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脉斜阳烟雨斜阳是什么意思思

儒脉斜阳——曾国藩-牛bb文章网
儒脉斜阳——曾国藩
1、“灭心中贼”——曾氏修身日记曾国藩入翰林,拜唐鉴为师,开始写修身日记。唐鉴要他像倭仁那样记日记,国藩云:“听之昭然若发蒙也。”翻开他的日记,我们来看他每天怎样用理学的锉刀,修理自己。随便翻开一页,道光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六日。这一天,雨雪交加,老婆一直生病,他陪着老婆,一时烦闷缠身,体不舒畅,他立马警觉起来:“余今闷损至此,盖周身皆私意私欲缠扰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年自新,重起炉也,痛与血战一番。而半月以来,暴弃一至于此,何以为人!”第二天,他去朋友家赴喜筵,见了两女子,大概说了几句笑话,他便自责:“放荡至此,与禽兽何异!”对于这一个月,他做了一次小结,认为自己,自正月以来,日日颓放地过了一月,然后痛责自己:志之不立,可以为人乎!这就是修身了,用圣化的模子来铸造自己,校正自己,日日修理。修身的秘诀,是将人的标准定得很高,纯然一个理想人,用理想人来否定现实人。这种理想人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两个字:“无我”。用“无我”来彻底否定现实之“我”。这样的否定,其实很残忍,在现实中“使人不成其为人”。如果只有一个月,熬一熬也就过去了,问题是,它无休无止,无穷无尽,让你永远熬下去,要熬出一个圣人来。一月份过去了,再来看看二月:初一日,他一早便到长沙会馆去敬神,然后拜客五家,太累了!两眼发蒙,不能读书,他说自己苟且偷安,使身体日见疲软,“此不能居敬者之不能养小体也”。身是小体,其累如此,心是大体,其累亦如此。他说自己“心不专一,杂而无主”,久而久之,“酿为心病”,也是因为居敬功夫不够,而伤了心之大体。然后,他指出,要以敬养体,自强不息。末了,还不忘补充一句:“言出汝口,而汝背之,是何肺肠?”这样自责,做人还有何乐趣?可他却乐此不彼,自己斗自己!没过几天,他又将自己揪出来,狠批了一次,自问:“直是鬼蜮情状,遑问其他?”皆因文人雅集,他的诗,有点滑稽,就用“诚”字来拷问自己。修身也是养生,“仁”所以养肝也,“礼”所以养心也,“信”所以养脾也,“义”所以养肺也,“智”所以养肾也——以“五常”养五脏。因此,修身好,自然身体就好,而他身体多病,那便是修身有缺了。有一天,他喝了一点酒,大概有些醉意,观人围棋,忍不住攘臂代谋,被人指责。可他却屡惩屡忘,依然如故。事后,他痛责自己:“直不是人!”倭仁对此评曰:要将一切闲思维、闲应酬、闲言语都扫除掉,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要捉走的“心中贼”,便是“人欲”之我,要钻进里面安身立命,还要从其中另换出来的那个人,当然就是“天理”之我了,新的我已脱胎,纯然天理。这样的“我”,是理学的“试管婴儿”,将天理的胚胎植入自我的躯壳,然后从自我里面生出一个新的我,像朱熹说的那样,用“抱鸡卵”的功夫,将新我孵化出来,用“猛火煮”的功夫,将旧我熔化掉,这便是理学的新陈代谢了。这样折腾自己,用精神分析的说法是“自虐”,修身修到这一步,理学也疯了?曾国藩自然不敢这样发问,但他毕竟还没有修到倭先生那地步,只是收敛了一些自己身上的豪杰气概,湖湘文化中的帝王气象,依然是他生命的底色。2、徐继启发他的海权思想宋代有《华夷图》和《广舆图》,将中国画得很大。而四夷很小,也很模糊,连海洋,都变成了护城河。利玛窦来时,就发现中国人不知有地球,而自以为居中,他带来中文版《山海舆地图》,想奉献给万历帝,又怕皇上嫌地图上“大明”不大。不料,皇上竟然格外赏识,还命其复制,赏赐太子。清以后,中国人的眼界,又回到了《华夷图》时代,从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到魏源的《海国图志》,一路行来,并未走出天下观。行到徐继,中国人的视野,才开始从天下走向世界。徐以“瀛环”称世界,瀛即大海,瀛所环者,列国也;《瀛寰志略》,列国志也。“瀛环”一词,徐以前未见用,似乎有点海权的意味。魏源《海国图志》,没有以海权立国的思想,因为《海国图志》里面没有中国,他所谓的“海国”,乃环绕神州——“中国”之岛屿番国。