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法也随之改革。信息窗代替了罗列的各种条件和问题,由教师讲解课本出示问题变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那如何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老师总是抱怨学生根本不会提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并没有仔细的研究教材;没有认真的研究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引导的方法或引导的问题不适合于学生。教师应在上课前认真的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设计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环节。
例如,我在教学《烙饼问题》中,让学生准备10个圆片,实际动手“烙烙饼”。要求是每面需要3分钟,两面都要烙,每次最多烙2张。让学生先烙双数个的,这个非常容易了。这时引导学生发现:烙双数张时,锅都没空着,这样最节省时间。然后烙单数张的,从烙3张开始,2张烙2次,1张也得烙2次,共需4次。这时学生自己就提出问题:老师,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吗?因为在烙最后一张时,我发现锅一半是空的,浪费了资源。我这时问学生:那你们试一试,看看有没有比这更节省时间的方法呢?最后总结出烙单数张饼的方法。这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我们的前面引导前提下,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认真的引领学生将所发现的信息进行归类,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这一过程就已经调动了学生的思维,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积极地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强调归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就成了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一个真正的合作型小组有着相同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不但提高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时,出示140&26,让学生自己试做,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有的学生是把26看成是30来试商,有的是看成20,也有的看成25来试商,然后就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哪种更简单一些,为什么?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白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平等参与,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三、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鼓励学生反思,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观点偏离教学思路或与教材提供的解题思路不符就简单粗暴的抹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有一道这样的题:一束鲜花28元,买5束送2束,一次买5束,每束便宜多少元?出示题后,让学生思考并试做,学生们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教师马上进行表扬及让他讲解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出了多种方法。教师应对学生独到的思维方式要进行表扬,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多种方法解题时,不要马上给予否定,应让他们先讲讲方法,看方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多种方法解题和灵活的思维。
四、教师要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使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烙饼问题》一课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家长烙烙饼吗?孩子们很惊讶:怎么上数学课老师说起了烙烙饼了呢?我接着说:把我们课前准备的圆片当做烙饼,我们来看看到底在烙饼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们很兴奋,都投入到了新课中去。本节课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要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教师除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
总之,在实施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以新课标为指导,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研究解题思路。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个过程,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课本问题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棵开花的树——抚州市实验学校吴炳新语文成长工作室
当前位置:&&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上传: 吴志敏 &&&&更新时间: 8:17:03
& &&&&&&&&&&&&&&&&&&&&&&&&&&&&&&&&&&&&&&&&&&&&&&&&&&&&&&&&&&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即&学不能致用&。而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怎样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问题情境是教学的开端,设置的是否恰如其分,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所以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用足球比赛为情境:如果某队主场比赛赢了3球,客场比赛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净赢1球。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用-2表示输了两个球,则上述过程和结果可以表示为(+3)+(-2)= +1。 问题1& 能说出这样的比赛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形,并用数 学式子表示吗?(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不同的算式) 问题2& 仔细观察列出的各种不同的算式,能否从中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法则?(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赢(输)了又赢(输),赢(输)得更多;有输有赢,要看赢得多还是输的多,&,尝试用数学思考现实问题,再经抽象、归纳得到有理数加法法则) 问题3 &两个相反数相加的和为零&与&异号两数相加的法 则&有什么关系?(两数互为相反数是两数异号的特殊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领悟分析问题的方法) 问题4& 有理数加法与小学学习的加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二、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利息的应用题时,按照原来的教学手段,那只是以本为本学会利息、利率的含义及利息的计算方法,仅此而已,而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有实践、有探索、有研究的空间。先组织学生进行&存款与利息&实践,分查找资料组(网络、书籍等),银行调查组(农业、工商、建设、中国银行),问卷调查组三大组进行调查,事先确定了调查内容和问卷内容,然后调查小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最后课堂汇报展示 。通过这样的活动和教学,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课本里所学不到的知识,如利率的种类,存款的方法和作用等,最后各小组还提出了整改意见,从中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实践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增强了勤俭节约的自觉性,使他们认识到节省零用钱参加储蓄,可以支持国家建设。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准确定位教师角色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成了课堂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组织者: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留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与时间;作为指导者,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作为合作者,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参与数学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成果。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意识、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和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摘要:教师就可以创设模拟购物这样的情境,学生会非常感兴趣。 3. 用故事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很多孩子都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可以说,许多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点,把故事引进课堂,用故事创设...: ◇ 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  ◇ 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  ◇ 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  ◇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一、 问题解决与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对问题解决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发现本质的干扰作用。
  (一)教师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调动学生问题解决的欲望
  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成功的&问题解决&教学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数问题情境的创设了。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种。
  1. 用已有知识创设情境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入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本册教材中那些和计算教学相渗透的解决问题。本册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多数都是和加法、减法知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先用学过的计算知识做基础。
  2. 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虽然现在的教材非常注重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几乎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挺实际,但有些问题和实际结合得更紧密些。比如本册多处出现的购物问题。教师就可以创设模拟购物这样的情境,学生会非常感兴趣。
  3. 用故事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很多孩子都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可以说,许多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点,把故事引进课堂,用故事创设情境。比如教学加减法时我们就可以用《白雪公主》的故事创设情境。将《白雪公主》中的7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之间发生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来解决。这样学习氛围就会更加愉悦。
  (二)学生对解决的数学问题的识别
  虽然情境创设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好处,但是它势必给学生识别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带来很多的困难。哪怕是纸面上仅有的图或文,学生识别起来也是有难度的。数学问题的识别是指学生能透过具体情境,意识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数学问题。只有意识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是什么数学问题,才有可能去着手解决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解决的是个数学问题,那么他很可能会无从下手。
&最新发布信息&? &? &? &? &? &? &? &? &? &? &?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07期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又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困惑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找准学习起点、重视动手操作、善用转化思想是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5【正文快照】:
加德纳多远智能理论指出,从智力的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力。课标修改稿的总体目标也强调,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决问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世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谭兆亮;;[J];考试周刊;2009年49期
黄欢;;[J];考试(教研版);2012年10期
刘荣花;李朝红;祝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王红梅;[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胥华美;[D];宁波大学;2012年
谢薇;[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泉水;;[J];青年文学家;2009年18期
俞明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6期
周林锋;;[J];小学教学设计;2008年23期
天来;;[J];江苏教育;1956年23期
邓强;喻丽丹;;[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年10期
黄惠;;[J];学周刊;2011年07期
崔艳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漏雅文;;[J];陕西教育;2006年04期
黄生英;;[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年11期
韩小玲;;[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朝勇;;[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钱瑾;;[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王越超;;[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虞志高;;[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浦妤;;[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张君;;[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汪元科;;[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陈太广;陈启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吴德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李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金;[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宁波市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
斯小玲;[N];美术报;2002年
三元区东霞小学
张丽霜;[N];三明日报;2008年
李建平;[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罗盘;[N];人民日报;2004年
晁怀志;[N];人民政协报;2000年
本报记者 李建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本报记者李晓敏;[N];北京日报;2002年
苏婷;[N];中国教育报;2001年
范萍妹(深圳市大望小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桂芳;[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易兴华;[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丁容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王慧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罗玮玮;[D];西南大学;2008年
徐艳;[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梅洁;[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谭梅;[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程明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罗静婷;[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包德力格尔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