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职业中央财经大学就业率率

50名大学生找到就业单位_扬州日报
第B04版:看扬州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扬州职大艺术学院举行校园招聘会
50名大学生找到就业单位
&&&&本报讯&(飞越&丁蕾)日前,扬州职业大学艺术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暨校企合作就业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行。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产品造型、影视动画等艺术类7个专业共300多名学生参加了招聘会。其中,有近50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现场达成了就业意向。&&&&“今年的专场招聘会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扬州远大、江苏一建等22家用人单位到场参加了招聘会。”学院党总支书记蒋毅说,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了200多个需求岗位。招聘会后学院与18家用人单位达成了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协议,并举行了校企合作就业基地签约仪式。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归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 苏ICP备号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评论 ]>>学生活动>>学生服务
从同学们入校起直到毕业,三年中会有诸如注册报到、勤学贷款、户口迁移、档案转接等等与我们密切关联的事务需要办理。同学们初来乍到,去哪里办?怎么办?在学校东门南侧的校行政大楼里聚集了各行政部门,在这里老师们会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地址:行政楼316
相关学生事务:学生党员的培养 党员组织关系接转
友情提示: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党员因毕业或其他原因离开本校的,应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出。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须由党员本人携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单位党组织办理转移手续,接收单位接收组织关系后,应及时将组织关系介绍信回执联寄、送或者传真至学校党委组织部门。毕业生党员,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工作,在每年毕业生离校(6月16日)前完成。
地址:行政楼213
相关学生事务: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报到注册、学生证办理
3.财务处:
地址:行政楼205 、206
相关学生事务:学费等各种费用的缴纳、学费、助学贷款到账查询、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的办理
友情提示:在校学生参加保险及理赔办法
今年新生主要参加扬州市医疗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学生患病或受意外伤害住院,理赔时需提供:理赔申请(须加盖院系章,写上本人联系电话);本人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住院发票(即:住院收费收据);用药清单(或:费用统计);出院记录(或:出院小结);病历;出院证(或:出院证明书);凭以上手续到财务处办理。?
在扬州市区,保险人指定或认可的医疗机构有: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扬州市中医院?
地址:行政楼103
相关学生事务:学生管理、学生奖惩、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申请、心理咨询、在校生档案管理
5.保卫处地址:行政楼108
相关学生事务:身份证、户口迁移
友情提示:办理户口迁移的有关手续和注意事项
大学生户口实行自愿迁移的原则,迁移的一般程序是:(1)凭录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户口簿到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移手续。(2)到所录取的学校报到注册时,向学校户口管理登记机关递交户口迁移证和录取通知书,经审核符合规定的,由学校户口管理登记机关向属地公安机关申请集中办理集体入户登记手续。
(3)大学生毕业或其他原因长期(永久)离校时,须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户口迁移的过程中,要注意当年有效的期限并一定要及时到迁往地及时申报户口。如果有同学的户口证件不慎遗失或者被盗,应当及时办理补办手续。通常情况下,本人要写出户口证件丢失的原因和申请补办的报告,由学校保卫处证明,凭本人报告、遗失声明原件和单位证明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补办手续。
地址:行政楼116
相关学生事务:学生活动、团组织关系转接、火车票优惠证
7.招生就业处
地址:行政楼114
相关学生事务:就业咨询、毕业生派遣、毕业生档案转接、保管
友情提示 求职节点
考入我校的学生大约在第三学期开始上就业指导课(16学时,1学分),学习就业与创业方面的知识;到第五学期,可以参加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组织开展的择业与就业指导宣传系列活动;同时从2009级学生开始,使用就业指导网络学堂课件,学生可在网上自主选学就业指导内容,作为就业指导课的补充和辅助。到第六学期,基本上进入教育实习实践环节,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个环节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实现了就业。
当然,对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求职过程及其技巧是必须知晓和把握的。
1.求职材料: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讲求诚信。
求职材料是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赢得用人单位信任的重要工具,也是用人单位初步了解毕业生基本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内容全面、突出重点的求职材料,通常是求职者进入职场的通行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就业能否落实。
求职材料包括求职信、就业推荐表、个人简历和其他相关材料(附件)组成的完整材料。
也称为自荐信,与书信的格式比较类似,有相对固定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四个部分。
求职信从形式到内容都应给人以美感。在文字表达方面应注重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一封用词优美、表达流畅的信,既能体现出求职者的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给招聘者以美的享受。当然,在表述中还应当注意分寸,既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闪烁其词;既要措辞恳切,真诚流露出自己对用人单位情况有所了解,又恰如其分勾画出自己的突出亮点,这种勾画应当富有个性,不落俗套。
一般说来,求职信应言简意赅,篇幅不宜过长,版面设计以一张A4纸大小为佳。还需要注意的是,给不同单位的求职信应该是不同的,千万不要用一种求职信去应对所有的单位,如果那样,会显得你缺乏诚意,给人草草应付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对外企可以较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强调自己的特长,而对国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则应如实介绍自己的理论基础、特长、爱好。
就业推荐表
是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发给毕业生、用以反映学生整体情况、证明学生可以到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的身份证明性材料。
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大约当年的11月份,通过有关网络专门系统填写这张表,然后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审核并写上评语,集中打印好,拿到招生就业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加盖专用公章,最后发给毕业生。
推荐表对每个毕业生而言很重要,每位毕业生只有一份就业推荐表,所以,一般情况下,毕业生在投递自荐材料时只用推荐表的复印件,原件只在正式签约时才能使用。
个人简历 其重要价值在于使用人单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求职者的基本状况,使求职者达到推销自己的目的。
简历准备的注意事项:
① 用词精炼
尽量使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不作文学化的修饰。
② 言辞诚恳
简历的写作既不要用第三人称,也不要用第一人称,
避免自夸之嫌;应排除修饰语及带有个人看法的字句,而尽量使用具体明确的短语;不要在简历中表现出你的自负;不要在简历中过多考虑自己的前途。
③ 避免使用模糊语言 要用事实说话,避免使用抽象空洞的措辞。
④ 合理设计版面 最好控制在A4一张纸内,干净整洁,不要出现任
何拼法、语法、标点或打印错误。
主要包括求职信和个人简历中提及的各类活动、资质、获奖
情况等内容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的编排要注意规格尺寸,讲求整齐美观,更要讲究技巧。获奖证书多时应进行适当梳理,按年份或按档次编排;复印件大小以一张A4纸样式为标准;同一类的获奖,重点突出一个奖次最高的,其余可集中排列复印在一张纸上。切忌杂乱无章、鼓鼓囊囊。
2.毕业生个人就业的一般程序
① 认真填写《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并充分准备好自己的自荐材料。
② 广泛搜集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并对需求信息进行筛选。