而《瀛寰志略》,则将“瀛环”分为欧罗巴、亚细亚、阿非利加、阿墨利加四洲,而中国居于亚细亚,为亚细亚第一大,而非“瀛寰”最大。“瀛寰”之中,俄罗斯最大,英吉利最强,而米利坚最有希望,因为它打败了英吉利,他希望中国能像米利坚——美国一样,打败英吉利。一个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地缘政治思想萌芽了,联美抗英!他赞美华盛顿,用了中国传统中最高贵的字眼:“天下为公”。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天下为公”在中国还停留在话语,而华盛顿却将它坐实;儒生神往“三代之遗意”,心动而已,可华盛顿却使它成了国体。故叹曰:“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他不言“天下”,也不谈“海国”,却以“瀛寰”为书命名。“瀛寰”之中,列国自有主权,不属于“王土”,从天下观来看,此乃匪夷所思,可“世界”就是如此,世界有四个洲,而中国居其一。书一问世,就招来非议,说他失了“夷夏之大防”。好友张穆批评他把“皇清一统舆图”置于亚洲总图下。张穆说:春秋体例,最严内外二字,谈海外异闻及各国信史,最好用存疑的口气,不要像明朝徐光启、李之藻那样,“遂而负谤至今。”有清一代,对世界的认识,较之徐、李,倒退何止千里!只有徐继是个例外,他从天下观里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地缘政治的新世界。可惜的是,他对世界的了解,往往被人误解。书中论日耳曼联邦有“西方王气方兴未艾”之语,可有人却将“西方”二字隐去,欲将其置于死地,就连曾国藩,也说他“颇张大英夷”。当时所谓“张大英夷”,其实是一顶不小的帽子,虽然谈不上卖国,但也算得上媚外了。他是怎样“张大英夷”的呢?与《海国图志》一比就清楚了。在《海国图志》里,只要谈到外国,统统一“夷”以蔽之。而在《瀛寰志略》里,就没有这种华夷之别,除了引用他人之语,很少用“夷”字。他称英国为英吉利,称英国领事李太郭为英官,而不叫做英酋。曾国藩对他的指责,出现在咸丰八年五月三十日“致左宗棠”的信里。那时正是英夷跃跃欲试,准备发动新的战争时期,曾氏断定英夷犯了骄兵、贪兵二忌,必败无疑。可结果究竟如何呢?英、法二夷直捣京师,皇上逃往热河,郁郁而死,这样的皇上,跟华盛顿怎么比?王权主义的英明不过如此。曾国藩不可谓不知兵,他熟读兵书,久经战阵,可他一肚子兵法,毕竟是天下观里的兵法,逐鹿中原还可以,尊王攘夷也凑合,对付英夷却不灵。战争本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可农业文明却喜欢用计,喜欢鼓气。曾国藩的必胜无疑说,便出于用计和鼓气。他虽然也提到了富强,但他对富强的理解却基于农业文明,他说:国富者以地大为富,兵强者以人众为强。他不懂得地大不如市场大,国富要靠市场大;他不懂得人多不如船炮多,兵强要靠船炮多。开发市场就要控制海洋,而控制海洋要靠船炮力量。所谓国富,所谓兵强,归根结底,在于取得制海权,当时,懂得这一点,唯有徐继。咸丰帝驾崩之年,曾国藩痛定思痛,阅《瀛寰志略》。这一回,他读进去了,把目光放在南洋,他萌芽了海权思想?受了林则徐的影响,中国士大夫的目光只盯着英夷和俄夷。可只有一个人注意到了日本,他发现“倭奴”正在悄悄的地撕开天朝的附属国体系。这个人,就是徐继,连曾国藩都从未注意到“倭奴”的兴起。3、他为什么不能亲自上前线他总说自己不能上前线,一上前线就打败仗。试了几次,他就不再上前线了,待在大本营里,定战略,写奏折,前线反而打胜仗。曾老九围攻金陵,他不敢去,怕去了不吉利。其实,哪里是什么不吉利?分明是“不激励”!以理学治军,以儒术用兵,是“面子”,靠战争发财,是“里子”。“面子”要讲究,那是方向;“里子”要重视,那是动力。曾氏两兄弟,一个讲“面子”,一个要“里子”。他在前线,死要“面子”,将士哪能受“激励”?打了几次败仗,他就改变了,不到前线去,“面子”退居二线,高高挂起——放下天理,这样,老九才好用“里子”,行使“激励”——调动人欲。因此,打下金陵时,他还在安庆,眼巴巴望穿秋水。可捷报一传来,他就由安庆登火轮,急驶而下金陵。关于金陵财宝,这问题过于敏感,没有人能说得清。可是关于幼天王的去处,则不妨问一问,给他提个醒。首先发问的,是他的老友左宗棠,因他信了前方将士所言,奏称幼天王于金陵城内自焚,而左宗棠却说“似已逃出伪宫”,从而引起争执。事先,左宗棠也向曾国藩通报过,可曾氏不以为然。