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证有用吗健康C证对评职称有用吗?

心理健康案例_心理健康案例-疾风资料库
心理健康案例_心理健康案例
发布时间: 22:57&&&&发布人:
心理健康案例
<消息(共同关注):“天之骄子”这4个字,是人们送给那些经过了高考洗礼,幸运地走进了大学校门的“幸运儿”的。的确,除了“天之骄子”,没有更好的词汇可以形容他们所受到的关注、他们内心的自豪和骄傲。在很多人的眼里,大学是人生的又1个美好开端。可是有谁会想到,在这座象牙塔里仅仅学习生活了几个月,竟然有人想到了自杀。玛丽(化名):我睡觉的时候,想到自杀。我感到是在楼顶,我以为床上是楼顶,心想跳下去算了,想跳的时候,一下子又抓住床的扶手,又害怕自己掉下去了。镜头中要轻生的这个女孩是南方某大学的学生,尊重她本人的意愿,我们在片中隐去了她的学校和真实姓名,暂且称她为玛丽。我们见到玛丽时,根本看不出她和其他的女大学生有什么不同,如果她自己不说,我们也根本不会想到她是1个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据玛丽讲,自己现在的真实心理,她的老师、同学,甚至同寝室的室友都不知道。玛丽(化名):他们都觉得我是1个很开朗,比较单纯的人。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掩饰真实的自己,玛丽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折磨。玛丽告诉我们,在高中以前,她一直非常优秀,也一直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可是进入大学以后,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更优秀的同学和校友们相比,她觉得自己顿失光彩,原来的自信也一点点地消磨掉了。玛丽(化名):因为我觉得我以前很优秀,我就不愿意承认自己落到这种地步了。看到人家师姐,穿衣服那么漂亮,那么有气质,看起来像大学生,而我自己一点漂亮衣服都没有,所以觉得很压抑,就很怕失败,不想去做那些事情,躲起来,不想去面对。而加剧玛丽心理负担的因素还不仅仅是这些,她原本以为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到了大学之后即可充分地享受生活,可是大学校园里的实际情况却让她大失所望。玛丽(化名):我以为上了大学会比上高中轻松一点,谁知道上了大学之后,看看周围的同学,1个个都在赶作业,1个个都在做作业,都在很努力地学,我知道他们这么努力地学,肯定会比我好的,但是我又不想学。种种的压力和不如意,让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不久的玛丽逐渐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玛丽(化名):大家讨论就业压力,讨论比如说入党,就是这些方面的压力,我就觉得自己做不来,就很怕,而我觉得家里人很希望我这样做,我做不来,所以我就很烦。一次偶然的机会,玛丽了解到,学校的心理教师曾帮助不少学生走出了心理的阴影,于是,她找到了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玛丽的心理辅导老师:她经常晚上很难入睡,睡眠质量不是很好,吃饭没有胃口,吃不下饭,明显显得很消瘦,她经常觉得很孤独,很孤单,情绪一直都非常低落,甚至想过觉得生活没什么意义,想自杀。现在,玛丽每周都抽出半天的时间接受心理辅导老师的治疗,在老师的帮助下,玛丽正慢慢地走出心中的抑郁。马克,今年22岁,3个月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面对我们的镜头,他很坦诚地告诉我们,自己也曾经是1个人格分裂、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马克(化名):在学校时,我当着大家的面说了,其实我是1个人格分裂者。我在小时候或者到高中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想,甚至亲手去把一些小动物撕成碎块,活生生的小动物撕成碎块。马克说自己从小就不太受同学欢迎,因为他语言比较偏激,容易激动,有的时候和同学讨论问题,往往因为一言不合,就会吵起来。马克(化名):有一次复习的时候,把1个题目反反复复去问人家,把人家问得烦躁了,然后就随便地说了我一声,那时候受了一点刺激,爆发了出来就是很生气的,一拍桌子,骂出口,跟人家顶了起来,骂到后来真是不可开交。马克说,在他身上共有五重人格,他所说的“黑暗人格”只是这五重人格中的1种。马克(化名):一共5个,1个“黑暗的人格”,1个“小孩子的人格”,1个是像那些“男子汉大丈夫的人格”,还有2个“女性的人格”。五重人格下的马克生活在很痛苦的状态中,按照他的描述,5种人格中的黑暗人格经常引导他看到太多的社会黑暗面,他认为大学就是1个小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的现状让他感到害怕,就业的压力更让他迷惘,为了逃避现实,进入大学后不久,他就开始沉迷到网络中寻求慰藉。马克(化名):要找渠道发泄。但是跟父母讲,他们又不了解,又不理解,所以没办法,就在网上找渠道发泄:看小说,一些负面的小说,负面的信息,在游戏上不断地欺凌弱小,杀、打,搞的血流成河,那样去发泄。其实有的时候我自己玩游戏,在网络上流连的时候,真的很不开心,很疲倦,但是又要继续下去。走近片中这两位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感到非常吃惊。说起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家可能还不会忘记发生在前两年的清华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天津医科大马小明杀死爸爸和祖母,以及今年发生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死同学等等案件。在今年的五月份,北京一所高校的两名大学生仅仅因为谈论谁的专业好谁的专业不好,一言不和,竟然大打出手,导致一人死亡。据专家说,这些同学之所以会走上这样极端的道路,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又无法排解所致。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今年的新学期起,教育部要求全国的一百多所部属院校对入学新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试,同时都还在部分地方高校中进行了心理测试的取样,我们的记者在广州采访时,广州大学正在进行心理测试的取样。记者:刚才你做这个中国大学生心理测评量表,做完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学生(一):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都非常的繁忙,可能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都不懂得怎么样去处理,怎样去抒发,可能存在心理上的障碍。学生(二):让我开始面对而且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学生(三):我来自农村,大学里很多都是城市的同学,我们和他们在一起,很多东西都没有见识到,他们可能在很多方面比我们做得更好,我们在心里感到有一些自卑。广州大学的心理辅导中心主任章明明告诉我们,最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凸显出来,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章明明(广州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心理辅导)选修课是从98年开始的,最早选我们课的时候,当时报名的我记得只有30人,后来逐渐递增,现在主动报名的有700人,结果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情感世界》是1999年创办的心理类节目,在全国大学生中影响比较大,很受欢迎。