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丁基三溴化铵溴化铵能否做合成介孔分子筛的表面活性剂

介孔分子筛 的水热法制备与合成机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1.004页1下载券5页免费5页¥2.0011页免费 7页免费6页免费36页4下载券7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5页免费8页1下载券
介孔分子筛 的水热法制备与合成机理|介​孔​分​子​筛​ ​的​水​热​法​制​备​与​合​成​机​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铌掺杂二氧化钛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铌掺杂二氧化钛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介孔氧化物因其大而规整的孔道结构和高的表面积等性质使其作为催化材料以及催化剂的载体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将介孔半导体氧化物作为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有机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作为光催化剂的主要原料,n型半导体TiO_2因催化活性高、化学稳定性好、不引起二次污染等诸多有点而成为理想的环保型光催化剂。对二氧化钛进行修饰改性,扩大二氧化钛的使用光谱范围是开拓二氧化钛在环境催化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论文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钛酸四丁酯为钛的前驱体,三乙醇胺(TEA)为水解延缓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得介孔二氧化钛粉体。通过考察焙烧温度、焙烧升温速率、表面活性剂和水解延缓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介孔二氧化钛的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介孔二氧化钛合成的合适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草酸铌为铌前驱体,将铌元素掺杂到介孔二氧化钛体系中,制得介孔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
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与物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介孔二氧化钛的焙烧温度范围较窄,以400℃为宜。焙烧温度高于400℃将导致介孔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升温速率以低速率为宜。表面活性剂和水解延缓剂用量过高或过低对介孔结构形成都不利,较合适的比例为Ti/CTAB=3,TEA/Ti=3。在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中,Nb元素进入二氧化钛晶格后导致晶格参数发生变化,(101)面间距增加,吸收边能量蓝移,禁带宽度增加。随着Nb掺入量的增加,复合介孔氧化物的结构稳定性下降。
选用苯酚作为目标降解物,对介孔二氧化钛、介孔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等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目标降解物初始浓度和一定的催化剂用量下、介孔分子筛合成的工艺条件对其光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具有规整孔道结构是介孔二氧化钛具有良好光催化活性的必要条件。少量的Nb_2O_5加入对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不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Nb_2O_5掺入量增加,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下降,这可能是复合氧化物吸收边能量蓝移、禁带宽度增加的结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分类号】:O643.3【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8-20
1.1 介孔材料概述8
1.2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8-11
1.2.1 液晶模板机理9-10
1.2.2 协同作用机理10-11
1.3 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现状11-13
1.3.1 掺入金属元素11-12
1.3.2 以介孔分子筛作载体负载催化活性组分12-13
1.4 非硅基介孔材料13-16
1.4.1 非硅基材料的研究现状13-14
1.4.2 非硅基材料的合成14-15
1.4.3 介孔二氧化钛15-16
1.5 介孔材料的应用16-17
1.5.1 化工领域16-17
1.5.2 环境和能源领域17
1.5.3 分离和吸附领域17
1.6 选题依据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7-20
第二章 实验部分20-27
2.1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20-22
2.1.1 介孔分子筛的制备20-21
2.1.2 催化剂的焙烧装置21-22
2.1.3 Nb-Ti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22
2.2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及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22-25
2.2.1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22-23
2.2.2 标准COD工作曲线的绘制23-25
2.3 催化剂表征手段25
2.3.1 X-ray粉末衍射(XRD)25
2.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25
2.3.3 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DRS)25
2.3.4 热重分析(TG-DTA)25
2.4 试剂一览表25-27
第三章 催化剂表征27-46
3.1 TiO_2介孔分子筛的表征27-38
3.1.1 焙烧温度对模板剂脱除的影响27-29
3.1.2 焙烧温度对介孔二氧化钛结构的影响29-32
3.1.3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二氧化钛结构的影响32-35
3.1.4 焙烧过程中升温速率对介孔二氧化钛结构的影响35-36
3.1.5 水解延缓剂用量对介孔二氧化钛结构的影响36-38
3.2 介孔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分子筛的合成和表征38-41
