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概论论是理论科还是实践科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
《英语语言学概论》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
参考学时:36 &&&&&&&学分:2
&&&&&&&&课程编号:0801314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
《英语语言学概论》是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关于语言:了解语言起源的几个假设,熟悉语言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的功能;语音学和音位学;了解语言的发音器官,熟知英语语音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了解音位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位、音位变体、最小对立、区别性特征等概念;
词汇:了解形态学的主要内容及概念,掌握英语词汇的构成方法;了解词汇的发展历史;
句法:了解结构主义、转换生成、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语义学:掌握词语的意义关系理论,能够运用成分分析方法,了解句子意义的基本理论;
语用学:熟悉言语行为理论,掌握会话蕴含理论,了解礼貌原则理论,能够运用言语行为和合作原则理论进行实例分析;
语言、文化与社会:清楚语言、社会与文化的关系,了解社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语言学教程(修订版)》胡壮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Poole, Stuart.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London: Macmillan.
3.Yule, George. 1996. The Study of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考核方式:考查
主讲教师:叶素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等学校语言学概论教材:语言理论(第5版)(彭泽润,李葆嘉)【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书籍作者:
彭泽润,李葆嘉
书籍出版:
中南大学出版社
书籍页数:
书籍ISBN:
书籍人气:
推荐指数:
高等学校语言学概论教材:语言理论(第5版)《语言理论(第5版)》是一本全国协作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它介绍人类语言的基本理论,内容涉及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语言的发展和建设,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研究的历史和方法,语言调查,语言学评论,语言学论文写作和阅读文献。  本教材1995年出版,2000年再次出版以来,不断进行修订。它受到同行专家好评,被认为具有时代特色,全面吸收和消化了新的语言学成果。被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新体系,具有启发性的新方法,具有趣味性的新风格,特别是注重语言普遍理论和中国语言实际的结合。本教材全面实验汉语词式书写,得到80岁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均教授的肯定。  这本《语言理论》教材,除了用于语言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程,还可以作为语言和汉语修养或者语言和汉语理论教材,用于新闻、文秘、法律、艺术、信息等专业的相关课程。《语言理论(第5版)》介绍语言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语言学的历史和方法.语言调查,语言学批评,语言的性质和功能,语言的结构分析,语言的发展和建设,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本教材1995年第一次出版以来,受到专家好评,被认为具有时代特色,全面:吸收和消化了新的成果。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了。这次修订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教学改革探微
&【编者按】:汉语论文栏目包括现代汉语研究述评,对比研究,语言文化社会,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书评,国外汉语。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汉语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汉语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论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教学改革探微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古代汉语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因此笔者提出要从教材的选编、教学设备的完善、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便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为当今时代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古代汉语是高职院校汉语专业的一门工具课和基础课。它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可这门课程的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学生认为古代汉语非常难学,它去今甚远,言语陌生,枯燥乏味,犹如天书,学习提不起兴趣。为什么学生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如此的厌学情绪呢?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理解不透外,很大原因则是本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供使用的教材
《古代汉语》课在高校开设三四十年来,其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并各自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材。大致有以下五种:
1、只讲通论(或称常识)。代表教材有周秉钧的《古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2、通论与文选相结合。这是大多数《古代汉语》教材的编选方式。代表性的有:
①周本淳主编的《古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②赵廷琛主编的《古代汉语》(河南大学出版社),山东省中学教师培训教材。
3、通论、文选、常用词相结合。代表教材有:
①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②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推荐教材。
4、通论、文选、练习、参考资料相结合。代表教材有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5、通论、文选、题库相结合。代表教材有:
①赵光智主编的《古代汉语》(齐鲁书社) ,山东省教肓委员会&九五&立项教材。
②邹德文主编的《古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
由此,我们看出无论教材内容如何选取,目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除了邹德文的《古代汉语》外,基本上都是针对本科院校学生设计的。因而教材的缺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中《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忽视了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教、学、做&一体化,强调
