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风扇声音大内部风扇旁边那个可以按下去的类似按钮的是干什么用的?

外行看热闹,有啥不可以:一个电脑盲的MacBook Pro使用心得
感谢的投递
我不是Geek,我不懂电脑,但是我也要用电脑,所以我要选择电脑。之所以突然想写这样一篇文章,不是想和大家讨论技术参数,也不是讨论性能好坏、系统跑分这些量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根本不用我说,大家要买电脑,去网上看看配置,看看测评,什么都有了。
具体细节上的好坏,我会在下面的附录里面告诉大家,如果大家等不及,可以直接拖到最后去看附录。我只是想从一个纯用户(或许也是蠢用户)的角度,说一下我
为什么会从PC跳槽到Mac。我相信随着苹果电脑的普及和降价,越来越多的人会面临这个选择,我只希望这样一篇文章,能够帮助同样不是很懂电脑的你作出合
适的选择。文章有点长,相比于老罗的三评苹果(、、),我一次过写全了,省得又留坑。
【引子:我们都是电脑盲】
&& && 我记得大学时有一次去交大商业街理发,里面的人正在重装电脑。那个给我理发的小哥冷不丁对着装电脑的人说了句:“装软件时别忘了装Comic。”让我不由得哑然失笑——Comic是交大的网络娱乐平台,只是一个网站而已,估计他们平时都是把网页做成快捷方式摆在桌面上用,以为这是个软件。自然,这样小白的问题遭到了装电脑大叔的鄙视,曰:“自己输网址不会啊。”怎料小哥理直气壮:“一个个敲那不要累死啊!”。大叔黑线。
&& && 我第二次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用上第一台iPod touch,当我登陆App Store,惊讶地发现人人网、Facebook、twitter、天涯等等这些网站,真的都被做成了软件——对,不仅仅是手机版,不用“一个个敲”,而是摆在桌面上的软件,点一下就可以。理发小哥成功输出价值观……
& & & 再说一个故事吧。虽然我接触电脑非常早,上幼儿园时家里就有了一台386,上初中时就有了自己的电脑,但我似乎从来无兴趣去了解自己电脑的特性,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删除一个软件只要将这个软件的文件夹拖进回收站就好了,于是乎资源管理器被我弄得乱七八糟横尸遍野。直到后来,我慢慢了解了“注册表”的概念,不由得笑话自己当年图样图森破。
& & & 我第二次想起自己图样图森破的时候,是我用上了MacBook pro,发现在Mac上删除大部分软件的确可以直接拖到垃圾桶里的,不由得感到自己成功输出价值观……
& & & 其实这两个故事里,我和理发小哥并没有本质区别,说到底,都是电脑盲而已——需要用电脑的电脑盲,仅此而已。
&& && 在掰扯自己的MacBook pro之前讲这两个故事,是想说这个世界上不会用电脑的人应该是大多数,而且这个会与不会也是相对的,可以说,相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言,每个人都是或多或少地“不懂“电脑。然而说一千道一万,电脑仅仅是一个工具。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自己电脑知识欠缺而导致很多事情做不了,那无疑是很令人沮丧的。
&& && 所以,如果能够有一种机器,让人用最少的专业技能干最多的事情,着实善莫大焉。
&& && 我以为,MacBook就是这样的一种机器——至少是在我这么多年与电脑的斗争中最接近这个目标的机器。
【转变】& &
&& && 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平生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电脑太慢。所以我对Windows是没有半点好感的。windows的那个报错声和红叉叉简直就像梦魇一样伴随着我的电脑生涯。而且让我愤怒的是这样的报错似乎没有半点规律可言,经常是一个文档上午打开时好好的,下午打开就是红叉叉,告诉你那条内存地址又不对了;或者msn这一刻还能登上去,在下一刻就登不上去了;或者Comic只要拖动进度条就要报错退出;或者突然中木马了,或者诺顿认为我中木马然后就发飙了,或者诺顿要更新然后我的电脑就卡死了……一次次面对电脑在心中绝望地怒吼。吼完,却无奈地望着一地鸡毛,重启。
&& && 后来在崔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快速重装系统。就好像中世纪的欧洲医生,以放血灌肠为治疗疑难杂症之法宝,重装系统也成了我在Windows下的一招鲜吃遍天。每每看到系统的红叉叉开始蠢蠢欲动之时,我便邪恶地插进雨林木风ghost盘,恰似昆仑崩绝壁,又好像台风扫寰宇,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 && 虽然如此,我在国内时却从来没有考虑过Mac,无它,应用太窄——不能用QQ,不能用网银,不能看PPS,一堆游戏都玩不了,word虽然有但是据说和windows渣兼容——那买来干嘛呢?
