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交际者 怎么提高交际能力翻译?

作为交际者的译者(英文)--《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作为交际者的译者(英文)
【摘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汉英旅游翻译作了语用学上的探讨,其研究的着力点在于阐释译者怎样作为交际者,与原语作者和目标读者进行跨文化交际。在最佳关联的引导下,译者发挥其主体性,传达原语作者的意图。为此,译者应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作为一名交际者,译者必须考虑他的意图、认知环境和其读者的接受能力,应使其意图与目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H315.9【正文快照】:
1.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ommunication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perates from beginning to end.It exerts a decisiveinfluence on the success of translation.But for a long time,translation studies concentrated most of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菁;;[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雷云;;[J];海外英语;2014年22期
李海欢;;[J];宜宾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威;[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小元;周永红;;[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王姝;;[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王雪丽;贾薇;董丽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吕文涛;;[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常文彩;;[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周四瑗;[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齐涛云,杨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周四瑗;[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卢利,石红霞,李端阳;[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胡涛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张卫萍;;[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玫;[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韩秀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王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杜文;[D];湘潭大学;2008年
王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刘欣;[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牟静静;[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苏瑜;[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吴丽云;[D];浙江大学;2006年
夏雯;[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欢迎来到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
导读::关联翻译理论。直接翻译。通过保留表现原语语言特征的&交际线索&。
论文关键词:风格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直接翻译,交际线索
  一、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是基于关联理论发展出来的,格特(Gutt,1991)在其《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将关联理论与翻译紧密结合起来,他对翻译的解释几乎可以刷新人们对翻译的宏观认识。格特主张用关联理论研究翻译,因为&关联理论从能力(competence)而不是行为(behaviour)的角度来看待交际,它试图具体说明人们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在人际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其范畴是大脑机制而不是语段本身或语段产生的过程。&[1]p20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两轮交际活动。第一轮:原作者是交际者,译者是受体;第二轮:译者是交际者,译语接受者是受体。可见,译者扮演着双重角色,他是信息传递的中转者。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交际线索,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Gutt指出: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intention)与译文读者的期盼(expectation)相吻合。[1]p195
  二、直接翻译
  (一)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
  直接翻译相对于间接翻译,是Gutt在其《关联翻译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是在Sperber和Wilson关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对重要概念。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理论,直接引语保留了原文所有的&表面语言特征&(superficiallinguistic properties)[1]p133,而间接引语则仅仅意在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在直接引语中,除了原说话者的语音无法复制以外,说话者必须保留原话的每一个词,甚至句子的重音和语调,让听话者觉得仿佛是原说话者自己在说话。而且说话者可以不必理解原话也可以进行转述,如一个7岁的小孩子也可以用直接引语来转述非常深奥的古诗,而听话者可根据他的转述来理解古诗的意思,这也就是Sperber和Wilson所说的保留原文所有的&表面语言特征&。因此,直接引语是语言的一种描写性用法(descriptive use)。而间接引语则不同,他注重的是语言的阐释性用法,如在一定的语境中,英语的修辞性疑问句&Don&t you know him?&可以转述为陈述句&He said that he thought she knew the man&。总之,间接引语是对原话的一种阐释,是在保留原话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语境需要,改变话语的表面语言特征,以达到原话的认知效果。
  Gutt认为,间接翻译相当于间接引语,对原文的语言特征有较大的改动,一再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的相似性&(resemblance in cognitive effects);直接翻译则与直接引语相像交际线索,它有赖于&语言特征的相似性&(resemblance inlinguistic properties)。但是,问题在于表达话语的风格特征的语言特性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语言特征不但因语言而异,而且同样的语言结构(如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并部电影具有同样的风格特征。所以Gutt认为,在直接翻译中,我们与其说在努力保留原文的全部语言特征,不如说是在保留这些语言特征为我们提供的&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本意的交际线索&。[1]p134
  直接翻译的核心就是在于保留原文风格。当然,直接翻译意味着读者将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来推断出原文的风格特征,但这与关联理论关于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达到最大的认知效果并不矛盾。因为Gutt强调的只是,必须让读者的收获&超过他们多付出的认知努力&[1]p148。
  小说翻译是集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于一身,更多的是用间接翻译来达到语义的传达。但小说的风格特征则有赖于直接翻译,通过保留表现原语语言特征的&交际线索&,来向译语读者传达原文的独特风格。
  (二)交际线索
  &交际线索&这一概念是Gutt在论述直接翻译时提出的,他认为,交际线索指的是在翻译中,我们不能保留原文的全部语言特征,而是在保留这些语言特征为我们提供的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本意的线索。[1]p134例如:
  (1)(a)The DEALER stole the money.
