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底不吸氧操作视频是不是就不会得潜水病减压病?

& 自由潜水会导致减压病吗?
自由潜水会导致减压症吗?前半个月去马来菲律宾了趟在薄荷balicasag潜了4潜,杜马Apo 4潜,杜马Apo岛3潜后一天去Oslob看了鲸鲨到时是浮潜,看到鲸鲨兴奋了,半小时连自由潜下去了20几次,每次6-10米间吧(偶和鲸鲨) 800) this.width=800'/>我在约10米处拍的 800) this.width=800'/>当晚就浑身痛,有发烧的现象,以为是大巴空调太冷之后一天在墨宝一潜休息了2天才上的飞机每次潜水差不多27-30米最深,也有做安全停留,都按规则来的回到国内好几天了,还是身上各处突然会痛一阵,身上还有红点浮起,也不痛不养脑子不时眩晕下也没感冒症状啊咨询下大家啊,头晕的车都不敢开了每次潜水都符合减压停留等规则,难道是自由潜引起的?
自由潜规定多次水肺后18小时不能自由潜,和禁飞时间一样,不过你隔天半小时6-10米应该不至于。
深蓝左道 wrote:自由潜规定多次水肺后18小时不能自由潜,和禁飞时间一样,不过你隔天半小时6-10米应该不至于。谢谢,我想也不至于,毕竟只有10米不到的自由潜明天去SPA个看看
顶下啊,等会上些PP
熱愛潛水的雪人~~
你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的自由潛水,你這包含了潛水以及自由潛水兩個運動,所以就如前面所講的潛水前後都不要有自潛的活動,如果真的只有自潛的話比較會有黑視症或過度換氣的症狀,而不太會有減壓症。
楼主遇到鲸鲨,很幸运很牛啊!还能被拍下来。
猫手猫脚 wrote:楼主遇到鲸鲨,很幸运很牛啊!还能被拍下来。Oslob的鲸鲨是天天有得看的, 当地的一个项目。渔民天天在那里喂养。鲸鲨就天天来。不用找旅行团,自己就可以去。 找辆tutu
到 码头。 165P 船票 25分钟到Oslob,再 tutu
到看鲸鲨的海湾。在船上看 500P
。 浮潜 1000P
买个有free dive模式的潜水表
& 自由潜水会导致减压病吗?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
& 2000 - 2016 www.doyouhike.net
Version 4.7.8 -
15:40:59 +0800
粤ICP备号-2 &潜水病的治疗(医疗中心)
&&&&百拇医药网& 【潜水技术与安全】【关于减压病和高压氧舱的那点事儿】
话说在最近赴东南亚某地的FUN DIVE中,本人不慎患上DCS减压病一型,幸亏发现及时、同行伙伴们处理得当,回国后尚未发现任何后遗症,也算是命大虚惊一场。现将本人的所知所见略作总结,文笔不好,看官轻拍: 自我介绍下,本人男,PADI的小DM一枚,目前200+LOG,貌端体健,不烟不酒,年轻有为,事业心强,欲觅一位年轻貌美的。。。呃! 还是说说那次潜水吧!时间:若干天前。地点:东南亚某潜水圣地,以季节性的鲨鱼洄游而闻名。人物:本小DM及一票损友们。 关于那次潜水的一些数据,如果看官您有兴趣的话可以拿着休闲潜水计划表,对号入座计算一下:1、第一潜最大深度34.5米,水下停留45分钟,峭壁、大蓝水,未DECO;水面停留2+小时;2、第二潜最大深度35.5米,水下停留50分钟,峭壁、大蓝水,未DECO;水面停留3+小时;3、第三潜最大深度30.3米,水下停留43分钟,峭壁,微距,未DECO。4、第三潜升水约2小时后,出现DCS一型症状,头晕头痛虚汗、体力不支、躯干皮下出现淤血红斑等。5、出现DCS症状后,分为两次立即吸入纯氧,症状缓解。第二天早上症状基本消失。 同行的一大票人中只有我一个出现DCS症状,电脑表始终未曾DECO,以前我也有过多次大深度潜水经历……有鉴于此,关于患减压病的原因我自己就只总结出2点:1、体质下降。本人每日坚持的5公里慢跑在临行前因故中断了1个月左右,以至于体力下降凸出;2、对于新装备不熟悉。新买了一个硕大的相机兴冲冲拿着下水,微感吃力。其实上述原因,我自己是认为有点牵强、有点不确定的。