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塞纳里奥议会声望》电影里采访了些什么人,有个年纪很老,好像是记者的叫什么名字?

&&& &&& &&&
目录 ??????
沿着塞纳河沿着塞纳河是画家的摇篮还是蜜罐追索印象派之源“老子是巴黎铁塔”飞来与我们喝早茶的金丝雀? ? ? ? ? ?
沿着塞纳河沿着塞纳河是画家的摇篮还是蜜罐追索印象派之源“老子是巴黎铁塔”飞来与我们喝早茶的金丝雀忆雕塑家郑可“可以原谅,不能忘记!”洛东达咖啡馆的客人让人记挂的地方――洛东达咖啡馆梵高的故乡巴黎――桥的遐思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像翡冷翠情怀意大利的日子每天的日子也谈意大利人菲埃索里山高高的圣方济哥修院咸湿古和薄伽丘纪念馆和薄伽丘大师呀!大师我的意大利朋友没有娘的巨匠杜鹃随我到天涯教训的回顾皮耶托、路易奇兄弟了不起的父亲和儿子但丁和圣三一样牧童呀!牧童司都第奥巷仔婀婀河上的美丽项链迷信和艺术的瓜葛大浪淘沙爱情传说罗马,最初的黄昏什么叫公园好笑和不好笑圣契米里亚诺米兰与霍大侠离梦踯躅――悼念风眠先生西雅娜幻想曲永远的窗口后记? ? ? ? ? ? 书评: 23:48:31   来自: Cyndia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最近买了黄永玉老爷子的《比我老的老头》,猛然想起这本值得推荐的书。黄永玉这位可敬的老爷子怎么这么有意思呢?不会法文不会意大利语,照样自在地支着他的画架专心画他的画。邀请了只见一面的意大利人去他的女儿家吃饭,把意大利人给吓的~来了吃饭还打电话回家汇报在中国人家里吃饭没受到任何威胁。哈哈~~    老顽童说:“在这里(意大利),连疯子都是尊重艺术的。” 跟着这位老顽童一起做一次诙谐之旅吧
23:53:56   来自: calvin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在回学校的火车上看的,嗯。。他的画看不懂,不过文章写得还不错,翡冷翠画得比较多,巴黎的部分比较少,看完只有一种想要去意大利的冲动。
21:42:16   来自: Eileen_1020 (童话短路)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1.徐志摩写过英国、意大利和巴黎,他的极限的功绩就是为一些有名的地方取了令人赞叹的好名字:\"康桥\"、\"香榭丽舍\"、\"枫丹白露\"、\"翡冷翠\"......徐志摩笔下的巴黎,不如说是巴黎生活中的徐志摩。让五六十年前的读者眼睁睁地倾听一个在巴黎生活的大少爷宣述典雅的感受。    我倒是从雨果和左拉、巴比塞以及以后的爱伦堡、阿拉贡这些人的文字里认识到巴黎真实的人的生活,那种诗意的广阔,爱情和艰辛。   2.世上所有的大桥小桥都是难忘的。    当人不高兴、忧伤的时候,你问他,你喜欢桥吗?你一生走过多少好看的桥?他情绪会舒展开来......    桥跟人的微妙的情绪末梢联在一起,个人的玄想,爱情的始末、甚至绝望,如果有一座桥就好了。桥时常跟人商量事情,帮你作一些决定.......   3.桥是巴黎的发簪   4.我喜欢朋友称赞我,听了舒服;但也正常地不拍挨骂。原因就在于我的心手都在忙,顾不上琐碎的恶意.......   5.一个地方或一个人,若果仗文化和学问欺人,还是跟他离远点好。----文化和学问怎会令人流于浅薄?   6.在中国,想古人的时候,翻书而已;在翡冷翠,“上他家去好了”。乔托、米开朗基罗、莱奥纳多.达.芬奇、但丁、薄伽丘........的家   7.文艺复兴三位翡冷翠巨匠,都是大师,只有莱昂纳多是天才。   8.莱奥纳多.达.芬奇日死在法国克鲁城堡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怀里。国王噙泣着,像失去自己的兄弟。    国王的伤心当然不是因为失去一位为他赚外快的画家。500年前即使是一国之君,也那么天真地在热爱艺术,真有趣得紧。   9.墨索里尼用歌剧式的夸张手法统治了意大利,又歌剧式地被老百姓倒挂在电线杆上。    除了艺术,我看意大利人没有一样是认真的。   10.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    拉斐尔的父亲乔凡尼.桑蒂,人说他仅只是一位平凡的画家;我看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矢志不渝的伟大画家的引路人和发掘者,这种精神和一些具体安排,对后世做父亲的人来说,学不学先不管,起码看得出诚心和爱心的差距。    乔凡尼.桑蒂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谨慎小心。引导孩子言谈举止合乎高尚习俗,态度上要斯文典雅,言语温和,书写规矩流利的字体.......14岁以前,做父亲的已经告诫孩子要为必将来临的“伟大”做好准备。   11.拉斐尔出发翡冷翠之前,得到佩鲁济诺艺术表现和观察的最浓缩的培养教导,令他成熟而从容,不至于在翡冷翠见到莱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时手足无措。    文艺复兴三杰中,拉斐尔是最具人情味的。本身的漂亮,斯文的态度加上慑人的能力。那时候就有人称赞他像太阳,温暖、明亮。   12.王冕是王冕,吴敬梓是吴敬梓,画归画,说归说,都已给文化历史遗留下深深的芳香。够好了。   13.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他了。   14.聪明智慧与典雅的风度同在,那便是个太平岁月。    教皇乌尔班对大艺术家贝利尼的称赞别具一格:“您有幸认识我这个教皇,我却有幸生活在伟大的贝利尼时代。”   15.任何一个具备丰富文化素养和幽默感的民族,并不等于说永远不忿怒,不反抗,不杀人的;这是根本的两码事。    想想法国、德国、俄罗斯.......以及中国这些民族,那些又厚又重的历史.....   16.说起香港,一生间有六分之一在这里了。世界上,只有这块小劳什子几乎像黄山一样,“集”世界名称的“众岳之妙”,小、精致,包罗万象;像一个大家庭。哪家、哪个人出来一点闪失,当年或第二天大清早全城都知道这段新闻。虽是社会层次复杂,间隔森严,倒是容不得一粒砂子。    激情,天真,苦笑随意,自我开怀,因此难免容易上当。吃亏之后破口大骂,大骂之后继续上当,周而复始.....这就是香港人。   
05:26:15   来自: 苏小蒙 (阿蒙,苏下阿蒙)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黄老头子的画总有一股强劲的生命力,毫无拘束的盎然生机,勃发到让年轻人都觉得一个劲的羞愧不已,看我们这无聊的日子过得.      法国的树是紫的,云是蓝的,大教堂的背景的天空是开满太阳花的,船是红的,斑驳的老城墙绚烂的是明黄的,连荷塘里的枯叶都是明艳的橘红色。      那个甩开膀子不顾一切的画法仿若一粒一粒的跟时间和世界做不屈的斗争,没有拖沓,没有禁锢,没有历史和未来。存在本身就是所有的意义,这样简单的事情,没有抗争过又怎能明白。      用光阴换故事,可以蹉跎了光阴,也不要空瘪了行囊。      
21:30:22   来自: miya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有心的人眼里的这个世界也是有心的,每一笔的颜色都叫人觉出浓浓的感情。更中意的是书签里用了陆游的那句“远游无处不消魂”
