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位数代表什么?

那个中位数怎么算的啊?_百度知道
那个中位数怎么算的啊?
来自同济大学
把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 正中间如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就是中位数 如:1,2,3,4,5,6,7中位数是4 正中间如果是两个数,那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有没有过程啊,简单的,我会,像这样的,我上课没听懂,,,拜托啦,,
崔仙霞&&教师
林喆&&学生
崔凤娇&&学生
周晶&&学生
尉斌&&大学生请问什么叫中位数_百度知道
请问什么叫中位数
提问者采纳
2,4,3,中位数,2就是中位数了 众数,2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EG,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2=3 6&#47,3,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2+1=4 也就是(4+6)&#47,2 5 4 6 9 8 中位数是,2=4 从左数的第4个就是了。 若数字的个数是偶数那么个数&#47,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例如,2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EG,1,5没有众数。,1,2, 一般来说,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2,3,2所对应的那个数+个数&#47,2 5 6 8 7 4 9 中位数是,2, 简单来说就是 若数字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个数+1&#47,一组数据中,3,1,4的众数是3。 但是,3,6&#47,2的商+1所对应的那个数的和的1&#47,7+1&#47,
提问者评价
中位数就是所谓“最中间的数” 当数据有偶数个(设为2n个,n为正整数),将这2n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然后计算第n个和第n+1个的平均数(即(n+(n+1))÷2即可),例如1,4,3,2,,将他们从小到大排列,1,2,3,4,n=2,第2,2+1=3个数分别是2,3,中位数就是(2+3)÷2=2.4 如果是奇数个(设为2n+1个,n为正整数)那么就是将这2n+1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然...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中位数,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所谓&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由低到高重新排列,用去掉两端逐 步接近正中心的办法可以找出处在正中间位置的那个值,即中位数.
中位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位数是什么,众位数又是什么
中位数是什么,众位数又是什么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 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注意: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只一个,如数据2、3、-1、2、l、3中,2和3都出现了2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把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中位数则仅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当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偶数个数据的最中间两个的平均数)。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影响不大。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注意:(1)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而不必计算,顾名思义,中位数就是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排序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2)在数据个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
其他回答 (16)
中位数是一组数中间的数,众数是在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的中间一位数,众位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中位数,就是这些数据排列好了以后中间的那个数字,比如现在是13个,中间那个应该是第7个,所以就是5,那么如果有偶数个数据,那么就是中间两个数字的平均数,比如说18个数据,就应该是第9位和第10位相加除以2。 一串数字,从小到大排列,中间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是偶数就是中间2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止一个,如数据2、3、-1、2、1、3中,2、3都出现了两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中的众数。
把数从小到大排一下 中间的数叫中位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叫众位数
中位数:&正中间的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字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
中位数是一组数中中间的数,众数是在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中位数是: 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有时用中位数代表全体数据的 一般水平更合适。 方法:有奇数个时中位数就是该组数据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先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最中间的一个数如果没有就用最中间的两个相加再除以2就是中位数众为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众位数好好学习 &加油↖(^ω^)↗
众位数是数字中出现相同数字最多的数,所有数字的个数是偶数个中位数就取中间两数相和的除数。如歌数字个数是奇数就取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组数中间的数。众位数是一组数中最多的一个数。
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
就是出现最多的
中位数指一组从大到小的自然数中中间的数,众位数指一组数中出现最多的数
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中位数 - 基本概况
中位数(Median)是名词。将数据排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注意:和不同,中位数不一定在这组数据中)。 中位数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中位数=第(N+1)/2个数据;当样本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第N/2个数据与第N/2+1个数据的。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影响不大。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中位数 - 特点
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它不受少数几个的影响,有时也会成为优点。&在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由此可以估计中位数的值。&中位数也可表述为第50百分位数,二者等价。直观印象描述:一半比“我”小,一半比“我”大。一般而言,中位数在数据分布比较平均的时候,与平均数相对接近,但是当数据分布差异较大的时候,特别是有少数数据大幅高于或低于其余数据的时候,则更容易反映群体的中间水平。
中位数 - 算法
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进行数据的排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个与个两种来求。中位数算出来可避免,代表着数据总体的中等情况。&  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例:2、3、4、5、6、7&中位数:(4+5)/2=4.5)&  
中位数 - 应用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在攀升的时候,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在职职工的工资,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只提供一个“平均数”让人心里总是有点不大踏实。一个平均数会掩盖很多的问题,有网友创作了这样的打油诗:“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对于这样的问题,不是“平均数”的错,也不是统计学的错,统计学中有现成解决的办法,就是计算“中位数”。以一个51人的企业为例,把所有人员年收入从大到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位,即第26位的年收入就是这家企业年收入的中位数。里的“张村”个人财产中位数就是“零”。这个时候平均数不能说明的问题,中位数就说清楚了。&  
案例1月20日,兑现了在上的承诺,首次公布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中位数。 据《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报告显示,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为6194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两者均较上年有所增长。 中位数有助于了解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而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异,则有助于了解全体民众的收入集中度。 
中位数 - 中位数的特点:
  1、中位数是以它在所有标志值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全体单位标志值的代表值,不受分布数列的极大或极小值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位数对分布数列的代表性。   2、有些离散型变量的单项式数列,当次数分布偏态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会受到影响。   3、缺乏敏感性。   4、趋于一串数的中间位置   5.&只有在数据分布偏态(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所以说,如果是正态的话,用哪个统计量都行。如果偏态的情况特别严重的话,可以用中位数。
中位数 - 计算:
  要找中位数,首先需要从小到大排序,例如这组数据:23、29、20、32、23、21、33、25;   我们将数据排序20、21、23、23、25、29、32、33;排序后发现有8个数怎么办?   若有n个数,n为奇数,则选择第(n+1)/2个为中位数,若n为偶数,则中位数是(n/2以及n/2+1)的平均数   此例中选择24为中位数
