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本科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考 影视剧二战译制片专业 的研究生吗?

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同学如想继续考研本专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同学如想继续考研本专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
(货号:a136802)
开&&&&&&本:
页&&&&&&数:298页
字&&&&&&数:
I&&S&&B&&N:3
售&&&&&&价:19.66元
原书售价:28元
品&&&&&&相:
运&&&&&&费:湖北省武汉市其它区
快递:11.9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32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编辑推荐】:&&&&作为中国内地翻译及学者研究影视翻译的首部专著,杜志峰、李瑶、陈刚创作的《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从影视翻泽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和主要欧美国家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阐释了影视翻译的特殊性和基本原则,从翻译的视角分析了影视作品的类别和语言特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内容简介】:“新世纪翻译学R&D系列著作”是为适应全球化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翻译专业化或职业化的巨大需求而策划的一套丛书。《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作者杜志峰、李瑶、陈刚)是丛书&中针对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力作。  作为中国内地翻译及学者研究影视翻译的首部专著,《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从影视翻泽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中国和主要欧美国家影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阐释了影视翻译的特殊&性和基本原则,从翻译的视角分析了影视作品的类别和语言特点。在理论&铺垫的基础上,该书着重从翻泽实践的角度讨论了影视翻译最重要的三种&类型,即字幕翻译、配音译制、片名翻译,通过大量实例和分析,揭示影&视翻译的规律,澄清翻泽实践中的疑点和问题。此外,还以《新水浒传》&字幕翻译为案例,就影视汉译英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实践及研究试范。最后&,就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文电影字幕英译如何走向世界的客体和&本体问题作了学术探讨。  本书每章配有焦点问题探讨,既是对主要内容的回顾,同时也引发更&多的思考。本书附录中收集了影视翻译中常见的专业词汇和代号,以及西&方影视翻译研究的专家和成果。  《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适合高校翻译专业、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适合于对影视翻译感兴趣的任何读者。【目录】:专业化与学术化--学好翻译的关键(新总序)前言Chapter&1绪论:影视翻译的重要性及现状1.1&国内影视翻译及研究现状1.2&国外影视翻译及研究现状【焦点问题探讨】Chapter&2影视翻译的特殊性及基本原则2.1&影视翻译的特殊性2.2&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对翻译的辅助作用2.3&影视译品制作技术方面的限制【焦点问题探讨】Chapter&3影视作品分类:语言基本特点及汉译3.1&喜剧类及剧情类作品:语言基本特点及汉译3.1.1&喜剧类及剧情类作品的语言基本特点3.1.2&喜剧类及剧情类作品的汉译原则3.2&罪案类及医务类作品:语言基本特点及汉译3.2.1&罪案类及医务类作品的语言基本特点3.2.2&罪案类及医务类作品的汉译原则3.3&奇幻类及科幻类作品:语言基本特点及汉译3.3.1&奇幻类及科幻类作品的语言基本特点3.3.2&奇幻类及科幻类作品的汉译原则3.4&文艺类作品:语言基本特点及汉译3.4.1&文艺类作品的语言基本特点3.4.2&文艺类作品的汉译原则【焦点问题探讨】Chapter&4影视翻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字幕翻译4.1&影视字幕翻译简述4.1.1&字幕的定义4.1.2&字幕的分类4.1.3&字幕翻译的现状4.2&字幕翻译操作初阶4.2.1&影视字幕翻译的技术指标4.2.2&互联网字幕翻译的争议性与生存空间4.2.3&字幕翻译基本技能【焦点问题探讨】Chapter&5影视翻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影视配音的翻译与制作5.1&配音译制还是原音加中文字幕5.2&配音译制片的变形与缺失5.2.1&语言文化的差异5,2.2&艺术表现力的差异5.2.3&技术手段的差异5.3&配音译制片的"重生"5.4&配音译制片中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矛盾化解5.4.1&口型一致5.4.2&语序与画面一致5.4.3&风格一致5.4.4&文化转换5.4.5&避免误译5.5&配音译制片中人物对白语气的再现【焦点问题探讨】Chapter&6影视片名翻译6.1&影视片名的文体特征6.2&影视片名的翻译原则6.3&英语影视片名的翻译方法6.3.1&音译6.3.2&直译6.3.3&意译6.3.4&增译6.3.5&减译6.3.6&改译6.3.7&换译6.4&中文影视片名的英译6.4.1&音译6.4.2&直译6.4.3&增译、减译6.4.4&改译6.4.5&重新拟定片名6.5&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片名翻译比较6.5.1&片名翻译的差异6.5.2&港台地区片名翻译的特点6.6&片名翻译的缺失6.6.1&意义的缺失6.6.2&语言过度归化6.6.3&过分追逐噱头6.6.4&误译【焦点问题探讨】Chapter&7影视翻译实践研究试范:以《新水浒传》为例7.1&影视翻译回归7.2&影视翻译模式归类7.3&字幕汉译英五种试范7.4&字幕汉译英综合试范【焦点问题探讨】Chapter&8字幕英译如何走向世界8.1&走向世界问题简述8.2&回归字幕翻译本体8.2.1&汉语字幕的主要特点及翻译策略/方法8.2.2&英译字幕翻译案例说明【焦点问题探讨】附录1&美国警察常用代号一览附录2&罪案类及医务类影视作品常见专业词汇附录3&国外影视翻译研究专家及成果(部分)参考文献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1、,不影响使用
