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高频狩猎机的广州地铁线路图图和零件表,发一份给我耶,最好是电压3500V野猪一碰就倒那种,带警哦。电源12v输入

我就是雪嗷( o ?ωo? )?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我就是雪嗷( o ?ωo? )?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259c92_a87b3ac',userId:,blogListLength:30};《黄金渔场》 正文 856.简单的狩猎(1/5)
请记住我们:【】
受气包说道:“白尾鹿群规模中等,一共有二十一只大鹿和八只小鹿,它们此时正在刨雪找草叶吃,所选的地方过于开阔,如果要围攻,那并不容易。”
伯德沉吟了一下,道:“或许我们可以先拿下小鹿,不要射杀大鹿,只是用弓弩和电击枪捕捉到八只小鹿,只要拿下它们做诱饵,相信整个鹿群最后会落入我们的陷阱。”
这些行动计划是雇佣兵们的事,渔夫们蹲在一旁听就行了。
秦时鸥说道:“用不着这样吧?总得给鹿群一个繁衍的机会,我们射杀几只大鹿驯养几只小鹿不就行了?”
尼尔森笑道:“这是白尾鹿,boss,在加拿大的数量恐怕比人还要多,去年bc省还雇佣狙击手猎杀这玩意儿来着,所以我们不用担心鹿群会灭绝。”
秦时鸥考虑了一下,说随你们的意吧,但他还是建议不要对鹿群进行灭绝性攻击。
雇佣兵们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全部将猎枪子弹换成了麻醉弹,黑刀将虎子和豹子要了过去,让两个小家伙待会潜伏过去,从侧面进行驱赶。
这样吓走大鹿,将小鹿驱赶向他们的埋伏圈,一人一只鹿,解决起来没什么问题。
虎子和豹子懵懂的眨着黑乎乎的小眼,很快明白了黑刀的安排,便悄无声息的分成两路消失在树林里。
熊大也想跟着,秦时鸥把它抓了回来。这家伙动静太大,很容易被鹿群察觉到。
白尾鹿是很敏感的动物,它们生性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跑。
这是秦时鸥从电视科普频道得到的信息。
鹿群是在山脚一片开阔的树林中间地带吃草,空地有四五亩的样子,大鹿用爪子刨开积雪,找到还算鲜嫩的草叶慢慢的吃着,姿态轻松。
虎子和豹子悄悄跑到了上山坡的位置。然后一声咆哮,两个小家伙一起窜了出来。从左右发起了冲击。
如众人预料到的那样,猎犬们一冲出来,鹿群吓了一大跳,小鹿‘呦呦’惊慌叫着凑到一起,大鹿们则撒开蹄子就跑。
虎子和豹子正在与小布什较劲呢。所以一行动就拿出了疯狗的气势,汪汪吼叫着做满面狰狞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鹿群冲去。
大鹿们受惊,向着四面八方逃跑,一时之间都忘了后面的小鹿们。
虎子豹子没有去管逃跑的大鹿,而是从两翼驱赶小鹿,将小鹿群向山脚下坡的位置驱逐。
小鹿们没有大鹿的经验,不知道逃跑的时候要一哄而散。一只跑在最前面,其他的小鹿便跟在屁股后,一窝蜂般跑了下来。
雇佣兵们早已埋伏好,呈扇形等待着小鹿,他们分配好了名额。按先后顺序挨个开枪。
几十米的距离,雇佣兵们枪法精准。加上小鹿们奔跑的时候不会拐弯只会傻乎乎往前冲,这样清脆的枪声连绵响起。
跑在最前面的小鹿中弹后打了个趔趄,麻醉弹没有直接起效,它继续又跑出十多米。然后脚步才踉跄起来,最后四肢依然摔倒在雪地上。
从领头小鹿摔倒开始,陆陆续续的,后面的小鹿接连摔倒,麻醉弹的药量不大,它们只是站不起来,还有意识,便‘呦呦’的叫着试图站起来,可四肢发软,根本站不起来。
雇佣兵们上去用绳子将小鹿绑了起来,这时候不远处的山野里又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秦时鸥抬头看了看道:“是谁运气这么好?”
他们能这么快发现鹿群,那是因为有小布什这个优秀侦察兵,在山里比雷达还要有用的侦察兵,普通人要在荒山雪地里发现野兽群并不容易。
野兽的警惕性超过人类,而且它们除了捕食时候,大多时候是安静藏着的,一旦发现危险会早早逃跑,故而留给人开枪的机会不多。
黑刀听了听摇头道:“不,boss,这是对着天空开枪的,他们应该没有碰到猎物,除非是想要打鸟。”
说着,两只北美小红雀飞到了一行人头顶,叽叽喳喳的叫了两声,露了露愤怒的小脸,随即又飞走了。
秦时鸥曾经也想养两只这种‘愤怒的小鸟’,后来看介绍,说小红雀智商很低,养这玩意儿没用,秦时鸥这才放弃这个念想。
尼尔森一边给鹿群打结一边笑道:“难道他们就是要猎这些小东西?”
秦时鸥拿出对讲机调好频道,连接了渔场,告诉留在渔场的公牛位置,让他带人和车来拉走小鹿。
公牛应下来,告诉秦时鸥一个无线电频道号,说这是进山狩猎的频道,之前休斯过来申请的,他忘了告诉秦时鸥。
秦时鸥将频道连接上去,嘈杂的声音响了起来:“……哦,细特,刚才谁开枪的?我的一头好驯鹿,刚刚才发现它,就被吓跑了!”
“不,卡梅伦,你这个混蛋,你肯定又胡扯了!你找不到驯鹿,你不会打猎!”
“第二波枪声是小休斯干的,他和麦尔伦乱来……”
“那第一波枪声呢?我听到有好几声枪响,是有人发现野猪或者鹿了吗?”
秦时鸥咳嗽一声道:“嗨,伙计们,是我,秦。我们刚才搞到了几只小白尾鹿……”
“什么?你说白尾鹿?哦,我刚才也碰到了一个小群,这些家伙可真他么机灵,我才看到它们的屁股,它们就溜走了……”
“白尾鹿群什么时候下来的?我记得它们一般是藏在山顶的吧?”
“毫无疑问,它们预知到了今年的雪灾,提前下来找食物避灾呢。”
秦时鸥苦笑着耸耸肩,关闭了无线电,里面是一群人在瞎扯,没什么意思。
拿下了一个鹿群,秦时鸥留下扎克抱着枪在这里等公牛一行人将小鹿带回去,他们还有继续深入,捕猎才刚刚开始呢。
有了小布什和尼米兹,打猎活动比在电脑上玩游戏还简单,没一会,小布什就飞了回来,在秦时鸥头顶嘎嘎叫了两声,引领他们继续往东走。
黑刀和受气包拿着望远镜做先锋,两人跟随小布什的指引小心翼翼的向前,进入一片斜坡小树林的时候,黑刀跑了回来,说道:“这次是马鹿,一只雄鹿带着四只雌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新疆青河县牧民捡到重7.85公斤金块 形似中国地图(图)_伪阿鲁纳恰尔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084贴子:
新疆青河县牧民捡到重7.85公斤金块 形似中国地图(图)收藏
日 10:35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疆青河县一牧民上周意外捡到重7.85公斤公斤左右的一块狗头黄金,这块黄金酷似中国地图。 朱新峰摄   新疆青河县一牧民上周意外捡到重7.85公斤公斤左右的一块狗头黄金,这块黄金酷似中国地图。 朱新峰摄  新疆青河县一牧民上周意外捡到重7.85公斤公斤左右的一块狗头黄金,这块黄金酷似中国地图。 朱新峰摄到7850克天然金块 形似中国地图(图)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5日电(朱新峰)新疆青河县一牧民上周意外捡到重7.85公斤左右的一块狗头黄金,这块黄金酷似中国地图。捡到这块狗头金的主人是一个牧民,生活并不富裕。今年不料收获了这块7.85公斤的天然金块。据说发现时,这块大金块几乎就是裸露在地面上的。住在牧民定居房中的别热克·萨吾特一家这几天家中亲朋好友盈门,都想一睹这难得一见的奇物。该天然金块长约23厘米,最宽处约18厘米,最厚处约8厘米。更为奇特的是,该天然金块有如人工镂空艺术品一般,牧民们说看起来有点像中国地图。拿在手里一只手很艰难地托起来。不同的角度能够看出不同的造型,又像一只大脚印,还像一个人坐在山巅……金块镂空处集聚着的是一些砂石和泥土,黄色的土色也难以掩饰住黄橙橙金子的颜色。据主人介绍,是1月30日捡到,当时,大概是下午十七点,天快黑了。(完)
【火爆抢购】2017新款多功能录音笔!集合录音录像书写!支持全国货到付款
前两天开的帖子介绍过新疆青河县(参见:外蒙古巴彦乌列盖省的哈萨克人),没想到今天又开始第二次介绍。青河县,宝地啊!
