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近我的电脑网页投影仪颜色失真像报纸,影像也有些失真。

为什么我电脑经常卡死_百度知道
为什么我电脑经常卡死
提问者采纳
不要猛摔3 经常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工具很可能是 你的硬盘出现坏道了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检测一下你的硬盘1 你可以使腾讯电脑管家的软件管理等软件,检测一下硬盘,一定要轻拿轻放,很多的话,所以笔记本在工作的时候,看看有没有坏道,可以修复,数量多不多,下载一个硬盘的检测工具,为了数据安全,整理磁盘碎片,建议还是更换硬盘2 硬盘切忌最怕剧烈撞击,如果轻微坏道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用“HD TUNE PRO 硬盘检测工具”检测下坏道确保你电脑配置能带动你的工作和游戏,不要去修复。如果打开文件夹都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系统不稳定,C盘容量足够大(XP20G就够了,有时电脑卡就是因为一个评价不好的软件引起的,装个好的系统,那有可能你的硬盘很危险,卸载,WIN7一般50G)查找一些不安全的软件
为您推荐:
其他8条回答
一、CPU负荷过大,或者工作不正常。检查CPU和显卡散热,除尘,上油,或更换风扇。
二、电源电压不稳,电源功率不足。更换质量高的功率大的电源。
三、经常清理磁盘和整理磁盘碎片。
在“我的电脑”窗口,右击要清理的盘符—“属性”—“清理磁盘”—勾选要删除的文件—确定—是。
四、 用腾讯电脑管家硬件检测下,看是不是硬件问题 或者是驱动的问题
在用腾讯电脑管家全盘查杀下
防止病毒捣鬼
五、加个内存条。
六、合理设置虚拟内存 。
1、玩游戏,虚拟内存可设置大一些,最大值和最小值均设为物理内存的2-3倍,再大了,占用硬盘空间太多了。
2、虚拟内存设置方法是: 右击我的电脑—属性--高级--性能设置--高级--虚拟内存更改--在驱动器列表中选选择虚拟内存(页面文件)存放的分区--自定义大...
造成电脑卡、死机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显示卡散热不好造成的工作不正常,另一个原因是显卡和主板的兼容性不好。在设置成高位色后的死机,很可能是显卡显示功能比较弱,在更高位色的情况下保证不了原来的分辨率,看来这个问题主要是出自显卡上。由于以前使用情况一直很好,一般可以排除是硬件上的兼容性问题,而在启动过程中的死机,屏幕上又没有给出相关的信息,所以也不很像是软件的问题,所以最有可能就是由于电源的老化或者超负荷造成的使用腾讯电脑管家,工具箱--硬件检测--查看配置,根据配置更新驱动!电脑清理垃圾文件,查杀病毒,电脑加速希望可以帮到您了
木马病毒导致 病毒导致电脑闹卡屏是很正常的现象,持成千个的系统加载点,影响系统文件正常运行,导致卡屏。开机启动项过多 很多人在用电脑过程中下载很多的软件,很多软件会附带一些程序, 开 机项过多就会占据内存,所以应该及时清理。现在很多杀毒软件、优化软件都能帮助你一键优化。最好是将不常用的软件卸载掉给电脑装腾讯电脑管家,时常杀毒,清理一下系统垃圾
卸载些不常用的软件也是必要的。
1.保证正确的Bios设置。Bios里面的设置一定要合适,错误的Bios设置会使你在运行Windows的时候死机。
2.经常检查电脑配件接触情况。在板卡接触不良的情况下运行会引起系统死机,因此在更换电脑配件时,一定要使板卡与主机板充分接触。
3.定期清洁机箱。灰尘太多会使板卡之间接触不良,引起系统在运行中死机,因此机箱要随时清洁,不要让太多的灰尘积存在机箱中。
4.坚持认真查杀病毒。对来历不明的光盘或软盘,不要轻易使用,对邮件中的附件,要先用杀毒软件检查后再打开。
5.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关机。在应用软件未正常结束运行前,别关闭电源,否则会造成系统文件损坏或丢失,引起在启动或运行中死机。
6.避免多任务同时进行。在执行磁盘整理或用杀毒软件检查...
台式机的话拆开清理
那就不用的软件什么的卸载掉
房间最好开空调
可能是CPU温度过高,用CPU监控软件看看CPU的温度。如果是温度过高,则有可能是CPU降温风扇灰尘太多。1. 拆下来把灰尘扫扫。2.在CPU和风扇之间,抹上硅胶(电脑城有卖,10块一管)
下载的东西太多系统重装
重装系统,要不重新买电脑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十倍速影像阅读法(二)
固定好部分注意力之后,即使忘记了这件事也没有关系,就像你走进大门时,不需要把门一起带进屋里一样,直接开始阅读文章吧!以后的事情交给头脑去做就可以了。
  我们再来简单地复习本章的重点。
  ●准备是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必要条件。
  ●构成准备的两大要素是:明确的目的,以及把注意力固定在后脑上方的一点,然后进入理想的阅读状态。
  ●有目的的阅读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头脑。
  ●“橘子集中法”是使注意力固定在一点上,进入理想阅读状态的方法之一。
  你可以马上试用这个技巧,继续阅读本书。
  现在有了强烈的目的意识,想像自己在阅读下一章。将注意力放在后脑上方的某一点上,并确实感觉到注意力移到那个位置了。
  开始阅读时,你会觉得很放松,同时觉得自己的精神很集中。现在你已经进入流动的状态,作好阅读的准备了。
  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了。
第四章(1)
更新时间&17:14:09&&字数:3717
 我们只能阅读已经懂得的东西,这也就是说,人脑只能理解熟悉的结构。事前对一篇文章的认识越多,阅读就越简单。
  了解文章结构的快捷方式就是“预习”。有了预习之后,了解内容的速度就会顿时加快,所需时间只要几分钟,有时甚至几秒钟就够了。
  预习有三个阶段:
  一、调查文章。
  二、寻找关键语。
  三、重新检讨阅读方针(检讨是否需要阅读)。
  一、调查文章
  想想买下房子之后的情况。你要如何了解邻近的区域?
  以我和内人来说,首先是探查房子四周,步行到湖岸,在附近绕一圈,然后开车到邻近的小学,再进入市中心。接着,一边看地图一边寻找附近的闹市区和公园。
  换句话说,是从大致了解那个区域开始。
  当你在阅读书本或杂志时,也是要从翻阅全部的内容开始。像这样子先翻过一遍的动作,就称为“调查”。调查时可以了解到文章的结构,知道要以什么方式来阅读。而在翻阅时,要先注意以下的几个部分:
  ●书名和副标题
  ●封面或封底所写的文字
  ●目次
  ●著作的日期
  ●索引
  ●如果是书籍,要注意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如果是其他文章,就要注意章节的开头和最后的段落
  ●标题、小标题、粗体字
  ●图案、图表和说明
  ●摘要、结论、末尾的提问
  从以上的调查中所得到的信息会多得令你吃惊。有时光是在这个调查阶段,就能让你获得所有想知道的事情。
  我们在调查时可以了解文章的概要,在某种程度上预知即将阅读的内容,并知道重要的信息刊载在哪里。
  譬如技术性的入门书,通常有按部就班的步骤说明。而像陈述意见的报告书等文件,一般的模式是先点出问题、说明背景,然后才提出解决的方法。
  调查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简短的报导只要30秒,较长的文章或报告书也许要3分钟,一本书则花上5~8分钟就够了。如果用了更多时间,那就称不上“调查”了,你可能是在沿用旧方法阅读那篇文章。
  调查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帮助记忆。调查时,你会整理看过的内容,轻易地在脑中组织它的结构。不管是什么内容,经过你积极地组织,就能够牢记不忘。
  二、找出关键语
  在阅读文章时,你是否曾有过某个词语忽然跃入眼前的经验?