以至于回国就医后,某医院高压氧科的专家都对此说不清楚,我就有点无语,有点郁闷。。。(祈祷在万能的磨房遇到高手,为我指点迷津……) 另外晒下我今天在某医院高压氧科就诊的经历:1、情景一:治疗室门前,认真负责的护士姐姐:“舱内加压时耳膜会痛,像我这样捏住鼻子擤鼻涕……或者咽口水……唉!说你呢!认真点儿听着!”,我:“哦……”2、情景二:抱着病号服和吸氧面罩,我站在高压氧舱门口有点不知所措。一位热心的病友大哥:“小伙子!坐这儿吧!唉……你也煤气中毒的吧?我跟你说,这住平房就是特么麻烦!冬天烧炉子稍不留神就这样……以后能特么住楼房就别住平房!……”我:“……谢谢大哥……” 最后说点有用的信息:(非广告,诸位版主、管理明察)1、北京市三甲医院中有高压氧舱设备的只有三家:协和,朝阳,海总。2、其中只有海总的高压舱可以加压到5倍大气压以上,协和、朝阳只是2倍大气压。3、治疗费用:以朝阳为例,5次套餐价350人刀。4、进高压氧仓不像传说中的要剃光头,要剃体毛,也没有护士姐姐给您备皮……有龌龊想法的请自觉面壁去。5、暂时就想到这么多……还有再进仓4次……
PS:本帖一为抛砖引玉,警醒后人安潜,二为感谢同行伙伴们对我的关照之宜,希望我们有机会再次同行!在磨房潜水若干年,一直手懒各种游记、攻略、心得看得多写得少,此时才发现竟是本人的处女贴。。。好吧!我的第一次居然就在讨论这种沉、痛。。。话题,天意如此了。
Here we go
cdrom24 wrote:话说在最近赴东南亚某地的FUN DIVE中,本人不慎患上DCS减压病一型,幸亏发现及时、同行伙伴们处理得当,回国后尚未发现任何后遗症,也算是命大虚惊一场。现将本人的所知所见略作总结,文笔不好,看官轻拍: 自我介绍下,本人男,PADI的小DM一枚,目前200+LOG,貌端体健,不烟不酒,年轻有为,事业心强,欲觅一位年轻貌美的。。。呃! 还是说说那次潜水吧!时间:若干天前。地点:东南亚某潜水圣地,以季节性的鲨鱼洄游而闻名。人物:本小DM及一票损友们。 关于那次潜水的一些数据,如果看官您有兴趣的话可以拿着休闲潜水计划表,对号入座计算一下:1、第一潜最大深度34.5米,水下停留45分钟,峭壁、大蓝水,未DECO;水面停留2+小时;2、第二潜最大深度35.5米,水下停留50分钟,峭壁、大蓝水,未DECO;水面停留3+小时;3、第三潜最大深度30.3米,水下停留43分钟,峭壁,微距,未DECO。4、第三潜升水约2小时后,出现DCS一型症状,头晕头痛虚汗、体力不支、躯干皮下出现淤血红斑等。5、出现DCS症状后,分为两次立即吸入纯氧,症状缓解。第二天早上症状基本消失。 同行的一大票人中只有我一个出现DCS症状,电脑表始终未曾DECO,以前我也有过多次大深度潜水经历……有鉴于此,关于患减压病的原因我自己就只总结出2点:1、体质下降。本人每日坚持的5公里慢跑在临行前因故中断了1个月左右,以至于体力下降凸出;2、对于新装备不熟悉。新买了一个硕大的相机兴冲冲拿着下水,微感吃力。其实上述原因,我自己是认为有点牵强、有点不确定的。以至于回国就医后,某医院高压氧科的专家都对此说不清楚,我就有点无语,有点郁闷。。。(祈祷在万能的磨房遇到高手,为我指点迷津……) 另外晒下我今天在某医院高压氧科就诊的经历:1、情景一:治疗室门前,认真负责的护士姐姐:“舱内加压时耳膜会痛,像我这样捏住鼻子擤鼻涕……或者咽口水……唉!说你呢!认真点儿听着!”,我:“哦……”2、情景二:抱着病号服和吸氧面罩,我站在高压氧舱门口有点不知所措。一位热心的病友大哥:“小伙子!坐这儿吧!唉……你也煤气中毒的吧?我跟你说,这住平房就是特么麻烦!冬天烧炉子稍不留神就这样……以后能特么住楼房就别住平房!……”我:“……谢谢大哥……” 最后说点有用的信息:(非广告,诸位版主、管理明察)1、北京市三甲医院中有高压氧舱设备的只有三家:协和,朝阳,海总。2、其中只有海总的高压舱可以加压到5倍大气压以上,协和、朝阳只是2倍大气压。3、治疗费用:以朝阳为例,5次套餐价350人刀。4、进高压氧仓不像传说中的要剃光头,要剃体毛,也没有护士姐姐给您备皮……有龌龊想法的请自觉面壁去。5、暂时就想到这么多……还有再进仓4次……
