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用杠杆,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将同一物体举高到相同高度,若不计摩擦,则它们的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当前位置:
>>>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
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广东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主要考查你对&&滑轮(组)中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滑轮(组)中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由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由几股绳子承担物重:&&& 有几股绳与动滑轮相连,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 就是几,而重物上升的高度h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是:s=nh。如图:在动、定滑轮之间画一条线,将它们分开,只算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股数。例1如图甲、乙滑轮组装置,所有摩擦不计,分别用F1、F2竖直匀速拉动重物G,已知每个滑轮重力为 G/2,则力F1和F2之比为(& )A.1:1B.3:2C.2:3D.3:4 解析:当考虑动滑轮的重力,不计摩擦时,F=,由图中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可知:F1=。答案:C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 1.滑轮组竖放:若不考虑动滑轮自重以及绳、轮摩擦,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若考虑动滑轮自重,但忽略摩擦,此式变为F拉= 。用“连动法”,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根数n,在图甲中我们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n=4,有四根绳子承担动滑轮及重物,所以用力。同理,分析乙图可知,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2.滑轮组横放:在不考虑绳、轮摩擦时,滑轮组用几股绳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例1同一物体沿相同的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托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解析:三种情况下物体与地面的摩擦都相等为f,甲是定滑轮,F甲=f,乙是动滑轮,,丙是滑轮组,,即,选B。例2如图甲所示,物体4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那么拉力,为_____N,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N。解析:本题动滑轮的动力施加在转轴上,是一种费力的用法,其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一半的杠杆,要费力,其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答案:10&& 5 点拨:此题的图可以旋转90。与常见的动滑轮对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①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组②原理:η=③步骤: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测出作用于绳端的作用力F,确定重物和绳自由端的始、末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再用公式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④注意事项:一是要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二是要让绳端竖直上升。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组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简单机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G升高h时,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而人对滑轮组的拉力F做的功为总功,F移动的距离s=nh(n为与动滑轮相连绳子的段数),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若不计摩擦力,而动滑轮的重为G’,那么提升动滑轮做的功就是额外功,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表示为。讨论这个表达式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G’一定),提升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而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少、越轻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减小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可采取改进机械结构、减小摩擦阻力等方法。如可使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在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或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等,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小额外功,提高效率。(2)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的大小。(3)换用最简单的机械。滑轮组拉物体水平前进时的机械效率:
发现相似题
与“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7404381594155918535120596316735当前位置:
>>>使用不计摩擦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设物重为G、动滑轮重为G′并..
使用不计摩擦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设物重为G、动滑轮重为G′并被N段绳子承担,求证所用拉力F=G+G′n.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证使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W1=Fs,滑轮组对重物做的功W2=Gh,滑轮组克服动滑轮的重力G′做的功W3=G′H.根据功的原理:W1=W2+W3,可得:Fs=Gh+G′H.因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重物升高h的n倍,即s=nh.可得F=G+G′n.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使用不计摩擦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设物重为G、动滑轮重为G′并..”主要考查你对&&滑轮(组)中拉力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滑轮(组)中拉力的计算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由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由几股绳子承担物重:&&& 有几股绳与动滑轮相连,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 就是几,而重物上升的高度h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是:s=nh。如图:在动、定滑轮之间画一条线,将它们分开,只算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股数。例1如图甲、乙滑轮组装置,所有摩擦不计,分别用F1、F2竖直匀速拉动重物G,已知每个滑轮重力为 G/2,则力F1和F2之比为(& )A.1:1B.3:2C.2:3D.3:4 解析:当考虑动滑轮的重力,不计摩擦时,F=,由图中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可知:F1=。答案:C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 1.滑轮组竖放:若不考虑动滑轮自重以及绳、轮摩擦,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若考虑动滑轮自重,但忽略摩擦,此式变为F拉= 。用“连动法”,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根数n,在图甲中我们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n=4,有四根绳子承担动滑轮及重物,所以用力。同理,分析乙图可知,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2.滑轮组横放:在不考虑绳、轮摩擦时,滑轮组用几股绳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例1同一物体沿相同的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托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解析:三种情况下物体与地面的摩擦都相等为f,甲是定滑轮,F甲=f,乙是动滑轮,,丙是滑轮组,,即,选B。例2如图甲所示,物体4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那么拉力,为_____N,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N。解析:本题动滑轮的动力施加在转轴上,是一种费力的用法,其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一半的杠杆,要费力,其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答案:10&& 5 点拨:此题的图可以旋转90。与常见的动滑轮对比。
