅之前发布的文件中,也没有明确英语到底要考哪套全国卷。29日,记者了解到,目前高考英语会考什么题型还是未知数,教师、学生及家长还都在期盼着答案。  广饶一中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燕全胜说:“目前明确了要考听力,但没有明确成绩是否会计入总分。现在学校是按照听力成绩会计入总分来做准备的。”  燕全胜说,英语全国新课标一卷与新课标二卷除了分值一个是总分180分,一个是总分150分外,题目类型是完全相同的,与山东卷的题型差不多,但全国大纲卷就相差很大,“目前使用全国新课标一卷的省份有河南、河北、山西,而使用全国新课标二卷的有青海、西藏、贵州等省份,所以从省份的分布来看,山东省明年使用全国新课标一卷的可能性大,但教育厅还没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燕全胜也说,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不管英语高考将选择哪套试卷,都能体现出他的真实水平,只是在题型方面需要适应,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做题速度及考试时间。&
  一个班级上百人,一个年级动辄三四十个班级,全校上万名学生……这说的可不是大学,而是不少地方都存在的“超级中学”的现状。  一边是家长们和学生们“趋之若鹜”往里挤,一边是学者和社会舆论“口诛笔伐”,以衡水中学等为代表的“超级中学”,到底是屡创高考神话的“行业标杆”,还是反素质教育的“高分工厂”?  一些“超级中学”老师上课得用扩音器  “我们学校很多超级大班,每个班级超100人,老师上课得用扩音器。”“每年,奔赴高考考场的车辆拥堵了整条街道。”“衡水中学高考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近日,一条“吐槽”超级中学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  【学生“超级多”】以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为例,有人曾把该校学生数与北京大学本科在校生人数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竟然比后者多出近千人。网友直呼“中学在校生规模动辄上万,让大学情何以堪。”  【教师“超级多”】记者盘点发现,这些学校分布在大江南北,一般都垄断了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文化课成绩拔尖,艺体成绩优秀,升学率高,使得超级中学产生了更强的“集聚效应”,自然吸引来更多的优质生源和教学资源。在“马太效应”下,许多普通学校的生源、教学资源在超级中学的光环之外愈加黯淡。  【学校“超级挤”】生源与教学资源的垄断让“超级中学”的门槛也“超级”高,然而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踏破铁鞋”,想尽各种办法挤进学校。据沈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透露,身边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当地的一所“超级中学”,前前后后择校找关系花了12万元。  “超级中学”是否违背了教育本义?  中学规模越来越臃肿,究竟怎么看?一方面,有家长和专家认为它们有效满足了民众渴望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教育专家直指“超级中学”已经越来越背离了学校的本义,而像一个批量生产的“现代工厂”。  上述沈阳的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孩子今年初三,在辽宁省一所重点初中,学校连续20多年在当地中考[微博]成绩第一,被全省前三名高中录取的人数更是遥遥领先。孩子所在班级共50人,全年级26个班级,整个年级约1300人。虽然不让开设重点班,但‘重点校’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认为,现存的教育制度本身就存在地域、学校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而这种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他说:“衡水中学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有出色的发挥。应该说,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不过,‘超级中学’学生数太多,虽然师资力量配备完善,但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例如,有些地方学校不同年级还得分批课间活动。”沈阳某超级中学一位教师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新平认为:“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名牌中学之所以对规模办学和集团化办学乐此不疲,学校巨型化问题日趋严重,首因在于政府推动,次因在于名校逐利。”  中学规模到底多大才合适?  教育专家认为,“超级中学”背后折射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行政干预和片面追求政绩的做法。减少行政干预,改变教育经费投入“嫌贫爱富”的不公平现象,还权于教,让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正途。  熊丙奇说:“‘学校规模越大,学生越多,学校名气就会越大’其实是一个误区。