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心痛足球让中国人如此心痛?

中国人为什么踢不好足球?---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08版:专栏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广告
第A02 : 社论
第A03 : 深耕本地
第A04 : 深耕本地
第A05 : 中国
第A06 : 国际
第A07 : 深港书评
第A08 : 专栏
第A09 : 专题
第A10 : 专题
第A11 : 专题
第A12 : 专题
第A13 : 专题
第A14 : 壹周
第A15 : 悦享
第A16 : 悦享
第A17 : 悦享
第A18 : 悦享
第A19 : 影院信息
第A20 : 综艺/同期声
第A21 : 综艺/同期声
第A23 : 体育
第A24 : 体育
第B01 : 满足归来
第B02 : 深圳巴西通
第B03 : 世界杯花火
第B04 : 邦腔巴西
第B05 : 邦腔巴西
第B06 : 点射巴西
第B07 : 点射巴西
第B08 : 鹰眼巴西
第B09 : 鹰眼巴西
第B10 : 点射巴西
第B11 : 点射巴西
第B12 : 快读世界杯
第B13 : 快读世界杯
第B14 : 足球往事
第B15 : 足球往事
第B16 : 睹彩
中国人为什么踢不好足球?
刘忆斯 世界杯开幕,全世界为足球狂欢。中国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球迷,然而,大家在世界杯的舞台上却不能看到中国健儿挥洒风采,只能把喝彩和激情投到别国选手身上。无他,盖因中国队没能进入世界杯决赛三十二强。 中国足球当然是屡战屡败,而这些年来一说中国足球不行,有人就会抛出这种论断——中国人不适合足球这个项目。由此,中国不适合论还会延伸到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进而得出:中国人不擅长集体运动!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有人还会举出反证——中国人擅长的是个人项目,你看乒乓球啦羽毛球啦,中国运动员的水平不都是领先世界诸强嘛! 依此类推,中国人好像真的更信奉并更适合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然而,事实上真是如此么? 近日细读马森先生的《中国文化的基层架构》(台湾联经版,2012年),对影响今日中国人思想行为的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更多面向的理解。对于“中国人为什么踢不好足球?”这个问题,也许我们能从书中《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一章作进一步思考。 中国一向是一个集体主义的国家。在历史上,中国人的集体生活虽说因政治而区分——以省市县镇村等行政区的划分作为居民群居的活动范围,但因为中国的政治形态原本来自家族主义的延伸,所以过去基层的行政区规划与家族的单位是两相重叠的,且互为影响。比如忠恕孝悌,即为政治及家族共同遵守的法则;而敬天祭祖,也是政治及家族共同实践的仪式。马森先生认为此二者互相渗透,致使中国的政治组织是家族式的,而家族组织又是政治式的。在这种强有力的集体意识中,诞生个人意识似乎绝无可能,有个别例外也会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异端。 反观西方,事实上在中世纪教会也是权力至上的,而集体的宗教生活也是渗入集体的家族生活中,从而导致无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直至工业革命以后,流动力强的工人阶级破坏了集体的传统族群,中产阶级的兴起,又日渐夺取了王朝和教会的权力,个人的意识才在西方有了觉醒的机缘。随后的事大家都知道,资本主义与个人主义相辅相成,相互成全。 问题又回到最初。既然中国历来是集体主义的国家,那中国体育何以在集体项目上大都缺乏强劲的竞争力呢? 众所周知,集体主义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利他主义,反之,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则是利己。自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包括个人主义在内的西方诸多学说输入中国。尤其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个人主义日渐兴起,随之盛行的是利己之风,可以说,目前追求个人利益的潮流已经到达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峰。 虽是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然而中国足球却没有出现个人英雄,这就不免要谈一下“个人”这个观念了。