3、,即使标注光盘的也是没有光盘,请务必知晓,如因光盘问题而退货,概不接受。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中国传媒大学招生网-英语(国际新闻方向)
国际传播学院
国际传播学院成立于 1999 年10月16日 ,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之初的三大系之一——外语系。在五六十年代,曾先后开办过英语以及波斯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等几十种非通用语专业,其中7种语言是在我国率先开办的专业。1982年,在国内率先开办国际新闻本科专业,1986年起,该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
目前,学院开设有英语(国际新闻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英语节目主持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影视剧译制方向)、英语(网络英语信息采编方向)、英语专业和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尼泊尔语、孟加拉语等29个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现为教育部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际新闻学”一个博士专业和“国际新闻”、“国际关系”、“国际传播”和“媒介与女性”等四个硕士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59人,其中本科生1212人,硕士研究生323人,博士研究生24人。
学院下设四个系:国际传播系、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国际关系学系。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129名专任教师,教授、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6人,专任教师中有96人曾在海外长期或短期留学、进修。学院每年还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外交部、部分驻华使馆等机构聘请校外专家和外国专家50多人。
秉持“国际视野、理实并重、复合融通”的办学理念,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外语教学为基础,跨越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领域,结合对外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外语突出,专业领先”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一)国际视野,建立跨国 培养 与合作模式
我院与葡萄牙东方基金会、澳门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斯旺希大学等21个国外及港澳机构签署协议,通过互派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科研等形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竞争力;同时,创立了非通用语教学的 “ 3+ 1” 模式,即学生三年国内学习与一年国外学习相结合,以全面提升语言能力,扩大视野,近三年中,已有近500名同学通过 “ 3+ 1” 模式完成了学业,这一模式对非通用语本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我院逐步确立了 “ 课堂教学、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 ”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完备,突出了本科教学的应用特色,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外语竞赛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参加外国大使馆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组织新闻发言人模拟发布会;参加各种语言类志愿者活动;大学三年级期间组织学生前往对象国进行短期旅游学习;组织学生到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和各大部委进行参观学习等等。我院学生在 “ 21 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 中连续3年获得一等奖,多名学生在全国性或省市级的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越南语等学科竞赛及英语配音比赛、英语辩论赛中获奖。
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DAILY、宁波广电集团等单位为我院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在嘉兴南湖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集团译制中心的译制实习基地,学生亲自翻译脚本、担任导演、做后期编辑,《指环王》、《亚瑟王》、《星球大战》等都是我院师生的译制作品。
的交叉融合
根据国家对外宣传、国际交流的需要,遵循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规律,我院坚持以 “ 复合 ” 强化特色、以特色带动 “ 复合 ” ,逐步搭建了跨越外语与新闻学、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复合型教学模式,为做好国际传播教育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学院有四个专业方向是以英语学习为基础,复合以新闻、传播、影视文学和网络信息等相关知识,形成了卓有特色的复合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既精通英语,又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非通用语专业建立了 “ 非通用语+英语 ” 的培养模式,培养精通一门非通用语又能熟练掌握英语的 “ 复语型 ” 人才。具体而言,就是把英语视为非通用语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各语种均做到英语四年不断线,非通用语各专业英语专业四级过级率都超过70%。