节目创办以来,每次都能收到很多大学生的来信和电话。《情感世界》栏目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每次来信来电都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反映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其中尤以刚入学的新生和处于毕业找工作阶段的学生居多。几年下来,他们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还有1个渐变的过程。魏漫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会新闻部主任):(早些年)那时候大学生想自杀,或者有过激行为,多半是因为失恋、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这样的问题,这两年可能是压力,承受的压力大了,比如说学习不好了,自杀或者他杀的行为,主要是压力导致人情绪的焦躁。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多的人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学生因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们承受如此巨大的重负呢?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马克,目前已经顺利参加工作,马克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多重人格,得益于他能主动寻求心理救助。他选修心理辅导课时从未逃课,参与的姿态也都非常积极。心理学知识使他的五重人格成功地达到了1个动态平衡。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的多重人格呢?章明明(广州大学心理辅导中心主任):人格形成最关键时期是三到七岁,这个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人格最重要的因素。他当时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他的父母虽然爱他,但是他们不懂得爱,非常专制,比如说他的父亲经常打骂他,不懂得尊重他,他的母亲,他的祖母,用一些非常伤害自尊心的,比如说甚至用一些“你是1个罪犯”的字眼去刺激他,伤害他。甚至有一次,父亲把犯了错误的儿子摔到街上,并且说再也不要他了。马克(化名):在那一件事情上,黑暗的人格就开始真正的成型,成型之后就开始出现,虽然是小孩子,但是有的时候会蹦出一些念头,要放火杀人,现在想起来挺幸运的,虽然黑暗的人格成型了,但是很幸运,那时候又分裂了1个“小孩子的人格”出来,就是那个“小孩子的人格”害怕被惩罚,还有一些很善良的想法、性格,可以说是阻止黑暗人格行为的爆发。玛丽和马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了不可忽视早期心理教育的结论,这一点,如今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为什么相对来讲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比较高?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莫雷认为,因为大学与中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在中小学十分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会发生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他产生巨大的不平衡。还有的是他过去有一部分心理创伤,中小学时心理环境很好,没有表现出来,一到大学,就会因为各种情况引起不适而爆发。莫雷(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婴幼儿开始,要整个社会都形成那种理念,第一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当心理出现不平衡状态的时候,能及时得到疏导,使他回到正常的心理状态,现在,各级部门和整个社会已经注意到应该怎么样从全程来考虑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握住快乐的金钥匙 ——合理认知与教师心理健康 一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然而,笔者2000年5月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县小学教师进行大样本测查,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小学教师至少存在某一方面的精神症状,有四分之一的小学教师存在五方面以上的精神症状,其中有少数教师程度已相当严重,直接影响了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社会发展使得教师成为越来越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也使得教师成为越来越令人心力交瘁的职业。这种尴尬使不少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类似“心理感冒”的1种“亚健康”状态中,不仅导致早衰甚至早逝,并且弥漫性地投射到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目前要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在短期内大幅度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是不大可能的。在外界条件无法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教师自己是否无能为力了呢?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帮助教师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缓释,自我放松,自我成长,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出于1种“助人自助”的神圣感和使命感,笔者和同事一起在城镇、农村、山区各选择一所学校,进行“教师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行动研究。 我们提出了一些支柱性的口号: “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幸福是1种感觉,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压垮;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 我们把可读性很强,操作性也很强的心理健康自学材料发给教师,要求他们自学、自省、自悟; 我们每月一轮顶风冒雨深入三所学校作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我们布置教师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做书面认知作业; 我们要求教师睁大眼睛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快乐; 我们让教师根据不同的情绪困扰开展小组讨论,在交流与合作中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人际交往,解决共同问题; 我们要求校长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心理气氛; 我们建议各校最好形成1种制度,让教师经常参加文化休闲活动,为教师创造1种放松身心、开放自己、成就自己的机会…… 国内许多研究表明,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是中国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负担过重,职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过大,应激反应过频以及学校办学条欠佳等原因引起的。