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泉百问网》的问题!

当前所在的位置:>>>>
关于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议
文章来源:今日龙泉 作者: 发布时间:
  中共龙泉市委理论中心组   
  ――以龙泉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意识形态工作为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央和省委分别出台《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各级党委切实承担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意识形态工作为例,就地方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需承担的“四个责任”以及当前我市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努力方向提几点建议。
  一、地方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四个责任”
  1.担当政治之责。各级党委必须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担当起政治责任。关键是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学;二是必须敢于举旗亮剑,地方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关键时刻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身先士卒;三是必须“一把手”带头,必须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种好意识形态工作这块“责任田”。
  2.履行大局之责。习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关系,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大局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
  3.恪守安全之责。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一些新的形势。从国际来看,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从未停止,政治渗透有增无减。从国内来看,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改革的力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呈现多元倾向,各种新思潮不断涌现。各级党委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守意识形态安全之责。
  4.落实守土之责。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方针原则、任务要求已经十分明确,地方党委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特别是要守好“高校阵地”、“社科阵地”和“互联网阵地”“三个阵地”。
  二、当前我市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意识形态工作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载体,主要是抓好“四个阵地”建设。
  (一)抓好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引导
  1.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村村通”、“户户通”、“村村响”广播电视工程,牢牢把握农村舆论导向。组建基层宣讲团队,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中心工作,面对面向农村群众开展宣讲。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梦”等主题,在农村一线开展“人文小讲堂”社科讲座、理论普及等活动400多场。
  2.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我市好人杨树长、邱利呈入围“浙江好人榜”。设立了“关爱好人”基金,加大对好人的奖励力度。开展“好家风 好家训 好家规”征集评选,“六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多载体推进农村文明创建。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创建180个生态文明村。全面启动乡村少年宫建设,着力抓好八都民族中学、竹畲族乡中心小学两个乡村少年宫试点,积极筹备丽水乡村少年宫建设现场会。推进“春泥计划”,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
  3.深入开展文化文艺熏陶。全市19个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全部设立独立法人机构,444个村建起农家书屋,每年送书下乡3万余册,送戏下乡100多场。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百场电影进农村”活动、农民书法摄影大赛、乡村歌手大赛、文艺演出月活动等,为群众提供优秀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指导各行政村建立排舞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业余文化队伍,每年开展针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各类培训20多期。
  4.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6家,今年新建10家。创新推出非遗文化进礼堂,全覆盖建设“非遗”陈列馆(墙)、开设“非遗”课堂,开展礼仪活动进礼堂等“六进活动”,形成了村民“进礼堂的多了,去教堂的少了”的良好现象。这充分证明,只要我们真心实意提供好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内容,群众的根基就可以牢牢掌握在手里。
  (二)抓好社会化人群阵地,做好意识形态分类引导
  1.强化机关干部理论武装。加强学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联合纪委、组织部等持续开展学风建设督查。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的中心组学习和夜学形成规范,基层党教载体常态化运转,石达石乡、屏南镇基层党校分别被评为省级和丽水市级先进。创新理论传播载体,打造“微传播”系列渠道,组织五届“微型党课”演讲大赛,创办“微党课”手机周报,开通“微理论”博客,推出“三味书屋”微信栏目,形成理论传播“微品牌”。
  2.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形势教育聚共识 人文关怀聚人心”企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推进实施企业文化“八个有”建设专项行动,即有企业核心精神、有学习培训场所、有职工技能培训、有职工文化团队、有职工文体活动、有文体活动场所、有企业宣传窗口、有企业民主管理。近年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浙江三田滤清器有限公司、龙泉市金宏瓷厂将企业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方法,均受到丽水好评。
  3.开展面向社会的宣传教育。全面开展社科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服务活动,2015年举办人文大讲堂4期,举办人文小讲堂20场。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市民、文明单位等创建评选。每年举办“邻居节”活动,有效促进了邻里和谐、社会稳定。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宣传栏、文化墙、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设计“微党课”巡回宣讲、“文明龙泉”微信公众号、“微电影”大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论坛”等“微系列”载体,形成了广泛影响。