青河县的居民也主要是哈萨克人。主要来自克烈部落
新疆青河——人间乐土、心灵家园作者 梦已启航 于
20:59:1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2013年3月,我的好友,一位易经大师,曾经到新疆青河县考察了一个月。他临走告诉我,青河县因为环境清洁,人心淳朴,所以到处充满了灵气,是极少见到的人间圣地。青河县,中国新疆边陲小镇,位于阿尔泰山脉群山环抱之中,一条80公里长的蜿蜒盘旋的山间公路与外界相连。青河县城背靠阿尔泰山,几亿年地质变迁孕育出常年流水、清澈蔚蓝的小青河、大青河,她们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环绕而过在城南交汇成青格里河,保佑着青河县城和各族百姓。青河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迹草原石人、古栈道、准噶尔石砌古墓群与鹿石岩画、壮观奇险的地震断裂带、陨石等自然景观。青格里河两岸早在一万年以前就有人类从事狩猎和渔猎活动。有文字记载以来,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16个民族就在这里杂居。时至今日,青河人民依然保持和传承着西域少数民族和西北汉族人的优良传统和道德风尚,形成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氛围。 在青河县,高山牧场,牛羊嬉戏;戈壁农田,虽难富民,足可裹腹;夏季的青格里河两岸花草繁茂、绿树成荫;冬季的戈壁滩,冰清玉洁,培养了青格里人纯净的心灵和品格。在青河县,村落之间,牛羊之声相闻,奶茶之香互品,抓肉之美共享;群众之间,无论民汉,平等朴实,勤劳互助,忠诚戍边。青河县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让人感觉离人很近,近的好像伸手能摸到天空,史称通天之地。在青河县,弱势群体和富人同样受尊重。青河县很有灵气,能够净化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的心灵。到青河生活一段时间的内地老板,都会自觉的悄悄取下脖子上粗大的金项链,脱下名牌服装,换上朴素的衣着,他们说是入乡随俗,不想当异类。青河人很讲诚信,他们会认为内地人也很讲诚信。2011年12月份,我回黑龙江过春节,新疆手机号没费用了,就给青河县援疆宿舍对面超市的雷老板打电话,要给他汇款给我交100元话费,他说,我信任您们内地人,等您回青河给我就可以的。当时,他是不能确定我是否还回青河县的,这件事情一只记在我的心里,震撼着我心灵,这才是一个诚信社会普通群众的正常思维方式。当然,我的良知让我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在青河县,领导干部和群众看不出区别,都过着一样简单、简朴的生活。在青河县林业局工作期间,我还兼任援疆青河分指挥部秘书工作,与青河县当地领导接触比较多也比较熟悉,经常看到县长马尔兰&#x2022;贾克斯汗跟普通群众一样骑自行车上下班;夏季的傍晚,我们援疆人员去大街上散步,也经常看到县委书记谭卫平陪同爱人在大街上安详的散步、与群众交流,他们住平房,自己种菜。书记、县长都穿着简单,跟普通居民一样行走在群众之中,不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他们是青河县的书记和县长。这是领导们无愧于群众的自信,是领导们与群众之间相互信任的现实体现。在青河县,书记、县长很平民化、很亲民,他们与群众没有距离,这是一个非常平等的县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成就了青河县各族群众的幸福感。上亿年的地质变迁和老天的恩赐,让青河县几乎凝聚了新疆其它地区所有的民族风情、地理景观。一年四季,吸引着国内外大批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来青河县进行历史探秘和地理考察。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一个热情好客、善良直爽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哈萨克人非常讲究和注重礼性,把热情洋溢地接待来客做为祖先的优良传统保留至今。哈萨克人对来客都一视同仁,热情招待。专程而来或特邀而来的客人,一般须得宰羊。如果来客是有名望、受尊重的,则要宰两岁的马驹或黄头白身大羊,客人入上座后,家里人才依次入席。即使是过路的客人,来到牧人家如适逢主人用餐,他们也必得相邀入座,喝一碗热乎乎的奶茶,吃些手抓肉。烧茶、煮肉的活都是女主人的,因为哈萨克族有些大男子主义,男人一般都不会烧茶煮饭。  哈萨克族是青河县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这里处处散发着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 在青河县汉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蒙古族、回族等其它民族都是少数民族。哈萨克族源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的乌孙、隋唐时期的突厥、葛逻禄,12世纪至13世纪的乃蛮、克烈、钦察等部落。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游牧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每年9月份前后,秋高气爽、水草丰茂之际,青河县都要择良日举行“阿肯阿依特斯艺术节”。届时人们在草原上聚集,搭起毡房子,品着香喷喷的奶茶,吃着只有在青河县才具有的纯绿色的手抓肉。如果外地的客人非常幸运的赶上这个节日,就会欣赏到饱含哈萨克族原生态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肯弹唱、猎鹰、赛马、姑娘追、摔跤、黑走马舞蹈等文化精品,还能买到哈萨克族著名乐器冬不拉、绣着西域特色图纹的纯手工艺品挂毯、地毯等。其中,“阿肯阿依特斯”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8月,新疆自治区林业厅有一个湿地调查项目,我负责青河县境内的调查工作,曾经带领业务人员沿着大、小青河去套查干湖和三道海子做过湿地调查。套查干湖:青河县的套查干湖几乎具有新疆喀纳斯湖的所有特点,唯一的不同是面积没有喀纳斯大。套查干湖位于青河县城北部83公里处的萨尔托海乡夏牧场。我们驱车沿着大青河溯源北上,一路上停停走走做着湿地调查。沿途密布健壮的新疆冷杉、西伯利亚落叶松及少量白桦树等乔木树种。青河县非常注重生态保护,这里的森林长势健康,郁闭度0.8以上,林下植被盖度70%以上。到达套查干湖的时候,已经是北京时间中午2点。套查干湖是一个海拔2396米的高山湖泊,长3010米,最窄处宽
度为520米,最宽处为835m,冰封期半年,湖泊周围群山环绕,山的上腹山石峥嵘,山的下腹跟喀纳斯一样生长着西伯利亚落叶松和四季长青的新疆云、冷衫。套查干湖里也生活着传说中的“喀那斯湖怪”——一种冷水鱼。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湖边的绿树,湖口湿地的草原上野花遍地、两栋牧民的白色毡房点缀其中,毡房子旁边站着一个大概4岁的牧民孩子,正用一双纯真的眼睛看着我们。这样的美景圣地瞬间洗涤和净化了我的心灵,让我没有了得失、恩怨的欲望。为了保护环境,青河县对进入套查干湖的人员数量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物质污染,也没有世俗坏人、坏事的精神污染,保持了纯净的高山湖泊、高山草原和高山森林原生态。我听玄学界朋友说这样的纯净环境很有灵性,许愿特别灵验。2011年青河县非常干旱,我很为农牧居民担心,今天我就在心里特虔诚的许了一个愿:祝青河县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神奇的是,2012年、2013年,青河县的降雨量确实明显增多,使农牧民获得了增产增收。这是巧合?还是灵性?三道海子:第二天,我们沿着小青河溯源北上,到达三道海子湿地。三道海子湿地跟新疆著名的那拉提大草原有些相似,但同时又有很多神奇的难以解释的远古文明遗存。三道海子位于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北部,西南距青河县城42千米。三道海子湿地东与蒙古国接壤,海拔2700米,总面积达596.16平方公里,大致呈东南-西北方向,在南北长32.4公里、东西宽18.4公里的范围内,有边海子、中海子、花海子三块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分别位于小青河主流和支流的河谷内。海子,在蒙古语中为“湖泊”之意。三道海子水域的水来自阿尔泰山海拔3484米的雪峰融水。三道海子地处阿尔泰高山草原带,这里草原广阔,风景壮丽,水草丰美,牛羊遍地,是当地游牧民一个重要的夏季牧场。10多家牧民的毡房子错落有致分布在清澈的河流两侧。三道海子石堆遗址是青河县古代先民的文化遗产,位于花海子流域。石堆遗址由石块堆成,是一个高15米、直径78米、周长280米的圆锥形石堆。是青河县的古代先民祈福、祭祀的地方。三道海子地区还分布有古代先民留下的草原鹿石,鹿石是阿尔泰草原文化一种杰出的表现形式,反映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三海子地区是世界三大鹿石文化圈的交流点,欧亚草原古代流行的鹿石在这里都有发现,三海子地区的鹿石在新疆范围内具有独特型。三道海子是古代先民游牧社会统治集团夏季祭祀、祈福的礼仪中心。根据鹿石的风格和图案分析,三海子石堆遗址及鹿石遗址群主体的时代范围可能是公元前8至前6世纪,这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有些图案具有西周时期民风淳朴、豪侠仗义的风格,至今青河县各族群众身上仍然能感受到这种优秀的品质。当地居民经常来三道海子,或者举行各种群众性娱乐活动,或与古人神交、或许愿祈福等。青格里河:青河县的青格里河与南疆的塔里木河有相似的生态结构,都是中国的内流河,这两条河的两岸分别分布着苦杨和胡杨等生态系统。跟青格里河相比,塔里木河比青格里河长十倍,历史文化底蕴更丰富,生态价值更重要,然而塔里木河没有青格里河生命力强,由于多年盲目开垦,1972年曾经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生机盎然的罗布泊随着塔里木河中、下游的断流而永久性死亡了。然而,青格里河孕育着的乌伦古湖却依然水草丰茂、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机勃勃。但愿塔里木河的今天不是青格里河的明天。一个遵循自然规律和尊重大自然的民族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民族。青格里各族群众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着青格里河,使青格里河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养育着该流域的各族百姓和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青河县,具有独特的西域文化特征和异国风土人情,具有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和纯净的生态环境。到这里可以给心灵洗个澡,杂七杂八都洗掉。到青河县就等于到了整个新疆,到新疆不到青河县会让人终生遗憾。新疆青河县,人类的乐土、心灵的家园。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姑娘追