  像这种跃入眼前的词语就是所谓的“关键语”。关键语会不断地重复,彰显出文章的中心要旨。
  找到关键语,就能顺利掌握文章的概要。在影像阅读和活化时,脑部会紧盯着关键语,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语,迅速了解内容,以达到阅读的目的。
  还有,关键语也会提高“好奇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用在这篇文章里?”好奇心像这样被提高之后,精神就会保持集中,阅读也会更有效率。
  要寻找关键语很容易,例如在第二章里,我常用到的“小学时被灌输的阅读法”、“形态转换”、“明确的目的”等词语,就是本书的关键语。
  像非小说类的书籍,大部分人都能轻易地找出关键语,可是像短篇小说、剧本、小说、诗等文学书籍,有时就很难发现关键语。小说类书籍的关键语通常是主角、地方或物品的名字。
  找出关键语的程序就好像要跳下水之前,先大致查看那池水一样。
  你可以试着每20页就翻开览阅一下,看有什么吸引你目光的词语。
  在封面、目录、标题中不断出现的词语,或是索引中页码出现最多的词语,都值得注意。那些都是找到关键语的重要指针。
  如果是报导文章,建议你在脑海中想出5~10个关键语;如果是书籍,不妨用手写下20~25个关键语。只要两分钟,应该就能找到。
  请你轻松地完成这个程序。
  与其刻意去想:“好,我要好好找一找!”不如抱着游戏的态度,这样会比较容易找到。
  三、重新检讨阅读方针
  预习的最后阶段是“重新检讨阅读方针”,以透过调查和寻找关键语所得到的信息为基础,询问自己以下的问题,自我检讨接下来的阅读方针。
  “这篇文章值得进一步阅读吗?”
  “我想要知道详细的内容吗?”
  “继续看下去能达到当初的目的吗?”
  “有必要重新设定阅读的目的吗?”
  你听说过“80/20定律”吗?其大概的内容是:依重要的程度列出形成结果的因素时,前面20%的因素就已经决定了其余80%的结果。这个定律也适用于文章的阅读。你现在想看的书籍或报导文章可以列入你前20%的重要部分吗?分辨出这一点对于你目标的达成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预习时,也许你会判断那本书或那篇文章“没有阅读的价值”。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没必要为不具价值的信息浪费时间。你大可把时间挪去做其他的事情。
  此外,预习之后,你也可能认为:“只要知道大概就可以了。”这也是个聪明的选择。即使你在预习后还想知道得更详细,也知道要翻到哪里去看。
  这就像是“拥有一套百科全书”,你不必记住每一卷的内容,只要知道需要时应该去查哪一卷就行了。
  阅读就像在超市购物
  我们的头脑擅长整理所吸取的信息,还有认识文章的结构。
  预习对这两方面都很有用,能帮助头脑整理文章的内容,认识文章的结构,找出主旨,然后全面地了解。
  只要预习几本书,你就会知道,达成阅读目的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其实只占了整个文章的4%~11%。
  文章还没有被整理之前,就像新生儿初次看到世间的情景一样,充满了毫无关联的声音、景色和种种不同的感觉,一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形容的“喧嚣嘈杂的混乱”状态。
  预习的成功秘诀是:不深入阅读。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也许会禁不住想要照平常的方式继续看下去。如果眼睛产生想要看得更详细的征兆,你就要控制这种冲动,继续预习下去。
  我们要从花在阅读上的分秒时间上,得到最大限度的价值。过早详细阅读只会使你降低速度,忽略阅读目标,而看起与目的无关的段落或书页,如此将使你变得没有心情,觉得兴趣索然,甚至打起瞌睡来。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暂时抑制详读的欲望。有所抑制,自然会增强阅读的兴趣,因而也就会产生“我想多知道一些”、“我想去充实脑中形成的骨架”等需求。
  预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对信息的渴望。这种心情会让你专心去阅读文章、为了满足需求而活化整个头脑。
  阅读任何书刊都一定要先预习,否则你在阅读冗长或艰涩的文章时,就会像是为了买一个苹果而在超市的所有货物架上胡乱寻找一样。如果直接走向水果区选一个苹果,不就可以避免浪费时间了吗?
  阅读书本时也是一样,请你直接前往和你的目的最契合的地方。
  容易误踏的陷阱
  预习也可能潜藏着陷阱,因为初次预习时,会觉得好像和旧式的阅读法没有两样,因此当你很想知道那本书或报导的内容时,就花上二三十分钟沉迷在有兴趣的地方。请注意,不要受到这种诱惑,否则就不算是预习了。
  在意识层次上吸收的信息太多时,就会启动普通阅读法所用到的左脑记忆装置,以至无法联系到右脑所具有的巨大数据库。如此一来,即使进行了影像阅读,脑部也只能认知到预习时吸收的信息。
  影像阅读的初学者经常会搞错预习的方法,他们最典型的反应是:“我进行了影像阅读,却觉得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时如果问他们:“你们是怎么阅读的?”则会发现他们多半在预习时花了15分钟以上的时间。
  如果你在预习时花了太多时间,你所用的就是一般的阅读法。所以请你立刻停止,重新进行一分钟以内的短暂预习,目的只是要确定那篇文章是否值得阅读。即使是较长篇幅的报导或书本,也请缩短到一内钟以内,然后进行影像阅读,再接着“复习”的步骤。
  复习的方式和预习一样,先是“调查文章”、“找出关键语”,然后“检讨”,看看是否值得阅读下去。在影像阅读之后进行的步骤就是“复习”。
  你可以在预习之后再进行影像阅读,或者先使用影像阅读,然后才进行“复习”。
  教育心理学家温.文杰博士是《爱因斯坦要素——经验证过的提高智力的新方法》一书的作者,他重视复习甚于预习,因为他认为复习较能使右脑的高速信息处理系统保持在“启动的状态”。
  关于复习,将会在第六章详细说明。
  是要预习还是复习?