  (b)Thedealer STOLE the money.
  这两句子通过强调了不同的句子成分表达了不同的隐含意义。在一些没有同样的表达手段的语言中,只能译成相当于下面的句子:
  (2)(a)It is the dealer who stole themoney.
  (b)Whatthe dealer did was stealing the money.
  Gutt认为,所谓保留原文的风格,就是保留这种交际线索,译语读者在原文设定的语境中取得与原文完全相似的阐释,从而取得最佳关联。
  根据Gutt关于直接翻译的理论,原文的语义表征(Semantic Representations)、句法特征(Syntactic Properties)、音韵特征(Phonetic Properties)、客套语语体(Formulaic Expressions)、拟声词(Onomatopoeia)、风格词语(the Stylistic Value of Words)等都提供了表现其风格特征的交际线索。
  三、小说风格的可译性
  风格是一个涉及面很广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对于风格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风格是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有人认为风格是实实在在、通过语言显现在作品中的东西。在文学翻译中交际线索,风格是否可译又是翻译界多年来争论的问题之一。风格问题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全部指归。[2]p81亚历山大泰德勒在他的《论翻译的原则》中说道:&在好的翻译中,原著的优点已经完全移注入另一种语言,从而使这另一种语言所属国家的人能够获得清楚的理解和强烈的感受,程度和使用原著语言的人相等。&[3]p105
  在我国,茅盾是可译论的代表,1954年他在《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一文中指出: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4]p511
  在关联翻译理论中,风格可以通过直接翻译保留交际线索的方法得到保留。通过保留原作中的所有交际线索,只要译语读者能利用源语作者所期望的语境假设,直接翻译可以让他们获得与源语读者一样的阅读效果。
  四、《呐喊》译例分析
   下面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Willam Lyell的《呐喊》两译本中个别案例进行分析。
  例1: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论文服务。[5]p24
  Version 1: He couldn& t squeeze he was already good andangry, and then the young fool would &scratch the tiger&s head&, so he gave hima couple of slaps.[6] p64
  Version 2: &couldn&t squeeze a singlecopper out of him. Now that means Ah-yi is pissed off to begin with, right?Then the Xia kid&s gotta go rub salt in the wound by talking& that kinda stuff.Well Ah-yi gave him a couple good ones.[7]p55
  从这两个译文来看,杨戴译属于直接翻译,在他们的译文中没有出现勃然大怒、胆大妄为等解释性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无法保留原文作者&老虎头上瘙痒&的语义表征。虽然scratchthe tiger&s head可能不会一下子让目的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一样的感受,但结合上下文,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可以根据明示推理而进一步扩大,通过保留原文的语义,译语读者既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付出少量的推导努力,又可以了解中文成语&老虎头上瘙痒&的内涵意义,而威廉译则稍逊一筹交际线索,而威廉译为&otta go rub salt in the wound by talkin& that kinda stuff&则用一种阐释性的方法抹杀了原文的意象,将原本鲁迅先生对于红眼睛阿义这一人物愚昧的同情与讽刺夹杂之情化为乌有,因而在此译中,William的译文则失色不少。
  例2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5] p6
  Version 1: The fierceness of a lion, the timidity of a rabbit, the craftinessof a fox&[6]p45
  Version 2: Savage as a lion, timid as a rabbit, crafty as a fox&[7]p6
  在例2中,鲁迅先生用了三个连续的比较手法,实际上就描述了反动统治者的三种特征。他们像狮子一样凶残,像兔子一样胆怯,像狐狸一样狡猾。将统治阶级比作狮子就表现了他们&吃人&的本性;将反动统治阶级比作兔子,表明了是他们纸老虎,外表强硬,内心胆小;将反动统治阶级比作狐狸,则表明他们总是花样百出,阴险狡诈。但文中的语境告诉译者这句话语是狂人的内心活动,而不是普通人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狮子似的凶心&则完全是一个成功的明喻,而后面&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又变成了暗喻,表明了狂人说话并不像普通人一样很有逻辑性,作者通过明喻与暗喻的交替,将狂人的&狂&栩栩如生地显示在读者面前。译者就需要把握这种明示推理,将原语句法特征的交际线索以及表现狂人思想非逻辑性的语义特征的交际线索传递给译文读者,达到最大关联。杨戴译和威廉译都不愧为佳作交际线索,基本保留了原文句法特征的交际线索,但在保留语义特征的交际线索上似乎有所欠缺。笔者在杨戴译的基础上,大胆将此句子译为:Savage as a lion, timid a rabbit, crafty a fox. 目的是既保留句法特征的交际线索,又保留其语义表征的交际线索,从而使译语读者能像原语读者一样领略到原语的所有风格意义。
  五、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的直接翻译为小说翻译中风格再现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译者在翻译前应充分考虑原语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因素,体会出原语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保留原语中的交际线索为译语读者提供与原语读者基本一致的认知空间,译语读者可通过付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努力,享受到与原语读者一样的审美感受。当然很多时候准确把握原文的交际线索并非易事,因而译者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综合考虑原语表达法与原文语言环境、所处的时代背景、原作者的写作风格等方面,将这些因素整合之后才能准确把握原语的交际线索,从而在译文中再现原作风格。
[1]Gutt,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2004.