  (三)抓好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做好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1.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注重创新特色,在校园文化墙、广播站、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建设上形成了浓厚氛围。如市中职校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利用校区每一个空间和角落,开展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熏陶;宣传窗、广播站、文化角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主阵地;花坛边、草丛里、林荫道树立主流价值观的各种标语牌;该校还配备了全校互联的视频直播系统,每天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使主流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在有形无形中进行渗透。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开展“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30多所学校1万余师生到革命烈士陵园、上田战斗纪念馆、季步高烈士故居、溪头红军纪念亭、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先烈,缅怀英雄事迹。目前,我市创成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丽水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龙泉市本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
  3.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市文明办、教育局等每年组织举办“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等系列活动,并组织教师围绕“职业信念”“职业精神”等方面主题进行大讨论,使道德文明深入人心。常态化举办未成人读书节活动,通过“阅读丰富人生,读书涵养气质”经典诵读、“快乐童心唱响六一”读书节汇演及“爱心漂流”捐书活动等系列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孩子健康成长。
  (四)抓好媒体舆论传播阵地,畅通意识形态传播渠道
  1.不断构建主流舆论生态。充分利用好《今日龙泉》、龙泉广播电视一报两台和龙泉新闻网等媒体,宣传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思路、举措和成效,激励群众,形成共识。改进新闻报道文风,创新推出“头版让群众头条见民生”新闻宣传机制。开设《龙泉聚焦》和“曝光台”栏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自4月6日首播以来,已播出《龙泉聚焦》36期,集中曝光了各地在“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曝光的179个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以舆论宣传倒逼中心工作推进。
  2.不断提升推广龙泉形象。与新浪网合作推出“全球首个空气银行”,打响“空气银行”外宣品牌。通过网页、微博、微信联动实现全网覆盖,目前仅新浪微博网友阅读量就突破350万人次,是历年来我市受众群体最有针对性、范围最广的一次外宣活动。启动“名人名家进龙泉、名瓷名剑走天下”大外宣行动,通过“知名摄影家、作家进龙泉”等16项子活动,利用名人效应提升龙泉文化的知名度。另外,上半年国家级主流媒体共刊发我市报道70多篇,省级媒体共刊发报道90多篇,丽水市级媒体共刊发报道450多篇;其中央视四套为我市拍摄了《瓯江水碧青瓷绿》专题片,时长达45分钟;《人民日报》刊发2篇报道;新华网刊发10多篇报道;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刊播4篇报道,实现量质提升。
  3.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订了《关于加强网络舆情工作的若干意见》《龙泉市网络舆情分级响应预案》《龙泉市网络评论员工作细则》《周一舆情研判分析例会制度》等,保障运行机制。二是加强舆情监控。实行日常16小时、重要时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把控属地网站、论坛的新闻报道、信息来源,对涉龙舆情实时关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确保网信安全。三是加强网军队伍。打造了一支以网信办为指挥中心,核心网评员为中坚,网络发言人为骨干,基层网评员为基础的网军“二十一军”,并举办核心网评员、网络发言人浙大培训班,召开“网军建设座谈会”,市委书记王小荣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提升了“网军”战斗力。四是加强特色网宣。精心打造“掌上龙泉”公众号品牌,用户突破2.3万人,日均访问超过6千人,成为丽水最具影响力的政务微信之一。五是加强网络问政。“问政直通车”自去年开通以来实现总点击量190万人次,共收到网民提问533件,回复办理532件,回复率99.8%。
  三、我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从当前大的形势背景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三方面复杂考验
  1.多元化价值取向带来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了多样的社会阶层和多种思潮,“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应运而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为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提供了现实土壤,构成了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冲突。
  2.网络舆论传播带来挑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在给经济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严峻挑战。网络信息鱼目混珠,夹杂多种声音,同时传播速度快、含量大,往往先声夺人,引发舆论焦点。尤其是手机互联网的开通,使信息源成倍增多,信息流闪电般增快,大大突破了党委政府对媒体的控制范围。
  3.社会转型期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日益深入、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加上媒体对各类腐败现象的大肆宣传以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由此导致部分民众“仇官”、“仇富”心态严重,进一步导致了其意识形态上的无所适从和摇摆不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凝聚力削弱。
  (二)从基层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市意识形态工作呈现三方面突出问题
  1.农村宗教问题潜流已久。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留守老人和低收入、低文化人群被各种宗教尤其是非法宗教瞄准,出现了有组织有势力现象,形成和我们主流意识形态抢夺信仰资源、抢夺群众根基的态势。