11:44:47   来自: clock (冬天来了=.=)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一般来说,温暖是我对人或物最高的评价。既包含对有此种品性的人物的欣赏,也包含从心里生出的不自觉的喜爱。      作家出版社这几年出了不少精致的书,董桥那几本就做得和Oxford版一样古典。素色的硬皮封面,烫金的边纹和字。不管是抄袭还是借鉴,亦或只是作者本人的要求,至少看起来品位不俗。黄老头近年交付作家出版社的出书大多图文并茂,而他确实很多的字是有画来相印证的,这点比起三联旧时平淡的版本又胜了几分。这本书我虽然嫌它装裱过于花哨,但老头的画太好,书整体的色调也漂亮,功大于过吧。      整本集子的每一篇小文都值得细细地读。我一直认为黄老头的随笔是极上品,比丰子恺的文字更有趣味;比之黄裳则胜在心性烂漫。文字的感情其实是不易伪装的,才情即使可以修饰它,始终也不能掩盖。余杰盛赞过黄老头的字,我当时认为是极公允的评价,虽然已不记得出处是哪儿了。      这本集子里有一句话深得我心,‘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他了。’既精辟而深情。也隐隐有对无法回避的宿命的喟叹。而黄老头的文字里始终贯穿着这样的隐痛,无论是那些忧郁的碎屑,比我老的老头以至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17:54:31 yumo  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他了。   正是啊~ 14:01:57   来自: 小福 (不学习,就劳动.动动就不冷啦~)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很多人有多重身份,我想黄永玉应该主要还算是“画家”,就像他写的林风眠先生,虽然开笑笑地说,去了天堂有人问,满身鞭痕,你是做什么的?回答:画家!我想,这也是黄老先生对于自己的看法。   其实非常羡慕画家这个职业,它给人一种美好的职责:发现美。   而且赋予人美好的目标:创造美。   于是,即便他们会孤独,可总有美陪伴左右。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好的小书,虽然小且内容不多,但丰富性非常高。篇篇都精彩,用作插画的速写都是有份量的作品。      而我看到的黄老先生,也个性十足地可爱。      不算是书评,谨作为读过之后的一个小记录。
15:54:32   来自: 一水无香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远游何处不消魂,这一句,恰恰对了我最近的心境。      刚才看书架上有一本书,《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就抽出来看。其实前几天是看到过这本书的,在一长排《厚重河南》的旁边,那一套大红色的书,只气势就把它压得萎靡。      当时觉得这本书名字好生艳丽,再加上点小资味道,也就懒得理它。谁知道刚一眼扫过去,作者居然是黄永玉那个可爱的老头儿。      黄永玉,我最初的印象是,他是叫沈从文表叔的。      彼时,沈先生是我钟爱的作者――现在当然也是――前两天居然见到他一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真是吃惊了半天,以前张瑶说,我们主编买的书很有水平,这句话真是不断得到我的印证。其实最初的共鸣是这里面好多书我也有啊~笑~      黄永玉的书,我看的并不多,但知道他相当多才多艺。      沈从文先生的一版《边城》,里面很多插图都是他所绘,朴拙有之,秀丽有之,甚至像剪纸,像木刻画。      黄裳说他――是个“好弄”之人,木刻、绘画、雕塑、造型艺术……之外,尤好弄笔。      但又不是我这种半瓶子水能比的,有什么才能写出什么,没有时候,憋死也出不来半个字儿,人家老爷子是“散文、剧本、新诗、杂文……样样来得。”      额,顺便说一下黄裳,我最先知道这个名字,来自于金庸的小说,那位写九阴真经滴高人,与他同名。      后来在图书馆见到一本黄裳的书,才豁然,原来还有一个高手,也叫黄裳啊。      再回来,汗,我知道自己忒也天马行空。。      再看那版《边城》之前,我一直以为他的绘画风格是写意派的,唉,我承认自己眼皮子浅。      看到当中插图,我恨不得捶自己脑壳,怎么可能就一种风格?大家才不会这样。就像高手中的高手,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十八般兵器,拿到手里,样样能耍。      我看着那些插图,又赞叹又口水滴答。。      话回来,这本《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扉页上有一幅画,又是另一种风格了。      笔画简单,描上色彩,线条颇有点落拓抽象。      一个光膀子男子的背影,背一红色背包,穿旧蓝色大裤衩,红袜子,棕皮鞋。      左手提着一箱子,右手拿着一卷地图――大约是地图。      发型是地区包围中央的秃。且地区头发蓬勃如乱草。      背后呢,是一大堆凌乱的脚印。      整个人,包括远方――其实那旅者没有看远方,在我细细观来,他似乎吭哧吭哧地看着脚前三四米。望脚下,望脚下,多务实的人――被几笔随意的红线框上了。      右上角写了几个字:远游何处不消魂。      我看这一句,着实合胃口,又一看,呵,居然是放翁的句子。      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问百度”的宗旨,我连忙问了百度大婶儿。      原来全诗是: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唉唉,这首诗我背过的么。。想起来了,当年看陆游传,特别喜欢后两句,最不喜欢的恰恰是这一句“远游何处不消魂”,当时觉得跟诗的语言不衬。太白话,太俗。小时候还觉得“销魂”这个词,好那啥啊。我小时候多纯洁一萝莉~      当然现在看来,摆脱不了小白的嫌疑。      可能因为不喜欢,所以就被我潜意识的忘记了,但是我相信,以后就是那三句都忘了,这一句也忘不了了。      然后回来看书。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只看了一篇。      名字是《沿着塞纳河》,与第一部分重名,第二部分是翡冷翠情怀。      这让我想起来人家唱片专辑的主打歌,也许这就是主打篇也说不定呢。      看了没几段,我就乐了,人家说徐志摩:      写过英国、意大利和巴黎,他的极限的功绩就是为一些有名的地方取了令人赞叹的好名字:“康桥”、“香榭丽舍”,“枫丹白露”,“翡冷翠”……徐志摩笔下的巴黎,不如说是巴黎生活中的徐志摩。让五六十年前的读者眼睁睁地倾听一个在巴黎生活的大少爷叙述典雅的感受。      这老爷子说话好生直白。但就是这样才叫做有趣。      后面又提到爱伦堡提到的巴黎人几十年前一段趣事:      一个全裸的中年人斜躺在巴黎街头咖啡馆的椅子上喝咖啡、看街景。人来人往,不以为意。警察走过来了,他也不理。警察问他:“先生!你不冷吗?”他仍然不理,警察只好微笑着离开。      这句话妙就妙在这个“微笑”上。      自由民主,是西方诸国一直标榜的。但真正的包容是一种精神,不是一个允许一句法律条文可以得到其精髓的。      这个有趣的警察先生的一个微笑,如果这是一种常态,那么,包容、理解等等自由民主的精神内涵,可以说,已经带给巴黎的无形的美和增值。      看了第一篇,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看下去的书。      我想用最短的时间读完,最长的时间咀嚼和回味。   
