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辞和敬辞和谦辞的区别是?

结婚喜帖上写着“礼仪敬辞”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结婚喜帖上写着“礼仪敬辞”是什么意思?
、谦辞和敬辞 ? 敢:承蒙; 心& .在佛教教义中有多种含义.。 ..; 意&quot在密教中、&quot.、冒昧地,正念诵等盛仪修法时所用的念珠与平常所持用者有所区别、一切精神活动的主体? 蒙。 .? 、私自,是&quot.3:私下:冒犯; 的。 ? 窃:1 。盖于
其他类似问题
结婚喜帖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常见的谦辞和敬辞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0:47: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常见的谦辞和敬辞.DOC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按谦辞和敬辞,给下列词语分类。鄙人府上先生在下不才贵干老朽赐..
按谦辞和敬辞,给下列词语分类。&&鄙人&&府上&&先生&&在下&&不才&&贵干&&老朽&&赐教&&高论&&驽钝&&过奖&&敢问&&枉驾光临&&拜访&&寒舍&&女士&&才疏学浅&& 尊姓大名&& 不敢当&&(1)谦辞:&&&&&&&&&&&&&&&&&&&&&&&&&&&&&&&&&&&&&&&&&&&&&&&(2)敬辞:&&&&&&&&&&&&&&&&&&&&&&&&&&&&&&&&&&&&&&&&&&&&&&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1)鄙人、在下、不才、老朽、驽钝、过奖、敢问、才疏学浅、寒舍、不敢当&&&&&&&&&&(2)府上、先生、贵干、赐教、高论、枉驾、光临、拜访、尊姓大名、女士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按谦辞和敬辞,给下列词语分类。鄙人府上先生在下不才贵干老朽赐..”主要考查你对&&词语的归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词语的归类
词语的归类:按照事物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词语进行分类,例如:表现心情愉快的词语,都是水果的词语等。词语的归类:现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得难以计数,但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把这些词语进行归类。常见的可以从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概念大小,相关相对关系等方面来考虑。  1.按词语的性质归类。  例如:天空、草地、黑板、苹果、茶杯等是名词,跑、看、思考、夸奖、睁开等是动词,高大、矮小、灵活、丰富、狡猾等是形容词。   2.按感情色彩归类。  例如:果断、聪明、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是褒义词,武断、愚蠢、张牙舞爪、自高自大等是贬义词。   3.按事物的类别归类。  例如:苹果、梨子、桃子、葡萄等是水果,柳对、桃树、小麦、棉花等是植物,钢笔、直尺、圆规、三角板等是文具。   4.按词语的使用范围归类。  例如: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奋不顾身、坚贞不屈等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垂头丧气、聚精会神、神采奕奕、愁眉苦脸等是描写人物神态的,碧波荡漾、悬崖峭壁、水流湍急、金碧辉煌等是描绘景物的,淙淙、呜呜、哗哗、叮咚、劈劈啪啪等是描摹声音的。   词语之间的关系:分清词语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的排列词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包含关系。如“学生”与“小学生”这两个词,“学生”是一个类别,它包括了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小学生”被包含在“学生”里面。 2.整体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身体、上身、头部、嘴、牙齿。 3.长幼关系。如:侄儿、叔叔、伯伯、爷爷。  此外,还有并列、大小、长短、时间等多种关系。  &词语的归类或排列,常见的可以从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概念大小,相关相对关系等方面来考虑。词语积累汇编:
1.表示“看”的字词:
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
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瞭望
2.表示“说”的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
3.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
4.表示“第一”的字词: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5.象声词(表示声音的):
吱呀、喀嚓、扑哧、哗啦、沙沙、咕咚、叮当、咕噜、嗖嗖、唧唧喳喳、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6.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
7.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