3.3 非介孔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表征41-44
3.4 本章小结44-46
第四章 催化剂活性测试46-59
4.1 催化剂活性测试初始条件的确定46-49
4.1.1 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46-47
4.1.2 反应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47-49
4.2 TiO_2介孔分子筛催化活性测试49-53
4.2.1 焙烧温度对介孔TiO_2分子筛光催化活性的影响49-50
4.2.2 升温速率对介孔TiO_2分子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50-51
4.2.3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介孔TiO_2分子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51-52
4.2.4 介孔TiO_2分子筛与非介孔纳米TiO_2光催化活性的比较52-53
4.3 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反应测试53-57
4.3.1 非介孔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反应活性测试53-55
4.3.2 介孔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活性测试55-56
4.3.3 介孔与非介孔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活性对比56-57
4.4 本章小结57-5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9-61
5.1 结论59
5.2 展望59-61
参考文献61-6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书静;杨秀敏;降青梅;;[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晓巍;[D];南昌大学;2011年
马允;[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岂兴红;[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梅艳;[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宇,肖丰收;[J];催化学报;2003年02期
刘持标,叶兴凯,吴越;[J];催化学报;1997年02期
楚文玲,杨向光,叶兴凯,吴越;[J];催化学报;1997年03期
何静,李峰,孙鹏,段雪;[J];催化学报;1998年06期
何农跃,李大塘,沈俭一,屠迈,鲍书林,须沁华;[J];催化学报;1999年04期
邵凤琴,张立凡,严红燕,罗根祥;[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徐丽,冯钰锜,达世禄,施治国;[J];分析化学;2004年03期
辛靖,张小明,张兆荣,索继栓;[J];分子催化;1999年04期
郑金玉,丘坤元,危岩;[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许宁,阚秋斌,张吉,李雪梅,纪亮,吴通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定华,何杰,杨万秀;[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孟凡明;肖磊;孙兆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王敏;;[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李莉;宋俊密;陈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黄锦勇;刘国光;刘力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夏凤丽;孙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孟娜;张雁秋;李燕;徐玉洁;刘礼鹏;;[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周巧晗;黄微雅;方琼曼;莫巧红;王敏洁;;[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黄婷;;[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熊严军;;[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志兵;桂祖胜;;[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杨哲;郑经堂;周磊;隋吴彬;吴明铂;;[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杨新丽;杨喜平;闫向阳;韦梅生;张玉军;;[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曾翎;姜华昌;杜王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李晓杰;欧阳欣;闫鸿浩;;[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顾群;黄翔;杨建忠;王进美;;[A];第四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黄翔;赵丽宁;狄育慧;;[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冉东凯;储德清;;[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袁麟;刘静;黄峰;;[A];第15届全国腐蚀与表面保护技术研讨会暨首届全国腐蚀与表面保护技术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9年
李达;张军;邵乐喜;卞洪飞;李东珂;杨元政;;[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洪芬;[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爱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夏明霞;[D];湖南大学;2010年
孙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王贵青;[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张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陈贝贝;[D];武汉大学;2010年
汪青;[D];东华大学;2010年
祖艳红;[D];吉林大学;2011年
夏春辉;[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旭;[D];河北大学;2009年