PS:本帖一为抛砖引玉,警醒后人安潜,二为感谢同行伙伴们对我的关照之宜,希望我们有机会再次同行!在磨房潜水若干年,一直手懒各种游记、攻略、心得看得多写得少,此时才发现竟是本人的处女贴。。。好吧!我的第一次居然就在讨论这种沉、痛。。。话题,天意如此了。你不去那个5的仓,去2的有什么意义。。。。。那种2的医生,都不会看潜水夫病的。。。。。
----------------------------------------
16国庆科莫多船宿约伴
17春节麻袋四方线和南线船宿约伴,欧丽公主号
墨西哥Socorro潜点地图&&
微信号 422864
1.三次潜水的平均深度有数据吗?有无快速上升或者忽略安全停留?潜水前中后有无剧烈运动?潜水前后喝的饮料是否含有酒精或者咖啡因?2.皮下淤血红斑照片有吗?在什么位置?是否对称分布?点状网状还是块状?3.高压氧舱治疗什么流程?
tony_zong 于
02:21:04 编辑
----------------------------------------
教练 Tony Zong,微信&&tony_zong1111 , 目前在马尔代夫Niyama教学
Ain't it fun?
很多人认为,减压病的治疗,和加压舱的压力等级有很大关系,或者说有能力做更大模拟加压的加压舱更适合做减压病治疗。但是事实上,美国海军的5号和6号治疗表格(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两种),也只使用了2.8Bar的氧仓压力。换句话说,大部分能够提供2.8Bar压力的氧仓都可以治疗减压病。另外一个误区是如果做了大深度潜水,最好回到尽量大的模拟深度加压治疗,事实上减压病的治疗以症状为依据而不以此前执行的潜水计划为依据。某些机构建议在初期治疗时使用较大的压力(225英尺或165英尺),但是有一份研究表明这和减压病的康复没有直接的数据关联。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一下这篇论文(不知道网上有没有):BENNETT MH, MITCHELL SJ, YOUNG D, KING D. The use of deep tab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ression illness: the Hyperbaric Technicians and Nurses Association Workshop 2011. Diving Hyperbaric Med 42, 171-80, 2012
----------------------------------------
The superior diver is the one who uses his superior judgement to avoid those situations that require his superior skill.
tony_zong wrote:1.三次潜水的平均深度有数据吗?有无快速上升或者忽略安全停留?潜水前中后有无剧烈运动?潜水前后喝的饮料是否含有酒精或者咖啡因?2.皮下淤血红斑照片有吗?在什么位置?是否对称分布?点状网状还是块状?3.高压氧舱治疗什么流程?这个问的详细,还是想知道如何判断是不是减压病?如果发现减压病后是否停止后续的潜水?还是第二天症状减缓后继续潜水?医院是否确诊?依据是什么?还是保守的估计进舱比不进强?希望吸取更多的经验,感谢楼主分享,这种帖子才是磨坊应该有的
身随心动。。。。
祝胖哥早日康复。
----------------------------------------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游宜醉宜睡。
祝胖哥早日康复。
永远不会老
还是去海总看看比较好,一般医院主要是治煤气中毒的
----------------------------------------
AOW+高氧,自由潜 AIDA 1星
下一步:清明节阿尼洛训练
Dive S Play Saf ...