15:30:30   来自: Tangerine (等死了这条心就可以狠)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我爱艺术,我爱欧洲,我爱巴黎和翡冷翠!   之前不识黄老,为了思念我最爱的两个欧洲城市,有插画,封面好看,如此而已。   我想,去过再看这本书可能会别有一番滋味吧,果然是恋上的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画作和画家,那些能引起回忆和共鸣的风景人文,但最爱读的,还是黄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我总觉得,一个能被称为大师的艺术家,不仅业务水平高,对人生和事态,总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哲理,也许这就是-画里看人生吧~   
09:49:06   来自: 十二公主 (静心忍耐 盛装以待)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画家的名字里,我喜欢黄永玉和林凤眠,一听就好像天生会画画。   我不懂画,只是因为翡冷翠而选了这本书。这是黄永玉在意大利写生的一些记录,这个老头子已过古稀,却还是精力充沛,亲自背着画架写生,在达芬奇故居前一画就画到午夜两三点。他说要感谢那个红色的年代。这句话好不幽默,但着实想想,如今的老头到了60大都步履蹒跚,提不起精神了。      黄老头的小文亲切诙谐又低调,很是适合打发下午时光。每页都有写生画,颜色葱绿的,弥漫童话色彩,让人不由得向往那个光辉了多个世纪的翡冷翠。      而他眼中的意大利是礼貌的,有涵养的,当然也是浪漫的。只是画家眼中的浪漫,不是亲吻,不是依偎,也不是呢喃,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小事。      某日他写生,画架正好架到一家店门口。店主出来开张,看到门口一中国老头拿着画笔。看到黄老欲起身,连忙阻止,声怕被人置疑他对艺术的尊重。这店主,不光不赶,还小心地不时问是否需要茶水。临走,还特意选上好茶赠之。   一来二去成了朋友,黄老邀请店主来家做客。这个意大利人起初以为是中餐馆,后来才知是去中国人家,惶恐地不得了。看到一桌子湖南菜,更是小心翼翼尝了两口,之后才敢放心地大快朵颐。饭毕,电告老婆,人很安全饭很好吃,要回请。      这则小故事写的颇有中国人常说的人情味,也让翡冷翠瞬间温柔起来。那个大理石雕塑让人迷醉的国度,不仅充满质感,也的确名副其实的旖旎浪漫。      至于在达芬奇故居的小奇遇,处处可见老头的处世的幽默。他崇拜达芬奇,因爱生怖,画他的故居自然又小心又兴奋。画到一半,不禁多添几笔,弄的色彩异常缤纷。可是一转念,便想到中国那些被整的光鲜异常的名人故居,立马觉得又羞又愧,回头就把画恢复清净了。这老头,骂人不带脏字,为人一定是谨慎又中庸,不负人的好脾性倒像沈从文。      喝着水中花,看着翡冷翠,间或假寐一下。   时光都慢下来,像平躺在你手上的沙,不漏不流走。      书中有一幅画叫《快乐的王子号》,画的是一个退休的车,主人仍让它美美地停靠在山林间。画真的很是可爱,看的时候心中充满爱与慈悲。可惜,遍寻不着。你们若想看,就去这本书里边找吧,它一定还美美地停在那。
11:38:17 小宇宙  黄永玉是凤凰人吧,那个美丽的小城里还出了个沈从文
11:46:37 [已注销]  他俩亲戚。
11:56:16 十二公主  凤凰出的这2个,我都喜欢
16:10:33 艾茹糖水  沈从文就是黄永玉的表叔啊……   沈从文写得情书才好啊: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6:30:57 十二公主  小糖水!   这是我最爱的一句情话。555
17:36:10 艾茹糖水  握爪……握爪……   我还很喜欢一首辛波丝卡的一见钟情某个法国人的写得,我记不得名字的小诗,我回去找找,发来看看
09:12:01 艾茹糖水  米 拉 波 桥(葛 雷译)   米拉波桥下塞纳河滚滚的流   我们的爱情一去不回头   那堪再回首   为了欢乐我们总是吃尽苦头          夜幕降临钟声悠悠   时光已逝唯我独留          我们脸对着脸手拉着手   那永恒的目光   在我们臂膀的桥下   漾着疲惫的涟漪消逝在心头          夜幕降临钟声悠悠   时光已逝唯我独留          爱情如滔滔河水滚滚而去   永远不再回头   岁月是这样的缓慢   希望猛烈难羁留          夜幕降临钟声悠悠   时光已逝唯我独留。          日复一日周复一周   岁月滚滚   爱情已休   恰似这塞纳河水一去不回头          夜幕降临钟声悠悠   时光已逝唯我独留      这个版本是我最喜欢的翻译版本
09:28:57 十二公主  滚滚,一去不回头……   我记得以前喜欢看雪莱的诗   还写过一首藏头诗给喜欢的人   如今,如今,都是滚滚一去不回头了
09:41:19 艾茹糖水  我上学那会还会看看叶芝啊济慈啊聂鲁达这些,其实舒婷和席慕容的我都蛮喜欢的,后来看了北岛的,觉得无论是写得翻译的都很好。我也很喜欢元曲,写得哀婉动人又通俗易懂。很多曲目的词都写的极其凝练生动,   不过这些喜好都在毕业之后逐渐消失,被日剧电影动漫代替,有时候我会觉得我退化了……
09:43:48 十二公主  青春真是一段高尚的时光,脱俗而又亮晶晶 14:25:19   来自: fudatou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黄永玉是我的偶像,虽然这样说也沾不得半点与有荣焉的庆幸。偶尔得着《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纪念版,大抵是近年见过最文质兼美的书了。      初识老先生是在水墨和漫画交融的水浒人像里,犹记得草草几笔的风神和题字背后的深意。翻看《比我老的老头》,谈及他的从文表叔,乐平兄,没有丝毫掩饰的直抒胸臆,白描既准且狠,故事的细节充满力量。再是沱江边的万寿宫,雕塑、木刻、绘画、诗作、题字,每件陈列都泄出一星半点卓然的况味。      这或者是我所知的才具最丰沛的老先生,但最折人的怕还是他的烂漫和纯真。60多岁的他跑到塞纳河沿岸写生,笔力所及都是疏朗的线条和分明的色块;搬把小折凳、叼起自制烟斗,陷在弗洛伦萨的山花间,一坐就是9个小时。在小城的咖啡馆,在车行不息的十字街口,在圣母院的后街,想画即画,手写我心,藏些执拗和棱角,把世界投进画布和纸面。他“学生的学生都被人称作大师”的时代里,他的自陈是:“若果有人称赞我:‘这老家伙挺勤奋的!’倒还是当得起的。”又谦虚,又骄傲。      他瘦小的身体里充斥着童话的想象。有一位女孩来巴黎研究美术史,他却想写信劝她做一个“船上的美术家”。“沿着塞纳河,也沿着印象派的发展史;沿着每一位画家的生活;沿着他们曾经画过的每一幅作品……你开一部小小的汽艇,装满你需要的美术研究资料、摄影器材。花一段较长的时间生活在你的小世界里,我想你定会做出跟任何过去的美术史家不同的成绩来。……你还可以钓鱼,高兴就跳进水里。”说的是她,其实心里也暗自蠢动吧。      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的山区做童工,之后也没有逃开那一代人的农场劫难。但活到六七十岁的时候,他的心底还溢着快乐和幽默。他自己说,“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兴趣读书。”我想,知人论世和读书一般,心理攸同。有一回在埃菲尔铁塔下写生,和两个阿尔及利亚的卖画青年聊天。回到家,妻子问怎么能和阿尔及利亚的青年说上话。“说英语呀!”“什么时候你会了英语?”“带插图的英语嘛!”让人快乐有时需要天分,而时间淘洗出的发自心底的幽默,往往是一种品格。当然,书里的趣味和观点远不止于此。每页的插画也容易在书页翻飞间迷了眼目。      也许很多年以后提起黄永玉,人们记得的还会是那幅“女不嫌爷丑,狗不嫌家贫”的自画像,还是这条“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但他内里的品格其实宣示着,生活原是一条无愁河,只看我们如何走好每一步。   
