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奥数题求解

&&五年级上册奥数知识点串讲&&
&&五年级下册奥数知识点串讲&&
&&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原创】四年级奥数解析(四十一)错中求解--池州郑丽敏
me博客―数学教师博客群 正在载入……
【原创】四年级奥数解析(四十一)错中求解
9:31:00 | By: spring ]
《奥赛天天练》第37讲《错中求解》。
在实际的四则运算计算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因为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字、弄错运算顺序等原因,使计算过程发生错误并得出错误的结果。所谓“错中求解”,就是创设孩子熟悉的这样一个错误解题的情境,错误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实质上就是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要求孩子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法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推理、计算、还原,找出正确的结果。
通过本讲学习可以深化孩子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增强孩子的推理、分析能力,培养孩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
《奥赛天天练》第37讲,模仿训练,练习1
【题目】:
小伟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第一个加数百位上的7错写成1,把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这样算得的和是443。正确的和应是多少?
【解析】:
一个数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是几就表示几个十。第一个加数百位上的7错写成1,这个数就比原来减少了600;第二个加数十位上6错写出9,这个数就比原来增加了30。
在加法算式中,和随着每个加数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所以现在的和443就是原来的和先减少了600,再增加了30得到的。
解法一:通过两次倒推还原,得到原来的和为:443-30+600=1013。
解法二:先减少600,再增加30,总算就是减少了:600-30=570。
所以,原来的和为:443+570=1013。
《奥赛天天练》第37讲,模仿训练,练习2
【题目】:
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4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60,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解析】:
把除数540末尾的“0”漏写了,就是除数缩小了10倍。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商会扩大相同的倍数。所以现在的商60比原来的商扩大了10倍。原来的商为:
60÷10=6。
《奥赛天天练》第37讲,巩固训练,习题1
【题目】:
小峰和小华计算同一道减法题,小峰的计算结果是5618,小华的计算结果是38。已知小峰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小华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将减数的末尾多写了一个“0”,问这道减法算式的被减数和减数各是多少?
【解析】:
四则运算中,和、差是随着算式中各数的增减变化发生规律性变化,积、商是随着算式中各数的倍数变化发生规律性变化。
小华将减数的末尾多写了一个“0”,减数比原来扩大10倍,即减数比原来增加了原来的9倍。
小华算出的差比原来(即正确的差)减少了:0。被减数不变,差随减数的增加而减少,可以推出小华所写错误的减数比原减数增加了5580。
所以原算式中正确的减数为:5580÷9=620。
被减数为:620+。
《奥赛天天练》第37讲,巩固训练,习题2
【题目】:
小刚同学把算式(58+△)×45,错算成58+△×45,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得数相差多少?
【解析】:
运用乘法分配律展开原算式得:
(58+△)×45 =58×45 +△×45 =2610 +△×45
小刚计算结果为:58+△×45
把“△×45”当作一个整体看作一个加数,则小刚计算时,把原算式的一个加数没变,另一个加数减少了:2。所以他算出的结果就比正确得数减少了2552。
《奥赛天天练》第37讲,拓展提高,习题1
【题目】:
小强在做计算题(1800-□)÷25+192时,没有注意题里的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25,然后按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1968,这道题应该是多少?
【解析】:
由错误的计算过程可知:1800-□÷25+192=1968。
由这个算式一步步倒推:1800-□÷25=
&&&&&&&&&&&&&&&&&&&&& 1800-□÷25=1776
&&&&&&&&&&&&&&&&&&&&&&&&&& □÷25=
&&&&&&&&&&&&&&&&&&&&&&&&&& □÷25=24
&&&&&&&&&&&&&&&&&&&&&&&&&&&&&& □=24×25
&&&&&&&&&&&&&&&&&&&&&&&&&&&&&& □=600
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结果为:()÷25+192
&&&&&&&&&&&&&&&&&&&&&&&& =1200÷25+192
&&&&&&&&&&&&&&&&&&&&&&&& =48+192
&&&&&&&&&&&&&&&&&&&&&&&& =240
《奥赛天天练》第37讲,拓展提高,习题2
【题目】:
小毛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46错写成196,这样商比原来多3,余数多2。那么这个题目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解析】:
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由题意得,和原算式比较,被除数增加了:196-146=50;商多3,余数多2。结合上面的数量关系式,可以推出,50就是除数的3倍再加2。
所以此题的除数为:(50-2)÷3=16
因为146÷16=9……2,所以此题的余数为2。
Re:【原创】四年级奥数解析(四十一)错中求解
[ <span id="t_9-2-12 21:32:00 | By: 游客(游客) ]
小阳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574错写成745,这样商比原来多了10,而余数比原来少9。求这道除法算式的除数和余数。
求解以下为spring的回复: 由题意可得,745加9的和754与574除以除数同余,商多10,所以除数为: 754减去574的差除以10,等于18. 再用574除以18,可以求得这道除法算式的除数为31,余数为16.
个人主页 |
Re:【原创】四年级奥数解析(四十一)错中求解
[ <span id="t_9-2-11 9:52:00 | By: 电商(游客) ]
写的不错噢。支持一下
发表评论:
me博客―数学教师博客群 正在载入……
me博客―数学教师博客群 正在载入……
时 间 记 忆
&&&20145&&&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me博客―数学教师博客群 正在载入……
最 新 留 言
me博客―数学教师博客群 正在载入……
用 户 登 录
me博客―数学教师博客群 正在载入……
友 情 连 接
me博客―数学教师博客群&您当前位置 :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简便计算
  导语:根据算式的结构和数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一些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计算4.75-9.63+(8.25-1.37)  原式=4.75+8.25-9.63-1.37   & &=13-(9.63+1.37)   & &=13-11   & &=2  本期精彩专题推荐:        小升初是小学升初中的简称,每年的小升初考试都如火如荼般进行,从投简历到面试再到录取,拿到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属于不易。这一路走来,相信大家一定都有很多感触和收获。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如今各位同学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光明在就在前方,只要勤奋,成功在望。巨人奥数网小编整理了我们一起走过的 2013小升初之路,给2014年小升初的家长和同学们作为参考!  更多小升初专题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心情怎样?