许多世界有名的中小学,其实少有‘巨无霸、托拉斯’类型的。‘超级中学’光环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生态平衡是被破坏了的。”  张新平认为,每位学生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但这种优质教育需求与规模办学和巨型学校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中小学在组织性质与管理方式上不同于大学,中小学规模超大,会导致学校组织目标的模糊,学校规模效益也会随之下降。  一些教育专家说,如果把学校看做生产标准件的车间,或是实施军事化管理的军营,自然是规模越大实力越强。但学校既不是车间,也不是军营,学校和班级的规模,要以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变化等情况能做到了如指掌为宜。
& & 一、高考状元有用吗?  请看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页)。  不止如此,他们还有另一个调查结果:  “调查了全国100位科学家、100位社会活动家、100位企业家和100位艺术家,发现除了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外,其他人所获的成就和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正相关关系。”(同上页)  这说明了什么?  事实一:1977年以来,全国34年的高考状元(高考分省计分,3300名÷30个省市区÷34年≈3.2名,应该一个没漏啦),都没成为社会活动家、或企业家、或艺术家,也没在任何一个行业成为领军人物。  事实二:不知科学家的工作属不属于一个行业?如果属于,那就意味着:高考状元们也没成为一流科学家。  事实三:社会活动家、企业家、艺术家能获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学校教育并非正相关——即是说,学习成绩优秀的不见得能成这些“家”,而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则不见得不能成这些“家”。  事实四:科学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有一定关系——“一定关系”是多大的关系?强正相关、弱正相关、不同层次的科学家正相关程度不同?文章里没解释——不过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样,而且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综合结论:中央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教授认为:‘创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来的’。”请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2011年6月的教育”。(同上页)  哇,这几十年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上海市浦东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先生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一阶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误,就是没有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一阶段的教育就是以填充式教育为基本症状的,由于巨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要不遗余力地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升学准备,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全部由教师负责填满,学生在家时间比如双休日,则基本由家长负责填满,这个原因不仅是教育的,更主要的是社会造成的。”(同上页)  可见全社会联手放出来的应试教育魔鬼是扼杀创新型人才的重犯!  可惜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别说文科课程、就是数理化生等理科课程,能有几个老师认真、扎实地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30年1000余高考状元的悲惨下场  中国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的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笔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他们成为高考头名,只是应试教育作题的“状元”而已,只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计划性较强,但是在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多少反映。也就是说,高考只是有限度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应试能力,而应试能力不能衡量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能力。  其次,高考状元们喜欢在学习知识中追求完美无缺,追求无所疏漏,在考试中过分看重分数,使思维处在了僵化的神经质般的模式上。