这些当然都是事实!但是,在我们开展研究的两年时间里,这三所学校的各种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但是由于被试教师学会了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减少了很多应激反应和心理冲突,减轻了很多心理压力,用SLC-90和16PF两份心理测试卷的相关样本前后测统计检验表明,教师的精神症状明显减少,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二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外在的教育性、预防性心理干预和教师的自学自省自悟,唤醒教师心理自我保健的强烈意识,引导教师自行解决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这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这条途径为什么能够如此显著地增强教师心理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呢?是因为我们的研究始终建立在1个强大的心理学理论支柱之上:“合理情绪疗法”。 “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把这句话作为其心理治疗理论的起点。他强调人的认知在情绪和行为中的主宰作用,认为,人们往往不快乐,是因为被“绝对化倾向”、“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等不合理的认知束缚了心灵,导致了情绪困扰。要想从灰色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用合理信念来取代不合理信念。而他的ABCDE操作模式来是解决情绪困扰的有力武器。 所谓ABCDE操作模式具体是指: A:发生的事件(应激源); B: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D:劝导干预; E:效果(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消失或减弱)。 举例说明。我们发现某位同事最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寝食难安,面黄肌瘦,容易发火,对学生偶有体罚。(这是C,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我们问他原因,他说,妻子患了晚期胃癌,如果手术治疗肯定人财两空,可是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走过这么多年,怎么忍心见死不救?妻子要是撒手西去,我的家庭怎么办?我的孩子怎么办,我还怎么活得下去?(这是A,外界负性事件。) 同事的言下之意:造成他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原因是“妻子患了不治之症”(A)。可是根据合理情绪疗法,事件A不能直接导致不良反应C,是人们对事件A的认知评价中的不合理信念B引起了情绪困扰C。上面这位教师要想摆脱困扰,应该怎么办?显然,A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很难改变;只能通过改造不合理信念B来改变情绪和行为C。这1步就是D:把不合理信念B(绝对化倾向,把妻子患病感受为糟糕至极,天塌下来一样等)挖掘出来,进行自我劝导、自我辩解,用正确合理的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出现结果E: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理智地看待妻子患病这件事情,不良情绪和行为逐渐消退,心理恢复平衡。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和被试教师一起寻找各种已经或可能引起教师情绪困扰和行为异常的负性事件(A),包括来自教师职业的、来自调皮学生的、来自家长的、来自竞争的、来自人际交往的,来自家庭的。我们组织教师按A的不同类型,进行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着用ABCDE操作模式进行心理调节。 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教师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进行调适。 如, 无论在问卷调查还是在行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不良情绪最多的是来自学生。我们将“主要烦恼来自学生”的教师进行再分组。各小组教师你一言我一语,运用ABCDE模式进行心理调节。 A(负性事件):班里有些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总是拖欠作业,因此成绩总是不好。 C(情绪和行为反应):苦恼、生气、不平、焦虑、伤心、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恐吓、偶有体罚。 B(把貌似合理实则不合理的信念挖掘出来): ——学生应该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这么不听话,把我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我的挑衅和蔑视; ——班里的后进学生比别班的多,也更差,太不公平了,运气怎么这么差;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没本事,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考核成绩; ——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但是成效不大,自己真是太没用了,简直一文不值…… D(自我劝导、自我辩论,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 ——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10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也有个别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1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克服绝对化倾向);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要是因为没听懂,自己的教育也许存在问题;要是因为贪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是他们也能像大人那样有自制力,就不成其为孩子了。况且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那时重多了,他们的玩耍和童趣又实在太少,也是值得同情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公平是相对的,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绝对公平。