③ 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情况,确定职业方向。(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就比较明朗了。)
④ 向用人单位投递自荐材料,争取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面试。
⑤ 与用人单位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如系异地就业、人户分
离就业的,则可签订《劳动合同》或由用人单位出具的《录(聘)用证明》。
⑥ 手续完备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应在第一时间寄送至学校就业
指导中心签章。
一般而言,《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式数份,以江苏省为例:一式四份(联),第一联给用人单位留存,第二联毕业生个人留存,第三联交学校留存,作毕业派遣、开具《就业报到证》之用,第四联交地方主管部门(人才交流中心)留存。
未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将合同的复印件或《录(聘)用证明》寄送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留存,并作派遣依据。
江苏省规定,《劳动合同》复印件、《录(聘)用证明》送交学校的时间最晚不得迟于毕业当年的12月20日。
⑦ 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凭《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复
印件、《录(聘)用证明》按期到省教育厅办理《就业报到证》。
⑧ 《就业报到证》一式两份,一份由毕业生领取,到协议用人单位
报到用;一份放入毕业生个人档案,随档案结转。
⑨ 持《就业报到证》并在其规定期限到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报
到,办理档案结转手续。
⑩ 凭《户口迁移证》、《就业报到证》办理落户手续。扬州职业大学
>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31
编辑时间: 08:07:19
内容长度:19470字
图片数:8个
目录数:28个
修改原因:完善正文
评审意见:对版本内容有较大提升
扬州职业大学&-&历史沿革
杨州职业大学扬州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一、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市职工大学
1958年扬州市业余大学创建
1979年扬州市机关干部业余大学更名为扬州市职工业余大学
1983年扬州市职工业余大学更名为扬州市职工大学
1984年江苏省冶金职工(扬州冶金机械厂分校)并入扬州市职工大学
1984年扬州职业大学创建(合署)
1992年扬州市物资职工中专并入扬州职业大学
1995年扬州工艺美术学校并入扬州职业大学
1996年扬州食品研究所并入扬州职业大学
2000年扬州工业职业学校并入扬州职业大学
2002年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分校)、扬州职工学校并入扬州职业大学
1979年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分校)创建
2007年2月,扬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扬州市职业、扬州教育学院合并,筹建扬州科技学院(本科)
2012年四月,扬州市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跟扬州市职业大学合并。
扬州职业大学&-&学校简介
学院现教职工1100多人,专任教师8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00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0人),教师中已获得和正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近300人。有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室40多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00多万元。校内工程实训基地6个杨州职业大学,校外实习基地105个。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外语调频发射台和语音实验室,教室均可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图书馆藏书85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各类期刊杂志约1000种。学院学科门类齐全,设有91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成人业余和开放教育在校生7000余人。学院主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占地1100亩,校舍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近几年来学院先后通过省委教工委和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党委工作合格评估、校风建设合格评估、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后勤社会化规范分离达标评估和“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合格评估,并获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先进学校”、扬州市“先进学校”等称号。学院自我加压,对应届毕业生作出“为每位毕业生至少提供一次推荐就业的机会的”,近三年,毕业生当年一次就业率均达97%以上,位于省内同类高校的前列,“十一五”期间两次被省教育厅和省人事厅评为“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该院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实践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等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组”组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纺织服装类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纺织服装类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该院近几年,已和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进行了互访,与法国、美国等国家联合举办了中外合作班。全院师生员工齐心协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与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和现代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立足本地、辐射长三角,管理先进质量上乘的高等院校。
扬州职业大学&-&文化传统
严谨、勤奋、求实、。
严谨:是一种治学、办事的态度,也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基石。严谨既是对做事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做人的要求。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修养。勤,就是要劳心劳力、锲而不舍;奋,是要有所作为、奋进不止。勤奋,就是要求人们不懈地努力,锲而不舍,奋发图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坚忍不拔,奋发图强。
求实:“求”,指研究;"实",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实,就是追求事物的客观真理。求实,是科学研究的精髓。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教育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证,对于学校而言,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截至2014年6月,该校的明星学生有10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广播台、国旗护卫队、诵读协会、模特协会、魔术协会、YG街舞协会、协会、勤工助学协会。
扬州职业大学&-&现任领导
书记:张网女杨州职业大学
副书记/校长:周胜
副书记/副校长:林道立
副校长:蒋树山
纪委书记:刘建伟
副校长:刘宏
扬州职业大学&-&学院荣誉
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称号。2012年,学校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扬州职业大学&-&对外交流
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致力于扩大与国外大学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开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已与法国曼恩大学、瓦朗斯大学、土伦大学、美国海蓝学院、绿河学院、夏威夷太平洋大学、加拿大圣克莱尔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圣力嘉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英国柯克利斯学院、日本神奈川工科大学、韩国大邱大学、等2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
扬州职业大学&-&院系设置
现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艺术学院、生物与化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医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22个院系,普通专科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人,开设有81个专业和专业方向。
扬州职业大学&-&院系介绍
土木工程学院