这种思维反映到将来的工作上,他们也只是过分看重僵死的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又视学习现成知识为一种享受,而对其它则看得比较淡漠。而这种思维却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  第三,许多高考状元们对来自上方的指令,往往能够苛刻地按要求完成,而在完成任务时往往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思维是对来自应试教育做现成试题而又想获得完美答案的一种重复。  第四,高考状元们只是在应试上取得了暂时的成功,而他们却又往往以这一次成功引以为一生的骄傲。过分地回顾过去,却丧失了以后为更高远目标努力的动力。  第五,高考状元们的家庭背景往往不太理想。他们在学习上心元旁顾,梦想摆脱某种困境。一旦实现理想,却又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窘境。而在就业上却又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更为理想的指导。结果好多人也就听天由命。  三、高考状元只是学习成功者  今年的高考(微博)成绩公布后,很多记者都跑来学校采访,因为今年北京高考文理第一名(我不喜欢用“状元”这个词,更愿用“学习成功者”)双双花落人大附中。  连续多年,人大附中在高考中交出的成绩单一直都非常漂亮。回顾人大附中这几年走过的道路,也许能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就在前不久的6月11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人大附中召开了“落实《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进人大附中活动”的现场会,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首站活动选在人大附中,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体验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浓郁氛围,感受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袁部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人大附中这几年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人大附中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有了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才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才会连续八年摘取北京高考理科的第一名。这看似偶然,当中却有必然的道理。  人大附中的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把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与对社会的发展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把教育的人本位理论与社会本位理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了;把德育和创新精神在育人中的位置明确下来了。这就是人大附中实施高层次素质教育的先进和成熟经验。  另外,我注意到,这几位学习成功者,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都说到他们很喜欢艺术、体育等活动。理科第一名梁思齐同学在小学就达到了钢琴九级,很喜欢足球,是学校足球社的副社长;文科第一名伊思昭拉得一手很好的小提琴,还喜欢画画……由此进一步证实了,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我想起钱学森说的话:“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钱学森曾感慨:“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夫人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  是的,科学和艺术是永远连在一起的,诚如钱老说的“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同样,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人大附中这几年的艺术教育孕育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才成就了我们的学生。  几位成功的学习者还有一个共性:平时最喜欢的事都是读书。读书使人智慧。在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图书馆里,我曾看到这样一幅标语: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你越聪明,你表达思想或作出选择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我始终认为,读书是养心的智慧。种桃,种李,种春风;养花、养草、养心灵。学校是文化场所,如果能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那将会让孩子受用终身。  