庞宇;[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孙伟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朱曜峰;[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友强;[D];郑州大学;2010年
邢双英;[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伟娜;[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贺明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樊丽霞;[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楚会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杰,杨万秀;[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张青山,张辉淼,郭炳南;[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谭怀琴,全学军,赵清华,桑雪梅;[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赵文宽,孙育斌,马庆华,方佑龄;[J];催化学报;1999年03期
银董红,李文怀,钟炳,彭少逸;[J];催化学报;2000年03期
郑珊,高濂,张青红,郭景坤;[J];催化学报;2001年02期
李亮,施剑林;[J];催化学报;2005年02期
刘子玉,齐越,张莹,曲丽红,桑石云,刘中民;[J];催化学报;2005年06期
陈开东,颜其洁;[J];催化学报;1997年03期
刘冀锴;安太成;曾祥英;李桂英;盛国英;傅家谟;;[J];材料导报;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建军;[D];中南大学;2001年
李美俊;[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年
王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余承忠;[D];复旦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海龙;[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伍志鲲;[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徐海兵;[D];福州大学;2003年
谢朝霞;[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陈华圣;[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安群力;[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胡曰博;[D];四川大学;2005年
孟建丽;[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段战辉;[D];南昌大学;2005年
陶涛;[D];江苏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新革;赵斯琴;高艺玮;长山;;[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健强,李灿,许磊,李美俊,辛勤,刘中民;[J];催化学报;2001年03期
袁兴东,沈健,李国辉,Ji-Man KIM,Sang-Eon PARK;[J];催化学报;2002年05期
黄银燕,赵璧英,谢有畅;[J];催化学报;1997年06期
戴延凤,刘希尧,萨学理;[J];分子催化;1998年01期
卜林涛,邵青,戴乐蓉;[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6期
许宁,阚秋斌,李雪梅,刘庆生,吴通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6期
李工,阚秋斌,吴通好,侯长民,黄家辉,吴淑杰,李灿;[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6期
高峰,赵建伟,张松,周峰,金婉,张祥民,杨?原,赵东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8期
夏勇德,华伟明,高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1期
周群,李宝宗,裘式纶,庞文琴;[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云珍,邱健斌,郑思宁,郑瑛;[J];稀土;2004年01期
于善青,赵瑞玉,刘晨光;[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4年04期
蒋迎道;武宝萍;宋长生;王慧彦;许前会;;[J];辽宁化工;2006年03期
徐坚;杨立明;王玉军;骆广生;戴猷元;;[J];化工学报;2006年10期
宋艳;李永红;;[J];化学进展;2007年05期
孙发民;;[J];工业催化;2007年11期
罗淑文;陈彤;曾毅;王公应;;[J];化学进展;2008年Z1期
吴文;许俊强;全学军;;[J];四川化工;2008年03期
李猛;傅吉全;;[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魏兵;沈志虹;张昌松;左超;;[J];分子催化;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静;马莉莉;蔡烈奎;朱路新;;[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李建龙;张长远;李阳阳;马静君;曹育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杨蓓玉;姚娟;顾剑江;赵峰;菅盘铭;;[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伟;陈长林;徐南平;;[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王广建;张晋;郭娜娜;曾娜;刘辉;;[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许俊强;储伟;郭芳;全学军;李军;;[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郭震;曾晖;张高勇;董金凤;;[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龚德志;闫群英;刘旭松;蒋丽娟;姜斌;王国胜;;[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李宏愿;魏渝伟;庞玲玲;;[A];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C];2008年
戴清;郭妍;叶琼;袁春伟;;[A];2000'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学全;[N];大众科技报;2003年
杨儒;[N];中国化工报;2003年
记者 路平 通讯员 杨虹宇;[N];广东科技报;2009年
江世亮;[N];文汇报;2003年
记者 张秀凤;[N];中国化工报;2011年
孙剑平 王清文
袁雅姝;[N];中国电力报;2011年
常建龙 王婧
郝晓丽;[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谦;[D];江苏大学;2012年