為何你覺得自己得減壓病?由最後升水至入減壓倉相距多少時間?另外,有電腦畔表的 dive profile 嗎?
----------------------------------------
當大家進行潛水活動時,請緊記大家是進入別的生物世界,請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環境保護。不破壞他們的地方,享受完只帶走你們的回憶!
香港潛潛攝攝
做個負責任的潛水員!『小心自己的行為帶給別人的傷害』
祝胖哥早日出舱
感谢诸位朋友的关心!本人一切安好,身体上的不适已基本好转。听从了朋友们的劝告后,我预约了明天的海总高压仓治疗。我会根据治疗情况,再更新本贴。
回3楼:1.没有具体的数据,估算平均深度约为28米。未有超过6米/分钟的快速上升,安全停留能够保证每潜3+min/5米。除了潜水与清晨散步之外木有过更剧烈的活动了。。。饮料从来只和果汁和清水。2.发现症状后因为体力不支且忙于治疗, 局部患处的照片确实没能留下, 等到想起来时,皮下红斑已基本消失了。比较遗憾。。。红斑出现的位置在肚子和体侧,非对称分布。先是大块分布,第二日逐渐收缩为网状点状。3.高压氧舱治疗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坐在众多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中间,关仓,加压,吸氧,减压,出仓。。。2倍大气压,40%高氧(不确定,待查),120min。
cdrom24 于
15:17:20 编辑
leonard_yu wrote:很多人认为,减压病的治疗,和加压舱的压力等级有很大关系,或者说有能力做更大模拟加压的加压舱更适合做减压病治疗。
但是事实上,美国海军的5号和6号治疗表格(目前用得比较多的两种),也只使用了2.8Bar的氧仓压力。换句话说,大部分能够提供2.8Bar压力的氧仓都可以治疗减压病。另外一个误区是如果做了大深度潜水,最好回到尽量大的模拟深度加压治疗,事实上减压病的治疗以症状为依据而不以此前执行的潜水计划为依据。
某些机构建议在初期治疗时使用较大的压力(225英尺或165英尺),但是有一份研究表明这和减压病的康复没有直接的数据关联。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一下这篇论文(不知道网上有没有):
BENNETT MH, MITCHELL SJ, YOUNG D, KING D. The use of deep tab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ression illness: the Hyperbaric Technicians and Nurses Association Workshop 2011. Diving Hyperbaric Med 42, 171-80, 2012
谢谢您提供的信息!关于那篇论文我在网上没有找到,能否给一个链接分享一下?
cdrom24 wrote:回3楼:1.没有具体的数据,估算平均深度约为28米。未有超过6米/分钟的快速上升,安全停留能够保证每潜3+min/5米。除了潜水与清晨散步之外木有过更剧烈的活动了。。。饮料从来只和果汁和清水。2.发现症状后因为体力不支且忙于治疗, 局部患处的照片确实没能留下, 等到想起来时,皮下红斑已基本消失了。比较遗憾。。。红斑出现的位置在肚子和体侧,非对称分布。先是大块分布,第二日逐渐收缩为网状点状。3.高压氧舱治疗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坐在众多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中间,关仓,加压,吸氧,减压,出仓。。。2倍大气压,40%高氧(不确定,待查),120min。怎么可能平均深度28米,潜水45分钟不进DECO,你估算有问题啦,潜水电脑上会有平均深度记录的。2个大气压40%高氧的治疗,EAD是5米,相当于用空气在五米潜水120分钟,感觉没什么治疗效果,还会加重病情。换家医院吧。
----------------------------------------
教练 Tony Zong,微信&&tony_zong1111 , 目前在马尔代夫Niyama教学
做个心脏彩超吧,查查PFO卵圆孔未闭合。有一定概率的减压病是因为这个引起的。
divejy wrote:為何你覺得自己得減壓病?
由最後升水至入減壓倉相距多少時間?
另外,有電腦畔表的 dive profile 嗎?