其实,“个人”一开始仍是从集体的观点来显示其正面意义的。早期英国的经济理论就强调:“个人的私利必产生最佳的公利。”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中更是主张,个人的意愿注定必须服从于所谓的“公意”,因此才需要政府消极地维护社会秩序与法律的执行,来保障和实现每个个人的利益。然而,国人的契约意识严重缺失,以致在集体主义的传统与个人主义的现实追求中陷入迷茫的漩涡并降下了道德的主帆。 除了知道利己还能想到利人,无论对个人愿望也罢,集体意识也罢,社会趋善也罢,足球强盛也罢,世间的种种实现大多需要如此。中国足球现状糟糕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46回复/2亮 2606浏览
作者:孙超然链接:来源:知乎有一些国家,民众热爱,他们有良好的足球青训体系,球员也大多有很好的职业精神。这些就是德国、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足球传统强国。有一些国家,由于贫穷他们并没有特别正规的青训体系,球员也不够敬业。但凭借他们对足球疯狂的热爱,以及他们球员身体素质的优势使他们成为国际足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这些是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等非洲足球强国。有一些国家,民众热爱足球,有良好的青训体系,球员也很职业。但由于起步较晚且球员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在国际大赛上难有佳绩。这些国家就是日本、韩国。有一些国家,民众十分热爱足球,青训体系良好,球员身体素质也不错。但由于常年的战乱极大地限制了他们足球的发展。这就是伊拉克、叙利亚。有一个国家,民众不是特别热爱足球,但依靠他们国家强大的体育产业,和健康的培养人才机制,国际足坛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个国家就是美国。还有一个国家,民众虽然很喜欢看球但踢球的不多、有一个畸形的体制、球员职业精神欠佳、足球发展起步晚、身体素质还没有优势。虽然这个国家人口很多,但足球可能好吗?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还是来斗胆发表一下愚见。直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注册球员少。好像目前我国的注册球员甚至少于越南,所以能踢得过越南已经很不错了,说明虽然人少但质量还不差。(以前说的是足球人口,但中国的足球人口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改为注册球员好一些)别看中国可以在奥运会可以拿到很多金牌,但我们绝对不是一个体育强国。因为中国民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很低,尽管我们都很喜欢看体育比赛。民众对运动的热情我们不及日韩欧美,甚至还不如港澳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依然能在奥运会上拿到很多金牌,你不觉得奇怪吗?所以题主你不应该问为什么足球不行,而应该问为什么中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很强。答案就是举国体制,至于足球为什么不行答案依然是举国体制。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只有两种运动员,职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职业运动员以运动为生,业余运动员有自己的职业,爱好运动。但是在中国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中存在第三种运动员,就是专业运动员。我国的运动员大部分是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在除了足球和篮球这两个项目以外很少见。专业运动员同样以运动为生,他们和职业运动员有哪些区别呢?像、赛车、搏击、田径这类运动员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赞助商、比赛奖金。而像足球、篮球这样集体运动的球员收入则来自职业俱乐部。专业运动员收入来自国家、来自纳税人。职业运动员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只不过他们的的职业是运动,除了要遵守契约遵守法律外他们是自由的。而专业运动员是为国争光的机器,行动受到许多的限制。比较这三种运动员的能力,如果这项运动职业化程度很高。那么 &职业>专业>>业余 & &&如果这项运动职业化程度不高 &专业>职业>>业余原因很简单,职业化程度高的运动项目,职业运动员有机会赚到很多钱。