摄影:西域雪 青河县阿肯阿依特斯艺术节
摄影:西域雪
大青河跟随哈萨克牧民放牧的孩子青河县的高山牧场
神秘山谷和神秘青河第1节 位置与环境三道海子山谷地处新疆青河县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分水岭处,与蒙古国接壤。东经91°04′,北纬46°80′。山谷长约六七公里,宽仅二三公里,有3个高山湖泊,均由高山雪水融化而成,中有小河环绕形成一些小湖泊,山水相映,空气清新,鱼游鸟鸣,风景十分秀丽,海拔高度约2700米。哈萨克语称此地为“玉什库勒”,意即三个湖。顾名思义,山谷由三个高山湖泊而得名。三个湖泊湖面约有35平方公里,当地牧民每年仅有夏季的两个月在此游牧。三个湖从东南向西北排列。切特克库勒湖,面积8平方公里,水深0.5米~1米,水质为淡水,由切特克库勒湖河流入而成。湖水流出汇入小青格里河。湖面每年9月底至次年4月为冰封期。湖区为夏牧场。湖名系哈萨克语,边海子之意。什巴尔库勒湖,面积24平方公里,水深0.5米~2米,水质为淡水,由湖周围山沟溪流汇流而成。湖水流出汇入小青格里河。夏季山水相连,野鸭成群。湖名哈萨克语,意为花海子之意。沃尔塔库勒湖,面积0.64平方公里,最深处2米,由周围山沟水汇集而成。湖水亦汇入小青格里河。湖名哈萨克语,意为中海子之意。三道海子除此三个较大的湖泊外,尚有大小不等数十个小湖泊呈花环状排列。三道海子周围为高寒草原,植被为寒带,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夏季哈萨克牧民来此放牧,成群的牛羊散布于河湖周围平缓宽阔的草原上。顶顶毡房恰似蘑菇点缀在草地上,炊烟飘渺,河水潺潺,蓝天下澄清碧蓝的湖泊又恰似蓝宝石晶莹剔透。小青河发源于此,河流东北至西南走向,全长75公里。在阿尕什敖包乡驻地南注入乌伦古河。河床多为砾石,两岸多灌木丛,多山谷。前往三道海子山谷的路即沿小青格里源头上溯,山间谷道景色十分壮观,也十分险峻。青河,蒙古语“青格里”,意为美丽清澈的河流。这里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著名的草原民族的故乡阿尔泰山南麓,历史上是通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上的要冲。13世纪这里的草原民族建立了一条东通蒙古草原的科布多,西出布伦托海的军旅路线,成为当时东西方各族人民互相交往的重要通道。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这条通道,商旅们源源不断地把中原的丝绸、茶叶等货物运往中亚及欧洲各地,又把欧洲和沿途各地的货物、物产带到中原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原经由蒙古草原再折向西南越阿尔泰山至中亚、西亚及欧洲的 “大北道”。这是一条融汇了多种族、多血缘、多文化、多气质的大通道,青河这片绿草场也成了储存多个草原民族文化密码的场所。许多秘密,就像沉默的阿尔泰山一样,几千年来从不为外人所知。
第一部分 神秘山谷和神秘青河第2节 历史青河系阿尔泰山南麓县份,西面与富蕴县相邻,南面与奇台县相邻,东面和东北面与蒙古国交界。县境所处的地区,当秦汉之际,先为呼揭人的牧地,后为匈奴右部之地。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县域南部归其管辖。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 年),鲜卑首领 檀石槐 在控制漠北草原后向西扩展势力,县域一带属鲜卑右地。至东晋元兴元年(402年),柔然首领兼并漠北诸部后,这里役属 柔然 ,为突厥、铁勒 等部牧地。西魏废帝元年(552年)突厥兴起后,这里属其领地。隋初,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今县域为西突厥东境,为薛延陀 部牧地。隋大业元年至九年(605年~613年),铁勒诸部反抗西突厥压迫建铁勒汗国,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为其主要控制区。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朝设瑶池都督府,以 阿史那贺鲁 为都督,管辖西突厥各部,今县域时为西突厥属部葛逻禄牧地,遂正式纳入唐朝版图。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唐于庭州(今吉木萨尔)置北庭大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北诸游牧部族,青河隶属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兴起于漠北,拓地西至金山,迫使游牧于此的葛逻禄部逐渐西迁,今县域属回纥牧地。唐开成五年(840年)后,黠戛斯在灭回鹘汗国后势力扩展至西域,今县域一带受其控制。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契丹西逾流沙,拔浮图城,尽取西域诸部,今县域属其管辖,为其上京道西北路招讨司辖。时金山一带为粘八葛部(乃蛮部,今哈萨克族支系之一)牧地,役属于契丹(辽)。北宋宜和六年(1124年)后,西辽建立,这里又属西辽,仍为乃蛮牧地。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战胜乃蛮,杀其首领太阳罕,阿勒坦山(今阿勒泰山)南北均属其辖地。后成吉思汗将阿尔泰山一带分封给三子窝阔台,建兀鲁斯政权,今县域属窝阔台汗国辖地。元大德十年(1306年)后,窝阔台汗察八儿降元,其地并属元朝,今县域属岭北行省和林路辖地。明代,今县域属 瓦刺(卫拉特,蒙古的支系之一) 牧地。后,准噶尔部雄强于卫拉特四部中,今县域属其控制地。清初,青河仍是准噶尔部的领地之一。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设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科布多及阿尔泰乌梁海诸地,青河为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朝改科布多帮办大臣为科布多办事大臣,移驻阿尔泰办事。次年(1904年),首任办事大臣锡恒赴承化寺(今阿勒泰市)办事,科布多、阿尔泰分治,青河划归阿尔泰办事大臣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阿尔泰办事大臣改为阿尔泰办事长官,青河隶属未变。民国元年至民国八年(1912年~1919年),阿尔泰为特别区,直属于北洋政府所辖。民国八年(1919年)阿尔泰特别区改为阿山道,设道尹,划归新疆省管辖,青河遂随阿山归新疆省管辖。民国八年(1919 年),成立布尔根河设治局。民国九年(1920年)布尔根河设治局改为县佐。民国十一年(1922 年),设察干郭勒县佐。民国十三年(1924年)布尔根河县佐升为三等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秋,布尔根被外蒙古侵占。之后,阿尔泰乌梁海右翼人口大量流失,察干郭勒县佐亦消失。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置青格里河设治局,管辖原察干郭勒县佐境域和原布尔根河县未被外蒙古侵占的地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青格里河设治局升格为三等县,因“青格里河” 简称“青河”,故称青河县。时归阿山行政区(第六行政区)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阿山行政区改为阿山专区,仍辖有青河等县。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后,因为匪祸,民不聊生,青河县居民大多数流往他乡,故未成立县人民政府,暂作为一个区由富蕴县代管。直至1951年3月,方正式成立青河县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 神秘山谷和神秘青河第3节 传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新 土尔扈特 首领舍楞被授予新土尔扈特盟长。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政府把以舍楞为首领的新土尔扈特安置在布拉干(今布尔根河)、青吉勒、察罕果勒等地游牧,所定四至界址为:东至哈布察克、伯勒齐尔、布拉干、察罕托辉,西至乌尔图布拉克、噶勒库图勒,南至阿尔噶贡图、胡齐斯,北至察罕果勒之源车根淖尔、柯仇达巴罕等处。时有牧户358户、1350人,置二旗,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舍楞、沙喇扣肯奏请清廷赏给拜塔克及另一半布拉干、青吉勒之源地方。科布多参赞大臣海宁议奏:乌梁海等部越冬之地狭窄,土尔扈特等度夏之地狭窄,倘皇上施恩,将现在空闲之拜塔克、乌陇古地方赏给土尔扈特人等,则舍楞等情愿将乌陇古地方腾出大半分给乌梁海等越冬,乌梁海等将其布拉干、青吉勒二地之间的叶恩德尔图、坤都布拉克等地腾出给舍楞等居住度夏。奉旨准行,土尔扈特与乌梁海欣然奉旨调整牧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新和硕特台吉巴雅尔拉胡之族蒙衮率众归附新土尔扈特贝子沙喇扣肯之旗,诏封一等台吉,赏半佐领,其子布彦什克袭职。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移于杜尔伯特近处游牧。道光十五年(1835年),额林沁多尔济袭职,传至达木鼎策德恩,封为辅国公。达木鼎策德恩驻奈满郭勒,东至图什克图河与札哈沁交界,有鄂博霍通,南至霍通鄂博与新土尔扈特郡王旗交界,有鄂博贲布图,西与乌梁海右翼散秩大臣旗交界,有鄂博哈弼察克,北至贲布图河、哈弼察克河与阿尔泰乌梁海接界。新和硕特小辅国公达木定则登,驻巴格齐朗,其冬牧场在布尔根河北,夏牧场与新土尔扈特部都在英得尔与贲布图一带的山中。哈萨克族最早来青河定居的时间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将中俄边界定在中国常驻卡伦一线,割占了原属中国管辖的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据“人随地归”的勘界协议,原属中国管辖的哈萨克汗国全部划归俄国管辖,但一部哈萨克“随地划归俄辖,虽死不从”,原游牧在斋桑泊白杨滩一带的哈萨克族克烈柯勒依部落12鄂托克1万余帐牧民在阿吉公率领下,越过卡伦“东徙阿尔泰山之阳”。此后,一部分克烈依部落牧民自承化(现阿勒泰市)、克木齐东移至布尔根,随后,其他几个部落陆续迁来。先后迁来700余户,在青格里河畔繁衍生息。民国初年直到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前后,又有一批批哈萨克人越国界进入县境内,成为县境内人口最多的民族。民国时期,承袭清朝在蒙古族、哈萨克族中封的爵职,循俗而治。民国元年(1912年),库伦(外蒙古)“独立”,新土尔扈特亲王密什克栋固鲁布率所属蒙古牧民徙牧孚远,贝勒玛克苏布驻口克海,辅国公爱里宰的里克驻哈格萨尔纳,扎萨克辅国公纳木加旺(密什克栋固鲁布郡王之子)驻达什完萨小龙口属察罕河流域,其余皆分布于布尔根河沿岸。民国十年(1921年)呈置察干郭勒县佐。翌年置县佐时,治查干郭勒河和青格里河之西,新和硕特、阿尔泰乌梁海三部之间,东到布尔根河县佐,东北到耳里匮设治局,西北到承化县,西南到布伦托海,东南到奇台县。当时,阿尔泰乌梁海右翼散秩大臣巴拉丹多尔济部牧居于青格里河,南到乌伦古河之北,右翼总管瓦尔札布牧居于查干郭勒河至哲斯达坂额尔齐斯河南岸,与新土尔扈特贝于旗乌干兰布大交界。时,有新土尔扈特25部、430户、1020 人;新和硕特75户、212人。民国22年(1933年)后,因阿尔泰乌梁海右翼人口流失,察干郭勒县佐消失。民国三十年(1941年)建青河县,县以下未设基层政权,仍然由蒙古族、哈萨克族的大小首领分管本民族各个部落的事务。时,哈萨克族木力合部落牧居于拜兴、卡尔克塔斯及小青河一带;萨尔巴斯部落牧居于阿尕什敖包一带,巴札尔胡力部落牧居于布尔根一带;卡哈拜部落牧居于冬特、萨尔托海一带,蒙古族混牧于其间。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春,富蕴、青河牧民暴动,呈燎原之势。4月青河县城弃守,县府迫于暴动牧民的压力,不得已在乌伦古河二台设治,所有青河公安大队及警员均拨归富蕴县编辖,眷属则一律遣送奇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乌斯满公开叛乱,倒向国民党。翌年10 月,裹胁青河县牧民1000户至北塔山,又从北塔山迁至木垒、巴里坤、奇台等地。境内仅剩下牧民13户,县的建制名存实亡。直至成立青河县人民政府以前,这里一直是诞生苍桑与传奇的地方。见证了无数岁月的风风雨雨,隐藏了无数惊心动魄的事件,沉淀了无数草原英雄的情感。