22:04:44 老超  被你说得要专门去拜读一下了! 21:01:11   来自: 弋-ray (西湖音乐节你太不给力了!)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恩。。这样的生活应该算是幸福了吧,走在自己心灵之都,架起画笔,记录下生活与心灵,遍访欧洲,一生的梦想。。。
15:50:05   来自: 那天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好书――《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偶然地拿起这本书,240多页却一点都不重,全彩入木三分,这就是米黄书纸(蒙肯纸)的好处:纸厚质轻,着色好。        从封面到内文都统一在橄榄绿和浅灰蓝的色调中。书中大量绘画也以此为主色调。这两种颜色还被用来做页面的开放式边框,前一小半书是横绿竖蓝的边框,后一大半书是横蓝竖绿的边框:这样的区分不但赋予每一页错落有致的格调;而且,从侧面看两种颜色的区分一方面接近于黄金分割,显得书身格外出色,另一方面还有标示的作用,因为此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一小半书是“沿着塞纳河”,后一大半书是“翡冷翠情怀”,读者可以从颜色得到指引,直接翻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或查询。        注意到这种编辑上的匠心独运之后,立刻发现了更多的巧妙协调:比如这两种颜色与“塞纳河”的河水以及“翡冷翠”这个中文名字的暗合;比如书中的一些素描也分别用这两种颜色填色,和其他的全彩插图相得益彰;比如著绘都是同一个有才有趣又认真的人,保证了图文在精神内核上的高度统一;比如扉页作为出版纪念的藏书票是《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手绘,其中也许是作者的背影,赤裸上身,肩背行囊,一手提工具箱,一手紧握卷好的画布,让人迫不及待要马上跟着他出发,而内文最后一页也用这幅画,放大到整页,但用橄榄绿和浅灰蓝填了色,在这里橄榄绿成了连接脚下黄土地和远方浅灰蓝天空的海平面,因为放大而更加可观的瘦骨嶙峋、坚毅沉着、聪明绝顶的背影再次召唤读者――出发!……        这样的一本书躺在手心,好像不意飞来的翠鸟,小小的真实的一眼精美、一份沉着、一捧亲切,忍不住要跟它多依偎一刻。于是相伴度过一个美好的周末。        不记得捧着书笑了多少声、涌出多少泪。墙上日影默默,窗外流云悠悠。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很快发现了作为艺术门外汉的好处!如果我懂绘画,面对一幅幅画作难免却步不前,来不及被感动就要强迫症地赶快做笔记、好好学习;然而因为我不懂,我只能是被感动而不知所以然,――有美食享用而不懂烹饪是多么美妙的福气!种种色彩好像叫不出名的神奇佐料,被画家随心所欲地发挥。《红楼梦》中有用生姜和酱“炒颜色吃”的玩笑,这里不用生姜和酱,就实实在在地把颜色“炒”得无比好吃了。        一边幸福地吃着颜色,一边不停地被作者逗笑:比如听他娓娓道来在卢浮宫看到一对夫妇俩指着伦勃朗画的一幅老头像赞叹“啊!蒙娜丽莎!”;比如他写两个意大利人一边骂着“你这个美国婊子养的”一边抢劫,被抢劫者一边乖乖交上手表、钱包一边低声嘟囔“我不是美国婊子养的,我是波兰人”,抢劫者闻言顿时归还钱财并且道歉,甚至离开后又转回身非要请被抢劫者喝咖啡;比如《圣三一桥即景》,作者说看到原画“十分欣赏而感动”,原画是但丁在翡冷翠的圣三一桥头遇见比雅特丽丝,但是读者看不到原画了,书中的插图是发疏骨瘦、叼着烟斗、小腹松弛的画家在同样的地点遇见浓妆艳抹的三位巨无霸肥婆……        或者陪着他哭:在《忆雕塑家郑可》一文中,作者偶遇自己景仰的雕塑家布德尔的作品,忆起向自己介绍布德尔学说的郑可,略述郑可真诚投入的一生,――“他的兴奋和激情远远超过现实对他的信任”,――最后回到眼前只用了四个字“我太伤心”,让读者不禁要跟他一起匍匐在布德尔的作品脚下,对着欣欣向荣的绿草和遍地的阳光无尽恸悼;写92岁的林风眠老师来到天堂门口被上帝质问:“干什么的?身上多是鞭痕!”;写害肺病早夭的莫迪里阿尼和看着他被送进墓地便跳楼自杀的妻子简妮,作者坐在那些承载着忧伤往事的街道上写生,由衷地祝福今日的年轻画家们能够和毕加索的好运接近一点,“不那么愁苦,不那么忧伤,让美丽的简妮活着”;在《大浪淘沙》一文中讲战争、离乱、迫害,由叙述无辜的、年幼的、美丽的生命无一例外匆匆凋谢的文字,到呈上以猩红色为背景的《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画作,真是要让读者眼中血泪齐飞了……        那些让人心领神会或出人意料的幽默:    “我不能和雷锋比,他风格高,做了好事一点都不说不来,只清清楚楚写在日记里。”   “阿Q自从向吴妈求爱失败后,未庄所有的老少妇女在街上见到阿Q也都四散奔逃,表示在跟阿Q划清界限,保持自己神圣的贞节。”   “贞节烈女虽有牌坊,风流娘们儿却有口碑,两样都是万古流芳的。”   ……        那些令人心折的洞见:   “辩论是没用的。各人有各人的病根。”   “人时常为自己的某种自以为快乐的东西而历尽煎熬。”   “没有人,没有权力、智慧和爱心,该有的不会有;已有的也会失落。”   ……        还有那些未曾听闻的八卦:比如用电影里常见的“中国功夫”可以对付吉普赛小偷;比如芫荽(香菜)钟爱咸湿,于是有宋朝人一边撒种一边念叨“夫妇之道,人伦之本”,其子接着一边撒种一边说“家父刚才向您说过的那件事”;比如跟侯宝林同车时说早就不教学生了,说有些学生被娘奶大了反而一口咬断娘的奶头,侯宝林叹气道“怪不得现在喂孩子改用奶瓶”……        想想吧,一位中国老人背着不少于20多公斤的画具,每天出发去画画,不要说什么物质享受,有时连安危都顾不到,然后带回了丰盛的画作,还有这些从心底溢出的醇美文字,爱恨、是非没有一点暧昧,――一个让人敬爱的人。一本可遇不可求的好书。   