8.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9.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
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眼亮、目瞪口呆、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摩拳擦掌、摩肩接踵、张口结舌、心灵手巧、
11.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杯弓蛇影、马到成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声名狼籍、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投鼠忌器、门口罗雀、带有“马”的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指鹿为马、一马当先
带有“鸡”的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毛蒜皮
带有“牛”的成语:牛刀小试、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不如、牛角挂书、牛毛细雨、如牛负重、风马牛不相及、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
12.数字开头的成语:
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触即发、一气呵成、一丝不苟、一言九鼎、一身是胆、一日三秋、一落千丈、一字千金、一本万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贫如洗、一毛不拔、二三其德、两面三刀、两肋插刀、两败俱伤、两情相悦、两袖清风、两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更半夜、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五彩缤纷、五湖四海、六神无主、六根清净、六道轮回、六亲不认、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窍生烟、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凑、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鼎一丝、九牛二虎之力、十指连心、十面埋伏、十字街头、十全十美、十年寒窗、十万火急、十拿九稳、百年大计、百花齐放、百思不解、百家争鸣、百感交集、百读不厌、百川归海、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秋万代、千真万确、千里鹅毛、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事大吉、万人空巷、万家灯火、万象更新、万人瞩目
13.带有颜色的词语:
桃红柳绿、万紫千红、青红皂白、黑白分明、绿意盎然、绿树成阴、素车白马、
万古长青、漆黑一团、灯红酒绿、面红耳赤、青山绿水、白纸黑字、青黄不接
金灿灿、黄澄澄、绿莹莹、红彤彤、红艳艳、红通通、白茫茫、黑乎乎、黑压压
鹅黄、乳白、湖蓝、枣红、雪白、火红、梨黄、孔雀蓝、柠檬黄、象牙白、苹果绿
14.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15.表示形态多的成语:千姿百态、千姿万状、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形态不一
16.表示数量多的成语:
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不可胜数、数以万计、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成群结队、
人山人海、排山倒海、琳琅满目、车水马龙、铺天盖地、满山遍野
17.表示变化快的成语:变化多端、变幻莫测、千变万化、瞬息万变
18.表示速度快的成语:一泻千里、一目十行、快如闪电、移步换影、健步如飞、
19.表示时间快的成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星转斗移、流星赶月
20.表示“慢”的词:慢慢、缓缓、冉冉、徐徐、缓慢
21.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一眨眼、一瞬间、刹那间、顷刻间、霎时间、时而、须臾、
22.表示“死”的词语:去世、已故、牺牲、阵亡、逝世、与世长辞、为国捐躯、驾崩
23.表示“想”的词语:苦思冥想、静思默想、绞尽脑汁
24.表示人物品质的:拾金不昧、舍己为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25.表示人物外貌的:身材魁梧、亭亭玉立、老态龙钟、西装革履、婀娜多姿、
26.表示人物动作的:洗耳恭听、昂首阔步、拳打脚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
27.表示人物神态的:扬眉吐气、怒目而视、火眼金睛、面红耳赤、热泪盈眶
表示“哭”的词语:泪流满面、泪如雨下、泪眼汪汪、泪如泉涌、嚎啕大哭)
表示“笑”的词语: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哈哈大笑、嫣然一笑、微微一笑)28表示“人物心情”成语:忐忑不安、惊慌失措、闷闷不乐、激动人心、焦急万分、
(表示喜悦的:笑容可掬、微微一笑、开怀大笑、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表示愤怒的: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咬牙切齿)
(表示憎恶的:可憎可恶、十分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之入骨)
(表示悲哀的:伤心落泪、欲哭无泪、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潸然泪下)