学校第一大系土木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知识结构与学历层次合理、职业经历、职教杨州职业大学能力强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达90%,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7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扬州市中青年骨干专家2人,已形成了以正副教授和研究生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另有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12人,其中获得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国家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等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
土木工程学院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学院之一,现设有3个教研室、1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1个省级建筑新材料研发中心,2个市级研发平台,校内实验实训场所面积6000平方米,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45个。现开设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双专科)等4个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40余个教学班。
土木工程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土木工程学院建成最能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最能发挥土木工程人才特长,最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具有鲜明专业的办学实体,成为扬州及周边地区土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的院系之一,20多年来,机械工程学院抓住机遇,革新学科,率先进行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使机械工程这一传统学科焕发出蓬勃朝气。学院开设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01年被定为江苏省高职试点专业,200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教改特色专业。《机床数控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多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机械工程学院师资雄厚,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以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技师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资格的教师占50%以上。学院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承担了省市级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课题,学院教师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机械工程学院各专业办学基础条件好。学院现有机械设计、测量、热处理、金相观察、力学等多个基础实杨州职业大学验室;并拥有数控伺服、机电液控制、逆向工程、数控编程、CAD/CAM、模具拆装等多个与课程配套的专业实验室;学院下属的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6000m2,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曾获得世行贷款项目以及韩国无偿捐赠项目,2006年中心获得省财政资助,用于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建设。中心现有各类普通机械加工设备和数控加工设备近百台套,包括加工中心、数控车、铣、钻、线切割和电火花成型机、三坐标测量仪等新进设备,为学生的实验实训了保障。
机械工程学院2008年将招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四个专业的学生。学生进校后按专业学习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进入高年级可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学习专业方向课程。
机械工程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及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众多竞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学院毕业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宽泛、技能实用,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在同层次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院的招生就业一直呈现“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势态。
园林园艺学院
园艺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原省扬州农业学校的初创时杨州职业大学期,是省内较早创办园艺专业的院校之一,2005年被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确定为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被遴选为省特色专业。多年来,本专业培养了大批面向园艺生产、园林绿化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并以优良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学生多次在国家及省级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省内同等院校中,我院的园艺专业处于较为突出的地位。
园艺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业24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8人,中级职称12人,“双师”素质教师24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各1人,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扬州市农村改革与发展专家组专家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来自行业、的兼职教师15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2009年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园艺技术专业拥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室11个以及较为充足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建有单体塑料大棚、连栋塑料大棚、节能型日光温室、玻璃温室等各类设施面积4200余m,拥有10余家紧密联系型校外实训基地,其它实训基地近30家。2009年“农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实训基地”被批准为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园艺技术专业教师承担了40余项省、市(厅)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省农民培训工程等社会服务项目,社会声誉良好。
杨州职业大学扬州职业大学旅游学院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旅游英语、综合文科、导游等专业,目前有30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
旅游管理专业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是江苏省重点专业。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在江苏省内是首创,顺应了科学发展综合化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毕业生很受欢迎。
“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专业群(由、、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组成)是江苏省高校重点专业群。
旅游学院拥有江苏省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前店后院”式旅行社人才培养基地。
现代旅游实训基地现有旅行社管理实训室、导游信息化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西餐厅实训室、茶艺实训室、普通话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及信息管理实训室等10余个实训室。在全国各地建有一批签约实习实训基地。
旅游学院自筹资金创办了“扬州九州行国际旅行社,为同学们技能实训和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学生在全国旅游技能大赛、全国院校旅游服务技能大赛、省市级旅游技能大赛获得多个奖项。
江泽民同志曾接见学校旅游专业实习学生并合影留念。
旅游学院还主持或参与了一系列国家和省级项目,每年均有一批论文(专著)发表(出版),在产、学、教、研诸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纺织服装学院
扬州职业大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服装纺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纺织服装系是一个拥有纺织、服装学科专业系部,现开设有纺织品设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服装设计(艺术)、服装设计(工程)等专业。特别是服装设计专业,是省级高职试点专业之一,也是学校特色建设专业之一。