中位数 - 【练习题】
  填空题:   1.&四年级(1)班进行跳绳测验,其中6名同学的1分钟跳绳成绩如下:   成绩(下)&37&143&136&152&139&149   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是(&)。   2.&甲公司有职工23人,他们的工资情况如下:   职工&经理&高级职员&中级职员&一般职员&临时工   月工资/元&00&   人数&1人&4人&4人&9人&5人   你能求出中位数吗?   选择题:   3.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   A.23&B.&24&C.25&D.26
中位数 -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141   2.1000 &&& 选择题:   3.C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电子学报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通信学报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兵工学报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7:26:5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一)教材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统计观念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统计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做出科学推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平均数”在小学和前两节也已经初步学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但现实生活的事务是多方面的,针对数据中出现的“异常值”时该如何评价呢?中位数应运而生。 从知识的掌握看:它是对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进一步完善,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从数学的应用价值看:从“单一”的“平均数”评价逐步过渡到“多元”的综合评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方面的差异,对统计数据多角度、全面的分析。(由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多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及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社会生活问题,积累数学应用、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计算中培养认真、耐心、实事求是的态度。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其自信心。
②、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在中位数的学习中,渗透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以及树立求中位数时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法和学法:
①、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采用“以问题为中心”讨论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及思想方法的概括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是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中以启发、调整、激励体现主导地位。
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学疑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注意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流程: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合作探讨、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形成概念 指导应用、积极创新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 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统计图表,包括扇形图,折线图和条形图。课前时间学习小组长检查,并作出评价。收集完成情况较好的作业。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某餐厅招聘服务员.小张听领班说这里的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觉得不错,就前来应聘,并获得录用。小张工作几天后,发现没有一个服务员的工资超过每月8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带着这个疑问,他来到财务室看到这样一张工资表: 人员 经理 领班 出纳 服务员 杂工 合计 月工资(元) 00 800 600 —— 人数(人) 1 2 2 20 2 27 工资支出(元) 00
32200&& 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分别按学习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领班所说的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
1.& 2、平均月工资10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餐厅一般员工的收入? 为什么?
3、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更合理的数据来反映一般员工的收入?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力求创设一种问题情境;疑问是发现之母,通过现实和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激发同学的探索欲望。在问题的情境中发现,有利于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合作探讨、探究新知】 &&&&
&&&&&& 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1、去掉经理的工资,求其它几个数的平均数。 2、以大多数人即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 3、以处于中等水平的员工(出纳)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教师对问题解答要点:
(1)为什么去掉经理工资?与截尾平均数的区别?因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抹杀的。体现统计是一门客观公正的科学,应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
(2)为什么以大堂服务员的工资来反映平均工资水平?因为这样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科学价值观的培养。
【自主学习、形成概念】
让学生自学教材,结合上面的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有助于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采取同学间“一问一答”的形式即:一部分同学提问,另一部分回答,活跃课堂气氛。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什么是中位数呢?
(2)怎么确定中位数呢?
(3)中位数有什么作用呢?
(4)中位数和平均数有什么异同?
(5)各有什么优缺点?。 教师小结:中位数和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比较稳定,它与这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一组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最为充分、最为广泛,在统计中有重要作用,但计算比较较繁,并且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计算较易,但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指导应用、积极创新】
问题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中位数: (1)、90, 96, 84, 80, 95 (2)、90, 96, 84, 80, 95, 25 (3)、-5, 28, 6, 72, 99, -1, 56 (4)、 85, 4, 48, -2, 95, 4, 8, 100 设计意图:学生从练习中体会:
(1)数据个数的变化对中位数的影响,如1、2小题。(2)中位数只与这组数据的个别数有关,如:3、4小题。 问题3、 十一月份两个班级月考数学成绩的比较:(三班人数43人,四班人数为38人) 课前给学生两个班级同学的月考数学成绩,要求他们分组统计(按照习惯,组距为10分)。课堂上让学生评价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哪一个更好些?学生多数会用平均数来评价,教师引导从中位数角度试着来评价。
设计意图:
(1)未分组中位数的计算:应用电脑的排序功能与没有排序时比较,加深印象。以及人数的变化对中位数的影响。
(2)分组中位数的计算:根据分组表,先计算中位数所在的组数,再确定对应的标志值——中位数。体会分组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问题4、出示学生准备的折线图,计算图中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例如: 月份 7 8 9 10 11 度数 87 47 54 68 94 112 用电统计表 12
问题5:出示学生准备的条形图,计算图中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例如: 年份 01 02 03 04 05 房屋中介个数:(万) 1.2 0.8 2.1 2.9 0.45
问题6:出示学生准备的扇形图,计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5% 30% 5% 10% 合格 良 优 不合格
设计意图:
(1)从同学提供、制作的图表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进行练习(如折线图、条形图)。来源于同学的基本素材,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通过练习,树立求中位数时对应的数学思想﹝位置数,标志值﹞,从而解决利用中位数决定自己成绩在班级的大致位置。 【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体会?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讨论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可能不全面、不系统;通过以上问题的归纳小结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布置作业】
&练习册§31.3 选做题:(关于标准日产量的定额)某车间为了改变管理松散的状况,准备采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去一天中各自装备机器的数量(单位:台)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位数代表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