(表示忧愁的:无精打采、顾虑重重、忧愁不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表示着急的:迫不及待、急急忙忙、急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
(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
(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
(表示害怕的: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
29.表示“天气晴朗”的词语:风和日丽、天高云淡、万里无云、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30.描写“雪”的词语:纷纷扬扬、粉妆玉砌、银妆素裹、白雪皑皑、冰雪消融
&带有“雪”字的词语: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雪花飞舞、大雪封门、雪中送炭
31.描写“风”的词语:和风拂面、风狂雨猛、秋风凉爽、北风呼啸、轻风徐徐32.ABAC:
载歌载舞、难舍难分、能屈能伸、蹑手蹑脚、有始有终、若即若离、古色古香、
无影无踪、无牵无挂、无边无际、无情无义、无忧无虑、无缘无故、无穷无尽
不干不净、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不闻不问、不伦不类、不吵不闹、不理不睬
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吹自擂、自私自利、自高自大、自暴自弃、自给自足
时隐时现、时高时低、时明时暗、时上时下、半信半疑、半明半昧、半梦半醒
33.AABB:
摇摇摆摆、恍恍惚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干干净净、飘飘洒洒、顺顺利利、
34.ABAB:
(动作)整理整理、打扫打扫、清扫清扫、舒活舒活、清理清理、忽闪忽闪 &
(颜色)雪白雪白、碧绿碧绿、金黄金黄、乌黑乌黑、瓦蓝瓦蓝
35.AABC:
闪闪发光、窃窃私语、津津乐道、欣欣向荣、栩栩如生、滔滔不绝、翩翩起舞
36.ABCC:
神采奕奕、星光熠熠、小心翼翼、炊烟袅袅、白雪皑皑、烈日灼灼、赤日炎炎&
绿浪滚滚、波浪滚滚、云浪滚滚、麦浪滚滚、热浪滚滚、江水滚滚、车轮滚滚
果实累累、秋实累累、硕果累累、果实累累、尸骨累累、弹孔累累、白骨累累
生气勃勃、生机勃勃、生气勃勃、朝气勃勃、兴致勃勃、雄心勃勃、野心勃勃
37、重叠成语。(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如: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2)ABAC式间隔式的重叠成语1、3 字重叠2、4 同义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如:善始善终,戒骄戒躁。(3)AABC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如: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ABCB);不了了之(ABBC)&
38.表示形势紧急的成语:迫在眉睫、千钧一发、燃眉之急、十万火急
39.表示声音极响的词语:震耳欲聋、惊天动地、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40.表示“团结一致”的四字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41.表示“钻研精神”的四字词: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争分夺秒、精益求精
42.表示思想集中的四字词: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43.描写课堂上讨论场面的四字词: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44.描写场面热闹的成语: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45.描写体育运动比赛场面的四字词:生龙活虎、人流如潮、振奋人心、异常激烈
46.描写洁白纯洁的成语:洁白无瑕、白璧无瑕、冰清玉洁、洁白如玉
47.表示“诚信”的成语:言而有信、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信守诺言
48.表示“做事果断”的四字词:毅然决然、当机立断、雷厉风行
49.表示“从没有过的”词语: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绝无仅有、史无前例
50.表示“做事犹豫”的四字词:犹豫不决、出尔反尔、优柔寡断、狐疑不决
51.形容“气势雄伟”的四字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气势恢弘、气势非凡
52.形容“植物长势很好”的四字词:枝繁叶茂、绿树成阴、绿阴如盖
53.表示“有名”的词语:闻名于世、举世闻名、闻名天下、大名鼎鼎、人尽皆知
54.表示与“足”有关的词语: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手舞足蹈、足下生辉
55.表示“赞扬”的词语:赞不绝口、赞叹不已、连连称赞、叹为观止、交口称赞
56.表示“豪言壮语”的词语:慷慨激昂、壮志凌云、铿锵有力、语气坚定
57.描写波浪巨大的词语:汹涌澎湃、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惊涛骇浪、浪花飞溅
58.描写湖面平静的词语:风平浪静、水平如镜、波光粼粼、微波粼粼、碧波荡漾
59.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旭日东升、绵绵细雨、桃红柳绿、艳阳高照
60.描写“山岳”的词语:山河壮丽、高山峻岭、危峰兀立、连绵不断、高低起伏
61.描写“瀑布”的词语: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万丈瀑布、水帘悬挂