纺织服装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资深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本系本着办学质量以社会评价为衡量标准,视人才质量为生命线,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师生在国际国内一系列专业技术大赛中连连获奖,并在科技服务、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服装与纺织专业设有实验室四个,服装CAD中心一个,校内服装生产实训工厂一个(可供四条服装生产线同时进行实训)。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工艺理论、设计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操作水平达到中级工以上,实训能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生化工程系
生化工程系由原扬州教育学院生物系、系与原扬州职业大学轻纺系的部分专业合并而成。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全日制大专生,三十余年来办学规模逐渐扩大,1995年后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生化工程系办学形式多样,除全日制大专班外,还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教育学院、扬州大学举办过在职教师生物、化学本(专)科函授班;全省职校教师多种经营培训班;扬泰两市中学生物、化学实验员培训班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班等。现设有综合理科教育(师范)、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加工技术等7个专业。全系现有教职工33人,兼职教师9人,在校全日制专科生近1100人。
系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教授1名,副20名,博士5名(含在读),绝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团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开展科学研究,近几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生化工程系现有专业实验室10个,面积4000余平方米,同时拥有基因扩增仪、显微图像分析系统、OLYMPUS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原子分光光度计等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及种类丰富的生物标本。能满足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要求,也能满足培训和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要求。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是建校以来就一直开办的系部之一,历史悠远。经过历届领导的关心和历届系领导的重视,电子系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稳定的校内师资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37人,副教授以上教师有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8%,青年教师基本上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此外还聘请校外的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担任兼职教师。电子工程系包括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和物理教育四大类专业,共有班级32个,学生总数近1300人。实验设备方面,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普通物理这几个基础实验室04年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的基础实验室合格评估。此外还建有一大批专业实验室,包括单片机、电子CAD、电力电子、电控及PLC、高频电子、微机原理、计算机应用、电子测量、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传感器及VHDL硬件描述语言实验室等。在电子系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理论教学外,特别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习项目有电子工艺、万用表、节能灯安装、数字钟设计、调频调幅收音机安装、单片机课程设计、PLC课程设计、电子CAD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使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在生产岗位能尽快发挥作用。多年来,本系先后培养了数千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该系的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电子工程系的学生就业形势好,社会声誉高。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校教改试点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校特色专业)、软件技术(与微软合作办学)、应用软件、现代教育技术(师范类)等7个专业,同时办有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四个双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班级37个,在校生1563人。
信息工程学院依据专业特点成立了基础课、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多个教研室。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具有较好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8人,另兼职教师1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1人(其中正教授2人),中级职称的27人,中青年专家3人,硕士研究生有15位,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曾宪梓优秀教师奖、省教育厅优秀工作者,并有多名教师成为学校学科带头人。
信息工程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集成、网络布线、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嵌入式技术、项目工作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计算机房十二个,各类计算机近1100余台,每个机房都可连入Internet,建有校外实训基地4个,为学生提供了最优的实训条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
信息工程学院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十分重视学生思想和素质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大胆创新。各专业开设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特别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突出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训练,各专业均有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要求。主动与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实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开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国家劳动部计算机维修(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网页设计(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等技能课程培训,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方向选修,使学生还能取得两种以上的等级或职业认证证书,拓宽了就业门路。既增缉市场竞争能力,又适应了市场需求,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签约率达到70%左右。
学院现有班级35个,现设有电子商务、营销与策划、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和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和4个教研室。学院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规模求效益,以内涵求质量,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科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2007年所有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生产、、管理的中坚力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现有商务谈判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即将建成江苏省领先的ERP综合实验室和扬州市最大规模的物流实验室、连锁经营实验室,实验室可供学生进行常规的专业实验和模拟操作,完全能满足学生的实验实训要求。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副以上职称的7人,博士6人,硕士11人,另聘有十多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近两年来,学院的教师在全国及省、市各类各级刊物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并承担了一大批省市重大科研任务,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奖,俞国和俞立平老师被评为2004年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俞国老师2007年成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带头人。