1.第一天出现疑似症状后,第三天两潜之后再次出现相同症状(第二天没去潜)。据此判断为减压病的。2.出现DCS状况到进高压氧舱,已经是第5天了。身体上的不适状况已经基本消失了。3.很遗憾,我一直在用某品牌的入门款电脑表,剖面图、平均深度等功能都木有。。。
楼主医院挂什么科门诊啊
借你这个帖子也说说高压氧舱的事情,是去年了,我和lp去潜水,当时是考AOW后的一次FUNDIVE,最深到30米深,后来LP的浮力没有控制好,大概在10多米一下子飘上去了,也没有飘到水面,然后她又下来了,待了一会,做完了停留就上水,中间在船上休息后,也没有觉得不舒服,下午由潜了一次,后来就回来了,回国后,过了几天觉得胳膊酸疼,当时怀疑是减压病,就去海总医院高压氧科去了,当时是一位潘主任值班,就说潜水还是多注意,别超过12米,超过后,经常去,很容易得潜水病,海总的高压氧舱的确专业,专门给海军的潜水员和飞行员做加压和减压锻炼和治疗用。进了一次加压舱,大概过程要2个多小时吧,反正是逐级加压到相当于30米深的压力,再逐级减压。出舱后LP觉得头脑特别清醒,胳膊也不疼了,医生说一次就ok了,不用再来,回家观察就好了。
怎么会呢。。有没有潜水表的记录。贴出来看看
----------------------------------------
-05 芽庄FD
-10.06蓝梦岛、GILI.T FD
-19 普吉 FD
-2.20 墨宝升A
2016各种计划中。
把表的曲线图分享看一下,也许能看出原因
----------------------------------------
看看学学玩玩侃侃
& 【潜水技术与安全】【关于减压病和高压氧舱的那点事儿】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
& 2000 - 2016 www.doyouhike.net
Version 4.7.8 -
15:40:59 +0800
粤ICP备号-2 &潜水病_百度百科
caisson disease 深海潜水或用自携式水下呼吸器()潜水,可能引起诸如、等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这些问题是由水下高压引起,在使用压缩空气的隧道或在沉箱(用于水下的密闭箱体)中工作的人也受到同样的影响。潜水病是指从潜水箱(沉箱)的高气压条件急剧地回到常压的地面时所引起的障碍。原来溶解于体液中的由于气压的变动迅速地变为气泡,引起。这种障碍就是本病的原因。
潜水病病理
是由它上面水的重量产生,就像陆地上气压计的压力是由空气重量产生一样。潜水中,水下压力通常以深度单位(米)或绝对来表示。绝对大气压等于水的重量(每10米为一个大气压)加地面的大气压(1个大气压)。因此,潜水者在海中深度达10米时,他总共受到的压力为2个绝对大气压或地面的两倍。深度每增加10米,就增加1个大气压。
潜水病气体压胀
体内的改变也能引起一些医学问题。随着压力增加,
气体被压缩在更小的空间,容积减少。相反,压力减少,气体,容积增大。例如,压力增加一倍(从海面下潜10米)时,气体容积减少一半,而压力减少一半(从水下10米上升到水面)时,气体容积增加一倍。因此,一个在水下10米处时,肺内充满气体,当他上升时,如果不能顺利呼出这种压缩气体,其容积会增加一倍,可能导致肺过度膨胀,甚至造成死亡。任何“屏气”潜水到某一深度,即使是游泳池的深度,在上升时都必须自由呼出压缩气体。
在较高压力下,气体被压缩,因此,深水下呼吸吸入的气体分子比水表面处吸入的更多。例如,在水下20米处(3个绝对),每呼吸一次所吸入的气体分子为水表面处的3倍。因此,贮气箱内气体的消耗也快3倍。下潜得越深,消耗的气体越快。
由于在水下一定深度压缩空气密度比在水表面更大,要使气体通过水下呼吸装置和潜水员呼吸道,需要用更大的力量。如果不能充分呼出二氧化碳,血中二氧化碳水平增高,能引起一时性黑。
二氧化碳水平异常增高(二氧化碳中毒)可引起一时性黑或,有些人在时,不能充分增加换气量,导致二氧化碳聚积。二氧化碳水平增高,增加了引起的可能性和严重的。在潜水后经常头痛或以自己气体使用率低感到得意的潜水员,都可能有二氧化碳积聚的倾向。