  虽然有些人和文杰博士一样,认为复习比较重要,但我还是建议你采行在影像阅读之前先预习的做法,因为这样能够使脑部作好信息的“接收准备”。
  预习可让脑部事先整理即将输入的信息,换句话说,可以事先准备“档案”,将等一下会取得的资料先行归类。尤是是小孩子,为了适当地引导未成熟的脑部,最好要先预习。
  影像阅读的初学者预习一本书需要花上5~8分钟,不过熟练之后,只需要1~3分钟就能够决定是否要继续其后的步骤。
  但是,还是有一些情况比较适合复习。像是陌生的学科、艺术之类的领域,着重创造性的书籍,或是有助于转换形态、增加新知识和技能的工具书等,都应该偏重复习,因为如此可预防意识上有所阻碍。不仅如此,复习也能加速活化。
  重点整理
第四章(2)
更新时间&17:14:35&&字数:1206
 你在本章学到的重点如下:
  ●预习能让头脑整理、分类即将吸收的信息,并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力。
  ●预习有三个步骤:“调查文章”、“找出关键语”、“重新检讨阅读方针”。
  ●调查就是大致看过整个文章,掌握文章的结构。
  ●关键语就是经常出现,而且会跃入眼帘、有分量的词语。
  ●重新检讨阅读方针就是判断想要看的文章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目的。
  ●花太多时间预习,就会只用到习惯一般阅读的左脑,因而很可能与右脑巨大的数据库切断联系。
  ●影像阅读的初学者可以用复习代替预习。尤其是在预习阶段就想了解全部内容的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完预习,然后着重影像阅读后的复习。
  请想想你这个星期要看哪些文章,想像你阅读那些文章的情形。只需要挪出一点时间来预习,你就能够很快接触到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因为你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部分,所以你在这星期将可节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你将在第五章学到下一个步骤——“影像阅读”。终于进展到本法则最刺激的部分了。
  影像阅读惊人的成功例子
  .一名企业家受邀在某次会议上演讲。他没有时间以一般准备演讲的方法阅读资料、做笔记、草拟演讲稿,所以只是用影像阅读的方式看了几本书之后,就上场了。可是,很奇妙,他一开始演讲就滔滔不绝,连统计数字都说得出来,那显然是潜意识所提供的资料。他的演讲获得听众热烈的反应。经过后来的查证,他的演讲内容完全正确。
  .一位电脑程序设计师运用影像阅读看了长达好几页的程序,很快就能够发现其中的缺陷。另一个程序设计师则说,他在用了影像阅读看其他程序设计师写的数页程序之后,自己在写程序时变得更有效率了。
  .一家大电脑公司虚拟实境部门的技术主任用影像阅读看有关虚拟实境的所有资料。他自从学了影像阅读之后,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召开的会议上发表精僻的论文,获得同事很高的评价和尊敬。
  .一名学过影像阅读术的男性为了想出某人的名字,用影像阅读翻看电话簿,翻到载有那个人的那一页时,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他就想起了那个人的名字。
  .一名女演员使用影像阅读的方式阅读剧本,台词变得比以前好记很多,而且这么做也有助于了解她所扮演的角色。
  .一个会计员说,学了影像阅读之后,她处理报表的能力有很大的进步,而且不管记忆数目还是找出错误,都比以前容易很多。
  .一个律师在质询证人时,问了好几个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问的问题,但后来从证人被推翻的证言上,他知道了原因。原来律师在前一晚用影像阅读看了记载着常理与证人证词不同的书籍,他在意识上并不知道那个事实,但是他的潜意识却引导他达成了目的。
  .一位侦探小说家为了学习各种写作的笔法、技巧、对话和描写方式,运用影像阅读法看了几十本侦探小说,顿时觉得写作越来越顺手。他以前总是要修改原稿五六次,现在只需要修改一次,就可以交给编辑了。
第五章(1)
更新时间&17:15:07&&字数:4197
 影像阅读的能力对许多人而言,简直就是一张成功的王牌。在现今信息如洪水般泛滥的社会中,以现在的读书方法,很快就会在里面“灭顶”。即使用旧有的速读法,也只会在里面载浮载沉。但是,若学会了影像阅读,就能够在水里轻松自如地游泳。
  本章要说明的正是10倍速影像阅读法中最刺激的步骤。
  影像阅读是在活用我们右脑天生具有的处理资料的能力。如果你能不受旧有观念的束缚,相信头脑所蕴涵的能力,影像阅读就可成为一种美妙的工具,让你把真正的学习能力释放出来。
  影像阅读是把书页当成影像摄进脑中。这并不是靠努力或用意识就能达成的事情。拼命练习想要做得更完美,只会产生相反效果。要学好影像阅读,保持灵活的头脑和拥有玩乐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尝试。
  我们接下来就要学习影像阅读的各个步骤。
  全部学完之后,请立刻用本书来实践影像阅读。
  一、影像阅读的准备
  影像阅读的准备一点都不困难,只要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
  “你想用影像阅读看什么文章?”
  “把想看的文章放在面前,问你自己现在有没有几分钟的时间来看这篇文章?”
  “为什么你想要用影像阅读看这篇文章?请表明你想要从这篇文章得到什么。”
  在稍后的阶段,这个确定目的的程序会以更清楚的方式重复一次。因为有目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影像阅读时,必须集中精神,排除所有外界的干扰。你要挺直背脊,以放松的自然姿势进入高速学习的模式。
  二、进入高速学习的模式
  我在前面提到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第一个步骤“准备”时,曾指出要进入“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在这里也要同样放松,但是必须达到使脑部的信息处理量提高的状态。
  这种状态称为“高速学习的模式”,进入的程序如下。
  刚开始可能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程序,但是熟练之后,你只需要深呼吸,就能立刻进入状态。
  ●请放松身体。第一次使用这个技巧时,你可以先躺在椅背上,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
  ●用力吸气,再吐气。然后闭上眼睛。
  ●这时你会感觉到全身都很松弛。再用力吸气,停顿一下,然后慢慢吐气,在脑中想着数字“3”,并重复“放松”这个词语。这是让身体放松的信号,从头顶到脚趾尖的肌肉依序松弛下来。请想像放松的水流穿过你的全身。紧张完全消除,肌肉都很松弛,直到你处于舒服愉快的状态。
  ●现在要稳定精神。用力吸气,停顿一下,然后慢慢吐气。在脑中想着数字“2”,并重复“放松”这个词语。这也是让身体放松的信号,忘记过去和未来,集中在现在这个瞬间。不安和紧张都随着吐气发散出去,而在吸气时,平稳和寂静会在你的体内扩展开来。
  ●再一次用力吸气,停顿一下,然后慢慢地吐气。脑中有个声音喊着“1”,这时请想像一朵美丽的花。这是你集中意识的信号,表示到达脑的潜能所在,即发挥巨大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状态。
  请想像自己处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所见所闻都让你心情平静。
  一边想像自己在那里过了一个小时,一边以舒服的姿势休息一下。
  在进行下一个步骤之前,为了消除残余的紧张和杂念,请静静地对自己说话。在影像阅读时,要保持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状态。
  这种进入高速学习模式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与脑部处理信息的高度机能进行联结。进入这种状态以后,右脑会开始作用,准备接收输入的信息,让头脑对你的正面想法产生更积极的反应。
  三、进行自我肯定
  心情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积极的思考有助于学习,负面思考则会妨碍学习。
  要使想法变成积极的思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肯定。你应该已经知道,世界上的运动选手在比赛前都会进行自我肯定,因为所获得的成绩会随着选手有无作自我肯定而产生很大的差异。
  阅读也是一样。在进行自我肯定时,用影像阅读吸收的文章内容会有效率地输入右脑的数据库里。
  对影像阅读最有效的自我肯定法如下:
  ●“在影像阅读时,我的精神会很集中。”
  ●“用影像阅读所得到的信息会永远留在我的潜意识里,对我提供有效的帮助。”
  ●“我想达成XX(说出你的目的),所以要得到这本书(说出书名)中的信息。”
  自我肯定并不是在明确地设定目标,而是在提醒头脑要在哪里发挥作用,因此能够跨越意识所设的限制,修正消极的想法,进而提高成功的几率。
  你所设定的目标必须是自己有可能达成的,这一点相当重要。
  如果你设下的目标是“我希望能百分之百地记住用影像阅读所得到的资料”,那就不是很适当。完整地记住所有的内容本来就不是影像阅读所欲达成的目的,像这种胡乱设下的目标,只会让你产生挫折感。
  有建设性的目标是如同以下的叙述的:
  “我要好好吸收这篇文章的内容,并且把里面谈到的技巧和概念立即应用在现实生活中。”
  如此一来,你就能凭着自己本身的力量去达成。
  四、进入摄像焦点的状态
  在这个步骤中,你要使用和以往不同的用眼方法来阅读文章,这种用眼的方法称为“摄像焦点”。
  这个方法并不是把焦点放在字句上,而是一次观看整页。以焦点状态观看文章时,眼睛所摄取的信息会被直接送到潜意识里。
  在研发10倍速影像阅读法时,我就发现,定好焦点看东西时,眼睛所感知的信息是透过意识被脑所吸收的。但是在进行影像阅读时,必须借着下意识而不是上意识将信息送进脑中。因此我思考着:“要如何在焦点不固定的情况下看东西呢?”