最后,我还是想说那几句老话:应试教育,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技术人才,却无从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天才。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当学生离开学校时,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学校要让孩子天性有展现的空间,智慧有表达的机会,美德在学习中扎根,梦想在勤奋中实现。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培养学生从情感开始而不是从知识开始。人大附中在这方面可以说是真正的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只要是适合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的,他们就会去创造,希望能做到打开学生智慧之窗、点燃学生心灵之光、铺设学生创新之路、激起学生报国之志。
  学校周边、社区托管班五花八门,带班老师来自各行各业,学生则成为各托管班间“倒卖”的“货源”……中小学生减负提前放学引发的“三点半难题”,成就了课外市场的“狂欢”。然而,托管班不仅是一团乱象丛生的“虚火”,而且暴露了中小学减负的乏力。  托管班“火爆”:学生被反复“倒卖”,托管质量堪忧  多年来,每出一道减负令,却往往变成培训市场的狂欢,提前放学举措也不例外。为减负,不少省市教育部门将小学下午放学时间提前到三点半左右,由于家长无法接孩子,“三点半难题”由此催热托管班市场。  学趣、易乐学、明睿书法、启思睿、郎博思等十多家托管机构的人员,举着各自广告牌在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  这些托管班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学科培训加托管,每月收费约1500元;另一类只负责“吃饭、辅导作业”,每月收费800元。  这些托管班之间抢生源几近“白热化”,学生被反复“倒手”。10月9日,记者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到北京市一所龙文培训学校咨询托管班。一位高老师为记者介绍了另一家书画培训机构,并强调要说明“是龙文介绍的”。书画培训机构又把记者推荐给刘老师。  随后记者在刘老师的指引下来到一个小区单元楼内的托管班。灯光昏暗的客厅内摆满桌椅板凳,正在辅导学生作业的马老师告诉记者,这个托管班由刘老师投资的,她是在这个小区担任物业管理员期间发现的商机。给她介绍客户的人都可以拿到提成。  私人开办的托管班,带班的多是社会招聘人员;一些培训机构新拓展的托管业务,也很少配备专门代课教师。大部分托管班和培训机构,都以“教育咨询公司”等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并不向教育部门申请“办学资格证”。  减负“走样”:学校“甩包袱”,忙了家长、苦了学生  为减负而实行的提前放学,本意在于将孩子从过长的课时中解放出来,使每天6小时之外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课外活动。然而,一些地方的学校机械地实行“限时令”,却让减负背离了美好的初衷。  苦了学生——  一部分放学即“解放”的孩子确实感觉“被减负”,但放学又被送进培训班的孩子却感觉负担加重。“放学后的国学班上,我常常感觉很累,昏昏欲睡。”北京市一名四年级小学生说。  “课内减负、课外增负”已成较普遍现象。今年公布的西安城镇居民家庭住户调查资料显示,近七成中小学生在课外参加各种培训班和“一对一家教”。  忙了家长——  “作业少了、校门关了、学校不管了、家长没辙了。”采访中不少家长吐槽。北京市海淀区一位家长说,虽然学校开展了“课后一小时”,但每周只有两到三次。没人帮忙,就只能靠钱解决问题。再说,有升学压力在,谁敢“浪费”这些宝贵时间?  而一些农村地区学校负责人则担忧,部分学校体育设施器材缺乏,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学生放学后无所事事,恐会成为电子游戏厅、网吧的“常客”。  如何“真减负”?提前放学治标不治本  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一直是老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限制在校时间等减负令的初衷是好的,但减负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不标本兼治,不综合施策,很难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  “减负的核心是改革教育内容、方式、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标准等造成‘负担’的源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今年以来,教育部加强学籍管理,严格落实就近入学等政策,北京市超过八成小学生就近小升初,为中小学生减负奠定基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力图从改变高考“指挥棒”的调节作用入手,改变“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弊病。