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学生,有成绩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我班独有的现象。自己班的后进生比较多,但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班里,对其它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比如说体育、劳动、乐于助人、有义气等),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克服“以偏概全”); ——自己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效果不显著,也不是毫无效果,有几位不是有了明显进步吗?即使这项工作不能令人满意,自己也不是一文不值,有的方面曾经受过领导的表扬,自己还是很有价值的(自我效能感); ——即使真的一点效果也没有,但是尽到自己努力了,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了,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对这几位学生的作业要求。(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E:(效果):心理恢复平衡,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消除或缓解了焦虑、苦恼、愤怒、不平等诸多不良情绪,心情舒畅,饮食和睡眠情况明显改善,并与后进学生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三 上述案例证明,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中小学教师冲破心理牢笼的1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法宝。回味上述案例,可以发现以下事实: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消除负性事件引起的不良情绪,关键是两条:第一是挖掘出自己对该事件认知评价中的所有不合理信念B;第二是要用正确合理的信念来代替不合理信念B。一旦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诱发事件的看法,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不良情绪和由此引起的不良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运用ABCDE模式,挖掘不合理信念B,这是第二位的,短期内可以学会的,而树立正确的理念和认知才是第一位重要的,非得长期自我修养不可。 换句话说,我们要想对症下药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这个良方,来对自己进行心理自助,不仅要掌握ABCDE模式的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用理性的,睿智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万事万物,也就是说,要有合理的认知。 合理的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错误的认知是导致心理障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不合理认知不仅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必然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避免错误认知对情绪的困扰,必须在头脑里牢固地树立起许许多多正确的认知观念,一旦需要,立即从头脑里闪现出来,调动起来,作为强有力的武器,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 对教师来说,至少必须牢固地树立以下正确合理的信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 教师观的核心是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至少应该包括: 一是要把学生当人。学生既然是人,就有人格尊严,就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教师必须把他们当作1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既然学生是人,就有差异,10个指头有长短,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2个人,因而每1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悦纳这种差异,允许学生优秀,也允许学生不优秀,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成绩好的学生是可爱的,暂时落后的学生也是可爱的;听话的学生是可爱的,淘气顽皮的学生也是可爱的。这样,就有可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享受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二是把孩子当孩子。学生是人,但这种人不是“大人”,而是“小人”,不管他的个子有多高,块头有多大,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与教师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犯的错误有很多是成长中的必然,是美丽的错误,是教师年轻时也犯过的错误。我们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如此,教师即可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在师生友好交往中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是把学生当学生。学生是人,是孩子,我们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放弃严格教育的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终极的功能是为年轻一代的幸福服务,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今天的幸福负责,也要为他们明天的幸福、一生的幸福负责。这样一来,1种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滋润剂。 (二)树立崇高的职业观,学会悦纳教师职业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是把它作为1个养家糊口、获取工资报酬的饭碗,还是把它作为1种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职业境界不同,在心中引起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是1种天底下最痛苦的职业,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解决纠纷,既是消防队长又是派出所长,既是领导又是保姆,讲得口干舌燥,累得腰酸背痛,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有时还要面对学生和家长的无理取闹,如果有机会选择,下辈子再也不当教师了。 