&& && 印象中我第一次对Mac开始蠢蠢欲动,是来美国之后偶尔用了一下朋友的MacBook Pro,瞬间被那块触摸板征服,圆滑顺畅,加上惯性滚动,浏览网页文档实在是大大地顺手。以至于我回来之后用自己联想笔记本的触摸板(也号称有multi touch哦),就感觉好像得了帕金森一样,怎么样都摸不准。直到今天,我还是坚持认为苹果相对于PC的最大优势就是那块触摸板——想必这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要不然苹果也不会在其最新的台式电脑iMac上将触摸板作为标配。
&& && 第二次对Mac动心,是因为Mac OS下的演讲软件Keynote(相当于PPT),不论是效果还是易用程度都完爆PPT几条街。我是一个对presentation有着固执追求的人,也时常为Powerpoint苍白的效果而苦恼。尤其是当Openoffice都推出3D效果的时候(linux版),powerpoint 07更是相形见绌。有一次我忍无可忍在linux下用openoffice做了一个PPT,没想到因为显卡驱动的问题在外接投影仪时黑屏了,好在我早有准备处变不惊用PDF做了那个报告,但是那些华丽的3D效果也最终没有用上,让我懊恼不已——这可是我抄了无数代码才折腾出来的3D效果啊。不过这次也让我明白,作为操作系统还是原生的最靠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始终对Android平板电脑持保留态度,毕竟软硬件分开做虽然号称开源,但是效果总归打折扣)
&& && 再往后,发现组里很多同学、包括自己的老板都用的是mac,好像我从来也没和他们发生什么文档不兼容的事情,这减少了我对Mac的恐惧。 于是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某年某月,借着qualify水过的由头,倾其所有花了两千美刀买了一台15‘的MacBook Pro。那真是倾其所有,账户瞬间变三位数。
& & & 为什么要买15’呢,除了性能比较好之外,主要还是我之前在14‘的“小屏幕”上看文献感到非常痛苦,所以立志要买大屏幕(如果不是因为17‘ MBP的配置还不如15’,说不定当时我就心一横搞个17‘的笔记本回来了)。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在Mac上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有着功能强大的Preview软件加触摸板硬件,文档的缩放、滚动,乃至三四个文档之间的切换甚至同时浏览都不成问题,15’和13‘没有太大区别。相反前两天我和组里的印度大叔讨论问题时用他17’的toshiba看了个文档,那种蛋疼菊紧的感觉再度如影随形——可见浏览文档的体验更多取决于软硬件界面的设计,而非简单地屏幕大小。
&& && 说道这个界面,Mac有一条被不少人抨击的特点:所有窗口都不能最大化(除了Office for Mac保持了自己的最大化特技)。可我恰恰以为这是Mac的优点,窗口要那么大干什么呢?很多时候一个word文档最大化了,一半以上的屏幕被蓝底子和工具栏占着,一个网页最大化了,一半的屏幕都是白板儿,那搞那么大有什么意义呢?相反在Mac下,窗口大小完全取决于窗口里面内容的大小,不会有软件毫无意义地涨满整个屏幕,难道不是更有效地利用了屏幕吗。
&& & (如下图,当我同时编辑三个iWork Pages文档的时候,我可以将三个文档叠起来,然后用cmd+`快速切换。不论文档里面的内容如何放大缩小,只要我一点左上角的绿色键,窗口会立刻根据内容进行缩放。如果是PC下的word,窗口大小是和内容面积无关的,完全要靠手拖,自然就不方便了。)
&&&& 说到这个iWork系列,相当于苹果推出的Office,当然功能比Office弱了很多(价格也便宜很多),只有文字编辑软件pages,报告软件Keynote,以及表格软件Numbers。其中Numbers相比Excel就是个渣渣(余窃以为Excel就是微软一招鲜吃遍天的利器),而keynote基本完爆PPT(除了SmarArt,当然完全可以在PPT里面做好SmartArt然后粘贴到Keynote里去),这个已经是大部分使用者的共同观点了,我不再赘述。倒是这个Pages,我不由得掰扯两句。很多人认为Pages不如Word,我却独独喜欢Pages,反正常用功能诸如公式、生成文献等等一个不差,尤为我所独爱者乃是Pages里面图片和文字的和谐共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往Word文档里面插入图片的时候感觉图片周围好像装了强力风扇,吹得文字满天乱飞,要设半天“环绕”才能搞好这个问题;而且文字环绕非常不安分,你上面插入一段话下面的图片又开始抽风了。Pages就好得多,大家各行其道,就算是图片强行插入,文字也只是将将让出一块空地即可,不会搞得混乱不堪。
&& && 花这么多篇幅讲文档浏览和编辑,一方面的确是因为大部分人用电脑就是干这个的,也是因为这就代表了Mac OS用户体验中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自然”,不用考虑电脑怎么想,而是你怎么想就能怎么用。包括用Spotlight快速寻找打开要使用的一切文件或程序,包括之前说的安装/删除程序的简单操作,甚至包括不用考虑病毒、木马、杀毒软件、越用越慢这些劳什子,甚至包括哪怕开了十几个Excel文档机器依旧能够运转自如,这都是Mac让我感到十分心水的原因。
&& && 套用一句话,Mac最大的好处是让你感受不到这个电脑的存在,只有“你”和“你要做的事情”。
【配置与价格】
&&&&& 好了,说了那么多心水的东西,来说说不心水的,也是被无数人攻击的东西:性价比。
&& && 的确,如果只是看技术参数,Mac的性价比只能用寒碜来形容:我记得我室友曾经在特价时花了八百美刀(原价大概一千二三百的样子)买了一台15‘的联想Ideapad Y550,四核处理器,GT320M显卡;三个月之后我花了将近两千刀(含税和配件)买了一台15’的MacBook Pro,双核处理器,GT330M显卡——你们会觉得我疯了,不是吗?可是如今一年半过去了,室友的联想已经退化成了台式游戏机,因为电池不好用了,系统也不稳定了(和我的那台联想IdeaPad出的问题遭遇类似),然后他也买了一台MacBook Pro。