  “模糊焦点”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那只是在发呆,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虽然很放松,但心思却不集中。
  有一天下午,我在思考这个难题时,碰巧看到关于贝蒂.艾德华兹这位美术老师的报导。她在其著作《在右脑上作画》中写道:“如果想要画拇指,就不能刻意去画拇指。”原因是那样子就会用到掌管分析的非艺术性的左脑。她还说:“如果要画拇指,就要画拇指四周的空间。”因为这个方法能用到掌管创造的右脑。
  于是我依照她的忠告,凝视摊开的书本,尽量不看文字,而且把两页的空白都纳入视线。突然之间,两页纸张开始出现深度,显现出立体的模样,而且左右页之间还出现第三片细细圆圆的书页。
  这使我想起童年时的体验。当我必须静静地坐着不动时,我就会在脑子里幻想种种的事情。例如,坐在磁砖地板上时,地上就会显现出立体的格子,有两条15公分高的线。可是再定眼一看,那个景象就消失了。只要我仿佛是在远眺一般漠然地看着地板时,就会出现那个景象。
  这种独特的观看法就是我发现摄像焦点的开始。
  从此之后,在持续的研究中,我了解到自古以来就有种种使用整个脑部而不是在意识内看东西的方法,这种摄像焦点的概念就是其中之一。
  摄像焦点的精髓就是要以所谓的“用软眼看”的新方法来使用眼睛。这和我们平常所采用的方法,在每个单字、句子、段落上清楚定好焦点的情况完全不同。
  摄像焦点是使用扩大周边视野的方法,一次将摊开的书页全部摄入脑中。把眼睛所吸收到的信息在还没有抵达意识之前,就处理完毕了,然后再直接送进右脑巨大的记忆数据库里。
  宫本武藏是17世纪的传奇剑客,他在其著作《五轮书》一书中,对于“软眼①”有详细的说明。
  武藏说:人的视野有两种,一种称为“见”,是在观察外观或表面上的动作。另一种称为“观”,是在辨识事物的本质。借着使用扩大周边视野的“观”,剑客就能发现敌人,在遭攻击之前就可察觉到对方的动静。
  我们虽然没有会前来攻击的敌人,但是可以在进行影像阅读时利用“观”的概念,那是平静、集中、创造、直观,以及扩大视野的力量。
  “观”或是摄像焦点背后的生理机能是非常有趣的。人的视网膜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塞满锥体细胞的中心窝,这些细胞具有将焦点对准视觉对象的作用。每个锥体细胞各有一条神经组织与脑部联结,从中心窝进入的信息就是经由上意识来处理的。
  另外,在视网膜旁边还有一种被称为杆状体的细胞,虽然每几百个杆状体细胞才由一条神经组织联系,但是这些细胞都非常地敏感,连15公里远的烛光都能察觉。摄像焦点所要活用的就是这些杆状体细胞,而不是锥体细胞。因为来自视野边缘的信息会在潜意识中进行处理。
  使用摄像焦点时,可以抑止意识的介入。意识往往设有“知觉的栅栏”,会去过滤进来的信息。如果能减少意识的介入,就可以帮助脑部发挥高度的信息处理能力。
  意识的介入也会引起“视野狭窄”这种极平常的现象。例如,你在厨房找东西时,有时明明东西就在面前,却没有看到,因为你一心以为东西在抽屉里,所以对面前的物品视而不见。如果懂得使用摄像焦点,脑部就能够吸收较多的信息。
  在准备进入摄像焦点的状态前,我们先来体验我称为“香肠效果”的视觉现象。
  首先,请凝视墙上的某一点,双手伸到距离眼睛40~50厘米的地方,然后两个食指指尖互碰。
  当你凝视指尖上方的墙上那一点时,你不必调整焦点,让视线保持轻松,这时就会发生一种现象:两个指尖之间会出现如上页图一般的第三指,这个第三指就像一根香肠。
  那看起来也许很孩子气,却是你的视觉产生大变化的信号。香肠的出现不是因为你把焦点放在某个东西上面,而是你分开使用两眼的关系。这时你的视线会变得有弹性,而提高了周边的视力。
  很有趣的是,只有在不直接凝视手指时,这个效果才会出现,正可以说是“不见而观”,好像是出自禅师的话语。
  同样的效果也可以用在书页上。
  首先,把视线定在书本上方墙上的某一点,一边意识到书本四个角落、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空白,一边凝视书本上方墙上的一点。由于视线分散,左右页之间装订的部分会变得好像重叠了,然后形成一条圆筒状如香肠一般的书页。我把这一页称为“悬页”。
  请往下移动原本定在书本上方的视线,如同照X光一样,沿着书本中间,视线由上往下移动。你能够分散视线,继续看到悬页吗?