经济贸易学院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专生1500多人,成人教育专科及本科生近1000人。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多层次的高级专门型人才,现设有金融与证券、会计电算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专业,各专业开设了既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能满足各自培养目标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博士1人,硕士11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8人,另聘有二十多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从事学院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近两年来,学院教师在全国及省、市各类各级刊物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并承担了一大批省市重大科研任务,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学院现建有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金融证券实验室、商务谈判室、贸易谈判室等实验室,机房现有计算机100余台,可供学生进行常规的专业实验和模拟操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及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外国语学院
扬州科技学院(筹)外国语学院具有三十多年丰富的外语专业办学,办学理念与时俱进,专业设置合理,课程改革到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教育教学的各项辅助设施齐全,报考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人才培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外国语学院现设有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和商务日语专业。下设5个教研室:英语教育教研室、商务英语教研室,日语教研室、旅游英语教研室和大学英语教研室。现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10套,有近700个座位,有大学英语学习中心4个,网络教室9个、教师微机房1个、教学电台2个。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都有教师出国进修、访问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也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作学术报告和访问。外国语学院是扬州科技学院(筹)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学术机构及专家学者保持密切的交流和联系。
艺术学院现设美术和音乐两大学科,有专职教师5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讲师22人,分别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美术学科设有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玩具设计与制造、影视动画等六个专业,教师中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漆壁画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苏省装饰协会理事、江苏省科普美协理事、江苏省漆壁画研究会会长、扬州市美协副主席等。音乐学科设有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两个专业,教师中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舞蹈家协会会员,他们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活跃于艺术创作、和等领域,连年有作品参加国家和省级展览,多次承担省级、市级的大型演出活动。许多学术论文入选国家和省级刊物。为社会设计了百余项工程。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创意思维的训练,系科教学设施完善,现有教学设施包括教室,画室,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音乐厅,舞蹈房,琴房等,此外还有相应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艺术学院是学校的重点的学科之一,师资力量较强,办学条件良好,办学特色明显。多年来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既有高等艺术理论,又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经教育厅批准,学校艺术类2008年拟向全国招收大专生450名。
扬州科技学院(筹)人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8月,是由原职业管理系部分专业和原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育系共同组建而成。现有34个班级,近1500名在籍学生,设文秘(办公自动化)、新闻采编与制作、法律事务、图书与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语文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8个专业。其中,文秘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法律为专升本试点专业,在产、学、教、研诸方向取得显著的成绩,形成贴近社会需求、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服务社会和坚持教学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是两校合并首批升本专业,在50年的办学历史中,向基础教育学校输了一大批合格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学前教育专业是毕业前景看好的热门专业,专业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教育学》课程建设获院优秀成果奖,《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课程在同级同类院校处于领先水平。毕业生就业率、签约率均达到100%。
该院拥有一支在职称结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配置合理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专职教授4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29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9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共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8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0余种,承担部省级社科规划课题3项,获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奖项60余人次。该院拥有办公自动化、现代化网络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经过多年建设,已具有一批稳定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
长期以来,人文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以“基础知识够用,专业能力实用”为原则,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应用性人才。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分别达到98%、70%,受到学校的表彰。
数学系是学校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已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随着学校的发展,数学系不断拓宽办学渠道,逐步形成了全日制大专班、函授班、自考班多种办学形式和专科、本科教育两种办学层次。先后培养了近2000名全日制大专生,3000多名专科函授生,近200名本科函授生,数百名专科和本科自考学生参加了数学系的自考辅导,顺利地拿到了毕业文凭。该系的毕业生遍布全省各地,他们大多数已成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骨干,许多毕业生在省、市教学大奖赛中获奖,已成为教学名师,也有不少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数学系还承担全校公共数学课的教学和高等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辅导,学生参加省高等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
扬州教育学院体育系创建于1977年,是扬州教育学院的一个传统大系。30多年来,体育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合理的育人目标和科学的教学管理,在全省同类院校以及全国的教育学院系统
体育专业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为本省培养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达3000多人。