&& && 平均来看,苹果电脑相比同系列的PC是要贵个30%左右,如果考虑到其他牌子的PC整天做特价,这个差价可能还要更大。再加上因为各种不兼容而上马的价格不菲的苹果配件(比如哪个坑爹的视频转接口,比如MacBook Air上网线转接口,比如因为USB接口不够而被迫买的蓝牙鼠标),一台苹果电脑的价格只能用丧尽天良来形容。这个差价一部分是由于硬件、工业设计和操作系统的优势(比如同样是Multi-touch touchpad,联想和苹果就是夏利和法拉利之间的区别,然后MacBook pro的一体成型铝合金机身也算是工业设计的翘楚,至于Mac OS相比windows的优势也已经被人嚼烂了),另一部分,毫不掩饰地说,就是苹果的超额利润——由是观之,苹果绝非善男信女。
& & & 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感受和体验,在于这台电脑好不好用,价格能不能承受,而不在于苹果挣了多少钱,对不对?用户体验值多少钱,这本来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概念。比如说我有一个同学为了“看着爽”,宁愿多花几十上百美刀去买硬皮的教科书,让人为之侧目;有些人却宁愿不花钱在电脑上看PDF版本的教科书,也让人蛋疼菊紧。人各有志,不论是觉得苹果抢钱,还是觉得苹果物有所值,都有各自的道理,没必要强求。
&& && 其实,如果苹果电脑的价格和普通PC差不多,估计我也没必要写这篇文章了。就冲着那个漂亮的界面,估计很多人都会对Mac趋之若鹜。我写这篇文章,大谈我的感受,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权衡“价格”和“体验”的时候,能够多一份考量。
【果粉和Geek】
&& && 如果仅从拥有苹果产品的数量来看,我对“果粉”的称号似乎辩驳无力:从高中毕业买的第一台iPod mini开始,我拥有苹果产品的数量已经不少,包括iPod nano,iPod touch, MacBook Pro, Time capsule, iPhone等等。但是这个趋势在很多人身上都能看到:一旦购入一件苹果产品,便会源源不断地购买苹果产品。周围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由iPod感受苹果强大的用户体验,然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采购大件——何况在美国,对于一个有正经工作的人而言,苹果产品比PC贵出的差价几乎可以忽略(对于iPhone,iPad之类,苹果反而比同类产品更有性价比)。
&&   但是不要误会,我从来没有去“粉”苹果产品。首先,我认为PC是生活必须品而苹果不是,如果只让我买一台电脑,我肯定会选PC,至今我的PC还是我的主力游戏机;第二,我毫不否认苹果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人蛋疼不已的资源管理器,比如用起来惊天动地的原生网页浏览软件Safari;第三,对于国内的很多人,我其实不推荐使用苹果的,尤其是考虑到国内很多网页(包括网银和中国期刊网)只支持IE浏览器,光这一条就能让苹果在工作中毫无用武之地。
&& && 正如我在文章开始所言,我始终觉得电脑只是一个工具,我相信世界上大多数人会和我有一样的看法。人是很难去“粉”一个工具的,苹果在性价比严重欠奉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不是一个简单的“忽悠”能够解释的。
&& && 不过作为一个苹果用户,我也不能理解果粉的很多想法。我的理解是因为中国宗教信仰不普遍,所以很多国人就把外国人喜欢上帝安拉的劲头拿出来去“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某个足球队,比如某款电子产品,比如某款汽车。中国的足球/数码/汽车论坛里面,大家主要干的事情就是不同支持者之间互相猛砸。当然还是那句话,人各有志,反正买苹果产品花的是自己的钱。   
&& && 我知道,很多Geek,对于苹果十分不屑,linux用户或许会认为苹果系统太封闭(比如曾经臭名昭著的苹果不开放显卡高清解码,以至于在网络上看高清电影的时候只能靠CPU硬干,机器动辄进入烤肉状态),码农们则会认为Visual Studio完爆Xcode几十条街。
&& && 余窃以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层次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以电脑为工作的人和以电脑为工具的人对电脑的认知肯定不同。我常常用来说明这个问题的类比就是:男生每每笑话女生看足球只是为了看帅哥,却忘了自己看言情剧时只是为了看美女。由是观之,别人的角度对于自己不一定适用。
& & & 总而言之,我相信有电脑高手看完此文(甚至未俟看完),会鄙夷的一笑:“果粉洗脑文。”&于我而言,我不期望改变别人的看法。只是,如果你和我一样是电脑盲,如果你和我一样用电脑只是工具,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被Windows的渣稳定性搞得胆战心惊,或许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附录:苹果的好与坏】
系统稳定,没有病毒木马,不会越用越慢。
硬件靠谱,驱动都是原生驱动,不会有兼容问题(比如升级Windows 7之后耳机没声音了)
Mac OS强大的内存调用功能,哪怕打开无数程序,也能切换自如。
良好的界面和用户体验。
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包括原生iLife套件,含照片管理iPhoto,视频制作iMovie(完爆Windows Movie Maker一百条长安街) ,以及音乐编辑garage band。DVD player也非常好用。至于进阶版的Final cut pro或者Aperture我就不说了。
贵,各种配件、升级极为坑爹。
和一切IE内核的网站无兼容或者渣兼容。