朝廷却借题发挥,着其查明究竟逃走多少,并将防范不力者,从重参办。后来,幼天王落网,他无话可说,却依然为手下将士辩护。他反诘左宗棠,说他打下杭州,贼军逃走十余万人都不自问,金陵城内逃出数百贼兵,就揪住不放。朝廷见他们互咬起来,就不追究了。此次争吵,如演双簧,不管真假,客观上都起到了掩护作用,当人们的目光聚集在幼天王身上时,金陵财宝问题,就被搁置了,这也是兵法。裁军,说裁就裁,拖久了,会在他和朝廷之间制造麻烦,据说,当时就有人这样问他: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问得他心惊肉跳。这样问的人多了,朝廷难免捕风捉影,为了省心,也要裁军。朝廷羁縻他,小鞋也穿了,鞋带也紧了,现在来削足适履。削湘军之足,适朝廷之履,湘军成了残疾,朝廷岂不快意?朝廷以为得计,使湘军分而治之,曾、左、李三分湘军。曾家一军,其势难以发展,兵分三支,湘军据两江,而入闽浙,握东南半壁。其后,曾军虽裁,但左、李二军发展起来,似有三分天下之势。李军通过“剿捻”,其势进入中原;左军通过西征,从东南贯通西北;而他却依然坐镇两江,拥有东南半壁。他不仅打下了天京,而且还暗胜朝廷。朝廷虽然还是朝廷,可天下已悄然转移,不知不觉地都落在湘军手里。三人小骂大帮忙,纵横捭阖,鼎立天下,真是三个英雄一台戏,好看呢!他虽自损自抑,给足了朝廷面子,但他还是保留了湘军的底子。 4、他冒着国人的唾沫前进天津教案起,朝廷谕:“曾国藩着前赴天津,查办事件。”曾国藩病尚未痊愈,本来朝廷已赏假一月,可此案关系紧要,他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便要去,至于生死二字,那便由命了。他知道,这一回,要忍辱负重,冒着国人的唾沫前进了。可他宁愿被敌人的炮火打死,也不愿被国人的唾沫淹死。不过,为国家计,他还得选择被国人的唾沫淹死,牺牲个人名节来保全朝廷。朝廷责令他“务当体察情形,迅速持平办理,以顺舆情而维大局”。“舆情”是顺不了的,还是维持大局要紧,无两全之策,他只能顾一头。他临行前,留遗言一纸,云:“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之初,自誓效命疆场,今年老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自以负其初心。”他到了天津,定下议结方案,恰逢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死,于是,调任两江总督,改任李鸿章为直隶总督以善后。对此,李鸿章说道:我办一辈子外交,没有闹出乱子,都是我老师一言指示之力。李鸿章从老师那里,学了一个“诚”字。曾国藩说:李鸿章一心要当官。说得不错,可语焉不详。 曾、李两人都当官,可曾把官当学问做,李把官当生意做。官当学问做,不仅把政治做成文化,连实业也做成文化。官当生意做,不仅把政治做成商业,连文化也做成商业。曾有圣人气象,而李则更象个徽商,一方水土一方人物。近代湖湘之民,如秦耕战之士;近代湖湘之士,多是子贡、子路辈。其民,非豪杰不能用;其士,非圣贤不能聚;文正兼而有之,故能聚其士而用其民,开洞庭圣化之风,启岳麓帝王之钥,而使湖湘崛起。湖湘之人文,乃儒脉斜阳也。由王夫之开其山,以英雄末路之悲愿开山,故具英雄性格;曾国藩集其成,以圣贤精神集成,故具圣化境界。安徽出皖学,亦出徽商,连学者也带三分商人气,何况官僚?故李合肥善与商人打交道,观其兴实业之种种举措,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或两者交替并用,总之不离一个商字。商字更有近代气息。以官为体,以商为用,这八个字,便是他的政治哲学。这种哲学在天津最有市场,天津本来就是天子码头,官僚商埠。在北京当官,在天津行商,成为京畿之地一大风水,北洋军阀深得此中三昧。连外国人都知道,与清廷打交道,要到天津去谈判。因此,老外总是在天津放出胜负手,天津成了北京的辫子,一牵而动之。两次鸦片战争,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天津都成为全局的要点。这样一个要点,不需要做学问的圣人,它需要一个商人。于是,曾国藩又冒着国人的唾沫,抱病南下了。庄子说:寿者多辱,久忧不死,何苦也!……(本选自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儒脉斜阳——曾国藩在官场和战场》)一书)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孔夫子旧书网