  在初学摄像焦点的阶段,往往会把焦点定在书本上面,使得装订线恢复成原来的直线,悬页也消失了。这是习惯使然,不要太过于勉强。请先放松双眼,以游戏的心情再试一次。你也可以先休息一会儿,等一下再尝试。
第五章(2)
更新时间&17:15:38&&字数:2981
 在摄像焦点的状态下,书页上的文字会变得模糊。
  这样子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要看到悬页,起初必须把焦点放在稍远的地方。
  如果要看清近处,眼睛就要放轻松,然后再拉近焦点。
  做得到摄像焦点时,书页上的文字会清晰得令人不可思议,也会显现出深度来。因为不是盯着文字本身,所以不会去对焦,但是眼睛越放松,文字就越清楚。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看到悬页。
  稍微远离桌子坐着,在桌子边缘摊开书本,使视线可以掠过书本的下缘,看到自己在地上的脚,然后慢慢地移动视野,使得自己可以同时看得到书本和脚。书本一进入视野,装订线就会显得重叠,两条装订线之间会出现东西,那就是悬页。
  维持重叠的装订线,让视线移动到书的中间,使书本和自己的距离逐渐缩小。你做得到吗?如果一直做不到,也不需要担心。毕竟多年以来你都习惯在书页文字上对焦,初次尝试摄像焦点是一大挑战。当然,也有些人能够轻易做到。
  无论怎么做都看不见悬页,那也没有关系。
  看不见悬页,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影像阅读者。
  请不要忘了,摄像焦点的目的是要把意识的作用抑制到最低,以便在意识认知到信息之前引出最大限度的处理能力。看得到悬页是视线分散的信号,不过是防止意识介入的方法之一,你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凝视书本摊开时中间的装订线,将视线扩展到书本四周,同时扭曲焦点,直到文字显得模糊不清。你要意识到边缘的空白,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空白部分,想像书本的四个角联结形成X字(只有单眼视力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技巧)。
  请放松紧绷的肩膀,怀着轻松的心情去尝试这个技巧。别忘了,过于努力只会产生反效果。成功的秘诀就是放松,去享受这个体验。试了两三分钟之后,先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再继续下一次的尝试。
  这个练习有强化视力,平衡视线的效果。所有自然恢复视力的方法都是以放松为根本,所以给眼睛休息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这些练习的重点并不在于产生幻觉,而是学习不对准焦点,让视线分散。
  也许你需要花点时间才能形成“软眼”,进行影像阅读。这时也不要着急,慢慢来就可以了。
  最适合影像阅读的姿势是挺直背脊,坐在椅子上,以和桌子呈45°角(和眼睛呈90°角)的方式捧书。如果刚开始时无论怎么做都无法保留住悬页,那就不要拘泥于“软眼”,请试着想像联结书本四个角的X字。
  五、翻页时维持稳定的状态
  在刚开始时,高速学习模式或摄像焦点的状态都会不太稳定,杂念和消极性的思绪会一直浮现,妨碍精神的集中,你也可能很想把焦点对准在书页上的文字。
  在这种情况下,请告诉自己:“这时候的目的是要保持学习的理想状态。”并且可以让橘子浮在后脑勺上方(参见第三章),再次去发现悬页。
  维持影像阅读状态的秘诀有两个:第一个是深呼吸,保持同样的速度;第二个是配合翻页的节奏,在心里面重复单纯的话语。
  配合翻页的动作,以一定的速度在心中默念积极的话语时,有助于集中精神,防止消极性的想法侵入。
  保持稳定的状态对于快而有效地吸收书本内容是很重要的。以一定的节奏翻页也有助于让头脑保持放松,以摄取每一页的内容。
  以下是进行影像阅读时保持高速学习模式的方法:
  ●挺直背脊坐着,双脚不交叉地放在地上。
  ●深呼吸,保持稳定。
  ●以每一两秒一页的一定节奏翻页,用“软眼”同时观看摊开的两页。视线放在书本的中间,看得到悬页。看不见悬页时,就一边意识书本的四个角和空白部分,一边想像结合四个角的X字。
  ●配合翻页的节奏,重复单纯的话语。以每一个音节一页的方式,在心里面默念:
  放、松、放、松……
  四、三、二、一……
  放、松、放、松……
  保、持、速、度、观、看……
  ●纵使跳页也不要介意,等一下再翻一次时就会看到。
  ●配合翻页的节奏在心里面不断默念,同时要意识到默念的话语。
  ●一浮起杂念,就试着平静下来使意识回到手上的工作,继续在心里念诵。
  六、怀着成就感结束
  你的意识一定会问道:“影像阅读究竟能读到什么?”这是极自然的“意识”反应。
  你不妨试试跟某个人说:“我刚刚用影像阅读,以三分钟看完一本书。”那个人问你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那你说说看,那本书的内容是什么?”
  喜剧导演伍迪.艾伦曾针对速读法开玩笑说:“我刚刚看完《战争与和平》,那是关于俄国的书。”
  如果是这种情形,就算是用影像阅读看了书,在意识上也没有吸收到什么。
  大体而言,这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很遗憾,由于意识上什么也不知道,我们很容易就会以为潜意识也没得到什么。有了这种否定的想法,就会真的发生否定的事。换句话说,一产生“反正什么也记不住”或者“哪有可能做到”等念头,就等于是在对头脑下令:“把影像阅读时吸收的东西忘记吧!”像这样持续想着消极的念头,那些话就会变成真实。
  影像阅读是直接将信息输进脑的神经网络里,资料在意识还没有认知到之前就被即刻处理掉了。而要在事后抽出取得的信息,就必须以明确的意图结束影像阅读。结束时,要命令脑部整理取得的信息,以备日后活用。
  具体来说,就是借着自我肯定指示脑部要如何处理所取得的信息,然后结束影像阅读。
  在我们的研习会上,每次结束影像阅读时,都会进行如下的自我肯定:
  ●我现在对这本书已经留下了印象……
  ●我的头脑会吸收取得的信息,加以整理。
  ●我期待以后能以各种形式真切地感觉到自己已经在引用这些信息。
  自我肯定以后,你的心中就会对所吸收的信息产生反应。自我肯定会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促进这种反应。你将可以愉快地期待日后能用种种方式活用你所吸收到的信息。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搭着一座桥,让信息流通”,这么想也没有错。你越放松,就会越敏锐地察觉到流进意识的信息。
  影像阅读的六个步骤都很简单,但是实际进行时请不要敷衍了事。这个技巧将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睡前的影像阅读
  运用影像阅读,信息就会如同汹涌的波涛流进神经系统,简直就像从消防车的水管喝水一样。请尝试消除杂念,从潜意识的层次吸收信息。而要做到这样,最重要的是放松。
  由潜意识吸收的信息会在你睡觉时重新处理。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所进行的研究可得知,由潜意识吸收的信息对梦境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在睡前使用影像阅读看书时,最好选择不刺激精神、愉快而明朗的内容。
  本章介绍了影像阅读的六个步骤,依序如下:
  一、作准备。
  二、进入高速学习的模式。
  三、进行自我肯定,例如:“要集中精神”、“要保存取得的信息”、“能获得想要的信息”。
  四、进入摄像焦点的状态。
  五、在影像阅读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六、进行自我肯定后结束。
  还没有尝试这些步骤的人,请用几分钟的时间以本书进行一次影像阅读。或者在今晚就寝前,拿一本思想正面、内容愉快的书试试影像阅读。
  经过准备、预习、进行影像阅读之后,接下来终于要开始学习将想要的知识抽取到意识里了。我们会在第六章学习这方面的具体方法。
第六章(1)
更新时间&17:16:08&&字数:4074
 明尼苏达州某大学的教授有一次受邀发表演说,他计划根据两本书来草拟演讲稿,于是在睡前利用影像阅读看了那两本书,以便次日进行活化。
  当晚他梦见自己在演讲,从梦中醒来时,他立即找来纸笔,把梦里面的演讲内容尽可能地记下来。
  第二天早上起床时,他看了看昨晚的记录,发现只需稍加修改,就是一篇完整的演讲稿了。他当天还翻看了那两本书,确定重点都已经被摘录下来了。
  我最喜欢听影像阅读者讲述这些亲身体验了,而这些事情也确实不断地在发生。
  可是对许多影像阅读的初学者来说,这样的体验可能还是遥不可及的。
  你将在本章学习到如何从经由影像阅读过后的文章中抽取所需要的信息。
  我不会夸口说,你什么都不必做,晚上就会自然地做梦,第二天就能在众人面前演讲,或是在学校考试中得到好成绩。惟有活化取得的信息,才能了解你得到了什么。
  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下一个步骤是“活化”。在这个步骤中,为了达成你设定的目的,你要在意识中了解由影像阅读所取得的信息。活化就是一步一步地加强理解力,先从在意识上认知信息开始,然后逐渐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以至最后能获得你所追求的知识。
  活化是在影像阅读之后进行的,和一般看完书后回想内容的情况全然不同。活化不是在意识上按部就班地“努力想出来”,而是一种技巧,是为了再度刺激借由影像阅读形成的新神经网络。
  为了在意识上有所了解,有明确目的意识的积极态度是不可或缺的。进行活化时,符合目的的信息会自然地进入眼帘,但是如果没有目的,活化就毫无价值了。
  活化有两种:非刻意的“自然发生的活化”和“刻意的活化”。
  有时不需要刻意的努力,活化就会自然而然发生,这种情形就是“自然发生的活化”。
  你应该也有过灵感乍现,不禁大喊“啊,对了!”而拍打双膝的经验吧?