  2.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当前政策处理工作是政府面临的普遍难题,随着土地价值的日益市场化,征地拆迁等问题引发的利益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这些事件被放大之后,容易抹黑政府形象,进而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3.部分领导干部存在麻痹思想。部分党委(党组)存在对意识形态工作不了解、不重视的问题,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统筹协调、人员安排、资源配置上没有有效落实。
  (三)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状态看,我市意识形态工作也存在三方面薄弱板块
  1.自身建设滞后。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多,工作任务重,原有的宣传部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人员结构,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与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部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设置了网信办,增加了人员编制,较好地缓解了宣传部的工作压力,但是还有部分遗留问题需要市委、市政府继续关心和支持。
  2.基层队伍薄弱。乡镇(街道)宣传委员、宣传干事、文化站长通常身兼数职,导致他们疲于应付,难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乡镇文化干部大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招录的,年龄结构老化。新招录的文化干部,由于参加的是事业单位统考,不考专业,造成专业性不强,工作上较难打开局面。
  3.工作手段单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阶层和多种思潮交替影响下的各类人群,我们处在了“互联网+舆论”的前沿,意识形态工作没有完全跟上新时代、新媒体、全媒体的脚步,对突发应急处置还有待完善。
  四、我市意识形态工作努力方向
  1.紧紧抓住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构建分层互动的理论学习宣教体系,突出抓好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采取“听”“讲”“议”“写”等多种学习形式推进干部的理论学习。抓好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干部和乡镇宣传委员、宣传干事的理论、业务培训,确保达到学时要求。大力加强基层党校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巩固先进基层党校成果。持续打造“三味书屋”党员教育微品牌,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升级版“好龙泉”社科知识竞赛、“龙泉百问”知识竞赛等活动。推进百场社科知识进礼堂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丰盛的“社科大餐”。
  2.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灵魂工程,做好价值引领的工作。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持续促进文明养成,组织“诚实立身、信誉兴业”“文明旅游、文明出行”“节俭养德 全民节约”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启动新一轮丽水市级文明单位申报和复评,举办第八节社区邻居节。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好家风 好家训 好家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好家风传递社会正能量。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春泥计划”,开展“美德少年”评选,优化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3.紧紧抓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这一基本着力点,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乡镇、村各级文化场馆的设施设备,加强开门开放、运营管理。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建设,加大历史街区修缮整治力度,加快申报步伐。推进城市文化公园建设,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定位,以改造提升的方式试点建设一个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城市生活新地标。加强社区文化家园建设,将社区文化中心、党员活动室、宣传栏(窗)等纳入社区文化家园的建设范畴,明确布局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思想教育、知识培训、文体娱乐等服务。打响乡村特色文化节庆品牌,举办“屏南高山帐篷节”、“道太亲渔节”等乡村民俗文化活动。持续推进首届微电影及村歌大赛,激发全社会的文艺创作热情。开展新型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名人名家进龙泉、剑瓷文化走天下”大外宣行动,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扩大龙泉文化的影响力。
  4.紧紧抓住基层宣传文化阵地这一重要依托,做好夯实基础的工作。着力巩固“三个阵地”。一是舆论宣传阵地。抓好主题宣传,持续推进“五大美丽升级版”“五水共治”“六边三美三化”等主题宣传。进一步提升《龙泉聚焦》品牌效应,强化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抓好对外宣传,持续推进“空气银行”品牌外宣,不断深化“空气银行”内涵,力争使“空气银行”成为龙泉的代名词。抓好“美丽浙江?印象龙泉”萧山国际机场外宣项目,拓展外宣新渠道。加大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力度,力争多上新闻、多出精品,奏响打造升级版“好龙泉”最强音。二是网络宣传阵地。不断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立网络舆情会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龙泉市网络舆情处置流程图》。加强网络“龙军”建设,以系列政策激发网评员工作动力,保持队伍战斗力。用心经营“掌上龙泉”,继续办好升级版“好龙泉”微信创作大赛。深入调查全市政务微信,着力构建微信矩阵。加大网宣力度,运用“网言网语”,生动诠释龙泉的山水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加强网络治理,稳妥推进网络实名制工作,联合多部门打击各类网上非法行为。三是农村宣传文化阵地。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主抓手,在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上下功夫,组织农村文化礼堂“123456”配套服务活动,开展星级农村文化礼堂评选、“非遗”文化进礼堂、“微系列”进礼堂、“我们的”系列、“五个村”系列等各项活动,使农村文化礼堂充满活力。积极探索,研究整理几套具有龙泉特色的礼仪仪式,做好农村精神引领。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六星文明户”全面铺开,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深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整合社会各类德育资源。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编:322200
浙ICP备0888888号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龙泉百问1?18,8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为什么说世界上最早认知香菇、驯化香菇,使其成为人类食品,贡献最大的是龙泉这一带的先人?