这对他们是很大的激励,同时有钱意味着可以接触更加高水平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专业运动员花太多的钱纳税人肯定不干,你只能用一些精神层面上来约束他们。教他们要爱国要努力要有羞耻心。但显然这些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没有金钱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来的靠谱。如果一项运动职业化程度低,那么意味着大部分职业运动员只能勉强解决温饱,训练很受限制。这样保障有力专业运动员就有优势了。至于业余运动员,他们是不可能和以运动为生的人抗衡的。所以你看,中国擅长的体育项目基本上是职业化程度很低的项目。、乒乓球、跳水、举重、体操。除了乒羽以外,其他的项目我们基本没有群众基础但依然可以靠举国体制来争金夺银。我敢断定如果乒羽有网球这样的职业环境,那么中国绝不会有现在的统治地位。如果跳水、举重、体操也有网球一样的职业环境,那么估计也就没中国人什么事儿了。中国体育“阴盛阳衰”的现象同样可以用这个解释。因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女性的职业化程度都远远低于男性。最典型的就是足球。即便是男女最平等的网球,男子的竞争也是要高于女子。不仅如此,当我们知道男运动员没什么希望拿到金牌的时候我们会更重视女子项目。这些在不存在举国体制的国家里都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情况。回到足球,虽然说足球是我国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体育项目,但依然没有完全摆脱举国体制的影子。现在趋势是好的,足协已经和体育总局脱钩了。我们来说说职业运足球运动员和我国运动员成长经历的区别吧。以英格兰为例,在英格兰有不少俱乐部甚至有六岁以下梯队。但是这种梯队其实性质类似于兴趣班。和我们喜欢送小朋友去学钢琴、书法没有太大的区别。在中学以前,青训都是以兴趣班的形式为主的,该上学上学课余时间训练。因为对小孩子采用过于专业的训练方法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还会让他们厌倦踢球、让他们身体受到伤害。上中学以后他们才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有天赋的会走上逐渐职业的道路。踢不上还有英冠英甲英乙甚至半职业联赛都有钱赚。而那些天赋不足的人不少也活跃在业余联赛。英格兰的联赛系统一共有24级,总会有球踢的。我国在举国体制时期以及职业化初期:你的孩子想踢球?好的来专业队,每天关在体校里除了踢球就是踢球。从小就对足球产生了厌倦感。如果你天赋足够,踢得上甲A/,那么当然好,可是有几个人踢得上啊?就更别说进球队还有潜规则了。踢次级联赛就会差好多(不过最近几年中甲好多了),有时候还要配合老板踢踢假球,把球往自己球门里吊什么的。踢不上职业联赛的那就更废了,无法以足球为生,还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只能干点体力活,有的人甚至连体力活都干不了,长期服用违禁药物以及过度的训练导致他们身体受到很大的损伤。这样的事不仅仅在足球有,举国体制下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是这样畸形发展的。有多少人愿意送孩子进体校?这是个风险很大的赌博呀!虽然现在运动员受教育的机会在增多,足球的青训也在向欧美国家学习。但是的名声已经臭了好多年了,依然很少有人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踢球。想要改善这个状况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举国体制带来的问题是,把专业和业余的人完全隔离开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参与正规的体育训练,而往往他们也失去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受教育机会。体制的问题除了举国体制以外还有就是我们有个逗逼的足协,成天做一些外行的事儿,中国足球深受其害。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此帖被釉 11:49修改 ]
这些回帖亮了
中国足球的问题是废除了直截了当且比较规范的举国体制,搞了一套乱七八糟披着职业化和市场化外皮的举国体制。
不要以为中国足球在1994年以后就告别举国体制了。甲A创始12队,一直留在顶级联赛的只有3支球队: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这三队,背后是地方政府的坚决支持和中信、国家电网这样的特大型国企直接赞助。
另外一支留下来的是广州队,但有几个球迷会知道,现在鼎鼎大名的广州恒大,是原来的广州太阳神,历经吉利、香雪、日之泉、广药变过来的。这还是在一个城市里折腾。