  譬如有个问题让你烦恼了好几个星期,有一天脑海中突然浮现解决的方案;看到聚集的人群,忽然想起友人;无缘无故地忆起几个月前认识的人……这些情况想必任何人都不陌生。
  这样的活化是因为和过去的体验,亦即与存在于脑中的神经模式自然结合而产生的。我们四周的某种要素变成一种刺激,使过去所吸收到的相关信息一下子喷涌出来,这种自然发生的活化和出乎意料闪现的“灵感”很相似。
  许多影像阅读者都体验过自然发生的活化,但是那终究只是美味的甜点,并不是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主食。
  无论如何,还是刻意进行的活化比较重要。这方面就是我们在本章所要学习的,目的是实际使用文章,以再度刺激脑部,将你所需要的信息抽取出来。
  进行活化时,你会觉得理解力正逐渐在增强。首先要做的是内容的认识,然后把握概要,最后就能确实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在这段渐进的过程中,你要仔细观察自己有什么感觉、想法或体验。你在观察自己时,可以了解直觉所发出的信号,并进一步提高活化的技巧。
  以复习来增强活化
  在影像阅读后进行“复习”,对促进活化有很大的帮助。这里的复习和第四章所介绍的预习很类似,惟一的不同点是“提出问题”。
  首先把文章大致看过一遍,掌握整体的结构,了解其中要点。接着将作者用来表现其论点的关键语写下来,最后再一次把文章大致看一遍,寻找有兴趣的部分。
  复习时,一旦发现文章中特别使人产生兴趣的地方,就开始提问题。不过,这时你不可以在文章中寻找答案。抑制你想要阅读的心情,就能提高好奇心,增强寻找答案的意念,同时还能活化你的动机,促进脑部和神经线路的联结。
  那么,复习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呢?
  我通常是建议花费5~15分钟,但是请不要太死板,这个阶段的目的终究是在为活化作准备。我平常的做法是,预习时间很短的话(1~2分钟),就增加复习的时间(最长15分钟);若预习时间很长时(5~8分钟),对于结构和要点已有相当的把握,能集中精神在提问题上,所以复习的时间大约只要5分钟就够了。
  等待成熟
  结束影像阅读和复习以后,信息会暂时积存在意识之外。对,这时就要暂停一下,原因是要等待脑子里面的信息成熟。
  虽然听起来有点矛盾,但是为了了解阅读的内容,必须先交给脑部消化。至少也要等上10~20分钟。如果还有时间,等一个晚上是最理想的。
  “先努力一阵子,然后休息一下,让成果有时间成熟。”
  这是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等精英人才常用的技巧。
  在成熟期间,吸收的文章内容虽是存放在意识之外,但这并不表示脑部没有在作用。脑部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一天24小时都不曾停止,连睡觉时也在做梦,或是为烦恼的问题想出解决对策,将目前的思考和相关的既有知识加以联结。
  用影像阅读获得的信息也需要在脑里面慢慢成熟,让信息有时间融入脑部的神经网络,然后我们再借着活化从融入的信息中抽出需要的部分。
  有位影像阅读的讲师告诉我,他曾经在很意外的情况下,借着活化轻易就达成了阅读的目的。
  “那时我上课的地方在女儿居住的那条街上。有个学生为大家朗诵一首诗,诗中出现一个字serendipity(善于发掘)。由于我不太了解那个字,就在下课后,去女儿家要查出那个字的意思。进入女儿的书房,我的视线就处于摄像焦点的状态,我问自己:‘这个房间能提供我什么帮助?’还没问完,手臂就很自然地伸到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那是我在五个月前借给女儿的书,我曾在借女儿之前用影像阅读看过一遍。我心想:‘怎么这么巧?’然后摊开那本书,就在书页的右下角记载着serendipity在韦伯字典上的定义。”
  脑部处理信息的惊人能力就是以这么不可思议的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要了解“善于发掘”的意义,没有比实际体验更有效的方法了。只要明确发出指令,头脑就会俯首听命。
  对头脑发问
  休息了20分钟至24个小时以后,就要再度询问自己,以活化文章的内容。例如,这篇文章有什么重点?主旨是什么?文章中的信息有哪些对我有帮助?就日后的考试、会议或书面报告来说,为了提高成果,我需要知道些什么?
  如此的询问能把信号送到脑部潜意识层次的记忆系统中,方便你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或答案,而抛出问题也能刺激好奇心。这个“对脑部发问”(MindProbing)的步骤,也就是在脑部检索能达成目的的最佳方法和信息。
  抛出问题时,重点在于不要急着找到答案。
  在活化的阶段,拼命想要得到答案,只会让你感到挫折。在结束影像阅读时,如果你想要直接抽出所吸收的信息,意识只会去搜寻新的记忆,并在什么都没有发现的情况下,与潜意识中的庞大数据库切断联系。
  “对头脑发问”会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保持线路的开通。影像阅读所取得的信息会存放在脑部的巨大数据库中,而发问就要是打开连接这个数据库的通道,展开“了解”的程序。
  “对头脑发问”的另一个有效技巧就是与人讨论看过的内容。你不妨和家人或朋友谈谈你看过的书本或报导,他们如果有兴趣,就会对你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你理清要点。
  就内容列出问题或是与人讨论时,你会变得主动,为了抽出需要的信息而积极向脑部施压,从而开启活化的过程,开始检索位于意识下层的巨大数据库。在思索问题时,你要特别强调答案的重要性。对答案的需求越大越好。
  发问时,让身心放松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你也要有绝对能得到答案的信心。
  像这样持续对脑部发问,连接意识和潜意识数据库的桥梁就会变得更加稳固,所得到的成果一定会令你惊讶不已。
  超阅读与挑读
  对脑部发问之后再次浏览文章,找出欲寻求的答案。你想从这篇文章知道什么?你要知道的东西记载在哪里?