多年来,我院已经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既精外语又通新闻传播的优秀人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就业层次整体较高,大批学生被外交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凤凰卫视、上海卫视等国家部委、国家级新闻单位、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国际媒体和跨国公司录用。他们在传媒事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很多成为业务骨干、专家、学者,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例如:中央电视台时政记者申家宁、体育记者段暄、英语新闻节目主持人曹日,香港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陈鲁豫、陈晓楠、江欣荣等等。
英语(国际新闻方向)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为广播电视系统、对外传媒机构、外事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记者、编辑、翻译以及其他涉外工作的,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还同时具备国际新闻业务要求的编、采、写、译、制的能力。
主干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基础写作、笔译、口译;英语报刊阅读、英语在线阅读、英语新闻编译、高级新闻英语视读、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对外新闻报道、经济新闻与报道、国际新闻编辑、外国新闻节目研究;新闻理论、中外新闻史、西方社会与文化、媒介素养、传播学概论、国际传播、网络传播概论、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等。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电话:010-
/ 010-&&E-mail:cuczsb@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邮编:100024)
举报电话:(010) 中国传媒大学纪委监察处
版权所有: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专业分析】英语语言文学(050201)_报考指南_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网-播音主持-影视制作-传媒专业-传媒考研信息网
欢迎光临汇智助成教育!
【专业分析】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浏览次数:429 &&&日期: &&
文章来源: 助成考研&&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1.语言学方向
  语言学方向全面学习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分支学科,突出认知语用学和话语语言学研究,力图通过研究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当代西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及其最新发展,探讨英语语言的本质属性。该方向注重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语用学;注重运用话语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新闻语篇的呈现模式和语篇特色,力求形成研究视野跨学科性、分析模式多样性的特点。
  2.英美文学方向
  英美文学方向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1)全面了解英美文学史;(2)掌握文学批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3)系统研究英美文学各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4)熟知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英美文学在近年的发展中立足跨文化的视野,研究文学表征的深层价值;立足跨学科的视野,结合学校传媒特色,汲取影视艺术学科的养分。本研究方向力求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视阈中,既继承英美文学的研究传统,分析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又从中国学者的角度出发,强化文化追求;同时依托学校的广播影视戏剧及传媒艺术的学科强势,突出影视特色,优化传播效应。
  3.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
  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方向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国内外翻译理论的发展动态;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本研究方向在近年的研究中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影视剧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活动,力求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宽广知识面的外语人才,从语言层面为影视剧的&引进&及&出口&把好关,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播本民族文化。
  4.英语播音方向
  英语播音方向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娴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过硬的英文媒体新闻素养,并能够胜任英文国际媒体策划、采访、翻译、编辑、播报、评论等各项职业角色要求的英语广播电视新闻人才。本方向以培养国际传播人才为目标,以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文学及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的理论平台为依托,以跨文化传播的各项理论为学科理论基础,重点研究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与策略,探索不同语言环境下播音主持的文化交际策略及传播模式,形成了以语言为外形,以文化为内核,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研究的鲜明特色。2016年“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6月6日讯(记者孙琳)6月6日上午,由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举办的&2016年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在北京正式开班。本次研修班以&影视互译、文化共享&为主题,共邀请了来自蒙古、韩国、哈萨克斯坦、越南、印度、缅甸、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爱尔兰、乌克兰、德国、美国、埃及、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等30个国家的近60位电影节、影视机构负责人、译制专家参加。
