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已知已知 如图 梯形abcdD中AB‖CD,∠ABC=90°,BD⊥AD,BC=5,BD=13,则已知 如图 梯形abcdD的面积为______。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BC⊥AB,且AD⊥BD,CD=2,.求梯形ABCD的面积.
∵AB∥CD,BC⊥AB,∴BC⊥CD.(1分)∵AD⊥BD,∴∠ABD+∠A=90°.又∵∠CBD+∠ABD=90°,∴∠CBD=∠A.(1分)∵,∴.(2分)∵CD=2,∴BD=3,.(2分)又∵,∴.(2分)∴.(2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由AD=AB,∠A=90°可得BD的长,又AD∥BC,可得△B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可求解面积.
本题考点:
梯形;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掌握直角梯形的性质,会在直角梯形中求解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
AB‖CD,可知,角C是直角,且角CDB=角ABD.sinA=2/3,则cosABD=cosCDB=sinA=2/3,所以cosCDB=CD/BD=2/3。可以求出BD=3。同样的,cosABD=BD/AB=3/AB=2/3,AB=4.5.BC=根号下(BD的平方-CD的平方)=根号5.所以面积=1/2*根号5*(CD+AB)=13/4*根号5
由题旨:三角形ADB相似于三角形BCD所以角A=角CBDsinA=sinCBD=2/3CD=2,BD=3,CB=(3^2-2^2)^(1/2)=5^(1/2)AB=4.5squABCD=(2+4.5)*根5/2=3.25*5^(0.5)
扫描下载二维码【答案】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D=∠ADB,由AD∥BC可知,∠ADB=∠DBC,由此可得∠ABD=∠DBC,又∵∠AEB=∠C=90&,利用“AA”可证△ABE∽△DBC;(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2BE,根据△ABE∽△DBC,利用相似比求BE,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AE.解答:(1)证明:∵AB=AD=25,∴∠ABD=∠ADB,∵AD∥BC,∴∠ADB=∠DBC,∴∠ABD=∠DBC,∵AE⊥BD,∴∠AEB=∠C=90&,∴△ABE∽△DBC;(2)解:∵AB=AD,又AE⊥BD,∴BE=DE,∴BD=2BE,由△ABE∽△DBC,得,∵AB=AD=25,BC=32,∴,∴BE=20,∴AE=.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要懂得找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解题.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数学
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设∠BCD=a,以D为旋转中心,将腰DC逆时针旋转90°至DE,连接AE、CE.(1)当a=45°时,求△EAD的面积;(2)当a=30°时,求△EAD的面积;(3)当0°<a<90°时,猜想△EAD的面积与α大小有何关系?若有关,写出△EAD的面积S与a的关系式;若无关,请证明结论.
科目:初中数学
已知: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8,0),B(8,10),C(0,4),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移动的时间为t秒.(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若动点P在线段OA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OPDC的面积是梯形COAB面积的;(3)动点P从点O出发,沿折线OABD的路线移动过程中,设△OPD的面积为S,请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科目:初中数学
(;铁岭)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AB=AD=25,BC=32.连接BD,AE⊥BD垂足为E.(1)求证:△ABE∽△DBC;(2)求线段AE的长.
科目:初中数学
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CD,AB=BC,又AE⊥BC于E(1)求证:AD=AE;(2)若∠B=60°,AD=3,求AC的长.
科目:初中数学
如图,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D⊥CD,AB=BC,又AE⊥BC于E.求证:AD=AE.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点,CE⊥BD。
(1)求证:BE=AD;(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解:(1)证明:∵∠ABC=90°,BD⊥EC,∴∠1与∠3互余,∠2与∠3互余,∴∠1=∠2,∵∠ABC=∠DAB=90°,AB=AC,∴△BAD≌△CBE,∴AD=BE;(2)∵E是AB中点,∴EB=EA,由(1)AD=BE得:AE=AD,∵AD∥BC,∴∠7=∠ACB=45°,∵∠6=45°,∴∠6=∠7,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EM=MD,AM⊥DE,即,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DBC是等腰三角(CD=BD),理由如下:由(2)得:CD=CE,由(1)得:CE=BD,∴CD=BD,∴△DBC是等腰三角形。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主要考查你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地相等。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全等的一种。根据全等转换,两个全等三角形可以是平移、旋转、轴对称,或重叠等。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及角都完全相对时,该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正常来说,验证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都以三个相等部分来验证,最后便能得出结果。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③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④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⑤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6.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7.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8.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8.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9.等腰三角形中腰大于高10.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分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如图:直线MN即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2.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 等。(此时以外心为圆心,外心到顶点的长度为半径,所作的圆为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判定:①利用定义;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尺规作法:(用圆规作图)1、在线段的中心找到这条线段的中点通过这个点做这条线段的垂线段。2、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圆心,以大于线段的二分之一长度为半径画弧线。得到两个交点(两交点交与线段的异侧)。3、连接这两个交点。原理:等腰三角形的高垂直平分底边。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46232150621546353624951187281295911.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D=BC=CD,AB=2CD.求证:AC⊥BC.2.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CD‖AB,1.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D=BC=CD,AB=2CD.求证:AC⊥BC.2.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CD‖AB,AC=BC,∠ABC=90°,BD=AB,BD相交于E,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对不起第二题打错了~2.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CD‖AB,AC=BC,∠ACB=90°,BD=AB,AB,BD相交于E,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dbthbfn0058D
1.连接AC,过点D,C向AB最垂线,垂足分别为M,N,先求三角形DAM全等与三角形CNB,得AM等于BN,且,AB=2CD,所以AM等于BN等于一半的CD,且AD=BC=CD,所以BN等于一半的BC,所以角B等于60度,同理角DAM等于60度,又因为AD=CD,AB‖CD,所以角DAC=角DCA=角CAB,且角DAC+角CAB=角DAM等于60度,所以角CAB=30度,所以角ACB=90度,所以AC⊥BC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AC=BC,∠ABC=90°这是不可能的,是不是打错了?
1·取ab中点e,2.题目有错
1.因为2CD=2BC=AB,所以角ACB等于90度,所以AC垂直BC2.第二题的图没有,AC=BC,∠ABC=90°,直角三角型怎样成立,AB=BC吧,这样我就不用图
扫描下载二维码【【初二第二学期关于梯形的数学题】】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 点E是边CD的中点,已知AB=AD+BC,BD=5/2,则梯形的面积为【 】
我觉的应该是BE等于5/2 然后补一个一样的梯形组成一个正方形 又AD+BC=AB 即新正方形的边长 所以得E是正方形的中心 得对角线长5 边长5/√2 所以面积为25/4 不然老觉的E点是多余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楼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取AB中点F,连接EF。则EF为直角梯形ABCD中位线,则有EF=二分之一AD+BC。又,AB=AD+BC.所以BF=EF。又BE=2.5,EF垂直于AB。所以勾股定理。BF=FE=根号3.125.则AB=2根号3.125.那么S梯形ABCD=AB乘以AD+BC,再乘以二分之一注:根号3.125请自己算,谢谢注2:如果没学过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就无法做出这个题。注3:如上...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 如图 梯形abc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