第二部分 蓦然撞见独目人第4节 一次考察活动的偶然发现(1)台湾民间“寻找成吉思汗”探险活动由台湾山河探险协会发起。日,探险队从蒙古国肯特省克鲁伦河畔出发,历经82天,行程1769公里,于7月22日由阿尔泰山深处塔克什肯口岸进入新疆。在此,全体队员6人集体休整,准备下个以徒步和畜力方式为主的探险行程。该协会总监、台湾探险家徐海鹏先生于7月30日由台北飞往乌鲁木齐举行新闻发布会,向新疆各界征寻合作探险伙伴,联合组队共同走完新疆段行程。为此,著者很荣幸地成为台湾探险队的文化顾问,与他们一道,探察从蒙古国到中国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分水岭路段。地图及有关资料显示,该地段是蒙古大军西征的古道,是一个景色壮观且不为世人所知的山谷。日,我们从乌鲁木齐赶往530公里外的青河县城,与台湾探险队会合。8日、9 日探险队考察塔克什肯口岸布尔根河段。8月11日晨10时,考察队乘两辆越野车,由青河县旅游局长焦克敏带队,前往三道海子山谷。海子,即湖,顾名思义,那里应该是个有三个湖泊的山谷,据说,青河县的小青格里河的源头就在三道海子。考察车队饱受颠簸之苦,来到萨尔木特牧村,沿阿迪卡山进入山间谷道,但见怪石乱卧,兔狐惊窜,十分险峻。多亏是越野车,行程中车不时被路上的石块崩得跳起来,车里的人,自然也就东倒西歪,头撞车篷。三道小河流,泛出大片白色光滑的鹅卵石,让人心惊肉跳,但越野车仍一头扎进河水,溅起大片浪花,直直爬上对岸。山道上有的地方仍保留营帐痕迹,哈萨克牧民的毡房有时就扎在这些痕迹的旁边,不知道这是哈萨克人旧年的毡房的印痕,或果真就是成吉思汗西征大军的军帐遗迹,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感,加之探寻神秘未知境地的新奇和激动,使考察队员们感觉似幻似真。进入山口不久,就到了查干郭勒湖畔,但见湖泊碧水盈盈,水天一色,至少有1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呈狭长型,水面平展如镜。在周围黛色的山峦的守护下,散发出一种安静、祥和而又神秘不可测的气息。最奇特的是,湖畔靠近山的一大片裸岩上,满是远古先民的岩画,多是牛、羊、骆驼,也有猎人狩猎的形象。画面夸张,想象丰富,粗略统计有几百幅之多。先民艺术家们大概把这儿当成了露天创作展览馆了,他们在此耐心地描画,刻制,表达心中的悬念。此山路虽是七百多年前蒙古大军西征通道,但因多年废弃,早已无法通行,仅被牧民作为牧道骑马通过。因有三道海子巨型石堆等远古遗迹的存在,县里前几年专门组织人力物力修筑了仅能通行越野车的山路,但山路依旧崎岖不平。山道两侧长满了参天的西伯利亚红松,其间杂有白桦和山杨,大块大块的花冈岩垒在树与树的中间,路两侧的河水涛声与山间的风声、越野车的马达声混成一种撞击耳膜的声音,仿佛远古大军行进的鼓声,又如天风在宇宙深处惊啸而过,使颠簸在越野车里的探险队员们始终精神亢奋。48公里的山道,越野车走了整整3个小时,最后翻过海拔2800米的大坂,来到地势极为开阔的三道海子山谷,果然景象万千。三处大湖水,有九曲十八弯的溪水相连,另有小湖泊呈花环状分布,十分奇特。张承志在《荒芜英雄路》一文中提到:“经蒙古国境内一座叫做乌兰大坂的山口,自34号界碑进入阿尔泰。于克勒干敖包东侧南下,绕边、中、花三个海子,与自35号界碑入境的另一条古路于卡增达坂以东汇合。汇合后的大道遇滩消失,遇山修筑,陡谷石筑,通向山外的哈尔嘎特大通道。”此处所写“边、中、花三个海子”正是三道海子山谷的三个湖。可见此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北经阿尔泰山分水岭,地处高寒,人迹罕至。在这个相传为蒙古大军屯兵地的山谷,引人注意的是多年来一直被当地蒙古族牧民传说为“成吉思汗墓”、并世代拜祭的巨型石堆。当日,我们所乘越野车首先到达边海子旁的巨型石堆所在地,虽然以前我们从有关资料中有所了解,但来到此地,仍不得不为石堆的高大宏伟及周围的地形山势所震慑。台湾队员们陆续到达,看到地处高寒、人迹罕至的地方居然有如此规模的人工巨石堆,个个震惊得目瞪口呆。该巨型石堆高22米,底座直径78米,由大小基本相似的石片组成,石片大多长70厘米,宽 40厘米,厚度一二十厘米左右,表面已布满了铁锈红的地衣。石堆四周以石块下挖铺成一包围石圈,圆圈宽7米,石堆底座直径92米。距内石圈70米处,还有一处石圈,其周长达 700米,宽5米,内外石圈之间有四条石道相连,呈十字形,每条石道长70米,宽3米。石堆平面图形状如车轮,在东轴处及北面,以石块铺就一个奇怪的水平图案,有8块没有片石的小空地长着天然绿草,形似某种象征并有寓意的图案。据计算,整个巨型石堆使用石块超过5万立方米,占地十余亩。石堆地表形制完整复杂,规模可称欧亚北方草原之最。探险队员们一边观察、拍照,一边喃喃地说:“没有一个工兵团干上一年,恐怕谁也堆不起来。”“弄不好,石堆下面还有复杂的工程。这样看来,调动的人力物力恐怕是个惊人数字。”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觉得要在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调动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那么这个巨型石堆的墓主人的权势恐怕不亚于 亚历山大 或秦始皇。有人干脆说,也许这里面埋的就是成吉思汗,或是带领希腊人横扫波斯、进军到了印度和帕米尔高原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墓。有的人说,或许埋的是柯尔克孜人传说中的伟大英雄 玛纳斯 。我们首先注意到巨型石堆周围矗立着7通鹿石石碑,并有河道围护,经观察,应是自然河流经人工改造形成的。三道海子山谷长约六七公里,宽二三公里。在仔细勘查巨型石堆并简单商议后,我们沿山谷追索。在我们的视野里,沿山谷环湖排列的,竟是多达60多个在地面摆出不同图案的石圈墓葬。这些石圈墓葬分布在整个山谷,仿佛在追随它们至高无上的君王 ——巨型石堆。巨石堆的身影就像一个凛然不可侵犯的圣物,傲然直视苍穹。石圈图案、石片石阵,人工河,如诸葛亮的八卦阵,让人顿生惶惑和无所适从之感。整个山谷散发着神秘不可测的气息,令人心灵无比震撼!有关考古学资料表明,这些石圈是距今3000年乃至更早的塞人墓葬,这个山谷显然埋藏了一个塞人部族。那么,是哪个部族埋藏于此,而巨型石堆又意味着什么?几十个石圈又为何图案各不相同,古人到底感受到了什么,又在崇拜着什么呢?返回县城后的几天中,我们还未从发现神秘山谷的激动中平静下来,不久又一重要发现撞入我们的视野。听说我们对巨石堆着迷,青河县旅游局长焦克敏向我们介绍,距三道海子山谷不远的另一 条山沟,散布着众多奇异的石头,人们称之为黑石沟。那里的石头,铁锈色的表面布满坑凹,敲之如金属作响,铮铮悦耳。有人说是天上掉的陨石。得到这一信息后,我们当即决定前往探查。但当我们乘越野车来到黑石沟沟口时,却意外地迷失了方向。GPS显示,那条不为人知的黑石沟就在附近,但我们却无法找到通道,那里周围的景观基本相同,到处都是戈壁砾石。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恰好一位哈萨克老牧民赶着一群羊,悠闲地骑着一匹马出现在我们面前。焦局长具有俄罗斯血统,又在当地工作了三十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喂,朋友!”焦局长跟老乡打起了招呼,一下子把老乡的视线吸引了过来。
玩转微信营销-扫一扫添加越邦客服,扫码有奖哦!
第二部分 蓦然撞见独目人第5节 一次考察活动的偶然发现(2)老牧民拨转马头,很奇怪地看着我们,不知道我们到这里来干啥。除了放羊的,这里一年到头来不了几个人。“你知道黑石沟往哪走吗?……对,对,就是有着黑黑的石头,石头看起来就跟铁一样的地方。”焦局长连比带划地问道。“噢,我知道,牛呵,羊呵,天上飞的,不知多少多少年前刻在石头上的……那可是天上神仙留下的。”老牧民笑了笑,手指了一个方向,“直直地从这进去,吃掉三个馕的功夫就到了。”老乡们都知道,这黑石沟的石头神奇。谢过老人,我们将越野车调转头,不一会儿就驶入黑石沟。下车后,我们不禁为眼前崩落的黑石头感到十分惊讶。这些石头大小不一,高低错落,大者有数十吨之重,小者仅为碎片,上面都是燃烧的痕迹。敲起来,简直跟钢板一般,铛铛作响。这些酷似陨铁的大型神秘物质,有上百块之多,其散布面积约有数平方公里。在欣赏这一奇观的同时,我们发现这些奇石上刻满了牛、羊、马、驼等古代动物岩画。就在大家啧啧称奇之际,有人叫了起来:“快来呵,这是什么东西?”我们纷纷凑了过去。只见有一奇特人物岩画印在黑石表面,虽历数千年风雨,仍十分清晰。图中人物头部呈圆圈状,中间刻有一圆点,两只手环抱于胸前,胸以下左右被两道圆弧包裹,双脚暴露无遗。从人物外形看似作腾空飞翔及舞蹈状,充满了欢乐的情绪。整个画面怪诞莫测,其比例远远大于周围的动物图案。队员们纷纷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人?”只有一只眼睛的人在跳舞,这简直是一个超现实的神话。他是在向苍天祈求,还是向人们布道?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家不知不觉地议论起来。“北疆地区发现只有一只眼睛的人的岩画,这还是第一次,这说明了什么?”大家绞尽脑汁,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焦局长认为是一个和尚在双手合十,但岩画刻作的年代,恐怕佛教还未创立,更不用说传播到新疆地区了。正在大家提出多种疑问的时候,考察队中一位博物专家用探寻的目光对大伙说,“我看它很古老,是否和《山海经》上的一目国有联系?”这一下子提醒了众人,大家几乎同时一拍大腿:对,独目人部族,是独目人部族!我们激动万分,当即初步认定,它应是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学者所说的新疆阿尔泰山“独目人”岩画的形象。东西方古文献均记载,阿尔泰山区域在距今三四千年以前存在一个独目人部族,但一直未得到印证。此幅独目人岩画的发现,可谓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独目人部族其实是个非常特殊的塞种人部族,亦名斯基泰人部族,他们在公元前起七八世纪之交,西迁黑海北岸。此前,他们住在中亚草原,与一些非斯基泰部落为邻。古希腊作家谓之Arimaspu、古代印度传说中的Monommatoi和先秦史家所谓“一目国”就指这个游牧部落。独目人早已出现在西方历史之父的笔下。公元前7世纪初,希腊诗人阿里斯铁阿斯(Aristeas)漫游中亚草原,拜访了生活在那里的伊塞顿人。希罗多德转述这位希腊诗人的旅行记说:受“北风神”的感召,他到伊塞顿人的领地旅行。越过伊塞顿人是独目人驻地,越过独目人是看守黄金的格里芬人,越过格里芬人是希波伯里安人,他们的领地一直延伸到大海。除希波伯里安人之外,所有民族,首先是独目人,都在不断地一个入侵另一个的领地。伊塞顿被独目人驱逐,斯基泰人被伊塞顿人驱逐,钦麦里人又被斯基泰人驱逐,被迫离开了他们在黑海沿岸的家乡。实际情况是,斯基泰人受到两次打击之后,才被迫西迁黑海北岸的。他们首先受到伊塞顿人的驱赶,尔后遭到玛萨盖特人的袭击。希罗多德的《历史》(Ⅳ.11)引述了这样一个传说。他说:斯基泰游牧人原来住在亚洲,在战争中被玛萨盖特人击败,渡过锡尔河,进入钦麦里人领地。据说,斯基泰人现在住的地方原来是钦麦里人的土地。按照阿里斯铁阿斯本人的说法,希波伯里安人居住的海滨异常寒冷,这个地方显然在南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地区。正如研究者业已指出的,格里芬人应该在盛产黄金的阿尔泰山北麓。彼得大帝的西伯利亚收集品和巴泽雷克塞人王陵的黄金宝藏都是在这里发现的。至于独目人的居地,“他们似应居住在斋桑泊附近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东至阿尔泰山北麓”。独目人的家乡在阿尔泰山南麓。