&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个特点决定了高职古代汉语教学必须加大实践力度,增加实践学时,建立语言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运用古汉语的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忽视这个问题,除了常用的多媒体教室外,可供学生体验、实践的语言实训室、实训基地少而又少,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不合理
自从王力先生确立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后,其合理性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并成为众多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首选教材。但是也应该看到,《古代汉语》系列教材在高校使用的这几十年里,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高职院校,对知识的选取,往往偏重于一些简单的文选和理论常识,和初中高中文言文学习有很大的重复,练习题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性的内容很少,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少新鲜感,学习兴趣不大。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势必会对古代汉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对象兴趣不高
古代汉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听、写之外,顶多就是采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直观的画面辅助教学,千篇一律,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再者,虽然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是血脉相通的,有一定的传承性,但是古代汉语毕竟是一种历史语言,它和学生之间存在这历史的鸿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古代汉语认同感不高,心理上有一种&畏难&情绪,加上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解,忽视学生兴趣,机械地传授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古代汉语课堂往往是鸦雀无声,学生兴趣不高。
二、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实际情况选编教材或者讲义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首先在于教材的改革。目前我国国内教材针对高职院校的教材各有其特点与不足,每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教学安排有不尽相同。因此,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合理选择,自编教材或者讲义,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笔者建议在教材编写中应体现五个特点: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科学性。科学性是指选编教材或者讲义,要符合实际,符合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古代汉语是一门严谨缜密的学科,无论是对字形的考证辨别,还是对同义词的训释界定,都要充分的科学依据,不能凭空臆断。作为教学的基础教材,必须是一部体现辨析思想的著作。
系统性。高职院校古代汉语的教材编写要体现自身的系统性。编写教材和讲义具有系统性,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
创新性。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创新,就必须在编写教材或者讲义中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内容。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内容;要把任课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界最新科研成果吸收进去。
实用性。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突出实用性。依据&构词频度&分析结果来选择课文。每课包括繁简体对照的课文,解题或者学习提示(历史背景,思想文化提示),语言点,文化知识点注释,帮助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学习内容的联系。
趣味性。古代汉语教材或者讲义编写的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引起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编写教材或者讲义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个原则。一方面,课文内容选择要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也要体现这个原则。
(二)完善教学设备,突出实践教学
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作为古代汉语的载体。《古代汉语》的教学媒体应是以文字教材为主,文字辅导教材、录像、CAI课件等为辅助的多媒体所有的有机结合。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教师应在制作多媒体上下功夫,录像教材和CAI课件不应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应增加新的内容。在制作录像教材和CAI课件时,在文字设计上,语言知识点背景介绍、课文内容分析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图标、颜色清晰地列出来;在声音上,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图文处理上,多采用&动&态的效果表示出来。
在实践教学中,建立语言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就可以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古代汉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实训室可以建成&书斋+语音室&形式,书斋中摆放各种经典书籍、笔墨纸砚、文诗雅画等,学生可以在书斋中翻阅各种古籍、练习书画、学习各种民间工艺;语音室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软件诵读各种经典名篇,查阅文选中字、词的解释,句子的分析等,真正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开展实践性活动,将藏书楼、各类书院、各种名胜古迹中当作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基地中去,真实感受古代的氛围,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方言调查,用方言中的古汉语现象加深对古汉语的认识,又可用古汉语知识分析、研究方言。总之,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学以致用。
(三)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实际,以邹德文的《古代汉语》为例,文选部分共选文章42