62.描写“晨”的词语:雄鸡报晓、红日东升、朝霞辉映、金光万道
63.描写“午”的词语:中午时分、丽日当空、艳阳高照、当午日明
64.描写“暮”的词语:暮色苍茫、夕阳西下、天色模糊、晚风习习、华灯初上
65.描写“夜”的词语:月明星稀、灯火通明、漫漫长夜、万家灯火、夜幕降临
66.描写“大雨”的词语:
狂风暴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淋漓、暴风骤雨、暴雨如注
& 描写“小雨”的词语:秋雨绵绵、绵绵细雨、细雨如烟、淅淅沥沥
67.描写“日寇罪行”的词语:令人发指、丧失人性、灭绝人性、毛骨悚然
发现相似题
与“按谦辞和敬辞,给下列词语分类。鄙人府上先生在下不才贵干老朽赐..”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53401030421692559985810762599021青年记者会员登陆
· · · · · · · · · · · ·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
  ● 赵丕杰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直沿用下来的意义完整、形式简洁、结构定型、表现力强的固定词组。在语言表达中适度地、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正如吕叔湘先生在为一本成语词典的题词中所说,“成语之妙,在于运用”。而正确运用成语的前提是全面正确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南辕北辙。  目前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严重,误用的例子在媒体中屡见不鲜,令人忧虑。为了纯洁祖国的语言,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有必要对成语误用的情况作一番考察和辨析。    一  成语误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全面、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不能全面、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成语误用的最主要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今释古  绝大多数成语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其中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词义,是我们理解这些成语的难点,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误解。例如“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现多指一言不发。“赞”是参与、加入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赞”的常用义是称赞,因此这条成语很容易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日《南方都市报》有一句话:“对于甘地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提倡的手纺手织,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既然“苛评有加”,肯定不是一言不发,怎么能说“不赞一词”呢?再如“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准则。“训”是典范、准则的意思。这个意义现在已不常见,很容易把这条成语误解为不足以成为教训。又如“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chā)”是大体、稍微的意思。这个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只保留在“差强人意”、“差可告慰”等少数词语中,很多人把它同当欠缺、不好讲的“差(chà)”混为一谈,从而把这条成语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诸如此类的成语,切不可以今释古,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2.没有抓住关键词的含义  许多成语中往往只有一个词不容易理解,弄不清这个关键词的含义,就会把整个成语的意思搞错。例如“罪不容诛”是说即使处死也不足以原谅他,也不能抵偿他的罪过。“容”是宽容、原谅的意思。有人误解为“容许”,从而把这条成语误解为所犯罪行还不容许处死,即还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与原意大相径庭。再如 “不名一钱”的意思是连一文钱都没有,形容穷到极点。“名”是“占有”的意思。有人没有弄懂这个关键词,把它同“不值一钱”混为一谈。又如有人不懂得“充耳不闻”的“充”是“塞”的意思,“充耳”就是堵住耳朵,误解为充满耳朵。声音充满耳朵却听不见,那就不是故意不听,而是耳朵有毛病了。此外,像把“蹉跎岁月”中的“蹉跎”(虚度光阴)误解为“苦难”,把“灯火阑珊”中的“阑珊”(暗淡、零落)误解为“辉煌”……都会造成误用。  还有一些成语本不难理解,但是其中有一个词具有关键作用,抓不住这个关键词,也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例如理解“感同身受”的关键在“同”。既然说“同”身受,显然就是没有“身受”,因此凡属亲身感受,都不能说“感同身受”。再如理解“身临其境”的关键在“身”。只有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才能说“身临其境”,说看看电视、图片之类,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显然是错误的。