该图书已经找不到了, 还有其他店铺销售此图书。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儒脉斜阳:曾国藩的智慧和策略
开&&&&&&本:32开
页&&&&&&数:189页
字&&&&&&数:
I&&S&&B&&N:2
售&&&&&&价:19.80元
原书售价:21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东城区
快递:7.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3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儒脉斜阳:曾国藩的智慧和策略
原价:21元
作者:刘刚,李冬君&著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2
字数:
页码:18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湖湘之人文,乃儒劢斜阳也。曾国藩集其成,以圣贤精神集成,故具圣化境界。青年毛泽东也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有圣人气象曾国藩,在官场和战场的作为,都给后人以很深的启迪!《儒脉斜阳:曾国藩的智慧和策略》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儒脉斜阳:曾国藩的智慧和策略》用诗意的语言,谈一段往事,一个远去的背影,既有利于对曾国藩的全面了解,又有助于今日为官为学的借鉴。
内容提要
曾国藩的史料,历来不缺。但《儒脉斜阳:曾国藩的智慧和策略》写作曾国藩的事迹,用的是一种大写意笔法,纵横挥洒,繁简随心,与我们习见的史传,如同陌路。只要作者认为必要,她会用饱蘸浓情的诗意语言,形容——不是描述——传主。作者(刘刚、李冬君)无意用一种学者的严谨来约束自己对传主的爱戴之情,书中穿插着的那些评论文字,时而面冷如铁,时而心热似火,动感十足。
目录
代序&史识照亮史实1&曾老太爷播下了神话的种子2&神话种子长成了当官的苗子3&走出乡野上京城的农家子4&会试期间他住在长沙会馆5&道光帝派了“禁”字钦差6&林则徐睁一只眼看世界7&琦善在天子“门脸”上抚夷8&曾氏父子怎样看林则徐9&灭“心中贼”的修身日记10&源于古史的天王的宗教体验11&内圣就是“换一个人”出来12&外王就是做官同时做学问13&与徐继畲有一段小插曲14&徐继畲世界化的地缘政治思想15&咸丰帝的眼光从林则徐转向他16&风水是地理孝道是天理17&天王权力的合法性来源18&天王新思维及其合作者19&洪、杨、萧“三权分立”20&永安建制有立都的意思21&顾祖禹指出西南大战略22&太平军失去战略主动性23&太平军出湖湘攻克武昌24&咸丰帝忽然想起了他25&天王书生眼光和东王实战主张26&问一问为何分兵北伐和西征27&面对太平军西征他很坚忍28&他一出兵就扭转了战局29&皇上为什么要找过失来训斥他30&皇上一再嘱咐要他用好官军31&他用兵冒进被石达开打败了32&以湖北战还是以江西战33&他自请开了兵部右侍郎的缺34&皇上还要靠他来统领湘军35&翼王石达开为什么要出走36&石达开以江西战扭转战局37&人格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38&传教士罗孝全的逃离和控诉39&天王从思想者变成了阴谋家40&皇上悔约使北京失陷了41&皇上不得不从天下观里走出来42&可以借洋人的兵力来剿匪43&他和朝廷都作了自我批评44&沈葆桢居然截留了江西厘金45&曾老九差一点与李鸿章火并46&他为什么不能亲自上前线47&曾、左、李三个英雄一台戏48&弟子上书让洋务进入科举制49&他在金陵复兴娼业泄了王气50&他以一篇奏折定下剿捻之策51&一连三天他和慈禧太后问对52&正月初五议驱除洋人之法53&上任之前他去朝廷赴宴请训54&他无奈时想起了江南翻译馆55&他在同文馆里保持沉默56&“打天主堂”打出天津教案57&他只能冒着国人的唾沫前进了58&对外政策要“和为贵,忍为高”59&临死他教李鸿章一个“诚”参考书目本书之缘起与我的感激(代后记再版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文摘