篇,大部分选文是语言上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通俗易懂,但由于目前古代汉语的学时已大大压缩(只有68个学时),如果按照一般高校的做法把文选与通论的比例定为1:1的话,区区68学时又能讲授几篇作品呢?因此必须压缩精讲篇目的数量。而且在确定精讲的篇目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古文阅读实际。由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很大一部分作品已在中学课本中出现,因此这部分选文没有必要再&
炒冷饭&。其余篇目,有些可以作为略讲篇目,有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教师根据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给以适当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把精讲与略讲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课内讲读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学时不足的问题。在通论方面,邹德文的《古代汉语》大部分吸取了王力先生的观点,没有吸收当前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个别观点颇有争议,拿来供学生学习不太合适,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为学生介绍、补充一些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及时修正一些陈旧甚至错误的结论。总而言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问题上,教材固然起指导作用,但教师还必须发挥主动性,选讲什么,精讲什么,补充什么,删减什么,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取舍。
(四)教学方法改革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那么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授古代汉语课程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把学生看做&教育对象&,而应当看做课堂的主体,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共同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应当充分承认和尊重学生兴趣、兴趣和知识水平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古代汉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如果能提出疑问又能解决时,就会提高他对古代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要经常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互动交流。在这样民主和宽松的课堂环境下,学习的积极性一定很高,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实地考察对古代汉语教学往往是非常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部分地方史的材料。结合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去有关的博物馆、历史遗址去参观考察。这种做法可以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古代文化,又可以去的课堂上不能取得到的效果。
3.人文素质渗透在古代汉语教学
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古代汉语的课堂里是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譬如:在给学生讲人称代词&足下&
时,告诉大家古代汉语中,下辈称上辈或同辈相称,均用&足下&。《战国策燕》:苏代谓燕昭王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足下&之称始于春秋时晋文公称介子推事。晋文公(?&前628年),名重耳,献公之子。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申生,重耳奔翟。流亡19年,以秦穆公之力,得返为君。当年随重耳一起逃难的人分别都封官加禄,唯独把跟随逃难并割大腿肉给他充饥的介子推也给忘了,没有提名。后经人提醒,重耳才想起来。于是派人去请介子推,谁料介子推早随母&逃禄隐迹&于绵上山里。重耳立即派人到山里去寻找介子推,但历尽千辛万苦,费时数日也没有找到。重耳心中十分着急,为逼他出来,遂命人放火烧山。然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树木烧光了,还不见介子推娘俩儿走出来。最后发现介子推已经抱树烧死了。&文公拊树哀嗟,伐而制履。&重耳每当想起介子推的&割股之功&,便低下头看看脚下的鞋子,以示对介子推的悼念。重耳与人谈及介子推,总要看看鞋子,沉痛地说:&悲痛啊,足下!&
从此,&足下&之称便广为应用,成为尊称对方的代名词了。并且事后,重耳将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全国上下都不能烧火做饭,以纪念介子推。刚好寒食节的第二天就是清明节,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这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了。将这些人文精神渗透在课堂中,对于提高学生古代汉语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好处,同时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大有裨益。
(四)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
古代汉语考试方法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当前古代汉语考试就内容来说,一是知识介绍部分,考试形式主要又选择、填空、改错、名词解释等;二是文选部分,只有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白文标点及段落翻译等几种类型。这样的考试形式对于检查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知识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却很难了解到学生真正的应用能力。考试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些课外的知识。这样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提高古代汉语的水平。至于考试形式,可以采用笔试,也可以采用口试,两者混合也可以。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考试形式,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课程情况自由确定。
古代汉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好了古代汉语,我们才有可能了解我国的古代文明。当今,我们应该珍惜古代汉语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地继承它并使之发扬光大。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从教材的选编、教学设备的完善、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适合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工作的改革,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就一定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为当今时代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 付建秀.高师古代汉语文字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王斌.高师&古代汉语&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乌鲁木齐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 朱炎炜.对外汉语教学的古代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7(3)