  活化的下一个步骤就是“超阅读”,这是把整篇文章大致看过一遍,以寻找记载着问题答案的地方。
  起初请配合你的目的,依某个因素翻开特别令你感兴趣的段落。这时有些段落会显得比其他部分重要,这是因为文章中某些文字的牵动,而给予你“视觉上的暗示”。能够牵动的文字可能是章节名或小标题。
  然后用超阅读来看你所选择的段落,用手指在各页的中间移动,快速地扫过一遍。以直排的中文书来说,文章是从右到左展开的,这时就把手指放在选择段落的中间,从右到左移动,眼睛随着手指看下去。
  如果是英文书或中文横排的书,文章就是由上而下的,这时也是把手指放在段落的中间,从上往下移动,眼睛随着手指在文字上跑。使用手指是为了让视觉的移动更顺畅。
  眼睛沿着段落的中间移动时,其中会有某部分忽然引起你的注意。这就是直觉给你的信号,告诉你“这里很重要”。
  一出现这个信号,就不要违忤直觉,马上挑读这个部分。换句话说,针对那里的一两段文字以能够了解的速度大致看一遍。如果觉得已经得到想要的信息,就继续进行超阅读。
  在影像阅读研习会上,为了说明这种超阅读,我常借用美国文学的神圣磐石——“漫画书”的图像。
  请先想像你是第一次来到地球的超人。
  从距离10万英里的远方向地球眺望时,地球宛如一粒旋转着的蓝色圆球。而你是以直线朝地球飞来的超人。
  来到距离地球一万英里的地方,开始看得到各大洲的轮廓,也发现这个星球大部分覆盖着水。再接近一点,陆地就出现了沙漠、热带雨林、大草原、山脉等极富变化的外表。
  突然,有一个为美丽大海和沙滩所包围、绿意盎然的小岛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你在那里着陆,用少许时间在岛上到处探索,还潜到海底去看。觉得探索够了之后,你再度飞到空中,寻找着陆的地方。这是最容易让人了解超阅读和挑读的说明方式。
  超阅读是从上方眺望整篇文章,而挑读则是在能让你满足需求的地方登陆。
  进行超阅读时,我们不必去探寻具体的信息,只要保持宽广的视野即可。让视线保持弹性,眼睛就能在文字上更顺畅地游移。一开始也许你很难放大视野,但是只要努力去认识视线中的内容,就能慢慢让视野扩展开来。
第六章(2)
更新时间&17:16:36&&字数:4230
 以下这个方法也请试试看。
  在阅读本文的这个瞬间,请注意视线的周边部分。也许你的眼睛会暂时离开这个段落,不过你不必在意。一放宽视觉上的认知范围,你就会松弛投注于眼前文字的焦点,而缓和一下紧张的心情,去注意吸引你目光的部分,那就是你要进行挑读的地方。
  要选择在哪里挑读?要如何得知?
  你只需顺从你的直觉。
  你的头脑已经在影像阅读时看过整篇文章,所以你要去倾听在意识层次中察觉的信号。
  有关挑读的着陆地点,并不需要一一去找出理由,因为信号是超乎逻辑的。
  那些在意识的层次中察觉的信号是由位于潜意识的数据库中发射出来的,你大可听从直觉,由它来引导你去探寻。
  话说回来,这个技巧不仅可用来探查挑读的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东西时也派得上用场。你可以在各式各样的状况下,随时引用头脑所贮存的庞大信息。
  内人有一次去看一个家庭拍卖会,那里有一个房间的旧书要出让。一进去这个从天花板到墙壁都摆满书的房间,她的视线就呈摄像焦点的状态,她问自己:“这里有保罗要的书吗?”就在这个瞬间,她的眼睛被一本书所吸引。她走到书架前面,伸手去拿,那正是我想要的书。她心里明白其他的书都不适合,但为了避免遗漏,她还是花了20分钟查看所有书的书名,但终究没有发现第二本适合的书。
  在超阅读和挑读方面,请务必听从直觉。那可能纯粹是你的目光不经意落下的所在,也可能是你的手正巧翻开的书页。你要仔细去注意,不要错过了意识送来的信号。
  经过超阅读和挑读的步骤之后,你就要取得充分的信息,以便做出以下重要的结论:
  “这篇文章的重点整理或结论写在哪里?”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我所设定的阅读目的有多大程度的关联?”
  “这篇文章是否需要继续看下去,还是应该改阅读别的资料?”
  挑读时,你也许和很多人一样,会为一个问题感到困扰,那是长年受学校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问题:“很想挑读全部”。
  如果这么做,你会连和目的无关的细节也一并阅读。譬如你挑读了作者说明其重要主张的部分,到这里为止还没有问题,但是接下来的几个段落都是多余的解说,如果连这些多余的段落也一起阅读,那就是时间上的浪费了。而且你也可能会陷在细节的泥沼中,甚至脱离正轨,朝无关紧要的方向走去。
  你的脑部就是在这个时候再度为旧式的读书方法所束缚,而你的意识也会受到罪恶感的驱迫,让你回忆起小学二三年级时遭老师责骂的那种心情。
  “停!你跳了一行,倒回去重看。怎么可以这么随便,给我好好地看书!”
  如果你的心中出现这样的声音,就对那位老师感怀一点敬意,但是绝对不要去理会。
  进行超阅读时,你根本不必去担心可能看漏了什么。你的意识经过了小学时期的训练,会在你阅读时要求你去理解、记忆和批评。可是阅读的专家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断定那是最差劲的阅读方法。请不要忘了,理解是要经历各个阶段才会逐渐地加深的。每重复一次超阅读和挑读,你就能揭开一层“未知”的面纱,让需要的信息显露出来。
  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一旦遇到有强烈感觉的段落,就毫不迟疑地挑读。如果你看的是没有必要的信息,就再次想想你阅读那篇文章的目的,然后告诉自己,你要找寻符合你所需的段落,重新进行挑读。只要有明确的目的。你的脑部就会自然地发挥潜能,引导你去到所需信息的段落所在。
  如同法兰克.史密斯在其著作《有意义的阅读》(ReadingwithoutNonsense)中所指出的,边看边努力记忆其实可能会妨碍到理解,而害怕忘记所产生的不安就是妨碍理解的主因。
  如果你觉得不安,就请想起拉塞尔.史多佛在其著作《视阅读为思考过程的教学》(TeachingReadingasaThinkingProcess)中所提到的调查结果,据他指出,在一篇文章中,牵涉到重点的部分只不过占了4%~11%。
  实际上,要看出一篇文章写得是否适当,一般的方法是把文章中的单字每隔五个就消去四个,再去猜测文章的内容。如果那篇文章有相当的水准,大部分都能从这个方法正确地猜出。
  理想的挑读
  以下是进行超阅读和挑读时的依循方针。
  挑读时,如果看的是报导,每次要看一两个段落,如果是书,就看一两页。再举前面的漫画为例,对于你这个超人来说,仔细欣赏风景,或是和当地人的交往,大可以留到日后再做,目前最优先的事项是探索整个地球,而不是在一个岛上落脚,在那里度过余生。
  以10倍速影像阅读法来说,每重复一次超阅读和挑读,你对文章的了解就越深入。而提出问题之后,借着超阅读和挑读来寻找答案,你就能和作者进行非常密切的对话。这可以说是影像阅读中最愉快的步骤之一。
  身为一个影像阅读者,是为了解决问题、追求更美好的人生,而正走在探寻的旅途上。这趟戏剧化的探寻之旅并不输给任何英雄的冒险经历。
  习惯了超阅读和挑读后,你也能把这些技巧应用在阅读文章外的日常生活中。
  某个宝石商人每年都会去参加展示会,以补充库存。有一年,他为了让工作更有效率,决定利用10倍速影像阅读法。
  他首先站在会场的角落,眺望所有展示品,接着将视线定在摄像焦点的状态,快速走过每一条通道,用影像阅读浏览全场。然后他在脑中想清楚要增加库存的宝石类型,接着在每条通道再走一次,同时进行“影像阅读”。一有某个柜位让他产生直觉上的灵感,他就听从那个指示,在那个地方进行“挑读”。
  这个方法让他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找到所有需要的商品,而以前他要获得同样的成果,通常要花上五天的时间仔细查看展示品。
  在生活中养成影像阅读的习惯之后,我们就能像这个宝石商人一样,自然而然地加以灵活应用。如此一来,影像阅读就成了万能工具,而不只是从书本搜集信息的技巧而已。
  阅读作者的思考流程
  要使超阅读和挑读更有效果,可以挑选文章中的重要部分进行。我们通常在中学毕业时,就已经颇具相当程度地能够猜中一篇文章的重点所在,以及拥有掌握信息的诀窍。
  例如,找到了主题句,就会发现这个句子所提供的信息比同一段的其他部分多。而在有五个段落组成的论文里,可以从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里找到最多信息。