梁栋;[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刘建红;[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王静静;[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朱文杰;[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徐俊青;[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沈绍典;[D];复旦大学;2003年
朱卡克;[D];复旦大学;2003年
刘彩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王莉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扬;[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李晓娇;[D];吉林大学;2013年
谷桂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茂民;[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冯芳芳;[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徐峰;[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刘宪俊;[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冯上广;[D];吉林大学;2014年
曾娜;[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陈彦;[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介孔分子筛纤维的模板合成及功能材料的组装研究--《吉林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介孔分子筛纤维的模板合成及功能材料的组装研究
【摘要】:近来,对于介孔分子筛形貌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很多应用中,不仅要求控制介孔分子筛的纳米级的介孔结构,而且要求控制其微米级的形貌。大量具有特定形貌的分子筛,如膜、球、纤维和管已经有所报道。中空的或者是实心的介孔分子筛纤维由于结合了有序的介孔及大的长径比,在光学器件、纳米流体管道、以及用作化学物质的主体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合成介孔分子筛纤维一般采用均相或两相的直接合成方法。均相合成通常是用稀释的二氧化硅—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反应物,所得到的纤维随反应条件的不同,其直径范围很大。两相法利用了油—水界面,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所得到的纤维有类似于单晶的结构,其直径为1~40微米。目前介孔分子筛纤维的制备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分别对介孔的结构和产物的形貌进行控制。2.产物为单分散的,纤维没有形成有序排列。3.产物的直径、长度分布范围较广。我们将介孔相的自组装和模板法结合起来得到了一种新的制备平行排列的介孔分子筛纤维阵列的方法。这些具有多级有序结构的纤维可以非常方便地用表面活性剂作为结构导向剂,用阳极氧化铝膜作为硬模板来制备。纤维的微观和宏观性质可以分别控制。介孔分子筛纤维的直径和长度分别对应于阳极氧化铝膜的孔径和厚度。由于阳极氧化铝膜的孔径、厚度和孔密度可以通过阳极化条件来改变,因此可以制备具有所需参数的介孔分子筛纤维。另外,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的组成,还可以控制纤维的内部介孔结构。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所有的金属中,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物理性
质。比如它具有非常高的导电率而被广泛地应用在电路中。到目前为止,已经
制备了的铜的纳米结构有纳米颗粒、纳米线和膜。但是还没有报道过铜纳米管
的合成。由Martin等人所开创的模板法是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结构的重要方法。
但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通常是金属的纳米线而不是中空的管状结构。我们介绍
了一种以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通过化学沉积制备金属纳米管的有效方法。
这是通过四步操作来实现的,即孔壁修饰、抛光处理、敏化一活化及化学镀。
因此,首先要使多孔氧化铝孔道表面轻基化以增加表面轻基及随后的胺基的数
量。随后,通过硅烷与轻基之间的硅烷化作用使表面官能化。硅烷与表面的反
应不仅发生在孔道中,也发生在膜的表面上,因此,在硅烷化后要对膜的表面
进行抛光,以除去表面上的硅烷,使没有反应的表面暴露出来。为了得到金属
纳米管,在孔道的表面必须有催化剂,这样金属才能优先沉积在孔壁上。这是
通过两步实现的,表面硅烷化的多孔阳极氧化铝膜首先用Sn2+敏化,它与孔表
面的胺基配位从而固定在孔壁上。随后用P矛+活化,Sn2+被氧化变为S矿+,同
时Pd2+被还原成Pd的纳米颗粒。最后,将多孔阳极氧化铝膜浸入铜镀液中,Pd
纳米粒子起催化剂作用,促使铜还原并沉积在孔壁上。对孔表面的胺基修饰是
纳米管生长的关键步骤。由于氧化铝表面与敏化液中sn2+的结合能力很弱,Sn2+
很难固定在孔壁上。然而,Sn2+以及随后的Cu2+都容易与胺基配位,因此胺基
在金属的沉积中起“分子锚”的作用。所合成的铜纳米管具有可调控的内径,
并且是两端开口的。其外径由氧化铝模板的孔径所决定,而内径可以通过改变
沉积时间来调变。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别的金属如Ni和C。中。这种纳米管阵
列在制备新的核一壳结构的纳米金属电缆合金及其它材料中有潜在的应用价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及可调节的孔径,在过去的二十年
中引起了很多关注。介孔二氧化硅的孔壁可以用适当的有机官能团来进行修饰
使之能够锚定其它物质。将客体材料组装进孔道中能够得到具有新颖性质的复
官林大学博d匕学位论文
合材料,这使得它能够作为催化剂、吸附剂和电子器件。8一轻基哇琳铝由于具
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发光特性,目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发光材料之一。8一
轻基喳琳铝主要发蓝绿色的光,其发光波长在500 nm左右。在本研究中将8一
轻基哇琳铝组装入带有胺基基团的介孔分子筛SBA一巧的孔道中,并且观察到
其光致发光有90 nm的蓝移。胺基基团对8一经基喳琳铝的发光起着重要作用。
其可能的机理与给电子的胺基基团与8一轻基哇琳铝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作为给电子的基团,~NH:可能会进攻8一轻基哇琳铝分子中的A13+离子形成
AI一Ns键(N,代表SBA一15表面的N原子),它所形成的空间位阻使Al与配体8