严重吃内存和硬盘。说句老实话,Mac OS的快固然有其设计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视它对硬件无底洞一般的需求。Mac OS对CPU的要求不高(当年IBM系列CPU的速度只有因特尔的三分之一),但是对内存和硬盘要求很高。我的MacBook Pro升级到Mac OS 10.7 (Lion)之后,竟然4G内存都不够用了,只好升级到8G内存——要知道,Windows 7 32bit至今只支持3.25G的内存。
关于软件和游戏:
目前主流办公软件和科学软件基本都是Windows/Mac跨平台的(要知道在美国学术界主要都是用Mac),或者都有Mac equivalent (比如Origin Pro)。加上新出的Office 2011 for Mac已经大大加强了和PC版的兼容,所以用Mac来工作已经问题不大了。
一些常用的软件,比如BT,快车,电驴,暴风影音等等,都有相应的Mac版本。
倒是很多国内的软件,比如优蛋、风行等等,暂时还没有Mac版,或者比如迅雷,Mac版还做得十分山寨。
但是考虑到iOS的大量普及,再参考QQ、PPS、PPTV这些在iOS上完善之后在衍生出Mac版本的历史,我相信很多国产常用软件终究会在Mac上普及的。
最后,说道游戏的问题,先不说游戏版本的问题。老夫窃以为,Mac作为游戏机,甚至是主力游戏机,是不合适的。首先是因为价格,入门版的Mac价格尚可接受,也能应付绝大多数事情,甚至做视频也不在话下;但是要玩大型3D游戏,要上独立显卡版的Mac,这个价格就海了去了,单单和入门版之间的差价都够买一台普通的游戏本——那你说这是何必呢?其次是因为MacBook的散热,因为其紧凑的设计,导致散热不是特别好,所以显卡稍微一工作,风扇就会抽风,非常吵,大大破坏游戏乐趣。第三还是因为很多游戏根本原生不支持Mac,当然理论上只要破解了任何游戏都能跨平台——但还是那句话,何必呢?Mac上有一些不错的小游戏,适合工作之余打发时间,或者再装个魔兽、帝国3、使命召唤4之类的经典老游戏是不是拿出来爽一把,那些最新的3D大型游戏还是算了。
[责任编辑:youyoulan]
-5-4-3-2-1012345
当前平均分: 打分后显示
-5-4-3-2-1012345
当前平均分: 打分后显示
Advertisment ad adsense googles这种鬼天气,谁也别想骗我去户外!什么?你说附近有皮卡丘?——我出发了。
苹果今天为各大平台的多个系统进行了版本更新,其中包括iOS 10 beta 3、macOS Sierra ...
无缝世界大地图,畅爽轻功任遨游,力求还原给玩家一个真实交互的大荒天下。
各位,你们有在海外使用Apple Pay的经历吗?
跑分信息才泄露没多久,真机外观设计今天就被曝光出来了。
不管 iPhone 7 如何升级都会买买买的人,请举起你的双手!
虽然这是他们的自由,但毕竟苹果也是重大客户,如果询问意见那也是很正常的。
深空黑+夜间模式,想想就够黑的了。
尽管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但是将闲置物品再利用的想法却越来越被大家推崇,...
相信很多玩家一定都看过《爱宠大机密》这部动画电影,近日,EA就推出了其改编手游《私...
相信很多玩家都应该还记得在2010年期间迅速走红的虚拟形象“汤姆猫”。虽然如今它的人...
近日,一个叫做《Prisma》的 App 火爆国外。这个 App 看起来不过就是能够将普通的自拍...
《精灵高中》是美泰推出的一部既有趣又幽默的系列动画,精灵高中汇集了一群神奇又时尚...
上周四 iOS 国区上架了一款名为《FIE Swordplay》的击剑游戏,FIE是法语 Fédération...
你肯定有过这种经历,比如走在外面看到路边有一朵十分可爱的小花,或者一株长得很可爱...
相比传统的外接 U 盘,HAME U1 的无线技术让其携带和使用都更加自由。
不过变魔术也是需要一些成本的,凑齐这堆零件也得几百美元~
UBTech Jimu Robot Meebot kit和Animal kit 从积木的角度来看,比普通积木难度要高,...
既然很多人都把iPad Pro看成是一台缺少了键盘的笔记本电脑,那么这个键盘配件自然是很...
昨天法国NWE某编辑发了一篇文章,据说是来自官方的EarPods,然后我们的国外同行也不淡...
可以预见的是,届时又会有一大批用户发出“在充电的时候无法听歌”的抱怨。
市面上的 iPhone 保护壳种类繁多,不仅能够保护 iPhone 机身,还可以提供充电、扩展容...
苹果官方数据线兼顾了产品设计美学、质量以及环保这三方面因素,但也正是如此,它在耐...
macbook 左边侧面的一排灯是干什么用的?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99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青苹果, 积分 6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9 积分
左边掌托的侧面,有八个一排的很小的绿灯,旁边还有个圆形的按钮,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一按就会亮,请问这是什么灯,按钮又是干什么的,不会是让你按着玩的吧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749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报告火星人,那是电量指示灯,报告完毕!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046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苹果自制的自爆倒计时指示灯...当你看不到绿灯时你的机器就无法使用了....你就要小心了....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402 小时 UID
帖子 精华4
主题帖子人气
BSB - <This Is Us&
原帖由 fairyvoice 于
08:03 发表
左边掌托的侧面,有八个一排的很小的绿灯,旁边还有个圆形的按钮,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一按就会亮,请问这是什么灯,按钮又是干什么的,不会是让你按着玩的吧 ...