[2]周仪、罗平.翻译与批评[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4]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Yang, Xianyi & Gladys Yang (Trans).Selected Works of Lu Xun [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5.
[7]Lyell, William A.. Diary of a Madman andOther Storie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热门:&&&&好又多论文网|
热门搜索:           
>>查看论文
从关联翻译观看中国特色菜的翻译
更新日期:
| 点击:次 |
&&特别提示:网站上的论文收集于互联网,可能不完整,非原创。需要原创,高品质,包通过的论文请赶紧联系客服进行原创定制。我司企业QQ和总机热线同号认证,信誉有保障。
&&认证企业QQ:&&&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特色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了解。如何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同时又向世界传播我们的特色文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更好的翻译中国特色菜名。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特色菜;关联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历史记载。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国家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推动着各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更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也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了解。但仍有一些特色菜的翻译不尽人意,甚至完全抹杀了菜名所蕴涵的中国文化。为更好地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美食,同时也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特色菜的翻译有待改进。本文将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菜的翻译。
  一、关联翻译理论
  1.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由法国学者Sperber和英国学者Wilson于1986年共同提出的,即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具有最佳关联性。他们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相互理解的前提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最佳关联是指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同时人类的交际活动也是明示――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话者和受话者都受到最佳关联的引导。
  2.关联翻译理论
  Ernst-August Gutt 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
  3. 翻译――明示―推理交际行为
  人之所以能进行交际,原因在于人们能够根据话语行为进行推理,交际具有推理的特性,同时也是一种明示过程。“明示”即说话者明白无误的表达自己的意图;“推理”即听话人能从说话者的明示信息中推断出说话者的暗含意图。
  作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复杂性远超过我们平常的语内交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构成翻译活动的交际者。但翻译包含两轮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轮明示――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明示其交际意图,译者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及关联原则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在第二轮明示――推理过程中,译者通过对原文及原作者意图的理解,将其以译文形式再现给译语读者,此时译语读者要根据译文传达的信息内容进行推理。由此可看出,译者的翻译是一种中间行为。译者一方面要付出努力寻找原语的最佳关联,另一方面又要将其对原语的认知和理解以最佳关联的方式传递给译语读者。
  4.翻译――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译者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期望读者在读到译文时能够获得充分的语境效果,并且不需付出不必要的认知努力。这就要求译者充分理解原语及语境,尤其要融入到原语认知语境中,寻找最佳关联,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推理,将最佳关联传达给目的语读者。由此可见,翻译本质上就是译者在原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二、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就有“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的记载。简要来说,中国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风味多样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气候,物产,风俗习惯均不同,饮食也风味多样。仅南北口味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更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闵四大风味。
  2.精于烹饪
  中式菜肴烹调方法多样,常见的有:炒,煎,爆, 炸,烧,煮,蒸,炖,熏,烤,白灼等等。用这些方法烹饪出的常见菜肴有:腊肉炒香芹,煎鸡蛋,爆大虾,五香炸鸡翅,红烧肉,涮羊肉,荷叶粉蒸肉,土豆炖牛肉,熏山鸡,盐烙信丰鸡,白灼海螺片。
  3.追求美感与意境
  中国的烹饪还讲究菜肴的美感,注重色,香,味,形和器的协调一致。菜肴的命名也别有讲究。有的菜肴根据主,辅,调料及烹饪方法命名,有的命名跟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有关。如,“大救驾Shouxian County’s kernel pastry”,“全家福”,“狮子头”,“叫花鸡”,“鸿门宴”,“东坡肉”。有些则充满诗情画意,如川菜里的“春色满园”,辽菜里的“鱼跃荷香”。更有菜肴能给人以唐诗意境的美妙遐想,如“白云深处有人家”即是肉沫豆腐。
  4.食医结合,注重保健
  我国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密切相关,自古就有“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的药用价值,做成美味佳肴,同时达到防治某些疾病的目的。
  三、关联翻译理论下的特色菜翻译