发现相似题
与“使用不计摩擦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时,设物重为G、动滑轮重为G′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7403200192280678215349371185598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计滑轮重、绳重,不计机械自身摩擦,用F=10
练习题及答案
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计滑轮重、绳重,不计机械自身摩擦,用F=10N的拉力,使物体A以0.1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1)物体A受摩擦力的大小?(2)拉力F在10s内所做的功为多少?(3)拉力F的功率为多少?(4)若考虑机械自身的摩擦时,所用拉力F=12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找答案上)
(1)物体A受摩擦力:f=nF=2×10N=20N;(2)10s内物体A移动的距离:L=vt=0.1m/s×10s=1m,拉力F在10s内所做的功:W=FS=FnL=10N×2×1m=20J;(3)拉力F的功率:P=Wt=20J10s=2W;(4)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fLFs=fLFnL=fFn=20N12N×2≈83.3%.答:(1)物体A受摩擦力为20N;(2)拉力F在10s内所做的功为20J;(3)拉力F的功率为2W;(4)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计滑轮重、绳重,不计机械自身摩擦,用F=10”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功的计算、
功率的计算、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
滑轮(组)中拉力的计算、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功的定义:&功&一词最初是法国数学家贾斯帕-古斯塔夫&科里奥利创造的。物理学中,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是指力对距离的累积。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J)。
以下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不做功:
(1)靠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力对它做功。例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 远的过程中,人做功为零。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也就不可能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如:一辆汽车停止在路边,一个人用很大的力却没有推动它。推力对汽车不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两者相互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手的提力作用,但是由于手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面上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桶也没有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
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公式为(W=Fscos&)(初中阶段,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0,即&=0&,cos0&=1,所以W=Fs)。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1J=1N&m。
公式计算时常考注意点:
(1)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
(2)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3)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
功的工作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大于或等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表达式为Fl=Gh,f=G(h/l)。
考点名称:
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叫做功率,表示作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P表示,故功率等于作用力与物体受力点速度的标量积。
功率的计算公式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²R=(U²)/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1.P=W/t(平均功率)2.P=FV;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例:用杠杆来撬一重为2400 N的大石块,当手在5 s内用300 N的力按杠杆,将杠杆一端压下1.6 m,大石块被举高多少m?人做功的功率为多大?(不计杠杆的重力和摩擦)
思路导航:(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想到功的原理,往往有同学会用杠杆原理来解答此题,存在这种错误的同学主要是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力臂,题中给出的1.6 m是动力沿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而不是动力臂,题中要求的大石块被举高的高度恰好就是阻力沿阻力方向通过的距离。人对杠杆做的功即动力对杠杆做的功W1=Fs=300 N&1.6 m=480 J(注意:F和s对应),根据功的原理,W1=W2。
W2=G物h=2400 N&h. 480 J=2400&h,解得:h=0.2 m。
(2)人做功的功率就是动力做功的功率为96 W。
方法指导:利用杠杆做功时,在杠杆平衡的时候,根据功的原理和杠杆原理。&
考点名称: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①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滑轮组
③步骤: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测出作用于绳端的作用力F,确定重物和绳自由端的始、末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再用公式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④注意事项:一是要用弹簧测力计提起绳端匀速上升,二是要让绳端竖直上升。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滑轮组是人们经常使用的简单机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G升高h时,滑轮组对物体做的功为有用功,而人对滑轮组的拉力F做的功为总功,F移动的距离s=nh(n为与动滑轮相连绳子的段数),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若不计摩擦力,而动滑轮的重为G&,那么提升动滑轮做的功就是额外功,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表示为
讨论这个表达式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G&一定),提升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而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少、越轻的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减小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可采取改进机械结构、减小摩擦阻力等方法。如可使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在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或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等,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小额外功,提高效率。