&&&&&& 日,中共龙泉市委书记赵建林在一次座谈会上,对香菇产业,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龙泉香菇是龙泉人民的一大发明和创造,香菇是中国漫长农业时代的一大发明,民以食为天,香菇解决了落后的、物质匮乏时代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可以说它和远古水稻的发明,当今飞船上天一样伟大,现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最先认知香菇,品尝香菇,驯化香菇的是龙泉这一带的先人,而且历经千百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山珍,成为风靡世界的食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在香菇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龙泉人,作出的贡献是最大的,也是最艰辛的,香菇是龙泉人用心血换来的,千年领先的一个特色产业。”
&&&&&& 为什么说世界上最早发明香菇砍花法栽培的是龙、庆、景菇民的先人?
&&&&&& 先是以生命为代价尝试得知香菇是无毒、无害的,然后发现阔叶树的朽木上,能自然地长出香菇。进而发现,凡树皮以刀斧所伤之疤口处,菇出得更多更好。再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终于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砍花法栽培技术”。此技术包括:
&&&&&& 山场选择――有无孢子,菇民称“气”,有孢子的山场才能出菇;
&&&&&& 树种选择――看什么样的树种,才会让香菇出得又多又早又好;
&&&&&& 季节安排――什么时候砍树、砍花才能让香菇更好地生长;
&&&&&& 砍花方法――正确把握刀法的深、浅、疏、密、正、斜的程度;
&&&&&& 落土吸湿――准确把握是一点落土,还是二、三、四点落土;
&&&&&& 遮衣厚薄――认真调节光照与空气;
&&&&&& 防治病虫――预先设置防治措施。
&&&&&& 关键技术上稍有失误,即遭绝收。尤其是砍花方法,全凭心领神会,菇民中约15%为能手,非菇民绝无一人能掌握,即使现代人亦无法操作。 这种古老但完全符合香菇生物学特性的栽培方法,是现代栽培学的坚实基础,是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 中国香菇1800年历史的依据是什么?
&&&&&& 西晋大文学家张华(232-290)在他所著《博物志》一书中曰:“江南诸山郡中,大树断倒者,经春夏生菌,谓之椹。”这19个字明确表明当时长江以南广袤的山区已出产香菇。龙泉、庆元、景宁这一带栽培香菇,亦与张华所述吻合,且“断”字指人工砍伐大树,“椹”即香菇,是龙庆景三县对香菇特有的称呼。据此,足以证明龙庆景那时已是香菇的产区。
&&&&&& 世界上最早将砍花栽培香菇作完整记叙的是龙泉什么人,距今已多少年?
&&&&&& 人类历史上以砍花法生产香菇,当时没有菌种,是靠香菇的孢子自然繁殖的。砍花法就是在砍倒的阔叶树上,砍以疤口,让孢子落入后,生长香菇。这种技术是龙、庆、景菇民发明的。公元1209年的《龙泉县志》曾记述这一历史事实,记述者便是当年的龙泉上村人何澹。何澹这个文字记录,时间为 1209年,到2008年刚好是800年。
&&&&&& 为什么说2007年龙泉香菇栽培量为全国之冠?