在希罗多德的《历史》(IV.27)引述的一个传说中,独目人族名Arimaspu,按照斯基泰语作了解释:spu是斯基泰语“眼睛”。希罗多德把中亚西部讲东伊朗语的游牧人称作Scythian (斯基泰人),而把中亚东部讲东伊朗语的游牧人称作Saka(塞克)。塞克就是《汉书·西域传》所载游牧于伊犁河流域的“塞人”。北大考古学教授林梅村先生曾经著文发表了自己对独目人族名的看法,他认为,Ari—maspu确实为塞语名称。前一成份arima相当于阗塞语alma (孤独的),后一成分spu(目)相当于阗塞语spasa(观察者)。那么,塞人对独目人的称谓意为“孤独的守望者”。无独有偶,中亚草原的独目人部落也在中国的上古奇书《山海经·海内北经》有记载:鬼国在贰负之尸(夷)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食人从首始。穷奇状如虎,有翼,食物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穷奇”即格里芬人(Gffins),而鬼姓一目国则为独目人(arimaspi)的别称。“贰负”古音读“邯” ——er—b’iug,和Hyperboreans(希波伯里安人)的读音非常相近,两者似指同一部落。它的另一个译名似为《史记·匈奴列传》所言南西伯利亚古部落 ——薪离。那么,阿里斯铁阿斯漫游中亚草原的路线是:首先访问天山北麓的伊塞顿人,尔后访问阿尔泰山南麓的独目人,接着访问阿尔泰山北麓的格里芬人,最后访问贝加尔湖的希波伯里安人。阿里斯铁阿斯大概从伊塞顿人那里听说最靠东方的几个部落,未必亲身访查过。据 希罗多德 《历史》(Ⅳ.13)推算,阿里斯铁阿斯卒于公元前690年~680年,他死前7年已从中亚草原回到希腊故乡。如果这个说法不误,独目人在公元前7世纪初以前,业已游牧在阿尔泰山。那么,三道海子巨型石堆完全可能是独目人的王陵或是巨大的象征之物,而数十个石圈、石堆,也许是陪葬的近臣、亲贵、祭师等地位较高的独目人之墓。静静的阿尔泰山,静静的三道海子山谷,以规模空前的石堆、石圈阵,且配以神秘图案的方式隐藏了一支神秘的部族历史。那么,远古时候果真存在只有一只眼的“独目人”部族吗?为什么别人两只眼,唯独他们一只眼?他们是否传递了宇宙的某种秘密?这个问题开始困扰着我们,促使我们自青河考察返回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检索有关独目人在世界上的来龙去脉。
第二部分 蓦然撞见独目人第6节 真实,还是谎言真实,还是谎言: 神话传说与历史文献中的“独目人”给我们印象最深的“独目人”故事是在希腊荷马史诗 《奥德赛》 中的情节。奥德赛在特洛伊城被攻破后乘船返乡,和伙伴驶到一个荒岛,为补充给养,他带领十二名水手进入了一个山洞,发现有羊羔、牛奶和奶酪,正在这时,一独目巨人突然外出归来,他在里面用巨石封堵了洞口,随后吃掉了几名水手。为了逃离,奥德赛用红酒灌醉了独目巨人,趁他酣睡之际,用火红的木笺将其仅有的一只眼睛戳瞎。为截住奥德赛一行人,独目巨人把守洞口,只准羊只出洞,奥德赛等人急中生智紧抱羊腹,一个个逃出了山洞。此后,独目巨人的父亲海神波塞冬怀恨在心,他掀起狂涛巨浪,弄翻了奥德赛的船只,迫使他在海上飘泊了十年之久,历尽艰辛。令人不解的是,类似的传说在欧洲各国史籍中,以及《一千零一夜》和中国的《太平广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述。而在赫西俄多斯笔下,独目人是乌勒诺斯和该亚的三个儿子,他们常常被关押在地下。而克洛诺斯在独目巨人的帮助下取得了统治宇宙的权力后,因害怕这些野蛮力量,给他们钉上了铁铐。宙斯将他们释放,他们成了赫淮斯托斯的助手,帮他给雷神锻造电火,给英雄们锻造武器。在希腊神话中讲到用巨石砌成的建筑物是从吕喀巫来到希腊的独目巨人们建造的。希腊人认为,凡是有“巨人”建筑物的地方都是独目巨人居住过的地方。而在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作品中,他们被刻画成额上有一只眼睛的神灵。据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人阿里斯铁阿斯(他从黑海的东北方出发,向东行至中国的阿尔泰山一带,前后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有史记载以来西方人最初的中国之行)的旅行见闻《独目人》一书所留残句称,伊塞顿人戴下垂的发饰。而阿里马斯普人则人口众多,勇悍善战,畜牧发达,羊马成群。他们毛发毵毵,面貌奇特,只在前额当中长着一只眼,故名“独目人”。他们经常与看守黄金的格里芬人战斗,以争夺黄金。由于阿尔泰山盛产黄金,所以这一描绘更证实了独目的阿里马斯普人居住在阿尔泰山地区。后来,公元前5世纪时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对中亚北部作了一些描述,记载了3个民族:秃顶的阿尔吉帕人、伊塞顿人和独目的阿里马斯普人,他们分别分布在哈萨克丘陵、伊犁河与楚河流域、阿尔泰山麓。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中国著名先秦典籍《穆天子传》,据学者研究,其中提到周穆王到中亚的片断里,周穆王是到了阿尔泰山地区。传中讲述了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地理、民族状况,与希罗多德所写的独目阿里马斯普人居地十分相似。由此来看,我们发现的岩画怪人系传说中阿尔泰山的“独目人”是无可置疑的。上古奇书《山海经》,以中国为中心,以八卦方式采定位,真实记载了远古自然与文明状况。其《海外北经)、《海内北经》及《大荒北经》都曾经提及“一目国”和“一目民”,所谓“有人一目,当面中生”。通过对所记方位的判断,与希罗多德的记载可谓不谋而合。此外,古罗马学者 普林尼 在谈到希罗多德记载的中亚“烈风之山”和“羽毛之区”时,指出其附近住着独目人:“距北风出发之处和名为北风之穴的洞 ——其地号称Ges clithron,意为‘世界的门闩’,即世界边缘的地方,据说有独目人,以前额当中一目著名。他们为宝贵的矿石而跟格里芬人进行不断的斗争。”麦伽斯提尼《印度志》也说:“独目人,狗耳,一只眼长在额正中,头发直立……”公元12世纪拜占廷诗人泽泽斯的《千行卷汇编》中还保存了几句,大意是:“以长发自豪的伊塞顿人说,他们的北风方向那边的邻人,是人多势众的勇猛战士,富有马匹,羊和牲畜成群。每个人只在前额当中有一眼。”随着文献检索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操突厥语民族、蒙古乃至整个阿尔泰语系民族中都有英雄勇斗独目巨人的神话母题。可以说,阿尔泰山地区是世界上“独目人”神话母题蕴藏量最大、流传最久的地区,其中古代突厥诸部均有巴萨特斩除神灵“独目巨人”的传说。故事讲到:乌古斯部遭遇战乱,被弃于野的可汗之子巴萨特由一头母狮抚养大。部落里另有一留驻冬牧场的牧人,有一天在“长泉”突遇一场大风,看见带翼的神女从天而降,牧人扔出毡被,罩住了其中的一位神女,随即他扑了过去。后来神女展翅飞到空中对牧人说:“来年你会从我这里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但是你会因此给乌古斯部带来无穷的灾祸。”第二年牧人又来到这里,看到一个圆圆的、闪闪发光的球体,他吓得惊慌而逃。人们见到神秘球体,纷纷踢打它,那球体便慢慢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只在额部正中有一只眼睛的小人。可汗将他养大,成了独目巨人。然而,独目巨人却以怨报德,以活人活畜为食,并到处欺压百姓,可汗只好将他赶入深山。在山中,他仍拦路劫掠,专门吃人。正当独目巨人凶残作恶时,巴萨特远征归来。他巧妙进入巨人山洞,趁独目人不备之际,用烧红的铁钎刺入其独眼,最终将他斩杀,从而使乌古斯部民摆脱了灾难。除了古代突厥语文献外,至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卡斯人,以及肖尔人和图瓦人等都有“独目人”传说,其中心区域即阿尔泰山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图瓦人的史诗中,独目巨人被描绘成一位口中喷火、鼻孔冒浓烟、前额独目闪闪放光的异人;而在哈萨克人的神话中,它则是一个出现在荒野深山、力大无比、刀枪不入的钢铁之身……由此,根据传说内容判断,“独目人”遗存与天神崇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看来,独目人部族确实存在,但独眼人种真的存在过吗?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人种,那为什么没有留下后裔,难道有什么原因使他们完全绝灭?这一连串疑问,促使我们从生物学、考古学及文化人类学上去考察、比对世界范围内的有关独眼人的传说及发现,看能不能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第二部分 蓦然撞见独目人第7节 古史中关于光头人和独目人的悬疑中亚史或者西域史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常常在最迷幻的记录中将其遗迹、遗址留到了当今人们的视线。你刚刚认为是无稽之谈,正想嗤之以鼻时,一转身,活生生的现实或在史料中惊人的发现却将你震得目瞪口呆。跨进新世纪,人类的想象力仿佛走向平庸,在后机械化及后工业时代,经济动物的思维首先实现了全球化,这已是一股谁也不可避免的浪潮。很多人在哀婉地叹息,在遥远的人类孩提时代诞生的所有丰富而美妙的想象,在现代人的大脑中再也不可能有了。而在人类众多的传说当中,有关独目人的传说是最令人神往而激动人心的。它的神奇甚至超出了巨人国和可以扇动着双翅在天空飞翔的羽人国之类的传说。蓦然出现在你身边的独目人会给你什么样的一种印象?也许你会措手不及,惊骇而逃,但害怕之余,还是少不了好奇地回头观望,即使硕大无朋的独目人的身影此时正覆盖了你头顶上的天空。这是一种神秘大于侵害的感觉,因此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此津津乐道。阿尔泰山地区,是上古时代阿尔泰文化的发源地,中西史学家的笔触都曾在此交汇,他们共同记载下来的历史状况之相似,令人吃惊。《庄子·逍遥游》中,记载有一个极北之国,名曰“穷发”,就是光头人。在阿尔泰山南北,都曾发现过光头石人,反映这部分居民有剪发的习俗。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也写到秃头人:“直到这些斯奇提亚(斯基泰)人所居住的地区,上面所说到的全部土地都是平原,而土层也是很厚的;但是从这开始,则是粗糙的和多岩石的地带了。过去很长的这一段粗糙地带,则有人居住在高山的山脚之下,这些人不分男女据说生下来便都是秃头的。他们是一个长着狮子鼻和巨大下颚的民族。他们讲着他们自己特有的语言,穿着斯奇提亚的衣服,他们是以树木的果实为生的。”