那是电池指示等,按了之后绿灯亮的数量表示电量(全亮为满电)
LS的,偶想警告你一下下
MacBook [2007] | iMac [2010] | iPad mini [32GB, WiFi only] | iPhone 6 [64GB]|
Hackintosh [2014] - i7-4770/GTX 760/SSD 256GB/DDR5 16GB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1724 小时 UID
帖子 精华6
主题帖子人气
Apple的人性化设计~哈哈~让你无聊的时候按着玩~话说LED做动画效果要很精确的控制电流哦~
恩…说真的…那个是电量指示,告诉你电池还有多少电,开机的时候没用,但是关机的时候想看一下还有多少电,就显得太有用啦~哈哈~
恩…d版啊~别警告我啊~我也没说错啊~无聊的时候的确可以按着玩玩的嘛~对吧~我说它人性化也没错啊~总比别的电脑藏在肚子下面得翻开才能按着要人性化得多吧?哈哈~
99%的帖不看二遍~希望我关注?加分、PM是最有效的办法~另:技术求助请开帖,不接受PM求助。论坛使用帮助除外
作为版主,相信在管理操作中一定会得罪人,但希望有更多人因为我的管理而受益。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496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这个可以让他一直亮吗?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389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98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Mac区顾问团团长
告诉你电量有多少的。
follow me on twitter
Contributed by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214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哈哈,观潮解释的很人性化,哈哈!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4755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无聊时候可以自娱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沪公网安备 29号 | 沪ICP备号-1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作为一名不太资深的果粉,我从第一次接触苹果产品至今已经有5年了,今天数了数柜子里收藏的各种苹果盒子,大大小小一共7个。这么看来也缴纳了不少“苹果税”,为什么还是“不太资深”呢?因为直到今天,我才正式地拥有了一台Mac。而我认为,只有体验过了Mac,才可以称得上资深果粉。
印象中第一次被Mac打动是在2008年的苹果发布会上,当乔帮主把一台MacBook Air从牛皮纸袋里拿出来的那一瞬间,守在屏幕前的我和当时在发布会现场的所有人一样,完全震惊了!完整的电脑功能硬是被塞进了一个不足两厘米厚的铝合金机身中,最薄的C面前端就像切菜刀一样锋利。虽然当时在屏幕前看得流口水,但是却丝毫没有想过要购买,因为总觉得它离我太遥远了。后来才知道,其实从那时起我的心中就已经埋下了和Mac的不解之缘。
直到2015年3月的“Spring Forward”发布会上,当Phil Schiller说:“The new MacBook is the first Mac notebook ever without a fan”的时候,瞬间唤起了我心中如同当年发布第一代MacBook Air时的激动。我知道,这就是我要买的Mac。
购买过程省略不谈,咱们先从开箱开始体验新MacBook!
新MacBook的包装就像产品本身一样极简,正面只有一张产品的侧视图。看似简单低调,但却充分炫耀了产品的轻薄。
揭开包装纸、缓缓地向上滑出盒盖,新MacBook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虽然机身只有iPad那么小,但是由于包装盒本身设计非常紧凑,视觉上还是很震撼的。
更震撼的是当你捏住机身上包裹的塑料纸,轻轻往上一提的瞬间。你期待的是一部电脑的厚度,但实际上你见到的是一部手机的厚度,而且这还是新MacBook屏幕转轴最厚的那一端。
通过与第四代iPad和iPhone 6 Plus的对比,相信大家对于新MacBook到底有多轻薄应该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揭开屏幕保护纸,按下电源键。新MacBook的外观相信大家已经看过无数了,所以开箱的部分我就写这么多。下面我想在使用体验方面就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几点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
屏幕新MacBook搭载了一块分辨率的Retina显示屏。关于视网膜显示屏,其实最早在iPhone4时代,我们就已经体验过它的精细与震撼了。后来随着手机行业的火爆发展,其它厂商也纷纷跟进,以至于现在市场上2K屏幕都随处可见,苹果的Retina屏也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了。虽然手机屏幕的分辨率早已逆天,但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笔记本电脑,其分辨率大多数还停留在的“远古时代”。以至于被手机和平板的高分辨率屏幕宠坏了的我,一直不忍在电脑上看东西。打开新MacBook的那一刻,虽然我心里对Retina屏幕的效果还是有一定预期的,肯定会比一般笔记本好。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它的效果再一次震撼了我,感觉就像当年刚看到iPhone4的屏幕一样。显示在屏幕上文字和图片就像是一本印刷精美的杂志。清晰锐利,色彩饱满。从此在屏幕上看东西、写东西都变成了一种享受。而当我回过头去再看自己一直使用的飞利浦23英寸1080P显示器的时候,曾经感觉挺好的屏幕,瞬间low爆了。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屏幕上许多的像素颗粒,字体模糊,色彩也感觉泛白。这种体验完全重现了当年看iPhone4上的Retina显示屏后再看曾经以为很好的3GS屏幕,瞬间感觉再也回不去了。举一个例子,相信许多佩戴近视眼镜的朋友都有过这种体验。就是当你戴了一段时间的眼镜之后,其实你的视力是会下降的,但是你自己根本感觉不到。直到某天你戴上了一副新配的眼镜,这时候你就会发觉,原本清晰的世界变得更清晰了!而当你习惯了新眼镜之后再戴上原来的眼镜,你发现自己看什么都是模糊的。这就是Retina显示屏的真实体验。所以我建议,如果你目前使用的是普通显示器,并且近期也没有购买配备Retina显示屏的Mac的打算,你最好还是不要去体验Retina屏幕了,否则你根本忍受不了旧屏幕的粗糙。最后给大家上一组图片,直观地对比一下新MacBook和我的飞利浦23英寸1080P显示器在显示同一画面时的画质。