&&&&&& 2007年,全世界香菇产量约12.4万吨,其中我国产量为10.6万吨,占85%左右。我国香菇生产主要分布于浙江丽水市及金华市的磐安和武义。此外,福建、河南、辽宁、河北、湖北、湖南、广西、山东、江苏等省(自治区)亦有分布。在全国二十多个产地中,龙泉、庆元、景宁、云和、莲都、松阳、缙云、遂昌等所占比重名列前茅。
&&&&&& 我市从1995年开始,栽培量进入全国前列。2007年,栽培量达1.28亿袋,居全国首位。如果加上黑木耳4600万袋,二者相加为1.74亿袋。仅香菇一项,其产量比韩国、东南亚各国及台湾省相加还要多,日本常年产干菇4500吨,鲜菇8万吨折干8000吨,相加为12500吨,龙泉产量若以干品计为吨。一个半龙泉的产量即可抵日本一个国家。
&&&&&& 怎样理解龙泉香菇全国第一,龙泉生态更是全国第一市?
&&&&&& 在一般人看来,种香菇是要砍树用木材粉碎成木屑作原料的,砍树不是破坏生态吗?怎么又能成为全国生态第一市呢?
&&&&&&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2005年按卫星遥感和地面调查得出的数据,对全国生态名次进行排行公布。在全国县市区中,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分别为1、5、8、10名。庆元是第一县、景宁是第五县,龙泉是第一市。
&&&&&& 龙、庆、景是千年香菇主产地、发源地。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这30年,香菇叫得很响,栽培也最普及,龙泉、庆元年栽培量都在亿袋以上。为&&&&&& 什么香菇种多了,反而使生态更好呢?
&&&&&& 原来种香菇砍的仅仅是阔叶树中的少量树种,平常都称为“杂柴”,过去是当柴火烧的。这种树砍后恢复和生长都非常快。据龙泉市2004年森林调查,阔叶树比1999年还增长了55.3%。再说,现在山区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用的是电和煤气,乡下农户也有许多人用上电与煤气,即使有人用柴火也以毛竹、松、杉为主,杂木留下来种香菇、木耳更能赚钱,如果自己不种香菇、木耳,杂柴卖出去一百斤可得20多元,非常合算。
&&&&&& 此外,林业部门将阔叶树作为生态林管理养护,也使阔叶林蓄积量大大增加。据2004年森调资料,我市森林年增长量为88万立方米,而砍伐量,包括民用材以及菇、耳、灵芝用材等,总共才65万立方米,砍伐量大大低于增长量,完全符合《森林法》的规定要求。
&&&&&&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第一本香菇书籍――《改良段木种菇法》,编者是龙泉的什么人?
&&&&&& 我国第一本香菇书籍为龙泉城区李师颐于1939年编写,书名叫《改良段木种菇法》,此书由中华书局在南昌印刷。当时,作者在龙泉城郊一带,尝试用香菇孢子粉来生产香菇,办法是将乌桕等树砍下后,凿上一个洞,将香菇的种子――孢子粉用洗米水调匀后,刷在口子上。
&&&&&& 李师颐的实验,获得当时农林部的嘉奖,被委以“农林部委员”。
&&&&&&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第一本香菇民间读物――《菇业备要》出自龙泉什么人之手?
&&&&&& 《菇业备要》这本民间读物为龙泉大赛(现称大庄)菇民叶耀庭所写,写作时间为1924年。其形式为七字句山歌体裁,可唱可诵,在城内徐同福堂印刷。此书将菇民出门上山、生活、生产、销售及医药常识都一一加以陈述,是一本规范菇民言行、很有实用价值的好书,其中也写了19种菇树名称和利用要点。
&&&&&& 建国前龙泉是怎样成立全国第一个“香菇业职业工会”的?