11:39:38   来自: 胧月夜 (最是春夜朦胧月)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次见到黄永玉这个名字是在沈从文的文章里,那时只知道他是个很会雕刻的年轻人,也很受沈先生的喜爱的沈先生的表侄。后来还知道黄永玉是位出名的画家,但是不记得是在哪里得知的了。    2007年的时候有幸收藏到这本黄永玉先生的《沿着塞纳河到裴冷翠》让我如获至宝,可惜压到今年底才得以拜读完整部作品。       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本游记了,当时因为名字的诗意以为是一本撰述法国和意大利艺术的,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小品文。但真正拜读的时候才发现,这本小册子的内容与我想象的相去实在甚远。现在想当初武断的认识,还真让人觉得羞愧难当,好在有机会一睹真颜,不致让我的错误一直延续下去。       黄老先生的这部《沿着塞纳河到裴冷翠》描述了黄老先生在寄居裴冷翠的半年时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悟以及生活上的趣闻,当然途径巴黎的日子也被黄老先生有声有色地描绘得非常有趣。       众所周知,法国和意大利是欧洲艺术的中心,文艺复兴让意大利艺术声名鹊起,而古罗马文明更让意大利具备了沉甸甸的意义;法国呢?至今仍是时尚之都、艺术之廊、浪漫国度。       黄老先生此番去意大利纯属工作,可是无论他走到法国也好、落脚意大利也罢,在他的眼中这两个熟悉而有陌生的国度,巴黎、裴冷翠这两个为艺术狂热的城市带给他的趣致确实不少。    在法国,浓稠的艺术感让他担心自己掉进蜜罐里淹死;在意大利,对着一群热爱艺术、尊重艺术的普通民众,他肃然起敬产生了膜拜心理。       在黄老先生的笔下,他途经的地方是那么的神圣而质朴;那里的人民是多么的风趣而可爱。无论是让无数人流连忘返的卢浮宫、埃菲尔铁塔还是让艺术家们顶礼膜拜的达?芬奇的故居、卜伽丘小屋都有着别样的情致。    与其他人不同,黄老先生没有花费过多的笔墨在赞颂名人的伟大事迹上,那些都被无数人讲述过、撰写过了。他把视角投向了更为平凡的生活中。用零零碎碎的小故事平凑出来的真实当中,还原了真实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生活习惯,以小见大得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变迁,浅显而又深刻的将许多感悟记录其中。       文章里透着黄老先生的顽皮、粗劣、智慧、幽默甚至童稚,但是无处不隐藏着一种晦暗的心态,那时对祖国的一种隐约的无奈。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伤害了太多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那是不属于我的年代,我无法体会。但是我深深的感受到,黄老先生的内心很身体上有太多无法修补的伤痕,它们时时刻刻提醒着黄老先生曾经受到的伤害和打击。即使现在,他老人家过着舒心、怡然的生活仍无法磨灭过去带来的痛苦。       《沿着塞纳河到裴冷翠》里包含的内容没有系统,却丝丝相连。它们亦或沉重亦或轻松,那都是一个老人眼中的生活、志趣。配合黄老先生文章的插画色彩斑斓,有水墨的、有素描的、有油画、有水彩甚至有相片。他们都是那么的美丽而宁静,悄悄的为黄老先生的笔墨增添雅致的品味,烘托情景的情感。让人读来更多真切的感受。    当然,书中插入的画作不全是黄老先生的,其中有些值得尊重的国内艺术家的作品,也有法国、意大利画家的画作,它们都值得喜爱绘画艺术的人细细琢磨。如果读书的是个对艺术不甚了解的人,在通读完黄老先生这部游记后甚至可以大致了解些艺术发展的脉络。       我在每天的早上第一缕阳光投在沙发上时品读黄老先生的作品,暖洋洋的日光和沉甸甸的文字让我一整天处在一种安宁的状态之下,无论走路还是坐在电脑面前都有着怡然自得的情趣。
12:41:51   来自: penny (淮南皓月冷千山 冥冥归去无人管)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不知何时起,读书也有做笔记的习惯了。匆匆忙忙地finish了这本书,心里一千遍地忏悔:对不起、对不起,不该用这么短的时间就翻完了你。但是贸大的图书馆借期就是这么短,我又怕他罚我的钱……让我觉得对不住人家黄老头儿那半年的功夫儿和我自个儿积淀地艺术素养(小自恋一下)。    现在是要说说这本书了。一个72岁的老人,羁旅异国,颇得其乐:日日画画、感慨、交朋友,日日呼吸着塞纳河畔咖啡的香气,以及翡冷翠粘稠的画笔的腊味,心灵纯净而深邃。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对于我这种丢不开世间纷扰的小孩子,能够获得钦慕的资格,就已足够让我暗自庆幸了。    黄永玉的文字仍是意识得厉害。想到哪,随着就写到哪,率性得像个三四岁的孩子。他一定没学过逻辑学。不过,一个学过逻辑的诗人,还做得出好诗来么??其实就我个人来讲,我更喜欢老杜的沉郁工丽胜于太白的飘逸仙灵;更喜欢欧阳修的敦厚严谨胜于东坡的大开大合;更喜欢梁实秋的稳重积淀胜于周作人的轻盈别致(但我喜欢李义山胜过杜牧)。所以,由此,我并不太喜欢他的文字。梁实秋先生在那么悲痛的丧妻过后,所写出的悼文依旧韵致丰满,笔调亭均这是黄永玉叔侄永达不到的。同时,梁实秋先生就应该在雅舍把莎士比亚原文变成具有魔力的中国字句,他也永远写不出来翠翠和爷爷听唱歌的故事。这是家庭和素养决定的。不过,沈从文先生的作品的逻辑性和旧学功底,是要深于黄的。黄永玉呢,笔下透出的新派的东西更多。让我觉得这老头特有意思。不过就游记文字而言,我更喜欢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和《千年一叹》。    他的画我都喜欢。虽然没去过法国,没去过意大利,但他已通过他的画,明晰地给出了法国和意大利的view,不是scenery,不是feel,用笔风致而准确,总是很完全又很突出地表现出某个地方。用两句话概括:1.他死了之后,这些画可就值了银子喽!2.我想临他的画。    黄裳作序。可爱的上海的比他老的老头。       突然发现最近看他的作品很多啊。呵呵,有点喜欢他。    用心去感受一本好书,不是靠读书笔记,而是深沉的思考,寻找心间的共鸣的嗡声。    等着吧,《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我得把你还给图书馆了,但是,有一天你会出现在我自己个儿的书橱里的。那时候,我一定会好好看你的。             “你呢,你没有失落掉塞纳河呀!”    “塞纳河随时都等着你。”