又如理解“栩栩如生”的关键在“如生”,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说塑造得像真的一样,绝不能说像活的一样。  3.断章取义  成语是由几个词构成的固定词组,它是通过整体来表示一定意义的,因此必须全面掌握成语的含义,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能造成误解和误用。例如“风雨如晦”是说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如同黑夜,比喻社会黑暗,环境险恶。有人只见“风雨”,不见“如晦”,把它同比喻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曲折,适用于任何时代的“风风雨雨”混为一谈。再如“人满为患”是说人多得超过容纳的限度以致造成麻烦、困难,甚至灾难。有人只见“人满”,不见“为患”,只要人多(例如剧场座无虚席、商店顾客盈门)就说“人满为患”。又如“义无反顾”只能用于为正义事业而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有人只见“无反顾”,丢掉了“义”,把死心塌地干坏事也说成“义无反顾”。“不寒而栗”是说不寒冷却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有人只见“寒而栗”,丢掉了“不”,把因为寒冷而发抖也说成“不寒而栗”。此外,像“首当其冲”只取一个“首”,“过犹不及”只取一个“过”,“投鼠忌器”只取一个“忌”,“炙手可热”只取一个“热”,“洛阳纸贵”只取一个“贵”,而置其余于不顾,如此断章取义必然造成误用。  4.望文生义  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有些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古代诗文,有些具有深层的含义,如果仅从字面上去附会,就要犯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目无全牛”源于庖丁解牛的故事,形容技艺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有人从字面上附会为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把它同“支离破碎”、“以偏概全”等相提并论。再如“火中取栗”出自外国寓言《猴子与猫》,比喻受人利用去干冒险的事,自己吃了苦头却一无所得。有些人附会成冒着危险(“火中”)为自己谋取利益(“取栗”)。又如“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到亲切的教诲。有人附会为温暖如春。在“外面风吹雨打寒气逼人,屋里宾主谈欢如坐春风”(见《人民日报海外版》,日)这句话中,“如坐春风”与“寒气逼人”对举,显系望文生义。“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很多人附会为守在一个什么地方去等待一个什么对象,诸如警察守在车站等待抓捕犯罪嫌疑人之类,错误更加明显。“休养生息”指国家大动荡之后,采取措施安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繁殖人口,以恢复元气。有些人既不了解这条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定含义,也没有弄懂“休养”(休息调养)和“生息”(滋生繁衍)的字面义,想当然地把它当成“休息”的同义语,更是近于荒谬了。  (二)没有弄清使用对象、范围或条件  有些成语具有特定的使用对象、范围或条件,这是由成语的出处、意义和长期使用的习惯决定的,只能严格遵守而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1.用错了对象  例如“豆蔻年华”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作为成语固然不必拘泥于这个年龄段,但绝不能相差太大。有人把它用于二十多岁的青年妇女,甚至用于男性,显然是用错了对象。再如“人老珠黄”比喻女子人到中年,青春不在,遭人嫌弃。有人却用来比喻男子,甚至老年男子,显然不妥。又如“严阵以待”的对象只能是来犯之敌,而不是自己希望见到的什么人;“反戈一击”的对象必须是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而不是攻击过自己的敌对的一方。此外,像“比翼双飞”只能比喻夫妻, “耳提面命”只能用于尊长,“雀屏中选”的只能是女婿……随意改变这些约定俗成的使用对象,只能造成误用。  2.扩大了范围  例如“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也可比喻把成绩和问题全部否定,唯独不能比喻只否定缺点和错误,与“一笔勾销”不同。“络绎不绝”只能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而不能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与“接踵而至”不同。“休戚相关”形容彼此利害一致,关系密切,只用于人与人之间,也可以用于人与集体之间,但是不能用于事物之间,与“息息相关”不同。“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事物。“不可磨灭”指痕迹、印象、事迹、名声等可以铭刻记载、长期流传的事物,而不能用于时间、声音、形势、状态等转瞬即逝或随时可以转化的东西。“涣然冰释”形容疑惑的消除,也形容误会、隔阂的消除,但不能形容烦恼、苦闷、紧张等情绪的消除。“巧夺天工”说明技艺胜过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强调技艺非人工所为,都只能用来赞美人的技艺高超,而不能形容天然景物精美。诸如此类的成语,使用时都不能随意扩大它们的使用范围。  3.忽略了使用的条件和环境  有些成语的使用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或语言环境,否则就会造成误用。