[4] 刑怒海.浅析师专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与教材的选用[J].焦作师范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5] 程时用.电大《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7)
[6] 刘青松.知识经济形势下的古代汉语教学[J].怀化学院学报.2003(4)
[7] 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汉语最新更新
论文最新更新
论文关联导读摘要: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发展来看,其教学内容的发展改革是人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开设现状,就教学内容中的“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理论”、“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普通语言学”与“语用学”、“国外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理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关键词: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问题讨论自胡以鲁著《国语学草创》作为我国第一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问世,(注:濮之珍在《中国语言学史》指出:“公元1913年,胡以鲁《国语学草创》写成,这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理论著作……”;联系胡以鲁先生1914年9月起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般将《国语学草创》这部学术著作看成是“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第一部教材。)近一个世纪以来,普通语言学课程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人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对“语言学概论”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建议不断被提起。有的从语言理论的具体内容选择阐述的原则上提出:“要正确处理批判、继承与发展这三者关系。”有的从理论的创新的角度提出:“在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认识到,这门课程的理论框架长期沿用西方建立在印欧语基础上的语言学理论,已经不适合发展汉语语言学理论的需要,亟待改革。”有的从课程建设角度提出存在的问题:“课程实际定位不明,思想上不够重视”、“教材陈旧,跟不上专业的最新发展”、“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感觉所学无用”。有的从与相关课程的协调角度提出“语言学概论”要与“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建设,要“注重加强与其他人文学科的联系,与相关课程的统筹协调”。有的从编排内容体例上提出:“现有《语言学概论》教材注重按‘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四分或加上‘文字’五分的思想来安排教学内容。……应该从语言观念和产生的哲学背景彻底打破这种四分或五分的内容体系。”如是种种,“语言学概论”教材的教学内容建设,已成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不断深入的探讨课题。笔者根据十来年教学“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感受,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一、“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理论”“语言学理论”与“语言理论”涉及“语言学概论”教材命名与内容性质的关系问题。首先我们从现行的“语言学概论”教材的命名谈起。关于教材的命名,彭泽润、李葆嘉曾指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还可以有其他名称,常见的有‘语言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原理’、‘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等,有的在后面明确加上‘概论’、‘概要’、‘纲要’、‘通论’、‘导论’‘引论’、‘基础’等,表示内容上的概括性。”这一阐述提示我们:无论教材以“语言”还是“语言学”命名,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大致相同的。如:张世禄主编的《语言学原理》分语言学与语言、语言的构成、组织、发生和变化等4篇。骆小所主编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包括绪论、语言学与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语言的本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变体、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世界的语言及其分类、文字等12章。彭泽润、李葆嘉主编的《语言理论》分语言学、语言、语音、文字、语符、语法、语言发展、语言应用8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包括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语言的规律”,而且后者所占的篇幅要大得多。其次我们看看教材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阐述。关于这一点众多的教材都会有所论述。如:语言学概论的任务“是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向学生介绍语言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是从理论上对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问。”“主要讲述语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旨在使学生了解语言的社会功能和结构体系,以及语言的发展规律,初步具有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的能力,以利有效地使用语言和驾驭语言。”“语言学概论的任务是概要地介绍人类语言的基础理论。”普通语言学“传播语言学科的一般知识,也是语言科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仔细比对,我们发现这些阐述的角度无外乎两个:一是“语言学”的角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语言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语言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语言学科的一般知识”、“语言科学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对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问”。二是“语言”的角度:“介绍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介绍人类语言的基础理论”。