17:46:18   来自: 七宝 (考博结束,准备当第三类人了。)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阳光下,懒懒的,窝在椅子上,翻着这本书,慢慢的书就盖到脸上,睡着了   做一个梦,梦到自己背着行囊出发了      ===============梦境分割线===============================      在塞纳河边,带着沉重的画具,沿着印象派的足迹写生   我从巴黎铁塔画起,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叫嚣着“老子是巴黎铁塔”JJ呢?“那是电灯”……   巴黎铁塔下哪来的电灯?   我一路画将下去,画建筑,画雕塑   我在巴黎圣母院边上的二战纪念馆看到正门顶上刻着“可以原谅,不能忘记”   是我,我就说“绝不饶恕,绝不忘记”,因为原谅了也就很快忘记了   我去离巴黎不远的梵高的故乡,画下“依偎着的梵高兄弟”,那其实是两个相邻的墓碑,可墓碑下的人却给这个小小的地球带来无比的艺术震撼   我喜欢桥,桥是巴黎的发簪      好吧   我该去翡冷翠啦 意大利人是离上帝最近的,最熟悉上帝的脾气   他们是在奇妙的文化艺术里泡大的,不但懂,而且尊重   虽然言语不通但好在我女儿女婿都在那里   我要在那里完成我的翡冷翠写生长卷   在中国,想古人的时候翻书好啦,在翡冷翠,“上他家去”!   那有达芬奇,没有娘的巨匠,他的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都够你一辈子去忙的死去活来还没有他干得好,他是最“人”的人,原来单车就是他发明的。   别人只能是巨匠大师,而他是天才。   那有咸湿书的达人课代表薄伽丘,他和他的十日谈和伽利略哥白尼一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崇高不朽着哪,他出现了,人才开始发现自己   那还有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但丁和乔托……   我喜欢翡冷翠,我喜欢那的一切,咖啡店,朋友的花园,美术用品店。   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是爱上他了。   终了发现自己在翡冷翠完成了四十幅油画,八件雕塑还有零星的画作   远远超出预期,我禁不住学人猿泰山站在树上的姿势,仰天长啸……   啸……醒了      太阳快下山了,面前的那杯蜂蜜水落了两个小虫子   再次翻开书,正是老先生那句话:巴黎和意大利艺术诸城的艺术环境很像一个装蜜糖的大缸。收藏之丰富,艺术之浓稠,原是千百万蜜蜂自己酿出来的。但人们却常在大缸子里发现被自己的蜜糖淹死的上百只蜜蜂……艺术的蜜罐里,不知淹死过多少创造者。      梦醒了 可惜我不是老先生,他的风趣潇洒我也学不来,他丰盛至极的艺术之旅让我羡慕不已      转载请注明出处:/topic.blg?dmn=echoding719&tid=787281#Content   
20:40:51 我是个悲伤的小马甲  很喜欢这本书 23:22:13   来自: 陈灼 (0)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最近在看一本小书,体会到了久已不见得一种感触:爱不释手。      然爱不释手,却总有看完的一天。这就是艺术家黄永玉老在1990年左右所写的一些文字,所画的数十篇画,集合成的小册子。名字雅致,勾勒出的路线令人神往,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翡冷翠者,佛罗伦萨也。书名却和内容有些不一致,黄老并非真的从塞纳河一路行至佛罗伦萨,其是乃两地游记分卷集合而已,一为沿着塞纳河,二为翡冷翠情怀。前项摘文十二篇,略占全书1/4篇幅,后者则有二十九篇文章。      此书用了890x1240的阔32开,正符合文画合一的版式,老先生在异国手绘的长卷一隅,素描写生,都有了舒展的空间,印刷又精良,画上的落款,记文都清晰可辨。纸张克数足量,整本书却并不显得重,托在手里舒服无比。因为文画合一,老先生娓娓道来他在法国和意大利的见闻,配上他在文中所叙之地的绘画作品,两相辉映,使得我们在相隔二十年后,几万里外,仿佛也投射到他的身边,化作树荫下的一个小圆点,陪他一起作画。      我不懂欣赏绘画,只觉在这本半游记,半画册的小书里,黄永玉的画都有一股鲜明亮堂的感觉。他在欧旅居的半年间,所绘画的作品,多是对当地名建筑的临摹,名城气概处,精致处的啜取,还有友人的画像,普通百姓家里院外的写意。他临摹的建筑,细部十分用心,整体取意至极,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用色那么精当,总让人觉得鲜明的光亮照射在建筑上,花园里,原野中。他在大色块的运用上,似乎是某种山水画的技巧,色块之间的空隙,色明的累进,组成了空气,树林,蓝天。在那篇感人的文章《婀娜河上的美丽项链一文》中,婀娜河上的桥,细部的色彩繁重无度,道不尽那条珠宝街的迤逦气氛,桥外的天色水面却浑然一体,仿佛底色般深沉的衬托桥的丰韵。      画里画外都是文章,这也是看这本书为何那么舒服的缘故。黄永玉的文字,多围绕他在欧洲旅居期间,勤奋作画的点滴故事而成。看故事,听他自嘲,复又欣赏他在故事中一路走,一路站定,一笔一划形成的作品,更觉雅趣无垠。不过,若只是雅趣,这本书断不会在某些章节,某些文字间,让我热泪盈眶,积郁良多。      巴黎卷中,有一篇文章追忆雕塑家郑可,书至中节,作者悲痛之声几欲破书而出:“15年在巴黎的学习,一身的绝技,化为泡影。”多年多年之后,当他徜徉在郑可之师,布德尔的作品下时,那种对故知的感怀更是溢于言表。出于惺惺相惜之意,在塞纳河卷中,作者还专门撰文介绍了那里的大艺术家,里维拉,莫迪里阿尼,梵高等人。画家在塞纳河畔,因为走过当年那些艺术家所待过的咖啡馆,联想起他们的逸事。在佛罗伦萨和意大利诸城,他却是实实在在的走进乔托,但丁,簿迦丘,达芬奇这些大师们的故居,走在大师们入画的桥上。后卷论艺术大师的篇幅很多,同时也引发了黄老对我国20世纪艺术史的诸多感慨。这些感慨汇聚了他本人的艺术经历,对故乡的怀念,对无知人们破坏艺术品的刻骨之痛,对师友的追忆,点滴往事,仿佛让作者那颗67岁的心远离了翡冷翠,塞纳河,回到了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四十年前,回到了香江两岸的浅水湾,回到了皇城根儿下的家庭动物园,回到了凤凰古镇的古虹桥边……      作者在提及大雕塑家布德尔时,曾感叹:“在他的作品面前,从艺者如果是个有心人的话,会认真地‘吮吸’,而不是肤浅的感动。会战栗,会心酸。”读黄永玉一辈艺术家的文章,欣赏他们的作品,大概也需如此,感动得默默落泪,泪一甩,什么都忘了,这样也不好。老先生说,“认认真真地做一种事业,然后凭自己的兴趣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还是老老实实的干自己的事业,干着自己的事业,才有踏实的心境去流连在别人种下大树底下。大树承担了风雨和雷电,总有一天,我们也要走出树荫,走向荒原。但无论走向何方,走到什么地步: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21:08:00 214314  再感叹一遍,我好喜欢我的友邻们~~~   喜欢你每一篇书评。
10:22:56 沅芷  我也喜欢这本书~呵呵
12:18:59 肉包蛋  每天地铁上看几页。好几次都坐在哪儿忍不住要笑,很喜欢这老头说起趣事的口吻,只是那些关于艺术的事情,实在没啥了解,不能有更多体会了。 16:38:51   来自: 思语 (past the point of no return)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一个人年纪大了,也经过些风雨,说话自然会胆子大些。可如果太随便地指点江山,也不免要被别人指点。      书名为《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插图散文集,名字也太大了点。在看到书之前,以为不写充满历史风云的里昂和马赛,不写阳光明媚的蔚蓝海岸,至少也会写写梵高的“真正”第二故乡阿尔勒。结果也就是巴黎和翡冷翠而已。那又何谓“沿着”呢?      翻开书读了没几页,就见作者说徐志摩写过英国、意大利和巴黎,“他的极限功绩就是为一些有名的地方取了令人赞叹的好名字”。。。。。。“让五六十年前的读者眼睁睁地倾听一个在巴黎生活的大少爷宣述典雅的感受”。这样的评论真让人默然无语。      