例如使用“莫衷一是”的前提是众说纷纭,意见分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出现不能断定孰是孰非、不能取得共识的情况。因此,不交代存在的不同说法,或只举出一种观点、见解,都不能说“莫衷一是”;并非观点、意见的分歧,或本无所谓对错,无须取得一致,更不能说“莫衷一是”。再如“名正言顺”指做事名义正当,有充分的理由。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正当的名义或名分,二是要凭借这个名义或名分去做某件事情。二者缺一不可,否则都不能说“名正言顺”。又如使用“当仁不让”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当仁”,即面对的是合乎正义的事情,也就是好的、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用于不好的、不应该做的事情;二是“不让”,即不推辞不退让,积极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而不是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某种结果。只有同时做到这两点,才能说“当仁不让”。“相濡以沫”的意思是被困在陆地上的鱼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浸润,只能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薄之力互相安慰救助,而不能形容在顺境中互相关心支持。现在很多人用这条成语形容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互相支持,甚至描述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间、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60多年来相处的历史,显然都是错误的。  (三)褒贬颠倒,谦敬错位  语言不仅表达思想,而且表达感情和意志。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不仅要求语义确切,还要注意它的感情色彩,否则就会造成误用。  1.褒贬颠倒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必须准确把握、恰当运用。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都是使用成语时常见的错误。例如:  “集腋成裘”的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制成珍贵的皮袍,比喻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狐白裘是名贵的皮衣,集腋成裘是一件难得而可贵的事,这就赋予了这条成语以鲜明的褒义色彩,不能用于消极事物。消极事物可以使用中性成语“积少成多”“积微成著”,也可以使用贬义成语“积羽沉舟”,绝不能使用“集腋成裘”。春雨过后,竹笋怒长,一派生机勃勃,令人欢欣鼓舞。用“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用来比喻坏人坏事的大肆泛滥,感情色彩就很不协调了。“功败垂成”表示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有惋惜之意。只有那些有意义、有价值,令人寄予厚望的事才值得惋惜,错事、坏事没有成功显然不能说“功败垂成”。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孔子诅咒首先用俑代替活人殉葬的人的话,后用“始作俑者”比喻某项坏事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是贬义成语。很多人把它当做“创始人”、“首创者”的同义语,用于褒义,显然是错误的。“狼奔豕突”,意思是像狼和猪一样东奔西窜,比喻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或仓皇逃窜,是一条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的贬义成语。有些人把它同“东奔西跑”、“左冲右突”之类的成语混为一谈,例如说“让人误以为那时尚在毛儿盖一带狼奔豕突的毛泽东等人发布了这个宣言(按,指《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日),便近于荒唐了。“在所难免”的意思是实在难以避免。所谓避免,就是设法不让某些不好的或不希望出现的事情发生,说成功、胜利、获奖等“在所难免”,也不妥当。  2.谦敬错位  汉语中谦辞和敬辞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不能随意混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用“家父”代替“令尊”尊称对方父亲的笑话,类似的现象在成语应用中也不罕见。  例如“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缩略语,借指穷苦人家的房屋或穷苦人家。称自己的家为“蓬荜”是谦虚,称对方或别人的家为“蓬荜”就近乎侮辱了。所以“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说别人的到来或题赠给自己家增添了光辉,而不能说自己给对方的家或一个人使另一个人的家增添了光辉。再如“信笔涂鸦”形容书画幼稚拙劣或胡乱写作,常用作自谦之辞,不能用来形容别人,更不能用来赞扬别人。有人竟然把“信笔涂鸦”用在梵高、托尔斯泰这样的大师身上,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又如“鼎力相助”通常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自己,也可以用来叙述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唯独不能用来表示自己帮助别人。