新MacBook内建显示器
飞利浦23英寸1080P显示器
键盘新MacBook正式发售之后,我们从网上看到的各种评测中,吐槽最多的就是键盘手感了。主要都是说新MacBook的键程过短,在上面打字就好像在触摸屏上打字一样,由于手指得不到有力的反馈,所以在输入过程中也不知道是否按下去了,心里总是没底。经查询苹果官网的介绍,我了解到键程过短的主要原因就是苹果采用了一种蝶式结构的键盘设计。
传统键盘采用剪刀式结构,按键边缘容易晃动不稳。当你敲击按键中心以外的其他任何位置时,往往会出现不能准确输入的情况。而苹果设计的全新蝶式结构,它比剪刀式结构更宽,并且使用以更坚硬材料制成的单体架构。这让按键不仅更加稳定和灵敏,而且占用的垂直空间更少。
以上这段介绍粘贴自苹果官网。新的蝶式结构让键盘更稳定,不会出现按到边缘不能识别输入的问题,这一点值得表扬。但是重点往往在后面,上面这段话的最后半句“而且占用的垂直空间更少”,我觉得这才是苹果在新MacBook上用蝶式键盘的主要原因。在新MacBook整机厚度只有1.3厘米的情况下,普通的键盘估计都会导致无法合上屏幕,因此苹果在不得不减小键盘垂直空间的情况下,才设计的蝶式结构。而这一结构就直接导致了键程过短的感受。
我觉得在写这篇评测文章的过程中,一开始我确实是不太适应这款键盘的。但是写到文章的这部分的时候,我发现基本上我已经开始习惯它了。不可否认,它的键程确实很短,但是这种感觉毕竟和在触摸屏上打字是不同的,因为键程再短也是有键程的。所以你只要习惯了轻一点敲击按键,很快你就能恢复在普通键盘上的打字速度。这就好比你原来一直用钢笔写字,尖尖的金属笔头划过粗糙的纸面需要费很大力气。有一天你突然换了圆珠笔,一下子可能还不适应那顺滑的书写体验,但是时间长了你也就习惯了。新MacBook的键盘有一点还是值得说一下的,就是它每一个按键的面积都很大,官网的介绍说比其他Mac的按键都要大17%,再加上稳定的蝶式结构减少晃动。我发现自己在打字时真的一次都没出现过按到哪个键的边缘从而没识别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在使用普通键盘的时候是经常会遇到的。
最后关于键盘还有一点没说。据苹果介绍这款MacBook每一个按键下面都配有一颗独立的LED灯用来照亮键盘,这样可以保证键盘的边缘不会漏光。实际体验如图所示,确实几乎没有漏光现象。但我觉得其实漏一点光也无伤大雅,当然一点都不漏逼格更高。
Force Touch触控板新MacBook搭载的Force Touch触控板也是苹果在宣传时的一个重点。不过我觉得对于一个Windows用户来说,应该先从苹果最早就有的Multi-Touch学起,再说什么是Force Touch。“Multi-Touch”直译过来就是多点触控,作为普通消费来说,最早知道多点触控的概念应该是来自于iPhone,当你同时用两根手指在屏幕上舒张或捏合的时候,你就可以放大或缩小照片。这个功能可以说是最直观地展示了Multi-Touch的用途,它让你更自然、更直觉地与计算机互动。可以说是既鼠标键盘之后人机交互方式的一次重大飞跃。苹果笔记本电脑的Multi-Touch触控板,不但使这一直观的操作方式从屏幕延伸到了键盘下方,更在放大缩小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交互方式,让操作Mac电脑更加方便快捷。例如,一根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可以移动光标;两根手指同时滑动可以上下左右滚动屏幕;三根手指同时向上滑动可以调出多窗口切换界面;四根手指同时向左或向右滑动可以直接在不同程序之间切换;五根手指同时向内收拢可以看到你所有的应用程序图标。有了这些手势的组合,你就可以轻松地控制自己的Mac电脑,而不需要鼠标。我认为对于一个长期使用Windows的用户来说,转换到Mac最应该首先学习的,就是Mac的触控板,因为它的用途真的比Windows电脑丰富的多。如果说Multi-Touch触控板在“点按”的基础上增加了“滑动”的交互方式,那么这次新MacBook搭载的Force Touch触控板又给人机交互增加了一种新的途径,因为Force Touch触控板除了能感知点按、滑动之外,还能感知用户按压力度的不同,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例如当你用Force Touch触控板选定一个文件时,轻按可以选定这个文件,这个时候如果你继续用力按,则可以快速预览此文件的内容。再比如当你浏览英文网站的时候,在一个单词上用力按触控板,系统就可以查询这个单词的词意。相信通过这两个例子读者们就明白了,通过感应不同的按压力度,Mac可以实现更多的交互功能。当然在现阶段,由于支持此特性的软件还比较少,但是可以想象,未来大多数软件都会充分地利用这一功能,从而实现更丰富的人机交互体验。