体育系现有体育教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有田径、体操、体育基础理论、球类和公共体育等五个教研室。全日制专科生170人;在编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7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教育丰富,具备了从事体育专业所有专项教学的能力。体育系教师紧密联系专业教学实际,进行教研和科研活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20多篇,出版专著4部,
编写教材1部,主持部级课题1项,主持、参加厅局及校级课题8项,多项科研成果在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江苏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等重要会议或评比中获奖。
扬州职业大学&-&教授风采
黄迅成,男,1946年生,美籍华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工作于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1984年赴美国攻读学位,后获得美国威斯康皇马凯大学数学统计和电脑科学学位。曾任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教授;新泽西理工大学企业发展中心教授、首席科学家,并兼任中心执行副主任。多年来,黄教授主要从事(保险)精算数学、管理数学、生物、孤立子数学理论、统计及电脑资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艾滋病(AIDS)传染的数学模型;经济生态学的微分方程模型,等等。其中,1993年获美国数学会和加拿大数学会联合颁发的“卡尔渥沦达夫奖”和奖金,成为该奖自1976年设立以来唯一获奖的华人学者。在中外发表论文和著作80余篇。指导硕士研究生11人,博士生4人。
蔡文锦,1942年生,江苏泰兴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市诗协理事,执教基础写作,公文应用文、新闻写作,财会写作,诗词写作,《李审言评传》已出版,著有《陶渊明集斠补新解》、《杜甫专家诗编年评注》、《钱钟书&槐聚诗存&注释》,发表报告文学7篇,论文近30篇,诗400余首,荣获西柏坡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主编《公文应用文教程》、《新闻写作学教程》,负责省课题《泰州学派通论》。
周胜,1961年生,河南郸城人,1981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理化专业,2001年毕业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纺织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和学历。现任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广播电视大学和扬州职工大学校长,教授,东华大学和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多年来,周胜教授一直从事高分子纤维材料结构与物理性能研究工作。先后完成高分子纤维材料结构与物理性能研究课题多项,主持在研的各类省市级科研和教研课题4项。在纤维集合体材料激光空间散射性质与结构的研究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有关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核心刊物填补了高分子纤维集合体材料激元散射特性研究的空白。
李俊峰,男,1951年生,江苏扬州人,原海军工程大学学院外语教研室教授。1974年毕业于第二海军学校,年留学澳大利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外。任职期间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曾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荣获建院45周年功勋奖,荣立过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获全国教学成果军队级一等奖三次,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教授在外语教学和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先后出版《大学英语语法讲座和练习》、《新英语教程》等10部专著,《大学英语教学监测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心理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等10多篇论文,在军队和地方高校中有一定的影响。
孙永如1954年4月生,江苏扬州人,博士,民进扬州市委会主任委员,扬州市政府副市长,教授。1981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1981——1982年任扬州地区文化局办事员。1982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后,任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1990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毕业后,执教于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古代文学博士生指导组。1995年后历任扬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扬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副市长。孙教授著有《》、《柳诒征评传》等专著,参与编写过《》、《》、《资治通鉴新编》、《钱大昕全集》等,并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曾多次获省、学校教学、科研奖。
周德卿,男,1940年生,原扬州曙光光学电子仪器厂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为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广播电视大学特聘教授。196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年,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工作,从事钢铁工业热工测量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年,在扬州曙光光学电子仪器厂工作,从事产品研发与技术管理工作,曾任设计研究所长、副总工程师等职务。曾主持设计多种专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机床交流进给与主轴变频调速系统、温度程序控制仪等。荣获过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与三等奖各一项。1990年获江苏省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多年来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在国内数控机床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机械电子部八五规划数控专家组成员。
刘小中,男,1951年生,扬州职业大学、扬州广播电视大学管理系主任、教授,中国散文理论研究会、全国茅盾研究会、江苏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理事,全国优秀教师。刘小中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他发表的著作《瞿秋白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南大出版社出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项目)、《瞿秋白与同时代人》(南大出版社出版,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著作6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成果获省、市优秀成果奖。
贾沛德,男,1943年生,江苏扬州市人。原工业总公司曙光光学电子仪器厂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他于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逻辑设计专业,1967年南京大学数理逻辑专业研究生毕业,年在兵器工业部第207研究所从事军用计算机和研制工作,1980年后在兵器工业部曙光仪器厂从事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期间,曾参加和主管多项军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兵器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兵工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
石平华,1946年2月出生,籍贯江苏江都。1966年7月毕业于八一农垦大学财会专业,1991年7月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商业会计专业,经济学学士。1997年被评为副教授,先后担任会计专业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主要专业课程。主编和参编《》等专业教材4部,完成扬州市政府科研项目2项,出版专著《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研究》1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6篇,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请为特约研究员,2005年被评为教授。研究方向:无形资产,中国会计与国际接轨。