2004年教师节受到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年轻时放弃大学教授不当,放弃教育部官员和全国妇联官员不当,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长达61年,至今仍以83岁高龄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她耳聪目明,精神抖擞,兴致勃勃,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还是其乐融融。白岩松问她何以能这样,她说看到那么多孩子健康成长起来了,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而且他们都得到了幸福和快乐,因此自己就感到十分幸福和快乐。 2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源于2种截然不同的职业境界。当你把教师职业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仅是1个饭碗时,当你把教育岗位当作1种创造性地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1种负担时,我们就会像霍懋征一样,在工作中得到欢乐,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职业倦怠,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如果不注意自我调节,为师之初的兴奋感和新鲜感很快就会被心力交瘁和烦恼苦闷所替代,到了一定年限,职业倦怠——1种弥漫性的消极情绪就会悄无声息地潜入教师的心灵:过了暑假盼寒假,过了寒假盼暑假,教育教学工作演变成被动的应付和痛苦的煎熬,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当教师还有什么快乐幸福可言?教师又怎能做到身心健康? 美学家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缺少的是发现快乐的眼睛。教师必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工作,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生活。 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就在所谓单调重复的生活中,就在所谓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假如我们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学校,看学生,看生活,看世界,那么,我们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常常保持新鲜感,我们就会使单调重复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就会把平常无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道,那么,对我们来说,每一次日出都会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儿都会像玫瑰花那样温馨,每一节课都会像毕业实习课那样新鲜,每1个学生都会像小天使那样可爱。 请试试:把每1个教案当作一首散文诗来写,把第一次晨间谈话当作一次讲演来做,把每一节课当作一台精彩的节目来演…… 假如没当过班主任,主动要求当一次试试,你当然得准备吃苦受累,但是在与学生的友好交往中,你能获得许多以往所享受不到的纯洁高尚的人间情感; 假如没上过公开课,争取上堂观摩课试试!在准备过程中你也许会紧张忙碌,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小应激,但是却能让你经历到1种前所未有的探索的喜悦! 假如没做过教育科研,申报1个课题试试!教育科研是复杂的、辛苦的、需要奉献精神和创造激情的,可是饱尝了创造的艰辛之后,当你在教育科研领域大声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这种成功喜悦是任何世俗的名利地位和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它会让你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优秀的、独一无二的, 这种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就像一剂心理健康的甘露,丝丝滋润你的心田。 教师劳动是1种充满生命涌动的、高度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的1种高尚的劳动没有理由不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 (四)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 多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笔者认为,幸福虽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却可以从自己心底里找出来。对同1个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观认识,不同的主观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在你的内心唤起的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全在于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苦和乐是相对的,都是对生活的1种感受,快乐不快乐全在于自己,就看你有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陷入思维误区,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导致挫折与困扰,从而失去幸福和快乐,此所谓“作茧自缚”。教师只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开心理枷锁,才能让心灵重见天日! 如何才能走出这些思维陷阱呢? 1、摈弃不合理的比较方式。 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之妙法也。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者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者自乐;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者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者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者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者自乐。” 苦恼之源常来自于不合理的比较方式:报酬总爱与比自己多的人比,地位总爱与比自己高的人比,生活水平总爱横向比不爱纵向比,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越比越憋气,越比越不平,越比越悲观,越比越失望。 