&&&&&& 民国37年4月(1948年4月),由龙泉金田乡周林根等人发起,谨呈县政府核批,成立“龙泉县香菇职业工会”。当时有筹备委员15人,并由县政府正式批准,于4月26日在龙南乡中心国民学校召开筹备会议,大会公推叶承标为筹备主任,刘云中等15人为委员。
&&&&&& 筹备会成立后,做了大量工作,在5月19日正式成立时,有会员231名。规定会员必须交一定数额的会费,当时县政府曾派指导员曾诚与会,经过全体会员投票选举,理事会及常务监事均按规定民主选举产生。
&&&&&& 民国37年5月18日,李师颐要求以菇农协会名义另成立一社团,未获批准。
剑瓷龙泉&& 00:51《龙泉百问》前言和后记
&&&&&&&&&&&&&&&&&&&&&&&&&&&&&&&&&&&&&&&&&&&
&&&&&&&&&&&&&&&&&&&&&&&&&&&&&
清雍正十一年《处州府志》记载:“龙泉当闽浙之交,居郡上游,层峦叠耸,双溪横贯,凤凰翱翔,石马腾踏,北山舒翼抱于左,桃源回首拱于右,前则修桥杰阁,后则九姑灵纵,地势夷旷,他邑莫及”。这表明我们生于斯、栖于斯的这块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处州十县好龙泉”。
的确,龙泉这个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的县级市非同寻常。它是浙江省进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瓯婺八闽通衢”和“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物华天宝,风光秀丽,人文荟萃,
英才辈出。它是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1990年12月撤县设市,因剑得名,凭瓷生辉,由香菇而著称于世,
是世界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为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它是一座旅游新城、山水古城,山为江浙之巅,凤阳山主峰黄茅尖为江浙第一高峰;水为三江之源,瓯江、闽江、钱塘江从这里奔腾入海;生态全国领先,森林覆盖率达84.2%,是中国生态第一市。它是一座日益崛起的浙闽赣边境中心城市,正在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全力创造“经济发展在浙闽赣边境力争一流、生态环境在长三角保持领先、剑瓷文化在国内外有所影响”的美好新龙泉!
&&&今年适逢龙泉置县1250周年,为展现1250年历史进程,挖掘特色文化,普及乡土知识,提升龙泉的知名度,并籍此激励全市人民爱我家乡、建设龙泉,我们组织编撰了《龙泉百问》一书。本书以人文为主线,以问答的形式,介绍龙泉的190多个地理、历史(含革命史)、人物、文化(含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物特产(含青瓷、宝剑、香菇、茶叶、古树名木等)、风景名胜、特色饮食等方面知识;力求内容丰富,语言简单,图文并茂,把通俗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实用性融于一体,既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又适合中小学乡土教育。
&&&&&&&&&&&&&&&&&&&&&&&&&&&&&&&&&&
经过6个多月的编撰,数易其稿,《龙泉百问》终于如期完成,并与读者见面。
本书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联、市文广新局、市新闻传媒中心、市广播电视台、市教育局、市档案局和市方志办联合编辑,具体由市文联、龙泉文化研究会承编。我们自3月26日开始,通过专家出题、相关部门单位提供和报纸、电视、网络征集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问题;5月1日之后,组织专家和人员筛选问题,并分篇撰写;6月15日着手统筹修改,经过4次反复修改,8月底审定完成,9月交付出版。在编辑过程中,市委宣传部领导多次听取本书编写情况的汇报,就编写方向、框架、内容和风格提出指导性意见。
林世荣、张寿橙、叶放、应文兴、林志明、吴锦荣、周作仁、王振春、毛明库、周晓峰、陈豪庭、舒喜春、徐承宾、杨桂兰、季文军、赖朝斌、吴炜等同志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具体编写分工为:地理篇、风景名胜篇叶放;历史(含革命史)篇、特色饮食篇林世荣,毛明库、徐承宾参与革命史部分;人物篇周作仁;文化(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应文兴,周晓峰、季文军、赖朝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风物特产篇之青瓷、茶叶部分林志明,宝剑部分吴锦荣,香菇(食用菌)部分张寿橙,林木部分陈豪庭;舒喜春、杨桂兰、吴炜参与选题、修改。全书由王振春同志统稿,林世荣、应文兴同志进行了审定。丽水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处陈荣根同志审阅书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姚增祥、季金强、毛明库等同志提供了相关图片,并精心编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紧促,如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指正。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家百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