翻开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风息是温顺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秀美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而这样美妙的感受是“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的时候得到的。当读者看到这里,一定对翡冷翠的山居生活向往不已了。再说徐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以细腻的愁肠百结打动着读者的时候,怎能不在读者心中勾起对翡冷翠的爱意?爱情故事永远可以作为一个吸引眼球的亮点来推动旅游业的。就像每个去过翡冷翠的游客都听过导游或向导介绍但丁的爱情一样。      所以这样评论徐志摩的文章,是有失公允的。再说了,也不是命题作文,凭什么徐志摩一定要写游记体?      看看徐志摩如音乐般有韵律的句子,再看看作者的文笔,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菲薄别人。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反著名”的情结。蒙娜丽莎好像成了附庸风雅象征,而大卫“鼻子眼睛像是用车床车出来的,挤在一块颇不舒展”。可那是古典希腊式的美啊!现今的希腊,偶尔仍可以看见与之类似的面容如雕刻般狭长紧凑的美男子。      还有,作者在很多文章结尾处的惊叹号和口气强悍的问句大概太有激情了,老让我有被噎了一下的感觉。      当然,除掉以上,书中对意大利人的描述,还是颇有趣味的。虽然有的事迹好到让我这个意大利迷也不相信是真的。还有一些关于艺术家们的趣事,也是第一次看到。      如果有时间,把这本书作为一个消遣,读读也罢。      另:关于翡冷翠的译法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城市名称的意大利语发音被好听地叫出来的时候,感觉她的名字有一种温暖和绵软在里面,象她的橙色屋顶,象圣母百花大教堂美丽的外衣。从那天起,我开始绝对倾向于翡冷翠的译法。况且对比佛罗伦萨这个英语音译,她有着更加地道的味道,传达着多元的文化信息,而那些充斥着英音的名字,有着一种文化的强权和殖民的味道。
12:16:29 湄湄迩  徐志摩和黄老头   文字根本不是一个路子   lz适合徐的矫情文字   
12:19:08 湄湄迩  书名为《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插图散文集,名字也太大了点。在看到书之前,以为不写充满历史风云的里昂和马赛,不写阳光明媚的蔚蓝海岸,至少也会写写梵高的“真正”第二故乡阿尔勒。结果也就是巴黎和翡冷翠而已。那又何谓“沿着”呢?   ==============================================   里昂,马赛,蔚蓝海岸,阿尔勒根本就不在塞纳河边      怎么“沿着”呢?
23:04:20 思语  在你把徐志摩定义为“矫情”的前提下,在文学上,已经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在地理上,翡冷翠更不在塞纳河边,如果以你的逻辑推理,那就更没法“沿着”了。所以,这个“沿着”,只是文学上的意义。我的重点在于:“沿着。。。到。。。”之间是有过程的,否则只能用“和”。象本书这样的题目,只能给读者以虚妄的期待。 12:07:21   来自: 渡边升的猫 (忧伤的大叔!)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黄永玉。。这个可爱的“糟老头”。。在他画册的自画象中,嘴里永远叼个烟斗、裸着上身。瘦瘦的身体挺着小肚子,实在是个招人喜欢又妙趣横生的糟老头啊!             第一次认识这个名字是在中国移动的年历上。。当时选用黄永玉的十二幅画出了一本年历。。还附了黄永玉的年表。。这才知道他是猴票的设计者,做过酒鬼酒瓶的包装、游历过许多国家。办过好多画展,绝对算个厉害的家伙,关键是那十二幅风格独特。简单的笔触中透着一股的幽默与睿智。。其中一幅“不可不醉、不可太醉”更是深得我心。后来在城市画报的某期专访中。。更了解到他坎坷但精彩的一生,一个八十几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开着宝马车在凤凰古城黄土路上扬尘疾驰的兴致。光这份冲劲。就让二十几的年青人自叹不如。             前些日子无聊之时到当当网闲逛。。本来在找“凡高”的画册。。搜索中居然看到不少黄永玉的作品。于是买了《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书本到手。。放在办公室。上班空隙时不时翻上几篇。。不亦快哉!出我意料的是原来黄老先生不只是个画画的圣手。。还是个写文章的高人。。在这本书里。。你会随着他的画。他的文字。。游历一个你所未知的翡冷翠(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许多的名人,,凡高、《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但丁、罗丹、这些个原本熟悉但又陌生的的名人、一则则趣闻、典故在黄老的笔下跃然纸上。。几百年前艺术家的生活故事就这样出现在面前,仿佛在说你隔壁家老王的家常事呢、。实在是趣味横生!在书里。。还有黄永玉在塞纳河略与翡冷翠的几十贴画作。。。我这个门外汉虽然完全不懂得欣赏画作。却也从写生中见到鲜活的异国风貌。感受到异国古黄建筑的雄美、壮观。。在他书里还有一些在巴黎和佛罗伦萨认识的朋友、做过的趣事,平凡中透着一丝亲切。平淡中透着一些传奇。整本书书象画册。象小说。象游记。。慢慢看下来。。轻松愉悦。惬意十足。      
20:41:04 flightzhu  我有黄永玉的画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16:16:16   来自: 满庭芳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这个天才和他的表叔一样,做什么事情都轻描淡写手到擒来。不过,他比沈从文幸运太多了!      正因为如此,在那些“比我老的老头”成为绝响的时候,黄老先生还能“游于艺”,一路从塞纳河到翡冷翠。
09:53:05   来自: 小蚁早到田 (小蚁早到田)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喜欢黄老先生,不仅因为我是湖南人;因为小时候因集邮而知道"猴票"是他的画作;又后来长大了、学会喝酒了、知道了"酒鬼"的包装瓶设计是他随手拿捏的泥塑;又后来附和风雅地陪人看画展才体会到他画风的大气、潇洒,颇有画坛鲁迅的风格。   我也非常喜欢他的人性气质:事业基本功扎实,发展路上中西合壁,知道自己的价码该拿多少就拿多少,实实在在搞事业,痛痛快快享生活。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一本绘画和文学随笔的集子,富含人生哲理、友人的思念、现实的思考。适合不具备长时间连续阅读者,或象我一样的阅读懒惰者,可随手拿来翻翻,其中的画作是非常的赏心悦目。   
12:56:35 nikita  他吃过的苦, 我们想都想不出来.   他享受的甜, 我们梦都梦不到的.