曾老太爷播下了神话的种子在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国里,有一隅之地,名日湖湘。  它头枕洞庭湖,怀抱湘江。一种幽愤的情绪,自古以来,便在这里激荡,然后不舍昼夜,流入长江。幽愤从屈原开始,一直流到王船山。  流了一千多年,沉郁至近代湘乡,到了嘉庆年间,流到曾府。  一个天命之人,降临这方水土,在老屋里,发出他声啼哭。  他出生的时候,曾祖还在堂上,老人七十了,名曾竟希。这一夜,老人梦见有巨蟒旋于空中,从天而降,绕宅而入,盘踞于室庭之内,良久方去。  一惊而寤,就听到曾孙生了,大喜,日:“曾氏门闾,行将大矣。”就这样,他来到了人世。自他出生以后,祥瑞便接踵而至。  据说,他家老屋子的后面,原有一棵古树,为藤所缠,行将槁矣,而藤却欣欣向荣,曰益伸展,若巨蟒盘旋,枝繁叶茂,垂荫一亩,可谓天意?老人过了七十,便从心所欲,喜欢用神秘的语气,神化其言语。  老人喜欢神话,与儿童相似,不过,儿童的神话,还是童话,而老人的神话,则趋于历史。历史与神话交错,使历史丢了诚信,神话斫了天真。  曾国藩的出生,也免不了这一笔俗套子,他的历史,也要从他出生那一天,由老爷子的口述开始。老爷子的口述史,述出了一个代代相传的预期。  历史,从表面看,是在记录过去,而实质上,是从预期开始。有了神秘的预期,人们才喜欢回忆往事,而往事也就被预期引导着进入历史的流域。  在一个生生不息的家族里,老人不仅占据往事,还提供预期。  历史往往是按照老人的预期来开头的,这好像成了公式。  史家写,曾国藩年幼时,就天赋异禀,端重安详,有宰相貌。  好像他不是生出来的人之子,而是从天上下来的天命之子。  自初生至三岁,庭户内外,不闻啼泣声。母亲忙里忙外,他每日立于祖母身旁,纺车之侧,静静的,看花开,闻鸟语,注目流眄,若有所思。  曾家世代务农,经过几代努力,终于得了一颗读书的种子。  五岁时,受学于庭,牙牙学语,就开始学圣人言:人之初,性本善。  老头天天讲故事,讲那些神秘兮兮的故事,讲到曾国藩六岁那年,他再也讲不动了,落花无言,一笑而逝。  2.神话种子长成了当官的苗子他生在嘉庆朝,没听过流行歌曲。  那是因为朝廷上有一位神经衰弱的皇帝。  他治国就用一个字:“禁!”禁了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关乎王朝气运,尤其是儿歌,童言无忌,直达天机。还有“亡国之音哀以思”什么的,“凄凄、惨惨、戚戚”,都被他一禁了之。  禁了流行歌曲,那是耳朵的领域,五官之一。  显然还不够,还有眼睛的领域,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都要合乎礼,非礼勿视,因此,皇帝又禁了坊肆及家藏不经小说。  王朝气数,已可知矣。  以“禁”立人,以“禁”治国,还要文化做什么?文化式微了。然而天算之学,却兴盛起来,成为显学,那是与算命有关。  如果说康熙纂《数理精蕴》,如同文王演《周易》,尚怀有天下未定、天命未归的远虑,那么乾嘉以来的天算之学,则未尝没有变易的先觉在里面。  学者算命、知命,就帝王学而言,是乱世之前兆,天命已飘摇。  对内禁了,对外呢?如法炮制,也还是一个“禁”字。  禁的对象,那时,主要就是传教士。他们是从哪里来的?禁传教,禁礼拜,关闭教堂,关押传教士,并遣送回国。  这还是轻的,在湖南等地,迫害变本加厉。传教士兰月旺,以“夷人潜入内地”之罪名,竟被湖南巡抚抓起来,处以绞决。  夷教受难,东西文明发生冲突。  皇帝拒绝了天使——传教士,却招来了魔鬼——鸦片烟。  禁了传教,又来禁鸦片,无论上帝的,还是魔鬼的,都禁了。  然而,嘉庆一朝,传教士和鸦片烟,还未成气候。  令朝廷为难的是,一禁,来了鸦片;再禁,起了“邪教”。  中华之外还有新世界,可皇帝却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先是乾隆帝以天下自居,拒绝了马嘎尔尼;接着嘉庆帝又以礼仪为由,再次拒见英使。  ……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老梁看电视 儒脉斜阳 曾国藩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烟雨斜阳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