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两大部分内容,而且关于前者的阐述使用的更为普遍一些。由此引起我们思考以下的问题:1.名称往往会提示内容。当我们以“语言学理论”或以“语言理论”作为教材的命名时,是否考虑到了教材内容上的特意偏重。2.当我们排除了教材命名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必然的机械的联系,即无论以何名称命名,教材的内容是否要考虑“语言规律”和“语言学理论”两大内容的并重。我们认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两大内容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研究对象或研究得出成果,前者是研究后者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尽管我们知道在教材中,前者会在后者的论述中得到反映,但是毕竟是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目前的教材大部分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内容的编排上是比较弱的。二、“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是进一步审视语言学概论课程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而提出的问题。“理论”和“方法”反映到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上,线索是必须清晰的,这也是教学的需要和要求。从大的角度来看,如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就有“历史比较”的方法;有“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就有“结构分析(直接成分分析)”的方法;有“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就有“转换分析”的方法。从小的角度来看,如有“国际音标原理”,就有“学习国际音标”的方法;有“音位理论”,就有“归纳音位的方法”;有“语言结构理论”,就有“语言结构分析方法”;有“语言演变的规律”,就有“探求这些规律的途径和方法”等等。这也是我们将语言学概论教材内容定位到“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相比而言,了解“方法”是学习者更为感兴趣和更为重要的内容。目前的教材大部分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内容的编排上是比较弱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在一些教材编写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改进。如李宇明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本书站在当代的学术高度审视语言学的发展,在较全面介绍语言学的基础上,吸收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融进了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一些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内容,构建了一个较有新意的语言学概论体系。”其基本做法就是更多地介绍语言学的各种理论。在介绍语言学理论时要注重其中的方法论的介绍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李子荣先生在谈如何引进语言理论问题时指出:“重视每一个引进的语言理论的产生……并且把现有的语言理论作为方法论引入我们的理论实践中,才是发展的道路。”我们认为,注重方法论的介绍,是我们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使学生学习语言学理论、拥有观察和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的重要的环节,这一点应该在新的语言学教材的编写中更进一步得到加强。我们的基本想法是:1.更多地开辟篇幅介绍“语言学理论”,特别是一些新近的语言学理论,而不只是停留在把这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作为“语言规律”来论述的层面上。并且在介绍“语言学理论”时,注重“方法论”的介绍,使学生更多了解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2.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时,“理论”和“方法论”的线索要更为清晰一些。不管是在介绍“语言学理论”的时候,还是在分析“语言基本规律”的时候,都将“理论”及“理论的方法”、“规律”及“发现规律的方法”分别加以突显出来。这样,有利于解决“语言规律(理论)”和“语言学理论”两大内容的并重的问题以及“理论”和“方法”并行的问题。三、“普通语言学”与“语用学”“普通语言学”与“语用学”涉及语言学概论教材内容涵盖范围的问题。传统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偏重“介绍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而这些“基本规律”又在教材中往往可以用“三论”来概括其基本内容。如:叶蜚声、徐通锵著的《语言学纲要》除“导言”外,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三章:语音;四章:语法;五章;词义;六章:文字和书面语;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八章:语言的接触: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语言本质论:一、二章(语言是什么?)语言构成论:三、四、五、六章(语言有什么?)语言发展论:七、八、九章(语言怎么产生、发展、演变?)而新近编写的语言学概论教材有的则增加了“语言运用”的内容。如:彭泽润、李葆嘉主编的《语言理论》第8章:语言学习和使用。李宇明主编的《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语言运用;第六章:语言学习和语言康复。汪大昌主编的《普通语言学纲要》第六章:语用。显然,在“语言运用”的理论是否属于或纳入普通语言学教材的范围的问题上,两者是有分歧的。其中引发人们思考的有如下几个问题:1.“语言学概论”是否就是“普通语言学”?2.“语言学概论”是否应该包含“语用学”的内容?3.“语言学概论”在什么层面上纳入“语用学”的理论?事实上,这些问题的讨论也是由来已久的,涉及“语言学概论”是否一定要坚持走“普通语言学”所界定的内涵的路子的问题。关于“普通语言学”,它与“个别语言学”相对的界定是“除研究个别语言外,人们还对多种语言作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这叫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语言的本质结构、起源与发展,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分科及相互间的关系,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它与“应用语言学”相对的界定是“由于普通语言学是讲一般性理论的,所以又成为理论语言学。如果想要把语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那就是应用语言学。”显然,按上述界定,“语用学”是不被纳入普通语言学研究内容范畴的。反过来说,将“语用学”纳入“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也就意味着“语言学概论”突破了“普通语言学”的内容框架。突破以后,就会涉及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什么范围和层面上纳入“语用学”的内容。进一步思考的话还会引起如“修辞理论要不要纳入”之类问题的讨论。当然,就目前来看,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已经大致形成了共识和得到基本的解决:即语用学应该纳入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并且是在“理论”(即普遍规律)的层面纳入。