  一、家长献血子女加分  据《钱江晚报》报道,浦江县于7月24日公布的《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中有以下规定:荣获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银奖、铜奖的献血者(金、银、铜奖获奖者献血总量分别达到、4000毫升),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的,分别给予3分(金奖者)、2分(银奖者)、1分(铜奖者)的加分。当然,加分资格需要当地血站在统计献血量后,向省里报批,拿到相应的证书后才会生效。另外,浦江还规定,无偿献血达到相应的标准,除了享受国家和浙江省规定的优惠外,在浦江还可以获得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免费乘坐城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等优惠,以及一定的现金奖励。目前,该政策饱受争议。  二、福建闽侯县土地换加分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今年7月,对于福建闽侯县上街镇的很多农村考生和家长来说,这几天非常焦虑,也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们今年享受不到高考降二十分录取的政策了。从2002年起,福州开始兴建大学城,上街镇几乎全部的农地和南屿镇部分村庄的土地被征用。据悉,这一政策从未对社会公布,但已实施12年。因此过去十二年,他们都可享受用赖以生存的土地置换而来的加分,而分到村民手中的征地补偿,平均每亩不足万元。目前已取消该政策。  三、福建漳州市纳税300万元以上中考可加20分  据《南方周末》报道,2006年中考,来自福建漳州市芗城中学的王全考了336分,其中政治科目为“C”,物理为不及格“D”,但他依然有可能跨入当地最好的学校———漳州市一中。原来,漳州市教育局已出台新的招生政策,规定纳税300万元以上的大老板子女,中考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外商子女也参照执行。目前已取消该加分政策。  四、河南信阳市女孩初升高笔试成绩加2分  2008年人民网报道,河南信阳市委、市政府下发《信阳市关爱女性实施意见》,分别从女性出生、上学、就业、就医及养老5个方面,对妇女儿童政策进行了细化和量化,为女性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女孩在升入高中或市管各类中专、职业学校时,笔试总成绩加2分”;《意见》第二十条规定:“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女干部的笔试总成绩按笔试满分的2%加分”。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后,新高一学生家长这几天都在忙着琢磨:高考数学卷今后不再有文理之分,大家同考一张数学卷,那些具有文科倾向的孩子肯定考不过理科生,会不会吃亏?  对于这一家长圈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表示,打破数学文理分科模式,将“倒逼”教学和课程标准改革。新课程标准公布后,对所有高一新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一些高中也表示,今后将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扩大广度,加强数学实际应用,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高考数学卷的文理差异究竟在哪  文科生会不会吃亏?沪上某区数学教研员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他分析说,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共有18章是公共部分,有5个专题属于文理分叉,“学生从高一到高三上学期,基本上学的都是公共部分。尤其是高一、高二阶段,数学可以说没有文理之分,学生也在这两年中基本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素养。”  那么,高考数学文理卷差别究竟在哪?该教研员解释说,文理卷的差别首先体现在分叉部分,如文科生学三视图,理科生就不用。理科生要学极坐标、参数方程,对文科生却不作要求。差别二是针对公共部分,对文理科学生思维层次的要求不同。在这位老师看来,思维层次分三个,记忆性层次、理解性层次和探究性层次。如果新的课程标准出台后,将数学考试的难度定位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水平上,那文科生的负担就不会加重。  高考数学卷文理卷面分叉在缩小  细心的老师们发现,今年高考数学文理卷的难度已经开始走向趋同。控江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曾国光做过一个统计:2012年至2014年的高考数学卷文理分叉的分值,即两卷中不一样的试题分值,分别是103分、102分和57分。  “文理卷的差异在今年高考中明显缩小,当时我们就分析,这样的出卷意图是在为数学文理不分科作铺垫。”曾国光说,近十余年来,关于数学高考卷的文理分叉呈现这样一种趋势:90年代末,上海刚刚推行二期课改,数学卷的文理分叉还不多,到了2010年左右,卷面的分叉开始增大,近两年又在逐渐缩小。  至于数学卷不分文理后,文科生会不会吃亏?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恽敏霞表示,对于高一新生而言,文理不分科后,相关部门会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尽快让学生了解学习范围和要求,以及达到怎样的程度。“这对于所有高一新生而言,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也不存在谁吃亏一说。”恽敏霞说,只要一开始就对师生做出明晰要求,对大家都是公平的。  