潜水病分压效应
空气主要是由氮、氧及其他含量很少的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每种气体根据它在空气中的浓度和力都有一定的。例如,在海平面上,空气中氧的浓度约为21%,因此,氧的分压为0.21个大气压。随着深度的增加,氧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分压随着大气压的增加而增加。在2个绝对大气压时,氧的分压为海平面时的两倍。
大多数气体对身体的效应取决于它的分压大小。如过高,可能产生有害效应()。在氧分压大于0.5个大气压(如在1个绝对大气压下,氧浓度大于50%的空气中呼吸)呼吸一天或更长时间,就会引起肺部损害,在较高的氧分压下呼吸也会引起脑中毒。如果氧分压达到2个,特别是在潜水作业时,可能引起类似癫痫发作的。
在较高的氮分压下呼吸可产生,类似酒精中毒的症状。大多数呼吸压缩空气的潜水员在水下33米或不到33米处时,这种效应开始明显,而在水下100米(约10个绝对大气压)时,则失去工作能力。由于氦不具有这种效应,在深潜水时,用来代替氮气稀释氧,使氧浓度保持在无毒的水平。
用屏气潜水而不用呼吸器的潜水员,通常是在下潜前作,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血中只增加少量的氧。由于二氧化碳水平较低,他们能屏气在水下潜较长时间。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可能使潜水者的未达到足以刺激引起返回水面呼吸的冲动前,氧气已经耗尽,失去知觉。
下潜越深,耗氧越多,长期屏气的危险性就越大。从深水中上升时,保持在血中的大幅度减小,使潜水员可能在充分吸气之前就已丧失知觉。这可能是屏气潜水和叉鱼比赛的人莫名其妙淹死的直接原因。
潜水病场合
主要发生在下列场合:①潜水作业(包括加压舱中模拟潜水);②高气压(沉箱、隧道)作业;③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离艇脱险上浮;④飞行人员乘坐非加压座舱飞机或在低压舱中上升高空,或加压座舱的密闭性在高空发生故障;⑤在治疗舱内工作。
潜水病影响
体外压力增加时,血液和机体组织受到的压力也相应增加,但有些含有空气的器官,如肺和气管就不一定是这样。在用潜水头盔深水供氧时,肺和气管自动地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
潜水时用的面罩或护目镜内的空间也会有压力变化。面罩内的压力与鼻呼出的气体压力相等,与外界保持平衡。但内的压力就不可能相等;里面的压力较低,压力作用在双眼上像吸杯一样。压差使眼球表面附近的血管扩张、渗液,最后破裂和出血。运用控制下潜期限来防止压差造成的影响。
中耳内也能产生压力差。如果连接中耳和咽喉的管道()在打呵欠或吞咽时不能正常开张,中耳的压力比压力低。分隔中耳与外耳的耳鼓膜受到的压力增加,向内凹陷,到压力足够大时,就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引起疼痛和损害。破裂通常可以愈合,但如有感染则不易治愈。
如果鼓膜破裂时,潜水员未戴头盔在冷水中潜水,冷水从裂口灌进中耳,引起严重眩晕、、恶心、呕吐,最后可能导致淹死。当进入耳内的水温达到体温时,眩晕减轻。
中耳的压差可以影响,内耳是负责听力和平衡的器官,这种压力差有时造成从水下开始上升时感到眩晕。很少在和内耳之间发生破裂,流入液体。鼓膜破裂需要立即修补,防止造成永久性损伤。
佩戴,在耳塞与鼓膜之间形成,导致压力差。因此,潜水时禁止用耳塞。
气压差对也可能造成类似的损伤,引起面部疼痛或头痛。充血妨
碍了中耳和鼻窦的压力平衡,可暂时缓解鼻道、或鼻窦的阻塞。如果反复潜水,又未能保持压力平衡,常常会造成气压损伤。
潜水时可能有能见度差、遇到逆流漩涡需要消耗更大体力以及寒冷等。在水中可能很快出现冻僵、灵活性和判断力下降。在较敏感的,冷水可能引起严重的紊乱。空气污染引起可导致潜水者疾病,甚至死亡。