而再看现在的中超球队,广州富力前身是长沙金德,再之前是沈阳海狮。贵州人和的前身是陕西哄保僦笆巧虾V性丁I虾I牿蔚那吧硎悄喜庠矗僦笆巧虾=鹈场V厍炝Ψ那吧硎乔拔厘镜海僦笆俏浜呵拔馈:贾萋坛堑那吧硎茄颖呦执怠U饩徒凶霰涞牧约呵茁瓒疾蝗鲜丁G蚨诱宓吲媪骼耄幌咔蛟鄙星也荒馨参忍咔颍芴傅蒙鲜裁刺荻咏ㄉ瑁
这好歹还是活下来的。曾经的中国足球霸主,大连万达队,变成了大连实德队,然后就解散了。想想看,一个国内的头号球队,能被一个风浪给扇没了,这算哪门子市场化?这就叫做乱七八糟披着职业化和市场化外皮的举国体制。
所以说,1994年以来的足球改革,是彻底失败的。政府把足球交给市场,但国内足球市场消费能力非常有限,承载不起顶级联赛花销,最后足球俱乐部往往变成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或是某些红顶商人谋求*河蟹*的渠道,实际上改革只破不立,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规范的专业足球体制转变为政府主导、国企或别有用心的私企支持的不规范不专业的足球体制。[ 此帖被釉 00:25修改 ]
中国人极度脑残极度愚昧的一点,就是毫无经济观念和常识。古代如此,现在生活在经济社会里的依然如此,这真真是古今罕见的世界奇观。各种洋洋洒洒的长文最喜欢扯淡文化了体制了,但从来不看不谈不懂经济因素。实际上有任何行业任何事情是可以不受经济影响吗?同样的文化体制,为什么其他项目很好,奥运世界第二篮球能8强女排辉煌女足亚军乒乓球羽毛球霸主。谈这些中国成绩好的项目,是一套标准,谈足球就用另一套标准,这就是逗逼的双重标准。所谓职业化程度高或者低,其实就是经济原因。职业化程度高的其实就是投入大普及程度高,球员多,教练多,场地设施多,比赛多,这里每一项数据大就意味着钱,钱,钱,无数的钱投入进去,年复一年就是天文数字的钱。所以说到底中国足球差是经济问题,是投入远远落后于欧洲南美日韩造成的。同样的中国其他项目好,是我国投入够甚至领先其他国家。这就是标准一致。举国体制这个词是有问题的。像西班牙德国意大利韩日巴西这些国家的足球开展,难道不是举国吗?西班牙90%以上小孩都多少接触足球训练,这不是举国什么是举国。日本有6万多执证足球教练,这不是举国什么是举国。逗b只看到了职业联赛的所谓职业。看不到校园足球,场地,青少年教练,比赛,这些‘’非职业‘’上的庞大基础,国家投入。其实英国足球联赛几十年以前也是作为社会公共事业,而不是商业。变为商业,就是有人赚钱。有人赚钱就意味着有人掏钱。足球联赛主要收入来源于电视转播费。但是中国的电视是免费收看的!这决定了中国足球其实还是作为公共事业。所以有不少国企承担,政府用政策或地给与补贴交换。现在80亿了,乐视买断及可能收费转播了。校园足球要普及了,要建多少千个足球场,要培养多少万教练,教育部投钱,一些地方省市投入10亿几十亿。中超只能容纳4,5百职业球员,几十万几百万的青训后,那些不能打职业的还得有工作岗位。这就是所谓职业体育,两头有人掏钱,政府在下面花钱,大众在联赛上花钱。运动,高水平联赛,其实是奢侈品。
足球这种有巨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运动,要靠举国体制,要靠纳税人的钱补贴养着,无疑是一种耻辱。
中国足球的问题是废除了直截了当且比较规范的举国体制,搞了一套乱七八糟披着职业化和市场化外皮的举国体制。
不要以为中国足球在1994年以后就告别举国体制了。甲A创始12队,一直留在顶级联赛的只有3支球队: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这三队,背后是地方政府的坚决支持和中信、国家电网这样的特大型国企直接赞助。
另外一支留下来的是广州队,但有几个球迷会知道,现在鼎鼎大名的广州恒大,是原来的广州太阳神,历经吉利、香雪、日之泉、广药变过来的。这还是在一个城市里折腾。
而再看现在的中超球队,广州富力前身是长沙金德,再之前是沈阳海狮。贵州人和的前身是陕西哄保僦笆巧虾V性丁I虾I牿蔚那吧硎悄喜庠矗僦笆巧虾=鹈场V厍炝Ψ那吧硎乔拔厘镜海僦笆俏浜呵拔馈:贾萋坛堑那吧硎茄颖呦执怠U饩徒凶霰涞牧约呵茁瓒疾蝗鲜丁G蚨诱宓吲媪骼耄幌咔蛟鄙星也荒馨参忍咔颍芴傅蒙鲜裁刺荻咏ㄉ瑁
这好歹还是活下来的。曾经的中国足球霸主,大连万达队,变成了大连实德队,然后就解散了。想想看,一个国内的头号球队,能被一个风浪给扇没了,这算哪门子市场化?这就叫做乱七八糟披着职业化和市场化外皮的举国体制。
所以说,1994年以来的足球改革,是彻底失败的。政府把足球交给市场,但国内足球市场消费能力非常有限,承载不起顶级联赛花销,最后足球俱乐部往往变成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或是某些红顶商人谋求*河蟹*的渠道,实际上改革只破不立,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规范的专业足球体制转变为政府主导、国企或别有用心的私企支持的不规范不专业的足球体制。[ 此帖被釉 00:25修改 ]
交给国企是政府主导畸形举国体制 交给私企是别有用心 真难满足
联赛刚开始市场资本难以消化 所以假黑赌盛行 为啥 一个词钱 那时候的中国企业有名气的才有几家
现在不一样了 有钱企业多了自然也就能支撑起一个联赛了。群众也有钱能支持球队了。