黄欣加,女,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学士学位。1984年调入扬州职业大学任教,,2006年7月聘为教授,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公共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曾经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苏北分会优秀中青年体育教师称号,负责策划和主编《高职院校体育教程》等4本教材;主持并完成了《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扬州经济崛起与扬州地方高等教育的关系研究》等项目的研究。撰写了《健美操课程中培养女大学生创编能力的实践研究》等30余篇论文,其中有数篇在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曾多次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8课题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体育科学体育史分会优秀论文证书、江苏省数届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一等奖,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许世茂,长期从事文艺思想维学和语言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著述颇丰,在省报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独立及与人合作出版专著、编著五部。近些年来,潜心从事小说逻辑思维形态的研究,有关论著发表后产生一定影响,学术界认为这是一项有较大创新度的研究,为解读文本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窗口。主要学术成果有:《》、《当代小说思维逻辑形态研究》、《中国古代逻辑问题的语言哲学分析》、《语义的含混与逻辑的精确》、《》《蒙太奇与小说创作》、《小说形象思维的隐性逻辑》、《新派小说的后逻辑特征》等。
林道立,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之余,潜心科研,形成了“现当代散文”、“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形态研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开拓了“文革文学研究”新领域,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全国数十种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传载、转摘。参编全国高教自考指定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10余种,出版专著《文学灾难的背后(1966——1976)》,合计90余万字,两次主持省立项资助课题,三次获省、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
王菊延,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一、撰写“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系列论文十余篇,陆续在、等中文核心期刊或有影响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二、完成18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当代小说镜像》(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该书在扬州市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三、参与撰写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完成书中的“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综论部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
王伟贤,1964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先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江苏扬州市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84——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教研室进修。曾任扬州教育学院数学系主任,《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副主编,核心期刊《教学杂志》审稿人,主要从事“矩阵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在《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主编、名誉主编或编委出版书籍多种,相关业绩被《中国教育专家名典》等收录。
张郁明,在教学之余,潜心艺术史及艺术美学研究,先后出版《金农年谱》、《金罗诗文集》、《扬州八怪书法篆刻集》、《罗聘》、《清代徵宗》(上下卷)、《肖形即审美历程》等专著,发表论文百篇以上。其中《罗聘》获国家第四届图书奖一等奖,《清代徵宗》获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盛世画佛——金农传》获华东社科图书二等奖。论文《四凤派与西泠四家》获首届兰亭奖提名奖,为中国有一定影响的艺术美学史论家。研究方向:艺术史论、艺术美学。
王健,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一直没有中断过科研工作,发表了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了《体育教学艺术论》、《体育——成人高等院校本科教材》等多部论著,研究的重点一直集中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方向,在对建国五十年来中国中学体育课程、大纲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推倒重来”的结论,并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文,参加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教材编写组”的工作,多次获得学院、扬州市和全国体育系统科研成果奖。
许晓宁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模糊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多项省级自然科学课题和教育科学课题,并获多项省、市级成果奖励,编著《MOTOROLA单片机及专用集成芯片应用系统设计》、等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社会科技兼职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实践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计算机网络教育分会理事,江苏省高等学校首批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王伟康,1982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参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班学习结业。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写作教学研究,重点是清代文学和扬州文学研究。现任江苏明清小说研究会会员,扬州文化研究会会员。撰有专著《康乾盛世扬州文明的实录——(扬州画舫录研究)》、《吴敬梓与扬州》,主编《歌吹月亮城——历代扬州诗文鉴赏》、《古代应用文导读》(与周欣)著作两部,参与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等著作11部。在《明清小说研究》、《艺术百家》、《扬州大学学报》、《写作》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复印或目录索引,获校级以上奖项10多个。其中《康乾盛世扬州文明大实录——(扬州画舫录)研究》分获扬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二、三等奖。
吴萍,1964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教授,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分会会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扬州分会理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扬州职业大学首届中青年专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扬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和有机合成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辐射下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主持完成了江苏省自然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1项、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研究课题立项项目1项、扬州市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1项、扬州职业大学科研课题1项,主持1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在《Chinese&Chemical&Letters》、《有机化学》、《应用化学》等期刊上发表的4篇论文被SCI全文收入。曾荣获扬州职业大学首届优秀教学奖二等奖、扬州职业大学第三届科研成果三等奖和第五届科研成果优秀奖。
王怀宜,男,汉族,中共党员。自70年代从事教学以来,专注于教学及学术研究。其学术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作学,一是训诂学。80年代以后,专攻训诂学。广泛研读历代训诂专著,对《尔雅》、《说文》、《释名》、《广雅》研究用力尤勤。出版专著六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难句试释》、《&诗毛传&与&尔雅&对比研究》、《论毛诗故训传的文化训诂》(以上论文)、、《作文修改例话》、《训诂学与文言文阅读》、《〈毛传〉本体研究》(以上专著)等。其中,《&毛传&本体研究》获省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市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训诂界对该书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专家认为,该书研究成果"给《毛传》本体研究带来了新气象,增加了新色彩,使《毛传》本体研究大大地向前跨进了一步"。