  中国特色菜的命名方式各异,有些菜名具有浓郁的历史韵味,也有富含民俗风情的,更有些菜肴颇具浪漫气息。菜肴的命名已成为一种艺术。所以,究竟如何准确形象的把特色菜名译成英语,让外国朋友即品尝到了特色菜的独特风味,又向他们传播了中国饮食文化呢?关联翻译理论给我们一些启示:关联理论强调认知语境,最佳关联,以及寻求最佳关联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因此,在翻译特色菜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译语接受者在饮食文化方面的认知语境。译者要根据自己的认知语境对原语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然后充分考虑译语接受者对译作的期待及译语接受者自身的认知语境,在从两者之间寻求最佳关联,取得最大语境效果,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对中西饮食文化所共知的部分可采取直译的方法,由于认知语境强,关联性也强,译语接受者只需付出较少的认知努力即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如常见的红烧牛肉: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ce,松仁香菇:black mushrooms with pine nuts。采用直译的方法译语读者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还有一大部分菜肴通过直译却常常令外国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由于翻译不专业,个别英文菜名不仅没招揽到外国顾客,反而把人给吓跑了。如:“红烧狮子头”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 Red burned Lion Head ,“麻婆豆腐”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 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老虎菜”译成 tiger skin。对历史寓意深厚和富含典故的特色菜和小吃,如“东坡肉”,“夫妻肺片”,“贵妃醉鸡”这些菜名,究竟如何翻译才能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为外国朋友所理解呢?结合关联翻译,译者要在原语与译语读者间寻求最佳关联,最大限度的把原语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
  下面简要总结下中国特色菜翻译的几种方法:
  1.直译(主配料,烹饪方法)
  直译包括菜肴的主配料,烹饪方法,必要时还可加上菜的口味。常见的有:
  青椒肉丝:Shredded pork with green peppers火爆腰花:Saut
本文出自:/lunwen/wenxuepinglun/lw.html
本文TAGS: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好又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主营:、|服务热线:|服务QQ:|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_朱燕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_朱燕
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_朱燕
朱 燕 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
和译文读者。这与传统的/二元论0(原文与译文的静态对比)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三元论0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反应,认为翻译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听话人,其主要任务是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在完成该交际过程以后,译者进入第二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这时译者的身份是发话人。他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关联原则的制约下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的估计,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加以示意并传达给译文读者(张新红等,2001)。他根据原语篇将自己所理解的原文作者意图和原文用意再现给译文读者,因此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兼有交际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译者应利用关联原则寻求源语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幽默言语翻译重在译出其风格,体现其幽默效果,实现其交际功能。运用关联理论指导幽默言语的翻译从根本上抓住了幽默言语翻译的本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幽默言语翻译更能传输原文的风格和信息,更有效度。
1.1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行为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本质是推理,翻译是交际的特殊形式。幽默言语翻译是翻译交际中的个案现象,幽默言语翻译过程毫无疑问是一个包含着/三元关系0的两轮明示-推理过程,幽默言语具有间接性或一种偶然的不关联性,幽默言语翻译需要译者根据关联原则,结合语境假设推导其含意和特别意图并将自己的理解形成译文再现给目的语读者。下图清楚地展示了幽默言语翻译的两轮明示-推理过程
默言语翻译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在阐释上与原文保持最佳关联性。
1.3幽默言语翻译的效度
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幽默言语的译者努力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相似的效果,使译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动态地对等。译者根据认知语境的差异,可以超文字、超文本地处理原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为了保证翻译交际活动的成功,译者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信息意图,最重要的是传达出原文的交际意图,在两者不可求全之时,则取其交际意图。交际意图一旦得到了满足,交际也就成功了,在一般情况下,识别信息意图本身会导致交际意图的实现,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可同时得到实现。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即使不能实现相应的信息意图,也能实现交际意图(参阅Sperber,2001)。因此译者不再是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认知状况的应声虫,不再需要对原作亦步亦趋,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有权利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的评估和判断选择适合于读者的表达方式来示意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参阅张新红等,2001)。