  进行书本或报导文章的活化时,用以下的方法寻找信息会更有效率。
  首先思考文章的架构,掌握作者推论的方式,也就是写作时的设计图。然后配合其设计形式,进行超阅读和挑读。
  这也就是说,看到文章的结构,就可以判断作者会先在开头点出问题,然后在较后面的地方提出解决对策。想要知道问题的解决对策时,既然已经知道文章的结构,就可以跳过不必要的部分,直接去到应该挑读的地方,迅速达成目的。
  我用“追循作者的思考列车”来表现这个做法。在影像阅读研习会上,我会用下面的方式说明:
  ●作者提出来的问题是使列车前进的动力。
  ●探讨问题成因的推论等于是主要的“货物”。这批货物是以作者想向读者推销的点子或提案为基础,由关键语所构成。
  ●最后总结时会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思考的列车是表示信息的形态之一,另外还有许多种形式。只要知道文章的构造,就会明白应该在哪个部分进行超阅读或挑读,迅速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关于超阅读和挑读,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重点,就是这些方法或许会让人联想到旧有的速读法,但是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超阅读和挑读是在影像阅读后才进行,亦即要先把整篇文章摄入脑中,下载到潜意识的记忆系统中之后,才开始实施。
  超阅读和挑读是在意识上和脑中积蓄的巨大数据库进行连接,并在意识上认知到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信息。
  这里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文章背起来,更不是要在意识上认知到所有的内容。超阅读和挑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文章的结构,抽取需要的信息,并在头脑里归纳重点,进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在文章上轻快地跳跃
  对于喜欢分析事理的影像阅读者来说,也许利用另外一种阅读的技巧会比超阅读和挑读的组合更合适,这项阅读技巧就是由J.麦可.贝奈特博士所发明的“跳读”。
  这个方法保留了眼睛快速掠过文章的要素,即使是习惯分析性思考的人,在阅读时也不会感到不安。贝奈特博士在自习用的教材“发挥四种伟大力量的方法”(FourPowersforGreatnes)中,介绍跳读为“优于速读的方法”。把跳读当成活化的技巧,而这应该是代替超阅读和挑读的另一个好方法。
  跳读是把整篇文章或一个段落全部看过一遍,对于教科书或以信息为主的长篇文章特别有效,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度的理解,同时也适合用来看报纸、报告书或网页等较长的文章。
  跳读是眼睛不规律的快速活动,这也是其英文名称skittering的原意。所谓skittering就是指在水面上如跳舞般轻快活动的水禽。如果眼睛能像水禽在水面上砰、砰地飞跃一般,在文句上轻快地滑过时,脑部会看到与这个段落主题有关的所有词语。
  既然一篇文章内真正重要的部分只占了整体的4%~11%,所以在整篇文章上跳读时,脑部会捡拾重要的语汇,其他部分则可以放心地跳过。
  跳读的步骤如下:
  ●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也就是“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
  ●再度确认目的。
  ●阅读文章的题目、副标题或序文。
  ●阅读文章开头的几个段落。
  ●阅读开始跳读的那一段的前几句。段落的前几句多半是在传达此段落的主题。
  ●除了这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之外,用眼睛快速地将全文扫一遍,捡拾出与开头所阐示的主题有所关联的语汇。
  贝奈特博士曾表示:“跳读要的是能补充主题的语汇。”眼睛的动作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以锯齿状跳跃进行,要用顺时针或逆时针画圈也可以。当然你要从中间到边缘,或是从边缘到中间移动也没有关系。这里没有一定的模式,你可以尽量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或者先尝试各种方式,然后再选择一种最好用的方法。
  像这样随意移动眼睛对于寻找补充主题的语汇非常有效。
  ●段落的意思不清楚时,就阅读最后的句子。接下来的段落也是一样。
  ●阅读最后的几个段落。
  ●阅读重点整理的地方。
  ●再看看内容,再想一想。
  ●针对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话语制作简单的“心图”。
第六章(3)
更新时间&17:17:06&&字数:2592
 制作心图
  有个箱子塞满我研究所时代的笔记本,打开一看,里面的笔记有两种类型,看起来完全不一样。
  一种是把教授讲的话全部速记下来,满是冗长、难懂的潦草字迹。我曾在考试前拼命地想要看懂自己所写的东西,现在想起来,依然不寒而栗。
  另一种我称为“心图”,是颜色缤纷、非常具有视觉性的图形笔记。我想到以前制作这种心图来复习课业的情景,那是多么的愉快。只要看看它,脑海就会陆续浮现学到的细节。学了这种制作“心图”的技巧后,我听课的方式就彻底改变了。
  心图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是一种很有效的技巧,而且有助于长久的记忆。在超阅读和挑读之后,用心图来整理活化过的信息非常方便。
  上一页的图就是综合10倍速影像阅读法的五个步骤所制作的心图。
  你看了这个心图,对于这个技巧的基本原则应该就会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把主旨写在中间。
  ●在从中间呈放射线扩展的直线上写下辅助概念。
  ●使用关键的用语,只用几个字来表示各个概念。其中多半是预习时列出的“关键语”。
  ●在适合的地方加入插图、图像、象征等视觉性的要素。
  ●着色。例如在前一页的心图中,把步骤一的用语涂上红色,步骤二涂上蓝色,每个步骤的颜色都不一样。
  关于心图,我要在这里介绍两本说明得很详细的书,一本是汤尼.布詹的《改变人生的奇迹笔记术》(TheMindMapBook),以及乔伊斯.怀柯夫的《绘制心图》(MindMapping)。在细节方面,只要参考这两本书,就能清楚了解。
  制作心图时,通常用比A4大的笔记本会比较方便。如果是A4笔记本,建议你横放使用,因为许多人觉得这样子才有充裕的空间。
  心图的模样会因人而异。即使针对的是同一篇文章,你的心图还是会和别人画的不一样。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关系,你的心图最好是你自身经验的反映,因为支撑记忆的印象和相关的知识是你自己独有的。也许一开始很难画出来,但是你可以当做是在练习活化,轻松地画图吧!
  心图是把脑的运作直接反映在纸上的技巧,也就是说,各种概念是由相关事项的枝节所联系的,而不是直线性的逻辑。如果只需要一点点时间就能完成心图,那一定是因为和脑的运作很相近。
  下图是针对影像阅读,以另一种形式制作的心图。
  新的记忆形式
  本书的目的是要促使你彻底转换阅读形态,因此这里要再次讨论“记忆的角色”。
  杰拉德.艾德曼医学博士是一位曾获得诺奖的神经学家,也是《被记忆的现在》(TheRememberedPresent)和《光亮的空气、光灿的火花》(BrightAir,BrilliantFire)这两本书的作者,他的研究功绩让我非常的佩服。我觉得要说明脑部在影像阅读的活化中的运作情形,没有比艾德曼博士的理论更有说服力的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影仪颜色失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