潘明,1986年进入扬州教育学院体育系工作,先后承担“学校体育学”、“体育概论”、“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保健学”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2004年9月到英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学。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力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有影响的教学改革成果,2006年获得“扬州市教学创新能手”称号。潘教授主要以体育课程和教学理论为基本研究方向。先后出版了两本理论专著,在省级以上体育和教育类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主持完成了两个省级研究课题,目前正在主持研究一个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特别是有关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体育差异教学的研究、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等方面,在国内相关的研究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徐开金,1983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扬州教育学院政教系任教。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访学进修,2004年在南京大学法学院进修,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1999在《》发表了“经济主权: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选用;2000年、2001年所写的“速度深处见效率”、“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主权互动作用探析”两文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振中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NO.1、NO.2。2003年与同事合作发表在《经济体制改革》上的“经济转型中的经济安全及其政府行为”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选用。在各类不同刊物上先后发表近40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多篇文章获得扬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年申请完成了一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强化经济主权保障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申请完成了一项扬州市社会科学“十五”“扬州市利用西部大开发机遇的策略研究”;2007年申请完成了一项扬州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试析扬州市政府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平衡度’问题”,并获得了本年度市社科联优秀课题二等奖。
扬州职业大学&-&办学成果
学校在社会的反哺中发展和壮大,成为引领地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龙头和示范学校。2005年12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荣获优秀等级。学校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服装纺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职技术研究会副主任单位等。目前学校已成为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中办学最大、专业覆盖面最广、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前列的院校之一。
扬州职业大学&-&办学特色
1.学校定位准确,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确定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合格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并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办学思路更加清晰,人才培养更加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有力,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以事业吸引人,以真情凝聚人,以政策激励人,以机制造就人”的队伍建设思路,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队伍整体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态。学校注重师德建设,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学校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3、重视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成了适应学校规模发展的新校园,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并加大了对教学基本设施的投入,建成了体现先进性、综合性、仿真性特点的一批实验、实训场所,配备了必要的实践训练设施,同时建立了相关专业技能测试和鉴定机构。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办学,在南京中山大厦、宏图三胞、江苏虎豹集团、扬州亚星一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120多个大中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建立了由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50多个,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专业设置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高职教育要求。学校积极开展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内容与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果。《服装工艺专业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及其研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实用英语语法》、《》、《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床数控技术》和《服装结构工艺学》等八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和“服装工艺与设计”被遴选为江苏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和“秘书”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5、注重实践教育和职业能力训练,毕业生深得社会好评。学校遵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结合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进行了积极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全校共有300多人次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表彰、奖励。学校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教育办学思路,较早开展“订单式”、“多证制”等培养模式,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内容相接轨、职业资格认证要求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职业技能的考证通过率高,毕业生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6、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积极探索建设有自身特设的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学校加强对督导工作的领导,实施“一把手工程”抓教学质量、抓教学的正常运行、抓教学检查督促,常抓不懈。建立以督教、督管和督学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较好地保证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7、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社会反哺中发展壮大。在长期的办学进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体现地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坚持走教研、科研、生产相结合之路,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优秀技术应用性人才。学校在社会反哺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引领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和示范学校,在总体办学方略上形成了鲜明特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财经大学就业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