一种看法认为,这些秃头人是指居住在阿尔泰山之南、天山之北的突厥种。秃头人与青河萨木特石人很接近,具有非常宽的鼻翼和宽圆的下颚。秃头人也应属于鬼国人,是鬼国人的一支。因此,史籍记载的光头人,应指居住在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突厥种人,也即鬼国(匈奴)人的一支。《淮南子·地形训》云:“北方曰积冰,曰委羽。”高诱注:“委羽,山名也,在北极之阴,不见日也。”而希罗多德的《历史》写道:“人们说,斯奇提亚上方居民的北边,由于有羽毛白天降下的缘故,没有人能够看到那里和进入那里去。大地和天空到处都是这种羽毛。…… 我的看法是这样,在那个地方以北,雪是经常下的,虽然在夏天,不用说雪是下得比冬天少的。凡是在自己身边看过下大雪的人,他自己是会了解我这话的意思的,因为雪和羽毛是相像的。而这一大陆北方之所以荒漠无人,便是由于我所说的这样严寒的冬天。因此,我以为斯奇提亚人和他们的邻人在谈到羽毛时,不过是用它来比喻雪而已。以上我所说的,就是那些据说是最遥远的地方。”而普林尼《博物志》中也记载“有烈风之山和终年飞雪如羽毛而被称为羽毛之区;那是被自然判了罪的世界之一角,埋在阴沉黑暗中,毫无生气,只有冰冷的北风肆虐。”这与《淮南子》所说的“委羽之山”是多么吻合呀!至于“烈风之山”,实际上也就是《山海经·西山经》中的“不周之山”,是西伯利亚寒流的发源地。普林尼在谈到烈风之山和羽毛之区时,指出其附近住着独目人。独目人,也就是《淮南子· 地形训》中的“一目民”,《山海经》中的“一目国”。《山海经·海外北经》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钟山即金山,也就是阿尔泰山,即普林尼所说的烈风之山与羽毛之区。关于独目人,希罗多德写道,他们的居住地,“……以上所提到的一切地方都是极其寒冷的,一年当中有八九个月都是不可忍耐的严寒;而且在这些地方,除去点火之外,你甚至是无法用水和泥的。”在《山海经》中,明确地指出一目国就是鬼国。有学者指出:“鬼、威音近,又同在北方,同为一目,疑亦此国。”在公元7世纪以前的一段时间,东西方都开始了寻找独目人的行动。西方出场的是位希腊诗人,而东方首先出场的是不知名的贩玉石的商人们,不过,过了两三百年后,他们出场了一位著名的君王---穆天子。
《穆天子传》于公元3世纪在一座战国后期的魏王墓中出土,入墓的时间为公元前3世纪初。该书叙述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到中亚作了一次远程旅行。它似应是东周公元前770年以后的作品,只要对该书的地理记载作仔细考察,便能发现,这些记载与真实的地理状况相符。其旅程从东周王朝的京都洛阳开始,向北经过山西北部,折而向西,到达河套地区。接着便从“昆仑山”开始叙述。《穆天子传》中提到“昆仑山”上有“黄帝之宫”和某种高大的墓葬,山中有沼泽、泉水、有虎、豹、熊、狼、野马、野牛、山羊、野猪。根据这些记载,新疆南部的昆仑山似无这般景物,倒是与阿尔泰山极其相符,再说,古老的商道也是从阿尔泰山经河套到中原腹地的。《穆天子传》描写的旅途是从阿尔泰山中段的东麓越过山口,经该山西麓再沿黑水西进。黑水应当是指额尔齐斯河上游。在这里,有一处宜于畜牧的平原,居住着一个部落,他们拥有大量的马、牛、羊和狗,还有可能靠狩猎获得野马。他们似乎也经营一点农业,因为在他们的物产中还列有一种不具粘性的黍。旅程由此再往西,经过一个山口,来到了西王母之国,这里有一个被神话化的瑶池,可能指斋桑泊而言。如果与上述希罗多德的记载对照,则这里似与独目人的居地相当或相邻。周穆王率领他的队伍在距瑶池不远的一个辽阔平原上举行了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这里有无数的大鸟在湖边脱去它们的羽毛,穆王装载这种珍贵的鸟羽达百车之多。斯基泰人所说的空中充满羽毛的地方,差不多也在这个位置。看来,希罗多德把羽毛理解为雪花的比喻未必正确,而《穆天子传》的记载倒可能接近于真实。这位“穆传”的作者的笔触与西方史学之祖的笔端在这里相遇了,他们彼此的知识和想象在这里达到了极限。这似乎暗示出,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以西方的斯基泰人为主的商道与东方商道的交点就在于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希罗多德不是西方记述独目人最早的人,比希罗多德早两百多年的普罗柯尼人阿利斯铁阿斯早就有一本《独目人》专门描述这个东方传奇部落的故事,可惜这部长诗在公元前4世纪即已亡佚。孙培良先生对中西文献中有关独目人的记载进行了对照,他指出:“这里的一目国、一目民、人面而一目的鬼国,当然是从西北传入的传说,与阿里马斯普相当,只是没有和看守金子的格立芬相应的怪兽。”但是,他忽略了《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还有《海内西经》中“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如果把昆仑山认定为今阿尔泰山,则西方神话中的看守黄金的怪兽就是陆吾或开明无疑。从米努辛斯克石人的雕刻来看,所谓独目人只是在额中多画了一个圆圈,作为太阳图腾的标志,实际上是三只眼。《山海经·海外西经》将“三日”与“一目”连叙:“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日,有阴有阳,乘文马。”古代神话中的大神往往有威力无比的第三只眼。古希腊大神宙斯在某些地方性神祠都刻画为三只眼;古印度的大神湿婆第三只眼能喷火灭妖;藏族英雄格萨尔“身高九丈三个眼”;蒙古族的英雄乌恩是“长着三只眼的红脸大汉”;汉族英雄二郎神也是三只眼,哪吒三头六臂,每头三眼,故为九眼。这些第三只眼都能喷火,说明其原型都是由太阳图腾演变而来的。这种风俗在印度的影响表现为在额头点以朱砂痣,这可能与古代阿尔泰种族入侵印度有关。据考证,直到近代,在西藏及不丹尚有在额头雕刻第三只眼的人。“在光绪三十年左右,成都有人看见有二十几个三只眼的人从西藏到北京去朝贡,路过成都,被人围观。详察正中额上的一只眼,非真的眼,系于幼时以刀刻画其额为一小直孔,含以黑珠,长大了珠含肉内,肉缝裂开,恰似竖立的一只眼。”如此,我们推论远古时代的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居民,也可能做出类似的举动,在额头上刻以十字,十字是太阳的标记,故鬼族的“鬼”,在甲骨文中便成了上面是人头,下面是人腿,面有太阳记号。
但这种特异的标记使周围别的民族感到可怕,于是“鬼”字便成了“魔怪”的同义词。在 荷马史诗 中,记载了一个吃人的独目巨人库克洛佩斯的著名传说。故事说,库克洛佩斯是巨人的统称,这一名字的意思是“圆眼”,因为他们仅有一只长在前额正中的眼睛。他们住在洞里,以岛上的野生物和他们豢养的羊群为食。他们不习耕作,不信神祗,没有管辖和法规。有人认为,库克洛佩斯不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目国”,因为一目国是“纵目”,而库克洛佩斯是“圆眼”。事实上,一目就是圆目,米努辛斯克石人像中,额中一目确是圆而又圆的,是太阳的形状。据 赫西俄德 《神谱》描述,库克洛佩斯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地神该亚之子,兄弟三人:布戎忒斯,意为“霹雳制造者”、斯忒罗佩斯,意为“闪电制造者”和阿耳革斯,意为“亮光制造者”,其含义都与太阳一样,属于天象一类的神。所以,库克洛佩斯神话应与米努辛斯克独目人,也就是夏人的太阳图腾有关。类似于希腊独眼巨人的神话在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爱沙尼亚、俄罗斯、芬兰都广泛流传,故事大意都是:有个妖怪,只有一只眼睛,每天都要吃人,后来有人弄瞎了它的眼睛,然后逃走了。这与中国人把“一目国”称为“鬼国”,亦是相通的。显而易见,阿尔泰山深处,应该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把古代东西方的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这里,也只有这个区域,是东西方凭借各自文明中心的想象力所能达到的穷尽之处。莽莽的阿尔泰山,寄托着游牧民族多少传说中的梦想,许多永远的秘密也就深埋在这座流淌着奶和蜜的大山里。有许多遗迹,也许是揭开这些秘密的钥匙。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冷峻,劲烈。山岩无语,西风缄默。壮观的大自然景色与沉郁于心的历史情感,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能让它们如此水乳交融,只有在阿尔泰山,在独目人的故乡。
第二部分 蓦然撞见独目人第8节 关于独目人种相传约五千年前,古希腊的水手在现今意大利西西里岛上一个叫爱特那山的岩洞里,发现了一大堆酷似巨人骨头的巨大骨骼,只有一个眼眶的庞大头盖骨横七竖八地散布在洞里,水手们认为这就是可怕的独目巨妖,以前可能就住在这个岛上。而今冒犯了这些巨人的坟墓,必将招致灾祸,水手们深感不妙,立即离开了这个荒岛。于是希腊人更加相信西方那边住着一些独目巨人,是他们妨碍了希腊人在西西里岛建立殖民地,这种说法代代相传,有好几个世纪之久,人们都对独目巨人的存在深信不疑。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定,爱特那山正是独目巨人所居住的地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独目巨人的传说更是甚嚣尘上,因为探险家陆陆续续在西西里岛等地发现许多独目巨人的骸骨。阿拉伯人也认为独目巨人存在。关于“独目人”高级生物的存在,南太平洋和英国的发现竟与希腊方面相吻合。1989年,日本考古学家富齐塔在南太平洋斐济以南80公里处一个名叫卡达吾的荒岛上,发现了一个独目人的头盖骨。一个拳头大的眼窝位于头颅中央,富齐塔声称:“这并非是化石,而是四十年代还活着的人的头骨。”另据柬埔寨《赤道周围》报道:20世纪九十年代初,21岁的英国妇女珍妮特·莫利珊生下一个独目婴儿,他的各种器官都具备,身体也健康正常,但只在额头上生有一只眼睛。此婴儿比其他同龄婴儿更聪明,在给他洗澡或看到玩具时非常高兴。菲利普·沃纳医生说,他从医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怪现象,这对医生来说是个不解之谜,医学的研究尚未找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但不久人们又发现,脊椎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出现独目现象比率占16万分之1。有人认为有的对称器官是由一个“原基”分裂而成,双眼即是由一个“原眼”分裂而成的,独眼的形成有可能是眼的“原基”向左右两侧分离时因某种因素影响而失败,最后形成一只眼睛。这一推测有没有道理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最近,中国旅美学者饶毅等人解开了这个谜。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个新基因——ET基因,这是眼睛早期发育的标志基因。他们在用鸡和青蛙胚胎作实验时发现,胚胎发育早期,ET基因的表达是一个“点”,之后,分离为两个“点”。这一过程在青蛙身上均为6小时。该研究结果符合独目人发生机理为一个“原基”分离为两个“原基”。他们还发现ET基因具有发出信号消除“原基”分离的能力。不过独目生物通常有另一种严重的缺陷,即大脑的两半球融合成一体,成为脑部畸形,出生后很快就会死亡,以致整个生物体很难存活长大,独目人也就变得极其罕见了。既然独眼人作为一个生物人种不能大量存活,那么,历史上大量“独目人”传说和形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呢?