这种翻译观使我们看到了翻译的交际本质,传统译论只是片面地强调原文的语义内容,它认为脱离原文语义的翻译是不可思议的。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原文的概念信息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翻译观能使译者更为灵活地翻译幽默言语,因此关联理论下的幽默言语翻译效度最高。交际效度在翻译参数体系中的权重最大,对交际效度我们分两点来认识:一是对原交际者意图的确定是保证交际效度的前提;二是确定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期待(参阅赵彦春,),并能动地以语码表现出来是交际效度的实现。由此我们知道,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交际效度受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的影响,只有在两种模式都正确的情况下,交际效度才得以实现。翻译的成功指的是翻译的效度,取决于相关因素间的趋同度,趋同和趋异是反比关系,趋同度大,则趋异度小,翻译的效度就高;反之,趋同度低,则趋异度大,翻译的效度就低(赵彦春,)。幽默言语翻译是否成功可以用效度来衡量,/趋同0
(H:Humorousutterances
I:Intention
R:Receptor)在此图表中,前面3个方框代表源语的交际过程,后面三个圆圈代表目的语的交际过程,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的图形体现了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在第一轮推理过程中,译者推理原幽默言语,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并通过可以获得的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各个层面的交际线索寻求幽默言语与原文作者所设定的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译成目的语并传递给目的语接受者。在第二轮推理中,目的语接受者推理译文并获得译文意图。在整个交际过程中,译者既是幽默言语的接受者,又是幽默言语的交际者。
1.2幽默言语翻译是一种跨语际的阐释性运用
Gutt(2004)认为翻译是一种跨语际的阐释性运用,翻译是用另一门语言再述原文的信息和意图。译文只能在阐释上与原文保持最佳程度的相似性而不是最大的相似性,即最佳关联性。幽默言语翻译遵循翻译的普遍规律,是一种跨语际的阐释性运用,在幽默言语翻译的二轮明示-推理过程中,关联原则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关联原则不仅确定了译者表达的内容,而且指导了译者的表达方法。在幽默言语翻译中,译者应在与目的语读者充分相关的方面通过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与原文保持阐释性相似。为了获得阐释性相似,译者应努力寻求原幽默言语的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这一动态概念十分切合幽默言语翻译的本质。幽默言语翻译的趋同聚焦在风格和交际效果上,译者的责任是实现趋同,努力使译文的风格和交际效果尽可能向原作趋同,尽可能让目的语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一样快乐的信息,使原幽默言语的意图与接受者的期待相吻合。根据关联理论,译者更能灵活地实现最佳关联,获得功能对等。下面我们将比较两种译文,效度孰高孰低显而易见。
例1.A:HowdoyoulikeKipling?
B:http://www.wendangku.net/doc/2340aec7b9f3f90f76c61b57.html now.I.veneverkipled.译文1:甲:你喜欢吉卜林吗?
乙:不知道,我从来就没吉卜过。
(引自赵彦春,2003)
译文2:甲:你喜欢吉卜林吗?
乙:不知道,我从来没见过/七不灵0还是/八不灵0。
在例1中,角色B根据英语动词规则故意将诗人的名字Kipling当成动词的现在分词,杜撰过去分词kipled巧妙地与角色A开了一个玩笑。假若按照语义翻译观就语义而语义,就文本而文本,把对话译成译文1,目的语读者读后不知所云,毫无反应。这种翻译不能体现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则没有意义。
因为汉语动词没有形式和时态的变化,不可能在汉语中找到对,,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旨在证明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 并为幽默言 语翻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朱燕 ( %IJ$ : ) 收稿日期: &##J : %% : &I ( 修改稿) 直缺乏一...朱燕.Zhu Yan 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刘乃实 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幽默乖讹与消解[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 3 朱 燕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 ,湖南娄底 417000) 直缺乏一种有力的理论作指导 , 笔者认为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 具有极...[4] 朱燕, 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2). [5] 林克难. 关联理论翻译简介[j]. 中国翻译, 1994 (4). [6] 孙致礼. ...本文以《老友 记》为例,将美剧中的言语幽默分为四大类,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四类幽默的翻译方法。通 过分析得到结论,关联理论对言语幽默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龙源期刊网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分析《生活大爆炸》中 幽默言语的翻译 作者:米荣 来源:《学园》2014 年第 31 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2007年第二期的《外语与外语教学》上,朱燕副教授撰 写的《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研究了幽默言语这一个 案现象,证明了关联理论对...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研究幽默言语翻译这一特别现象,旨在证明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翻译的诠释力,并为幽默言语翻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作者首先回顾了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语言文字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翻译明端硕 中南大学...1989 年,严复提出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争议性的翻译...翻译被定义为语际或语内的明示 - 推理解释的行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提高交际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