一轻基哇琳之间所形成的Al一Np伽p代表毗睫环上的N原子)键减弱甚至断裂。由
于Alq3的发光是与Al一N键的共辘性有关的,Al一N键的共扼性越弱,发光就越
会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导电聚合物由于其具有诱人的半导体特性在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己经有越
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中,聚苯胺非常特别,因为可以通
过氧化掺杂和质子掺杂来改变它的电导率。本文研究了在SBA一巧的孔道中聚
苯胺的合成并从应用的角度研究了它的湿敏性质。我们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
下研究了聚苯胺/s BA一15复合物的阻抗,发现盐酸溶液的浓度以及聚苯胺的组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TQ424【目录】:
第一章 绪论7-41
1.1 介孔分子筛简介7-11
1.2 介孔分子筛的形貌11-15
1.3 介孔分子筛的表面修饰和组装15-23
1.3.1 表面修饰16-17
1.3.2 组装17-23
1.4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简介23-24
1.5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纳米材料24-28
1.6 本论文选题创新性及研究意义28-30
参考文献30-41
第二章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介孔分子筛纳米纤维41-67
2.1 引言41-42
2.2 具有一维孔道结构的介孔分子筛纤维的合成42-52
2.2.1 实验部分42-43
2.2.2 结果与讨论43-52
2.3 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介孔分子筛纤维的合成52-59
2.3.1 实验部分52
2.3.2 结果与讨论52-59
2.4 介孔氧化钛纤维的合成59-63
2.4.1 实验部分59
2.4.2 结果与讨论59-63
2.5 本章小结63-64
参考文献64-67
第三章 以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化学沉积(化学镀)金属纳米管和纳米线67-87
3.1 引言67-68
3.2 铜纳米管和纳米线的合成68-79
3.2.1 实验部分69-70
3.2.2 结果与讨论70-79
3.3 镍纳米管和纳米线的合成79-82
3.3.1 实验部分79-80
3.3.2 结果与讨论80-82
3.4 钴纳米管和纳米线的合成82-84
3.4.1 实验部分82-83
3.4.2 结果与讨论83-84
3.5 本章小结84-85
参考文献85-87
第四章 8-羟基喹啉铝在介孔分子筛SBA-15中的组装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研究87-109
4.1 引言87-90
4.2 实验部分90-92
4.3 结果与讨论92-107
4.3.1 Al含量的测定92-93
4.3.2 红外光谱分析93-96
4.3.3 紫外-可见光谱96
4.3.4 光致发光(PL)光谱96-106
4.3.5 产物的稳定性106-107
4.4 本章小结107-108
参考文献108-109
第五章 聚苯胺在介孔分子筛SBA-15中的组装及其湿敏性质研究109-125
5.1 引言109-111
5.2 实验部分111-112
5.3 结果与讨论112-123
5.3.1 XRD112-113
5.3.2 氮气吸附113-116
5.3.3 紫外—可见光谱116-117
5.3.4 红外光谱117-120
5.3.5 湿敏性质120-123
5.4 本章小结123
参考文献123-125
第六章 结论125-128
发表论文128-129
致谢129-130
中文摘要130-133
英文摘要133-13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惠明;[D];吉林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峰,赵建伟,张松,周峰,金婉,张祥民,杨?原,赵东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8期
余承忠,田博之,范杰,屠波,赵东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1期
高波,朱广山,傅学奇,辛明红,裘式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李晓芬,何静,段雪,马润宇,朱月香;[J];化学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延东;刁全平;李铁纯;侯冬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高后秀,王炜娜,陈泉水,刘双翼;[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任玲玲,何静,马润宇,段雪;[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闵丹丹;何文;杜晓永;张学广;李彦鹏;;[J];山东陶瓷;2011年05期
蔡建岩;;[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乌云高娃,卢冠忠,魏东芝,郭杨龙,王筠松;[J];催化学报;2003年03期
黄晶晶;李小红;张治军;;[J];材料导报;2007年S3期
徐丽,冯钰锜,达世禄,施治国;[J];分析化学;2004年03期
乌云高娃,卢冠忠;[J];分子催化;2002年01期
薛屏,卢冠忠,郭耘,郭杨龙,王筠松;[J];分子催化;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广宇;黄金莉;刁剑雄;孙野;孙英;;[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田玉平;刘晓英;吴会灵;杨芃原;;[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景梅;[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牛奎;[D];江南大学;2011年
于洪浩;[D];东北大学;2010年
朱卡克;[D];复旦大学;2003年
任玲玲;[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高波;[D];吉林大学;2005年
王庐岩;[D];山东大学;2005年
陈悦;[D];吉林大学;2005年
宋伟明;[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陈泉水;[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桂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孙伟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爱静;[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罗劭娟;[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颜淑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张丽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王素艳;[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李丽;[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袁杰;[D];山东大学;2011年