踢不上英超还有英冠英甲英乙甚至半职业联赛都有钱赚。而那些天赋不足的人不少也活跃在业余联赛。英格兰的联赛系统一共有24级,总会有球踢的。
我觉得还是和经济实力有关系
主要是球迷不行
逗逼的足协原本就是这个体制的执行者,所以不是除了体制之外还有一个逗逼足协,足协就是这个体制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代表者。2000年左右,就已经有很多报道和文章指出中国的职业化建设犹如当年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大势之下,衙门门口换个匾,掀掉几块屋顶的钻就算改革完成了。是彻头彻尾的伪职业化。俱乐部依然依靠的是当地足协支持,财源则来自当地富豪和国企,乍看之下似乎与欧洲也差不多,但是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天朝的地方政府没钱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呢?就是让当地富豪割肉,让当地国企输血啊。所以天朝的老板们为啥总是瞎搞俱乐部,为啥俱乐部背靠金主却发展成这样。同样的,天朝的上市公司从来只想圈钱,压根没想过回报股东的事情,他们信奉的是“股市有风险,亏本我无关”,俱乐部金主们既然输了血关注的当然只是广告效应。
莱茵河畔的勇士们,德意志的健儿们!尔等如蓄势以待之猎犬,如箭在弦,整装待发。神明在上,佑我冲锋。德国万岁,圣迈克尔万岁!!
经济、教育、社会保障,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社会目前发展阶段,每个人都活的战战兢兢,压力很大。从小就是学习压力,成长压力,社会生存和竞争压力。有多少小孩子能真正放松的享受足球,有多少父母能放心让孩子去踢球?踢不出来就意味着在这个社会没有竞争力。一切的根本是功利思想。
为知乎打广告这么不余遗力,垃圾山寨厂给你多少工资?[ 此帖被hupuzuqiu001在 02:05修改 ]
又是一篇没了解国内事情的文章
又说青训体制问题
国内现在的青训体制就是专业制,根本没有什么职业制,为何这么多年来青年比赛一直没成绩
扯淡的文章
写的很好,不光是中国人,而是全球华人都不喜欢踢球
主要是这一届百姓不行发自手机虎扑
根本没有什么职业制
足球约等于国家经济实力,巴西、阿根廷除外,他们生下来就会踢球
中国人极度脑残极度愚昧的一点,就是毫无经济观念和常识。古代如此,现在生活在经济社会里的依然如此,这真真是古今罕见的世界奇观。各种洋洋洒洒的长文最喜欢扯淡文化了体制了,但从来不看不谈不懂经济因素。实际上有任何行业任何事情是可以不受经济影响吗?同样的文化体制,为什么其他项目很好,奥运世界第二篮球能8强女排辉煌女足亚军乒乓球羽毛球霸主。谈这些中国成绩好的项目,是一套标准,谈足球就用另一套标准,这就是逗逼的双重标准。所谓职业化程度高或者低,其实就是经济原因。职业化程度高的其实就是投入大普及程度高,球员多,教练多,场地设施多,比赛多,这里每一项数据大就意味着钱,钱,钱,无数的钱投入进去,年复一年就是天文数字的钱。所以说到底中国足球差是经济问题,是投入远远落后于欧洲南美日韩造成的。同样的中国其他项目好,是我国投入够甚至领先其他国家。这就是标准一致。举国体制这个词是有问题的。像西班牙德国意大利韩日巴西这些国家的足球开展,难道不是举国吗?西班牙90%以上小孩都多少接触足球训练,这不是举国什么是举国。日本有6万多执证足球教练,这不是举国什么是举国。逗b只看到了职业联赛的所谓职业。看不到校园足球,场地,青少年教练,比赛,这些‘’非职业‘’上的庞大基础,国家投入。其实英国足球联赛几十年以前也是作为社会公共事业,而不是商业。变为商业,就是有人赚钱。有人赚钱就意味着有人掏钱。足球联赛主要收入来源于电视转播费。但是中国的电视是免费收看的!这决定了中国足球其实还是作为公共事业。所以有不少国企承担,政府用政策或地给与补贴交换。现在80亿了,乐视买断及可能收费转播了。校园足球要普及了,要建多少千个足球场,要培养多少万教练,教育部投钱,一些地方省市投入10亿几十亿。中超只能容纳4,5百职业球员,几十万几百万的青训后,那些不能打职业的还得有工作岗位。这就是所谓职业体育,两头有人掏钱,政府在下面花钱,大众在联赛上花钱。运动,高水平联赛,其实是奢侈品。
我怀疑有流量号充斥楼上发自手机虎扑
第一我觉得是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对孩子进行这方面鼓励,大部分家长都让孩子去读书,认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入,不给孩子踢球打球,做自己真的喜欢的事情的时间第二和我们国家足球场设施也有原因吧,现在篮球场数量还是可以,就是足球场还是太少了,不说正规足球场,连五人制足球场也太少,我觉得以后可以普及每个社区都有,这样普及率高了,自然踢的人就多了
引用15楼 @ 发表的:
中国人极度脑残极度愚昧的一点,就是毫无经济观念和常识。古代如此,现在生活在经济社会里的依然如此,这真真是古今罕见的世界奇观。各种洋洋洒洒的长文最喜欢扯淡文化了体制了,但从来不看不谈不懂经济因素。实际上有任何行业任何事情是可以不受经济影响吗?