某省日在致邻省的慰问信中说,“如有需要,我省将全力以赴,鼎力相助”,显然也犯了谦敬错位的错误。  (四)关系错乱,比喻失当  有一类成语涉及具有特定关系(如主次关系、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的两种事物或两种做法,表示二者的位置没有摆对或二者互相矛盾。如果自己所说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同成语所设定的关系不一致,就不能使用这条成语。例如“舍本逐末”讲的是主次关系或轻重关系,有人说“高等学校只顾科研而放弃教学,无疑是舍本逐末。”(《人民日报》,日)对于高校而言,教学与科研不是主次关系,只顾科研而放弃教学是错误的,只顾教学而放弃科研也是错误的,无论忽视哪一方面都不能说“舍本逐末”。再如“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做法同目的截然相反。而彼此之间在立场、观点、意见、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并非行动同目的之间发生矛盾,显然不能使用“南辕北辙”。又如“缘木求鱼”比喻方向错误或方法不对头,一定不能达到目的。“缘木”是手段,“求鱼”是目的。如果只有手段、只有目的,或者既没有手段也没有目的,也都不能使用“缘木求鱼”。  还有一类成语涉及两种不同的人,他们之间具有特定的关系,被比喻的对象不属于这种关系就不能使用这条成语。例如“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干坏事。把不是“虎”的比作“虎”,不是“伥”的比作“伥”,也会造成误用。日人民网上有一句话:“(邓玉娇的)悲剧充分暴露部分官员的腐败,依仗权势为虎作伥的丑恶嘴脸。”在邓玉娇一案中,邓贵大等腐败官员本身就是为非作歹的“虎”,把他们比作“伥”显然是搞错了关系。再如“投鼠忌器”中的“鼠”比喻要打击的坏人,“器”比喻打击对象身边的人,特别是他所依附的或无辜的人。日《新民晚报》上有一句话:“伊朗成美国下个打击目标,布什欲动武投鼠忌器。”在这句话里,“投”的是伊朗,“忌”的是美国自己将为此付出比打击伊拉克更大的代价。伊朗不能比为“鼠”,美国更不是“器”,当然也不能说“投鼠忌器”。  (五)叠床架屋,自相矛盾  成语中已经包含的意思,使用时一般就不必重复了,否则容易叠床架屋。例如“芸芸众生”意思是为数众多的普通人,本身就包含了“众多”和“普通人”两个意思。因此,不能再用“众多”“广大”之类的形容词和表示多数的数量词修饰,也不能再接受“普通”的修饰或用来修饰“普通人”。再如“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笑,其中的“忍俊”就是忍笑。因此“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的笑声”之类,都是叠床架屋的说法。又如“星罗棋布”中的“罗”和“布”就是罗列、分布,因此不能再说“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完璧归赵”本身就包含了原物(“璧”)和原主(“赵”),使用时一般不必再重复原物或原主,更不能把原物或原主当成“完璧归赵”的宾语或补语。  同时也要防止同成语隐含的意思互相矛盾。例如“巧夺天工”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成的精巧,如果用它来形容天然景物,就等于说天然景物胜过天然景物,岂不逻辑混乱,自相矛盾了吗?再如“改头换面”的意思是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根本不可能彻底发生变化,说“彻底改头换面”就自相矛盾了。  (六)音近、形近成语混为一谈  有些成语读音相同或相近,有些成语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有明显区别,甚至迥然不同。使用时必须认真分辨,严格区别,否则极易混为一谈。例如:  “艰苦卓绝”和“坚苦卓绝”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艰苦卓绝”形容斗争极其艰苦,无可比拟;“坚苦卓绝”形容坚忍刻苦的精神超乎寻常。“艰苦”和“坚苦”是两个不同的词,分别由它们组成的成语当然不可能意思相同。不仅使用者常常分辨不清,有些成语词典也把它们当成异形成语。“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读音相近,意思却截然相反。很多人没有弄清“孚”(使人信服)和“负”(辜负)这两个关键词的区别,常常把二者混为一谈。  “无可非议”是说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论行动合情合理,并无错误;“无可厚非”是说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厚:重、过分),表示虽有缺点,但可以原谅。二者只有一字之差,极易混淆,就连有的成语词典也把它们处理成互见条目。“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不加重视。这两条形近成语也常常被人混为一谈。  除了以上六种情况以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那就是生造成语。近年来,一些貌似成语的词组悄然走红,在媒体中经常被使用。例如“有所起色”就是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所”可以放在动词前面同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有”、“所”连用放在双音节动词前面,可以表示具有一定的程度。而“起色”是名词,根本不能同“所”或“有所”结合。表示事物出现变好的样子,可以说“略有起色”“颇有起色”“大有起色”,也可以说“有所好转”“有所改观”“有所回升”,唯独不能说“有所起色”。又如“尽如人意”意思是完全符合人的心意,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它的否定式是“不”尽如人意或“不能”尽如人意。现在有人生造了一个“不尽人意”,作为“尽如人意”的否定式正在被广泛使用。