  从6月6日到15日这10天里,60位关注电影电视创作、长期支持和参与中国影视作品海外译制推广的研修代表们,将以工作坊形式跨京沪两地展开研修,参访中影集团、中央电视台、广播电台、北京学院、电影资料馆、中国科学院、上海广播台等近20个工作坊合作单位,深入了解中国影视发展历程和当代创作现状,并就如何中外影视行业的信息沟通与互译合作,如何推动中外优秀影视文化作品的互鉴与传播,如何理解中外影视受众的差异化需求,加深中外民众的互信与理解等议题开展深入、专业、务实的讨论,并推出多语种的《中国影视机构和作品选粹》和展览等具体成果。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戚德祥、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等负责同志参加了开班仪式并致辞,中央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等工作坊机构领导和代表对与会研修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
  朱琦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是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创新举措,也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中外文明互鉴的务实手段。通过邀请各国在影视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与一定影响的代表们访华研修、切磋经验、互通有无、选译作品,可以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和分享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国际智库&请进来&的有效结合。世界各国文化习惯、语言特点、艺术创作风格和市场需求不同,但文化心理是相通的,只有不断加深沟通、深化了解和认知,才能消除隔阂、扩大理解,实现&美美与共&,促成务实合作,让包括影视作品在内的各国文艺创作成果通过高水平译制,跨越语言障碍进入千家万户,切实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周继红副司长在致辞中说,以影视作品为载体的文化交流,能穿越时空的经纬,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连通,帮助构建起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理解和信任的桥梁,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相处,也让中外影视产业实现更大规模的合作与共赢。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增长迅速,2015年共生产电视剧1.6万余集,电视动画片近14万分钟,故事影片686部,全国电影票房达440.7亿元人民币(约合67亿美元),观影人次达12.6亿人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影视剧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而只有借助更好的影视译制,中国影视作品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传播更远、影响更大。
  北京语言大学戚德祥副校长提到,在中国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走出去&的过程中,优秀的文化译介推广是不可或缺的桥梁和使者。北京语言大学在全球拥有180多个国家16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他们中不少人都是看功夫片长大、对中国影视作品故事如数家珍的&中国通&,对于译介中国影视作品有着浓厚兴趣。北京语言大学在此次研修班期间将正式启动&中外影视译介推广全球合作平台&,以互联网为纽带,团结联络中外优秀影视译介推广人才和机构,让更多知华友华、融通中外的文化使者们参与中外影视交流事业。
  中国传媒大学廖祥忠副校长指出,中国人对世界影视文化有着开阔心胸、能够理解和热爱来自世界的影视营养,影视译配历史也有深厚渊源。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国传媒大学就曾先后开办23个外国语专业,并开设了影视译制课程。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在国内开设首个影视译制专业,建设了本科和硕士培养点,为中外影视译制交流做出了贡献。随着中外影视市场不断壮大,影视译制人才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此次研修班期间,中国传媒大学将举办&中国影视翻译教学研讨会&,利用这次研修机会,邀请中外专家一起推动中外影视译制方法技术的深入研讨和对话,让影视译制越来越&专业&。
  曾将《温州一家人》等中国当代电视剧译介到本国的哈萨克斯坦代表努斯普詹诺夫&叶尔泰,以及在法国译介推广了数百部中国电影作品的法国法中文化协会创办主席、&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高醇芳女士在开班仪式上作为研修代表发言,表达了对研修班成果的热烈期待。
  去年6月,首届&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在上海成功举办,得到海内外业界专家好评,开启了中外影视译制的国际化专业交流与合作机制。今年来华的海外研修代表国别更加丰富,研修内容也更为深入,不少人都是带着&寻找最好的中国影视作品&而来。此次研修班的举办,无疑将对推动中外影视译制合作,特别是高端人才的交流与影视合作成果的孵化,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和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兴趣组织也必将加入中国影视对外翻译的队伍中,让世界各个语言的&粉丝&观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原汁原味中国影视作品。正如主办方在此次研修班宣传片中说到的:&好作品,要让全世界一起看!&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晨读香江》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文杰 DN027
相关阅读: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译制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