同样的文化体制,为什么其他项目很好,奥运世界第二篮球能8强女排辉煌女足亚军乒乓球羽毛球霸主。谈这些中国成绩好的项目,是一套标准,谈足球就用另一套标准,这就是逗逼的双重标准。
所谓职业化程度高或者低,其实就是经济原因。职业化程度高的其实就是投入大普及程度高,球员多,教练多,场地设施多,比赛多,这里每一项数据大就意味着钱,钱,钱,无数的钱投入进去,年复一年就是天文数字的钱。
所以说到底中国足球差是经济问题,是投入远远落后于欧洲南美日韩造成的。同样的中国其他项目好,是我国投入够甚至领先其他国家。这就是标准一致。
举国体制这个词是有问题的。像西班牙德国意大利韩日巴西这些国家的足球开展,难道不是举国吗?西班牙90%以上小孩都多少接触足球训练,这不是举国什么是举国。日本有6万多执证足球教练,这不是举国什么是举国。
逗b只看到了职业联赛的所谓职业。看不到校园足球,场地,青少年教练,比赛,这些‘’非职业‘’上的庞大基础,国家投入。
其实英国足球联赛几十年以前也是作为社会公共事业,而不是商业。
变为商业,就是有人赚钱。有人赚钱就意味着有人掏钱。
足球联赛主要收入来源于电视转播费。但是中国的电视是免费收看的!这决定了中国足球其实还是作为公共事业。所以有不少国企承担,政府用政策或地给与补贴交换。
现在80亿了,乐视买断及可能收费转播了。校园足球要普及了,要建多少千个足球场,要培养多少万教练,教育部投钱,一些地方省市投入10亿几十亿。中超只能容纳4,5百职业球员,几十万几百万的青训后,那些不能打职业的还得有工作岗位。这就是所谓职业体育,两头有人掏钱,政府在下面花钱,大众在联赛上花钱。运动,高水平联赛,其实是奢侈品。
非洲那些穷国的球星笑的前仰后合
引用2楼 @ 发表的:
中国足球的问题是废除了直截了当且比较规范的举国体制,搞了一套乱七八糟披着职业化和市场化外皮的举国体制。
不要以为中国足球在1994年以后就告别举国体制了。甲A创始12队,一直留在顶级联赛的只有3支球队: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这三队,背后是地方政府的坚决支持和中信、国家电网这样的特大型国企直接赞助。
另外一支留下来的是广州队,但有几个球迷会知道,现在鼎鼎大名的广州恒大,是原来的广州太阳神,历经吉利、香雪、日之泉、广药变过来的。这还是在一个城市里折腾。
而再看现在的中超球队,广州富力前身是长沙金德,再之前是沈阳海狮。贵州人和的前身是陕西哄保僦笆巧虾V性丁I虾I牿蔚那吧硎悄喜庠矗僦笆巧虾=鹈场V厍炝Ψ那吧硎乔拔厘镜海僦笆俏浜呵拔馈:贾萋坛堑那吧硎茄颖呦执怠U饩徒凶霰涞牧约呵茁瓒疾蝗鲜丁G蚨诱宓吲媪骼耄幌咔蛟鄙星也荒馨参忍咔颍芴傅蒙鲜裁刺荻咏ㄉ瑁
这好歹还是活下来的。曾经的中国足球霸主,大连万达队,变成了大连实德队,然后就解散了。想想看,一个国内的头号球队,能被一个风浪给扇没了,这算哪门子市场化?这就叫做乱七八糟披着职业化和市场化外皮的举国体制。
所以说,1994年以来的足球改革,是彻底失败的。政府把足球交给市场,但国内足球市场消费能力非常有限,承载不起顶级联赛花销,最后足球俱乐部往往变成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或是某些红顶商人谋求*河蟹*的渠道,实际上改革只破不立,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规范的专业足球体制转变为政府主导、国企或别有用心的私企支持的不规范不专业的足球体制。
这一段结合上主贴,算是把问题说清楚了,难得在宏观上对中国足球认识得如此清楚,其实现在的烧钱,不就是过去专业制举国制的资本变种吗。