(2)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的大小。
(3)换用最简单的机械。
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关因素:
1、被提物体的重量,G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滑轮自重,滑轮组如果越多,虽然省力但是无用功多,机械效率越小。
3、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无关因素:1、绕线方式,2、物体被提高的距离,3、提物体的速度。
考点名称:
所谓&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含义,要抓住要点:
1. 一个物体,同时受两个力作用。
2.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对于二力平衡的条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 二力在同一直线上;
2.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 二力大小相等;
4. 二力方向相反。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1.相同: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2.不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平衡练习题:
1.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________的作用下保持______状态,我们就说__________.&
2.作用在________的两个力,如果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是__________的.&
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力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隐含&二力平衡&的变形题:
&&& 考查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的试题很多,形式变化多样,有一些条件很直接,而有时具有隐蔽性,但始终遵循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适应多变题型。题型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图所示,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
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一端固定(与挂环相连的一端),叫做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做自由端。测量时,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所以在本题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而把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合力是零。
二力平衡的应用: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就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
(2)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对他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3)悬挂着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吊线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二力平衡。
(4)在水平道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二力平衡。
(5)在竖直方向,汽车受到向下的重力和路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考点名称: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作用方向的目的。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动滑轮被两根绳子承担,即每根绳承担物体和动滑轮。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组合成为滑轮组。
(1)定滑轮,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由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由几股绳子承担物重:
&&& 有几股绳与动滑轮相连,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n 就是几,而重物上升的高度h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是:s=nh。如图:在动、定滑轮之间画一条线,将它们分开,只算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股数。
例1如图甲、乙滑轮组装置,所有摩擦不计,分别用F1、F2竖直匀速拉动重物G,已知每个滑轮重力为 G/2,则力F1和F2之比为(& )
A.1:1B.3:2C.2:3D.3:4
解析:当考虑动滑轮的重力,不计摩擦时,F=,由图中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可知:F1=。
滑轮组省力情况的判断
1.滑轮组竖放:若不考虑动滑轮自重以及绳、轮摩擦,滑轮组用几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若考虑动滑轮自重,但忽略摩擦,此式变为F拉= 。用&连动法&,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根数n,在图甲中我们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n=4,有四根绳子承担动滑轮及重物,所以用力。同理,分析乙图可知,提起重物及动滑轮的。
&2.滑轮组横放:在不考虑绳、轮摩擦时,滑轮组用几股绳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即:。
例1同一物体沿相同的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托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解析:三种情况下物体与地面的摩擦都相等为f,甲是定滑轮,F甲=f,乙是动滑轮,,丙是滑轮组,,即,选B。
例2如图甲所示,物体4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那么拉力,为_____N,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N。
解析:本题动滑轮的动力施加在转轴上,是一种费力的用法,其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一半的杠杆,要费力,其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答案:10&& 5
点拨:此题的图可以旋转90。与常见的动滑轮对比。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如图所示物重100N,不计滑轮重、绳重,不计机械自身摩擦,用F=10”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如图所示是一套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杠杆OC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D:DC=8:9,系在杠杆D端的细绳通过定滑轮s与物体B的一端相连,滑轮组Y由定滑轮Z和动滑轮H组成,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通过定滑轮M与物体B的另一端相连,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小明通过定滑轮拉动C端的细绳提升水中实心均匀物体A,当物体A始终浸没在水中且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1,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对物体B向右的拉力为T1;当小明利用装置把物体A完全拉出水面,物体A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2,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对物体B向右的拉力为T2.已知:小明所受重力为660N,在所有拉动过程中,小明始终双脚着地,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5cm2,物体A的密度为2×103&kg/m3,N1:N2=e:3,T1:T2=101:201,(不计绳重和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水对物体A的阻力,g取10N/kg)求:(1)物体A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N8为多少;(2)水平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和动滑轮组H所受的重力大小分别是多少.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1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滑轮和动滑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