潜水病症状
是指中的气泡阻塞血管,常
见于潜水者从水下上升时,肺内空气随压力降低而,使血流中出现气泡。
是由于保持在肺内的空气膨胀使肺过度扩张,空气逸入血管形成气泡。如果气泡阻塞了脑血管,就会引起类似的后果。空气栓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可能导致潜水者死亡。
空气栓塞最常见于用呼吸器的潜水者,常常由于空气耗尽,自深水处用屏气上升时。在慌乱中,潜水者可能忽略了自主吐气,上升时空气在肺中膨胀。如果一个人有外来空气源,他在水下吸入一口气,上升时未顺利吐出,即使在游泳池里也可能发生空气栓塞。
突然意识丧失是最典型的症状,可以伴有或不伴痉挛。有时,症状较轻,出现惊慌、焦虑或局部瘫痪。
肺部的过度扩张也能迫使肺内的空气进入心脏周围的组织(),甚至皮下组织()。有时过度扩张的破裂,空气进入肺与之间的腔隙(),导致,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和。或咳出血性泡沫状痰表明肺部损伤。
潜水病救治方法
潜水者在上升时意识丧失或出水后立刻出现迹象时,必须立即进行急救。空气栓塞患者必须尽快送入高压环境,以便压缩气泡,迫使空气溶于血液中。一些医疗中心备有舱,在用密闭式给氧的同时,应尽快把患者送入高压舱。
潜水病减压病
(、)是由于溶解于血液或组织内的气体形成气泡阻塞血流或产生疼痛及其他症状的疾病。
潜水时,从深水处上升到水面,人从高压环境到低压环境可能形
成气泡,产生减压病。
潜水病预防
或在压缩空气环境下工作的人员,他们在空气压力较高的环境下呼吸,从空气中吸入氧、氮及其他气体的量增加。由于氧不断在体内消耗,通常不会在体内聚积。但溶于血和组织中的氮和其他气体就可能聚积。这些气体只能经血液循环通过肺排出体外。不然就会进入体内。由肺排出的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从水下上升时,外界压力减小,不足以维持这些气体溶解于血和组织,就可能在血液和组织中形成气泡。
通常,潜水员可以通过限制身体吸收气体的总量来防止形成这种危险气泡。可通过将下潜深度和持续时间限定在上升时不需要作分段减压的范围内,或者按权威标准规定(如《美国海军潜水手册》的减压标准)进行分段减压来限制吸收气体的总量。
只要按照上述两种方法的要求,很少发生。然而,潜水者估计下潜深度、持续时间以及水下减压时间都不一定准确。很多潜水者错误认为海军所采用的数据安全余地很大,不严格执行。新的规定对上升速度、不分段减压下潜的限制、下潜表以及潜水者携带的减压计算器都要求有较大的,但它们也可能被误用。由于大多数减压表和计算器的数据都未充分测试过妇女或老年潜水者,因此,这些人在使用时应特别注意。此外,很多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5米作几分钟的安全停留。
反复潜水可能引起减压病。由于每次潜水后都有残余气体留在体内,因此,随着潜水次数增加,残余气体的总量也增加。如果两次潜水间隔时间小于12小时,潜水者应遵守有关规定,如根据《美国海军潜水手册》中反复计算残余气体量。
在高海拔地区潜水或潜水后飞行,需要特别预防措施。例如,潜水几天后,在飞行或去高海拔地区前,建议在地面休息24小时。
潜水病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通常出现在上肢或下肢关节或邻近关节处(“屈肢症”),很难精确定位。有时这种疼痛很严重,被描述为痛得很“深”,或“像有东西钻进骨里”,而另外一些病例疼痛剧烈,部位明确。最初,疼痛轻微呈间歇性,逐渐加重变为剧痛,但疼痛部位常常没有触痛和炎症,也不影响运动。
神经系统症状差异很大,从轻微麻木到脑功能异常。特别容易受伤,表面上很轻微的症状,如上、下肢无力、刺痛,很可能是瘫痪的先兆,如不及时给氧和,常常导致永久性损伤。也可能受到损伤,引起严重的眩晕。