足协主席的任期存在问题,足球改革不是几年内能看到成果的,也就是说在任者的功绩往往要到接任者的任期内才会看到,做好了没人会说这是你的功劳,做坏了背负长久的骂名,这就让在任者不敢考虑长远的目标,更多只考虑眼前,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被限制,没人去推动对中国足球有长远利益的项目。反观中国的举国体制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上层领导人的任期会比较长,在这样的体制下政策的惯性就能得到长久的延续,从而获得成功。当然现在的老大关注这点,这是个好现象,这次应该会有个好结果。再补充一些,除了足协领导人外,怎么让足球产业恢复生机才是最重要的,足球本来就是个娱乐产品,从事这个产业的人是需要赚到钱的,除了球员外,投资方如果不能获得实际利益,这个产业就不会有出路。所以举国体制并不是根本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资方的盈利点在哪里?足球作为投资如此之大的项目,如果没有明确的盈利点,谁敢进入,谁能保证五年,十年后,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衰落后,投资方还能通过地方政府的扶植来获得利益。所以别先想着成绩,先把水盘活了,中国足球自然会希望。为什么?看看这个逻辑,踢足球能赚钱,不光是顶级联赛能赚钱,二级联赛,三级联赛,甚至从事足球相关产品的人士都能赚到钱。那么愿意让孩子踢球的家长自然会增多,别说中国踢球的孩子少,那是家长都不乐意,你要先过家长这关。愿意踢球的孩子多了,相关产品各个链条上的人都能赚到钱了,产业链自然而然会形成。有了产业链,接下来就是优化产品卖高价了,早些年中国足球相关版权卖不出钱就是产品太烂,这两年经过恒大的牵头投入,以及取得的成绩,这个产品已经开始变得有竞争力了。所以能卖出八十亿,这个就是水到渠成。其实相关工作都有人在做,我说的这些也并不算是独到的见解。继续,当产品的整体价值上升后,也就是能卖出高价后,产品链上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赚到钱了(估计有些人会对上面说的产业链上的人都赚到钱产生疑惑,其实这就是个先有鸡后有蛋的问题,只要有人开始去优化这个产品,产品价值自然就会提升,自然而然大家都开始赚钱了)。接下来,青年球员出人才率如果开始上升,那么国家队的水平自然而然会上升,虽然过程缓慢。随着国家队出成绩,整个市场的关注度又会上升,这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早些年,中国足协的不作为是最恶劣的,比赌球和假黑更坏,因为这种不作为产生了滋养罪恶的温床。而且除了足球水平的整体下降外,最大的问题是把产品做烂了,足球的关注度大幅降低,投资方更不敢进场了,不撤的除了对足球的一份热爱外,没其他的了。说到底足球是个产品,是个产业,和任何产业一样,如果没有回报,就不会有良性循环。[ 此帖被ronneyhx在 15:32修改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36人参加识货团购368.00元23人参加识货团购89.00元6人参加识货团购59.00元56人参加识货团购349.00元15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元37人参加识货团购769.00元6人参加识货团购49.00元35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9人参加识货团购69.00元152人参加识货团购218.00元62人参加识货团购358.00元5人参加识货团购22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我会心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