性能新MacBook由于搭载了英特尔最新的Core M处理器,最大功率只有5W,所以完全没有通过风扇来散热的需要。这也就使得新MacBook成为了苹果第一款无风扇Mac。当然每一件事都有两面性,Core M处理器虽然省电发热少,但是它的性能如何又成了人们争论的一大焦点。我本次购买的这款MacBook搭载的是主频1.1GHz,睿频最大2.4GHz的CPU,GPU为集成的Intel HD Graphics 5300。许多人看了这些参数都不禁质疑这台Mac是否会很卡。我想首先从主观的体验上来说,我在日常的使用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卡顿。我的“日常使用”主要包括:编辑文字、表格,浏览网页,编辑iPhone拍摄的照片,在线听音乐、看视频等等。我想如果你在电脑上大部分时间也是进行这些活动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款MacBook的性能不够。在写到性能这部分的时候,我原本想具体地分析一下Core M处理器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数据来说明性能到底如何。但是在查阅了大量关于CPU性能的资料之后,我忽然在想这些看似非常高深的知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有多大意义呢?大家买电脑的时候只要感觉流畅好用就可以了,除了少数的极客用户,有多少人会在意Core M的主频到底比Core i3低多少呢?所以我在性能这部分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不玩大型游戏,这款新MacBook的性能完全满足日常的办公娱乐应用。在考虑是否要购买的时候,性能绝对不是你应该纠结的一个因素。
有一点我在这里必须要好好说一说,那就是新MacBook的无风扇设计,这也是吸引我购买它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首先这款MacBook在使用中真的十分安静,因为传统笔记本电脑中产生噪音的两个部件都被取代了。原来“咯咯”响的机械旋转硬盘换成了SSD,原来“呜呜”响的散热风扇完全消失了。所以你在使用新MacBook的时候就像是在用一台配有键盘的iPad,不管你在上面做什么,你都可以完全地专注于屏幕上的内容,而不会受到任何打扰。但是这种完全静音的体验也给我带来了一点困扰。由于系统在运行的时候没有任何声音,所以当我合上笔记本盖子的时候,我完全无法判断它是否已经休眠了。或者当我在使用的时候离开桌子一段时间再回来,如果仅通过观察,无法知道电脑仍然在运行还是已经休眠了。整台电脑没有任何指示灯,就连Mac电脑象征性的发光Logo,在新MacBook上也不会发光了。它就像一台iPad,只有屏幕亮着和不亮两种状态。由于SSD固态硬盘的反应速度极快,在屏幕点亮的一瞬间,你就可以开始正常使用了。
电池续航最后我们来说说新MacBook的电池续航能力。先给大家放一张电池使用情况的截图。
我是从星期日上午11点开始在这台MacBook上写这篇评测文章的,当时电池刚刚充满,所以我就拔下了充电器,看看到底能用多长时间。首先说明一下,在整个使用过程中Wi-Fi和蓝牙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屏幕亮度为50%。我是在pages中编写的此篇文章,过程中将iPhone拍摄的照片用AirDrop传输到笔记本上轻度编辑并插入文档,写作时使用Safari浏览器上网查阅一些资料,休息的时候就合上盖子让它睡眠。从周日上午11点开始写作到周一上午9点写到电池续航这部分时,还剩余31%的电量。根据系统预计的使用时间,我完全可以在电池耗尽前写完这篇文章。所以总的来说,充满电的MacBook完全够你一天的使用。就像使用iPad一样,你不用总担心它什么时候没电了。
总结两天的体验过后,我觉得新MacBook总体上是一款让我非常满意的电脑。虽然它也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颜值实在太高,逼格直接爆表!在购买之前我还在Air和Pro之间纠结过很长时间,但是现在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各位朋友:若果你对性能没有很高的要求,又想买一台好看的电脑的话,就买新MacBook!不要想下一代性能是否会更好,因为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代产品。如果你第一眼就已经喜欢上了他,那么请别再犹豫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买!买!买!
注册或登录数字尾巴帐号即可发表评论
我承认自己是果粉,也承认还没去体验过new MacBook,不过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键程的问题?有那么严重?大家都说机械键盘手感好,可我真心觉得难用,打字特别不舒服,手指总在上面摔跤,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打个字就非得打得噼里啪啦的。讲道理,有些人就喜欢键程短的,这样就是奴隶了?顶楼那个回复也真是好笑!
我承认自己是果粉,也承认还没去体验过new MacBook,不过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键程的问题?有那么严重?大家都说机械键盘手感好,可我真心觉得难用,打字特别不舒服,手指总在上面摔跤,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打个字就非得打得噼里啪啦的。讲道理,有些人就喜欢键程短的,这样就是奴隶了?顶楼那个回复也真是好笑!
中国人都是外国产品的奴隶,mac明明键盘不好用偏要说好用,显示屏分辨率虽然高,但显示显示效果根本没ipad舒服,总之,我很不喜欢。
呵呵,你接受不了的事情多的很,难道你不能接受是正常他人喜欢就是另类?
屏幕涂层的问题怎么破?
写的非常好,赞一个,又动摇了我想买New MacBook的心了
想问一下。。能不能带的动After Effects cc。。。
想问一下。。能不能带的动Photoshop cc。。。
OK,还觉得这个配置带ps会卡
有一句话我很赞成,就是对于普通用户用着流畅舒服就行了,不用去纠绝对的配置。
纠结哪个颜色,已有银色电脑所以不考虑,黑色觉得没特点,金色又怕人说土。有建议吗?
建议金色吧。黑色你自己觉得没特点,金色怕别人说土。自己用的电脑,何必太在乎别人怎么说呢。
我是一个大SB
最近学人理财玩P2P,在麦钱网投资几个月赚的利息加上卖掉旧本的钱就能试新机,可没想到悲剧从此而来。
4月卖了14air,买了15 13寸pro。
7月卖了pro,买了17寸高配外星人。
8月卖了外星人,想买15寸pro,才发现CPU万年没更新了,想忍忍等skylake。。。问题今年能不能铺货啊,报警了。。。没电脑用了
有多少人在等15寸更新skylake的朋友啊?
顺便黑一下外星人,这做工品控太捉急,大家以后别上dell船。。我去了然后湿了一身又回来了。。
命名好做作 ,装逼神器!!!!!!!!!!