少见的症状有瘙痒、皮疹和极度疲劳。皮肤斑纹(大理石样斑纹)很少见,可能是病情严重需要加压治疗的先兆。腹痛可能由腹部气泡引起,但围绕腰部一周的疼痛()可能提示。
的晚期影响包括坏死(气压性、无菌性骨坏死)特别是肩部和,产生持续性疼痛和严重病变。在压缩空气环境下作业的人比水下作业的人更常见这种损伤,可能是由于长期处于高压所致。较难治愈。仅仅因为一次不适当减压,引起的损伤,可能在几个月或几年后才表现出来。症状出现时再采取预防措施,为时已晚。
永久性的,如局部瘫痪等,通常是由于脊髓损伤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引起。有时损伤太严重,即使治疗妥当也无法挽救。在高压舱中反复给氧治疗,可能对恢复某些有帮助。引起的脊髓损伤比其他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更容易治愈。
呼吸减压病(潜函病)是由肺血管广泛气泡梗阻引起的疾病,该病很少见,但非常危险。有些人不需治疗可以恢复,但也能迅速发展为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可以导致死亡。早期症状为在或吸烟后,胸部不适和咳嗽。
潜水病治疗
需要在高压舱内逐渐加压,使气泡压缩,重新溶解于血液和组织中,受损组织的血循环和供氧恢复正常。加压后要逐渐减压,按一定指标停止加压,让残余的气体经过一段时间慢慢从身体排除。
在运送或延迟治疗不致发生生命危险的情况下,首先考虑将
患者运送到一个合适的高压舱,比任何其他处理都重要。即使症状很轻微,也不应延误运送,因为可能发生更严重的问题。不管距离和时间,可能是最重要的。不必要加压治疗的危险比只用其他减轻症状治疗而不采取加压措施的危险性要小。在运送途中,应用密闭式面罩输氧,保证液体摄入,记录出入量和重要。可能出现,特别是延迟处理的严重患者,更容易出现休克。
无论在哪里潜水,潜水者本人、救护人员以及公共潜水区的值勤警察都应了解最近的高压舱位置,以及最快到达该地的方式,最适宜的电话咨询单位。
潜水病预后
如果或未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最终会遗留严重危险和永久性损伤。
只有瘙痒、和极度疲劳的潜水者通常不必进行,但应继续观察,因为以后可能发生更严重的问题。用密闭式吸入100%的氧可缓解病情。
减压病发生在高海拔地区,回到低海拔地区不一定缓解症状。可能需要及时进行高压舱加压治疗。
潜水病潜水要求
潜水时,有一些生理和精神因素可能增加事故和损伤的危险。因此,准备潜水的人应该由熟悉潜水知识的医生对是否适合潜水进行评估。专业应该进行另外的医学检查,如心、,负荷、听力和视力测试,以及骨X线检查。此外,适当的潜水训练也是绝对必要的。
心血管适合性评估 需要承受重体力活动,如携带氧气瓶和费力游泳。
应明确引起的原因和类型;可能有突然死亡的危险。
(心脏缺陷) 增加了空气气泡进入大脑的危险()。
肺部疾患如哮喘、、、自发性史 有形成体内空气密闭腔和空气栓塞的危险。
鼻和鼻窦慢性充血、耳鼓膜破裂 平衡压力困难,增加感染的危险。
由或过敏反应引起 康复前应避免潜水。
癫痫、一时性、 增加了意识丧
失和降低反应敏捷性的危险。
身体残疾 应考虑是否有自我救助和救助其他的能力。
行为冲动,屡出事故 增加了潜水者和同伴受伤的危险。
肥胖 适应性差,增加了患的危险。
年龄较大 应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心脏和肺;更容易患。
妊娠 引起或流产的危险。
性别 女性更容易患减压病
能引起催眠的药物 反应减弱;加重。
或 减弱判断力和降低技术的熟练程度。
潜水病潜水禁忌
学习潜水的要求是身体健康,没有以下:(1)曾经接受过中耳手术,或手术,(2)有肺部受伤病史,尤其是自发性者,(3)严重的肺部阻塞性疾病,如或严重哮喘病者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氧操作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