14:40:00 小蚁早到田  精辟 11:56:13   来自: Elsa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当年好友说“给我带几本好书吧”,上飞机前买到的,就扔在了太平洋彼岸。   手里有再版的,不喜欢哪。兄弟是不是咱们换换?   
20:46:25   来自: penny是个JU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如果是静静地生活,细细地体会,我可能会喜欢巴黎的。”仅仅是开头这几句话,我的注意力完全被他抓住了――黄永玉,这个骨子里流淌着艺术气质的老者(他说他不喜欢别人称他大师,除非他的脑子中没有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吴道子、顾恺之……没有毕加索,没有张大千,除非他不知道千百年来艺术历史的好歹……)。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意外在图书馆邂逅了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随性的文字配上黄永玉独特的绘画,我陶醉了。第一次听说黄永玉是在某期的《南方周末》上,那时候文化版整版介绍了这样一个老人,让我知道了这个画些图画、写点文字、玩回雕塑……却样样玩转地精彩的老人。一个在六十七岁时的老人,依然笑称自己正处于“芳龄”,多么可爱。    好久没细细品味一些图画了,忙碌的生活完全把的我兴趣淹没了。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我欣赏美术作品,只是单纯地带着自己主观的感受而已。无论是速写还是油画,无论是水墨淡彩还是浓重的油画颜料,无论是从塞纳河畔还是到翡冷翠的街头,黄永玉用自己的画笔镌刻下了某些历史,也“遗忘”了某些历史。他说自己是个太“历史”的人了。他说历史的因袭太多,医治过去遗留的伤口比克服未来的困难分量沉重十倍。他说他是个受尽斯巴达式精神上折磨和锻炼的人的,并非纯真,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他说剖开胸膛,创伤无数。他说……看着这些偶尔迸出的文字,我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痛。3650个日子,这段故事谁说可以一下子忘记呢?他说他是一个“耳顺”的老头子,其实一个人到了耳顺的年龄,眼也应该很顺了。“应该”,恩,那样对自己好点,未尝不可呢?比如说带着画具,跑到一个有感觉的地方,不着痕迹地生活在他们的中间,品味生活中的那些浓郁,不是很好么?    ”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兴趣读书。“”认认真真地做一种事业,然后凭自己的兴趣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看着这样的文字被信手拈来,除了享受,没有其他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许不应该用这么重的字眼来评价这个老者,但是,对于他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这段生活,我确实“心向往之”了。
10:29:42   来自: loveyiyi (心安处,是归处)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第一次知道黄永玉是去了凤凰之后,去了凤凰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所有湖南人甚至是让国人值得骄傲的画家。于是觉得很才疏学浅,去了凤凰,看到沈先生骨灰下葬的天然五彩石,上面就是黄永玉先生题的字。他很亲切的称沈先生表叔。      借了黄先生的《从塞纳河到翡冷翠》,读完全书开始无比的庆幸这么一本很好的书被我读到了,种内心涌动的感动在心头回绕。这成为我在这种中两大生活支柱之一。这本书伴随我读过的是冰凉的医院靠椅、以及冰凉的点滴,虽然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体温超过了39度。      他是一个画家,但是从来不称呼自己大师。文人的骨子里总是忧郁的,他的忧郁来自于那段沉重的过往,在文字中慢慢流淌的无奈、感伤。   他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对艺术品有着由衷痴迷的艺术家。在他看来八国联军毁掉的圆明园还没有那个特殊时期毁掉的艺术品、艺术家来的残忍。   很轻松的笔触,读起来那股淡淡的忧伤,让人回味无穷。就像看电影一样,一部电影让你大笑到最后然后谢幕,被遗忘。这本书让你微笑着却始终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黄先生说:读书要按照兴趣来读,而不是按照有益或者无益来读。   黄先生说:人生分为前台和后台。这让我一度怀疑黄先生是不是读过某个经典的社会学理论。如果发展一下黄先生可以成为著名的社会学家。      我不是学艺术的,文字也很浅薄,我第一次从这本书里面看黄先生的画,于是爱上这些深蓝色,蓝的让人像沉溺的天空,即使在这A16的纸上,这些画依然让人流连忘返。   翻开每页,可以看到黄先生的画和文字。沉溺在塞纳河与翡冷翠的艺术世界中。   拉斐尔、梵高、达芬奇、乔托(汗,在此之前居然不知道乔托,按照黄先生的话来说是会被打屁股的)、霍刚、林风眠。      一边看着书,一边在算着黄先生今年高龄。第一次有种离开的恐惧,忽然开始害怕像这样的艺术家离开了,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其实想想还是多虑了,所有人离开了,太阳照常升起。只是很多人的心空了一块。      先生,您老的慢一点吧。   
00:26:46   来自: Catherine (齐呛齐)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评论 &&   自从看过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就对多情的意大利心生向往,发现黄老先生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是在图书馆马上就要关门的情急之下,单从书脊判断就抱在怀里的。   一次上海之旅走得太急,又没有顾上把它放进行李箱,所以直到今天才细细读来,谁知竟一口气读完,畅快淋漓。   翡冷翠是佛罗伦萨的别称,意大利托斯卡纳区的首府,翡冷翠在意大利语中是鲜花之城的意思。单看名字,就知道是个美丽的地方。   很少能有游记类的文章写成一幅艺术写意画卷,从法国到意大利,贯穿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人物,引经据典,以黄老生可爱的幽默,带我去到那个故事般的地方。   在巴黎,他说桥是巴黎的发髻,多么美丽的比喻,让我想起鲁迅先生说富士山的雪像日本的看护妇。在我看来,任何像女子的景色都是细腻而舒润的,能作此比喻的男子,更是敏感而多情的。   还有很多不禁失笑的小段子,比如他称梵高的故乡为“屋外走蛙式”;比如他说《诗经》中的“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可以翻译为“哈!这他妈的世界简直妙透了!”;比如他用火柴救活街头的老妇,感叹自己是好玩儿的精神......   说来这老头儿是着实可爱的,他能对达芬奇说“彼岸之迢遥兮,恨吾窝囊之妄追”,他能在背后有个醉鬼站着的时候安心绘画,然后自己从中得出结论,意大利人连疯子都是尊重艺术的。   或许,黄老先生从塞纳河到翡冷翠的这段旅程是与毕加索、莫奈、爱伦堡、达芬奇、梵高、乔托等等大师的一次灵魂对话,那末阅读《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就是亲历一次欧洲艺术的言传身教。   最后断章一句,“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他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塞纳里奥议会声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