摆脱苦恼的灵丹妙药也往往是合理的比较方式,比下有余则越比越有余: 当感到工资不如人家高的时候,与下岗工人相比; 当学校发不出那些“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待遇时,跟其它省市发不到基本工资的教师相比; 当别人评到职称而你“屡战屡败”的时候,与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相比; 当别人无德无能却青云直上,而你虽有千里马之才却只让你拉磨的时候,跟古今中外才华横溢却惨遭不幸的人相比,并在“大马拉小车”的轻松自如中品味人生其乐无穷的韵味; 当这一切都不如人家的时候,你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别人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有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们家庭比他们的和睦,甚至我的父母将我降生在南方这鱼米之乡,比那些出生在风沙弥漫的、终年积雪的、滴水贵如油的、常发洪水的、常闹地震的(比如说最近印度洋地震海啸)地方的人们强一百倍、一万倍…… 这在心理卫生学上叫做自慰,在西方国家叫做酸葡萄精神,在鲁迅笔下叫做阿Q精神。我们曾经以为精神胜利法是自欺欺人,其实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看,它使人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调节,在不幸的处境下求得心理平衡,获得愉快幸福的主观体验,这有利于身心健康。想想十年浩劫中,多少老前辈就是凭借着精神胜利法战胜了人生的磨难,坚强地活了下来!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是潇洒的,吃不到葡萄还说葡萄甜的狐狸是苦闷的;阿Q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谁都可以欺侮他,要不是他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一套精神胜利法,说不定在被砍头之前早就精神崩溃了!所以当我们看到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时候,用一用这种方法未尝不可。 2、克服情绪恶性循环 原本情绪就不好——尽量往坏处想——情绪越来越坏。这就是导致一些人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方式。 一位校长事先没有打招呼就坐在教室里听某个教师的课。这位教师开始没发觉,讲得好好的,待他发现校长在听课,情绪开始紧张,语言表达也不流畅了。他想:“我太紧张了,课讲糟了怎么办?校长会怎么评价我?会不会在大会上批评我?我以前在校长心目中认真工作的形象会不会被破坏?会不会影响我评职称?……”结果造成了情绪的进1步紧张,这节课就真的整个儿讲砸了。接下来,这位教师又整天为自己这节课的失败而郁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乐趣。这就叫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研究表明,人一旦陷入了情绪恶性循环,恶劣的情绪就会笼罩他整个的生活。不仅如此,这种恶劣情绪会传染。1个情绪舒畅、开朗的人,若同1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在1个家庭中是这样,1个办公室里也是这样。 要使自己幸福快乐,必须想法战胜恶劣情绪。办法有三: 一是转变世界观。遇事不要过于敏感,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细小问题扩大化,个别问题普遍化。要有广阔的胸襟和洒脱的人生态度,待人处事豁达大度一点,这是项心理自我修养的基本功,必须长期修养。 二是采取一些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设法解决产生恶劣情绪的问题;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妨自我酬劳一番,如去饭馆美餐一顿或去逛商店购物;考虑一下怎样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想一想还有处境比自己更差的人;把自己当前的处境和过去比较一下,尽量找出胜过过去的地方等等。总之,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不要让自己被烦恼所困扰。 三是做快乐作业。我们实验点校老师的心理认知作业之一就是:睁大眼睛在身边寻找快乐,对不快乐的事情视而不见,把快乐的事情找出来,写下来,经常看看。以下是浦阳二小潘老师写的一份快乐作业:(1)今天我开心极了,本学期高教自学考试的所有科目都通过了。(2)晚饭后随心所欲地选看那么多频道的电视节目,这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心里舒畅极了。(3)六一儿童节晚上去看学生文艺演出,女儿那可爱的舞蹈动作让我开怀大笑,整个晚上我都高兴得合不拢嘴。(4)批改学生的作业真是1种享受,他们的作业做得这么清楚,这么认真,正确率这么高,我的心里美滋滋的。(5)今天是周六,天气晴朗,鸟儿1大早就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又是1个美好的日子。吃过早饭,我带女儿上儿童公园玩,我们一起坐飞机,骑空中自行车、坐火车……玩得好开心哦!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6)今天晚上丈夫回来了。晚饭后我们靠在舒适的沙发上,各自聊着道听途说的新鲜事,相互之间有说不出的默契。生活在这样1个幸福美好的家庭里,拥有这样一位情投意合的丈夫,我真是太幸运了!(7)晚上,看书累了,女儿给我跳起了刚在学校学的儿童舞,看着她那胖乎乎的身子和滑稽可笑的动作,我笑得乐不可支,工作学习的疲劳一扫而光。(8)由于忙,好久没回娘家了,今天母亲带着小外孙来看我,我非常感动,也非常高兴。(9)……方老师,我现在已经越写越快乐…… 我看潘老师的快乐作业也越看越快乐。潘老师找到的这些快乐,谁会没有呢,只有平时视而不见,司空见惯罢了!假如我们人人都能像潘老师那样,从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寻找快乐,发现快乐,谁又会缺少快乐呢! 3、不要钻牛角尖 爱钻牛角尖的人思维是单向的、封闭的、形而上学的、经验型的、求同的、定势的。他们一年到头过得很累,不是跟别人较劲,就是跟自己较劲,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过得一点也不快乐。他们遇到的最大麻烦来自于人际关系。由于偏执、固执,容易出口伤人和沟通不畅,他们很难与人建立积极有效的人际环境,同事会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领导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不敢委以重任,他们也许因此失去很多机会。 尽快从牛角尖里跳出来,学会心平气和地、宽容地、留有余地的、全面客观理智地看问题,才是健康人生的上策。 『PSSP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是上海复旦科技园启导教育研究中心集合专家资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成果,依托PSSP和生涯品牌 ,为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所提供的1种教育服务,开创了教育行业教育顾问的先河,这有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教育项目。我们还特别推出“教师教研和亲友创富计划”,为教师提供了1个科研和创富的平台,在网站上增设了教师资源专栏,大家可以共享彼此的课件、教案、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案例、试题、学科总结等教学资源。让我们携手,共同开创中国的学习顾问业。』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咨询师证有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