重点中学介绍
Copyright&(C)2013&&All&Rights&Reserved&北京启迪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时间: 19:54&&&&
悬赏:50&&&&
其他回答 共28条
  3.2÷1   3   =9.6(元);  9.6×(5   8   -1   3   )  =9.6×7   24   ,  =2.8(元);  9.6×(3   8   -1   3   ),  =9.6×1   24   ,  =0.4(元).  答:甲应收回2.8元,乙应收回0.4元.
  每人收1.6元
   2*3/8=1.2元5*1.2-3.2=2.8元3.2-2.8=0.4元给“甲”2.8元,给“乙”0.4元。 【点拨】我是利用比例和公倍数的知识来思考的,你看,原来三个人付钱的比例可以看作:5/8、3/8、0/8,对吧,然后,由于是3个人,找到3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因此,三个人的付钱比例是:15/54、9/24、0/24,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三个8/24才对,在观察,15-8=7,9-8=1,因此,三块二毛钱就是7:1的比例分给甲乙了。 这个混杂了六年级的知识
  我觉得是0.4元
  这题早百年写过了!
  我勒个去!这什么题!我6年级没学!
  2*3/8=1.2元5*1.2-3.2=2.8元3.2-2.8=0.4元给“甲”2.8元,给“乙”0.4元。 【点拨】我是利用比例和公倍数的知识来思考的,你看,原来三个人付钱的比例可以看作:5/8、3/8、0/8,对吧,然后,由于是3个人,找到3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因此,三个人的付钱比例是:15/54、9/24、0/24,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三个8/24才对,在观察,15-8=7,9-8=1,因此,三块二毛钱就是7:1的比例分给甲乙了。 这个混杂了六年级的知识
  好简单哦
  一人占总钱的1/3,3.2÷(1/3)=9.6元,也就是总钱数。应一共买了8个,所以9.6÷8    =1.2元。8÷3=8/3个,也就是每个人吃的面包。甲买了5个减去一个人吃的面包就是多买的,5-(8/3)=7/3个。用甲多买的乘一个面包的价格就等于甲应收回的钱, 1.2=6/5,6/5×7/3=14/5=2.8元,3.2减去2.8就等于乙的了  
嗯,挺难的,我研究了半天。
  甲:2.8元
  3.2*3/8=1.2元5*1.2-3.2=2.8元3.2-2.8=0.4元给“甲”2.8元,给“乙”0.4元。 【点拨】我是利用比例和公倍数的知识来思考的,你看,原来三个人付钱的比例可以看作:5/8、3/8、0/8,对吧,然后,由于是3个人,找到3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因此,三个人的付钱比例是:15/54、9/24、0/24,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三个8/24才对,在观察,15-8=7,9-8=1,因此,三块二毛钱就是7:1的比例分给甲乙了。
这个混杂了六年级的知识
  一人占总钱的1/3,3.2÷(1/3)=9.6元,也就是总钱数。应一共买了8个,所以9.6÷8  =1.2元。8÷3=8/3个,也就是每个人吃的面包。甲买了5个减去一个人吃的面包就是多买的,5-(8/3)=7/3个。用甲多买的乘一个面包的价格就等于甲应收回的钱,
1.2=6/5,6/5×7/3=14/5=2.8元,3.2减去2.8就等于乙的了
  8个面包一共3.2*3=9.6元1个面包9.6/8=1.2元甲收回5*1.2-3.2=2.8元乙收回3*1.2-3.2=0.4或3.2-2.8=0.4元
  3.2*3/8=1.2元    5*1.2-3.2=2.8元    3.2-2.8=0.4元
  3。2除以8=0.4 元  0.4×5=2元
甲应得的钱  0.4×3=1.2元
乙应得的钱
  3.2*3/8=1.2元5*1.2-3.2=2.8元3.2-2.8=0.4元给“甲”2.8元,给“乙”0.4元。 【点拨】我是利用比例和公倍数的知识来思考的,你看,原来三个人付钱的比例可以看作:5/8、3/8、0/8,对吧,然后,由于是3个人,找到3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因此,三个人的付钱比例是:15/54、9/24、0/24,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三个8/24才对,在观察,15-8=7,9-8=1,因此,三块二毛钱就是7:1的比例分给甲乙了。
  3.2*3/8=1.2元  5*1.2-3.2=2.8元  3.2-2.8=0.4元
  我就是我年级的
  好深澳哦,我才上4级
  收3.4元
  3.2÷8=0.4 0.4×5=2(元) 3×0.4=1.2(元) 答:乙收回1.2元,甲收回2元。
  不知道,上面的答案全是错的,难道甲不吃面包吗?
  我们没有出这种题 所以不会
  是0.4 元
  一楼的是对的,这是一道奥数题
  丙应付的3.2元占总钱数的 1/3 ,可得:总钱数为 3.2÷(1/3) = 9.6 元;因为,甲付了总钱数的 5/(5+3) = 5/8 ,实际只需要付总钱数的 1/3 ,所以,甲需要收回 9.6×(5/8-1/3) = 2.8 元,乙需要收回 3.2-2.8 = 0.4 元。
拥有4399账号即可参与回答,立即&&|&
我也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奥数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