第二部分 蓦然撞见独目人第9节 一种答案独目人的传说,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1939年拍摄的电影《独目巨人博士》,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科幻片与恐怖片是一对联体儿,这可能缘于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恐惧。《独目巨人博士》之所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它不仅使用了一些迷人的特技技法,故事情节更是离奇得超乎人们的想象。然而,有谁能想到“独目巨人博士”几千年前就已存在,并且始终绵延不绝,默默地与阿尔泰山青河“独目人”部族遥相呼应。在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同属西北的宁夏贺兰山中,刻有两幅独目人图腾崇拜岩画,与青河独目人图纹非常相似,特别是在山口北侧第6号地点的独目人岩画与前者几乎如出一辙:圆日的头部中间刻有一圆点,头以下也无脖颈,人物两只胳膊显得很发达,为一圆弧状,腰部亦有两个稍短的半圆弧,不过腰部两侧圆弧略短,腿部略显长些。另一幅独目人岩画,圆圆的头颅,眼部为一窗口状独目,头以下两侧亦有两道圆弧。这些岩画与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名为“伟大玛斯神”的8米高古代岩画异曲同工。类似于这样的图像还有撒哈拉的塔西山的独目人岩画,澳大利亚莱林兄弟岩画,内蒙古阴山独目人岩画和加拿大安大略湖岩画等等。通过以上启发,我们惊奇地发现,青河“独目人”在新疆并不弧独,它在神秘的罗布泊还有一个兄弟,隐藏在一个陡峭的溪谷上,经历着千年的风吹雨打,它就是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发现的库鲁克山“独目人”岩刻。古代独目人到底是什么人?应该说,是具有某种装束的原始先民。这是我们经过大量比对研究后得出的最终结论。除了岩画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文物可作形象生动的精彩注解。根据甲骨卜辞研究,商代时期人们广泛地祭祀天神地祗,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而在《殷周金文集录》中,收录了1950年在殷墟武官村发现的十二副金文天神,有一副从总体形象上看来与莱林兄弟和库鲁克山“独目人”岩画极为相似。在埃及古老的金字塔下发现的德耶德支柱,上面绘有很多独目人,很大的脑袋中间只有一只眼睛,两臂环垂于两侧,与贺兰山及撒哈拉独目人岩画实为一物。更为奇特的是,在日本发现了古代立体“独目人”雕塑。它的收藏者为前苏联作家亚历山大·卡桑采夫,该雕塑经考古专家鉴定其年代应为公元前,也就是说距今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耐为寻味的是,大汶口文化陶纹中的天神、殷商甲骨文及金文天神和代表天神形象的金文“皇”字,同罗布泊“独目人”岩画惊人的相似,这是否说明几处相距遥远的文化遗迹具有某种一致性,否则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对这一崇拜对象拥有一致的形象特征。据前苏联贝加尔湖地区考古资料反映,那里存在许多天神形象的岩画,考古学家杭加洛夫认为: “许多岩画就是圣像,人们向它供奉物品,敬钱和奶浆,走近岩画时就像对待最神圣的东西那样举行宗教仪式……而这些岩画就是‘塞特神’,即来自天上的人。”由此回溯鬼方“独目人”部落,很多疑点便可冰释。有研究者认为,公元前7世纪或更早时期活跃于中亚草原地区的鬼方“独目人”,人人头戴一独目面罩,而这恰恰就是在崇拜、模仿“某种现象”而进行独目式巫术打扮,以此借助某种神奇力以达到驱灾御敌之效。而据《氐羌源流史》一书记述,鬼方部先民是一些面戴狰狞可怖面具的人,对此类问题历史文献及考古资料佐证颇多——《周礼·夏官·方相氏》载:“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这种戴青铜面具,形象狰狞可恶,用以驱逐邪鬼瘟疫,古代也用以冲锋陷阵,以惊退敌人。以后便演变为傩戏和傩文化,凡是祭祀、跳舞、驱邪都离不开面具跳傩舞。商代傩面实物也时有出土,陕西汉中地区曾发现一批青铜面具,为鬼面,脸呈椭圆,面目凶煞,眼中有通孔,可供舞者窥视。耳有穿,鼻有孔,五官位置与人面相近,显然系巫师跳神所佩之陪面。此外,人们在南西伯利亚威巴特墓葬、塔施提克、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匈奴人、斯基泰人墓中发现了用多种材料制作的面罩、面具等。而研究者发现,鬼方部落即以首先创造和使用这种傩面具而得名,它曾威慑过古代许多部落,故商王也怕遭遇到鬼方,他们势不可挡的力量,是否正源自于“独目人”天神形象崇拜呢?
第三部分 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部族墓地第10节 石圈石堆墓外形图案的类比性(1)三道海子巨型石堆的确令人震撼,为了便于更多的了解与此巨石堆的相关信息,我们攀上石堆以东300米的山上进行勘察。站在顶部往西一望,果然景象大变。此处地势稍高,但视野开阔了不知多少倍,最明显的是,从这可以看出巨石堆矗立在山环水绕之处,很像是一个巨大的象征标志。我们正思忖间,突然发现脚下有个被地穴动物挖出的洞穴,直径约50 厘米,覆斗形。洞内有石板叠压,洞口露出白色板状物。我们急忙过来仔细辨认,发现洞土层似有人工痕迹,并判断白色板状物为骨质物,于是用手将此物土层拂去,一件带有人工钻的圆孔的马肩胛骨卜骨呈现在眼前。而从这个位置看巨石堆,可以清楚地感到,它是一个以中间凸起石堆为中心,与四方有石径连通,外套一大石圈的石堆建筑。卜骨的出现说明它与灵物崇拜有关,但它为何要如此安排呢?此图形令我们自然联想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古老遗迹:如具有3000年历史的英国威尔特郡巨石阵,汉普郡罗马山谷图形,中亚古国花拉子模城池图形,美洲印第安人圆形城邦布局等。其中,在欧洲有4座1000 年前的内十字连圈式城堡相距上千公里,但却分布在笔直的一条直线上,令人不可思议。最为相似的还有新疆和静开都河石堆石圈墓等。三道海子石堆石圈墓外形图案,据我们勘查,有石堆石圈墓、石堆石圈外带环状小石堆墓、内十字形石堆石圈墓、内连弧纹石堆圈墓、水滴状石堆墓、胡须状石堆墓、月牙形石堆石圈墓、石堆石圈上带4个小石堆墓、石堆矩形石圈上带4小石堆墓、椭圆形外圈石堆墓和轮状石堆墓等图形。至于那个唯一的巨型石堆,就连西方研究亚欧草原文化的权威---哈佛大学尼古拉·乔教授也说过,尽管见过许多巨石大墓,但看到如此规模的石堆后仍深感震惊。那么,此巨石堆究竟是什么时代,其中有可能埋藏着什么呢?经过查找有关考古资料,我们发现,在1948年,苏联考古学家鲁登科在西伯利亚接近蒙古边境阿尔泰山脉大草原上,发掘了一座公元前石堆大墓,其中埋有一具男尸和一具女尸,尸体均经香料涂敷。男子手臂、大腿和躯干大部分地方都有纹身花纹。图案多为神话怪兽:长着猫尾和带翅膀的动物,身体像蛇的鹰头狮及长了魔嘴有角的鹿。但他的头骨已被战斧击穿,头皮已被剥去,他可能是在战斗中阵亡后,由其部属收尸埋葬的。在此墓及附近墓中,发掘了很多随葬品,可谓奢华异常,其中有数量很多的马的遗骸、马具、盔甲、地毯、绒袜、木质品、角质品,以及毛皮、珠串和金器,还有竖琴、单面鼓、大麻种子和假胡须等,最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些墓中发现有中国的丝织品、玉器、漆器、铜镜、青铜器等等。它说明中国的商品早在汉代从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之前300年,就已通过游牧民族传到了新疆及阿尔泰山,并为当地民族所珍爱。从石堆墓来说,主人为求得墓园坚固耐久,尸体不腐,随葬品永保新鲜,他们将尸体在深秋季下葬,在石堆以下直达墓底处灌水结冰,冻结层以内是木结构的墓室,即墓室内的一切都被冰雪裹封,形成永冻层,亘古不化。考古学家揭开石堆发掘冰封古墓时用热水浇注,使冻结层融化,打开墓棺时,人们异常惊讶:墓中所葬尸体及纹身、艺术品和衣服,颜色鲜艳,光彩夺目,使人难以想像它们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根据以上墓葬形制和其他一些石堆墓考古成果,以及我们所看到的巨石堆周围的7通鹿石判断,青河三道海子山谷巨石堆应为公元前7世纪以前的塞人遗存。就其规模而言,此石堆如不是巨大的祭堆,则很有可能埋葬着一位权势极大的部族大王,而这座巨石堆墓的主人很可能是独目人部落酋长。此部落在公元前7世纪或更早时候为中亚草原霸主,有人认为他们人人头戴一顶独目面罩,似在崇拜、模仿“某种现象”而进行这一巫术打扮。据《山海经· 大荒北经》叙述:“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威姓,少吴之子,食黍。”威、鬼古音相近,威姓即鬼姓,即指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鬼方部。因此,希罗多德所说中亚草原“独目人”部落就是先秦文献所记鬼姓“一目国”,而很有可能即三道海子山谷埋藏的部族。在考察中我们意外地发现,这样的塞人石堆石圈墓形状,在全国很多地方均有发现,如甘肃秦魏家和大河庄齐家文化中有六处神秘石圈遗迹,还有陕西、四川、云南等地也有类似遗存。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南少数民族拜天祭天的宗教活动中,均有向天神敬献和占卜动物肩胛骨的现象,而我们在青河三道海子地区先后发现三块分别带有人工钻孔和灼烧痕迹的动物肩胛骨。可以说,石堆石圈墓应属于原始宗教性的建筑。对于远古塞人而言,对大自然的神奇所在不能理解,即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他们的墓葬表现出对神灵现象的崇拜和信仰。原苏联考古学家彼奥特罗夫斯基在《斯基泰艺术》一书中称:“斯基泰(塞人)国王据信是天神的后代。”在著名的弗雷泽《金枝》一书中也讲到,未开化的野蛮人敬畏大自然那种他们无法控制与了解的巨大力量,所以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托庇于愚昧的迷信和无益的巫术崇拜中。由于石堆石圈墓的奇特,游牧人往往把它们说成是“魔圈”,认为谁要触动墓石,就会触犯神灵,遭到灾异。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三道海子独目人部族的先民,之所以有如此复杂的石堆墓及其他同类墓葬和遗存,是他们认为,这些图形是通灵通天的,把逝者埋入这样的图形中,不仅可以将灵魂带上天堂,亦能抵御某种侵犯,由此而对这些图形产生崇拜和信仰。因而,塞人石堆石圈墓也具有一种超现实的精神意义,它们具有沟通天、地、神、人的作用,被塞人视为相当神圣的宗教信仰的载体。