胡顺;[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波,朱广山,傅学奇,辛明红,裘式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蔡晓慧;朱广山;高波;张维维;张大梁;魏玉红;裘式纶;王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年11期
郑珊,高濂,张青红,郭景坤;[J];化学学报;2000年11期
陈晓银,丁国忠,陈海鹰,李全芝;[J];Science in China(Series B);1997年03期
王大伟;成会明;;[J];科学通报;2008年08期
查庆芳,张玉贞,吴明铂,石怀彬,刘朗;[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徐应明,李军幸,戴晓华,张泽,高怀友;[J];应用化学;2002年10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浩;[D];吉林大学;2011年
郭明义;[D];吉林大学;2011年
袁金芳;[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娟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王景刚;[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立建,杨平,卓仁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8期
孙锦玉,赵东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1期
张雪峥,乐英红,高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7期
白妮,张萍,郭阳红,庞文琴,宋溪明,陈红梅,李彪,常小红;[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8期
张军,徐家立;[J];生物工程学报;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琛,李淑英;[J];全面腐蚀控制;2005年01期
;[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6期
蔡成东,周剑章,齐丽,席燕燕,蓝碧波,吴玲玲,林仲华;[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04期
李新贵,高维威,黄美荣;[J];精细化工;2005年06期
刘杰三;;[J];化学通报;1981年03期
何芳钧;;[J];科技通报;1986年03期
潘洪贵,王智民;[J];化学工程师;1995年02期
薛金萍;[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J];中国粉体技术;2004年04期
李英杰;田森林;宁平;;[J];化工中间体;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伯云;;[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丁昆仑;苗镇江;安贵民;谢芸;陶然婷;刘志敏;;[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绿色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陈芬;杨春明;;[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徐效清;李莉;邱广明;;[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蒋亚东;王涛;吴志明;黄春华;李丹;;[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都有为;臧文成;;[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梁杰;房进;魏志祥;;[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宋月贤;王红理;郑元锁;韦玮;徐传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郭丽玲;胡伟达;王鲜;欧阳世翕;;[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常明;张俊喜;陆启飞;燕友果;张立德;;[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卫;[N];中国化工报;2005年
张迎增;[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任晶惠;[N];大连日报;2005年
韩凤凤 张绍武;[N];中国建材报;2004年
龙丹梅;[N];重庆日报;2009年
华道本;[N];中国石化报;2000年
本报记者束洪福;[N];科技日报;2003年
崔利娟;[N];中国化工报;2007年
记者 艾琳;[N];兰州日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冯竞;[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楠;[D];吉林大学;2004年
熊善新;[D];四川大学;2004年
董群;[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施治国;[D];武汉大学;2004年
张剑;[D];吉林大学;2006年
卢晓峰;[D];吉林大学;2007年
李桂村;[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李玉峰;[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夏和生;[D];四川大学;2001年
薛怀国;[D];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丽波;[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邬淑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任斌;[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隋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许杰;[D];重庆大学;2003年
罗来正;[D];重庆大学;2010年
王强;[D];重庆大学;2003年
王燕;[D];东华大学;2005年
赵金玲;[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邢双喜;[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丁基三溴化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