不过,按照不少一线老师的猜想,如果未来高考数学科目仍保持原来的难度系数,那么,文理不分叉后,新数学卷的难度可能会介于目前文理卷的难度之间。鉴于高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已存在天然差异,有老师建议,大家同考一张数学卷后,对于有文科偏向的学生,可能要在数学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而对于那些数学尖子或竞赛生,却在高考中很难体现过去那种鹤立鸡群的优势。不过,他们也可能在今后的走班制和自主招生中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不管未来怎么变,只要踏踏实实按照课程标准学,问题不大。”一位数学老师说。  倒逼数学教学和课程标准改革  在文理不分科这个问题上,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观点鲜明。他认为,在几乎所有教育体系中,母语与数学都是“共同核心”内容,是所有学科的共同基础,这已经达成一种共识。数学作为一种思维训练的基础课,区分文理本来就不科学。在美国,数学也没有文理的概念,只有不同水平和等级的差异。在唐盛昌看来,学生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再用传统的文理标准来学习数学,而应该把它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扎扎实实学好。  数学不分文理后,课程标准如何设计,考试如何命题,教学怎么安排,都是亟待重点研究的课题。据业内人士透露,作为两大基础性学科,语文和数学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考查学生核心素质。数学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对所有高中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对2014届高一学生来说,在课程标准中,针对普通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将重新修订,尽快出台方案。  除了“倒逼”课程标准改革,对学校教学也带来不小的挑战。一位高中校长表示,今后的数学教学可能会降低深度和难度,扩大知识面的广度,让所有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花在难题和复杂题上的教学时间,加强数学的实际应用。学习变得相对轻松后,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还有校长表示,文理不分科后,更要求老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数学毕竟是高考中的重头戏,一开始可以“小台阶慢慢走”,对于数学薄弱的学生,还是要增加额外辅导应对高考。
  9月13日,44岁的蒋忠新将在湖南邵阳学院开始他的大学生活。这名湖南新邵二中师生都熟悉的陪读父亲,终于用3年努力实现了他的大学梦。  此前两天,他的同班同学——儿子蒋明(尊重当事人的意见,用化名)迈入了湖南一所重点大学的校园。  蒋忠新,新邵二中279班的一名高考生,即将成为邵阳学院法律系的一名大一新生,也是2014级湖南省年纪最大的大学新生。  6月24日,高考成绩公布。他得了477分,蒋明得了550分,分别超出湖南理科二本线35分,一本线28分。  “考砸了!”在别人看来皆大欢喜的成绩,却让蒋忠新很不满意,接到儿子汇报分数的电话时,“各自痛心。”  “我是语文考砸了,不然肯定能上一本!”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蒋忠新很是不满。  考大学?老蒋,你开玩笑吧  如果不是因为儿子,蒋忠新的“大学梦”大概不会成为现实。  1990年年底,蒋忠新和妻子在上海打工,儿子蒋明在上海读小学。儿子读初一那年,蒋忠新全家回到了新邵老家。他用多年的积蓄,承包了村里的杨梅林山。  儿子在外地读初中时迷上了上网。在新邵二中读高一时,蒋忠新常接到老师的电话,说他儿子又出去上网了,让他去学校一趟。被叫得多了,蒋忠新也烦了。  儿子不听话,他不打也不骂,直接让他去梅林山挖土去。“你不学习,总得干活吧。”也许是蒋明心生愧疚,二话不说扛起锄头就挖土。  “一直挖一直挖,你不喊停,他就不会停。一上午手上就磨起了血泡。扛树也是,从山那边扛到山这边,一棵又一棵。我当时想,这孩子还是个好孩子。”蒋忠新说。  于是,2011年,蒋忠新和妻子在新邵二中租了一个退休教师的房子。把家搬到了学校,决定让儿子重读高一。  在学校,蒋忠新不玩牌、不搓麻将,平时就钓钓鱼,其余时间常翻儿子的书。  有一次在翻看儿子的书时,蒋忠新想:“这题也不难啊,为啥我不能参加高考,考个大学?”  “我把想法告诉儿子,儿子很惊讶,说我年纪太大了。”蒋忠新回忆道。  生于1970年的蒋忠新,在家里排行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读大学的想法一直不能实现。  初中毕业后,他上了一所职业高中,学习修电动机。高三时,蒋忠新参加了高考,考了401分,当时的分数线是420分。  他不甘心,自己跑到新邵七中去复读了半年,想再次参加高考,可父亲以身为长子应该早点分担家务为由将他叫了回来。大学梦就此终结。  “我们那代人对上大学有天然的向往,‘天之骄子’这个词太吸引人。”蒋忠新说。所以,即便不能参加高考,他也在不停地学习,通过各种努力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无奈成绩不是很理想。  但是现在,这个高考梦被儿子的书本重新点燃。不过他不敢轻易跟别人说,而是先试着听老师们的讲课。  于是,在高一279班,总会出现这样一幕,在教室的窗外,站着一个微胖的中年大叔,隔着窗户望向教室,听得津津有味,有时一站就是一上午。  