世界许多原始民族和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均有十分浓厚的灵魂观念,与此相对应,古人把世界分成彼此相关、界限较为模糊的不同层面,并认为人死后,灵魂便会去祖先居住的地方,而与祖先共聚的灵魂是永生不灭的。灵魂不灭观念及祖先崇拜信仰的实际存在,必将导致对超现实的彼岸世界即所谓的祖先居住地的肯定与信仰,古人自然要想方设法与之沟通。正如张光直先生在其所著《考古学专题六讲》中所言:“中国古代许多仪式、宗教思想和行为的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这种世界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沟通。”这也许就是塞人冰封冷冻亡者于神秘通天的石堆圈墓之中的真正原因吧!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神话传说选》中,有一篇名为《星之女》的北美印第安人神话,讲的是一个叫阿尔贡的猎人,有一天在草原上发现一个奇怪的“仙人圈”,并且听到天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他抬头看见一个篮子,后来落在了“仙人圈”内,上面下来十二位仙女,阿尔贡抓住了其中一位,其他的受到惊吓均跑入篮子中飞走了。阿尔贡后来娶了这位留下的仙女,当他们有了孩子以后,都进入了仙人圈并乘着篮子一同飞往天国。“星之女”、“仙人圈”和“篮子”,显然与崇拜天的观念有关。英国学者詹姆斯·丘吉华在西藏与墨西哥搜集到的许多天文学古物,其中有一些具有双圈内十字形和单圈内十字形图案。在古代墨西哥一种用于天神崇拜的宗教器具上,画着一个天神乘坐着一个双圈内十字形的圆形航具,现被珍藏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在海南黎族先民岩画中,有一独目舞蹈人和在地上而不在空中的发光内十字圆圈于一起的图案,与三道海子和罗布泊库鲁克山的情形可谓交相辉映。陈兆复先生,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委,在他的《中国岩画发现史》一书中(P318)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新疆哈密地区的白山岩刻中,有一幅相当奇特的画面,上部有一个神像的图形,这种图形与天山北部及内蒙古所反映的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相似”。碰巧的是,在这一神像下方亦有一图形,与上述岩画几无二致。另据考古专家盖山林《阴山岩画》一书所说,有一幅编号1111的岩画上将圆圈内十字图案与代表宇宙性万字符号刻在了一起,这不能不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在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异人形等天神崇拜岩画中,均有外圆内十字,一心单圈,一心双圈形图案。《新疆经济报》日报道乌鲁木齐阳光之旅登山队在天山博格达峰南坡发现了大型岩画群,其中不仅有圆圈内套十字图案,还有一块巨石上绘着一直径50厘米大圆套小圆的图形,惊人的是,它的下面刻着五条飘带状的尾迹。除此之外,他们还在附近发现了许多直径十米以上的圆石圈。如此多的相同信息,仅用巧合来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此类问题亦可从中国古代文物,例如瓦当与铜镜中得到验证:如在陕西出土的大批双圈内十字纹战国秦汉瓦当,在其空白处均饰有来自天上的星云图案;而在湖南、陕西、四川、吉林等地出土的内连弧纹铜镜中均饰有星云纹及云雷纹图案,这恐怕不能说仅仅是出于巧合吧?1955年,在俄罗斯图瓦萨格雷河谷发现了4座巨石堆建筑,1968年发掘了其中的1号堆,其高2.4米,直径25米,外围石圈直径66米,石圈宽3米~5米,高0.5米。从石堆到石圈比较均匀地分布32条辐射状线条,在发掘过程中,发现鹿石两尊,刻有鹿和羊的岩刻石一块,它们均横置于石圈内堆积层中。除此之外,包括中间大石堆中均未发现其他任何文化遗物,因此,它被认为是斯基泰时期的宗教神殿建筑或象征性建筑,其祭祀与象征对象与“天”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材料亦与三道海子巨石堆一样,都是从不远的山上取来的巨大石材。三道海子山谷的谜团被层层剥离后,一种新的巨大疑问又充溢在我们的心里,那就是:英国的巨石阵与三道海子巨石堆之间难道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它们之间是否有类比性?为此,我们自第一次考察结束后又四赴青河,时间跨度长达两年之久。
第三部分 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部族墓地第11节 石圈石堆墓外形图案的类比性(2)我们不仅查找大量同类地区的考古材料,也调查了很多当地居民。青河查干郭勒乡八十多岁的哈萨克族牧民包勒斯汗就是其中一位。包勒斯汗褐红色的脸上满是绉纹,饱经风霜,可说起话却很爽朗,回忆起他年轻时因好奇,和同伴挖开几个石堆石圈墓时,他脸上带着十分诧异的表情。“很多年以前,蒙古人在这个地方放羊,我们嘛,在很远的地方放羊,”包勒斯汗大爷的汉语不是很流利,可说得很认真。“里面吗,有的有骨头,有的啥也没有,有的不知道是啥东西。”包勒斯汗大爷不停地搓着汗,一边回忆他六十多年前的“盗墓”行为。直到县上陪同的干部不再问他为止。这一点,印证了我们的猜测。可以说,三道海子石堆石圈外带环状小石圈巨石堆建筑,内部个别有人的遗骸,而有的却什么也没有,只有石头而已,有的在石堆前立有鹿石。从它的独特的外部形状和其似墓非墓的特点来看,与世界之谜英国巨石阵有很多相似之处。英国巨石阵遗址位于伦敦以南160公里索尔兹伯里平原,它始建于4800年前,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巨石阵人阵形上分内外两个同心的圆圈。外圈最初由30根耸立的砂岩石柱构成,每根石柱高约6米,现存的16根石柱仍疏疏地立在其原先的位置,恪守着自己最初的使命。内圈也已不复旧属,原先的60个石块仅剩下21块,这些石块比外圈的稍小。巨石阵的核心内容——5座三石塔便位于内圈的环抱之中。17世纪,一位名叫约翰·奥布里的巨石阵考察者,在双圈石阵外围发现了56个等距离的坑洞,从而构成了一个环绕石阵的圆圈,坑用灰土填满,里面还夹杂着人类的骸骨、骨灰等。此坑因发现者而得名“奥布里坑群”。从高空中看,它的形状酷似中亚石堆石圈外带环状小石圈巨石堆的形状,且同属似墓非墓的地面古建筑。通过研究和对比,我们发现三道海子石堆石圈与英国巨石阵在形成背景方面有一些性质很相似的地方:其一,巨石阵的建成经历了漫长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追溯至公元前2800年左右,建筑者首先挖出了一道圆形的沟,把挖出来的碎石筑成了一道有两米高,直径106米的沟堤。然后沿着沟堤的内缘挖掘了那56个坑洞。洞挖好之后,几乎又马上将其填平,原因何在,至今无从得知。其二,在围堤外又设一块踵石,它孤单地立于石阵之外,与青河的塞人巨石堆外的鹿石石碑深具等同效果。巨石阵二期工程约在公元前2000年完成,建筑者修筑了一条近两英里长的大道,连接工地和汉普郡的亚芬河。在围堤内边,此时才开始竖起青石柱来,合成双重石阵。三期工程始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人们运来180块大沙岩,与原来的青石柱重新排列成石柱圆阵,还围着砂岩石柱圆阵挖了两圈新洞,形成两个同心圆。最后,在砂岩石柱圆阵与三石塔之间,用青石块围成圆圈,巨石阵方告完成。可是,究竟是谁为何要建这样一个费力的马拉松式的建筑?巨石阵建造时间前后延续近 1000年,其间社会结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可能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建造者们信奉的宗教信仰可能前后大相径庭,人世间一切都在变,是什么没有改变人们的初衷呢?对于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可推断惟有与天有关的因素是不会变的。究竟那时发生了什么使得建筑者们执着地前仆后继地建造一座世界上“破解知识”极为复杂的巨石建筑?是什么事情过了1000年之久对于当地人来说还那么重要呢?这引起了我们长久的思索。关于它的用途,可以说是千古之谜。它是整个欧洲巨石建筑中最经典也最令人费解的遗存,多少世纪,无数的科学家、历史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大法师、探宝者、招魂术士及幻想力丰富的人,都曾研究过它,希望能够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它是墓葬?是皇宫?是神殿?是祭祀太阳的庙宇?是天文现象台?还是在希腊人懂得数字之前数百年就建起来的巨大的计算工具?通常,在英国北部,石柱圆阵里面多半是墓葬,南部则较少这种情形。这些大石结构可能是族长或战士葬地的标识;至于艾夫倍利或康布里安山中凯瑟克附近的克塞尔里格那些圆巨石阵,则几乎可以肯定,是史前人类群体与宗教生活的主要聚合场所。另一些石柱圆阵,如在外赫布里底海面刘易斯岛上可兰尼思地区发现的,则可能也是祭师用来观察天象的简单天文台……关于巨石阵,最早记载于《中世纪编年史》一书,其中描绘了亚瑟王的谋臣梅林用魔法把巨石阵从爱尔兰移到英格兰做墓地。12世纪以后的史书中,也经常可见到有关巨石阵的记述。可是在没有科学性考古学的当时,人们都将巨石阵描绘成为“身长达5米的巨人之墓”。
19世纪,有人在巨石阵附近发现几座史前坟墓,墓里有青铜匕首,还有金片、骨头、琥珀、彩陶和光滑石子制造的饰物用具。文物中最重要的一批是英国著名考古学家霍尔爵士在 1808年首先报道的。霍尔叫人发掘巨石阵附近一座史前古墓,结果发现一具高大硕壮的男性遗骸。冥器中有一把斧头,几把匕首及一些典仪用具,其中包括一支权杖,杖头是光滑的石头,另有用骨雕成的托板。此外,还有一枚金制鞘钩、两件菱形金片饰物,上面精巧地刻以幼线,大概是把饰物扣在死者衣服上用的。过去20年来,考古学家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发现类似巨石阵结构的建筑大多是墓葬,假如气候及土壤都恰当,墓中尸体的骸骨便能保存下来。这些骸骨经由现代实验室检验,认为是欧洲土著的遗骸。他们可能已在当地居住了几十万年,后来或者与来自亚洲的一些移民慢慢混杂融合了。许多墓葬可以证明是氏族祖茔,因为墓中的骷髅,大多甚至全部都具有某种罕见的特殊骨骼组织。这种特征,无疑是由遗传而来的。惟一合理的假设就是,墓葬是墓中人氏族中的子孙建造的。同样的合理的另一个假设是,无骸骨的同一形式结构也是同一氏族的人所建。1964年,考古学家曾发掘了巨石阵的34个“奥布里坑”。从其中25个坑穴中出土了火葬的人骨,这些人骨看上去像后来才埋入的。但为何又立即掩埋洞穴?人骨又为何于后来才埋入?其理由无法解析。为何对于一个巨石建筑能猜测出那么多的用途?为何它似墓非墓?究竟这里最早发生了什么?当人们在地面上一筹莫展之际,却惊异地发现了来自地下的玄机和地面上难以用肉眼发现的秘密——1921年,当英国考古学家阿尔伏雷特·瓦特金斯纵马海利费德夏丘陵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不可思议的路——一路上成一直线排列着古老的石碑、神木、古冢、教堂及圣井等。而且这条直线也连结着其他的石碑和教会,并呈直线相交,看来就像一种网状组织。他见状立即开始展开调查,追索此种直线在全英格兰所有地域中的分布情况。他的直觉的确正确无误。由于直线上大都是语尾中有ley,lay,lea,Leigh的地名,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地铁线路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