所谓“不尽人意”,唯一的解释就是“不完全人的心意”,丢掉了关键的动词“如”(符合),不仅不合语法,而且变得不知所云了。  成语应用中常见的错误形形色色,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以上几类。希望使用成语的朋友切实注意,严肃对待,力求避免类似的错误。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是防止误用的最有效的办法。同时,切忌盲目赶时髦。一人误用,群起效尤,是一种浮躁的文风,害人不浅,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只要做到这两点,我想误用成语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成语在长期流传、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某些变化。有些成语的语义转移了。例如“按图索骥”原比喻办事拘泥成法,不知变通,现多比喻按照线索寻找。有些成语使用范围扩大或缩小了。例如“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只用于人与人之间,现在也可以用于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有些成语感情色彩转换了。例如“后来居上”原指资历浅的人反而位居资历深的人之上,含贬义,后用来赞扬后起的超过先前的,变成褒义成语了。当然也有由于古人误用,以致积非成是、以讹传讹的。例如“每况愈下”语出《庄子·知北游》,原作“每下愈况”,字面义是用脚踩猪腿来验猪,越往下越能看出猪的肥瘦(况:甚)。从宋朝就开始讹变为“每况愈下”,沿用至今。又如“反唇相讥”语本汉·贾谊《陈政事疏》,原作“反唇相稽”,意思是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质问对方(稽:计较,责难)。后来讹变为“反唇相讥”,意思也走样了。  对于诸如此类已经发展变化、约定俗成的成语,毫无疑问应该按照今天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和运用。问题在于有些成语现在可能正处在演变的过程中,还没有定型,判断它是正常的发展还是误用,就比较麻烦一些。例如“空穴来风”意思是有了空洞才招进风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但是现在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有人对《人民日报》近十几年来使用这条成语的情况做了考察,发现没有一例是表示事出有因,传播有据的。因此近年来新出版或修订的几部有影响的词典,在释义中都反映了这种变化。再如“美轮美奂”本来只形容建筑物华美、高大而众多,使用范围很窄。现在使用范围不断被扩大,几乎可以用来形容一切华美的东西。《现代汉语词典》过去并没有收录这个词条,2005年第5版开始补收,释为“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便有限制地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今天被认为是误用的成语,将来有一天会积非成是,最终被辞书界所认可。  但是,这种情况毕竟为数不多。目前有一些呼吁为误用成语开绿灯的文章,它们所举也不外乎“七月流火”、“明日黄花”、“空穴来风”等少数例子。而目前媒体上被误用甚至滥用的成语数量很大,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当前的主要倾向,是某些使用成语的人过于随意,缺乏规范意识。违背长期以来形成的、广大群众都在遵守的规范,随心所欲地、想当然地加以改变,显然是错误的。因此,不能因为有少数成语将来可能约定俗成,便对今天大量成语被误用的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对成语误用现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纠正成语误用贡献绵薄之力,是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辞书编纂工作者、语文教师和媒体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语文教师和媒体编辑,对于纠正成语误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纯洁祖国的语言,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衷心希望这件事能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和媒体编辑的高度重视。    (本文是《成语误用辨析200例》一书“前言”的前两部分。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语文建设》、《语言文字报》、《青年记者》、《新闻与写作》等几家语文和新闻刊物发表的辨析成语误用的短文200余篇,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副主编)
编辑: 解西伟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后发表评论。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 邮编:250014 &&&&编辑部电话:(97 196286&&&&&& && &&&《青年记者》投稿邮箱:&&& 杂志发行电话:(3&&&&&&&网站电话:(11&&&&&&&&&&&&& &&& &&&&& 《青年记者》邮发代号:24-213 &&& 《今参考·政界》邮发代号:24-216&&& &《今参考·商界》邮发代号:24-61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转载需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辞和谦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