没过几天,蒋忠新就找到了班主任周慎,跟他说:“我要跟儿子一起读书,要考大学!”  “开什么玩笑!”周慎以为蒋忠新说着玩玩,也就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蒋忠新又找到他。“我觉得他不可能坚持下来,不说别的,光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啊。”比蒋忠新只大一岁的周慎当时这样想。  “蒋大叔,太牛了”  “陪读”在新邵二中的实验班279班并不少见。高三时,班里三分之一的学生父母会在学校附近租房照顾孩子的生活,可搬到教室跟儿子一起上课考大学的只有蒋忠新一个。  家里谁赚钱,杨梅林谁管理?考上大学以后怎么办?这些现实问题摆在蒋忠新面前,何况还有村里人在后背指指点点,觉得他变傻了。  “那时候啥都不想,就想考个大学!别的管不了那么多!”在蒋忠新看来,儿子考上好大学、自己考个大学,比什么都强。  在蒋忠新妻子眼里,以前打工都是拿“汗”换钱。将来有了文凭,再赚钱就容易些了。  蒋忠新为他的高考计划作了安排:杨梅林交给岳父打理,这3年就用打工的积蓄支撑。  于是,他到教务处领了书,坐到了教室最后一排,而儿子就坐在他前面一排。刚进入教室时,蒋忠新还有点紧张,班里的同学也不适应。  “隔壁班的同学都跑来我们班围观。”蒋忠新的同桌女生说。  班里的年轻女英语老师,第一堂课上看到这样一个大叔坐在下面,也觉得惊讶。  “全家搬进学校里是为了儿子,可我坐进教室里,拿到课本那一瞬间觉得自己就是来读书的!”蒋忠新说。  早自习、早操、英语、数学、语文、化学、物理、生物……上午4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晚上3个小时……他跟高一的学生一样的作息,一样的日程安排。  “蒋大叔刚刚学早操时,班里同学还开玩笑笑话他呢。”隔壁班的同学周敏琪说,“不过蒋大叔人好,从来不会发脾气,总是笑嘻嘻的,蒋明有时候也会过来解围,教蒋大叔做动作。”  “没过一星期大家就熟了,该咋样还咋样。上课的时候,蒋大叔还经常提问。”授课老师也开始熟悉这位中年学生,也习惯了他上课的各种提问。  “蒋大叔上课的时候特别爱提问,我们物理老师都有点怕他。”蒋忠新同桌女生笑嘻嘻地说,“不过蒋大叔人很温和,有同学问他问题,他都能给人家讲三遍,这要是我早就烦了。”  尽管蒋忠新如此认真,还是有人不理解他的这一“疯狂”举动。学校的几个老师私下里跟蒋忠新打赌,“如果能考上一本,我们就凑1万块钱给你!”老蒋回头就告诉儿子,“这1万块钱咱们拿定了!”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和蒋明已经不像是父子,更像是朋友。下课的时候,两人讨论问题到了争吵的程度。上课的时候蒋明与同学说话,蒋忠新就悄悄提醒不要说话,以免影响其他人。  “别说蒋明,班上其他同学都敢跟老蒋勾肩搭背的,他脾气好,对学生也温和。”生物老师说。  原本,为了防止他影响其他同学,班主任跟他约法三章:“不早退”、“不旷课”、“守纪律”。结果发现,约法三章完全是多余的。  蒋忠新慢慢进入状态,第32名、第16名、第8名、第4名。他的成绩一步步地提升,用他的话说是“呈等比数列上升”。  蒋忠新的第4名成绩震惊了许多人,有同学开玩笑说:“有个大叔来踢馆了!”  “蒋大叔,太牛了!”一群男同学总会这样喊。  蒋忠新的成绩刺激了蒋明,“他俩经常打赌,看谁考得过谁,谁输了就给对方买鸡腿吃。”蒋明的好哥们李诚笑着说,“我们食堂的鸡腿一块五一个,你看蒋叔的样子就知道没少吃。”  蒋忠新的勤奋在班里是公认的。  “他的笔记做了好几本,每天早上我去的时候,他早早到了。一开始我还觉得坐一个月他就会放弃,没想到啊!”在周慎的印象中,蒋忠新只请了3次假,两次事假是因为2011年和2012年的清明节,他的杨梅园因村民扫墓祭祖燃放鞭炮,造成火灾而遭受重创,村里要他回去协商赔偿问题;另外一次是老蒋重感冒请了两天假。  “那些公式和单词,蒋大叔都是不停地读、不停地背,哎呦,我都看不下去了。要说我们班最勤奋的人,说他是第二,没人敢做第一!”蒋忠新的同桌女生说。  蒋忠新不仅跟学校的师生玩得来,碰到学生解决不了的事,他这个中年高中生总是挺身而出——帮同学们出主意。  “社会上的一些青年没事来找茬儿,蒋大叔都劝我们不要硬碰硬。”周敏琪说。  在周慎眼里,蒋忠新是他的班主任助理,简称“班副”。  “老蒋跟班里的同学关系好,有时候他们的心事不告诉老师,但会告诉老蒋,碰到学生们为难的事,老蒋就会告诉我。”周慎对这个“班副”很满意。  “我们不怕蒋大叔打小报告,蒋大叔都是明着来的。”他的同学周峥嵘说。  在同学的描述中,班里有人吵闹,蒋忠新都会出来说一句,而同学们一般都给面子。  “有一次,班上有人抽烟,蒋大叔说了两次教室里不许抽烟,都不管用。结果,班主任一进教室,蒋大叔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跟班主任告状,说教室里有人抽烟。”同学苏苏说,“这以后,同学都不怎么敢抽烟了。”  “我们这几个老师都佩服他这股认真劲,如果要让我们去参加高考,不一定能考上呢。”周慎说。  “最艰难的都走过来了,还怕什么”  在不知吃了多少儿子输给他的鸡腿后,高三来了,蒋忠新的成绩开始滑落。儿子蒋明的成绩则在跟他的打赌中步步攀升,最好的一次考了全年级第6名。  “高三时,我一次都没考过儿子。”蒋忠新笑着说,“儿子早自习晨读时唱歌,我都不管他了。”  蒋忠新成绩下滑有年纪大,记忆力、运算能力不如年轻人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却是“高三这年,是家庭最艰难的一年”。  2013年4月,一个亲戚跟蒋忠新借了钱失信未还,杨梅林也一直没有收入。老蒋一家生活陷入窘境。  “每个月,都要去弟弟家里领生活费,那段时间真是困难。”蒋忠新回忆起来不免唏嘘。  周慎也记得,有一次老蒋找到他,问能不能让儿子的学费缓交。“老蒋他自己的学费,我们二中已经免了,班费我基本上也没要,给垫上了。”  在老蒋的铁哥们赤水村村支书眼里,蒋忠新是个倔脾气的人,“他认准的事就埋头做下去”。  蒋忠新的岳父,一个80多岁的干瘦老人谈到自己的女婿和外孙,就忍不住笑,露出还剩几颗的黄牙,“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  在蒋忠新的兄弟姐妹看来,老蒋上大学对于他们不是“多反常”的事儿。蒋忠新的弟弟,现在邵阳市当律师,当年也是自学法律,考取了律师资格证。蒋忠新的妹妹如今也在自学,准备考注册会计师。  “他们一家子脑子都好使,都爱学。”村支书总结道。  因为无人照看,老蒋的杨梅山荒了,多年打工的积蓄也快用光了。“啥都没有了,就剩一张录取通知书了,咋能不好好学?”蒋忠新说,“最艰难的日子都过去了,还怕个什么!”  如今,为了方便蒋忠新读书,一家人又搬到邵阳。  “不知道邵阳学院能不能给我免学费。”老蒋挠挠头道,“边上课边打工吧。”
  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参加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统一测试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  二是对于仍然保留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的省(区、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测试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各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在上述运动项目之外增加一般不超过2个强身健体项目。  三是要求申请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资格的学生,须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其所在中学出具的考生体育特长情况说明与推荐材料(相关信息应提前在所在中学公示),以及所获运动员等级证书及相关参赛证明材料(秩序册、成绩册、获奖证书,集体项目运动员还须提供上场时间证明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体育部门对申请高考加分的考生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核。  四是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统一测试须全程录像,学生测试成绩现场公布,通过测试达标者须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其所在中学指定地点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学生方可获得高考加分资格。部分运动项目的省级统一测试标准由教育部制订。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微博]后进行。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以下是意见全文:  国发〔2014〕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微博]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微博]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2.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3.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  3.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4.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4.改进录取方式。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5.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1.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加强制度保障。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3.开展改革试点。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切实通过综合改革,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细化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文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二)有序推进实施。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对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凝聚共识,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国务院  日
Copyright (C) 德照教育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工商联认证机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新课标数学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