做为一个上网本来说,1W多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MB是一个价格太高而非常优秀的上网本...我感觉也是啊,哈哈
没看明白这款电脑拿来干什么用的
弱弱的说句喜欢macbook只为了质感。。。因为实在受不了塑料壳的笔电
macbook亮点确实很多&&对于要开虚拟机的人来说&&CPU确实是硬伤啊&&接口也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我戴眼镜,度数15年没变化
表示已经用的不想再用了。。。最恶心的地方就是磁铁的电源插头,经常动不动就断了,我的上面四个金属小豆豆已经有2个变成黑色的了
时间长也就习惯了_(:з」∠)_这也能洗地
虽然我在14年末入手了macbook pro15低配,但看了发布会,实在是震撼
很羡慕Pro的大屏幕,要是新MacBook能出一个15寸的就好了!
很羡慕Pro的大屏幕,要是新MacBook能出一个15寸的就好了!
个人感觉,如果这样的键盘设计放在其他品牌的笔记本身上,会被各种抨击,但是放在苹果设备身上,就是各种好。键程短,确实带了使用上的不舒适。这是事实。当然这也是苹果为了轻薄,没有办法的办法。想起一句话,当我们品读名著的时候,不是看好不好,而是品读他好在哪里。。。MBP用户。键盘体验也一般呀。
rmbp的键盘手感和think根本没法比,rmbp的键盘普遍键程偏4短手感偏硬,长时间输入还是得靠外接键盘,只不过触控板的确能甩其他厂商几条街。
苹果键盘的手感并不差,敲几个字就知道了。各种cherry轴的机械键盘也就那么回事。
谢谢您的评价,客观不偏激。我想新MacBook主要想展示的就是笔记本能有多轻薄吧,键程短只是瑕不掩瑜。
我的T430也不坏...看的我这个心动啊...早就想买MACBOOK了,可是家里一个台式,一个笔记本,再买就过剩了...只能等T430寿终正寝了
下定决心淘汰一切乱七八糟的功能重复设备。我目前的装备就是6P+MacBook,在家的话可以外接大显示器当台式机用。
2K屏就是细腻啊,不过Mac还是算了吧
我属于win重度用户,但如果买个mac回来装win又觉得太傻了
所以我还是继续用我的小黑X1 carbon应该还能用好几年
双系统撸过
国企这么干的人可不在少数哦 因为很多办公OA系统都是基于ie开发的,必须用win才能办公
买Mac装Win,岂不是让白马王子骑驴?
深觉苏菲是个强力竞争对手 ……
23吋的屏幕和内建屏幕不能同样的距离观看。请客观点吧。
23寸屏幕在其正常观看距离下,肉眼也是能察觉不如Retina屏的。这里只是为了向大家展示差距是什么样子的。
等15寸出了 买买买
其实我也非常希望屏幕能再大一点儿就好了。
做为一个上网本来说,1W多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MB是一个价格太高而非常优秀的上网本...
我觉得其实功能于ipad差不多的这一款…毕竟配置摆在那里
就是一款试水的产品,为了给投资者一个胶袋而已
看见键盘的时候就很犹豫要不要买了,纠结
666……这帖是我帮你捞上来的 你要好好感谢我知道不~
USBType C呢?,接口太少了吧,忍不了
对我来说最大的败笔就是键盘和性能,我不在苹果这款产品的用户定位范围之内
实验性质的产品,各种新技术还需要至少1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市场验证。现在还不实用,过两年再看吧。
完全没兴趣= ̄ω ̄=继续pro
一款试水产品,因而不顾以往完全把新技术堆叠在一起,因此看起来非常酷,唯独我头疼要插个 U 盘,手机,还得弄个转换头真的很闹心。键盘的话,个人觉得其实适应就好,那些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满意键盘的,他们只觉得机械键盘才叫键盘,那就没办法了。我觉得我适应了键盘,敲字速度不比他们差,反而我觉得玩他们的“高档”键盘才是费力气难受。。。
非常感谢您的认真回复。其实只要不对键盘有特殊要求,一般用户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一款主打轻薄的笔记本,何必去纠结他的键盘呢。
分辨率的提高,让运行速度好像没有提升,感觉还是用PRO比较好
单纯就屏幕而言,现在很多本本的分辨率都很高了,很少有那种颗粒感很强的屏幕了吧,就算是台式的,换个好点的屏幕就解决了
键盘垃圾就是垃圾,不是因为你习惯他了,他就好了...不信,你每天敲桌子,也会习惯的
产品除了性能妥协以外无可挑剔,定位就是不差钱的商务小资人士,家里买个电脑还当大件的兄弟就洗洗睡吧,神舟欢迎你。
压根都不正眼看的东西,1w大洋买来看看图片?
没个卵用的东西
的确好看 但也的确不会买 更看好MBP
说句实话,新键盘的手感的确渣,而且,因为扩大了接触面积,整个键盘的布局都有了一点小小的改变,对于老 Mac用户而言的深深的不适应。。。。。
USB Type-C潜力很大你的意思就是现在体验一坨屎
瑕不掩瑜 日常、基础的办公需求用完全够了基础办公不就是打字吗?3000的本本都可以,mba性价比完爆,打字手感还好
可惜键盘简称短 要不然就是期末写paper绝佳的本了兄台哪个高校的啊
下一代一个接口都没有了有种阉割耳机
作者其他文章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
DGtleStyle
每日推送精选文章
更多福利活动等你
数字尾巴-分享美好数字生活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cbook风扇声音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