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时要注意讲授这一内容,以对传统语言学教材内容上的补充。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学者提出了编写“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概要”教材的设想和计划,可以说是解决上述讨论的问题的很好尝试和改进。笔者2009年4月在参加“第一届全国语言理论教学与研究研讨会”上,聆听了马庆株先生介绍“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概要”教材编写的计划,很受启发和鼓舞。一旦实现,当是语言学概论教材建设的又一次推进。四、“国外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理论”“国外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关系是就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与“语言学理论建设”的关系而提出的问题。现行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其理论部分的内容较多的是借鉴或引进国外语言学理论,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中国的语言学理论如何在语言学概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这个问题,叶蜚声、徐通锵曾指出:“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语言学理论出现了剧烈的震荡,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语言学界也活跃起来,汉语研究,特别是现代汉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扎实的进展。语言学的这些新进展,当然应该在本书中有所反映。”马学良、瞿霭堂则更进一步指出:“我们认为中国的普通语言学教学首先应该本土化,即中国化,以中国的语言学理论为主导,中国的语言现象和资料为基础,解决中国的语言问题为目的,继承和发扬中国语言研究的优良传统,反映中国的语言研究成果,展示中国语言学对普通语言学丰富发展的贡献。”田’并在他们主编的《普通语言学》中增加了“音韵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的语言识别和方言研究”、“中国的双语现象和双语研究”、“中国的文字问题”等具有中国语言研究实践和理论内容的章节。可见,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不仅要有“中国语言的现象和资料”,还应该有“中国语言学理论”,已经成为我们编写语言学概论教材必须考虑的一个方向。无疑这对于总结中国语言学理论和促进其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中国的学习者运用语言学理论观察和分析、解决中国的语言实际中的现象和问题是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的。在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做的工作是:1.要进一步总结和介绍“中国语言学理论”。除上述已经为人们所注意到了的理论外,诸如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或在国外理论的启发下所进行的“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两个三角”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汉语“语法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等等内容,都应该在语言学概论教材中得到反映。2.在介绍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时,要特别注意介绍国内语言学界结合中国语言实际对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些运用所产生的成果。从上述几个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两大部分内容,从目前人们对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的阐述来看,课程教材的命名以“语言学”的角度为宜。语言学概论课程中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的内容要注意“理论”和“方法”的并行,其中方法论的介绍应该在新的语言学教材的编写中更进一步得到加强。语言学概论不完全等于“普通语言学”,其教学内容,可以突破“普通语言学”的内容框架,但必须在“理论”的层面(即普遍规律)去纳入“语用学”等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应该有“中国语言学理论”,要进一步总结和介绍“中国语言学理论”,将那些研究汉语语言事实而产生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纳入教学内容,以促进“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参考文献:[1]胡以鲁.国语学草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3.[2]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岑运强.语言学概论教学再探——谈语概教材的编写[J].福建外语,1997(1):11—18.[4]申小龙.谈“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4-27[5]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5):102.103.[6]彭泽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J].云梦学刊,2007(4):135-138.[7]杨宏.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12):207-209.[8]郭新雨.“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革新[P].第一届全国语言理论教学与研究研讨会论文,2009.4.[9][12][17]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8,目录.[10]张世禄.语言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11]骆小所.现代语言学理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13][21][26]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序,目录.[14]汪大昌.普通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绪言.[15]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前言.[16]郭谷兮.语言学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前言.[18][27]马学良,瞿霭堂.普通语言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前言.[19][22]李宇明.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目录,内容介绍.[20]李子荣.起点与方法是语言理论引进的一个关键问题[Z].第一届全国语言理论教学与研究研讨会论文,2009.[23][25]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4]葛本仪.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2.[责任编辑:陈立民]就爱阅读 欢迎您转载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知语言学概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